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9月航空運輸用油旺季,加上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等石油產量過剩,導致紐約西德州輕油價格盤中一度跌破每桶90美元,挫跌2.8%至88.18美元,創17個月新低,塑化股今早開跌後小幅反彈,日商三菱瓦斯化學 (MGC)宣布2015年3月底退出純對苯二甲酸 (PTA)市場,激勵了國內PTA大廠台化 (1326)、遠東新 (1402)今早股價逆勢走揚,遠東新漲幅一度逼近2%。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 (MGC)昨日宣布,計畫2015年3月底退出PTA市場。

法人指出,PTA主要應用在聚酯纖維 (Polyester),而聚脂纖維雖預估將以年率6%的速度成長,但因PTA新增產能遠高於聚脂纖維需求的增幅,光是大陸今年新增的PTA產能高達4700多萬噸,明年還上看5000萬噸,造成全球PTA陷入供應過剩困境,以往PTA比棉花便宜二成以上的利差早已不存在,PTA產能過剩難解,透露目前塑化產業「上肥下瘦」的無奈。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4.10.03 02:51 pm
-----------------------------
高雄驚爆 石化業再現經營危機

高雄市氣爆造成28人死亡、292人受傷慘劇,受災街區如被戰火洗禮,滿目瘡痍,此情此景震撼全國人心,也讓港都做為石化重鎮的悲情與傷痛攤開在世人的面前。氣爆事件發生之後,地方及中央政府皆積極展開救災工作,國人的愛心從各地湧入高雄,未來清理重建工程浩大,但這次氣爆所暴露出石化業發展的種種問題,若不做徹底釐清及全盤面對,類似悲劇還是無法完全避免。

高雄之所以成為石化重鎮,是源自40多年前GDP成長重於一切的年代。1968年政府為掌握石化上游原料,在高雄興建一輕;1970年代石化工業列十大建設之一,二、三、四輕相繼興建;1990年五輕在歷經三年抗爭後開始動工,石化業產能大幅擴充,上中下游產業群聚,讓高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石化之城」。

石化業發展為高雄帶來逾30萬的就業機會,也帶動都市擴張,如今高雄市已是逾300萬人口大都會,但石化業發展以中油公司為核心,透過貫穿大高雄南北、綿延數十公里、密布人口密集地區的地下石化輸送管線,將石化原料輸送給中、下游石化業廠商。

這些石化管線鋪設長達數十年,詳細分布及實際狀況掌握不易,其間高雄都會成長及變化又很大,石化管線與住宅區、商業區混處情況極多,成為潛藏地面下的隱形炸彈。據查這次引發氣爆的丙烯管線經過地區聚集72萬人口;中石化公司代表在高雄市救災會議竟指氣爆災區迄今還有一條管線估計存有260噸丙烯,更令人心驚膽跳。

試想,像高雄市這樣四處都是隱形炸彈的石化之城,如果遇到嚴重的地震等天然災變,其後果極可能是這次氣爆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這麼大的責任,地方及中央政府豈能不通力合作,共同扛起防災及救災的責任?

1997年高雄中油管線工程引發氣爆,造成14人死亡,石化業就被列為「毒化學」的防救災重點。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亦協助高雄推動執行災害防救計畫;行政院每年更編訂具指導性、綱要性之「高雄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但是,書面作業卻禁不起實際檢驗。這次氣爆從民眾聞到臭味向市府報案再到氣爆發生有將近三小時的過程,但市府消防局、環保局的專業判斷及應變能力明顯不足,暴露出「毒化學」防救災缺乏標準作業程序;如此重大災害發生後卻遲遲無法確認禍首,更讓國人氣結不已;對石化管線埋設及「毒化學」防救災之責任歸屬,各機關亦互踢皮球,深怕責任上身。這些事例在在顯示中央和地方在「石化之城」防救災工作上,缺乏同舟共濟、齊力承擔的精神,這是政府在災後重建及釐清防救災責任時亟需檢討改善之處。

更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不將現在綿延遍布高雄市、具高危險性的石化管線全面遷出人口密集地區,就算有再好的防救災準備,也很難抵擋如強震等重大天然災變可能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中央和地方不能只是祈禱「天佑台灣」、「天佑高雄」,如何因應處理高雄市乃至其他有類似情況地區如桃園、苗栗頭份等石化管線遷移問題,無疑是政府最大的考驗。

石化業未來何去何從?也是必須面對的另一挑戰。政府在後勁五輕建廠時曾經承諾25年後、即2015年底前遷廠,這次氣爆更加堅定當地人士要求五輕遷廠的決心,高雄市政府也緊盯遷廠期限。然而,中油高雄煉油廠及五輕一旦確定關廠,又無其他替代性石化原料供應規畫,中下游業者勢將被迫關廠或遷移。這固然可解決高雄市部分石化管線遷移問題,但也牽涉到高雄未來產業發展及數十萬就業及依賴人口的問題。五輕關廠後可能衍生的巨大衝擊,也早已超出地方政府可以處理的能力,須賴馬政府從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布局籌謀解決之道,而且時間日益迫近,不容須臾拖延。
【經濟日報╱社論】2014.08.04 03:01 am
-------------------
大社跳電 石化廠受傷

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4日晚發生無預警跳電,包括國喬(1312)、台橡、中石化、榮化、台聚及中纖等廠均被波及,一度全面停產,目前各廠陸續復工中,廠商們產能損失估算至少上億元。

國喬昨(5)日股價下跌0.6元,收盤價22.4元;台橡跌0.15元,收在42.6元,台聚跌0.1元,收在20.4元,榮化跌0.4元,收35.3元。

據了解,大社石化工業區此次跳電意外發生在4日晚8時30分左右,行經台橡高雄廠的一條高壓電迴路被不明液體噴灑,導致電力供應中斷,除台橡首當其衝外,連帶連接該條迴路用電的中纖、國喬、中石化、榮化、台聚都遭池魚之殃。

雖然電力中斷僅約三分鐘,但各廠旗下生產線均被迫停爐,台電恢復供電後,相繼展開搶修大行動。

聚丙烯廠(PP)榮化、乙二醇廠(EG)中纖經檢查設備未受損,率先在昨日早上重新開爐轉運;接續,聚乙烯廠(PE)台聚、丙烯月青(AN)廠中石化在下午全面復工,至於國喬尚全面停工中,合成橡膠(SBR)廠台橡只局部復工。

國喬表示,由於製程溫度高,必須等候降溫,才能進行設備檢查,面對下游客戶急於用料,在符合安全考量上,將趕快恢復操作、重新供料。

據了解,國喬高雄廠現有兩條合計37萬公噸的苯乙烯(SM)生產線,以及一條年產12萬公噸的丙烯月青-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產線,以前者來看,近期大陸下游掀起新一波拉貨行動,使得行情正快速翻揚中。

中石化指出,該分廠配置有兩條合計日產640公噸的生產線,停工期間,初估產量短少約600公噸,以目前AN行情約每公噸1,805美元估算,產能損失上千萬元。

另外,由於該條高壓電供電迴路有部分零件受損,工業局經與各廠在昨日開會協商後,決議今天上午再停電一次進行施工,下午即可恢復供電,各廠在做好準備下,將可重新生產順利開出。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13.12.06 03:25 am
--------------------------------
石化業 上下游全瘦了

國際原油價格飆高,帶動石油腦及其下游乙烯等石化原料行情走高,昨(5)日塑膠原料廠調漲產品外銷報價;但因下游需求不好,無法足額反映,大部分產品仍陷入不賺錢的窘境。

中油、台塑企業主管說,美國即將攻擊敘利亞的戰事,使得原油、石油腦價格處於高點,加上下游需求景氣仍不明朗的情況下,除了SM等極少數的產品外,石化產業的型態成了「上瘦下也瘦」的窘境。

塑膠原料就是五大泛用塑膠,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其中,PE又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

其中,PE生產廠商有台塑(1301)、台聚、亞聚;PP生產廠是台塑、台化、榮化;PVC廠商是台塑、華夏、大洋塑膠;PS 、ABS生產廠商則有台達化、國喬、台化、奇美實業。

其中,台塑、台化是垂直整合廠;國喬則是苯乙烯(SM)、PS 、ABS半整合生產廠。

中油公司主管昨日表示,美國攻打敘利亞戰事一觸即發,國際原油價格飆至每桶110美元以上,帶動輕裂廠進料石油腦現貨價格漲至每公噸近1,000美元,乙烯生產成本高達每公噸1,300美元左右。

但實際上,目前最乙烯現貨價格僅每公噸約1,280美元,就乙烯產品上輕裂廠陷入虧損。

但是,乙烯衍生物產品因大陸需求不好,價格無法有效拉抬,利差不是很理想;連月前最夯的乙二醇(EG)行情,因乙烯行情連翻上揚,獲利空間也被大幅壓縮。

塑膠原料廠商反映,丙烯因油價上漲而飆高,雖然聚丙烯(PP)反映成本調漲售價,但因原料太貴,下游需求不佳,PP廠經營備感壓力。原乏人問津的丁二烯,近幾天來鹹魚翻生,價格翻揚;但下游的合成橡膠、ABS等產品獲利困難的情況下,廠商經營也相當辛苦。
塑膠原料現貨價格資料(1300-102.09.06)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13.09.06 02:23 am
--------------------------------------------
PX降價 業者成本減壓

亞洲對二甲苯(PX)三大供料商日本JX、埃克森美孚、日本出光等陸續宣布6月亞洲合約供料價為每公噸1,400美元,較上月降價40美元,降幅近3%,台化(1326)、亞東石化等PTA廠原料成本獲紓解。

台化14日股價以平盤收在68.2元,亞東石化兩大股東遠東新、東聯,前者漲0.15元,收在31.25元,後者跌0.2元,收在28.7元。

中油主管表示,今年以來,因大陸PTA新產能陸續開出,在PX供應量無法跟進下,使得原料行情居高不下,讓下游PTA業界苦不堪言;近期原油價位已有所回軟,加上PTA業者力爭,亞洲PX主力供應商終於同意降價。

包括日本JX、埃克森美孚、日本出光等陸續宣布本月合約供料價,為每公噸1,400美元,比5月跌價40美元,也比目前現貨行情價1,420美元低。

PTA業者說,除購買現貨原料外,國內生產廠如台化、中美和、亞東石化及台灣石化合成集團旗下東展,普遍有一半以上的料源是以亞洲合約價格長期向供應商進料,預期本月操作成本將隨之下降。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2013.06.17 02:34 am
--------------------------------------
丁二烯價跌 台廠減產

大陸武漢石化輕裂廠投產後,年產12萬公噸丁二烯也隨之產出,致供過於求的丁二烯市場更為低迷。丁二烯乏人問津,主因是合成橡膠市況差,台灣、南韓等大廠只有減產因應。

丁二烯是三大石化基本原料之一,是製造丁基橡膠(BR)、丁苯橡膠(SBR)、熱可塑性橡膠(TPE),及丙烯月青-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的主要原料。可製成日常用品,也是汽車的重要零組件。合成橡膠是輪胎原料,ABS是儀錶板等汽車內裝。

丁二烯大幅下挫,合成橡膠廠商卻無法享受甜美的果實。主因大陸經濟成長放緩,打房等政策下合成橡膠消費量不見增長。賣到大陸的BR、SBR,從3月初至今,已經重挫每公噸450美元,跌幅高達17.64%。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表示,原本丁二烯仰賴進口的大陸,因合成橡膠廠商市場疲弱減產,現今手中存貨滿倉急須去化,造成丁二烯現貨行情連番下挫,目前跌至每公噸1,440 美元,單周重挫每公噸50美元,跌幅3.35%,創近四年以來新低。

中油主管指出,大陸中石化集團急於拋售手中大批丁二烯庫存,預料價格將跌至每公噸1,400美元。另一丁二烯消費大國南韓,也因合成橡膠需求不佳,錦湖石化、樂金石化將於近日擴大減產幅度。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2013.06.13 04:23 am
---------------------------------
苯價跌破900美元

亞洲區苯市場需求走滑,7月離岸船貨跌至每公噸898美元,對應的買盤喊至每公噸870美元,與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比較,下跌了每公噸10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即時報導】2010.05.18 09:57 pm
--------------------------------
石化未列早收清單… 解套難

台灣區石化公會表示,石化產品未列入早收名單,是大陸中石化、中石油等當地業者強力介入的結果,要解開這個結,可能不容易。

台灣區石化公會表示,今年2、3月起,大陸中石化、中石油集團總公司透過各種管道,向大陸國務院發改委陳情,表達中東便宜石化產品賣到大陸後,已嚴重衝擊到大陸石化產業,東協成員國石化產品輸往大陸,今年起也擁有零關稅優勢,虎視耽耽;未來若與台灣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將石化產品納入早收清單後,屆時大陸石化業將無法生存。

台灣中油主管表示,中東利用當地廉價且豐富的天然氣及石油腦為原料,加上大規模生產及與跨國石化集團合作,產出的乙烯成本每公噸僅約200至300美元,但一般輕裂廠乙烯成本每公噸卻要700美元。

面對中東石化產品大量銷往大陸的衝擊,不僅大陸視為「惡虎」,台灣石化業者也將其視為「猛獸」。台塑企業主管強調,台塑麥寮六輕內各公司、各工廠的能源整合利用等措施,就是要取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以迎戰中東石化產品的低成本競爭。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表示,2008年至2013年間,中東乙烯產能每年都增加約400萬公噸,合計六年內新增乙烯總產能高達1,600萬公噸。

