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位相機代工廠佳能(2374)本周一除息,受到轉型效益仍未展現、第三季營運受到CMOS感測元件缺貨影響恐創近年新低,加上除息之前先漲一段,導致除息之後表現無力,以下跌3.55%、16.3元作收,呈現貼息局面,並創兩個半月來新低。

數位相機產業的空間持續受到智慧型手機擠壓,加上產品轉型成效仍不明顯,國內相關的數位相機、光學元件族群這兩年營運表現慘澹,除了大立光(3008)業績表現一枝獨秀之外,其餘還能夠賺錢、配息者只剩下佳能、光燿科(3428)、華晶科(3059)和邑錡(7402)等區區幾檔,占整體比率也才4成,可說是整個電子產業當中,受到智慧型手機崛起的最大受害者。

除了佳能呈現貼息之外,專攻「縮時攝影機」的邑錡和「手機鏡頭」的光燿科表現同樣不佳。邑錡在7月中旬除息、配發2.2元現金,除息參考價為73.8元,本周一收在60.5元;光燿科8月初除息2元,除息參考價55.6元,本周一為47.85元。至於大立光和華晶科雖有填息,但也未達到完全填息的局面。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日本在今年年初發生熊本大地震,導致全球最大的CMOS感測元件廠索尼(SONY)位於當地的廠區遭到震傷,而該廠區主要供應數位相機用的CMOS,至今災情仍未100%復原,導致好不容易盼到相機需求旺季之際,又碰上缺貨之苦,只能眼睜睜看著商機流失,可說是「苦上加苦」。

佳能8月份營收7.8億元,雖比上月大幅回升18.8%,但相較於去年同月仍是大減51%,也是連續3個月的年減率超過48%;累計7~8月營收為14.37億元,預期第三季營收恐將創下近年來的單季新低紀錄。由於佳能上半年EPS為0.08元,在第三季營收明顯衰退下,恐將面臨虧損的壓力。

不過,佳能第二季的約當現金為36.7億元,若以配發1.5元現金、合計發出4.24億元股息來看,現金部位還有30億元以上水準,是維持該公司持續努力推動轉型的最大憑藉。佳能除了將數位相機的產品線延伸到運動、穿戴之外,也朝向車用、安控、醫療和物聯網等發展,唯短期內仍難看到太明顯的效益。
工商時報/王中一/台北報導 2016年09月28日 04:10
------------------------------------
佳能(2374)經營權 和碩退能率接手

數位相機廠佳能(2374)股東會進行董監事改選,原本和碩方面持有共6席的董事退出,由能率集團所屬的應華接手。

但事實上,隸屬於能率集團的佳能,其數位相機部門來自於銓訊,後來併入佳能後,隨著數位相機業務的壯大,佳能就把多功能事務機等業務切割出去,保留數位相機做為核心,之後還與華碩(後來分家劃入和碩)換股,使得佳能成為和碩集團的一員。

至於佳能的主導者,從能率集團轉移到和碩,然後在此次股東會後又繞了一圈回到能率,主要也是與能率與和碩的高層理念逐漸歧異,以及數位相機產業快速衰退有關。

此外,能率集團的應華當初將旗下的蘇州應華以換股方式賣給和碩旗下的鎧勝,但近年來應華積極處分鎧勝挹注獲利,加上和碩也曾對佳能在匯率操作上面做出懲處,都是形成心結的原因。

佳能為數位相機廠,面臨整體數位相機表現不佳,該公司早在數年前就開始調整方向,除了轉而開發運動用、防水用的相機之外,也切入安控領域,唯現階段來自於「非相機」的比重仍低。

佳能昨日股東會通過配發1.5元現金股息案,以收盤價為16.65元計算,殖息率高達9%。此外,正當大多數上市櫃公司的股息扣抵率大幅縮減、幾乎都落在5%以下之際,佳能的股息扣抵率則是罕見高達29%,是罕見的殖利率、扣抵率「雙高」股。

法人評估,佳能今年仍處於調整階段,明年起轉型效益可望逐步浮現。而該公司目前每股淨值仍達30元,具備高度防禦性,加上擁有9%殖利率、29%的股息扣抵率,可望吸引長線不怕參與除息的股東進行佈局。

