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全面封殺華為取得晶片的禁令後,美國商務部將再祭出新封殺大陸的政策,此次鎖定半導體設備出口新限制,衝擊台股半導體設備股的走勢。
台股半導體設備股27日長華*、帆宣、漢唐、旺矽、辛耘、盟立、均豪、亞翔等股價受到衝擊或遭到法人減碼。據外電報導,美國正考慮對半導體生產設備和相關軟體工具、雷射、感測器及其他技術,祭出新出口限制,防止美國設備技術落入大陸及競爭對手中。美國商務部27日已在官網發布相關訊息,之後預計60天時間徵詢大眾意見。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從去年5月起美國商務部開始針對華為連續發布多項禁令,全球與華為有貿易往來的科技業者忙得焦頭爛額,就在即將有解套方法之際,又因8月17日發布的新禁令,把聯發科等中美貿易轉單受惠股打入受害股的疑雲之中,聯發科等業者是否白忙一場,靜待後續營運發布才能印證。
陳奕光認為,聯發科股價因華為轉單利多而大漲,再到恐無法出貨給華為而大跌觀察,川普已操控著全球高科技業者於股掌之間。
目前國內投顧法人已經著手針對27日商務部發布的新政策而投入分析中,27日多檔半導體設備股股價受到衝擊而走低。
帆宣及亞翔27日則因中國武漢弘芯爆出資金斷鏈危機的利空走低,其中市場傳聞帆宣仍有款項尚未收足,帆宣27日股價27日下跌2.52%,收在116元,三大法人減碼492張。近幾年在大陸發展快速的設備廠亞翔27日下跌5.64%,收在30.10元,不過三大法人27日則加碼227張,似乎遭到錯殺。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台股攻萬三的賣壓相當沉重,27日雖然靠著台積電大漲帶動,一度即將衝過萬三,但因接近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市場擔憂川普動態及報復大陸手段,將傷害資本市場而逢高減碼持股,終場台股翻黑,半導體相關類股也受拖累。
工商時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 2020年8月28日 上午7:38
----------------------------------------------------------------
中國半導體廠武漢弘芯爆資金斷鏈危機 兩家台設備廠踩雷
外媒報導,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宣布,中國半導體大廠武漢弘芯資金出現缺口,將隨時面臨資金斷鏈危機,其中台設備廠亞翔 (6139-TW) 旗下的亞翔集成以及帆宣 (6196-TW) 為相關供應商,誤踩陸廠地雷。
根據中國媒體集微網報導指出,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正式宣布,中國半導體大廠武漢弘芯資金出現缺口,將隨時面臨資金斷鏈危機。
市場先前就傳,武漢弘芯建廠期間就有積欠工程包商工程款、土地遭查封等問題,今年初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封城長達 76 天,設備無法裝機,近期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擴大華為禁令,更影響武漢弘芯後續投資。
報導指出,武漢弘芯早在 2019 年 11 月就有巨大的資金缺口,當時爆出武漢弘芯拖欠分包商武漢環宇工程款人民幣 (以下同) 4100 萬元,因此被告上法庭,其中總包商武漢火炬一度出面致歉,但私下則透露,弘芯的工程欠款高達 7 億元。
台廠亞翔子公司亞翔集成也公開指出弘芯拖欠工程款,亞翔集成主要承攬弘芯潔淨室及機電系統工程,按照 2019 年合約計算,亞翔應確認收入 2.98 億元,但實際確認金額 2.5 億元,中間有近 5000 萬元的工程款未入帳。今年為止亞翔集成都未前往弘芯專案現場施工,剩下的工程也沒有開工計畫。
武漢弘芯 2019 年 12 月舉行 ASML 光刻機入場儀式,報導指出,該台價值 5.8 億元,才剛入廠就被用於抵押貸款;
另外台廠帆宣也因未收到工程尾款,將賣給弘芯的特氣櫃設備從廠區撤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0年8月27日 上午10:58
----------------------------------------------------