一家乙烯衍生物廠商指出,中東生產的塑膠原料聚乙烯(PE)及化纖原料乙二醇(EG)的生產成本,約台灣同業的50%左右;另一大宗的塑膠原料聚丙烯(PP)生產成本,也是台灣廠商的80%左右而已。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10.05.18 02:23 am
---------------------------
ABS樹脂價漲 廠商:後市看油價

由於供給量減少,ABS樹脂成交價近日每噸來到1910至1920美元,上漲20到30美元。4月份後續是否持續漲勢,廠商表示要看油價及SM(苯乙烯)原料價格而定。

近日AB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樹脂價格走揚,廠商表示,泰國石化大廠IRPC,今年3月17日因為工廠運作發生故障,直到3月21日才復工,開工率僅達60%到70%,導致ABS樹脂的外銷量減少,帶動價格上漲。

廠商說,另一個原因是ABS樹脂的原料之一丁二烯,近期價格貴又缺貨,也導致ABS樹脂的價格走揚。

後續是否會持續漲勢,ABS樹脂生產商表示,要看油價及SM的價格而定。

ABS樹脂廣泛應用在家電、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的外殼,由丙烯晴(AN)、丁二烯、SM(苯乙烯)3種原料聚合而成。

國內主要的生產ABS廠商包括奇美、台化、國喬、台達化等,主要銷往中國大陸。
【中央社╱台北2日電】2010.04.02 12:00 pm
-------------------------
台塑台聚亞聚 有隱憂

遠東區乙烯報價連跌六周,帶動乙烯衍生物LDPE(低密度聚乙烯)落後補跌60美元,跌幅逼近4%,最新每公噸報價1,145美元,恐衝擊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廠短期營運。

乙烯價格連跌六周,遠東區報價從每公噸1,365美元跌至1,149美元,波段跌幅達15.8%,衍生物商品聚乙烯價格落後補跌,本周以LDPE跌幅最重,從1,505美元跌到1,445美元,跌幅約3.9%。

法人說,以LDPE為例,從2月17日每公噸報價1,530元跌至目前的1,145美元,跌幅約5.5%,但乙烯卻從2月17日的1,265美元,跌至上周的1,149美元,幅度逼近10%,LDPE跌幅明顯不如乙烯。

生產聚乙烯廠商以台塑、台聚、亞聚為主,法人認為,短線上聚乙烯有落後補跌態勢,下游廠商買盤可能縮手,將衝擊相關廠商短期接單情況。

法人強調,觀察原油價格近期並沒有大幅波動,但年初乙烯價格卻有急漲的走勢,顯示波段性的急漲頗不合理,如今下跌也符合市場預期,並呼應原油價格。

此外,乙烯報價來到1,149美元附近,已跌到成本區上緣,本周若能小跌或是平盤,未來將進入盤整期,大跌不易,但乙烯能否止跌,將攸關PE後續報價支撐力道。

上游生產端以及下游加工端庫存水位偏低,反倒是中間的經銷商庫存有較高的現象,短線上聚乙烯補跌,買盤即有可能暫時縮手,估計要到跌勢舒緩後,買盤才會重啟。
【經濟日報╱記者丁威/台北報導】2010.03.22 04:19 am
---------------------------------
石化業下季獲利 面臨壓縮

大陸中石化、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合資的天津石化百萬公噸乙烯新產能,近日正式開出,為亞洲石化市場供需投下一顆震撼彈。

法人表示,這是亞洲地區今年首座開出的乙烯新產能,包括聚乙烯(PE)、乙二醇(EG)、聚丙烯(PP)等廠,將導致相關產品行情易跌難漲,是否會衝擊台灣廠家如台塑(1301)、台聚(1304)及亞聚(1308)等第二季獲利,值得觀察。

不過,台塑、中油強調,下個月開始,日、韓等輕裂廠將相繼進入密集歲修期,短期內市場應能會維持供需平衡狀態,延後新產能加入戰局的發酵時間至下半年。

據了解,天津石化旗下的新輕裂廠,總投資約30億美元,年產100萬公噸乙烯及50萬公噸丙烯、16.6萬公噸丁二烯,另還包括各年產30萬公噸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廠、年產36萬公噸的環氧乙烷(EO)、EG一貫生產廠和45萬公噸的PP廠。

先前這座新廠預估要在去年底試車,因操作不順,加上先前暴風雪影響,一直開開停停,直至近日才順利開爐轉運。

法人表示,年節結束後,近期大陸市場需求並未見明顯增溫情勢,以致包括PE、EG等行情均處於疲軟、下探格局,如LDPE半個月來下跌每公噸20至30美元;目前新產能加入市場,勢必產生排擠效應,台灣PE廠台塑、台聚、亞聚,以及EG 廠南亞(1303)、東聯(1710)、中纖(1718)營運都會受到波及。緊接著,3月大陸鎮海石化、荷蘭殼牌(SHELL)新加坡廠各一座同樣年產能百萬公噸輕裂廠也將營運,對市場影響層面將進一步擴大,不利相關各石化廠第二季獲利表現。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10.02.25 03:16 am
--------------------------------
美東暴雪 乙烯漲兩成

美東暴風雪效應擴及石化業,因當地各裂解廠紛紛減產,乙烯行情站上每公噸1,200美元,兩周內漲幅20%,加上歐洲也傳出供料吃緊,預期年節過後亞洲市場需求增溫,將激勵從上游乙烯至下游衍生品再有一波漲勢。

法人指出,春節期間,包括中油、台塑化(6505)等乙烯供料商,到下游的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東聯(1710)、中纖(1718)、國喬(1312)、台苯(1310)等業者,都維持正常生產不休假,迎接開春旺市到來。

中油指出,此次被美國國家氣象局稱為「大毀滅暴雪」(Snoverkill)雖然侵襲範圍在美東地區,與德州周圍的石化重鎮沒有直接影響,但因天然氣用量激增,使得以天然氣進料的裂解廠氣源短缺情況,被迫降低煉量,導致該區乙烯供應出現缺口,刺激現貨價格急拉,由兩周前的每公噸約1,000美元上揚至1,200美元,漲幅達20%。

其次,最近歐洲地區相繼傳出輕裂廠停產事故,巴斯夫集團旗下位於德國Ludwigshafen及比利時Antwerp的兩座乙烯廠,合計年產能近百萬公噸,目前一停爐、一降低開工率,使得當地供料也呈現吃緊情勢。

法人從上述情勢研判,美國乙烯因當地價格大幅走高,近期不會運來亞洲套利,而歐洲缺料狀況將吸引中東貨源過去,同時減少對亞洲供料。

雖然亞洲乙烯市場近期因年節逼近需求減緩,加上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產廠陷入虧損而降低開工率,令行情回軟;但就整個市場供需變化來看,預期亞洲開春需求回升下,乙烯將會再掀起漲勢,連帶下游各項石化品價格水漲船高。

另外,中油主管並說,大陸天津石化旗下一座年產100萬公噸乙烯新產能正進入試營運階段,但傳出操作不順,開開停停,將打亂對岸市場供料調度,為開春市場增添一大變數。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10.02.13 03:38 am
--------------------------------
五大泛用塑膠 喊漲

台塑(1301)及台聚(1304)等石化集團因應乙烯行情大漲,決決定調高五大泛用塑膠廠2月報價,每公噸上漲20至50美元,漲幅在1.5%以上。

今年元月國內二大石化基本原料廠台塑化(6505)、中油供應給石化廠的乙烯追溯合約價約每公噸1,170 美元,但2月乙烯現貨價因石油腦上漲及中東輕裂廠停爐,已站上每公噸1,400美元價位,法人推估,台塑化及中油2月乙烯合約價將推升到1,250至1,300美元左右,漲幅在6.8%以上。

台聚集團主管強調,因中油2月乙烯合約價每公噸至少大漲100美元以上,乙烯行情愈墊愈高,因大陸、印度等也的聚乙烯(PE)需求強勁,台塑、台聚、亞聚(1308)等台灣PE 廠商因而得以轉嫁,決定2月調高報價,每公噸上漲20到50美元不等,維持產品利潤。

據了解,中東產能因停爐而受影響還包括乙二醇(EG)等產品。

南亞(1303)等乙二醇(EG)廠商認為,中東停爐有SABIC及延布廠。SABIC是EG生產大廠,延布EG廠年產能也達77萬公噸。停爐後,當然對亞洲市場有影響。不久前,EG已漲到每公噸900美元以上,若SABIC短期無法開爐,EG行情有機會攻上每公噸1,000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10.01.25 03:46 am
--------------------------------
乙烯吹漲風 台廠受益

明年初亞洲將有200多萬公噸乙烯新產能投產,正引發日、韓兩地輕裂業者掀起歲修風潮,在明年3月至5月期間,總共有八家、乙烯年產能合計460萬公噸的輕裂廠打算停產,乙烯及相關衍生品行情將再吹漲風,國內相關業者可望受益。

國內石化業者解讀,此舉係為減輕新廠投產可能所造成的市場供過於求情況。

據了解,繼今年中東拉比格年產130萬公噸乙烯廠、大陸福建煉化及新疆獨山子各年產約100萬公噸乙烯廠開出後,荷蘭殼牌在新加坡投資的80萬公噸乙烯廠,預計明年1、2月開爐,大陸天津石化及盤錦石化也各有一座年產100萬、40萬公噸乙烯廠也準備在明年1月間試營運。

中油表示,對於市場將再新增200多萬公噸乙烯產能,現有輕裂廠商均嚴陣以待,尤其明年被業界視為是市場谷底,日、韓兩地業者不約而同祭出歲修減產策略因應,減輕供應面大增的衝擊。

迄今掌握的訊息,日本共有三菱化工旗下年產各為37.5萬、47.6萬公噸乙烯廠於明年5月停產,Sanyo、Showa、Tosoh等旗下各年產47萬、70萬、53萬公噸乙烯廠,則排定明年3、4月歲修。

韓國方面,則有LG、KPIC兩家各年產90、46萬公噸乙烯廠,計劃在明年4至5月間歲修。合計上述停產的乙烯年產能約有460萬公噸。

此波日、韓業者出乎意料之外的大規模停產,將對市場行情走勢投下一大變數,研判從上游乙烯至下游各項衍生品至少將處於易漲難跌局勢。若明年經濟復甦力道持續增強,在淡季不淡、需求持穩下,國內各廠可望因產品價格行情堅挺而受益。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10.12.15 04:00 am
-------------------------------------------
石化廠 上季獲利受衝擊

繼大陸獨山子後,天津石化年產百萬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也將投產,加上大陸十一長達八天假期,乙烯、丙烯、苯乙烯單體(SM)等石化原料價格,相繼跌破心理關卡價位,將不利相關上市石化廠第三季獲利表現。

台塑企業主管指出,多種衍生物價格因十一長假買氣弱而走軟。中油、台塑石化(6505)供應乙烯、丙烯等合約價格,也逐漸走揚,目前價位還比現貨價格高,大量使用合約料的石化廠,獲利將受到壓縮。

市場法人認為,第三季因各項石化原料產品售價下滑,不少石化廠因原料成本上揚,影響獲利表現。但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等四大公司中,預料僅一、二家會受到波及。

法人強調,大陸十一長期的效應比想像中大。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芳香烴等石化基本原料,以及中、下游石化中間原料、五大泛用塑膠產品行情等,均紛紛走跌,似乎影響石化上、中、下游產業鏈。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表示,大陸十一長假前夕,獨山子石化年產100萬公噸的輕裂新廠投產,緊接著天津石化年產百萬公噸乙烯新廠近日投產。數量龐大的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以及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二醇(EG)、SM等石化中間原料廠投入市場,造成出現市場價格預期下跌心理。

最近亞洲區乙烯、丙烯現貨價格跌破每公噸900美與1,000美元的心理關卡;SM的離岸、抵岸行情都跌破1,000美元心理關卡。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9.10.05 04:38 am
---------------------------------------
原料漲 塑橡廠有隱憂

油價上周飆上每桶近74美元,也使得石化上游原料,全面上漲,預料將帶動一波原物料行情,不過,上游石化原料漲勢凶,也將壓縮國喬(1312)、正新(2105)等塑橡膠業者第四季的獲利空間。

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苯、對二甲苯(PX)及鄰二甲苯(OX),近日幾乎全面上漲,現貨價均創下今年新高價,也牽動乙、丙烯等合約價全面調漲。

其中,丙烯8月合約價每公噸首度漲破千美元,丁二烯8月合約價每公噸高達1,200美元,單月上漲就逾200美元。塑化業者指出,石化上游原料合約價大漲,除非下游得順利轉嫁,否則,勢必壓縮下游塑化業者獲利空間。

根據platts最新報價,乙烯昨天現貨價每公噸再漲25美元,每公噸已經來到975美元,丙烯每公噸現貨也漲近1,100美元,丁二烯現貨漲幅更大,每公噸已經漲至1,600美元。PX更因台化芳香烴廠一條年產40萬公噸PX,短期內難復工,市場價格也上揚,使得下游塑化業者的原料成本上漲。

雖然第四季獲利出現烏雲,不過,塑橡膠類股因上半年獲利優於預期,第三季獲利可望持穩,且尚有低價庫存,產品漲價後,利差可望擴大,原料塑膠類股指數昨日仍大漲逾4%,台塑(1301)昨天盤中股價一度漲破62元,更創下今年新高價。

目前亞洲區丁二烯現貨價格已經漲破每公噸1,600美元,合成橡膠等丁二烯衍生物產品漲價的速度與幅度,根本趕不上原料。除台橡以外,幾乎所有亞洲BR、SBR生產廠商已改採每周報價一次,取代每月調整一次報價的長規。

