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東洋先前爆發內線交易,包含前總經理施俊良在內共14位內部人員涉案,董事長林全坦言「很難過」。但他也說,危機就是轉機,已經提出矯正計畫,最快月底上路,全力杜絕內線交易再發生。

林全表示,對於內線交易的行為一向很不喜歡,平常也都向同仁告誡,但沒想過竟然還是發生這種事情,提醒的效果比不上約談,覺得相當諷刺,「在心情方面坦白說非常難過」。

但林全也認為,既然公司有問題,越早發現越好,如何根絕要靠大家的努力,他也已在董事會提出矯正計畫,未來不只有在進公司時要簽保密協定,而是每次有重大案件都需要簽,這個計畫最快在這個月底正式上路,將全力杜絕內線交易的發生。

在施俊良解職後,東洋總經理職務由林全代理。林全表示,董事長兼總經理並不是常態,因此已經在找更適任的總經理,目前有聯絡幾位業界的菁英,期望這個人選對東洋是有幫助的,面試的過程也希望有公司董事參與,幾個月之內,預期事情會明朗。
聯合報 / 記者林海/台北即時報導 2021-12-15 16:39
--------------------------------------------------------------------
東洋(4105)進口BNT破局 檢調查官商勾結、誰卡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國內卻疫苗不足,民眾質疑疫苗採購過程有涉弊嫌疑,檢調已分案調查。其中,東洋藥品去年洽商德國BNT疫苗代理權「破局」,遭質疑幕後有人謀不贓、官商勾結、立委介入「卡疫苗」弊情,台北地檢署最近指派檢肅黑金主任檢察官簽分貪汙案調查中。

疫苗連爆3大爭議案件

目前檢調偵辦疫苗爭議案件共有3案,包括高端股價異常案,士林地檢署已指派主任檢察官白忠志,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調閱交易資料蒐證;另前新聞局長鍾琴告發政府高官涉嫌圖利高端疫苗案,以及東洋代理BNT疫苗疑遭立委介入、官商勾結而「破局」疑案,則由台北地檢署2名檢肅黑金主任檢察官調查。

去年10月,台灣東洋藥品公司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新冠疫苗在台代理權,預估可採購3000萬劑,有望在2021年第一季交貨;但20多天後,東洋無預警宣布破局,表示無法如期代理疫苗進口。

指揮中心說法啟人疑竇

由於各界質疑東洋代理破局原因,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說法有出入,加上採購過程出現很多斧鑿痕跡;包括東洋開始談判後不久,就有人爆料BNT疫苗有中資問題,甚至有立委陪同業者赴衛福部疾管署洽商,導致東洋破局傳聞甚囂塵上。

外界懷疑,東洋爭取BNT疫苗破局過程,並非單純如疫情中心所稱東洋無法提供德國BNT正式授權書和合約草案,認為幕後疑有立委介入、官商勾結「卡」東洋代理疫苗,疑有貪汙情事,民眾向北檢告發。據了解,北檢正向相關單位函詢及函調資料中。

另前新聞局長鍾琴、新黨主席吳成典質疑政府先前以空泛政治性理由一再刁難、阻撓民間團體進口捐贈疫苗,質疑政府「卡」疫苗目的,疑為了護航國產高端疫苗,告發官員圖利等罪。北檢亦分案蒐證中。

此外,高端股價出現暴漲暴跌,台灣高檢署指示士林地檢署分案偵辦。北檢也曾接獲檢舉,指有人透過媒體釋放高端利多,疑有人為炒作、內線交易內情,北檢已將資料移轉士檢一併了解。
中國時報/陳志賢/台北報導 2021年7月5日 週一 上午4:10
-----------------------------------------------------------
東洋(4105)遭疑內線交易 櫃買中心:正在清查名單

台灣東洋 (4105) 遭質疑內線交易,衛福部副署長莊人祥今天在立法院表示,不確定東洋董事長林全說的外部人是誰,不認為有衛福部人員涉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說,10月中就已留意到東洋,並沒有後知後覺,目前仍由櫃買中心分析調查。

