close
群聯(8299)今年第1季業績走高,第2季仍可望持續攀升,公司認為目前看來,第3季旺季市況仍不錯,但擔心發生長短料情況,恐怕造成出貨遞延,不排除今年可能是「第2季淡季淡、第3季旺季不旺」的情況,屆時旺季將延至第4季。

群聯董事長潘健成先前指出,第2季雖是傳統淡季,但Gen 4中階固態硬碟(SSD)模組與IC的出貨將開始加溫,另外,新的電競應用開始擴大出貨,該公司近年來持續調整產品及客戶結構,加上漲價訂單從3月開始反映,第2季出貨反映漲幅會比第1季更明顯,預估第2季毛利率會較第1季成長,業績表現也可望持續向上。

談到第3季價格趨勢是否維持上漲,群聯指出,不樂見相關產品報價持續上漲,對市場不一定健康,群聯也有成本墊高的情況,以目前來看,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控制晶片供貨吃緊情況沒有舒緩,反而有更嚴重的趨勢,在供貨吃緊下,第3季價格仍有上漲的可能。

針對第3季出貨展望,群聯說,目前看來需求沒有問題,但是整體供應鏈上,有不少關鍵零組件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
經濟日報 /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2021-05-31 00:14
--------------------------------------------------------
NAND跌價 衝擊群聯(8299)、威剛

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下半年旺季報價走勢不振,受紅色供應鏈指標廠長江存儲積極擴大產出,本季供過於求態勢確立,合約價平均跌幅達一成,第4季供過於求態勢加劇,報價跌幅恐持續擴大,衝擊群聯(8299)、威剛、創見等業者營運。

國內NAND相關業者坦言,目前看來,下游僅NB及PC相關需求較好,手機、伺服器需求並不強勁,加上先前市場端仍有庫存待消化,目前確實感受到NAND Flash價格走勢較弱。

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調查表示,長江存儲今年積極擴大產能之餘,並持續擴產至2021年,除填滿武漢一廠產能,也預計完成第二期廠房興建,目標第3季啟動128層產品的量產,並在明年快速拉升出貨比重。

由於長江存儲已擴大對模組廠客戶進行64L 256Gb TLC產品導入,其平均報價遠低於合約價格,貼近現貨市場水準,該現象加劇近期內合約價跌幅,並使市場供過於求現象更加明顯。

TrendForce估計,今年第3季NAND市場供過於求比例為2.6%,加上先前受疫情影響所累積的庫存量遞延至今,造成價格走跌。展望第4季,供過於求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至7.8%,使得後續價格走勢更加嚴峻。

TrendForce認為,即便第3季有傳統銷售旺季與蘋果新機備貨加持,但受到上半年疫情衝擊使終端銷售庫存堆積,NAND Flash價格平均跌幅高達10%,再加上供應端128層NAND Flash良率不斷提升下,第4季供過於求市況態勢將會加劇,預期NAND Flash均價跌幅將持續擴大。

記憶體業者表示,NAND Flash價格走勢,牽動群聯、威剛、創見、十銓、宇瞻、廣穎及品安等台灣相關廠商。目前看來,NAND Flash價格下跌無可避免,對相關廠商營運也將浮現壓力。
經濟日報 /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2020-08-04 00:06
-------------------------------------------------------------
投保向群聯(8299)求償6.9億

投保中心以保護投資人權益為由,向NAND Flash控制晶片大廠群聯(8299)提起訴訟,投保中心對群聯及董事長潘健成求償約6.97億元。

群聯指出,投保中心未考量群聯深耕投資台灣及對全球NAND Flash產業的貢獻,此舉是對績優公司的打壓,將在訴訟中全力答辯。

群聯先前因財報揭露不實案,被新竹地檢署搜索,後來群聯及潘健成等人又被新竹地檢署以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投保中心在今年11月向新竹地方法院遞狀,提起董事解任案及民事賠償,群聯最近接獲新竹地方法院的民事庭訴狀,投保中心將對群聯求償6.97億元。

群聯認為,該求償基礎是否符合法律要件,金額計算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檢附充分的佐證資料等,將會在訴訟中全力答辯。

此外,群聯指出,群聯獲利能力歷年來在台股中表現名列前茅,累計發放現金股利超過210億元,這幾年更在台灣投資擴大規模及增聘研發人員,累計投資超過1.4萬坪土地,以及超過1 ,400位高階研發工程師,每年的研發費用占營業費用比率70%以上。

群聯認為,投保中心未考量群聯長期深耕投資台灣,以及對於台灣乃至全球快閃記憶體產業蓬勃發展之貢獻,是對績優公司的打壓。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2019-12-16 23:31
----------------------------------------------------
投保中心受理群聯(8299)案求償登記**9月12日止