天然橡膠、丁二烯價格大漲,法人表示,法人表示,因產品售價上揚,且低價原料尚有庫存,台橡(2103 )今年第三季的毛利率應該不會低於第一季。

9月台橡調漲合成橡膠售價後,其毛利率縱使低於第二季,還是有機會優於第一季。

【記者王瑞堂/台北報導】中國銷美國輪胎已出現下滑走勢,市場擔心美國總統歐巴馬9月中旬若同意提高中國輪胎銷美關稅,將引發中國輪胎大量跑回其內銷市場的連鎖反應,嚴重衝擊其市場價格機制。

台灣主要上市輪胎廠都在中國設立輪胎廠,正新(2105)產銷規模最大,且偏重中國內銷的修補市場,所以受到歐美不景氣風暴影響,不像米其林、固特異、普利斯通等大廠那麼嚴重。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邱展光、王瑞堂/台北報導】2009.08.25 02:23 am
---------------------------------------------
中東Yansab投產 乙烯看跌

塑化業者昨(18)日指出,中東Yansab石化廠已順利投產,乙烯及聚乙烯(PE)等乙烯衍生產品的報價,9月以後的價格恐難支撐,屆時可能影響台塑、台聚、亞聚等國內聚乙烯業者的第四季營收表現。

中油主管昨天證實,目前Yansab產能已拉升至八成,但因中東Petrokemy石化廠海水淡化廠發生問題,因此Yansab新投產的乙烯,全力支應Petrokemya,短期內對亞洲乙烯市場還未造成影響,但9月就很難說。

塑化主管說,除非第四季全球景氣明顯復甦,否則乙烯及聚乙烯價格在9月以後恐難支撐。

本周遠東地區乙烯現貨價,每公噸約950至1,000美元,下跌幅度不大。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聚乙烯現貨價,跌幅不大,但市場已呈疲勢。

業者指出,聚乙烯等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主因乙烯原料成本高,致聚乙烯因成本推升,本周跌幅不大,甚至價格持穩。但國際油價周一回軟,失守70美元,Yansab順利投產,乙烯及聚乙烯等下游衍生產品的價格,未來將有下跌壓力。

Yansab是沙烏地石油公司與三菱合資,年產乙烯130萬公噸,原訂今年9月投產,但在7月試車傳出有技術性問題,市場傳出投產可能延至12月,讓市場擔心中東新增產能投產衝擊的警報暫解除。但昨天市場傳出,Yansab已順利投產,且產能已達八成。

中東另家石化廠拉比格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煉化,今年5月試車,但截至目前投產並不順利,拉比格還在試車中;福建煉化目前雖已投產,但產能不高。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2009.08.19 04:23 am
---------------------------------------
PE廠 本季維持高毛利

中東石化廠投產情況不如預期,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等聚乙烯(PE)產品立即性的威脅稍紓解,售價繼續往上衝。法人昨(4)日表示,第三季PE廠應可繼續維持高毛利。

台聚集團表示,日本住友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共同投資的拉比格(Petrorabigh)石化,年產60萬公噸的PE廠開爐不如預期。

台灣石化業者猜測,拉比格開爐已久,但開爐一延再延;開爐後,各項石化產品生產情況更不如設計產能。該石化區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因日本廠商的態度決非如此。

石化業者認為,中東石化廠一直存在的問題是,無法如期投產;即使投產,產能也無法一直維持設計產能運作。正在試運轉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的子公司延布(YanSab)石化也重演拉比格的情況。

中東大型石化區投產,低價石化產品競爭的疑慮暫時解除後,亞洲區五大泛用塑膠報價立即持穩。其中,PE上漲每公噸22至30美元。法人預估,台塑、台聚、亞聚等廠商產品毛利應在每公噸250至270美元。

市場法人指出,中油7月乙烯追溯價格每公噸約900美元,與PE之間的價格高達300美元以上,毛利每公噸約270美元。以台塑為例,除乙烯醋酸乙烯酯/低密度聚乙烯(EVA/LDPE)生產線之外,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總年產能為80萬公噸,光7月的產品毛利共約6億元。

市場法人說,台聚、亞聚每個月PE產品銷售量約1.3萬公噸與1萬公噸。

因台聚、亞聚採取少量銷售策略,售價比台塑高約每公噸30美元以上。因此,使用中油乙烯原料,7月單元創造的毛利將分別逾1.28億元、0.99億元。

法人指出,幾乎所有石化廠商採取壓低庫存及接單、原料提前採購等措施。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9.08.05 03:15 am
-------------------------------------------------------
中東「狼來了」 石化業安了

台塑四寶7月營收持續成長,儘管力道略減緩,還是讓市場吃下定心丸。不過,這波榮景,非操之在我,中東新增產能開出時程,將是關鍵。

今年初以來,包括台灣的亞洲石化業者,就憂心中東新增產能開出,加重市場供過於求,不利塑化業走出金融海嘯的陰霾。

但中東新增產能,一再延後開出,也讓塑化業者今年上半年的獲利,跌破專家眼鏡,意外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包括台塑、台化、台塑化、台聚、亞聚、榮化、國喬等,今年上半年財報都相當亮眼。

塑化業者就說,中東新增乙烯產能,高達800多萬公噸,震撼力相當大,但中東一再延後開出,就像喊「狼來了」,喊了好幾次,但「狼一直沒來」。

塑化業者今年上半年不錯的獲利表現,一來是國際油價回穩,各項產品漲價,其次是中國大陸擴大內需,讓不少塑化原料價格持續墊高,不過這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中東新增產能一直未開出,廠商庫存低,意外塑化原料價格驚驚漲。這波石化景氣,就這樣度過景氣最壞的時刻。

目前各石化廠仍擔心中東新增產能開出,恐延緩石化業復甦腳步。

不過,此利空也正隨全球景氣復甦而淡化,業者認為,石化業絕不會比去年發生金融海嘯時的情況還壞。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2009.08.04 02:49 am
---------------------------------------------------------
原料漲 塑化本季續旺

一度回檔塑化行情,由於油價又漲,包括聚乙烯(PE)、ABS樹脂等泛用塑化原料行情再度上揚,漲多跌少,純對苯二甲酸(PTA)現貨報價每公噸更大漲75美元,丁二烯(BD)現貨也供應緊俏,每公噸上看1,300美元。

包括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等PE廠商,因產品報價走漲毛利可望上揚。儘管乙烯原料依舊高檔,但利差穩定,生產PTA的台化(1326),業績獲利可望持續受惠。

塑化業者指出,全球景氣復甦跡象轉趨明朗,帶動塑化原料需求與價格上揚。尤其是PTA報價大漲,顯示大陸人造纖維需求回升,丁二烯也受大陸汽車下鄉帶動需求激勵,行情走高,業者評估,「塑化景氣榮景,可望延續至第三季底」。

中油主管指出,近期油價大漲大跌,再加上預期中東新增產能9月開出,石化業第三季景氣原本不被看好,但日前試俥的中東YANSAB新增產能,已確定無法投產,要延至今年12月;另外,中東拉比格130萬公噸的乙烯新增產雖然已投產,但仍未全能投產,因此,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上游石化原料,行情有撐,9月沒有崩盤疑慮。

昨天亞洲現貨市場乙烯價格,每公噸仍維持在950美元至1,000美元間,下跌不大;丙烯雖然下跌,但也因油價回漲,跌幅不大。

倒是丁二烯,由於油價漲,原本採用石油腦進料的石化廠,改採輕質化的LPG進料,使得丁二烯產出減少,在大陸推動汽車下鄉激勵需求下,丁二烯現貨供應吃緊,每公噸價位上看1,300美元,再創近九個月來新高價。

根據亞洲地區Platts最新報價,除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聚丙烯本周報價持平或小跌外,包括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ABS、聚苯乙烯、PTA均全面上漲。HPDE、LDPE每公噸上漲15至25美元不等,其中,PTA現貨價漲最凶,每公噸報價大漲75美元,單周漲幅逾8%,創下去年10月來新高。

【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反映乙烯原料上漲,台塑(1301)今(1)日起調漲塑化原料內銷價,調幅約在2%至5%間。

另外,台聚(1304)、亞聚(1308)也將跟進調漲,相關業者營收獲利可望受惠。

台塑今起調漲國內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售價,每公斤分別調漲1.7元與2元,聚丙烯每公斤調漲2元,聚氯乙烯(PVC)則因國際現貨價大漲,每公斤調漲1.5元,漲幅約5%最大。

台塑企業主管指出,由於乙烯原料上漲,7月乙烯每公噸的合約價比6月上漲87美元,如果足額反映成本,每公斤至少要上漲超過2元,但考慮下游承受能力,因此未足額調漲。

汽柴油 漲0.7元

由於國際油價上漲,中油及台塑石化(6505)宣布,分別自今(1)日凌晨零時及1時,起調漲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公升調漲0.7元,累計這兩周來汽油已經調漲1.3元,柴油調漲1.4元。

調漲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為28.3元,95無鉛汽油為29元,98無鉛汽油中油為30.5元、台塑化為30.6元。至於柴油,中油及台塑化均為25.7元。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2009.08.01 03:10 am
------------------------------------------
石化產品應用

 
台灣區石化公會
http://www.piat.org.tw/products.htm
----------------------------------
乙烯飆高 塑化廠high

儘管油價急跌,但市場傳出伊朗多座烯烴廠運轉出問題,無預警停爐,影響年產能高達280萬公噸,導致乙烯現貨供應吃緊,現貨價急飆,每公噸已飆漲到1,050美元,再創近九個月來的新高價。

相關泛用塑膠原料報價看漲,上市櫃塑化業第三季獲利不看淡。 石化業者透露,近期乙烯價格急漲,確實推升泛用塑化原料價格,除聚丙烯(PP)持平外,包括聚乙烯(PE)、ABS等泛用塑化原料全面大漲,聚氯乙烯(PVC)現貨價更首度漲破900美元,也是九個月來首度飆破900美元。

法人指出,PE及PVC是國內最大宗的塑膠原料,預料包括台塑石化(6505)、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等公司相關塑化產品報價將漲價,成本可以轉嫁,第三季獲利,轉趨樂觀,營收看淡不淡

國內塑化主管指出,儘管油價每桶跌近60美元,石油腦也由上周一度高達620美元,急跌至550美元,但是,乙烯價格,卻因伊朗傳出多座石化廠無預警停爐,影響產能高達280萬公噸乙烯供給,使得亞洲乙烯現貨供應吃緊,昨天現貨價每公噸更急飆至1,050美元高價。

丙烯及丁二烯也都急漲,丙烯現貨價也由上月底還徘徊在960美元,一口氣飆漲80美元,每公噸已經漲至1,030美元,丁二烯也站上每公噸千美元大關。

中油主管指出,原以為石油腦隨油價下跌,乙烯價格可回軟,未料中東石化廠生產不順,造成乙烯看回不回,持續飆升。

相關塑化主管指出,石油腦每公噸跌至550美元,乙烯成本約在925美元左右,亞洲乙烯現貨價每公噸站上1,050美元,台塑化生產乙烯每公約有125美元利差。

相關乙烯衍生物行價再竄高,也可讓國內塑化廠獲利再提升。

根據Pllatts最新現貨行情,PVC每公噸漲至900美元,單月漲幅達13%;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近期報價每公噸也順勢上漲5至10美元。估計PE廠商每公噸約有200美元利差。

至於ABS則受惠汽車及電子產業第三季需求增溫,每公噸報價再漲15美元,單月漲幅逾2%。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2009.07.13 02:41 am
------------------------------------
乙烯急漲 PE廠減產因應

近期乙烯現貨出現一波急漲行情,下游各衍生品生產廠開始步步為營,包括台聚(1304 )、亞聚(1308)、華夏(1305)旗下的台氯,以及台塑(1301)集團的林園PE廠、仁武VCM廠都在減產,開工率約在85%至90%。業者說,已壓低產品庫存水位,以因應可能發生的行情轉折。

但是,台苯(1310)、國喬(1312)、東聯(1710 )等廠因SM、EG等產品價格持續走揚,採取滿載運作策略,以求營收、獲利墊高。

石化廠主管說,亞洲地區乙烯現貨行情這一波漲勢又急又猛,繼上周站上每公噸1,030美元後,最新成交價拉高至每公噸1,070美元。分析原因,除與中東拉比格130萬公噸乙烯廠、福建煉化旗下80萬公噸乙烯新廠投產不順外,伊朗NPC一座年產100萬公噸乙烯廠減產,造成市場供應緊繃。

原料行情走高,對下游衍生品雖然產生價位持穩效應,例如LDPE、LLDPE本周每公噸再漲20美元,各攀升至每公噸1,260美元,但與乙烯價差明顯縮小不到200美元,獲利被壓縮。截至昨天,原油價格已由原先高點每桶72美元下跌至60美元,而輕裂廠上游原料石油腦也回軟至每公噸約550美元,換言之,乙烯走跌的機會大增,各廠開始居高思危。

為避免被高價原料套牢,包括PE、VCM、PVC生產廠廠均踩煞車,降低開工率。台聚集團表示,旗下兩家PE廠台聚、亞聚的開工率,已由100%下降至約85%。而供料給華夏、大洋的台氯正在歲修,準備10日復工,但未來將進行減產,將產品庫存降至低點。

台塑林園PE廠,以及仁武VCM、PVC廠,生產開工率也維持85%至90%,僅用中油料源,不再用進口現貨乙烯。

目前仍有其他乙烯衍生品生產廠乘勝追擊,台苯、國喬看準SM行情突破每公噸1,100美元,並可守住此價位,仍願花高價向中油購買原料,以保持100%開工率。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09.07.10 03:17 am
---------------------------------------------
乙烯喊漲 塑化廠驚嚇