法人指出,政府近幾年連續調整稅制,大幅刪減研發稅賦抵減,加上扣抵率減半,已經很難發現扣抵率超過10%的個股,佳能的29%更是罕見。
工商時報/王中一/台北報導 2016年06月30日 04:10
-------------------------------
佳能(2374)重新上市 股價臉黑

佳能(2374)昨(17)日現金減資重新掛牌上市,每股退還股東4元,開盤參考價24.4元,但股價開高走低,終場下跌0.1元,收24.3元。佳能原來股本約47.1億元,此次減資金額18.8億元,減資比率40.01%,減資後股本約28.2億元。隨著轉型成效顯現,今年毛利率及獲利走揚。

佳能為全球最大的相機組裝代工大廠,近年因相機市場萎縮,為開展新利基,目前挾光學相關技術優勢,將產品領域逐漸擴大至消費影像、影像系統及影像模組等,跨足安防、物聯網、醫療、雲端等產業,藉由擴大新產品應用,帶動營運成長動能。

佳能第3季合併營收49.7億元,為今年高點,合併毛利率12.7%,約與前一季相當,稅後純益2.9億元,是12季來新高,每股純益0.72元。依今年獲利表現,佳能有望終結連兩年衰退的窘境,獲利登三年來高點。佳能前十月營收165.7億元,年減18.5%,前三季平均毛利率11.95%,稅後純益6.01億元,優於去年同期。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5-11-18 05:06
---------------------------------
佳能(2374)減資40% 每股退4元

數位影像大廠佳能(2374)預計現金減資40%,每股退還4元現金給股東,該減資案經送件審核後,昨(18)日申報生效,依執行程序,預計最快下季執行。

佳能原股本約47.1億元,此次減資金額18.8億元,減資後股本為28.2億元。

佳能目前產品領域已擴大至消費影像、影像系統及影像模組等。應用範圍由相機擴展至安防、物聯網、醫療、雲端等產業,預期擴大新產品應用,帶動營運成長動能。

佳能今年上半年營收95.85億元,毛利率11.55%,稅後純益3.11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66元。

佳能為全球相機組裝代工大廠,受到相機市場持續萎縮衝擊,近年營運處於調整期。佳能預期,今年數位相機市場需求仍持續下修,將以技術領先核心競爭力、製造與管理優勢為基礎,持續發展新產品,將影像處理的核心價值能力拓展至新產業領域。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5-08-19 02:27:01
---------------------------------
佳能(2374)大轉骨 鎖定智慧家庭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電子業ODM大廠當中就屬和碩(4938)的氣勢最旺。而和碩旗下專攻數位相機的佳能(2374)過去1~2年低調轉型,近期逐步展現在「智慧家庭」的布局成果,推出電視手勢辨識系統、安全監控、居家照護和醫療內視鏡等產品線,可望成為集團在「物聯網」領域的先鋒。
 
數位相機面臨智慧型手機照相功能快速成長的壓迫,對國內昔日的「數位相機四大天王」佳能、華晶科(3059)、鴻海(普立爾)和亞光(3019)來說,確實壓力沉重,因此各家也有不同的發展策略因應。其中,華晶科透過原本就有的開發ASIC技術能力,創造出手機「雙鏡頭」的新市場,由於搭上智慧手機的成長順風車,也大幅拉高想像空間。
 
至於佳能,最近1~2年則是相當低調,雖然面臨產業不景氣,但仍努力爭取中、高階相機代工訂單,去年前3季仍維持獲利局面、EPS為0.02元。

事實上,身為和碩旗下一員,和碩不論是代工筆電或是承接手機組裝,都會搭配大量的照相鏡頭,而佳能本身就有鏡頭「模組」的業務,若技術能力和產能可以持續提升,則在訂單爭取上就享有相對優勢。

和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放異彩,而佳能透過物聯網展開的新布局,同樣有機會藉由集團之力擴大效果。

