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報導,據消息人士透露,吉利集團打算為這一收購交易融資20億美元,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銀行貸款與少數投資者的供應。桂生悅說,母公司在融資上無大問題,且大陸政府也大力支持收購。 桂生悅估計,今年大陸汽車市場將持續去年的強勁成長,汽車銷量的成長幅度將與去年相若,吉利則爭取比去年做得更好。他相信,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大陸汽車走向世界是大勢所趨,在二至三年後,海外市場將成為大陸汽車行業的成長動力。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即時報導】2010.01.01 05:34 pm
----------------------------
裕隆(2201)與大陸吉利攜手 將合攻電動車
裕隆集團擴大與大陸吉利汽車的合作,吉利汽車的「熊貓」車型將在年底登台,每台40萬元,由裕隆在台組裝銷售;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並決定趁吉利總裁李書福本月下旬來台出席搭橋會議時,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將合作延伸至開發鋰電池電動車。
消息人士透露,裕隆集團所屬華創車電已以「熊貓」車型為基礎,為吉利開發出純電動車,最快明年導入大陸市場販售。在此之前,裕隆集團將以中國吉利汽車旗下微型車「熊貓」,化身裕隆酷比(tobe)m'car,搶先在年底登台問世。
裕隆特別轉投資成立「裕隆酷比汽車公司」,由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與副總經理許國興分別兼任裕隆酷比董事長與總經理,親自督軍;裕隆酷比訂本月中發表品牌,新車12月底在台北車展亮相。
市場最關心的m'car售價問題,陳國榮日前透露,由於原物料成本上揚,以及為符合台灣安全法規要求,新車增加不少配備,售價確定不會低於新台幣35萬元,最後定價可能接近40萬元,仍將是最便宜的國產車。
大陸「熊貓」頂級自排的無敵版車型,定價人民幣6.2萬元,約合新台幣31萬元。
據了解,有別於吉利在中國市場販售的「熊貓」是五門掀背版的車型,台灣裕隆酷比先引進是吉利尚未曝光的「熊貓」四門版轎車產品,五門版的「熊貓」也會導入台灣販售。
消息人士透露,由於裕隆自創品牌納智捷(Luxgen)成功上市,繳出上市滿月接單破千的好成績,品牌形象確定不會被酷比干擾後,讓裕隆決策層加速酷比的相關作業,訂本月中發表品牌,12月底前新車問世,明年農曆年前開始販售。
經此布局,裕隆的自創品牌策略輪廓也大致浮現。未來納智捷負責中高端產品,酷比負責低端入門車型,兩品牌分進合擊。
在通路布局上,裕隆推翻原先交由匯豐汽車發展的「尚盟(SUM)優質車商聯盟」經銷規劃,自行成立100%持股子公司裕隆酷比(登記資本額4億元、實收2億元),負責行銷業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23158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2009.11.04 03:24 am
------------------------------
施振榮周永明 為納智捷助陣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為行銷自創品牌納智捷(Luxgen)汽車,決定力邀台灣品牌三大舵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與八方新氣創辦人王俠軍,跨刀為納智捷拍攝電視廣告,獻出三人的廣告代言的處女秀。