投資人注意。投保中心今天起開始受理群聯(8299)財報不實案投資人求償登記,今天起到9月12日止,由於登記時間較短,投資人要快點前往申請求償登記,未來才能加入團體訴訟並參與日後訴訟結果所得款項的分配。

投保中心進一步強調,這個財報不實案子是發在民國98年到103年,98年到103年的第二季財報請求權已經時效消滅,所以只能針對103年第三季、第四季的財報求償,也因為時間急迫,所以請相關的投資人要儘快登記。

投保中心指出,被告潘健成等人涉嫌於民國98至103年間從事關係人及虛假(或循環)交易,使群聯對外公告財報涉有不實,有違反證券交易法的情事,業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提起公訴,為維護投資人權益,自即日起至108年9月12日止受理群聯股票投資人辦理求償登記。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2019-09-05 14:37
----------------------------------------------------------
潘健成假帳案未過關 理由是這個【群聯(8299)假帳風暴】

新竹檢調去年偵辦群聯案過程荒腔走板,竹檢用法謬誤,竟將潘健成所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證交法,硬以潘認罪為由減刑,片面變更法定刑,減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准予緩起訴,彷如量身打造,讓他免除牢獄之災,引起各界撻伐。

全案去年下旬送交高檢署再議後,高檢署還找來調查局承辦人了解偵辦始末,經詳細閱卷後,認為竹檢對於資金流向未查明,以偵查不完備為由,將全案發回續查。

本刊調查,就在潘健成和小三還沒撕破臉時,雙方討價還價處理房貸的一段對話,當時正值新竹檢調大動作搜索、約談群聯高層主管,潘健成某日離開地檢署後密會小三,一見面就坦言:「本來以為只有5,000萬,現在變成1億。」談話中還不斷嘆氣、大罵:「X掰!你們這些台灣人不是人喔。」

小三見潘健成憂心忡忡,貼心地反問該怎麼辦?潘健成除了頻頻喊窮,揚言只能去借錢,還向小三稱:「我現在窮光蛋一個,妳知道嗎?1億我真的要申報賣股票,妳以為我賺很多錢,1億喔,叫我去生比較快。」

檢方同意潘健成以1.1億元的代價緩起訴,但潘健成和小三提到的金額卻是1億元,不過,潘健成向本刊解釋1億元指的就是緩起訴金。
鏡週刊/文林俊宏/攝影|陳俊銘 賴智揚 2018.01.24 04:59
----------------------------------------------------------------
【百億董座桃花劫】飼老鼠咬布袋 群聯(8299)潘健成遭小三勒索1億

身價百億的群聯董事長潘健成,有廣達林百里第2及隨身碟教父等稱號,近年卻頻頻惹禍上身,假帳案才發回新竹地檢署續查,難關未過,這回又傳出遭小三夥同外人勒索1億元。

本刊掌握,有顧家好男人形象的潘健成,和擁有美腿電眼的小三交往10年;從26歲就跟潘健成在一起的她,最後卻互控劈腿,關係降至冰點,小三心有不甘要求金錢補償,竟以掌握公司假帳文件為由要錢,潘健成憤而報警抓人。

上櫃晶片大廠群聯科技董事長潘健成,近來頻頻釋出利多,預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6到18元,可望創下歷史新高,不但在科技股名列前茅,且看好未來出貨量,讓小股東們樂得坐等大紅包,也因為他在事業上頗有成就,被外界喻為廣達林百里第二及隨身碟教父。

潘健成在事業屢創高峰的同時,卻惹上不少麻煩,他所涉及的群聯假帳案,才遭高檢署以偵查不完備為由,發回新竹地檢署續查,並在1月22日出庭應訊,官司結果都還在未定之天,沒想到向來擁有顧家、愛妻好男人形象的他,卻驚爆與公司一位長相甜美、身材姣好的長腿妹交往,近來因雙方交惡要分手,慘遭對方夥同共犯以握有檢調未發現的公司假帳文件為由,開口要價1億元。

本刊掌握,潘健成的這段地下情長達10年,後來因懷疑小三背著他和公司其他工程師搞在一起,加上需索不斷,想要分手,小三心有不甘,要求他給付450萬元房貸,最後以握有公司不法的密件,聯合外人對他獅子大開口要錢,雙方反目成仇,潘健成認為遭恐嚇取財,憤而報警抓人,小三已被檢方諭令以30萬元交保。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陳俊銘 賴智揚 2018.01.24 04:59
----------------------------------------------------------------
竹檢輕放科技金童 群聯(8299)驚傳司法官買股護航