佳能快速切入智慧家庭領域,並跨足內視鏡和非侵入式醫材,此外還開發車用環繞影像系統,卡位無人車市場,呈現「大轉骨」格局。
工商時報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2015-01-21 01:26
---------------------------------
佳能(2374) 處分應華350張持股

應華精密(5392)之監察人佳能企業昨(9)日以盤後交易,處份轉投資應華精密共350張持股,總持有張數由1萬5,766張處份後成為1萬5,416張。佳能原持有應華股權約兩成。

應華為全球最大的金屬相機機殼廠,佳能是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組裝代工廠,應華大股東能率集團持股約20%,同時能率集團也持有佳能約5%股權。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2.10.10 03:30 am
----------------------------------
潛力股/佳能(2374) 變焦相機 衝出貨

產業評析:佳能(2374)為數位相機組裝代工廠,在類單眼數位相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看好理由:數位相機產業下半年類單眼數位相機比重將明顯拉升,年底前有望出貨30倍光學變焦的高倍率機種,在產業旺季提升毛利率及獲利。即將於8日除息1.8元,下半年10倍至20倍的光學變焦機種比重可達20%,加持旺季獲利。

投資策略:3日股價下跌0.25元,收盤價28元,雖跌破5日及半年均價,5日及20日均線仍上揚,上周法人買超,自營商賣超較多。
【經濟日報╱龍益雲】 2012.08.05 02:24 am
--------------------------------
佳能(2374)、華晶科 攻相機高階機種

台灣索尼(Sony)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部總經理松山鳥忠信昨(23)日表示,無反光鏡及高階數位相機是目前相機成長力道最強的機種,索尼目前的產能已供不應求,估計今年全台無反光鏡相機成長動能可達30%。

因應相機市場趨勢新發展,數位相機代工廠佳能(2374)、華晶科也積極轉型,朝高階機種邁進,衝高毛利率。

華晶科估計,今年類單眼等高階機種出貨量占全年出貨三分之一以上,營收貢獻度超過一半。

佳能今年產品結構中,6至8倍光學變焦比重將拉高到40%,10至20倍光學變焦機種比重也達20%,降低單價下滑壓力。

相機市場走向M型化發展,消費型數位相機受到智慧手機市場擠壓,價格競爭激烈,高階單眼相機市場表現一枝獨秀,但相較於單眼相機機身大、價位偏高的門檻,不少日系相機品牌包括Panasonic、Nikon、Olympus、索尼積極加入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戰場,搶攻新利基市場。

索尼昨天推出主打無反光鏡NEX系列新機種F3,強調為索尼首款配備180度翻轉螢幕,並有輕鬆自拍功能。

松山鳥忠信表示,去年台灣相機市場整體銷售量約132萬台,無反光鏡相機占比約11%,也是今年成長力道最快的利基市場,估計今年的年增率應有30%。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2.05.24 03:00 am
-----------------------------
三星耍新機 佳能(2374)華晶科High

台灣三星電子昨(28)日推出全新Smart Camera系列產品,訴求WiFi連網功能,可即時分享到不同平台,藉由導入新智慧功能,在競爭激烈的一般型數位相機市場突圍。

國內數位相機組裝廠佳能(2374)、華晶科都名列三星相機供應鏈,三星推新機種,預料對業績將有所助益。

台灣三星電子總經理文星鉉表示,今年三星以智慧跨界的概念,透過雲端儲存、智慧串聯、無線傳輸及即時分享等功能,開展全新市場機會,未來三星中高階機種將全面導入WiFi連網功能,今年藉由新機種推出,帶動三星市占率擠入前三大品牌。

近幾年數位相機受到智慧手機侵蝕市場,除了單眼及類單眼相機表現一枝獨秀,一般輕便型數位相機價格持續下滑,整體市場大餅也被智慧手機瓜分,不少數位相機大廠苦思強化畫素或功能,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闖出新利基。

三星電子表示,去年台灣市場數位相機量能約100萬台,但整體市場呈現兩極化發展,去年推出180度掀背式觸控螢幕相機MV800相機,市場反應不俗,帶動三星相機市占率翻倍至12%,今年推出全新智慧型數位相機,具備連網功能並支援Android平台。