納智捷汽車表示,首款新車MPV的全球與台灣首度發表時間,確定會在農曆7月(8月20日)前舉行,全台五大直營經銷商、20多處銷售服務據點均已改裝就緒,第一輛賣出的納智捷汽車,確定會在今年9月掛牌上路。
為營造上市前話題,納智捷汽車今年初就打過第一波以「品牌台灣」為主題的先導廣告,曾引發一陣討論。但納智捷上市時間卻一延再延,市場關注因而退燒。
納智捷高層昨(4)日肯定地說:「這次納智捷MPV在8月中上市的計畫,絕對不會再跳票!」
裕隆集團主管表示,嚴凱泰相當重視這個由他一手催生的品牌,連上市前的前導廣告,他都要全程緊盯,並力邀施振榮、周永明與王俠軍等人拍代言廣告,嚴凱泰本人也拍出四個版本,從今天起陸續播出。
據了解,施振榮等三人,過去從未替自家產品或品牌拍攝過廣告,這次將銀幕處女秀獻給納智捷,給足嚴凱泰面子。
納智捷總經理胡開昌指出,三位品牌舵手是被納智捷是自主品牌的熱情和堅持所感動,才決定為品牌代言。施振榮日前更曾在公開場合,稱讚納智捷汽車,更表明願意當納智捷的「啦啦隊」。
由於納智捷車上配備的「Think+」車用智慧型多功能系統,是由宏達電所開發,加上宏達電投資入股裕隆旗下的華創車電研發公司,並買下裕隆新店舊廠部分土地將建設總部大樓,與裕隆合作關係緊密,周永明這次為納智捷拍廣告,業界並不意外。
納智捷月中先上市的MPV為七人座的廂式休旅車。
裕隆發展汽車事業超過半世紀,累積國際級的技術與不少人才,但若不自創品牌,終究是為日產、三菱等日本車廠「打工」。裕隆五年前啟動自創品牌汽車事業計畫,推出納智捷汽車,就是想走自己的路,瞄準大陸這塊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為降低與合作車廠的衝擊,以及避免與目前汽車市場主流產品正面交鋒,納智捷產品設計以豪華與高科技為元素,訂出中高階的品牌與價格定位。
電子科技事業不是裕隆集團本業,多數開端均以旗下創投公司名義,找尋有利基標的小額投資;確認有潛力、有發展機會,才進一步增持。
市場更傳出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為確保自創品牌納智捷(Luxgen)汽車登陸計畫成功,也正與吉利汽車洽談,讓納智捷開發的車款,掛上吉利品牌,透過吉利全國經銷網路,在大陸市場販售。
裕隆高層的構想,是計劃導入吉利擅長的低價小型車零組件,在裕隆三義廠組裝,掛上自創第二品牌在台銷售。但將會與現有汽車通路區隔,傾向用行遍天下或豐汽車SUM尚盟中古車聯盟等非傳統新車銷售通路,節省通路成本。
消息人士指出,包括吉利的優利歐、美日、自由艦、金鷹、金剛等1,000cc至1,500cc的小型轎車,都是裕隆考慮導入在台組裝的平價品牌車款;上述車款在大陸的售價,介於人民幣3.38萬元至5.38萬元,符合裕隆希望產品售價壓低在新台幣35萬元以內、毛利7%以下的目標。
若裕隆這項計畫順利付諸實現,吉利旗下的車款,將成為第一個在台灣上市的「大陸汽車」。
汽車業者指出,雖然目前法令仍禁止大陸整車進口,但禁令卻不及於零組件;台灣加入WTO後,取消國產車自製率限制,裕隆自大陸進口大部分零件來台,組裝成低價車出售,並非不可能。
據了解,裕隆與吉利高層,已就全面合作事宜磋商多回。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上(12)月初,藉由參加工總舉辦的中國知名工商企業負責人訪台團機會,脫隊與嚴凱泰等裕隆高層會晤,雙方關係有機會更上層樓。
消息人士指出,裕隆發展第二品牌,不只評估過吉利,也曾興奇瑞等大陸知名自主品牌車廠接觸,因對方國營企業色彩,對產品拿掉自家品牌有意見,不符合裕隆改掛第二品牌的條件,雙方合作因而中斷。
吉利汽車是純民營企業,沒有政治包袱,也較務實,能接受裕隆提出的合作模式;但裕隆主管坦承,與吉利合作唯一缺點,是講價空間不大。目前吉利,是裕隆在台發展第二平價品牌的首選。