石油腦價格持續上揚,中油、台塑石化(6505)力主乙烯合約價每公噸950美以上,7月追溯價格可能還會上漲80美元,此舉將大幅縮小塑膠原料間的價差。

台化(1326)、台苯(1310)、國喬(1312)苯乙烯單體(SM)產品毛利逐漸趨近於負數,其餘相關上市櫃塑化廠第三季獲利也恐受影響。

不過,受惠石化廠歲修及大陸家電下鄉需求,台苯、國喬上半年獲利仍相當亮眼。法人粗估,台苯上半年獲利可達9億元,以資本額59.07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可上看1.5元。

至於國喬第一季獲利達近7億元,第二季表現應比第一季好。法人預估,國喬今年上半年有機會衝至14億元,以資本額71.3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有機會挑戰2元。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強調,東京石油腦行情上漲到每公噸608美元,乙烯生產成本每公噸應在950美元才能損益平衡,中油6月合約價格仍遠低於成本,將讓中油持續虧損,但下游聚乙烯(PE)等合約客戶產品毛利每公噸100美元以上。為改變這種不合理現象,中油將持續調漲7月乙烯合約價。

市場法人估算,依目前苯價每公噸765美元、東北亞乙烯現貨價格每公噸890美元,再加上SM生產成本每公噸150至180美元計算,若不是垂直整合生產廠,很難獲利。

市場法人認為,石油腦帶動的乙烯、苯價上漲,加上SM市場需求顯露疲態,現貨價格回軟至每公噸1,000美元左右,SM的毛利也顯著縮減,除台化位於麥寮六輕生產廠,因擁有垂直整合優勢還能獲利外,台苯、國喬兩家業者已經很難獲利了。

據台灣SM獲得的訊息指出,SM需求減弱,德國巴斯福(BASF)位於歐洲一座年產50萬公噸SM生產廠已經開減產,旗下一座聚苯乙烯(PS)生產廠也配合停爐。

台灣SM生產廠商透露,若現貨價格持續下滑,不排除進行減產,拉抬現貨行情推持在合理價位。

業者也指出,因最近的乙烯、丙烯現貨行情漲幅遠高於中間石化報價。縮減下游衍生物的價差,五大泛用塑膠原料僅聚氯乙烯(PVC)、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聚丙烯(PP)價格持續上揚,備受市場關注的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PS則因SM報價滑落,也同步每公噸下滑20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9.06.29 03:32 am
-------------------------------------------
中東石化業威脅 才剛開始

繼拉比格石化(Petrorabigh)後,SABIC又有大手筆的石化投資案。兩大石化區將從2013年起投產,其項目的完整性,將把台灣現有及未來要建的石化廠一網打盡。

拉比格石化投產的消息,從今年3月初傳出至今,直至本月27日為止,東北亞的乙烯現貨價格才勉強站上每公噸800美元,顯見市場對後市不敢過於樂觀。

中東石化產品的威脅性,若只看乙烯行情,可能還無法了解其殺傷力。市場傳出,拉比格石化年產60萬公噸的乙二醇(EG)產品,日前已從中東啟運,數量為1.92萬公噸,目的地是中國大陸。

這批貨還沒有運抵大陸,亞洲區SM現貨價格已從每公噸530美元下跌到每公噸500美元。這個價格,讓EG廠等於每賣出1公噸EG就得虧損40美元。

上述兩個例子,只是中東石化產品威脅亞洲石化廠的冰山一角。現在台灣所有的石化廠商,幾乎都很怕中東石化業的競爭。因為中東的輕裂廠是以乙烷進料,乙烷在中東產油國的眼裡,過去是當廢氣燃燒掉,現在轉作石化產品,其成本低廉可想而知。

挾低廉原料優勢,中東產品賣到亞洲來,連台塑企業也打算避其鋒頭,所幸,中東投資計畫已延宕,亞洲區石化業者只能趁此空檔,把握時機好好地賺一筆。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2009.06.01 04:28 am
--------------------------------------------------------------------
沙國擴廠 亞洲石化廠利空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與國際石化(Sipchem)將斥資40.1億美元,打造九座特用、電子級塑膠原料廠,預計2013年中完工投產。沙國接二連三大舉擴建石化廠,且產品涵蓋層愈來愈廣,挾低價成本優勢,未來對亞洲石化廠衝擊,不容小覷。 

繼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與日本住友聯合打造拉比格石化(PetroRabigh)後,跨國知名石化集團SABIC與Sipchem也不甘示弱,積極跨入特用塑膠原料產業發展。

石化業者指出,SABIC與Sipchem特用及電子級塑膠原料擴建案,預定2013年完工投產,屆時沙烏地阿拉伯將成為集大宗、特用及電子用等石化原料於一身的塑化大國。

市場法人認為,沙烏地阿拉伯接連宣布的石化區投資案,其石化產品外銷市場將瞄準亞洲地區,與台灣石化產品重疊。由於中東石化廠以乙烷為主要原料,成本極為低廉,連垂直整合嚴密的台塑企業也可能難以倖免,對其他單一產品的石化廠的衝擊,可想而知。

業者擔心這場中東石化風暴,可能引發市場重洗牌。不過,台塑(1301)、南亞塑膠(1303)主管強調,中東石化投資案「走走停停」,時間上都捉不準。依其計畫,中東乙烯今年要產出約近千萬公噸,實際只產出約400萬公噸。除非沙烏地阿拉伯石化業者提出的投資案開始動工興建,否則,要評估其投產後的市場衝擊,尚言之過早。

SABIC與Sipchem的合資案中,SABIC將投入32億美元,包括年產25萬公噸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萬公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20萬公噸的丙烯(AN)、5萬公噸聚丙烯、5萬公噸的聚縮醛(POM)、5,000公噸的碳纖維、4萬公噸氰化納;Sipchem預定投8.1億美元,建年產能12.5萬公噸的聚醋酸乙烯酯,及年產20萬公噸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拉比格一、二期石化廠也包含多項大宗石化產品。第一期工程除年產13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外,還有年產60萬公噸的乙二醇(EG),及年產30萬公噸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35萬公噸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國內生產廠商除台塑、南亞外,還包括台聚(1304)、亞聚(1308)、東聯(1710)、中纖(1718)。

拉比格第二期工程,除複製一套年產130萬公噸乙烯外,還包括乙丙烯橡膠、熱溶性塑膠(TPE)、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低密度聚乙烯/醋酸乙烯(LDPE/EVA)、己內醯胺(CPL)、異丙苯等十餘座石化中間原料廠,幾乎所有上市櫃石化廠都會受衝擊。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9.06.01 04:28 am
-----------------------------------------------
SM 每公噸上看1,000美元

油價暴漲,苯乙烯單體(SM)漲風再起,有如第一季的翻版,但能否延續至第二季末才是關鍵點。

原油進到煉油廠製程後,會生產芳香烴族群的產品。這些芳香烴族群如果無法煉出來或萃取出來,其本身就是成品油了。因此芳香烴族群與原油掛勾很深,其中的SM,更是芳香烴衍生物最大宗的產品之一。

第一季SM價格大漲,並帶動其聚苯乙烯(PS)、丙烯月青-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衍生物行情水漲船高,主要是受到大陸家電下鄉政策的刺激,進而吸引投資人搶進相關公司的股票,例如就帶動國喬的股價,漲幅至今已超過100%,並創造每股近1元的季獲利。

大陸家電下鄉政策目前仍在全面展開,加上近日國際油價暴漲,以及大陸三家SM生產廠商停爐的助威下,連續三周下挫的SM行情,又重新開始抬頭。依照這種漲勢,市場入士預測,很快就會重回每公噸1,000美元大關。

SM製成ABS、PS賣到大陸後,製成的加工產品依其占的比例,依序為資訊電子、家電產品、行李箱、家庭五金、汽機車零組件。目前資訊電子廠商大都是台商,產品主要是來料加工後外銷到歐、美等地;家電產品、行李箱、家庭五金及汽機車零組件等都是大陸盤商,原料加工為成品後內銷。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2009.5.11 03:09 am
-------------------------------------------------
星石化輕裂廠停爐 亞洲乙烯價欲漲

新加坡石化旗下年產47.5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16日傳出因電力中斷而關閉消息,石化業正關注其開爐動向,若無法立即重新啟動,將在現貨市場搶進料源,可能推升乙烯行情。

最近亞洲地區輕裂廠停爐頻頻,早先有上海賽科石化因故障而關閉年產9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隨後包括韓國YNCC、大陸齊魯石化也相繼關閉乙烯裝置檢修,最新消息,新加坡石化也出狀況。

中油指出,依據外電,新加坡石化旗下的一套年產乙烯47.5 萬公噸的輕裂廠是受到電力中斷影響而停爐,訊息一傳出,立即引起亞洲地區各同業的關注。

中油主管說,電力中斷對輕裂廠停爐影響程度不一,必須視供電中斷時間長短而定,以前兩個月中油五輕停爐事件為例,在12小時後即復工。

不過,以往也曾發生長達一周、甚至近半個月方能開爐的案例。

據了解,受這起事故影響,乙烯現貨行情已蠢動,已有國際貿易商大幅調高對東南亞乙烯用料廠的現貨報價,喊出每公噸800美元價格,但不被買方接受。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09.4.20 02:50 am
-------------------------------------------------------
塑化行情 恐遇沙塵暴

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與日商住友化學合資的中東拉比格(petrorabigh)石化廠,已在日前投產,剛升溫的塑化景氣,春燕行情可能提前結束。

另外,受到中東石化廠延後量產,以及石化價格回升的利多激勵,塑膠類股上月起股價全面走揚,低價的國喬石化(1312)股價從去年底的低價4元拉升到昨天的9.14元,漲幅逾一倍。

同期間龍頭股台塑也從40元回升到昨天的57元,漲幅近四成。

法人說,拉比格量產的消息,會不會終結塑化股的漲勢,也引起市場關注。

拉比格是全球最大產能輕裂解廠,依其旗下生產線分布,年產能13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90萬噸丙烯、產出乙烯將生產90萬噸聚乙烯(PE)及60萬噸的乙二醇(EG)。

一旦開出,勢必衝擊這些相關塑化產品價格。

國內主要的PE廠商是台塑(1301)、台聚(1305)、亞聚(1308),至於EG廠商則是南亞塑膠(1303)、東聯(1710)及中纖(1718)等三家業者。

不過,台聚相關主管指出,拉比格雖然投產,但相關PE產品上市,應該要等到5月中,因此,目前還不致受影響,但他不否認,隨著中東新增產能開出,最近好不易回春的塑化產品報價,可能逆轉直下。

據了解,Petrorabigh石化廠原本去年下半年就要投產,但因碰上金融海嘯順延至今年第一季,但上月試車投產時又傳出不順利,被迫展延,市場預期會展延至5月。

沒想到petrorabigh提前在4月順利投產,再度出乎市場預期。

由於中東新增產能延後開出,讓亞洲許多乙烯廠都不太敢開工,但農曆年來,大陸擴大內需激勵刺激塑化需求出籠,包括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塑化原料,報價幾乎反彈逾3成,市場呈現一片回春景象。

中油主管表示,拉比格石化是由日本住友化學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合資成立,而投產消息來自於住友,可信度非常高,這也凸顯出商場「兵不厭詐」情勢,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作法,席捲市場。

中油指出,今年第一季中,拉比格先行啟動旗下的PE、EG生產線,並把產品拋售至亞洲地區來,一度造成該兩項產品現貨行情大跌,目前重新操作後,據了解,率先鎖定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為標的,極可能再度引發一波跌勢。

中油並指出,若乙烯行情因而下滑,未來包括苯乙烯(SM)、氯乙烯(VCM)、聚氯乙烯(PVC)等產品或多或少均會遭到波及。

不過,台塑企業相關主管指出,PE規格,比較複雜,通路也比乙烯、丙烯這些大宗石化原料熲,必須依各下游廠商習慣。

因此,下游加工業者不見得用得習慣,以台塑在寧波聚丙烯為例,迄今下游廠商還在試料中,因此,中東新開出PE即使價格便宜,但未必就能席捲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吳秉楷/台北報導】2009.4.14 04:33 am
----------------------------------------------------
中東 新建輕裂廠投產時間一覽

儘管大陸推動家電下鄉、農村改建,為塑化相關原料帶來短單效應,但真正讓台灣石化業感到膽顫心驚是中東新產能今年舖天蓋地而來,國內石化業龍頭台塑(1301)強調:「最好還是避其鋒頭。」足見這場亞洲石化大戰,有風雨欲來之勢。

市場法人表示,中東石化產品今年第一季後大量出籠,將嚴重衝擊台灣石化產業。預料,所有石化廠商中,可能只有台塑每股純益還可以維持在3元,其餘都會受到重創。

因應中東石化產品今年第一季起全力推出,台塑企業旗下台塑、南亞塑膠(1303)、台化(1326)及台塑石化(6505)等公司,前後不知開了多少次高層會議,獲得的共識就是避其鋒頭,並趕緊思考挪移部分資源,生產中東沒有的產品,或轉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

龍頭嚴陣以待

台塑企業堪稱國內石化上下游垂直整合最完整的集團,也是亞洲石化龍頭,但連該公司都不敢正面和中東石化廠對壘,足見中東石化產品量產將帶給亞洲各石化廠嚴重的威脅。

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就很明白指出,拉比格石化(Petro Rabigh)年產130萬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量產後,面對中東這家強大的石化巨人,政府應與所有石化業者團結起來,不要「小鼻子、小眼睛」,也不要分台塑或是中油了。