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說,除內部人外,確實正在掌握「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已收到東洋歷次會議名單,正在清查中,努力加快速度。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邀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衛福部副署長莊人祥就「東洋公司代理疫苗所牽涉公司內外人員可能之內線交易」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朝野立委持續針對炒股、內線交易疑慮進行質詢。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東洋公司董事長林全有自信,東洋內部並沒有內部人參與內線交易,疑有外部人參與,外界解讀此話為劍指衛福部,衛福部應說明包括誰參與了相關會議,有多少人知情,內部是否對這些人啟動相關調查。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則質疑,東洋公司股票交易異常,但櫃買中心卻後知後覺,等傳出炒股、內線交易傳聞後才進行即時監控。

對此,衛福部副署長莊人祥回應,參與此案相關會議的同仁不出10人,據了解這些人都沒有在玩東洋公司股票;此外,還有一個小組知道東洋想有條件授權取得德國BioNTech(BNT)授權,因為要討論購買數量等細節,但有要求保密,這些人也不清楚後續會破局。

對是否有啟動相關調查,莊人祥回應,「並沒有認知到這件事。」至於是否有衛福部相關人員涉及內線交易,莊人祥表示,不確定林全說的外部人是誰,應該是沒有。

黃天牧則澄清,櫃買中心並沒有後知後覺,10月中就有留意,平時也有監控機制在運作,目前仍由櫃買中心分析調查;他說,據了解,也有檢調單位向櫃買索取資料。

黃天牧表示,根據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內線交易的調查對象,除內部人外,也包含「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櫃買中心目前正在了解涉及者的數量並對照證券商,仍在調查中。

台灣東洋爭取代理德國BioNTech(BNT)武漢肺炎(COVID-19)疫苗,但最後破局引發諸多傳聞,林全日前召開記者會駁斥,「絕對不會做內線交易,且歡迎來查」。(編輯:張良知)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16日電 2020年11月16日 週一 下午1:47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9D%B1%E6%B4%8B%E9%81%AD%E7%96%91%E5%85%A7%E7%B7%9A%E4%BA%A4%E6%98%93-%E6%AB%83%E8%B2%B7%E4%B8%AD%E5%BF%83-%E6%AD%A3%E5%9C%A8%E6%B8%85%E6%9F%A5%E5%90%8D%E5%96%AE-054725728.html
---------------------------------------------------------------------------
德BNT新冠疫苗 東洋4105)代理破局

東洋3日宣布,由於德國BNT與政府在「數量」及「價格」難有共識,原預計代理BNT新冠疫苗也將止。惟業界傳言,代理案破局主要是冷鏈運送無法克服,且國內疫苗也有機會在第二季或第三季上市,政策上政府希望扶持本土疫苗廠。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這次合作破局最大原因,是台灣東洋無法提供正式授權文件和合約,談判無以為繼,但並未放棄爭取BNT。他說,雖然台灣東洋宣布,不能如期代理德國BioNTech(BNT)武漢肺炎疫苗,但並不表示指揮中心買不到BNT,未來會嘗試各種不同管道與廠商接洽,並未放棄爭取BNT。

此外,該疫苗是由輝瑞、BNT共同開發,而陸資復興企業則占有0.7%股權,由於除大陸和德國之外,海外行銷權利大部分是輝瑞,台灣權利歸屬也受關注。

東洋是在10/12宣布,取得德國BNT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台灣授權,總共爭取到3000萬劑、可供應1500萬人接種,其中的1000萬劑可在明年首季完成交貨,供國內500萬人施打。

東洋董事長林全當天也表示,東洋會以公衛防疫的角度執行,會參考國際價格,盡量與BNT協商取得更合理的價格。由於該疫苗儲存與運送須保持在攝氏-70度至-80度間,他認為日本及美國都可以做到,相信台灣也可以做到。針對這項技術性問題已研究過且已找到合作對象,有信心可以處理。

外界傳言,冷鏈運送成本太高,東洋原寄望政府能出面解決冷鏈,但未達預期,且雙方當初簽的是合作備忘錄(MOU),而非合約,因此,在雙方約定的10/31,東洋無法保證採購量,自然代理案也破局。