有「廣達林百里第二」之稱的群聯科技負責人潘健成,涉嫌在境外成立公司做假帳,明明是最輕本刑3年以上的重罪,卻獲新竹地檢署緩起訴,免去牢獄之災,引起各界撻伐。

本刊調查,弊案爆發之初,盛傳不少司法官大買群聯股票,一旦潘健成被起訴,不僅拖累股價,進入法院審理後,買股名單勢必曝光。沒想到檢方都查到潘健成透過實質掌控的國內外公司,以低價向日本東芝取得記憶體次級品,再轉手以高價賣給群聯牟取暴利,明顯涉嫌掏空背信,竹檢偵結時卻隻字未提涉嫌掏空金流,諸多不合理難免啟人疑竇。

記憶體晶片控制大廠群聯科技涉作假帳案,新竹地檢署經過一年多調查,8月31日將負責人潘健成等人緩起訴,並須向國庫支付1.1億元罰金,引起檢察界不滿,砲轟竹檢用法謬誤,竟將潘健成所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證交法,硬以潘認罪為由減刑,片面變更法定刑,減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准予緩起訴,彷如量身打造,讓潘健成免除牢獄之災。

辦到底 恐扯司法官
就在外界滿臉疑惑竹檢為何反常厚待潘健成時,本刊調查,早在潘健成假帳事件爆發前,群聯頻放利多消息,包括績優員工調薪6成,還大舉招攬研發人才,加上新款晶片即將上市,業績看漲,不少司法官看好群聯前景,親朋好友也紛紛加碼進場買股。

沒想到群聯突然爆發假交易弊端遭搜索,股價連番重挫,從每股269元一路下滑到直逼210元,不少投資人慘賠套牢。
不過,竹檢將全案拖了一年,股價最高拉到450元,讓不少人趕緊出脫持股下車。

市場盛傳,一旦檢調當時再查下去,潘健成在海外虛設的公司資金流向曝光,案情勢必越演越烈,若演變成刑度較重的證交法背信罪,搞不好會被收押,群聯股價恐將跟著崩盤,藏身幕後的司法官家族將慘賠,甚至血本無歸。

更慘的是,萬一潘健成被起訴,案件進入法庭公開審理後,買股的司法官名單卷證資料也會跟著曝光,除了股票賠錢,聲譽也將跟著不保,到時候將掀起司法界滔天醜聞。

一名偵辦金融案件的檢察官不諱言地說,只要緩起訴確定,檢方就此打住,相關卷證就不用送進法院審理,真相將隨著案件結束而石沉大海。難怪外界會質疑,這才是竹檢甘願冒著挨罵風險,選擇將此案緩起訴的原因。

緩起訴 億元換免囚
除了司法官買股傳聞外,業界也傳出,潘健成是馬來西亞僑生,若出事,恐影響台馬外交,因此才能免於遭訴。

不管傳聞如何,竹檢遭批輕放潘健成不是沒道理,過去勁永炒股案也以虛增業績、美化帳面的相同手法犯案,負責人呂美月因內線交易罪遭判刑3年半定讞,博達案葉素菲作假帳掏空公司也遭判刑14年入監,其他涉及證交法獲緩起訴的案例,多屬販賣未核准上市櫃股票,從沒見過上市櫃負責人作假帳還能緩起訴,因為這形同鼓勵犯罪,只要作假帳被抓到,事後認罪再吐一大筆錢交緩起訴處分金就能免囚。

何況群聯與潘健成犯罪時間長達7年,從2008年至2014年,假交易金額高達四千萬美元,全由潘健成設立的境外及國內公司一手掌握,交易過程中只要有價差,產生的暴利非常可觀,儼然是私人小金庫。

但檢察官在緩起訴時,卻隻字未提涉掏空金流,偵結新聞稿更是只有一頁再多一行,大多使用艱澀法律字眼,攸關潘健成作假帳的鉅額資金流向,竟以「經查證潘健成等人確實未從中牟取個人之不法利益」一句帶過,毫無論述及交代查證過程。

本刊取得群聯案的19頁緩起訴書,發現連同潘健成在內的被告共11人,書類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潘健成設立子公司及假交易的過程,扣除證據及法條後,對於犯罪事實描述只有短短8頁,連最重要的1億1000萬元緩起訴金是根據什麼基礎算出來的,也不見說明,只見循環交易及美化帳面,至於資金流向卻不見論述,偵結內容可說荒腔走板。但從緩起訴書中又可看出檢察官已查出犯罪輪廓,只是未深入追究。

轉一手 7年賺飽飽
堪稱是記憶體業模範生的群聯,去年營收370億元,每股盈餘逾20元,一度還是股王,營收主要靠的就是銷售全球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每五支手機就有一支使用群聯生產的晶片,上游材料最大供應商正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積極想收購的日本東芝。

但受制與APPLE簽訂最優惠保證合約,東芝賣快閃記憶體晶片材料給群聯時,價格只能高於APPLE,但APPLE的合約不包含次級材料(瑕疵貨),潘健成可能看到此一巧門,竟私設聯東等公司,以極低價格向東芝採購次級品,再轉手賣給群聯。

只是聯東將次級品調整後轉賣,創造鉅額營收,有這麼好賺的生意,群聯為何不自己做,潘健成非要轉一手讓聯東做?而且財報全未揭露,會計師查帳竟被蒙蔽,董監事也全然不知,公司監督能力蕩然無存,更讓人不解的是,聯東7年來的利潤跑去哪?是否被中飽私囊或轉到第3人?