吉利汽車是香港上市公司,去年轎車銷量居中國第九名,在自主品牌車廠中排名第二,僅次奇瑞汽車,預估去年全年新車銷量20萬輛,約台灣去年整體的汽車銷售量。
大陸吉利汽車旗下有多款平價車款,成為裕隆在台推平價車的首選,
未來裕隆將引進在三義廠組裝,並透過旗下中古車及行遍天下等通路銷售。
圖為吉利汽車的車款。本報系資料庫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2009.1.5 03:08 am
--------------------------------------------------------------------------------
裕隆推國民車》討個吉利 幫通路續命
過去是周休二日,裕隆三義廠生產線現在則是每周開工二日;裕隆集團旗下各車廠全台多達250個展示間,平日每天上門的總來客數卻還不到百人。
以上二個數字,代表台灣新車銷售急凍。台灣新車銷售量如自由落體般急墜,對裕隆集團帶來的衝擊超乎預期,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必須要帶領集團找新出路,所有可能的機會,都必須要把握、去嘗試。
三年前,嚴凱泰推動集團多品牌發展計畫,就是希望透過與通用、克萊斯勒汽車合作,提高產能與通路的利用率。這次他再評估與浙江吉利汽車合作,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其實雙方這項合作,也是著眼具互補互惠的效益。對吉利而言,藉由小車零組件外銷到台灣給裕隆,實現大陸官方擴大外銷的要求。
吉利汽車目前的產品都是小型車,納智捷發展的前二款車型:廂式休旅車(MPV)與運動休旅車(SUV),甚至是2010年將問世的智能型電動車,都是吉利產品線欠缺的產品。
未來吉利若採用納智捷產品,由納智捷杭州廠代工生產,改掛吉利品牌行銷,不需砸大錢開發,就可收到強化產品線的立即成效,增加與大陸奇瑞、比亞迪等其他自主品牌車廠競爭的籌碼。
對裕隆而言,吉利擁有超低成本的優勢,引進吉利小車在台組裝,既可提升三義廠目前偏低的產能利用率,也可為旗下的通路續命,帶來後續的保養維修收入。納智捷杭州廠也可因這項合作案,增加產能利用率,縮短在大陸市場的摸索期,搭上吉利的宣傳便車,為納智捷品牌打開知名度。
裕隆通用總經理潘扶仁表示,現金增資主要強化現有五家經銷商的財務結構,有利於未來後續布局。
他強調,裕隆吃下通用的裕隆通用持股,不代表通用要退出台灣市場,只是不直接介入台灣市場經營。原來兩家為合資公司關係,如今由裕隆汽車百分百主導裕隆通用,更具效率。
裕隆通用公司旗下品牌包括歐寶(Opel)、別克(Buick)及凱迪拉克(Cadilliac),在台灣共有20多個經銷據點。潘扶仁說,品牌經營靠的是長期深耕,裕隆集團仍有日產等其他品牌,未來集團間不論人力或資源都可進一步整合及共享,降低成本,藉由裕隆集團在地的經驗與競爭優勢,未來通用汽車在台灣市場仍有成長力道。
潘扶仁強調,通用汽車未來仍會持續在台導入新產品,現有20餘個經銷據點將視經營效益適時調節。
裕隆通用汽車成立三年,但國內車市由每年50萬輛的銷售高峰,暴跌到今年只剩下22萬輛谷底,讓裕隆通過成立的5.6億元資本額幾乎燒光,去年裕隆及通用集團才各注資1,360萬美元到裕隆通用汽車;事隔一年,通用汽車面臨財務困境,自顧不暇,無法再注資裕隆通用,因而才由裕隆全數吃下增資案,並由裕隆象徵性以1元吃下通用持股。
相對於通用淡出台灣市場,德國奧迪卻逆勢加碼台灣,明年3月將收回台灣代理權,並斥資15億元成立台灣奧迪汽車公司,重金打造的台灣敦南貴賓接待中心昨天正式開幕。
此情成追憶裕隆昨天以1元買下通用所持裕隆通用49%股權。
圖為三年前裕隆通用汽車成立時,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左)
與當時通用汽車中國集團負責人Kevin E.Wale的合影。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2008.12.26 02:43 am