三星新發表Smart Camera系列商品,共有四款相機,均配有WiFi連網功能,支援Android平台,可連結至雲端儲存空間,並透過內建Cloud程式將影像及影音傳至雲端,建立私人相簿方便分享及存取。

數位相機代工大廠佳能及華晶科近幾年也積極朝高倍率的高階機種轉型,其中,佳能第三季36倍高倍率、1800萬畫素CMOS等高階產品將量產出貨,加上類單眼市場需求加溫以及換機潮帶動,下半年營運明顯升溫。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2.03.29 03:29 am
----------------------------
佳能總經理曾明仁 從來沒丟過客戶

數位相機代工廠競爭激烈,訂單移轉時有所聞,但佳能(2374)總經理曾明仁相當自豪的說,從過去到現在,佳能從來沒有丟過客戶,今年有機會登上日本知名研究機構Techno Systems Research(TSR)調查的數位相機代工龍頭寶座。

出貨量能追上Canon

外界常把佳能與日本數位相機大廠Canon搞混,曾明仁幽默地說,希望有朝一日,出貨量能夠趕上Canon,當台灣佳能遇到日本佳能(Canon)不會漏氣。

根據TSR統計,台廠從2008年開始就躍居數位相機代工廠第一名,2008年是華晶科,2009年鴻海,今年TSR預估佳能出貨1880萬台,將打敗鴻海居第一,他說,TSR預估還算保守,主要是TSR沒把白牌市場列入統計,今年佳能出貨目標上看2100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4成。

數位相機廠競爭激烈,代工廠這幾年來為了擴充版圖,搶客戶也時有所聞,但曾明仁秉持有些客戶絕對不碰原則,不願意破壞同業關係,因為他認為只要把手上客戶照顧好,就會有很大成長,「光手上這些客戶就招呼不及。」也因為這樣的專注,這些年來,佳能曾經丟過訂單、就是從來沒丟過客戶。

曾明仁回憶說,2005年第一次拿到N公司三個project,很興奮,但開發團隊跑了兩個月後,案子卻被抽走,還給日本三洋,同仁當然相當沮喪,他反而如釋重負,因為如果當時硬接下來,現在N公司就不會是佳能主要客戶,也因為當時教訓,他認為不只要做對的事還要做有把握的事,佳能與這幾家日系大廠的關係就是這樣謹慎的、小心的長期經營。

這幾年佳能出貨量也隨著這四家大客戶卡西歐(Casio)、尼康(Nikon)、富士(Fujifilm)、三星(Samsung)不斷成長,佳能2004年出貨量280萬台,2006年跳升到670萬台,2007年超過一千萬台後,2008年1350萬台,去年則有1520萬台,今年從手上客戶的project推估,出貨量將上看2100萬台。

提高獎金讓員工回流

儘管今年出貨大好,去年底開始中國出現缺工潮卻讓佳能2月3分之1訂單出不了貨,只好提高各種獎金讓員工回流,也導致過去一年來佳能勞工成本增加20~25%。

佳能代工出貨量做到世界第一後,曾明仁說,接下來光學廠的整合將是佳能下一個目標,希望在未來1~2年內能脫胎換骨。
自由電子報/記者陳梅英/特稿 2010.05.10
-----------------------------
佳能董炯熙 64歲事業起風浪、74歲逆轉勝登頂 數位相機代工大王傳奇

64歲,人生還有逆轉勝的可能嗎?今年74歲的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親身證明的確有可能。10年前,他64歲,面臨影印機代理事業可能崩盤的重大挫折;他不願退縮,選擇披上戰袍,為企業轉型再戰。因為這個轉念,才成就超越鴻海與華晶科的全球數位相機代工大王。

佳能今年數位相機出貨量預估將高達二千萬台以上,超越華晶科與鴻海的一六五○萬台與一六○○萬台。繼去年小勝華晶科登上全球數位相機代工王後,再次拉大與對手的差距。而讓佳能成功轉型的關鍵人物,不是年輕力盛的科技新貴,而是今年已七十四歲的董炯熙。

