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端大未來高峰會登場,重量級廠商英特爾( (US-INTC) )、Google( (US-GOOL) )、IBM( (US-IBM) )、中華電 (2412) 共同聚焦台灣在這波雲起時何去何從,認為台灣要發展軟體,軟硬內容整合需要並進;創新就是雲端的機會,台灣硬體產業可利用雲起時再度2次創業。

今天主題論壇會中邀請IBM全球副總裁李實恭、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與會討論,因應雲端趨勢影響,台灣軟硬體和內容產業該何去何從。

個人要求、群體感染極大化 消費者不再接受妥協

IBM全球副總裁李實恭表示,雲端是社會、經濟整合性的改變。第1個趨勢是資訊取得愈來愈普及,指尖即可取得不再是夢想。未來10年將是轉型升級,更多資訊採集分析產生價值。第2個趨勢是蘋果和Google的消費經驗,讓消費者不再接受妥協。第3個趨勢愈多的認證,產生更多人機交互。雲端不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使用接受,資訊不確定性會下降,資訊產生和擁有會模糊。而個人化要求會極大化,群體感染度也是。他建議,台灣企業可以趁著雲端風潮,再度2次創業

創新是雲端機會 解決生活不便和需求

中華電 (2412) 信董事長呂學錦指出,雲端運算發展是典範轉移,帶動新的商業模式。未來雲端包括4C,如:Cloud 、Client 、Connectivity、 Commerce,以及Security和Regulation。而寬頻普及率將是支撐雲端運算的重要基石,2020年預估全球連接網路的終端設備將達500億個。2008年賈伯斯提出數位生活中樞概念,其實就與雲端和生活關係密切,商業上來看網路零售需要相當大的管理系統。創新將是雲端發展的機會,解決生活上的不便和沒有滿足的需求。

雲端現在才開始 2015年會是關鍵

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說明,若將網際網路比喻成電影,現在還只是開始,還無法窺視雲端全貌。2015年市重要的關鍵,LTE會完整成熟,2015年會有超過150億裝置連結雲端,智慧系統市場規模將達2兆美元。所有終端連結到雲端時、2015年需要8倍網路容量、16倍儲存容量、20倍運算容量。巨量容量將來襲,如何將資料結構化,才能有效管理,但新的商機也帶來新的挑戰,即是資安和信任安全。

雲端衝擊 軟體、硬體和內容整合才是良方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也說,4-5年前就看到雲端概念,當時認為對台灣硬體將是威脅,但現在重新審視就發現這也是機會。雲端促成使用者經驗模糊 ,也點出台灣硬體產業的危機就是背後的服務,但他也預警,軟體挑戰更大,現在軟體領導廠商多是網路公司,其實賣的就是服務,台灣需要用硬體和地區優勢投資軟體,未來將是軟體和硬體結合發展硬體,軟體和內容垂直結合發展內容併進。
鉅亨網 記者陳俐妏 台北  2012/07/18 18:49
----------------------------------
用軟實力 提高雲端獲利

雲端運算是近年來的熱門名詞,但這不是新的概念,過去有許多類似應用,現在興起是與大環境的變動有關。在技術環境上,平板電腦的風行、寬頻網路的普及、分散運算資源和儲存空間技術的成長,都帶給雲端運算產業發展空間。

從國際經濟大勢來看,全球企業更傾向使用委外、能彈性調配、減少風險負擔的資訊科技(IT)資源。例如,不景氣造成信用緊縮、融資困難,企業減少IT資本支出預算;原物料價格變動迅速,自建電腦機房所承擔的維運風險太大;重大天災頻傳,災難備援服務更受重視。

雲端運算是資訊服務廠商建置大量、可擴充的網路資料中心,透過網際網路平台,以服務方式將運算資源提供給外部用戶,重點在於用戶可依其需求量彈性使用資源,並採「以租代買」、「購買服務而非設備」方式進行。

雲端可以開創新的產業鏈與營運模式,我們可將雲、端、運、算這4個字拆開解釋,「雲」就是相關的網路設備、資料中心等硬體設施;「端」是指終端的連網裝置;「運」是各種運算、內容、加值服務等;「算」則是相應的計價、商業模式。