台塑公司主管指出,中東不僅擁有百萬噸級以上輕裂廠,也同時擁有世界級產能的聚乙烯(PE)、乙二醇(EG)及苯乙烯單體(SM)等石化產品。王文潮說:「中東生產的石化產品都是要出口,市場則集中在亞洲地區,台灣石化產品勢必會受衝擊。」 

台塑主管強調,面對中東石化產品強力登場,唯一辦法是避其鋒頭。也就是說,中東有生產的產品,台塑就不要生產,改生產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否則,中東生產成本非常低廉,即使台塑集團擁有一貫作業石化廠,也無法與之競爭。 

南亞塑膠總經理吳嘉昭表示,中東產品問世後,將是世界石化產業自然淘汰的開始,沒有競爭力的廠商將無法存活。以EG為例,中東EG陸續問世後,年產能10幾萬、20萬公噸的小廠,將是第一波被淘汰的對象。

吳嘉昭坦承,連南亞的EG也不是中東產品的對手。為避其鋒頭,台塑企業麥寮六輕五期擴建中,南亞將規劃有EO(環氧乙烷)、PO(環氧丙烷)等生產EG的中間體的生產廠,利用EO、PO再生產其他產品。 

拚產品競爭力

台塑也擔心PE產品是中東石化廠的主力產品。為避其鋒,台塑正在研發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專屬的觸媒,提升LLDPE產品的競爭力;低密度聚乙烯(LDPE)與醋酸乙烯(EVA)互換(Swing)的生產線,將來擴大生產中東沒有的EVA產品。 

台聚(1304)集團對於中東產品出籠,更是感到具威脅感。

一位主管舉出中東石化廠之所以令人感到畏懼時說,日前,台塑化年產70萬公噸乙烯的烯烴一廠開爐時發生工安事故,恰巧年產130萬公噸乙烯的烯烴三廠也低煉量操作,這要在平時,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早就暴漲,結果就因中東拉比格石化廠的輕裂解廠投產,乙烯價格不漲反跌,讓本來想積極搶進乙烯備料的台灣石化廠,被迫縮手。

台聚集團主管說:「這僅僅是拉比格一家石化廠投產而已。 今年預計至少有750萬公噸的中東乙烯產出,其影響性與打壓程度,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台塑企業主管強調,中東原料便宜,乙烯尚未產出,已對PE、EG行情帶來重創,輕裂廠投產後,烯烴及其衍生物相繼大量外銷後帶給其他石化廠的威脅,將於第二季顯現。 

乙烯看跌 三輕恐停爐 

上海賽科等輕裂廠故障、停產頻傳,使得聚乙烯(PE)、苯乙烯(SM)等現貨行情走高之際,國內各石化廠對後市卻轉向保守態勢,相關業者預估5月開始,各乙烯衍生品行情回軟機率非常高。

為避免被高價原料套牢,目前包括PE、氯乙烯(VCM)等生產廠,均已向中油表達4月份不額外增提乙烯的立場,使得原本欲繼續操作三輕的中油,面臨被迫停產窘況。

最近亞洲輕裂廠相繼傳事故,包括上海賽科石化年產90萬公噸乙烯廠、中東拉比格煉化公司年產130萬公噸乙烯廠,及台塑石化(6505)年產120萬公噸的第三套輕裂廠均因故障而停產,以致刺激下游衍生品現貨行情翻揚。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吳秉鍇】2009.3.24 10:25
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MAIN_ID=407&f_SUB_ID=3924&f_ART_ID=181677
--------------------------------------------------------------
乙烯看跌 三輕恐停爐

上海賽科等輕裂廠故障、停產頻傳,使得聚乙烯(PE)、苯乙烯(SM)等現貨行情走高之際,國內各石化廠對後市卻轉向保守態勢,相關業者預估5月開始,各乙烯衍生品行情回軟機率非常高。

為避免被高價原料套牢,目前包括PE、氯乙烯(VCM)等生產廠,均已向中油表達4月份不額外增提乙烯的立場,使得原本欲繼續操作三輕的中油,面臨被迫停產窘況。

最近亞洲輕裂廠相繼傳事故,包括上海賽科石化年產90萬公噸乙烯廠、中東拉比格煉化公司年產130萬公噸乙烯廠,及台塑石化(6505)年產120萬公噸的第三套輕裂廠均因故障而停產,以致刺激下游衍生品現貨行情翻揚。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09.3.24 01:39 am
------------------------------------------------------
大陸捎來商機 石化廠漲聲起

中國大陸推動家電下鄉及農村改建,讓沈悶已久的五大泛用塑膠,終於露出曙光,在預期各項原料需求即將釋出,相關塑膠原料價格已提前發動漲勢,預料台塑(1301)、台化(1326)、台苯(1310)等多家相關上市櫃石化廠廠商帶來利多。

台灣五大泛用塑膠生產廠商昨日強調,大陸農村更新預定今年5月展開,但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樹脂(ABS)行情漲聲已起,連聚乙烯(PE)等、聚丙烯(PP)等塑膠原料價格也蠢蠢欲動。

台塑主管昨天指出,PVC及PE塑膠原料,元月起漲至今,漲幅已逾20%,後因中東輕裂廠新產能即將投產而拉回修正。經過沈澱一個多月後,大陸農村改建、家電下鄉等措施,再度啟動另一波需求,預料再掀起塑膠原料行情反彈上揚。

台塑、華夏(1305)及大洋(1321)三家PVC生產廠商認為,農村房屋改建,使用最多的塑膠原料就是PVC。舉凡門、窗、地板、壁紙、電線、水管等都要使用到PVC的加工產品;其他,還會用到台化、台達化(1309)等公司生產的發泡級聚苯乙烯(EPS )等包裝材或產品。

業者透露,光是山東省,未來五年內預計有80萬家的農村家庭改建,平均每戶的建築費用約人民幣10萬元。山東省附近的省份,未來三年內還有75萬至100萬的農村要改建。中共積極推動農村改建,將藉此解決失業問題。

在大陸農村改建及家電下鄉的需求釋出刺激,讓苯乙烯單體(SM)及其衍生物產品行情率先強彈,並使奇美、台化、台苯、國喬(1312)、台達化(1309)廠商,決定要調漲SM、PS及ABS等產品的外銷報價,每公噸漲幅在20到50美元不等。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9.3.10 10:45 pm
------------------------------------------------------------------------
SM需求回穩 台苯國喬爆量漲停

由於受惠大陸需求釋出的帶動,使得SM行情一路走高,在上游原料苯、乙烯報價持平下,拉動成品與原料間的利差空間擴大,帶動台苯(1310)、國喬(1312)今日股價爆量跳空漲停。而塑化類股由於受惠SM族群的點火帶動,類股指數持續走揚,大漲1.89%,華夏(1305)、地球 (1324)、上曜 (1316)等也都攻上漲停板。

受惠中國家電下鄉利多的激勵,在大陸下游買盤釋出的帶動下,帶動近期SM需求回溫,加上上海賽科第二季擬關廠擴充產能,更拉動SM行情一路走高,近一周現貨報價最高來到每公噸800美元價位,相較上游原料苯、乙烯報價分別為406美元、595美元的持平走勢,SM每噸現貨價差已突破170 美元。

事實上,由於SM產品主要用在家電、資訊產品的外殼,因此受惠中國家電下鄉政策的帶動,激勵SM需求出籠,因而帶動價格走揚。而台系SM大廠台苯、國喬由於受惠SM成品與原料間的利差空間擴大,使得首季基本面表現將顯著精進,法人預估兩廠本業獲利個約4億、3.5億元,每股貢獻約0.66元、0.5元。

隨著營運基本面的正向發展,使得市場對於SM族群增添了諸多想像空間,因而吸引多頭買盤奮勇追進,帶動台苯、國喬股價跳空亮燈漲停表現強勢。而此強勁的氣勢,也吸引多頭揮軍佈局塑化類股,因而拉動類指數轉強,成為今日盤面上的強勢類股。

法人指出,國喬由於SM產品獲利趨於穩定,大陸廠營運表現亦將優於2008年,因而上調投資評等至「買進」;而台苯基於首季營運可擺脫虧損、預估第二季利差仍可維持正數,因此同樣上調投資評等至「買進」,在今年SM展望相對其他塑化產品如PE、EG等樂觀下,預期未來台苯、國喬股價仍有漲升空間可期。

塑化類股台塑四寶也將在本周五 (13日)召開董事會確定97年全年獲利及公布配股政策。由於台塑四寶2月份公布的營收已見好轉,加上近期大陸擴大內需帶動市場的新需求,二、三季旺季可期。尤其今早國際油價再度衝破47.07美元創下兩個月來新高,市場更預期國際油價有機會重新站回每桶50美元以上的激勵下,也讓盤整一段時日的塑化股再度出現了翻紅轉強的新契機。

塑化龍頭台塑今早率先領漲,一舉漲破49.7元的半年線之上,最高來到50元大關。目前法人估計,台塑四寶今年獲利可能不如去年,但台塑仍將是四寶中表現最佳個股,估計今年台塑每股獲利仍上看3.55元,台塑化 (6505)和台化 (1326)均約2.5元,南亞 (1303)僅1.68元。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陳雲上/台北報導】2009.310 03:04 pm
----------------------------------------------------------------------
大敵來了 石化廠皮繃緊

中東Petrorabigh年產13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即將投產,但聚乙烯(PE)等率先量產,已重創亞洲地相關塑膠原料價格,由於跌幅頗大,已引起包括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等上市公司石化廠高度關注。

市場法人指出,雖然台塑昨(25)日股價仍上漲0.4元以47.2元作收,台聚、亞聚也呈現小跌,但預料近期PE行情重跌,恐將波及相關聚乙烯生產廠商的股價表現。

石化業者強調,Petrorabigh年產能13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是全球最大產能輕裂廠。在合格乙烯產品未出爐前,已先行量產PE及乙二醇(EG),由於EG年產能達60萬公噸,預料將直接衝擊南亞塑膠(1303)、東聯(1710)、中纖(1718)三家EG生產廠商。

業者表示,Petrorabigh汽柴油、乙烯、丙烯及PE等產品,外銷市場與台灣嚴重重疊,預料在該石化量後,剛升溫的石化需求很可能被打壓。據了解,Petrorabigh日煉量高達40萬桶的煉油廠,及產能相當大的乙烯、丙烯及PE等,產品出來後,勢必會為台塑石化(6505)、台塑、台聚、亞聚等相關石化廠帶來沈重的壓力。

台灣石化廠商擔心,因中東原料便宜,乙烯賣到亞洲地區的成本只有每公噸400美元。主要產品尚未產出,已重創PE、EG行情。預料3月輕裂廠投產後,烯烴及其衍生物相繼大量外銷後,恐將帶來負面的衝擊。

位於中東的Petrorabigh一貫作業石化廠是日本住友化學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合資企業,原計劃2008年下半年投產,因金融海嘯引發的市場需求凍結,延到今年第一季投產。

根據台灣石化廠調查,Petrorabigh項目規模為年產1,840萬公噸煉油廠、年產13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丙烯年產能90萬公噸,及年產60萬公噸EG廠;另外還有各年產30萬公噸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生產廠。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9.2.26 04:17 am
-----------------------------------------------------------------------
塑化景氣回魂 恐曇花一現

石化景氣本周在下游需求回溫下,乙烯、丙烯及五大泛用塑化原料報價大漲,為低迷石化景氣捎來春天的訊息。

但是石化業者也認為,油價仍未止跌,全球景氣衰退陰影仍在,這波塑化景氣回魂,或只是跌深後的反彈行情。

最近油價像坐雲霄飛車,前一周漲勢如虹,重新站回50美元,但這兩、三天又告重挫,每桶不僅跌破40美元,2月期貨價格甚至已跌到36美元,市場人士更預期,油價有可能下探30美元。

若果真如此,最近強彈的塑化原料,榮景恐怕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又有回測的疑慮。

台塑公司董事長李志村日前對此就曾低調的表示:「金融海嘯可能還有下一個未爆彈,現在真的看不出來景氣前景。」

「快速、短期反彈,將是是這一波原物料反彈行情的特色」,台塑石化主管這樣說。這位主管分析,由於油價漲漲跌跌,但在基本面產能過剩及景氣衰退、需求萎縮的問題未解決下,未來類似這樣的反彈,頻率將更頻繁、反彈時間也會更短。

最近五大泛用塑膠原料報價上漲,據石化業界人士分析,主要是下游加工業回補庫存需求出籠。分析去年第四季塑化景氣反轉,油價急跌,致塑化原料崩跌,許多輕裂廠不是歲修、就是關廠停工,如今需求突然回籠,頓時讓低迷的塑化原料報價上揚。

特別是去年耶誕節後,國際油價曾重新站回50美元,更讓下游廠商回補庫存動作增溫,本月7日再傳出全球第三大石化大廠利安得巴賽(Lyondell Basell)美國子公司聲請破產,更助長乙烯等石化原料價格大漲。

本周乙烯、丙烯每公噸現貨價格大漲逾50美元,乙烯單周漲近一成,丙烯則大漲80美元,單周漲幅就高達16%;相較前兩個月乙、丙烯每公噸現貨價不到300美元,短短兩個月價格幾乎強彈八成,另外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等泛用塑化原料,價格止跌回升,台塑、台聚甚至調漲內銷價格。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2009.1.14  02:30 am
-----------------------------------------------------------
塑化業出清庫存…所以被盯上