台灣設備廠將享本夢比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今年及明年半導體設備總支出躍居全球最高,且未來仍有上修空間,半導體設備相關台廠成長可期。
金融市場歷經七月狂歡的熱錢派對後,八月公布意外亮眼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讓資金開陷入經濟復甦的雙面刃矛盾思考(經濟回升速度過快,是否會減緩聯準會QE力度),讓原本的多頭行情在漲多後出現較大的震盪。
美債實質利率反彈 暫時改變熱錢流向
美國八月七日所公布的七月非農就業報告中,就業成長176.3萬人,優於市場預期的148萬人,失業率也從11.1%下滑到10.2%,優於市場預期的10.6%。數據利多扭轉原先資金風險偏好,資金從美國公債市場撤出,導致八月七日債券價格下跌、直利率走揚,同時帶動美債實質利率自谷底連三反彈,美元則隨殖利率走高而連二回升。
美債實質利率反彈,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價格走勢與其呈現負相關的黃金,美元反彈又不利以美元報價的商品價格表現,進一步形成黃金價格的壓力。因此,全球規模最大(820億美元)的黃金ETF SPDR Gold Shares(GLD),八月七日就出現三月以來的最大撤資潮,單日淨流出3.88億美元。由於GLD今年來已吸引210億美元流入,在總規模達4.6兆美元的ETF市場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吸金王的Vanguard標普500(VOO),短時間湧入過多資金,當情緒一反轉就容易人踩人。
熱錢追逐有息資產 科技股仍會是最愛
受風險偏好轉變影響的還有股市,先前美債實質殖利率下滑,促使資金轉進獲利成長明確的科技股,如今實質殖利率可能反轉向上,資金自然就會先獲利了結。但因美國散戶情緒仍偏保守,八月五日當周的美國散戶協會(AAII)投資人情緒調查,悲觀者比重仍高達47.6%,比樂觀者比重的23.3%,多了一倍有餘。另從ETF市場資金流向觀察,也未見到資金大舉轉進美股的情況,不至於出現多殺多的情況。
資金風險偏好轉變,也提高資金轉進營運受疫情影響較深的傳產、中小型股,推升美股道瓊、標普500及羅素2000指數同步改寫波段新高。唯考量疫情尚未有效控制,即便營運脫離谷底,這些慘業能否轉虧為盈?恐還有不小挑戰!在負利率環境下,熱錢仍會繼續追逐有息資產,配息困難的傳產、金融、中小企業,應非資金首選,最終還是會回到配息有機會隨獲利創高而調升的科技股。
投資跟著資金走 不贏也難
由於美國國會兩黨對於新一輪紓困法案的規模仍存在極大分歧,也加深市場對聯準會資金放水延後的憂慮,成為八月初熱錢行情卡卡的原因之一。但財政部長梅努欽已表示,川普政府及國會準備把更多的錢放在檯面上,若民主黨願意就共和黨的一些要求讓步,很快可以敲定新一輪刺激法案。可以推測最終規模可能會落在1.5兆元上下(民主黨方案3.4兆美元、共和黨方案一兆美元),高於目前市場共識的一兆美元,有利改善市場對聯準會貨幣寬鬆力度的預期,重啟資金強勢主流的科技股漲勢。
與金融市場操作跟著資金流向走的邏輯如出一轍,在挑選要投資的產業趨勢最好也是跟著資金,有資金持續投入的產業才有向上成長的機會。受景氣復甦展望仍不明朗影響,多數產業資本支出多縮手觀望,僅剩全球軍備競賽如火如荼展開,又擁有國家隊資金奧援的半導體,砸錢最不手軟,繼七月台積電(2330)宣布調高今年資本支出十億美元後,中芯國際也於八月宣布今年再加碼二四億美元。除了反映公司看好未來營運成長外,也為相關供應鏈帶來額外的商機。
中國加速本土化 中芯國際資本支出翻倍
中芯國際今年已二度調高年資本支出目標,五月先從年初的32億美元調高至43億美元,再從43億美元調高至67億美元,此次增加的資金主要用於機器及設備的產能擴充。若從上半年支出21.1億美元估算,下半年支出將達46億美元,比上半年多了一倍以上,供應鏈潛在的訂單需求十分驚人。
此外,八月一日中芯國際也公告表示,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BDAC)達成協議,將合資建一座12吋晶圓廠,專注28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技術,預計第一階段建設完成後,每月設計生產能力可達十萬片晶圓,第二階段會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月產能。