雲端是由製造業向軟體服務的轉向,台灣如何運用這樣趨勢,扭轉利潤愈來愈薄的硬體代工角色,朝軟實力轉型,是重要的議題。台灣過去的資源、人才都在硬體,因此這種優勢也不能放棄,可以將擅長的硬體優勢,做為切入雲端產業鏈的方式。

雲端的3種主要營運模式包括:上游資料中心的IaaS(架構即是服務)、中游應用平台的PaaS(平台即是服務)、下游的SaaS(軟體即是服務)。現在PaaS被國際大廠掌控,台灣可以先從IaaS、SaaS兩端進攻。

以Iaas來說,台灣是全球伺服器輸出第1大國,可以發展資料中心的軟硬體設備整合輸出方案,開發開放式雲端作業系統技術,提供全球雲端營運商雲端資料中心系統軟體。

台灣業者會面臨的挑戰包括資金、人才與技術不足。在資金面,建構機房需要大量投資,才會有規模經濟;在技術面,許多技術仍仰賴外商支援,沒有自主技術,相對壓縮獲利的空間;至於人才方面,台灣相關基礎人才目前還是不足。政府應該塑造良好環境,提供機會,讓各種相關的應用實驗得以進行。另外,許多企業會有資安、隱私權的顧慮,政府若能營造完善的法規環境,就可減少許多阻力。

一旦產業鏈發展出完整的上中下游解決方案後,企業外銷就可搶攻新興市場越南、印度、印尼、大陸等地的商機。至於兩岸在雲端產業的合作上,大陸有較大的市場發揮,資金也較充沛;台廠在應用上則較有經驗,雙方可以互補。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詹文男口述)
【經濟日報╱記者黃國蓉採訪整理】 2012.07.17 06:33 am
-----------------------------
雲端…看見未來 面臨考驗
 
雲端運算是未來10年資訊應用主流,台灣傾全力發展雲端產業,然而宏碁董事長王振堂高喊雲端資料中心不是好生意,表示宏碁「身受其害」,引發雲端運算是台灣產業的「毒藥」還是「補藥」正反兩面論戰。雲端,讓台灣產業看到了未來,也面臨新的考驗。
雲端產業大論戰(雲端-101.07.17)     
2008年以來,雲端運算開始在業界引起廣泛討論與參與,業者也加速推動雲端概念相關的產品與服務,但業界對雲端一直存有不同的意見,發展雲端產業是必要的,但台灣的機會究竟在那裡?

對外國外大廠來台斥資成立資料中心,身兼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認為,宏碁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CSR)評估時,發現旗下資訊中心(eDC)用電量所換算成的碳排放量過高,同時對公司帶來的營收獲利貢獻也不成比例。

因此王振堂說,未來不會再擴大eDC規模,他也呼籲政府發展雲端運算應朝應用面方向,而非在台灣建設更多資料中心。

部分設計代工(ODM)業者對於雲端運算能否擴大需求,並提升本土產業的地位也存有疑慮,認為雲端是資訊服務架構的精簡化,將降低企業對資訊(IT)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再者,雲端是全球大廠的賽局,本土廠商恐將邊緣化;ODM廠憂心,不論推展公有雲或私有雲的技術或服務,主導者都是全球一線大廠,進入雲端時代後,大廠競爭市場的主導權更為激烈,本土業者在雲端版圖上似乎將更被邊緣化。

但對在台成立雲端資料中心抱持正面看法的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正處轉型期,以往很賺錢的硬體代工,現在不再吃香,是要有所突破的時候了,展望未來,扶植雲端的創新產業,將是台灣轉機的契機。

簡立峰並反駁雲端資料中心不環保、耗電的觀點,他指出,目前Google資料中心的節能效率比業界標準提升50%,且能將耗電量減半,未來將持續找出更好方法,以期做到更環保。

力推雲端產業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認為,Google台灣雲端中心引起能源應用疑慮,不過,Google除因為台灣用電便宜外,也肯定台灣法規及資訊系統的保障,對台灣整體形象加分,在台灣帶起就業機會雖僅100到200人,卻可拓展台灣人才的國際視野。

系統整合業者表示,雲端的應用雖然精簡IT,但也創造出新的需求,例如當企業面對金融海嘯、歐債危機時,勢必縮減科技支出與採購,雲端服務模式就是企業彈性運用的選項,創造出變局中的需求。