由於需求急速萎縮,全球石化產品均遭此衝擊,產品不但賣不出去,且產品堆到無處堆。為今之計,只有儘速出清庫存,即使價格再低也要出售,才會涉入產品傾銷之嫌。

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全球無所倖免。但是比起其他國家,大陸還算是體質不錯。於是各國的產品都想辦法賣到大陸市場,為了吸引買氣,因此價格都訂的很低。

今年9月起,金融海嘯也侵襲台灣塑化產業。由於國內業者進口的原料都是高成本,生產的產品卻無法賣出去,以致產品堆到無處放,甚至放在廠外的廣場用塊塑膠布遮風擋雨。面對這種窘境,業者只求產品能夠賣出去,價格的高低就不是太重要了。

但是,大陸無法接受此種低價,因大陸石化廠都是半國營企業,有很多冗員,成本高,對於低價外貨,而本身產品價格無法等同調降,更加無法招架外來貨侵襲。

因此大陸官方與企業就想到築起防火牆、保護自己的企業。其實大陸業者提起傾銷控訴的手段並非第一次,從早期的「卡特爾」聯合採購,到近年風行的反傾銷大旗均是如此,不少台灣業者都嚐過這個苦頭。

如今大陸官方與企業又將再舉起「反傾銷」大旗,被點名的南韓樂喜(LG)、鮮京(SK)、三星物產可能就無法躲過;還有被注意到日本、美國,甚至台灣廠商,可能都要提早做好準備,未來將有一場硬仗要打。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2008.12.22  02:48 am
----------------------------------------------------------
大陸反傾銷 塑化業頭痛

景氣需求萎縮,台灣、美、日、中東等地塑化業者的產品,紛將外銷市場瞄準中國大陸市場,並展開殘酷的價格戰。由於低價產品令大陸石化業者無法阻擋,導致虧損嚴重,遂又祭起反傾銷大旗,讓各國業者都「剉著等」。

在大陸設廠的石化業者日前參加「2008中國石化與化學行業經濟形勢座談會」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指出,目前美國、日本、南韓、中東等地廠商為轉移其國內危機,都把目光瞄準大陸市場,以極低的價格傾銷塑化產品,已嚴重干擾大陸市場。

台灣石化業者指出,包括中石化(Sinopec)、中石油(CNPC)、中海油(CNOOC)等大陸石化企業,已準備在適當時機時提請反傾銷調查,以因應國外低價塑化產品的衝擊。

馮世良在會中強調,大陸11月塑化產品出口交貨值人民幣32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的負成長。值此之際,塑化一、二次加工廠均堆滿南韓樂喜(LG)、鮮京(SK)等公司的低價產品,對獲利能利大幅下滑的大陸石化業者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受金融海嘯衝擊下,從今年9月以來,大陸塑化品市場充斥著南韓產品,成為大陸最大的進口國;其中南韓的LG、SK及三星物產,更是低價產品外銷的主力。

根據會議中提示的資料顯示,今年9月,南韓賣到大陸的聚丙烯(PP)、聚乙烯(PE)占總進口量的20%至30%,苯的進口量更高達64%,三項產品進口價格,比大陸內銷價格每公噸低於人民幣700至3,500元不等。

10月份,PP、PE進口價格也比大陸國內售價低每公噸人民幣800至1,366元不等。

另外,南韓10月丙烯賣到大陸的進口報價,比大陸內地價格低每公噸人民幣3,540元;乙二醇(EG)也比大陸報價低每公噸人民幣3,381元,己內醯胺價格也低每公噸人民幣2,600元。

根據中油公司等台灣石化業者調查,截至10月底,大陸中石化、中石油輕裂廠開工率已下降30%。其中的北京東方、上海石化、天津石化等大廠,乙烯年產能被迫停掉50萬公噸。

獨山子、茂名等輕裂廠也減產20%;而新建的鎮海、獨山子、天津三座乙烯總年產能300萬公噸的輕裂廠,被迫延至2010年投產。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08.12.22  02:48 am
---------------------------------------------------
原料跌價 亞聚台塑好樂

國際油價持續走跌,乙烯及丙烯等上游原料行情跌至近兩、三年來新低點,石化業獲利結構走向「上瘦下肥」局面,下游加工業者亞聚(1308)、台塑(1301)等,將成為市場贏家。

中油乙烯、丙烯價格12月可能雙雙跌破500美元,丙烯每公噸供應價格甚至不到460美元,幾乎是這兩、三年來新低,但乙烯等衍生下游加工產品,如聚氯乙烯(PVC)等每公噸現貨價跌勢卻比原料慢,價格止穩在每公噸八、九百美元間,「下游業者等於做1公噸,賺1公噸。」

國內一位塑化主管指出,優惠的乙烯、丙烯合約供應價,讓下游加工業者成為「最大贏家」。如果當月沒有庫存,以這樣乙烯、丙烯進料價格,幾乎每公噸賺進400多美元。包括亞聚、台塑等生產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乙烯衍生物的石化中游廠商優先受惠。

「現在是下游加工業者比上游還夯」,這位塑化主管說,前陣子油價飆高,塑化景氣夯時,原料價格漲得比產品快,但現在整個風水逆轉,「原料跌得比下游快」。

由於國際油價持續走跌,石化最上游原料石油腦每公噸不到300美元。國內塑化業主管預期,以目前石油腦的價格,中油12月供應乙烯優惠紓困合約價將會跌破每公噸500美元,降至475美元;丙烯每公噸合約價可能降至每公噸455美元。

但使用乙烯原料生產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PVC等乙烯衍生產品的現貨價格,每公噸已回漲至800-900美元,以目前乙烯合約價跌破500美元計算,每公噸價差達400-500美元,下游業者利潤空間大增。

部分塑化業者則認為,雖然12月乙烯合約價大降,但業者仍持有不少高價庫存,在下游需求仍未完全回升,庫存去化不易。業者預期,至少要等至明年1月、2月後,庫存逐漸去化,才由虧轉盈。(相關新聞見D6)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邱展光/台北報導】2008.12.15  02:25 am
----------------------------------------------------------------------
乙烯優惠價 中油喊停

明年乙烯供料合約協商,中油將下通牒要求下游各提料廠在本月底前敲定新計價公式;若超過時限,明年初就按今年的合約計算供料價格,中油今年第四季是以紓困價格優惠客戶。

中油12月乙烯採「紓困」價格供應,初估每公噸500美元,若以合約計價公式換算,供料價格約900美元,換言之,若恢復舊制,包括台塑、台聚、亞聚、台氯、台苯、國喬 、中纖 、東聯、李長榮等塑化廠,進料成本將大增。

據了解,中油與下游各石化廠9月已進行明年度乙烯供料合約談判,只是雙方各堅持己見;隨後,全球性金融海嘯來襲,市場需求陷入一片低迷,雙方均以去化原料為當務之急,至今才又重啟協商。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說,為協助下游各石化廠度過經營困境,在經濟部指示下,今年10月啟動紓困措施,乙烯供料價格改採按實際石油腦進料成本為基準,加上操作費用後供應下游,完全不賺錢。

當時言明,紓困時間為期三個月,換言之,明年初將恢復合約計價;但下個月就跨入新年度,中油內部認為應於本月底前擬訂新合約的計價公式,萬一月底仍無法凝聚共識,將延用今年合約舊制計價,直至談出新計價模式為止。

另外,中油同意對下游紓困時,也立下但書,一旦客戶轉虧為盈,相關廠家應回饋給中油,目前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生產廠家都已獲利,有必要讓中油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08.12.06 02:36 am
------------------------------------------------------
PE止跌 塑化廠快出運了

在下游衍生物聚乙烯(PE)等市場需求增溫下,台塑石化(6505)已延遲開爐逾一個月的第三套輕裂廠,敲定12月中旬重新啟動;中油則持續觀望,停爐中的四輕,年底前仍無法加入生產行列。

業者認為,台塑化年產12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加入生產行列,由此研判台塑集團確認石化市場將觸底反彈。

受到國際石化市場景氣急速反轉的衝擊,台塑化及中油均被迫減產。台塑化的第三套輕裂廠於今年9月間停爐進行歲修後,開爐時程一延再延,迄今為止,尚未恢復操作。

中油年產38萬公噸乙烯的四輕工場,提前於10月11日停產,迄今仍處於待命狀態,開爐時間無下文。

在大陸釋出人民幣4兆元擴大內需方案的刺激,近期來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買氣復甦,進而帶動石化原料行情止跌回穩。

看準此一新局勢,台塑化敲定12月中第三套輕裂廠開爐,旗下相關衍生物生產線也正做配合規劃。

業者並說,輕裂廠操作不能像一般工廠生產線說開就開、說停就停,進料的石油腦、產出的乙烯等中間原料,必須有完整規劃,否則上下游原料一堵住,損失即非常慘重;因此,只要一復工,須有持續操作兩年的打算。

中油主管則表示,除非下游在下個月加碼提料,才會考慮讓四輕重新加入生產行列。

【記者陳秀蘭、邱展光/台北報導】由於油價大跌,中油將追溯11月份乙烯合約價,每公噸初估降價約260多美元,降幅近三成。塑化業者透露,最近因廠商回補庫存,乙烯需求略有回升,但苯的需求仍相當差。

根據中油的提貨資料統計顯示,生產苯乙烯(SM)的國喬化工(1312),這個月來乙烯及苯的提貨量幾乎是零;台達化(1309)的聚苯乙烯(PS)塑膠廠迄今還無法開工。

受到塑化景氣反轉及國際油價大跌,乙烯現貨價從高檔每公噸1,400美元,一路跌落至目前300多美元。本周遠東區乙烯最新報價漲至400多美元,這是乙烯下跌數月後,連續兩周止跌反彈。塑化業者認為,乙烯價格止跌,代表市場需求應該回籠了。
石化原料市況回溫,已延後一個月開爐的台塑石化第三套輕裂廠,決定本月中復產。
(本報系資料庫)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08.12.04  03:09 am
------------------------------------------------------------
PP、PE內銷價 終於漲了

石油腦行情首次止跌上漲,聚乙烯需求也開始增溫。台灣PE生產廠商也在塑膠原料連跌數月後,昨(1)日首度調漲聚丙烯(PP)及部分聚乙烯(PE)內銷價格。

雖然各廠商調漲幅度並不大,卻是各塑膠原料廠認為塑化景氣已觸底並緩步回升的一項重要指標。

對這波塑膠原料漲幅是否能夠持續,各廠商看法有不同。台塑(1301)、台聚(1304)、亞聚(1308)等PE生產廠商對於後市較為樂觀;但李長榮(1704)等PP生產廠商則認為,將來市場需求與行情,可能不會走得太平穩。

塑膠原料需求增溫,昨天台股投資人也給予正面評價,包括台塑、南亞塑膠(1303)、台聚、亞聚、台化(1326)、李長榮等PE、PP生產廠商都以紅盤作收。但法人強調,市況需求仍混沌不明,需求是否明朗,可能要等到大陸農曆新年假期後的需求而定。

中油公司石化事業部主管指出,國際石油腦行情連續兩周上漲,為市場需求增溫傳聞下了註腳。

因為,金融風暴襲擊下,全球陷入經濟衰退陰影,民眾消費力衰退,全球石化廠全力降低庫存因應。

9月至今,全球石化廠相繼停爐減產,庫存已消化待盡,石油腦連續兩周上漲,可見廠商已陸續回補庫存。

日本石油腦現貨行情從兩周前每公噸275美元上漲至目前的340美元,每公噸上漲65美元,漲幅達23.6%,帶動遠東區乙烯現貨價格漲至每公噸355美元,亞洲地區乙烯更站上每公噸400美元,激勵國內塑膠原料生產廠商決定調漲12月部分產品內銷報價。

台塑、台聚、亞聚等PE生產廠商昨天宣布,調漲12月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每公斤0.8元,漲幅約2.6%;高密度聚乙烯(HDPE)調高每公斤0.8元,漲幅約1.9%。台塑、台化兩家PP生產廠商調升每公斤1.5元,漲幅約5%。

至於另外一家PP 生產廠商李長榮,可能要於今日宣布。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12.02 02:30 am
-----------------------------------------------------
遠東乙烯現貨價 創2年來新低

本周遠東區最新乙烯現貨價出爐,每公噸大跌190美元,報價從945美元大跌至755美元左右,單周跌幅高達2成,歷年罕見。

法人分析,相較於遠東區現貨行情率先反應,國內乙烯價格卻還撐在1400~1500美元高檔水位,即使預期10月合約價將下修,但因國內目前報價已明顯倒掛,位處中游的中間塑化族群,第4季營運不樂觀。

看壞塑化業本季營運
觀察最新遠東區乙烯現貨報價,每公噸大跌190美元,每公噸來到755美元,除報價創下2年來新低價格,單周跌幅更高達2成,歷年罕見。

除乙烯外,本周遠東區五大泛用塑膠上游原料再度全面重挫,丙烯價格從上周的每噸1070美元大跌至900美元,跌幅近16%,而EG(乙二醇)上周還守在800~805美元左右,本周也跌了近200美元,來到705美元,跌幅超過2成。

中游塑化業者說:「市場需求差就算了,上游原料竟然還高於公司的產品售價,卡在中間的壓力很大!」國內券商石化研究員則分析,台塑化(6505)9月合約價大約在1400~1500美元左右,明顯高於遠東區現貨價,價差更超過600美元。

該研究員進一步說:「雖然市場預期10月合約價將會下滑修正,但仍無法完全彌補包括台塑(1301)、台化(1326)、南亞(1303)等遭受侵蝕的獲利,而中油體系的下游業者也好不到哪去。」
 蘋果日報【丁威╱台北報導】2008年10月14日
--------------------------------------------------------------
       30多家塑化廠 大減產