四十幾年前,董氏兄弟當年靠打工累積的五萬元白手起家,如今打造的能率集團還寫下三個世界第一的成績。旗下的佳能企業、應華精密,與精熙國際,分別拿下數位相機代工、數位相機金屬外殼、數位相機塑膠外殼全球市占第一的寶座。

六十四歲遭遇空前困難

現在市面上平均每十台數位相機當中,就有一台由佳能代工。而時下各品牌數位相機精緻閃亮的金屬薄殼,則多出自應華精密,至今全球市占率已達五○%,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佳世達科技董事長李焜耀、中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爭相找董家想入股應華當盟友。

回顧自己過去四十幾年的企業經營成就,這位娶日本太太的「歐吉桑」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幽默地吐出一句令人噴飯的話:「運氣真是好,自己努力不多啦!」然而一想起佳能十年前的痛苦轉型,董炯熙卻拉下臉嚴肅地感嘆:「好運都在六十四歲前用光光,怎知活到六十四歲變歹命。」

原來,十年前,董氏兩兄弟都進入耳順退休之年,事業卻面臨空前挫敗危機。當時佳能營收與獲利嚴重衰退,股價逼近淨值的歷史最低價位,股東有時還會打電話到公司抗議。「當時我一度很想收起來不做了,這樣比較清心,但公司股票已經上市了,要對很多人負責,我硬著頭皮也要拚下去!」董炯熙回憶當時的心境緩緩地說。

「能率董家最精采的就是這十年,董炯熙點石成金,讓家族成功從服務轉型製造業!」與董家相識近三十年,也是創投界的大老旭陽創投董事長邰中和觀察,董炯熙對產業下了很深的工夫,他做生意厲害之處,就是精明卻重情理,從不讓生意夥伴吃虧,很懂得把台灣的價值展現給日本人看,讓日本人跟他做生意能心服口服!

在二○○七年與佳能換股結盟的和聯董事長童子賢,則表示,「我對他們的佩服,遠超過原來表面接觸的想像;他們在六十多歲把事業帶上高峰,七十多歲安排布局,讓我看到他們面對事業與生命困境挑戰的韌性與耐性!」

從五萬元到五百億元

以當年半工半讀積攢的五萬元創業金,成就現今台灣光學產業的一方之霸。從五萬元到五百億元光學王國的發跡過程,一切都要從董炯熙年輕時,到海上漂泊兩年,擔任輪管船員說起!

出身高雄旗津的董家兄弟,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拿小公務員薪水來養活一家六口,年紀輕輕的董炯熙兄弟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董炯熙就讀海洋技術學院,董炯雄則是在中小企銀工作,晚上到中興大學上課。

至於為何會念海洋學院,董炯熙說出了當年的小祕密,原來他一直很想出國,實在沒錢只好轉個念;搭不起飛機,坐船出國也不差。而緣分就是這麼奇妙,當時他進入海洋技術學院後,第一個實習的航次就是去日本。

當年的日本,才剛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敗仗,雖然已成廢墟,但卻乾淨且守法,董炯熙很快喜歡上這個國家,這股熱情驅使了他接觸日本文化,拚命苦讀考進日本早稻田大學機械系。熱切的學習力,改變了這位來自高雄旗津小鎮的少年郎,董家的命運也開始有了重大轉變!

就在董炯熙二十九歲的那一年,命運之神來敲門。當時朋友告知在早稻田念研究所的他,日本Canon有意尋找台灣計算機總代理訊息,不過規定要電子科系。當時身無分文,又是念機械系的他,卻毫不猶豫準備了十二頁的簡報資料,向日本人敲門毛遂自薦後,通過考試幸運地拿下代理權。

不過,挑戰還在後頭,代理的小小一台手按式電子計算機,要價台幣七萬元。四十多年前的七萬元有多大?當時,一般公務人員薪資只有一千兩百元,七萬元可以在台北市買一戶小公寓。

董炯雄帶著一台十三公斤的舊式手搖計算機,搭配佳能的手按電子計算機,到各大政府機關的總務處示範;雖然買的人不多,但看的人很多。靠口耳相傳,他開始跟政府部門建立起關係,初生之犢不畏虎,終於在開業第一個月賣出了第一台機器!他笑著說,「我們賣一台計算機可以活一年,那一年居然賣了七台,我跟員工們說,公司活七年沒問題的啦!」