另外,台灣本土業者擅長代工與整合,在雲端商機出現後會有新機會,如過去企業建置系統時所需的伺服器都直接向IBM、惠普(HP)等品牌廠採購,但在Google、Amazon、臉書(Facebook)等雲端企業興起後,這種商業模式就會產生變化。Google、Amazon對伺服器的採用,不但需求量大,且傾向自行制訂規格,品牌廠既有規格的伺服器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這些雲端企業大多跳過品牌廠,直接向廣達、緯創等原始設計的伺服器製造廠下單,對本土業者是新的市場機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詹文男認為,雲端運算產業若依據供應鏈的上下游關係,主要可區分為雲建置軟體與服務產業、雲服務與資料中心產業、雲伺服器與儲存設備業者,及雲通訊與終端裝置產業等不同次產業。

詹文男認為,各次產業有不同的優劣勢與布局方向,需先確立本身所處的價值鏈位置,確認所提出的雲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主張,用戶才會有採用意願,在雲端時代才有勝出的機會。若就產業層面來看,雲端運算雖非是全新的技術,但卻重新塑造資訊產業價值鏈的樣貌,開啟以軟體及服務為主的競爭新時代。台灣產業需先確立本身所處的價值鏈位置,才能開創新市場商機。「很多台灣廠商發展雲端,還在幼稚園程度」,張善政認為,雲端產業挑戰很大,不這麼樂觀,廣達等硬體廠商無需政府幫忙就可做的很好,最需要扶植的是中小型軟體應用開發商。

張善政認為,目前系統軟體已被微軟、亞馬遜及VMware等大廠盤踞,中小企業做帳軟體、人力管理、庫存管理等應用,還沒有大型軟體公司主導,這就是台廠的機會。
全球雲端運算市場規模(雲端運算平台-101.07.17)  
【經濟日報╱記者 王皓正】 2012.07.17 04:39 am
---------------------------------------
工研院 助攻雲端軟體商機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看好雲端服務的龐大市場,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將針對雲端硬體、系統軟體與應用等3大領域投入開發,協助台灣廠商搶攻全球「系統軟體」產業新商機。

蔡清彥將於18日參加由經濟日報主辦的「雲端大未來」高峰會,擔任主題論壇「雲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主持人,該場與會者包括:IBM全球副總裁李實恭、台灣英特爾總經理陳立生、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與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雲端運算被行政院列為「四大智慧型產業」之一,為擴大台灣ICT產業影響力,行政院已將雲端納入全球招商項目。

工研院的雲端中心針對3大領域投入開發,首先是雲端硬體設備,包括記憶體與晶片等硬體在網路儲存設備的應用與研發;其次,開發完整與更高效率的系統軟體服務;第3,專注於雲端運算產業應用的研發,雲端運算未來支援的行動終端消費產品將更輕薄,雲端運算服務的純熟,也將協助中小企業降低管理成本,並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務品質。

蔡清彥表示,依據研究報告顯示,雲端運算模式可協助200人規模的企業約可省下30%的成本,對企業節省成本或國內中小企業相當有助益。

蔡清彥指出,傳統的資訊中心(data center)仰賴高昂的建置設備,但雲端運算模式則可以低成本硬體結合高超的軟體設計達到同等效能,為產業找出新的獲利與經營模式。

「雲端大未來」高峰會18日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免費報名,活動官網:http://edn.gmg.tw/ACT/2012/cloud(請區分大小寫),或電洽(02)8692-5588轉3187洪小姐。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2.07.16 03:45 am
---------------------------
工研院新系統 技轉緯創台達電
 
工研院發展雲端技術軟實力,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硬實力發揮加乘效益,最近剛研發出雲端資料中心作業系統2.0版本,並且技術移轉給緯創及台達電。

工研院雲端中心成立近3年來,網羅海內外資深好手加入,目前中心有140人,並與工研院綠能、資通等所,展開跨領域緊密合作。

工研院雲端中心開發的雲端資料中心All-in-One作業系統,其1.0的版本已技術移轉給英業達、緯創及台達電3家廠商。其中,緯創還成立新的子公司「緯穎」,專門提供有關雲的解決方案。雲端中心再開發功能更強的2.0作業系統(Cloud OS),並且技轉給緯創及台達電。