---------------------------------------------------------
代價1元 把裕隆推向國際
進出台灣車市多次的美國通用汽車集團迫於金融風暴的現實無奈,決定將重心聚焦大陸,賣出在台灣的轉投資事業。對裕隆集團而言,趁台灣車市陷入谷底,重新定調與通用的合作,強化手中多品牌資源整合的效益,對裕隆未來走向國際性車廠的定位,未嘗不是新轉機。
通用汽車集團曾與國產汽車公司合作,在台灣產銷歐系的歐寶(Opel)汽車,後因國產汽車破產,通用暫時退出台灣車市,直到2005年,再與裕隆汽車合組裕隆通用汽車公司,重起爐灶。
不過,通用重返台灣卻出師不利,台灣車市由高峰期如「自由落體」般一路敗退,通用在台銷售成績不佳,通用的經銷商面臨龐大據點投資成本的資金壓力,連帶拖累入股的裕隆汽車獲利。
為降低營運成本,今年裕隆通用部分經銷據點由裕隆主導的自創汽車品牌進駐,分攤裕隆通用現有經銷商的租金成本壓力,未來裕隆完全掌握裕隆通用汽車的經營主導權後,除延續在台品牌經營布局外,加上裕隆集團與日產、三菱、通用、克萊斯勒等國際知名汽車廠,都有技術合作甚至合資關係,且集團也積極發展自創品牌LUXGEN,未來可預期裕隆集團將會加快內部品牌資源分享與整合的腳步。
【經濟日報╱記者 劉芳妙】2008.12.26 02:43 am
-------------------------------------------------------------
嚴凱泰:金融風暴不影響裕隆(2201)兩岸事業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今天說,他們的登陸計畫,不會因為金融風暴、經濟不景氣就停止。裕隆公司與杭州蕭山工業園區合作的汽車工業項目就選在今天啟動。
「連橫紀念館、台灣文化館」今天在浙江省杭州市瑪瑙寺舉行揭幕典禮,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在典禮結束後,向媒體做了以上表示。
嚴凱泰說,景氣好時也會有爛公司,同理,景氣爛時也會有好公司,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努力。裕隆公司不會因為當前景氣不好或是面臨金融風暴就停止在兩岸的投資。
他說,「如果是看著景氣做事,那什麼事情都不要做了,那大家都留在台灣,什麼都不要動了,大家都存錢也不要花錢」。
嚴凱泰強調,做事不能光看景氣,也不能說景氣永遠不會好,總會有Turn Around(迴轉)的時候;景氣不好就不做事,這樣如何能對得起股東。
他說,「裕隆會在某些腳步上放慢,該放慢要放慢,該加快要加快。例如未來在研發方面不會放慢。」
嚴凱泰又說,裕隆集團在兩岸都要一起動,乃至於對全世界、其他對他們有興趣的公司,也都要動起來, 杭州市台辦副主任周兵對中央社記者透露,今天下午,裕隆集團與杭州蕭山工業園區合作成立的中譽集團以及相關汽車工程項目,剛在蕭山工業園區舉行揭牌儀式,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受邀參加。
中央社/記者郭玫蘭/浙江.杭州 2008/12/18 21:32
---------------------------------------------------
《汽車股》發展自有品牌,嚴凱泰必須走的路
儘管外界評價裕隆集團 (2201) 執行長嚴凱泰發展自主「LUXGEN」汽車是場豪賭,但他堅信自主品牌主戰場在對岸,唯有搶搭大陸「11.5」規劃的商機,扶植自主品牌,裕隆才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況且嚴凱泰已設下投資百億元為停損點,萬一有閃失也不至於撼動裕隆集團根基。
嚴凱泰在民國82年為解決裕隆汽車赤字經營、又與日本日產自動車合作發生齟齬的局面,好不容易說動他母親吳舜文拿掉掛上日產汽車行李箱上的裕隆企業識別系統,全面改掛NISSAN汽車標誌。