巧的是,群聯最重要的原料供應商東芝集團,2年前也爆發作假帳風波,財報灌水7年,金額達一1500億日圓(約新台幣400億元),連同最近3任社長在內的9名公司高層全都下台,時間點不但與群聯作假帳高度重疊,出事的其中一人還是與群聯密切往來的東芝半導體副社長小林清志。

潘健成在自傳《為自己爭氣》一書中,特別感謝小林在他事業草創時,情義相挺供貨幫忙,如今2人都身陷假帳醜聞,而因假帳下台的小林還能越洋出具聲明書,替潘健成擔保雙方交易模式沒有問題。誇張的是,檢察官居然採信,潘健成是否與東芝高層勾結,將部分利潤藏在境外公司,也不見調查。

查金流 恐涉背信罪
群聯從潘健成私設的聯東取得貨源後,加工產出快閃記憶體晶片,明明能直接出貨給下游廠,卻又再繞個彎賣給在香港成立的永馳及華威達公司,潘健成已承認此為假交易、做假帳用意純粹在穩住市場行情,不讓晶片價格下跌太凶,但其中難道沒有為美化帳目,虛增營業額,操控股價之嫌?或是讓自己的公司從中賺一手,分掉原本群聯可以賺到的錢。

一旦潘健成利益輸送到他名下3間公司,恐怕就不只作假帳的刑事責任,由於犯罪金額可能逾億元,恐涉及刑責更重的證交法特別背信罪,刑度從7年以上起跳,遠比做假帳還要嚴重。

群聯成立第一年就獲利,16年來平均每年淨賺一個股本,寫下業界傳奇,尤其目前全球每3個隨身碟,其中一個就是群聯的產品、每5支手機就有一支使用群聯的晶片,儼然是投資人眼中的金雞母,如今傳出弊端,國稅局已要求群聯補正資料。

綜觀歷年財報不實的起訴案例,投保中心均依法介入,並受理投資人損害登記,再提起團體訴訟,司法機關豈能輕縱?現在只能期待高檢署依法對群聯再議案駁回,將全案發回新竹地檢署重新偵辦,才能還給廣大投資人一個公道。

竹檢檢察長姜貴昌否認前述外界質疑,強調全案依法偵結,群聯案緩起訴只考慮合法性及必要性,例如遠雄案,趙藤雄被起訴後也判緩刑,且有學者也認為此案可緩起訴。

群聯案雖涉及循環交易,但查無挪用、掏空或背信等不法,但仍未細說調查的依據為何?至於緩起訴1.1億元處分金如何算出?他說這只是處罰,與犯罪金額無關。

姜貴昌還說,他不知道有司法官買股,勾稽比對的買股名單都在北檢或調查局台北市調處那,竹檢已無資料,全案也沒有政治力介入,修改新聞稿則是因為要讓文字表達更通順。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賴智揚 林育緯 2017.09.22 08:00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920inv001/
----------------------------------------------------------------
【群聯假帳風暴】潘健成3聲明 海外金流用在公司無不法

針對本刊報導《竹檢輕放科技金童 群聯驚傳司法官買股護航》,群聯董事長潘健成今天發出三點聲明,強調相關金流均用在公司營運及業務發展,檢方考量他並無不法意圖,且有學說支持,才准予緩起訴。

潘健成提到,本案所涉及相關交易均係考量群聯電子國際競爭力以及最大利益的必要行為,檢察官已經查明事實並依據證據認定相關金流均係用於公司營運及業務發展,決無個人不法利益,就這個部分,檢察官已經做了不起訴處分。

潘健成還說,相關交易過程中,確有部分行為未能遵守財報相關規定,他本人坦然面對法律責任,往後在公司經營亦將更落實相關法令遵循及公司治理,而檢察官考量本人積極面對司法責任之態度,且交易所涉及財報更正內容並不影響公司損益,亦無個人不法意圖,而給予緩起訴處分。

此外,證券交易法案件給予緩起訴處分已有前例,且有學說支持,並非特例,在國外亦屬常見,他本人予以尊重,亦期待外界應尊重並給予檢察官在個案中之司法裁量權。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林育緯 2017.09.20 13:11
----------------------------------------------------------
【群聯假帳風暴】竹檢輕放科技金童 原來有內幕