Cloud OS是全球首創高度整合各種雲端資料中心所需管理軟體功能的大型雲端系統管理軟體,同時具備實體資源管理、虛擬資源管理、資料儲存管理系統、資安防護達機制,讓企業能夠輕鬆使用雲端服務。

同時,為達成節能的效果,工研院雲端中心與綠能所,再結合緯創、台達電,共同研發打造世界級雲端移動式資料中心。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2.07.16 03:45 am
---------------------------------------
簡立峰:3趨勢 確立「雲」起時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行動終端今年重要的趨勢就是「跨平台產品」,「個人雲」也同步興起,而在資訊安全愈來愈重要的情況下,明、後年將是「企業雲」題材,雲端發展的3大趨勢宣告確立。
 
簡立峰7月18日將參加由經濟日報舉辦的「雲端大未來」高峰會,他認為,雲端運算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把所有的資料全部丟到網路上處理」,透過網路,連接上超級電腦,將可幫民眾解決儲存資料的問題。

簡立峰表示,連結網路的終端裝置越來越多,舉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電、桌上型電腦,都可帶領消費者連上雲端,但當終端裝置越來越多,雲端系統如何結合各種終端裝置,進行跨平台連結,也相形重要。

如何可以讓消費者藉由網路,連結到其他平台電腦上,存取資料,這就是雲端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即為「連結跨平台終端產品」,例如Google新一代的Chromebook,就具備跨平台功能。

第2個趨勢是「個人雲」,簡立峰說,有越來越多人願意花錢買儲存器,把資訊儲存在雲端。今年會是個人雲的發展年,當有越來越多人把資料儲存在雲端之後,資訊安全也將會是雲端的下一個發展焦點。

至於「企業雲」,簡立峰表示,近來經濟不景氣,尤其全球總體經濟似乎有急轉直下的跡象,廠商對於成本的敏感度相對提高,能夠為業者節省成本的雲端系統,自然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由於雲端服務的開放系統概念,讓「個人雲」的趨勢將不只是儲存空間,當消費者開始願意把資訊存在雲端時,就可以看到資安需求的提升。

簡立峰認為,在整體資安需求看升的情況下,無論個人或企業都會重視雲端安全部署的概念,預估明、後年「企業雲」將會大量興起。

「這3大趨勢,正不斷推動雲端環境成形」,簡立峰說,未來雲端的每一個運算平台上,都將會有極龐大的資料量,所有的資料也都能隨時讓使用者帶著走,引領「Nothing but the web」時代的到來。
Google台灣構築雲端藍圖概況(雲端運算-101.07.10)  

雲端大未來(雲端運算-101.07.10)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12.07.10 03:58 am
-------------------------------
彰濱 躍亞太最大資料中心
 
Google為攻雲端,在彰濱工業區興建大型資料中心、推出企業雲端服務,一直到近期攜手品牌廠,推出跨平台終端產品的新一代Chromebook,展現其全力揮軍雲端市場、構築雲端藍圖與生態體系的企圖心。

Google4月時宣布啟動台灣彰濱工業區的「雲端資料中心(IDC)」的興建工程,總投資金額加碼至3億美元(約新台幣90億元),預計明年初完工、明年底啟用。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鑑於亞太區網路需求不斷成長,Google在台灣彰濱工業區的雲端資料中心,總投資金額決定超越香港以及新加坡,未來將成為亞太區最大的雲端資料中心。

企業雲端方面,Google日前在全球展開「Atmosphere on Tour」的企業服務活動,台灣則是被設定為亞洲市場的第一站,顯示其對台灣企業市場的重視。Google希望透過Google Apps等產品服務,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和經濟效益。

晶華、鳳凰、英業達、台中市政府等,都已開始採用Google的企業服務應用。另外,Google在台灣也有數家企業服務合作夥伴,如思想科技、勤崴國際和群立科技等。

至於Chromebook,Google第1代Chromebook的合作夥伴有三星和宏碁,今年6月時,Google則與三星共同對外宣布,推出新一代的Chromebook,展示「連結跨平台終端」的新產品。

不過,簡立峰透露,從產品上市時間來看,Chromebook部分以三星動作較快,但台廠參與很多,請外界拭目以待。據了解,宏碁可望在下半年推出新一代的Chromebook。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12.07.10 03:58 am
----------------------------------------
趨勢把脈…企業仍用舊思維搶搭雲端