當時嚴凱泰曾承諾吳舜文,只要裕隆汽車未來賺錢,他必定會推動車身外觀設計、底盤到引擎都由裕隆集團自行操刀的自主品牌汽車,外人看來嚴凱泰不惜對罪合作夥伴,也為發展自主品牌也是圓他父母親裕隆集團創辦人嚴慶齡、總裁吳舜文畢生心願。
嚴凱泰與日產日產及三菱汽車等合作夥伴打交道多年,眼見日產與大陸東風汽車廠合組東風日產汽車、三菱投資入股東南汽車,深恐裕隆日產及中華兩汽車廠早晚遭邊緣化而將大陸市場商機拱手讓人,嚴凱泰深刻體會自主品牌是非走不可的路,才會與行政院開發基金合資成立華創車電。
只是在民進黨主政時期,行政院指派的董事,對於裕隆集團將LUXGEN汽車發展策略將主戰場放在中國大陸而非台灣頗有微詞,加上開發基金投資企業不得登陸,裕隆集團索性買回開發基金持有30%股權,而另行找宏達電及益通等志同道合業者入股華創車電。
嚴凱泰很清楚LUXGEN是個後發品牌,想在競爭激烈的全球汽車市場,與國際大廠競逐,就得先在大陸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放眼當前全中國只有浙江省汽車工業還在起步階段,浙江吉利是當地最大汽車廠,年產量只不過20萬多輛,其他都是汽車打造或改裝廠,尤其少了上海通用及上海大眾等強敵環伺,LUXGEN品牌先在浙江竄出頭,再往外發展的機會相對要高,這也是裕隆集團以技術作價及現金出資,與浙江中譽控股集團合資人民幣46.5億元,在浙江蕭山成立納智捷﹝杭州﹞汽車公司的主因。
工商時報─沈美幸/新聞分析 2008/12/07 16:01
-------------------------------------------------------------------
《汽車股》裕隆再砸50億!圓品牌夢
裕隆集團 (2201) 執行長嚴凱泰明年發展策略將向自主品牌「LUXGEN」汽車傾斜。裕隆集團旗下裕隆日產及中華兩汽車廠因市況低迷、又無重量級新車問世,明年撙節支出及人力精簡;而同屬裕隆集團的華創車電為自主品牌上路加足馬力,大動作招兵買馬,明年則是續砸50億元投入電動車、1,500西西中小型房車等新車型研發。
裕隆集團高層主管指出,裕隆集團先後與日本日產、三菱、美國通用、克萊斯勒、德國賓士等國際汽車大廠在兩岸合資或技術合作,不過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始終懷抱發展自主品牌汽車的夢想,於2005年底設立華創車電設計中心。
而首款從車身外觀設計、底盤及引擎都是裕隆集團操刀開發,搭載2200西西渦輪增壓引擎的「LUXGEN」7人座MPV,依原計劃於明年第二季末在台上市,下半年續推運動休旅車,初估研發費用逾50億元;2010年將在台發表2200西西轎車,再計畫於後年中在大陸浙江的納智捷(杭州)汽車廠內量產。
華創車電為建構完整產品線,正和東元、金富田及致茂等多家國內廠商,共同與美國ACP攜手合作開發PLUG-IN雙燃料電動車及鋰系列電池電動車的電控系統、馬達及電池等電動車關鍵零件模組,同時也著手開發搭載1500西西引擎的中小型房車,預計2011年上市。主導全案的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表示,華創車電正著手研發的電動車預計明年下半年完成雛型車開發,明年底試量產,後年問世。
陳國榮指稱,從人力、模具開發(每輛國產車模具費約10億元)及新車型研發,華創明年研發費用40億至50億元。愈是不景氣,愈是要對長期具有競爭力項目進行投資。
另一方面,嚴凱泰去年10月接掌中華汽車總經理職務以來,為了讓員工將士用命,取消中華汽車協理級以上主管全面減薪1至3成規定,而他本人則不支領中華汽車薪資;他並宣布,只要中華汽車轉投資大陸東南汽車未轉虧為盈,他就不支領中華汽車董監事酬勞。