時勢造英雄,董家創業初期,正好趕上台灣內需市場起飛,傳真機、影印機、計算機需求量高,兩兄弟很快在銀行與企業界打響佳能名號,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當時不僅日本Canon對董家的業務能力刮目相看,就連其他日本商社也指名要他們代理,包括東芝、CASIO(卡西歐)都由董家拿下代理權...(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94期)
《延伸閱讀》

◎尹衍樑是下一個台灣首富?
◎巴菲特的商場絕學!
◎白冰冰「餃」出霸王料理
◎電子五哥交棒的三大關鍵
◎不敗談判術,七大步驟報你知
◎王文淵:總裁位子不是我搶來的
http://tw.biz.yahoo.com/article/tw-finance.winwin.com.tw/winwin_m20100407_100001945_7

今周刊 /張惠清/2010/04/08
---------------------------
鴻海、佳能(2374) 吃進新力大單

外資法人表示,日本電子大廠新力(SONY)不堪日圓升值,正加速委外代工,數位相機部分,由鴻海(2317)、佳能(2374)奪下。不過由於鴻海營收龐大,相對而言,新力大單對佳能貢獻度較高。

鴻海去年收購新力墨西哥的面板廠,並以此打入新力面板供應練,市場傳言新奇美吃下新力面板大單,就是鴻海牽線。

法人表示,鴻海與新力的關係,愈走愈近,因此新力釋出數位相機訂單給鴻海,並不意外。

法人表示,佳能原本就跟日系廠商友好,這次拿下新力訂單後,今年總出貨量將挑戰2,300萬台。

也由於新力訂單進補,佳能第一季出貨目標500萬台不成問題。

儘管日本政府阻升日圓,但由於歐洲債信事件導致歐元大跌,全球資金全部湧往美元避險,美元兌日圓昨收1美元兌換89.31日圓,再度升破90日圓大關,使得日圓升值概念股,再度成為盤面焦點。

其中,又以數位相機股昨齊步跌深反彈,族群性最佳。佳能昨(9)日上漲1.2元,收在53.1元;華晶科(3059)上漲2.3元,以52元作收,亞光(3019)也上漲2元,收63.8元。

佳能指出,中國大陸沿海在去年10月即已出現缺工問題,早已展開因應措施,缺工、缺料問題將不會影響出貨目標。佳能1月營收26.46億,比去年12月營收逆勢成長7.7%,也較去年同期大增143.81%。
【經濟日報╱記者溫建勳/台北報導】 2010.02.10 03:16 am
---------------------
佳能(2374)擴版圖 向太陽能挑戰

能率集團由董氏兄弟創業起家。董炯熙、董炯雄兄弟倆,最早成立一間四人公司,賣著電子計算機,當時一台計算機的價格相當於一間房子。他們一路向前衝,也帶領著企業不斷轉型,在數位相機產業壯大、發熱。創業42年來,他們血液裏的創業細胞從未安分過。

白手拚起家 感念員工基層

談起創業歷程,應華董事長董炯雄說,當年,他哥哥回台創業,兩人加員工共四個人,代理日本佳能(Canon)出產每台重達23公斤、卻要價7萬元的電子計算機,在當年,這是一間房子的價錢,只有海關等政府單位買得起。

董炯雄回憶,草創時期,他哥哥負責維修,他負責在外跑業務,慢慢引進其他產品如TOSHIBA(東芝)、CASIO(卡西歐)等品牌。

他感恩地說,「佳能當了40幾年代理店,都是靠Canon這個品牌養大的,當年的基層員工往上爬升成了社長,一點一滴成為佳能的根基」。

董氏兄弟熱愛創業,展現向前衝的熱誠。像是近年吸引台商投資熱潮的越南,董炯雄在16年前即赴越南投資,先看上當地極為缺乏的飯店市場,準備買下一棟12樓的公寓改建,但因發生交易糾紛作罷。