全球經濟衰退,塑化原料滯銷,包括台塑四寶等國內30多家石化業界因應這波不景氣,全數展開減產。

法人認為,減產並無法拉抬塑化產品售價,目前只能靠減產,降低庫存損失。預期塑化業第三季營收,在減產效應下,將難有亮眼表現,但至少保住毛利率不致衰退太多。

法人指出,塑化產業減產,再加上油價下跌,產品售價跌,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第三季獲利,將比去年同期衰退,第四季也會受影響。台聚(1304)、亞聚(1308)、榮化(1704)、國喬(1312)等石化業者,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

台塑化年產120萬公噸乙烯的第三套輕油裂解廠,從9月3日進行為期二個月歲修,第一套及第二套烯烴廠也因為下游需求停滯,僅維持60%至75%左右的操作率。歲休加上減產,讓台塑化9月營收大減二、三百億元。不過,由於國際油價持續重挫,產業景氣「幾乎看不到底部」,讓下游觀望心理更為濃厚,塑化原料嚴重滯銷。

此外,中油也決定延長五輕歲修,四輕並於10日提前歲修,主要也是下游台聚、亞洲、台苯、李長榮、國喬、中纖等中油體系的石化廠大幅減產所致,導致乙烯庫存爆滿,被迫減產因應。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指出,從來沒有見過同時間二座輕裂解廠同時停爐歲修的窘境,主要是國際油價跌得太快,下游業者晚一兩天提貨,產品售價可能就跌了上百美元,下游業者才會持續觀望,這也是這波石化業者大幅減產的關鍵。

石油腦跌,乙烯、丙烯及乙烯衍生物塑化產品,售價也會跟進走跌,過去塑化業者透過減產,以量制價,拉抬買氣,現在減產,是根本賣不掉,只好減產。塑化景氣何時回春,國內一家石化主管說,只能看油價何時築底,國際景氣何時復甦。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10.13   02:39 am
--------------------------------------------------------
      台塑化乙丙烯 降價

台塑石化(6505)為讓集團關係企業在塑化產業陷入滯銷波浪中殺出一條血路,首次給台塑(1301)、南亞塑膠(1303)、台化(1326)的乙烯、丙烯等原料合約價,比中油便宜每公噸100美元以上,凸顯台塑集團以集團資源,讓各關係企業在波濤中仍站穩腳步。

台塑企業主管強調,會下此決定,也考量要讓台塑石化的烯烴廠正常營運,否則,包括台塑、南亞及台化因產品滯銷無法正常開車,台塑石化生產的原料也無法順利去化。因此,台塑石化決定追溯自9月起,調降乙烯及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合約追溯價格;至於,此措施要實施到什麼時候,端賴下游公司營運與景氣情況為判斷依據。

台塑石化對關係企業大開挹注「活水」之門,卻將嚴重威脅到非台塑體系的石化廠商。

一位單一石化廠大老憂心地說:「台塑企業六輕效益發揮,垂直整合能力更強,這波全球不景氣波潮中,台灣石化業可能面臨嚴苛的市場戰,但台塑企業卻在這場競爭中,展現強勁的競爭實力,後續可能演變成強者恆強,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中油合約客戶獲悉台塑石化賣給台塑、南亞及台化的乙烯合約價,遠比中油便宜每公噸100美元以上時大為震驚,紛透過管道向經濟部請命,出面主持公道。經濟部昨(30)日隨即指示中油與下游協調;調降幅度將在明天台灣區石化公會原料小組中討論。

這波全球金融風暴,讓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品需求停滯,塑化產品也無法倖免,並嚴重衝擊到台灣石化上、中、下游產業。因應產品滯銷,塑膠業者昨天祭出降價措施,大幅調降10月五大泛用塑膠原料內銷價格。

其中包括台塑、華夏(1305)、大洋塑膠(1321)調降聚氯乙烯(PVC)每公斤6.5元;台塑、台化、李長榮(1704)調降聚丙烯(PP)每公斤7元;台塑、台聚(1304)、亞聚(1308)生產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 )、醋酸乙烯(EVA)等平均降幅每公斤6.7至8.3元。上述產品和上個月相比,降幅高達17%,降幅之大數歷年來所罕見。

至於台塑石化宣布調降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化基本原料9月追溯合約價格。乙烯每公噸1,400美元,丙烯每公噸1,150美元,分別比中油乙烯每公噸1,511美元、丙烯1,326美元便宜每公噸111美元與176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10.01 02:29 am
-----------------------------------------------------------
         15年來首見 石化業大減產

塑化原料嚴重滯銷,中油五輕被迫延後開爐、四輕提前歲修;仁大、林園石化區30餘家石化廠聯合減產,有些廠商甚至停爐。中油石化事業部副執行長段啟洸昨(29)日強調:「這次國內石化業大減產,是15年來所罕見。」

據了解,這波加入減產的石化廠,包括:台塑、台聚、亞聚、李長榮、台苯、國喬、中纖、東聯等廠商,其中尤以乙烯衍生物廠商減產幅度最大,凸顯當前石化需求跌入谷底,也將連帶影響各石化廠第三季末及第四季初的營收及獲利表現。

國內石化廠減產行動,在台塑昨天宣布聚乙烯(PE)廠加入停工行列後,將這波減產效應推升到高峰。中油五輕昨天原訂結束歲修,重新開爐,因下游提料大降,只有平常的五成,為消化庫存,中油決定將五輕開爐的時間,延到下月9日,並考慮將四輕歲修時間提前一周,於10日停爐。

堪稱亞洲石化龍頭的台塑企業集團,也加入這波減產行列。台塑石化年產120萬公噸乙烯的烯烴三廠也進行歲修;集團位於麥寮六輕的石化廠也配合減產。

據了解,台塑集團已要求不敷變動成本的石化廠,暫時停爐。台塑昨天就暫停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產線,因這些產品賣愈多虧愈多,希望以量制價,拉抬買氣及行情。

至於這波塑化業景氣,何時可止跌回升, 台塑企業主管說:「全球經濟什麼時候復甦,塑化景氣的春燕就什麼時候回來。」【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邱展光/高雄、台北報導】 2008.09.30 02:23 am
-------------------------------------------------------------------
      石化產品跌到比原料便宜(1300)

美國金融風暴、歐洲經濟衰退,為塑化業第四季需求帶來嚴重衝擊。原料商相繼拋售手中庫存,深怕承受巨額跌價損失,結果讓各大塑化行情連翻下挫,這股惡性循環,更加深下游退場觀望,使塑化產業景氣陷入空前低迷。

原本塑化業者期望大陸「十一黃金周」過後,買盤會出籠,不過,如今,業者似乎不敢奢望。一家聚乙烯(PE)生產廠商說:「現在產品都賣不出去了,還冀望什麼黃金周啊!」這種情況不僅只有PE而已,連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五大泛用塑膠原料都是如此。

據了解,這波塑化原料需求急凍,主要國際油價急速下跌,加上北京奧運會結束後需求大幅萎縮,買盤都退場觀望;更糟的是,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風波,造成全球經濟衰退,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塑化製品首當其衝。

來自歐、美的訂單急速萎縮,大陸塑膠製品加工廠開工率降到五到七成,香港及大陸為數眾多的原料貿易商手中的存貨無處宣洩,且眼看著價格連翻下滑,虧損擴大,只得忍痛拋售。

在中盤商也加入倒貨行列後,五大泛用塑膠原料行情直下,如PP由每公噸1,600美元到1,650美元,一路跌到目前的每公噸1,300美元以下,但業者使用中油的丙烯價位還在每公噸1,400美元左右,產品跌到比原料還便宜,若原料不跌下來,減產的行動一定還會持續下去。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 2008.9.30 02:22 am
---------------------------------------------------------------
塑化景氣明年更差

塑化廠紛紛為消化庫存而減產或停產,出現15年來首見的聯合停產,外資分析師認為,塑化景氣明年只會比今年更差,減產反而讓折舊攤提成本提高,因減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對塑化產業來說,無疑是壞消息。

外資分析師表示,台塑聚乙烯(PE)廠減產,中油五輕延後開爐,四輕要提早歲修,這種情況顯示塑化廠的減產行動,會維持一段時間,也反應當前塑化需求急凍,業者預期第四季將會供過於求。因年底中東許多乙烯新產能將會開出,預期明年的乙稀價格還會持續下滑,相關塑化原料行情也會下跌。

外資對這波的塑化景氣非常悲觀,瑞銀證券認為將持續18到24個月,明年才是塑化景氣開始大跌的時刻,且根據1997年和2001年兩次景氣下滑的經驗,塑化類股股價都會隨之破底見到新低,這次也將不例外。
【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 2008.09.30 02:22 am
----------------------------------------------------------------
下游進料意願低 四輕提前歲修

面對下游各石化廠進料意願持續低迷,中油公司繼延後五輕開爐時程後,也決定將提前進行年產35萬噸乙烯的四輕大修時程。中油指出,原則上,可能提前五到七天停爐,以減輕產量去化壓力。

中油表示,亞洲主力買家大陸廠商因市場需求低迷,遲遲不願釋出買盤,導致石油腦、乙烯等基本原料、乃至中間原料均重挫,下游各石化廠也降低煉量、甚至延長生產線歲修時間因應,讓中油公司正陷入捉襟見肘窘況。

中油依表定計畫,年產45萬公噸乙烯的五輕工場,在完成為期43天的大修工程後,原本應23日開始進料生產,但考量產量難以去化,已延後到29日方會有合格乙烯產品出爐,預計一天將減少1,400公噸的乙烯產出。

據了解,五輕延後開爐仍無法大幅紓解中油現有庫存處於高水位的壓力,且各下游廠商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實際進料量仍偏低,中油決定進一步實施減產措施。

中油主管說,原先敲定的四輕工場大修時程,預定10月23日停爐,停產時間定為43天,於11月4日恢復正常運作,但但傾向提早五到七天進行停爐。

中油並指出,四輕工場每一天的乙烯產量約為1,100公噸、丙烯產量一天約為520公噸、丁二烯產量一天約為130公噸;以提前停爐天數估算,單是乙烯即起碼減產了約7,000公噸,可望進一步減輕庫存壓力。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2008.09.25 03:17 am
-----------------------------------------------------
中油乙丙烯合約價 大降

油價重新站上100美元價位,中油8月乙烯合約價決定維持月初公布的價位,不追溯降價,但9月乙烯合約價,中油同意每公噸降150美元,降到1,500多美元;丙烯每公噸降250美元,新價1,300美元。且因應油價劇烈波動,明年石化基本原料計價公式考慮由按季改按月,以期即時反應行情。

不過,中油9月乙烯合約價每公噸高達1,500多美元,相較遠東區現貨價格每公噸已跌破1,100美元,價差高達近400美元,業者也苦不堪言,預料相關石化廠第三季將承受較高的原料成本,獲利恐壓縮。

中油乙烯的主要供應廠商是台聚(1304)、亞聚(1308)、中纖(1718)、東聯(1710)、台苯(1310)、國喬(1312)等廠商,中油丙烯的客戶則有台塑(1301)、榮化(1704)、中石化(1314)等。

國際油價8月持續大跌,上周出現每桶一度跌破90美元價位,使石化廠業者要求中油調降乙烯合約價聲浪高漲。稍早傳出,中油同意8月合約價,追溯調降200多美元,不過,中油石化事業部執行長黃登祥昨(24)日表示,8月合約價決定不考慮追溯降價。

黃登祥表示,中油乙烯、丙烯等合約計價公式,是按季調整,歐洲第三季價格仍處高檔,依計價公式,乙烯維持當初每公噸1,600 美元價位,不考慮追溯調降,但丙烯,依計價公式則略有調降,但追溯合約價的降價空間不大,約在10美元以內。

至於9月份石化基本原料合約價,黃登祥說,已和國內下游石化廠業者達成共識,9月乙烯合約價約1,500多美元,比8月每公噸調降150美元,降幅近一成;丙烯每公噸價格約1,300美元,每公噸降250美元,降幅達16%;丁二烯調降後的價格約在2,400多美元左右。

受中油乙烯價格仍居高檔、乙二醇(EG)現貨價每噸卻跌破800美元影響,中纖、東聯等是國內主要乙二醇生產業者已虧本出售。五大泛用塑膠產品,也因市場觀望跌價,價格像溜滑梯,一路下跌。泛用塑膠產品價格降,但乙烯原料價格卻跌得慢,業者不僅無利可圖,還虧損累累,紛紛減少提貨或減產因應。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昨天重申9月乙烯等石化原料價格,完全是依計價公式,雖然調調降速度趕不上現貨價格,但先前行情大漲時,中油也未即時跟進調漲,中油希望業者可以共體艱。

中油石化事業部鑑於近期油價暴漲暴跌,一天內可以暴漲暴跌10、20美元多,連中油都抓不到趨勢,為即時反映行情,明年計價公式,正考慮由目前按季改為按月,以利貼近行情。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09.25 03:17 am 
-------------------------------------------------------------------------------
大陸塑化原料買氣 急凍

國內塑化業者(17)日指出,原本寄望大陸10月1日黃金周帶來一波需求,不過,受到雷曼兄弟破產,全球經濟衰退,大陸加工廠幾乎接不到訂單,大陸塑化原料需求幾近停滯,接單急凍,使塑化景氣更雪上加霜。