莊人祥則說,數量並非破局原因,台灣東洋一直未能提供正式BNT授權文件及合約草案,導致無法繼續洽談下去,疾管署一直都有要求東洋提供相關文件,但遲未收到回應。他說,台灣想方設法想要買到BNT疫苗,BNT會在COVAX(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候選疫苗之中,是否納入COVAX中,還要由各國討論,如果入選,我國就會進去購買。
工商時報─杜蕙蓉、彭(女韋)琳/台北報導 2020年11月4日 上午7:57
----------------------------------------------------------------------------
引進的德國新冠疫苗是「中國製」?東洋(4105):BNT是德國上市公司、非中資

台灣東洋藥品於昨(12)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BNT)的新冠疫苗台灣代理權,消息一出後,卻傳出德國BNT疫苗是與中國合作製成的。

台商劉偉紀在臉書指出,德國BNT疫苗是德國BioNTech SE公司與大陸「復星醫藥」合作製成,且在大陸的監管審批程式下進行。並表示,「這正是陳時中當時信誓旦旦絕對不買的大陸製新冠病毒疫苗...不要打馬虎眼喔!」

究竟這個疫苗是否真的是德中合作製成?東洋引德國新冠疫苗狀況為何?又是透過哪種方式引進台灣?

買到陸製疫苗?東洋:BNT陸資僅占0.7%

台灣東洋總經理施俊良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美國輝瑞也是跟BNT疫苗合作,「在開發一個新藥品的過程當中,一個專案當然有很多廠商來投資,BNT是一個德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他的前三大股東的持股就超過75%,另外的25%大部分也都是共同基金,加上在這個專案上德國政府2020年9月15日有另外補助3億7,500萬,如果他是一個陸資的公司,我相信德國政府是不會資助他的。」

施俊良指出,2019年10月於美國Nasdaq掛牌之新藥研發公司,依據公開資訊該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AT Impf GmbH(持有50.20%)、Medine GmbH(持有18.80%)、Entities affiliated with MIG GmbH & Co.(持有6.11%),合計持有75.11%,「其他股東則多為共同基金,而就公開資訊該公司之陸資僅占0.7%,離法令規範之30%甚遠。」

施俊良強調,未來東洋跟BNT的採購,不管是金流還是物流,都會直接對BNT公司,「開門做生意的疫苗本來就會賣很多地方,我們聚焦的是,第一,我們合作的對象不是陸資的公司;第二,我們可以取得台灣需要的一個安全性、有效性、速度最快的疫苗,然後符合台灣相關的法令。」

專家:台灣跟國外買疫苗,仍要通過台灣人體試驗

而疫苗開發的方式主要包括:

1、買疫苗,疫苗從製造廠保持零下70-80度C運送至台灣

2、授權台灣製造,但要經過批准和臨床試驗

問到東洋這次跟德國合作是哪一種?東洋表示是第一種方式,在德國生產。東洋指出,「主要是說目前全球需求量太大了,德國原廠也跟很多大廠在談合作,包含可以一起同時生產,不然其實明年的需求可能有13億劑,光自己的廠根本消化不了。復星是不是被授權在中國製造,他們怎麼談的我們真的不知道。」

研發疫苗的專家也透露,德國這個疫苗是RNA疫苗,常溫穩定性較差,需要極低溫運送,不買陸製的主要是擔心品管問題,台灣的品管比較接近美國的標準。

至於台灣跟國外買疫苗,是否還是要經過台灣的人體試驗?

專家表示,理論上還是要通過台灣自己的人體試驗及藥品查驗,但如果國外已有數據,國內的數據或許可以蒐集少一點、樣本數可以低一點,至於台廠可不可生產RNA疫苗,主要是技術問題。

指揮中心否認是中國疫苗

施俊良昨天也在記者會中指出,目前世界上最受期待、且已經進入臨床三期的4家疫苗,分別為BNT、AZ、Moderna以及Johnson & Johnson集團,其中又以BNT進展最快。

那麼美國和英國的疫苗進度呢?