他並未因此放棄進入越南市場,改為引進TOSHIBA產品在越南銷售,第一年就賺進三個資本額,這項轉投資一直持續至今。

由於與日本的淵源,董家兄弟陸續引進不少日本當紅產品,像是現在極為普及的提款機,就是他們第一家引進的,在台積極向銀行推銷。

或許是眼光看得太遠,市場尚未成形,銀行採購意願興趣不高,只好放棄。

沒想到,隔年提款機開始盛行,如今街頭處處可見,與「提款機之王」失之交臂。和提款機同樣屬於「眼光太遠」的,還有現在十分普及的機械停車塔。

能率集團在兩兄弟帶領下多元布局,這也成為能率與佳能切割的原因之一。

熱愛創業的兩人,以能率集團資源進行熱愛的創業和投資,不會成為佳能的負擔。

在兩兄弟中,屬於「帳房」地位的董炯雄,對數字既敏感記憶力又佳,細數歷年各項數據毫不含糊,歷年各類投資的出貨量、銷售量、投資金額、市場轉變,甚至為投資提供的相關費用細節,都一清二楚、倒背如流,猶如那本「帳」就攤在他的眼前。

回顧創業歷史,董炯雄說,能率整體而言,都沒有虧過錢。創業不繳學費,難上加難,他說,應該是運氣好,也可能是找到好員工。

人脈打通關 中日關係超好

在他們的創業歷程中,台、日融合的歷練幫了大忙,讓他們繼有日本人脈、了解日本文化,同時也掌握中國大陸該如何布局,打通大陸廠缺工、缺電的種種關卡。

現在的收穫,是過去的累積。董炯雄說,為了不同國家的客戶文化,他哥哥曾和三位日本客人在七天內喝掉170瓶紹興酒,最後一天送客人上飛機,他哥哥也進了醫院吊點滴。

叫我創業通 從來沒虧過錢

旗下事業體逐步完成交接,不過,第一代創業者董炯雄並沒停下腳步,他笑著說,年紀大了,不想再做創新的製造業,但最近想做當紅的替代能源產業,準備引進日本技術,為工廠和大樓規畫、設計、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瞧!他想著新事業的腦袋,一刻也沒停過。

日廠釋單 業績對焦

金融海嘯席捲,歐、美、日各國無不遭逢重創;黑暗中,台廠露出曙光,逆勢突圍,數位相機產業即是其一。佳能最近搭上日圓升值順風車,展現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拿出累積多年的技術實力,讓這個成熟型產業在日廠轉單契機下,迎接下一個黃金成長期,同時體現「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日廠一向以品質要求著名,加上日廠的降低成本壓力,台廠雖打贏轉單這一仗,但著實也是苦過來的。董炯雄以應華為例,當年應華要拿某家日廠訂單,被要求必須使用日本的機器設備,偏偏買一台日本機器已可買十台台灣製造的,價差和成本差異非常大。

這一波金融海嘯,日廠不堪日圓狂升的打擊,雖要擴大轉單台廠,卻一開口就要殺價20%。董炯雄說,應華毛利率才三成,硬生生砍下20%也很難活,為了接單,他召開會議,從原料、費用等程序一路檢討下去。

就這樣一道道的擰毛巾、鎖螺絲下來,應華就這樣再擠出20%的降價空間,一點也不傷及原有的30%毛利率,甚至獲利情況更好。董炯雄說,台廠一貫化製程的成本控管優點顯現無遺,加上逐道檢討程序,「連原本坐著生產的員工,改成站著作業後提高生產效率,都是在降低成本」。

董炯雄說,以前生產100萬台,要用5,000人;現在生產150萬台,只用3,000人,未來生產300萬台,人數將剩下2,000人,這是製程簡化與改善的成果,也是台廠的勝出關鍵。

談到日廠轉單帶來的成長動能,董炯雄兩眼發亮,他拿著日本新出爐的報導:「Sony新款相機定價1萬日圓」,這個前所未有的價格,印證產業正在產生質變。這台折合新台幣不到4,000元的新款相機,讓董炯雄更堅定佳能和應華的未來成長動能。
【經濟日報╱文/謝佳雯】 2009.10.11 03:04 am
----------------------------
熟男企業 佳能明年營收挑戰400億