但是,嚴凱泰如此賣力的演出卻不敵外在經營環境惡化,中華汽車前三季稅前虧損近2.67億元,今年難逃赤字的命運,現傳出中華汽車原本農曆年後展開一波上百位人力精簡的大動作,很可能會提前在今年底前就被迫執行。
中華汽車今年初,原本以為有了國產化三菱2,400西西OUTLANDER運動休旅車、1800西西LANCER FORTIS中型房車問世的加持,加上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全年擬向中華採購4千輛掛上DODGE品牌的得利卡雙人座廂型貨車,全年內外銷上看5.7萬輛,不料國內車市直直落,美國金融大海嘯的襲擊又讓外銷受阻,今年內外銷頂多4萬輛。
影響所及,今年年終獎金將遠不如去年的3.5月,只能領2個月的年終獎金。
工商時報─沈美幸/台北報導 2008/12/07 09:39
---------------------------------------------------------------
吳舜文逝世》裕隆(2201)集團相關上市公司評析
裕隆集團總裁吳舜文9日逝世,元富投顧董事長劉坤錫表示,由於吳舜文多年前已完成交棒,相關投資與集團營運策略已由董事長嚴凱泰全權處理,吳舜文的過世對集團衝擊有限。康和證券自營部投資總監廖繼弘也認為吳舜文過世對裕隆衝擊不大,裕隆集團後續股價走勢最主要視景氣與營收基本面而定。
劉坤錫認為,近期不管是創立自有汽車品牌或新店汽車城造鎮計畫,皆是由嚴凱泰策劃主導,吳舜文的過世,並未影響裕隆集團的營運,股價不致出現大幅波動。
康和證券自營部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裕隆年初受新店汽車城資產開發激勵,股價一度逼近50元大關,不過近期受物價及油價持續飆漲,衝擊獲利表現,導致包括裕隆、裕日車、中華車股價從520後一路走跌;集團轉投資的華晶科、嘉晶等股價,也受到景氣衰退及大盤回跌而出現大幅
回檔。
|
吳舜文,讓台灣汽車駛向全世界
素有中國工業鐵娘子之稱的裕隆集團總裁吳舜文辭世,這位縱橫紡織與汽車兩大工業的女性企業家,逾半世紀以來,對台灣工業的貢獻無人能及,成立研發中心、主導推出第一款國人自行研發的汽車,讓汽車工業在台灣生根,在全球汽車業占有一席之地。
創辦台元 紡織產業領風騷20年
吳舜文與夫婿嚴慶齡是在民國40年成立台元紡織,成為裕隆集團在台灣的第一家企業,民國42年嚴慶齡成立裕隆汽車,將台元的經營重擔交由吳舜文負責。在吳舜文帶領下,台元成立十年後,便在台灣紡織業闖出名號,並獨領風騷近20年。
裕隆並在台元的「金援」下,度過草創時期資金窘迫的困境,日後吳舜文再設立中華汽車等集團新事業,台元也扮演供應資金的要角。
民國70年代台灣紡織業優勢逐漸衰退,吳舜文一方面規劃台元登陸投資設廠,在山東成立元濟紡織延續紡織本業,一方面則帶領台元轉型為控股投資公司,跨足投資高科技產業,讓裕隆集團得以在汽車與紡織兩大核心事業外,發展出第三大事業群。在吳舜文獨子嚴凱泰持續灌溉下,裕隆集團的高科技事業已逐漸開花結果。
接掌裕隆 推出國人首輛自製車
民國64年,嚴慶齡病情日趨嚴重,吳舜文在裕隆的角色,也從襄助夫婿創業,轉變為獨當一面的女企業家,一肩挑起汽車與紡織兩大事業。
吳舜文於民國65年出任裕隆汽車副總經理,主掌裕隆汽車運作,掌舵近30年,裕隆推出第一輛國人自製汽車「飛羚101」,稱霸國內轎車市場,跨足兩岸市場等成就,至今無人能及。
分家危機 收回行銷業務主導權
然而在接手裕隆過程中,吳舜文也遭遇過三次危機,幸賴她以堅強意志及高明的談判手腕化解。
裕隆汽車開業以來最大的危機,就是77年與總經銷國產汽車分家事件。
裕隆當年在國產汽車創辦人張建安的仲介下,取得與日產汽車技術合作關係。多年來,裕隆也將汽車與零件的總經銷權交由國產汽車負責。不過,裕隆推出第一輛國人自行開發外觀設計的「飛羚101」後,雙方30年的合作關係卻瀕臨決裂。