有「廣達林百里第二」之稱的群聯科技負責人潘健成,涉嫌在境外成立公司做假帳,明明是最輕本刑3年以上的重罪,卻獲新竹地檢署緩起訴,免去牢獄之災,引起各界撻伐。

本刊調查,弊案爆發之初,盛傳不少司法官大買群聯股票,一旦潘健成被起訴,不僅拖累股價,進入法院審理後,買股名單勢必曝光。

沒想到檢方都查到潘健成透過實質掌控的國內外公司,以低價向日本東芝取得記憶體次級品,再轉手以高價賣給群聯牟取暴利,明顯涉嫌掏空背信,竹檢偵結時卻隻字未提涉嫌掏空金流,諸多不合理難免啟人疑竇。

記憶體晶片控制大廠群聯科技涉作假帳案,新竹地檢署經過一年多調查,8月31日將負責人潘健成等人緩起訴,並須向國庫支付1.1億元罰金,引起檢察界不滿,砲轟竹檢用法謬誤,竟將潘健成所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證交法,硬以潘認罪為由減刑,片面變更法定刑,減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准予緩起訴,彷如量身打造,讓潘健成免除牢獄之災。

辦到底 恐扯司法官
就在外界滿臉疑惑竹檢為何反常厚待潘健成時,本刊調查,早在潘健成假帳事件爆發前,群聯頻放利多消息,包括績優員工調薪6成,還大舉招攬研發人才,加上新款晶片即將上市,業績看漲,不少司法官看好群聯前景,親朋好友也紛紛加碼進場買股。

沒想到群聯突然爆發假交易弊端遭搜索,股價連番重挫,從每股269元一路下滑到直逼210元,不少投資人慘賠套牢。不過,竹檢將全案拖了一年,股價最高拉到450元,讓不少人趕緊出脫持股下車。

市場盛傳,一旦檢調當時再查下去,潘健成在海外虛設的公司資金流向曝光,案情勢必越演越烈,若演變成刑度較重的證交法背信罪,搞不好會被收押,群聯股價恐將跟著崩盤,藏身幕後的司法官家族將慘賠,甚至血本無歸。

更慘的是,萬一潘健成被起訴,案件進入法庭公開審理後,買股的司法官名單卷證資料也會跟著曝光,除了股票賠錢,聲譽也將跟著不保,到時候將掀起司法界滔天醜聞。

一名偵辦金融案件的檢察官不諱言地說,只要緩起訴確定,檢方就此打住,相關卷證就不用送進法院審理,真相將隨著案件結束而石沉大海。難怪外界會質疑,這才是竹檢甘願冒著挨罵風險,選擇將此案緩起訴的原因。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攝影組 2017.09.20 04:59
--------------------------------------------------------
【群聯假帳風暴】假交易金額驚人 錢都跑到他公司

潘健成做假帳的犯罪時間長達7年,從2008年至2014年,假交易金額高達4,000萬美元,全由潘健成設立的境外及國內公司一手掌握,交易過程中只要有價差,產生的暴利非常可觀,儼然是私人小金庫。

群聯從潘健成私設的聯東取得貨源後,加工產出快閃記憶體晶片,明明能直接出貨給下游廠,卻又再繞個彎賣給在香港成立的永馳及華威達公司,潘健成已承認此為假交易、做假帳用意純粹在穩住市場行情,不讓晶片價格下跌太凶,但其中難道沒有為美化帳目,虛增營業額,操控股價之嫌?或是讓自己的公司從中賺一手,分掉原本群聯可以賺到的錢。

但檢察官在緩起訴時,卻隻字未提涉掏空金流,偵結新聞稿更是只有一頁再多一行,大多使用艱澀法律字眼,攸關潘健成作假帳的鉅額資金流向,竟以「經查證潘健成等人確實未從中牟取個人之不法利益」一句帶過,毫無論述及交代查證過程。

本刊取得群聯案的19頁緩起訴書,發現連同潘健成在內的被告共11人,書類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潘健成設立子公司及假交易的過程,扣除證據及法條後,對於犯罪事實描述只有短短8頁,連最重要的1億1,000萬元緩起訴金是根據什麼基礎算出來的,也不見說明,只見循環交易及美化帳面。

至於資金流向卻不見論述,偵結內容可說荒腔走板。
但從緩起訴書中又可看出檢察官已查出犯罪輪廓,只是未深入追究。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攝影組 2017.09.20 04:59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919inv012/
-------------------------------------------------------------
【群聯假帳風暴】掌握司法官買股名單?檢察長說在那裡

新竹地檢署檢察長姜貴昌否認外界對群聯緩起訴案的各項質疑,他說不知道有司法官買股,勾稽比對的買股名單都在北檢或調查局台北市調處那,竹檢已無資料,全案也沒有政治力介入,修改新聞稿則是因為要讓文字表達更通順。