回顧佳能創立邁入第45年的歷史,見證由「代理店」挑戰製造廠的企圖心。在日廠釋單浪潮下,法人推估,佳能明年年營收將跨過300億元門檻,持續向上挑戰400億元以上。

佳能現在最大的股東是華碩,不過追蹤佳能的成長足跡,可以從創始股東能率集團的董炯熙與董炯雄兄弟談起。

直至現在,董炯熙仍為佳能董事長,凡涉及「佳能」事務,兩人依舊經常出席。

佳能是一家由董氏兄弟創立的公司,更是由日廠滋養長大的公司。

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的董炯熙,進入日本大廠佳能(Canon)工作,和其他日籍工程師同睡辦公室,一點一滴累積革命情感,也因此更了解日本文化,他回台創業,就是由代理Canon的計算機、影印機、印表機做起。

民國72年時,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想請日本Canon來台設廠,請董炯熙陪同赴日,順利說服Canon到台中潭子加工區設立全球第一家海外廠,雙方高層交情不言可喻。而日廠Canon需要中文公司名稱,看上「佳能」兩字,台灣佳能也欣然同意,兩家公司互蒙其利。

在1995年歡度30周年慶時,佳能股票成功發行上市,並為國內第一家結合日本原廠資金上市的通路公司。

以華碩集團目前持有5萬5,236張計算,手上持股價值超過33.7億元,加上近年來的配息,對照當年換股總交易金額28億元,華碩這筆投資獲利頗佳。

華碩藉轉投資佳能布局數位相機市場;佳能也得以有華碩這頭有備無患的巨獅保護傘。

放眼未來,佳能順著全球產業鏈重組趨勢,以累積的技術、製程、費用控管能力等,開始吸納數位相機產業的日廠釋單養分,蘊釀下一波成長動能。
【經濟日報╱謝佳雯 】 2009.10.11 03:04 am
---------------------------
佳能上季獲利 低於預期

數位相機大廠佳能(2374)去年第四季提列庫存、呆帳與轉投資損失,單季每股稅後純益僅0.08元,使全年每股稅後純益僅達3.26元,遠低於市場預估的4元,跌破法人眼鏡。

佳能總經理曾明仁昨(6)日法說會指出,去年第四季因提列呆帳、庫存與轉投資損失金額約3.3億元,單季獲利僅3,100萬元,全年稅後純益13.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26元。

曾明仁表示,扣除業外與呆帳損失,第四季每股稅後純益約0.8到0.9元,與市場預期去年每股獲利4元接近,但為使今年營運更健全,去年第四季才會一口氣提列相關投資損失及庫存跌價等損失。

不過,佳能去年成本控制得宜,去年第四季上揚到10.72%,全年毛利率維持在9.8%。曾明仁推估,今年第一季毛利率與去年第四季相當,上半年毛利率也可維持去年下半年高水準。佳能昨天股價下跌0.05元,收25.65元。

曾明仁表示,受到客戶端去化庫存影響,元月營收10.8億元,年減25%,2月營收受惠新產品出貨,單月營收跳升到17億元,月增率57%,3、4月營收維持逐步加溫走勢。

據了解,佳能第一季數位相機出貨目標約200萬台,第二季可望成長到300萬台,上半年總出貨量500萬台,較去年同期600萬台減少兩成。

曾明仁表示,通路商仍在去化庫存,預計3月底告一段落,屆時新產品才會出貨。下半年進入數位相機傳統旺季,但今年並不會旺季不旺。

佳能結束與日本PENTAX鏡頭合資工廠,但彼此在技術上仍有合作,佳能也擴大合作夥伴,未來鏡頭的採用將更加多元化。

曾明仁指出,Panasonic併購三洋數位相機部門,對台灣製造廠不見得是壞事,更可能動搖三洋代工大廠地位,原本委由三洋生產的品牌業者可能移轉訂單,正面看待後續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張建仁/新竹報導】 2009.03.07 02:17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