首屆TEDxTaipeiChange昨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聚集六位講者為雲端科技、新媒體、新世代等台灣未來社會三大趨勢問題把脈。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博理基金會未來媒體實驗室策略長張以明、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等人皆參與會談。

對於未來的媒體趨勢,張以明用「Media」(媒體)未來將翻轉變形為「『We』dia」為題,強調媒體將受社群網路影響,進化成「由大眾一同建構事實全貌」的新形態。「多和快不再是唯一價值,由開放互動機制建立的『信任感』將勝過一切。未來政府如此,教育如此,媒體亦如此。」

TEDxTaipei創辦人許毓仁表示,雲端科技和大眾媒體的新角色,是全世界皆面臨的議題;而台灣卅五歲至四十五歲管理人才世代難以交替的窘境,也急待公司企業的解決。」

張善政與台達電子雲端技術中心處長翟本喬,都曾在Google任職。翟本喬認為,台灣多數企業多用舊思維搶搭雲端列車,「但重要的不是增購硬體設備,而是軟體、服務的建置。」

張善政則表示,企業該思考的不該是生產與販售硬體「產值」,而是軟體與服務的「價值」。
【聯合報╱記者李晏如/台北報導】 2012.04.11 02:59 am
----------------------------------
雲端商機 誰先腳踏實利?

微軟日前定義雲端運算服務 (Cloud Services),未來發展情況受關注,根據資策會MIC預估,2009年台灣雲端運算服務市場規模約新台幣55.6億元,較2008年成長12.8%,2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已有35%採用雲端運算服務,預估2010年將達到新台幣62.1億元的規模。

目前的雲端運算服務以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Iaas)為最大市場區隔,包含主機代管(Co-location)、異地備援及資安監控中心(SOC)等服務,預估2009年可達新台幣50.7億元規模。

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 SaaS)模式提供隨選應用軟體解決方案,包括Salesforce.com CRM、Cisco WebEx等在台灣萌芽的線上軟體租賃服務,預估2009年可達新台幣4.87億元,未來成長空間值得觀察。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林信亨表示,台灣員工數在2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已有35%採用雲端運算服務,且IT人力愈少的公司,採用比例愈高,顯示對於較傾向IT委外的公司,更易於接受雲端運算服務。

MIC的調查資料顯示,「彈性部署、投資風險較低」是中小型企業採用雲端運算服務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大型企業採用雲端運算服務比例較低的原因,除偏好本機端(On-Premise )軟體的部署方式外,多數公司表示仍未瞭解雲端運算的概念,但仍有22.1%的大型企業表示,未來有興趣採用租賃儲存空間方式的雲端運算服務。

雲端運算預料也將成為明年台灣伺服器市場的焦點之一,今年台灣伺服器系統出貨量為2.733百萬台,負成長10.3%,產值21.78億美元,負成長10.7%;全球伺服器出貨量預期將達到771.7萬台,台灣伺服器系統出貨量約占全球伺服器產量的35.4%。

觀察2010年的台灣伺服器產業,除金融海嘯餘波盪漾外,在摩爾定律、虛擬化應用、雲端運算等三項因素的交互衝擊下,伺服器產業在未來2至5年的衝擊將會從量變產生質變。

MIC產業分析師童啟晟表示,雲端運算之運算集中化效應浮現,使綠色節能資料中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EMS與ODM的疆域日漸模糊,預期未來設計製造整合服務(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 DMS)模式將取代EMS,成為台灣伺服器代工產業的活路,產業將從「成本」導向再延伸至「設計」導向。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2009.12.06 03:03 pm
-----------------------------
廣達、鴻海 布局雲端運算概況

剛滿20歲不久的廣達,努力思考電腦產業的下一個十年,旗下廣達研究所最近啟動「Qmulus 」計畫,翻新「3C」定義,擬投入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等相關領域。

廣達研究院最近啟動「Qmulus」計畫,名字取自積層雲(Cumulous Cloud)的英文諧音,希望透過積層雲又稱「祥瑞的雲」的象徵意涵,宣誓廣達投入雲端運算領域的決心。