姜貴昌強調,全案依法偵結,群聯案緩起訴只考慮合法性及必要性,例如遠雄案,趙藤雄被起訴後也判緩刑,且有學者也認為此案可緩起訴。

群聯案雖涉及循環交易,但查無挪用、掏空或背信等不法,但仍未細說調查的依據為何?至於緩起訴1.1億元處分金如何算出?他說這只是處罰,與犯罪金額無關。

國稅局對於群聯假帳弊案,已要求補正資料,綜觀歷年財報不實的起訴案例,投保中心均依法介入,並受理投資人損害登記,再提起團體訴訟,司法機關豈能輕縱?現在只能期待高檢署依法對群聯再議案,發回新竹地檢署重新偵辦,才能還給廣大投資人一個公道。

一旦潘健成被查出將利益輸送到他名下3間公司,恐怕就不只作假帳的刑事責任,由於犯罪金額可能逾億元,恐涉及刑責更重的證交法特別背信罪,刑度從7年以上起跳,遠比做假帳還要嚴重。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王漢順 2017.09.20 04:59
---------------------------------------------------
【群聯假帳風暴】模範生也作弊 竟扯上郭董最愛的日本東芝

堪稱是記憶體業模範生的群聯,去年營收370億元,每股盈餘逾20元,一度還是股王,營收主要靠的就是銷售全球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每5支手機就有一支使用群聯生產的晶片,上游材料最大供應商正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積極想收購的日本東芝。

受制與APPLE簽訂最優惠保證合約,東芝賣快閃記憶體晶片材料給群聯時,價格只能高於APPLE,但APPLE的合約不包含次級材料(瑕疵貨),潘健成可能看到此一巧門,竟私設聯東等公司,以極低價格向東芝採購次級品,再轉手賣給群聯。

只是聯東將次級品調整後轉賣,創造鉅額營收,有這麼好賺的生意,群聯為何不自己做,潘健成非要轉一手讓聯東做?而且財報全未揭露,會計師查帳竟被蒙蔽,董監事也全然不知,公司監督能力蕩然無存,更讓人不解的是,聯東七年來的利潤跑去哪?是否被中飽私囊或轉到第3人?

巧的是,群聯最重要的原料供應商東芝集團,2年前也爆發作假帳風波,財報灌水7年,金額達1,500億日圓(約新台幣400億元),連同最近三任社長在內的9名公司高層全都下台,時間點不但與群聯作假帳高度重疊,出事的其中一人還是與群聯密切往來的東芝半導體副社長小林清志。

潘健成在自傳《為自己爭氣》一書中,特別感謝小林在他事業草創時,情義相挺供貨幫忙,如今2人都身陷假帳醜聞,而因假帳下台的小林還能越洋出具聲明書,替潘健成擔保雙方交易模式沒有問題。誇張的是,檢察官居然採信,潘健成是否與東芝高層勾結,將部分利潤藏在境外公司,也不見調查。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攝影組 2017.09.20 04:59
----------------------------------------------------------
【群聯假帳風暴】這麼巧!最麻吉日本東芝也在這時造假

日本東芝公司在2015年爆發假帳風波,長達7年的財報灌水1,518億日圓(約400億元新台幣),涉嫌下令作假帳的最近3任社長等9名公司高層辭職,連日本官方財務大臣都說重話,對於東芝假帳事件譴責,傷害日本證券交易市場的可信度。

假帳事件曝光後,東芝發表道歉聲明,坦承會計不實,對於造成股東嚴重困擾。

全案曝光是因日本證券主管機關根據線報,前往東芝查帳,發現基礎建設工程部門作假帳,透過外部專家組成第3方調查委員會調查,發現包括半導體、電腦等事業體獲利灌水,加上延後認列費用,藉此美化帳面數字,讓這起弊端連環爆。

巧合的是,日本東芝爆發假帳的時間,恰好與群聯假帳高度重疊,其中也下台的東芝前副社長小林清志,在新竹地檢署追查群聯假帳時,還越洋出具聲明書,力挺群聯的交易模式沒有問題。

1980年加入日本東芝的小林清志,原本待在半導體事業,一路從事快閃記憶體工作,在該領域算是元老級人物,表現相當突出。雖然小林清志隨假帳事件也跟著集體引咎辭職,但東芝隨後又以半導體顧問名義,一度聘回小林清志,消息曝光後,曾引起風波,外界一度批評東芝護短,難以貫徹組織改造。
鏡週刊/文|林俊宏 攝影|攝影組 2017.09.20 04:59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919inv020/
--------------------------------------------------------------
誰把東芝這艘船鑿開了洞?

