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11月5日,華映與凌巨共同舉行記者會宣布,華映將月產能4萬片的三代線(桃園T1 廠)及相關資產轉讓給凌巨,同時取得凌巨即將發行的私募股份,預計占凌巨約三分之一股權而成為最大股東,原最大股東凌陽成為第二大股東,占21%股權。

凌巨的資本額目前為23.8億元,增資後達37億元。凌巨則以約新台幣65億元取得華映三代線,並獲得華映在四代與4.5代面板生產線產能的彈性供應。此項合作案預計在2008年第一季完成。

據估計,2007年大陸白牌手機面板的市場需求量超過1億片,凌巨在此市場已穩居龍頭,接著要進攻前五大手機業者。但是缺乏前段Cell產能將很難說服這些大客戶如何確保面板供貨順暢,在2007年下半年的中小面板供需緊俏時期更是凸顯了這個窘境。

原本凌巨認為中小尺寸面板的前段Cell產能供給無虞,因此專注在模組領域,然而2007年下半年先是發生勝華買下彩晶的兩座三代生產線,接著出現中小面板供需緊俏使得前段Cell產能頓時變成搶手貨,更令人在意的是這情景可能會持續至2008年。凌巨若是想取得前五大手機廠商的面板供應鏈入場券,前段Cell產能將是當務之急。

因此,凌巨選擇最快速的方式:向上游整合TFT面板的Cell段產能,如此才能避免被競爭對手勝華拉開差距。放眼台中日韓四地,台商與日韓業者的整合難度較高,而在大陸廠商方面,雖然天馬微電子正積極進行4.5代廠產線生產,京東方也宣布將新建4.5代產線,但等到兩廠的良率調整完成並大量開出產能也是2009年的事了,因此華映成為最適當的合作對象。

2007年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需求火熱,包含小尺寸的手機到中尺寸的數位相框、低價電腦等需求出現意料外的快速成長,使得中小面板產品所消耗的面板面積迅速增加。旺季時的中小尺寸TFT面板供應已不再像以前一般無虞匱乏,面板製造廠商的產品組合策略攸關生產線的產出,也繫乎未來各公司在市場競逐之版圖。

華映則是藉此將集團投資觸角深入中小尺寸面板模組段,取得中小尺寸TFT面板產能出海口。雖然,缺乏面板前段Cell產能的模組廠,總在市場大好時處處受人牽制,但是面板前段Cell產能更需要穩定的出海口才能避免跌價損失,因為波動劇烈的訂單反而戕害製造者的生產效率。

以往在中小尺寸TFT面板領域,國內廠商擅長以「Cell出貨,配合模組廠商出貨」的商業模式攻城掠地,包括彩晶、奇美、華映及群創等公司。然而此模式在2007年已有大幅變化。

彩晶原本握有二座三代生產線,其中一座主要是替日商Casio代工數位相機面板,另一座則以Cell出貨為主。然而在2007年第三季宣布出售二座三代線給勝華,其目的在於專注高毛利面板產品市場,同時發展自有品牌Hanns.G與OA面板,預計2008年將調度五代線部分產能去生產中尺寸面板。

而以外賣Cell段產能為主的奇美電子,原本主要由旗下模組廠奇菱負責模組出貨。奇菱業務龐雜,包含了大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像是醫療產品及工業用顯示器等,甚至包括觸控面板。但是在2007年下半年,奇美集團將中小尺寸面板模組以及中小尺寸觸控面板業務,由奇菱切割出來獨立成「奇信電子」做為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廠。

先是彩晶出售三代生產線給勝華,接著是奇美成立奇信電子,直到現在華映與凌巨進行策略合作,上述「Cell出貨,配合模組廠商出貨」的商業模式可以說已經宣告結束。展望2008年,在TFT面板前段Cell產能布局較弱的廠商或是獨立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廠,如群創、中日新及全台晶像等,必須小心應付嶄新的產業變局,稍一不慎將被淘汰出局。(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7/11/26 經濟日報╱賴彥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