廣達研究所副總張嘉淵15日出席由資策會主辦的「雲端運算發展策略論壇」,他表示,廣達1988年成立,以「PC must be mobile」(電腦必須行動化)為發展主軸,成就廣達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NB)代工廠。

2000年廣達再提出「PC must be Virtual」(電腦必須虛擬化),準確呼應網際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如今邁入第三個十年,廣達認為「雲端運算」可能是改變電腦未來面貌的重要關鍵。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表示,廣達研究院站在長線角度思考,開發未來產品。他預告,明年廣達將有許多非常好的、與雲端運算有關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會陸續推出。

張嘉淵15日說明廣達的「新3C策略」,希望加強雲端 (Cloud)、終端設備(Client)、和連接(Connectivity)之間的連繫。這剛好與過去電腦(Computer) 、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的傳統3C定義形成對照。

張嘉淵認為,現在大家講雲端運算,直覺上容易想到亞馬遜書店(Amazon)、Google、微軟、雅虎等,做的是全球通用的雲端平台。

廣達研究院正在思考,針對特定區域、特定應用領域,是否也可以發展出一些雲端機會,例如針對亞洲市場開發出區域雲端。或是廣達幾年前和麻省理工學院(MIT)未來媒體實驗室合作 OLPC 百元電腦計畫,則是專門鎖定開發中國家的教育市場。

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ART_ID=194457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09/16 09:21
-------------------------------------------
微軟雲端中心 落腳新竹

微軟亞洲研究院昨(10)日與網通國家型計畫辦公室簽約,微軟將資助研究經費,雙方共同整合先進技術與資源,在台灣建立第一座雲端計算通訊應用平台展示中心,預計落腳新竹。

微軟 不受金融海嘯影響,今年全球預計投入高達9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135億元)研發預算,遠超過Google、蘋果電腦等競爭對手。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昨天表示,微軟非常重視研發,光是2009會計年度總共就投入高達91億美元研發預算,較IBM的63億美元、思科(Cisco)的52億美元都多,比Google的28億美元、蘋果電腦的11億美元更是遙遙領先。

他強調,雖然今年碰到金融海嘯襲擊,但微軟投資研發不手軟,從7月開始的2010會計年度,預計將再砸下95億元美元研發預算,比去年再成長。

其中剛滿十歲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研究基地,目前擁有超過900名人員,在整個微軟研發資源的分配上,扮演吃重角色。像微軟即將推出Windows 7新世代作業系統、或是最近大受歡迎的Bing搜尋引擎,裡面有不少創意或功能,都源自於亞洲研究院。

網通國家型計畫主持人吳靜雄昨天表示,「網通國家型計畫」(NCP)為延續過去十年「電信國家型計畫」的全新五年計畫,希望結合政府、學術單位和企業力量,共同提升國家競爭優勢、帶動產業發展。

他強調,此次微軟研究院參與,卻不要求智財權移轉,在國內企業贊助案中相當少見。

對此,洪小文說,微軟希望透過與NCP合作,投入雲端運算等新技術開發,為台灣科技產業創造出全新的生態鏈。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右)與網通國家型計畫主持人吳靜雄(左),
昨天共同宣布雙方合作,投入雲端運算等新技術開發。記者曾仁凱/攝影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08.11 02:38 am
-----------------------------------------------
觀察站/軟體巨人 砸錢不手軟

微軟今年預計砸下95億美元研發預算,約新台幣3,135億元,相當於三個台積電的全年獲利。

軟體巨人就是這樣,利用不斷投注創新、吸收營養,以期青春永駐。

面對Google、蘋果電腦等競爭對手來勢洶洶,微軟維持一貫腳步,每年固定投入大筆研發預算,即使面對金融海嘯來襲、公司獲利下滑,微軟仍不改初衷,今年度研發預算較去年不減反增。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分析,回顧過去100多年來,全世界曾面臨七、八次金融危機,但每次都因此造就出新的科技創新。

像誕生於1975年的微軟,當時其實是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卻開啟日後電腦、網路應用的蓬勃發展。所以愈是面對金融海嘯,研發的錢愈是不能省。

到目前為止,微軟在全球總共擁有六個研究院,其中,1998年在北京成立的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研發基地。