兩者合資工廠的初始資本將達50億美元,其中51%將由中芯國際投資,且交由中芯國際經營,預計該合資工廠在第一階段投資額達76億美元,估算此次擴產將創造近60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需求,廠商訂單源源不絕而來。
中國設備商機 上看六千億人民幣
中國政府用以扶持半導體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大基金),因一期過於著重在IC設計、製造、封測,今年上路的二期2041.5億元人民幣,也開始把重點轉向中國迫切需要的設備、材料上。國家大基金已開始對代工廠設備國產化率要求,加上中芯國際戰略配售與中國本土設備商深度綁定,中國本土廠在招標佔比將有顯著提升的機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七月底公布年中整體OEM半導體設備預測報告,中國因境內及境外半導體廠商在晶圓代工和記憶體的強勁支出帶動下,今年及明年半導體設備總支出為全球最高的國家,金額分別為173億美元及166億美元,預期在中國政府積極介入主導本土化的政策目標下,未來支出規模仍有上修的空間。
若投資一座新的晶圓廠,設備成本占比最高,約占總投入資金的70~80%,前段製程設備又占總設備支出的80%。根據中國國元證券統計,中國8吋及12吋晶圓廠在建及擬建專案,合計投資規模在6800~8500億元人民幣,假設75%投資用於設備採購,就可帶動5100~6375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設備需求。除新建晶圓廠所帶來的設備需求外,未來中國落後製成的產線升級,也將帶動另一波設備需求。
本土自製率不到5% 去美化商機龐大
由於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很高,以美國、荷蘭、日本為首的前十大企業壟斷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75%以上份額,美國廠則占據40%以上份額,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積極去美化的趨勢下,未來美國廠的這40%份額將有機會逐步被其他國家供應商所替換掉。
根據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工業協會的統計資料,2019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廠銷售額為133.7億元人民幣,自給率為14.2%。但因此半導體設備又可細分為積體電路、LED、太陽能、面板等,真正屬於積體電路設備僅占比32.3%,金額為43.2億元人民幣,實際半導體設備自給率僅有4.59%,去美化的潛在成長空間相當大。
台廠本夢比行情即將啟動
中芯國際為首的中國半導體廠持續擴廠,最先受惠的當然就是既有供應鏈,像是無塵室工程廠亞翔(6139)、無塵室工程及設備廠帆宣(6196)、系統設備廠朋億(6613)、濕製程設備廠弘塑(3131)、半導體零組件廠瑞耘(6532)等,下半年訂單量有望進一步增長,推升營運繼續向上攀升。若近期股價出現修正,會是逢低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因美國禁令及中國去美化的雙重因素,中芯國際設備訂單勢必會開始拉高非美系供應商的比重,也會開始新增用來替代美廠的供應商。相信從台積電的現有設備軍火商又有在中國設廠的供應商下手,會是最省時省力的選擇,甚至不排除會以與台廠合資的方式,注入中國資金後染紅成中國企業,符合本土化政策目標。
除了上述帆宣、弘塑、瑞耘外,供應台積電前段製程設備的翔名(8091),供應後段封測設備的萬潤(6187)、志聖(2467)、均豪(5443)、致茂(2360),均有機會打入中芯供應鏈,或者與中國廠合資吃到中國半導體整個去美化商機。由於台積電設備供應鏈,下半年起營運動能將會明顯轉強,獲利已將大幅提升,若再加上中國去美化的商機夢,將給予股本不大的台廠更高的本夢比,未來股價的爆發力將具有不小的想像空間。
理財周刊 2020年8月13日 下午5:53
1/2CAFE'
- Aug 28 Fri 2020 08:52
封殺令升級 衝擊半導體設備廠(半導體設備廠)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