施俊良表示,「美國跟英國的疫苗,我們昨天記者會只告訴大家,這些都是世界上最快的疫苗,其他2個疫苗其實我們並沒有實質跟他們有接觸,所以目前就這次新冠疫苗的合作,當然還有一些潛在的合作對象,但是速度沒有那麼快,因為我們還沒有正式簽約,就沒有對外說明。因為英國公司在台灣就有自己的子公司,較不需要東洋的角色。」不過根據外媒12日報導, 嬌生疫苗研發接種者出現「無法解釋的症狀」,因此緊急喊停。

有關傳出BNT疫苗為陸資企業,有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用中國產製疫苗的說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今日下午臨時疫情記者會中也表示,BNT是德國廠,不會認為是中國的疫苗。

莊人祥指出,指揮中心認定BNT是德國廠,只是公司股東有各國人,「BNT是德國廠,復星醫藥是取得其亞洲代理,可能因此有入股,股權佔0.7%,就像一般公司股東可能會有來自各國股東一樣,不會因此認定BNT為中國大陸的廠商,也不像媒體揭露講的如此。」

而針對東洋疫苗是當作戰備使用還是自費?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會和各疫苗廠洽商,主要還是以公費疫苗為主,且會依優先順序給不同人員。
信傳媒/陳稚華 2020年10月13日 下午6:16
https://tw.news.yahoo.com/%E5%BC%95%E9%80%B2%E7%9A%84%E5%BE%B7%E5%9C%8B%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6%98%AF-%E4%B8%AD%E5%9C%8B%E8%A3%BD-%E6%9D%B1%E6%B4%8B-bnt%E6%98%AF%E5%BE%B7%E5%9C%8B%E4%B8%8A%E5%B8%82%E5%85%AC%E5%8F%B8-%E9%9D%9E%E4%B8%AD%E8%B3%87-101625766.html
----------------------------------------------------------------------
東洋(4105)董座閃電換人 林榮錦下台內幕
同窗兼創業夥伴為何漸行漸遠?

東洋董座變天,新董座由三大股東之一的蕭英鈞接棒,與林榮錦作風有何不同? 外界更好奇的是,為何立下無數戰功的林榮錦突遭奇襲,背後又有何玄機?

在最健全的時候做個調整,林董事長在公司奉獻十多年,現在不交棒以後還是要交棒,現在是最成熟的時候,讓整個組織有個接班梯隊對公司是好的,況且接棒的蕭董與林董是同學,兩人交棒無縫接軌」,台灣東洋在6月24日董事會後董事長異動後,身兼董事與發言人的曾天賜對外說法。

東洋今年股東會進行新任董監改選,雖然董監全數留任,不過董事會中選出的新任董事長由一向低調的三大股東之一的蕭英鈞接任,而前任董事長林榮錦意外落馬,只兼任總經理職。

這樣的安排,表面上似乎平淡無奇,但熟悉東洋公司的人多少都有疑惑,在生技界相當活躍,且被外界視為生技業經營之神的林榮錦,竟然會離開掌舵近二十年的董事長職位,而另一位業界口中低調、踏實不愛名利的大股東蕭英鈞卻在這個時候接棒,當中弔詭引起外界好奇。

獲利穩健 突換董座費疑猜

林榮錦與蕭英鈞同為台北醫學院藥學系同學,畢業後兩人共同創業,成立藥品公司杏康與東杏,1994年時,兩人受張天德(久裕企業前董事長)邀請,一起入股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的東洋,並由林榮錦擔任總經理主導營運。

第二年後東洋營運漸有起色,而後另一大股東章修綱因轉投資生寶和瑞安藥廠淡出,東洋董事會主要以張天德、林榮錦和蕭英鈞三大股東為主,再加上舊東洋人吳學騮等大股東組成。長久以來,林榮錦與蕭英鈞因在大學時代就是同學,又一起創業,加上與張天德、吳學騮也有革命情感,董事會運作上相當順暢。

○一年東洋上櫃掛牌,當年稅後獲利衝上1億元,每股獲利3.6元,隔年更呈現倍數爆發性成長,全年獲利突破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也賺近半個資本額,達5.84元,而後東洋營運規模逐年成長,股本也擴增,但EPS(每股稅後盈餘)未能再超越○二年時的亮麗數字,惟追蹤過去10年,東洋獲利維持年年成長趨勢,每股獲利也都維持在2至3元間,相當穩健,堪稱生技業模範生。