台塑相關主管表示,台塑化(6505)已因台化(1326)、南亞(1303)及台塑(1301)等關係企業要求降價,最近決定展開協商會議。預料台塑化可能考量集團企業相關銷貨困難,同意調降乙烯、丙烯的價格,一旦台塑化一旦降價供應,勢必造成中油體系的台聚(1304)、亞聚(1308)等石化業者,要求中油跟進。

據了解,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及台化(1326)、亞聚、台聚等最近接自大陸的訂單,幾乎全面急凍。迫使國內業者被迫減產,降低產能。業者透露,目前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及丙烯晴(ABS)產能利用率均不到50%到60%。

亞聚主力產品醋酸乙烯(EVA),一度曾因布希鞋盛行,銷量遽增,成了亞聚的最大獲利來源,最近需求也急凍,顯然石化業者期貨大陸10月1日黃金周帶來一波市場需求,受到雷曼兄弟破產,全球經濟衰退,業界這波期待需求回升已落空。

國內一家塑化原料業者透露,亞洲地區的價格還好,但大陸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等產品價格,因大陸加工廠接不到訂單,大陸加工廠沒有工作可做,廠商不勘庫存壓力,出現拋貨,導致價格大跌。

據了解,中油最近正與中游業者針對8月計價,展開協商,但大陸需求急凍,中油體系石化業者如台聚、亞聚、中石化等,不是減少提貨,就是不提貨,迫使中油調降乙烯、丙烯合約價格。

業者分析,大陸10月1日前的塑化原料需求急凍,除國際油價大跌,石化上游原料石油腦價格全面走跌,大陸買盤縮手,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大陸買氣急凍,也是一大關鍵。

由於大陸這一波需求急凍,遠超乎市場預期。石化業者原本認為,這一波歐美市場受到次貸風暴影響需求,但大陸市場需求,儘管成長幅度減少,但市場需求至少還在,石化景氣反轉有限。從廠商預期大陸10月1日黃金周帶來的市場需求也落空,透露這波塑化景氣落底,「底部還未浮現」。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邱展光/台北報導】 2008.09.18 01:53 am 
---------------------------------------------------
新聞分析  塑化原料狂飆小心崩盤

四川大地震對亞洲區石化業影響很大,也為亞洲區石化業帶來強勁的需求。但隨著行情瘋狂飆高,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思考。

所謂的「負面影響」是指,塑化原料行情一直飆高,一旦下游無法反映成本,終端消費者無法接受,甚至買不起時,最後的結局就是崩盤。

以遠東區丙烯現貨價格為例,4日飆至每公噸1,700美元,較中油供應給下游合約價每公噸約1,600美元左右,高出約每公噸100美元。

中油丙烯產能有限,僅能維持其下游丙烯衍生物生產廠四至五成的料源,自從中油三、四、五輕各減產15%後,下游丙烯衍生物生產廠對外採購的量,就已增加到近六至七成。

本月3日以前,PP生產廠商外銷平均報價為每公噸1,830美元,利用進口料的廠商,必須賣到每公噸1,900美元才能損益平衡,否則每賣1公噸就虧損約70美元。

一家PP生產廠承言,下游客戶對漲價的排斥力愈來愈強。依最新丙烯現貨價格,若要有利潤,必須調漲每公噸100至200美元、漲幅高達5.46%以上,下游很難接受。

一旦下游無法接受,進而展開生產線減產措施;一旦生產的PP不易賣出,勢必要減產,屆時輕裂廠的丙烯要賣給誰?若是發展到這個地步,輕裂廠在石油腦每公噸1,000美元的成本壓力下,只有配合下游減產。

例如目前壓克力纖維生產廠商,就因受不了超高的丙烯月青(AN)原料而開始減產。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 2008.06.11 03:33 am
------------------------------------------
丙烯飆漲  比乙烯還貴

因原水鹽化嚴重,中油公司三、四、五輕減產,石化基本原料、芳香烴、五大泛用塑膠及化纖原料行情全面上揚。其中以丙烯漲幅最猛、每公噸上漲60美元,行情超過乙烯每公噸150美元。

中油公司石化事業部主管表示,丙烯在供給面吃緊,除了中油三座輕裂廠各減產15%外,南韓樂天、鮮京能源(SK Energy)及馬來西亞大騰(Titan)停爐大修,現貨價格飆至每公噸1,610美元,上漲幅度達3.87%。

聚丙烯(PP)生產廠商指出,最新丙烯現貨抵岸價格已高出乙烯價格每公噸150美元,是2000年來的新高。為反映成料成本,6月外銷報價由每公噸1,715美元調升至1,745美元;內銷報價也調漲每公斤3元。

市場法人認為,台塑、李長榮等PP生產廠商因反映丙烯進料成本,6月調漲產品內、外銷報價後,每賣出1公噸的毛利至少有150美元至200美元,除了乙烯醋酸乙烯(EVA),利潤已經高出聚乙烯(PE)產品很多。

南韓、馬來西亞三座輕裂廠停爐大修之際,拜中油三、四、五輕因原水鹽化、換修爐管各減產15%,並按合約量八五折供料之賜,帶動石化基本、芳香烴原料及五大泛用塑膠行情上漲。

石化基本原料供給趨緊下,遠東區最新聚氯乙烯(PVC)現貨價格每公噸1,198美元,每公噸小漲13美元。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每公噸1,655美元,與上周持平;低密度聚乙烯(LDPE)每公噸1,825美元、漲幅2.24%;高密度聚乙烯(HDPE)每公噸1,690美元、漲幅0.90%。

乙烯、丁二烯、苯價居高價之際,又傳出中油三座輕裂廠減產消息。苯乙烯單體(SM)現貨價由每公噸1,605美元大漲至1,647美元。其下游衍生物聚苯乙烯(PS)報價每公噸1,635美元、漲幅高達4.14%;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攻上每公噸2,030美元、漲幅也高達5.18%。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2008.06.04 05:37 pm
------------------------------------------
PP漲幅10%  歷年次高

中油三、四、五輕因原水鹽化及更換爐管,各減產15%,石化基本原料按合約量打八五折供應。相關石化中間原料廠也順勢調漲產品6月內銷價格,首波上漲石化中間原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聚氯乙烯(PVC),其中PP單月漲幅更近10%,為歷年次高紀錄。

台塑、亞聚昨(2)宣布調升6月高密度聚乙烯(H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醋酸乙烯(EVA)等售價,每公斤漲2元;台聚也決定6月起,調漲低密度聚乙烯(LDPE)、EVA售價,每公斤漲2元、HDPE、LLDPE每公斤則漲2.3元。

台聚集團相關主管表示,因中油三、四、五輕減產、打折供料,台聚集團為維持產能滿載,只得到現貨市場搶購乙烯。

除聚乙烯產品外,台塑、華夏及大洋塑膠昨天也調漲PVC售價,每公斤上漲0.5元;台塑、台化及李長榮化也調升PP產品,每公斤漲3元,漲幅單月調漲高達近10%,漲幅之高排名歷年來的次高記錄。

中油石化事業部主管表示,石化中間原料廠受石化基本原料持續上揚影響,相關廠商獲利都受到一定程度壓縮,產業面臨恐將陷入「高營收、低毛利」的處境。

塑化業者指出,石化原料漲幅仍低於上游關鍵原料石油腦漲幅。今年來石油腦價格漲幅達17.29%,高於乙烯的11.49%。五大泛用塑膠,PE產品價格漲幅也低於乙烯漲幅;聚苯乙烯(PS)漲幅約與乙烯相當;PP漲幅低於丙烯現貨價;僅PVC現貨價漲幅高於乙烯現貨價上漲幅度。
幅度。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2008.06.03 03:29 am
------------------------------------
新聞辭典  煤化工

煤化工近來在中國大陸爆紅,主要是這個新製程能生產潔淨的能源,以及替代輕油裂解製程所得出的基本化學原料,如。柴油、汽油、乙烯、丙烯、甲醇等。

煤炭與能源、化工技術結合,形成另一種環保且一體化的產業鏈。煤化工是未來大陸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將可減輕全球的燃煤汙染、降低石油用量。

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大陸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大陸是今後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於全球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溫建勳 2007.12.29 02:59 am
~~~~~~~~~~~~~~~~~~~~~~~~~~~~~~~~
神華爭取合作煤化工 台塑婉拒

據了解,中國大陸最大的煤炭生產商神華集團的高層主管,月前曾低調來台私下拜會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提議共同發展煤液化工程。但這項建議卻被王永慶以「物盡其用」婉拒,神華轉而和美國陶氏合作。

台灣區石化公會表示,今年中,神華集團在實驗室中利用煤化工技術,成功地生產出乙烯,逕而宣布「煤化工」技術臻成熟,並導入商業化生產。為了推廣這項技術,神華集團組成一遊說小組,到台灣拜會台塑企業、中石化公司等,利用煤化工技術,到大陸投資石化區。

為了神華集團的前來,台塑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王瑞華特別指示,相關公司深入研究煤化工的技術,並分析煤礦被轉用於石化進料後,未來行情走勢的變化,以及煤化工生產出來的乙烯等石化原料、汽柴油的成本競爭性等,供台塑最高領導群的「行政中心七人小組」評估,並作為未來是否投資的參考資料。

據了解,神華集團一行由副總裁級主官率隊,先拜會行政中心總裁王文淵,並向王簡報煤化工製程,接著安排他們面見創辦人王永慶。據會後透露,王永慶雖對新製程很感興趣,但對於煤礦被轉做為石化製程的進料,則感到很可惜,且這不符王永慶主張的「物盡其用」的原則。

據會後轉述,王永慶對於煤用在煉製石化原料的進料,很不以為然。他覺得,煤礦就是要被用做燃料;例如,用於燃煤發電廠的燃料。一旦挪做他用後,煤礦很快就會被用罄。

大陸媒體報導,全球化工大廠陶氏化學(DOW),將可能與神華集團聯手進軍煤化工,傳出雙方合資50億美元,創下外資在中國大陸最大投資案。

神華集團是中國大陸最大的煤炭生產商。陶氏與神華聯手合攻煤化工,未來對煤炭需求量更大,將對目前已經攀高的煤炭價格,產生助漲作用。台灣中石化已拿到最後一張大陸煤化工的批文,未來不管是產量、製程,都將在中國大陸與其他世界級廠商,一較高下。

神華與陶氏選定盛產煤的陝西,做為煤化工基地;中石化也選定河北膠州灣建廠。神華與陶氏還沒確定要生產哪些項目,中石化則是繼續專攻強項巳內醯胺(CPL),並視往後市場而調整產品。
經濟/邱展光、溫建勳報導 2007.12.29 02:59 am
~~~~~~~~~~~~~~~~~~~~~~~~~~~~~~
惜物 王永慶的執著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雖然眼光獨到,且投資動作與項目,往往是先發制人。但對於原物料的運用,他卻非常執著,強調「盡其用」,不要挪作他用。

王永慶會對原物料如此執著,其背後的隱憂是,深怕原物料被挪作他用後,原物料無可取代,危及原物料的生態平衡,進而影響民生必需品的需求。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王永慶反對液化天然氣(LNG)用在發電。不論他出席任何場合,者不厭其煩地闡述:「瓦斯(指LNG)就是要用於家庭,拿去發電用後,將被大量且無限制地使用,有一天用完後,家庭煮飯、煮菜、洗澡要怎麼辦?」

因此,他主張,發電,就是要用煤。依他估算,煤礦至少還可以使用100年;而且,使用燃煤發電,成本最省,且產生的效益最大。所以,王永慶大力推動燃煤發電,並把電業發展的觸角拓展到海外。

用樣的道理,王永慶也主張,煤不能用在煉製生產石化、汽柴油的原料。石化、汽柴油等煉製進料,就必須用原油;如果使用煤礦當進料,有一天萬一煤礦用完了,發電廠要用什麼才能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燃料呢?

因此,煤化工雖很新穎,且以目前煤礦價格來說,生產出來的乙烯等石化原料及汽柴油等價格,都很具市場競爭力。但是,畢竟王永慶眼光看得深遠,且別於一般人思考。

他看的是,未來煤礦被大量使用後,價格一定就像現在的原油一樣,生產出來的石化原料與汽柴油也不見得便宜。最重要的是,煤被挪做他用後,燃煤發電廠的煤要從那裡來?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 2007.12.29 02:59 am
~~~~~~~~~~~~~~~~~~~~~~~~~~~
外商投資電廠 大陸歡迎

大陸政府近日發表的「能源白皮書」指出,將持續鼓勵外商投資勘探開發非常規能源,鼓勵外商投資和經營電站。這份白皮書勾勒了未來幾年大陸的能源政策,除了將「節能」列為重點外,也將加強開發新能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引述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談話表示,隨著大陸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長,但也引起國際一些有心人士提出「中國能源威脅論」。這位負責人強調,大陸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他表示,長期以來,大陸能源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遠遠高於多數發達國家。目前大陸的非常規能源還在開發初期,潛力相當大。未來大陸政府也將持續鼓勵企業節約資源,並投入再生能源開發。

根據大陸最新推出的能源白皮書,節能列為優先重點。大陸除將持續淘汰高耗能行業,也將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結構,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

在「開源」方面,大陸將有規劃地發展煤炭、積極發展電力、加快發展油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加強農村能源建設。

白皮書指出,大陸將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穩步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同時也將積極推進核電建設,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鼓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電。

根據大陸已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到2010年,大陸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將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的發展目標。

中共發改委負責人也說,大陸將繼續完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對外合作政策,鼓勵外商投資勘探開發非常規能源資源,鼓勵外商投資和經營電站等能源設施。

此外,也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領域,注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 2007.12.29 02:59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