目前微軟亞洲研究院總共有約900名成員,全心投入人機介面、多媒體、資料精算、網路搜尋和廣告、電腦基礎架構等多方位領域研發。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08.11 02:38 am
---------------------------------------------
大廠搶建雲端運算平台 獲利仍待考驗

提供超強運算能力的「雲端運算」平台,吸引國際大廠積極投入,不僅帶來龐大硬體設備需求,亦可降低企業自行建置資料庫的成本;不過,相關廠商至今仍在尋找獲利的營運模式。

國際大廠相繼投入建置雲端運算平台,必須砸大錢買機房設備,帶動可觀的硬體設備需求;當雲端運算平台建立後,以往自建機房和資料庫的企業,可改向提供雲端運算平台的廠商購買服務,降低資料庫建置成本。

資策會說,消費者還是習慣免費使用各種網路服務,如何讓消費者養成使用者付費的習慣,建立足以獲利的商業模式,將是提供雲端運算服務者的頭痛問題。

至於提供企業使用的雲端運算服務,相較於一般消費者,商業價值相對高,但因為等於各企業把機密資料放在別人家,雲端運算服務商必須提供完善的流量穩定性,並去除資料安全疑慮,才能擴增市場。

知名網路服務商Google最早跨入雲端運算平台,網路零售業龍頭亞馬遜(Amazon)也將自己架設好的資訊科技(IT)架構與資源開放給其他公司,這兩家都是目前在雲端運算布局最成熟的廠商。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09.05.25 03:59 am
------------------------------------------------------------
閱報秘書》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是分散式運算技術的一種,由眾多電腦和伺服器組成,提供龐大的運算能力,透過網際網路相連與存取,將使用者平常用不到的應用程式放在雲端這一端,需要時才透過網路要求服務。
鴻海資策會 共建雲端運算

全球最大電子專業製造(EMS)廠商鴻海將與資策會攜手布建「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軟體計畫,6月啟動,並爭取中華電信加入,雲端運算被視為21世紀主流軟體傳遞模式,鴻海軟體布局逐漸成形。

這將是我國首次有廠家投入「雲端運算」領域,因初期僅屬驗證階段,投資金額僅約千萬元,鴻海可望成為「雲端運算」的營運和管理者。據推估,當結合政府和民間資源的台灣雲端運算實驗室成立後,隨規模擴增,最終投資規模可能高達千億元。

因資策會與鴻海初期將向經濟部申請研發經費,由官方和民間攜手建置我國第一個「雲端運算」實驗室,經濟部已鬆綁法令,將「雲端運算」納入政策補助範圍,所有投入雲端運算研發作業的廠商均可申請,包括趨勢科技等。

雲端運算具備和「超級電腦」相同強大效能的網路服務,可將機房放在世界各地,使用者不知道伺服器和資料位置,如同雲一般,但可做到網路資源大家共享,將資源效益發揮至最大。

雲端運算平台必須具備良好的流量管理和安全機制,避免伺服器負載不平衡;尤其當平台供廠商使用時,更需重視各廠商的內部資料安全管理。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09.05.25 03:59 am
------------------------------------------------

鴻海預計投資19億元,在高雄軟體園區北區DEF坵塊興建研發大樓,研發數位內容、資訊軟體服務等。之前一直未對外透露軟體事業布局方向的鴻海,如今輪廓已慢慢成形。

據指出,該項計畫將於6月啟動,由資策會進行「雲端運算」技術平台的安全和技術驗證,鴻海則提供目前分散在全球各地的集團資料,供系統進行各項驗證,整體布建期間約需一年。

為了讓完成後的「雲端運算」系統擁有適合的營運單位,資策會正爭取中華電加入計畫,該技術可移轉給中華電,再由包含鴻海在內的其他廠商向中華電購買或租用,逐步擴大營運規模。

鴻海投入研發「雲端運算」平台後,不僅可自生產硬體的製造業,跨入應用端的軟體業,亦可擴展至其他商業模式。

據了解,鴻海對布局醫療照護產業興趣濃厚,當「雲端運算」平台建立後,鴻海將可自行興辦醫院或與醫療院所合作,利用「雲端運算」的超強資料庫,投入遠端醫療照護領域。
 
鴻海集團將與資策會攜手布建雲端運算軟體計畫。
圖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本報系資料庫)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09.05.25 03:59 am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4924559.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