東洋過去10多年來的營運成果不俗,林榮錦背負著這樣的功績,卻在今年的董監改選後,意外下台,台面下確實有不小的學問。

「大股東對東洋走向全球大藥廠這條路的看法不同」,是這次東洋董事長異動最大的主因。過去二十年來,東洋公司規模穩健壯大,公司市值從最低的十餘億元,成長到兩百餘億元,面對未來走向,董事會始終尊重並支持林榮錦的經營想法,直到六年前的董監改選才打破內部的權力平衡。

董監權力平衡 只是表相

時空倒轉回6年前,當時全球正值金融海嘯衝擊,投資市場一片風聲鶴唳,生技業這種燒錢又仰賴本夢比的產業,在投資市場不見得受到青睞,但當時東洋內部已經悄悄出現轉變,那一年,東洋同樣進行3年一度董監事改選,雖然董監事成員組成差異不大,但「原本董事會組成結構被打破了!」

根據東洋當年董監事改選結果,原本舊董事會中,林榮錦、張文德家族、蕭英鈞、舊東洋及章修綱家族各有一席董事,但改選後,新董事名單為林榮錦、威神科技、歐室食品、大灣科技代表人蕭英鈞及張文華(張天德家族),原舊東洋時期的大股東吳學騮意外未進董事會,雖然台面上,林榮錦控有過半股權的結構有利整合董事會意見,但也讓背後暗藏的「野心」浮出台面。

只是,這次的董監改選,東洋董事會並沒有改變支持林榮錦的態度,對於林榮錦每每在董事會中提議的策略與發展,大股東間也都全力支持。

但林榮錦以生技創投的概念整頓晟德後,小金雞所蘊含的潛力卻比東洋突出,理論上東洋將母以子貴,但林榮錦對於東洋公司內部提出的重大投資案等等,都沒有具體的新藥研發藍圖,例如曾提出跨入蛋白藥領域,但後來怕拖累母公司,所以轉由永昕來做,永昕○一年成立迄今,到去年都還沒賺錢。

大股東對企業路線有歧異

三年前,東洋董監再度改選,這一次東洋為考量公司治理,引進前財政部長林全為董事,加上大股東間「默契」,董事會結構則恢復到相對平衡。

今年再適逢東洋董監改選,過去三年的這段「觀察期」,原本大股東對於投資風險不大的投資案,多贊成林榮錦的想法,甚至先前林榮錦提出分割、集團化發展,董事會成員也沒人反對,但據傳,林榮錦後續所提出的發展方案,包括母公司如何投資、收益評估、甚至營運策略等等經營指標都沒釐清,讓董事成員對於「永續」經營欠缺信心,才讓內部積累愈來愈多歧見,況且投資生技業動輒需要3至5年以上時間,還不見得會成功,公司內部出現「只會花錢」的不滿聲音。

「一般董事會對於更換董事長都不會貿然提出,也不會把過去的功過用二分法來看」,藥界同業分析,林榮錦將心力投注在新藥開發和創投,並積極布軍大陸市場,看在大股東眼裡,對東洋母公司的經營太過「分心」,加上東洋內部定下大未來十年營收突破十億美金的目標,多數董事都有先壯大母公司的共識,因而不得不決定選任熟悉公司業務,又可無縫接軌的蕭英鈞出任董事長,以維持董事會中適度的「平衡」。

林榮錦重心轉至晟德?