當時吳舜文對於飛羚101的銷售相當重視,無奈市場反應並不理想,促使她興起為飛羚101另謀經銷通路的想法,此舉成為國產汽車全面終止經銷裕隆汽車的導火線,全省經銷通路頓失下,吳舜文化危機為轉機,趁機收回裕隆的行銷與零件業務主導權,為日後再造裕隆,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面臨與國產斷交危機外,當時因飛羚101問世,也讓過去吝於技術移轉的日產汽車不高興,加上裕隆企圖與美國通用汽車合作消息曝光,更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全面決裂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幸賴當時吳舜文親赴日產總部交涉,以卓越的談判,並捉住當時日產投資持有台灣大慶汽車暗股的關鍵,為裕隆爭取到最有利的結果,繼續保有日產汽車獨家代理權,避免技術來源遭日產壟斷。
然而吳舜文的考驗並未就此落幕。甫與日產關係解凍,自己一手栽培的核心幹部卻掛冠求去,面臨領導層出現斷層的危機。
當年吳舜文接掌裕隆後,為表達革新裕隆人事的決心,曾破格採用「空降部隊」擔任核心主管,讓研發飛羚101有功的工程中心三位博士級工程師,也就是合稱「三大天王」的朱信、張哲偉與林石甫,出任副總經理、採購經理與企劃經理。
之後,她還從外界延攬有專長的四位主管,即號稱「四大金剛」的王嘯虎、龔循平、謝煜峰、張九瑤,分別接管業務、生產、資訊與總經理室等四大單位,昭示吳舜文帶領裕隆改革的決心。
人事紛擾 一改傳賢不傳子觀念
當時為換取繼續與日產合作,裕隆也放棄與通用汽車合作機會,使得主導與通用合作案的林石甫、張哲偉離職,朱信則在民國78年6月辭去總經理職務。
四大金剛隨後也因裕隆內部人事紛亂紛紛求去,民國77年,裕隆的經銷體系甫具雛形,時任業務部經理的王嘯虎因內部鬥爭被迫離職,這些人事紛擾,讓吳文舜深深體會到「世上最容易寫的是兩撇的『人』,最難處理的,也是這兩撇」、「管理機器容易,管理人,則大難」。
由於人事不安,也讓吳舜文改變「傳賢,不一定傳子」的觀念,民國78年召回在美求學的獨子嚴凱泰,以大股東的身分接掌事業,平息經理人間的紛爭。
連番的危機,吳舜文深刻了解制度對經營企業的重要性,決定設立裕隆集團總管理處,讓原本各自獨立作業的子公司整合走向集團化,發揮集團應有的資源整合效果,並由嚴凱泰出任總管理處執行長,為愛子接班預先鋪路。
時至今日,裕隆集團成為年營業額4,000億元的世界知名企業集團,就是當時吳舜文成立總管理處、建立制度所打下的基礎。
如果嚴慶齡是為中國汽車工業裝上輪子者,吳舜文就是讓中國人開發的車種,駛向全世界的實踐者。
吳舜文從夫婿手上接捧經營裕隆後,有感於技術移轉處處為國外原廠所阻撓,不服輸的個性,讓她堅持要裕隆發展自有技術,因而在學界延攬人才,民國70年成立裕隆工程中心(裕隆亞洲技術中心YATC前身)。
當時裕隆內部安於為人作嫁、保持代工生產的模式,反對如無底洞般的研發投資,但吳舜文依舊獨排眾議,在20年前大手筆投資逾20億元,開發出第一款國人自行設計外觀的車體「飛羚101」。
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公開稱吳舜文是那時國內唯一看到研究發展重要性的企業家。儘管飛羚101與後繼車款飛羚102銷售表現不盡理想,卻為後來裕隆汽車的開發設計能力奠定基礎,才有後來的「新尖兵」、Cefiro等膾炙人口的車型問世,讓裕隆反敗為勝。
重視研發 走出代工組裝廠型態
國內汽車界也在吳舜文的帶動下,逐漸走出過去代工組裝廠型態,開始重視自主研發的能力,不用處處受限於原廠。在裕隆之後,中華汽車也成立CARTEC設計中心,帶動日後美國福特汽車與日本豐田汽車,分別在台投資成立亞太區設計中心。
如今,台灣已成為領導全球華人汽車消費趨勢的設計重鎮,開發的整車與零組件產品外銷大陸與亞太地區,全球各車廠進軍大陸無不倚重台灣的研發設計資源,都是當年吳舜文深謀遠慮的成果。
|
經濟日報 記者白又仁、陳信榮 20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