自2015年日本媒體披露東芝集團會計帳做假事件(日文稱「粉飾会計」)之後,集團內暗藏的財務危機如深水炸彈般一個接著一個地爆開,最終不得不走上斷尾求生之路,且賣掉的是唯一能幫集團起死回生的半導體事業。所謂「大廈將傾,一木難扶」,更何況連這根木都賣了呢?東芝集團目前的狀況正是「不賣半導體則死,賣了半導體難活」,真箇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自懂事以來,東芝集團即是個高山仰止的存在,看著東芝集團今日的景況,心中感受絕非甚麼「眼看他樓起,眼看他樓塌」那般,而是眼前的高山說崩就崩,驚駭錯愕再加不解,仍不足以形容此刻心情。

要說起這家設立於清光緒三十年的老企業如何發家、如何壯大、如何崩壞,如今又該如何拯救,遠非一篇數千字的短文可以講清楚。我此處把蕪蔓龐雜的事物暫且按下不表,單表這次引爆危機的「核能發電」之來龍去脈。

話說,日本有兩個被國家養得白白胖胖的企業群體,一稱「電電家族」,另一則是「電力家族」,前者指的是日本電信相關產業,後者則是日本電力相關產業,在國營企業獨佔體制之下,這些企業群體因為與電力或電信的國營企業合作,所以雨露均霑,成長茁壯。

「電電家族」裡,大公司有日立、NEC、富士通、東芝;「電力家族」裡,著名的則有三菱、日立、東芝等。
幸或不幸,東芝兩處叨光,兩邊的錢都賺,成了營養過剩的企業集團。

電信及電力長久以來既然是國營,日本國民對於電信、電力的價錢漲跌只有聽之任之,說起來,這些公司是靠著「稅金」養大的也不為過。常聽人揶揄韓國大企業有官方支持,勝之不武,殊不知日本的大企業也是有著日本國家財源的背景,半斤八兩。

這次讓東芝徹底翻船的導火線,得從2006年併購西屋公司說起。
東芝在日本做為「電力家族」的一份子,主要是承包東京電力等國營公司的核能發電機相關工程,由於做的是獨門生意,半世紀來早已過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無須怎麼大展鴻圖之志,本身即是個盤根錯節的大企業。

2006年,恰巧遇到了世界各主要國家應付全球暖化,紛紛出爐新對策,「核能」被視為乾淨的發電方式,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當時的美國布希總統早將「推展核電」做為國家能源重要政策,英國則在能源白皮書中也重新評價核能發電,芬蘭則決定增設核能發電廠。

以歐美馬首是瞻的日本,自然不落人後,甚至有意超英趕美,日本內閣決定了《核能政策大綱》,日本經濟產業省出爐了「核能立國計畫」,在在都顯示了日本的企圖心。

日本政府在核能發電上如此費盡心思,原因除了核能發電的一時風騷獨領之外,日本已經陷入長期經濟不振,再不為日本經濟注入活水,遲早坐吃山空。核能發電既是日本國策,還是牽引日本經濟發展的明日之星。

在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規劃下,日本的核能發電「將在2030年之後達成30~40%以上」,並且「促成核能發電的國際輸出」。
但「國際輸出」遇到那種付不出錢的開發中國家,又該如何?這也簡單,日本幫這類國家墊錢,蓋好了核能發電廠,屆時再從該國的電費收入回收即可。

只是「核能輸出」說得容易,沒掌握核子反應爐的核心技術,輸出只能是紙上談兵,就在此時,碰到了核能發電大廠、能製作核子反應爐的西屋公司待價而沽,日本經濟產業省看機不可失,極力促成國內企業參與競標。

您說,這些早就持盈保泰的日本「電力家族」,能不在此時回報國恩嗎?如此這般,「電力家族」參與競標,東芝即是其一,三菱重工即是其二。這些日本公司的積極參與,除了有經濟產業省的鼓動,自身對於核能發電遠景看好,也是原因。

但要命的是:兩家公司各出各的價,誰也不讓誰,本來西屋公司的標案,兩次競標、東芝本可以2000億日幣決標,到後來因為三菱重工嚷著要出更高價,於是有了第三次競標,價錢硬是堆高成6600億。就這樣,東芝以天價買下了西屋公司,三菱重工彷彿僅是虛晃一招,純粹來攪局。

但東芝畢竟是得償宿願,購得當初,東芝集團額手稱慶、經產省喜上眉梢,升官的升官,表揚的表揚,全沒把這6600億當回事。
您要問東芝為何把這6600億花得如此毫不心疼,原來東芝有東芝的盤算。

在經產省與東芝的瑰麗遠景裡,賣一組反應爐,2000億日幣,日後在全球大賣33組,將有超過6兆日圓的大生意等著送上門,拿6兆日圓營收與6600億的得標價相比,您認為買貴了?東芝還認為買便宜了,真正「一心以為鴻鵠之將至」,壓根兒沒有反應爐「賣不出去」的這一條後路!

