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月是報稅季,企業退稅話題吸引關注。雖說中華民國萬萬「稅」,受薪階級為了繳稅勒緊褲帶,但對不少高科技、新興企業而言,中華民國仍是萬萬「歲」,在租稅減免政策下,多有稅後純益高於稅前盈餘的退稅效益,羨煞一般小市民。

據統計,上市櫃公司不包括金融類股、且排除稅後虧損者,去年稅後純益大於稅前盈餘的企業有93家,占1,008家去年賺錢、且非金融業上市櫃公司的9.23%。

換句話說,約近一成的上市櫃公司,去年賺了錢,但政府課不到稅,部分企業還可以退稅,這些企業是真正的「贏家」。其中,又以電子業最為明顯。

統計電子公司有57家,占稅後純益高過稅前盈餘企業的61.29%;傳統產業有36家、占38.71%;若以稅後純益高於稅前盈餘的前20家企業觀察,電子廠約占半數、有11家。

例如面板廠彩晶,去年稅前盈餘90.3億元,但稅後純益增至143.79億元,兩者相減,退稅收益達53.49億元,不過,由於遞延效應,彩晶仍提列了近億元的所得稅費用;太陽能廠商台勝科,去年稅前盈餘34.37億元,稅後純益增至41.92億元,退稅金額7.55億元,與台勝科帳面所列的所得稅利益相符。

遠百、遠紡、精英、中華、磐亞、建準等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後純益與稅前盈餘相較,都有1.5億元到0.5億元間的差額;而興達原本去年稅前虧損1.45億元,但因為停業單位損益3.74億元的退稅,稅後純益增至2.3億元。顯示政府租稅優惠政策,無論對電子或傳產等業者都有很迷人的退稅效益。

企業擁有巨額盈餘,租稅規劃得當,就可以不用繳稅,甚至可以獲得上億元租稅優惠。從小市民的角度看,肯定會批評是社會的不公義;然而從企業經營發展和政府產業政策立場而言,是鼓勵產業、發展經濟的必要手段。
【經濟日報╱記者 王皓正】 2008.05.06 02:30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