林榮錦在公開媒體上已不下多次的說,他是一位創業家,就是這個性格讓東洋董事們與林榮錦漸行漸遠。

站在林榮錦的想法,當初是要以東洋為主體,扮演生技創投的角色,培育出許多有潛力的小金雞們。這樣想法,與內部大股東的理念有著嚴重的落差。但真正的關鍵可以回顧到九八年,當時晟德瀕臨危機,看在林榮錦眼中又是一次難得投資的好機會,但東洋大股東們卻不願增資投資整頓。

最終反而是林榮錦自行籌資,重新打造晟德。將晟德的藥品許可證從150張砍到15張,只專注於當時沒人想要做的液劑藥水市場,將只剩3億元規模的晟德再次救回。這一刻,林榮錦已經把重心由東洋逐漸轉到晟德身上了。

事實上,當初1994年也是在東洋經營不善岌岌可危之際,由林榮錦接手改造後脫胎換骨。對於林榮錦而言,如何投資被低估的生技公司這才是他的強項,現在晟德沒有過去東洋大股東們的包袱,完全由林榮錦百分之百的主導,當然很多生技投資的想法,自然會落實在晟德。

所以,和東洋分手後的林榮錦直言,就是要以晟德作為生技銀行的架構,預計未來十年,每年都會有一家新公司IPO(首次公開募股),打造晟德成為一家市值達500億元的公司,似乎有一吐苦水的感覺。

的確這幾年的晟德和東洋有著天差地遠的表現,才短短兩年之間,晟德由20元漲到120元,大漲6倍。晟德的市值也逼近200億元,和當初林榮錦接手之際,是百倍的成長。相形之下,東洋這幾年沒有好表現,這也讓大股東心裡很不是滋味。

畢竟,在林榮錦主導東洋的時代,多數投資人會以為林榮錦旗下的晟德、金樺、永昕、得榮等小金雞們,東洋集團都分得到一杯羹,但事實上,多數的小金雞們多為林榮錦的個人投資。

所以,當這陣子台股生技一頭熱之際,新藥公司一檔接一檔的倍數飆漲之際,但東洋卻文風不動,這讓東洋股東大呼不公平,認為林榮錦把東洋集團的養分都圖利個人,卻犧牲掉整個小股東的利益。


不過資本市場是現實的,法人分析林榮錦的架構和現在的鴻海郭台銘做法類似,將有潛力的事業體一個接一個切割出去,扶植很多的小金雞。事實也證明IPO新掛牌的臻鼎、樺漢、榮創及乙盛等小金雞們,表現都超越鴻海本身。

肥了晟德 東洋大股東不爽

如今,林榮錦以晟德作為控股的模式,不斷將有利基性的小金雞切割出來IPO新掛牌,也似乎都有不錯的表現;以癌症新藥開發為主的智擎,股價站穩300元大關,成為新藥股的多頭指標。研究蛋白質新藥的永昕,目前仍在燒錢中,但因為掌握到生技主流趨勢,同樣獲得法人認同,市值先挑戰百億元。

東洋表示,對於前董座林榮錦的能力與過去帶領東洋的功績,公司內部都給予高度肯定,也就是因為這樣,董事會中雖然選任新董事長,但也一致慰留林榮錦繼續擔任總經理,據了解,林榮錦在6月24日董事會中發言還是所有董事中最多的,足以想見,他對於東洋未來的發展還是相當關心。

只不過,林榮錦目前身兼不少生技公司董座,他原本希望東洋能夠透過開枝散葉母以子貴,但大股東卻堅持母貴子貴;一位分析師比喻,東洋兩派大股東的想法,就如同半導體業界台積電與聯電當年不同策略,沒有對錯!

但看在法人的眼中,由於台灣的經濟規模不大,生技產業起步已慢,也沒有像科技產業有完整的產業鏈環境,可以創造一家世界級半導體廠台積電。因此,要發展出一家可以和默克藥廠等級的公司並非容易之事,這也是為何法人始終不認同現在東洋的路線。

東洋新方向:母貴子也貴

相反的,中小型產業才是台灣資本市場追逐的焦點,新公司的市值如何先挑戰百億元,這遊戲規則一直受到法人圈的認可。相形之下,林榮錦的確了解台灣的資本市場遊戲規則;這也是為什麼當這幾年政府主導生技產業時,林榮錦可以很快地抓到這股生技風潮,讓旗下的小金雞們一一IPO掛牌上市,並充分獲得資本市場上的養分的原因了。

因此,雖然爭議不斷,但從東洋、晟德股價兩樣情的表現,就可以理解為何法人埋單林榮錦了。

出處:財訊雙週刊 作者:呂俊儀、尚清林 第 454 期 2014/07/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