至於東芝買下西屋之後的故事發展,那就銜接上各位看倌已知的部分:反應爐真的「賣不出去」了。
金融海嘯之後,到處接不到單子,又來了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國外推銷不了,連國內市場也徹底沒了指望。
「核電」從明日之星一變而成了明日黃花,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東芝集團擁有西屋,賺錢不成、脫手無處,負擔沉重,一直拖到2015年假帳問題曝光,人們這才發現:自2015年倒算起來,東芝其實是悶聲不響地虧錢,過去能活得下來,不是體質維持得好,而是假帳做得好。
2008年金融海嘯,日立大虧7800億,創了日本電機業的記錄,東芝「僅僅」虧了2800億,反倒是輕傷。

但如今真相大白之後,當年日本電機業第一虧的日立,其實是承蒙東芝做假帳,才拔得頭籌,第一虧成了第一冤,東芝才是真正的大敗虧輸;現在,東芝既然連假帳都做不下去,日子自然也過不下去,且隨時面臨東京證券下市的危機。

這麼大、又這麼歷史悠久的企業,為了一個錯誤的投資,說垮就垮。
東芝之有今日,自身判斷失敗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經產省的錯誤指導,也是難辭其咎。

這次,東芝落到不賣半導體事業不能維持生命的地步,有看倌問:「東芝怎這麼傻?把賺錢的半導體事業賣了,他靠甚麼翻身?」這話問得好,但東芝能賣的都賣了,家電事業、醫療事業,紛紛易主,您說,他還能賣甚麼?誰又敢接手?附帶一提:台灣人家家戶戶都有的「大同電鍋」,追本溯源,本是東芝家電的得意之作,如今在東京一些展覽館中還看得到這款電鍋的原型,「TOSHIBA(東芝)」的商標俱在,供人懷舊,只是東芝家電已被中國「美的集團」買下。
別忘了,大陸可是改革開放之後才普遍用起「電飯煲」,現在儘管中國「東芝家電」仍叫「東芝家電」,但中國東芝家電的人還認不認得這款在台灣愛用半世紀的家電骨董、還願不願珍視近百年東芝的工藝遺產?想來真不勝唏噓。

話再回到現在,東芝要出售半導體事業求活,結果就是在日本經產省強力介入下,三次競標,排除了出價最高的鴻海夏普,最終由「日美韓」聯盟購得,目前則處於協調簽約階段。這「日美韓」聯盟算是臨時湊成,背後仍是日本經產省主導,由出資最多的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半官方)領軍。

日本官方不願自家技術流落海外,在競標過程大小動作不斷,總算把野心勃勃的鴻海排除在外。

郭董為此氣不打一處出,除了聲稱「仍未放棄」外,還撕報紙抗議,但在向來人前低調慣的日本人看來,郭董的這種大動作很不受待見,日本網民各類尖酸刻薄的留言紛紛出爐,甚麼「就是不賣給你,怎麼樣」「囂張過頭,就該給點顏色」,完全忘了這是一家牽涉上萬人生計、兩兆日圓的大案子,豈能意氣用事?賣給一個半官方機構,真的妥當否?

直到幾天前,鴻海透過夏普,做出了評論:半導體事業瞬息萬變,如果東芝半導體標案遲遲未有結論,東芝半導體所持有的技術將喪失優勢,鴻海夏普將正式退出。

這話一出,讓日本網民也跟著醒了。
沒錯,日本人確實掌握著技術,但技術是伴隨著鮮度的,如果沒有好的決策與果斷的經營魄力,技術遲早會有淘汰的一天,網民們留言少了之前的冷嘲熱諷,反而是誇獎鴻海決策反應迅速,與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官僚不是一個量級,甚至開始憂心東芝半導體的命運,云云。

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為何就這麼讓人不放心?除了過去主導的企業改革案實在乏善可陳之外,公務員特有的泄沓因循,也讓專家憂心忡忡。

一名半導體業的顧問就這麼撰文指出:「類似像東芝半導體現有的『四日市工場』建設案,再來一次的話,這群不懂半導體、不想負責任的官僚們,誰願意立刻拍板定案?但不果斷決定,半導體市場立刻就會把你淘汰。

東芝半導體恐怕凶多吉少。」言下之意,東芝半導體被官僚為主的「產業革新機構」迎娶走,幾乎就與慷慨赴義無異。

東芝這陣子的風暴,大概如此,當然,這是個歷時十年以上的風風雨雨,我無法一一說明其細節。但走筆至此,當初是誰把東芝這艘大船鑿出了大洞,答案難道不已呼之欲出?除了東芝的決策高層,經產省的官僚們也是共犯。

看著經產省內外奔走,怪招出盡,就為了把東芝半導體留在日本,真如《陳情表》裡的那句話:「經產無東芝,無以至今日;東芝無經產,無以終餘年」,令人鼻酸,卻又難以同情了。
鏡週刊 文|老侯 攝影|林育緯 2017.07.21 06: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