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芯聯合CEO 研發能力強 曾因洩密三星訴訟敗訴
又1名台灣半導體業大將投效中國,中芯國際(SMIC)昨任命出身台積電(2330)的梁孟松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與趙海軍共同管理公司。
梁孟松是台積電前研發處長,2009年離開台積電前往南韓三星任職,引起台積電震撼,還因此大動干戈,透過司法途徑禁止梁孟松到三星任職,梁孟松離開三星後就盛傳要到中芯,現在終於證實。
對於梁孟松投效中芯,台積電不評論。至於是否違反競業條款,業界人士指出,梁離開台積電已經8年,不少當年的機密現在已經不是機密,加上台積電當初提告也只禁止到2015年底,所以應該沒有競業問題。
共同領導制吹向中國
梁孟松今年65歲,擁有加州伯克利大學電機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在半導體業界有著33年經歷,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
梁孟松1992年進入台積電,任職期間功勳彪炳,是台積電近500個專利發明人,2003年與團隊研發出0.13微米銅製程,擊敗IBM揚名全球,是台積電新製程設備遴選委員會成員,擔任研發處資深處長,17年平均年薪達3600萬元。
2009年梁孟松離職,同年8月到三星集團旗下的成均館大學任教,台積電認為應已陸續洩漏公司的營業祕密給三星,在2012年對梁孟松提起訴訟,禁止梁孟松於2015年底前為韓國三星提供服務,最後台積電勝訴。
今年中業界就盛傳,已經離開三星的梁孟松將前往中芯任職,不過當時中芯官方還出來否認,而昨天終於證實傳聞。
有趣的是,近2年興起的共同領導制也吹向中國,中芯也實行共同執行長,由趙海軍及梁孟松共治,中國半導體業複製台灣經驗抄得很到位。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表示,歡迎梁孟松加入中芯管理團隊,並與趙海軍一起擔任聯合CEO,他的加入將加強中芯國際制定技術規劃的能力,縮短我們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
梁孟松表示:「非常榮幸出任中芯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這對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芯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令業界矚目,我期待著與董事會、趙海軍和管理團隊的精誠合作,持續提升中芯在國際積體電路製造領域的競爭力。」
中芯內部派系需克服
半導體界主管表示,梁孟松是很厲害的研發高手,到三星任職沒幾年,已經讓三星的晶圓代工業務進步神速,未來對中芯研發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對台積暫時沒有威脅,但是對聯電(2303)等二線廠壓力就很大。不過,他最需要克服的是中芯內部的派系,面對日益抬頭的中國半導體業本土派,梁能不能壓得住陣腳,成為他能不能坐穩共同執行長位置的關鍵。
另外,台積電昨天也發布重要人事案,任職21年的資深副總左大川將於明年3月1日退休,遺留之資材及風險管理職務將由副總林錦坤接任、資訊技術職務將由資深處長陳文耀接任。
蘋果日報【范中興╱台北報導】2017年10月17日
-------------------------------------------------
台積(2330)請入股中芯 近日審查(p1)
經濟部投審會昨(29)日表示,上周已收到台積電送件申請無償取得中芯國際17.89億股普通股,台積電送件資料初步看來還算齊全,近日會分送其他部會審議,也會透過經濟部工業局送入關鍵技術小組候審。
投審會表示,依政府上回公告鬆綁高科技業登陸最新辦法,台積電可申請上海松江廠提升製程到0.13微米,不過,台積電尚未提出申請。至於早前友達申請登陸設立7.5代面板廠,則已進入關鍵技術小組送審中。
投審會表示,初步看來資料齊全,但此案過關的關鍵是要通過關鍵技術小組審查,近日投審會也會透過工業局將此案送入關鍵技術小組。
台積電昨天公告,3月25日向經濟部投審會遞送大陸地區從事參股投資之專案申請。經主管機關許可後,將依與中芯所簽署的和解協議,無償取得中芯17.89億股普通股,另外台積電也可按每股1.30港元認購6.95億股中芯認股權證。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陳碧珠/台北報導】2010.03.30 02:41 am
---------------------------------
張忠謀:半導體下半年成長將趨緩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17)日說,全球半導體產業短期相當樂觀,但以每六個月為周期來看,今年下半年到年底的成長率將趨緩(trend Down),直到明年初才起來;中期(2011至2014年)來看,成長率約4%至5%。
張忠謀昨天出席全球半導體聯盟(GSA)內部舉行的高峰會議,擔任開場主講貴賓。他對全球半導體長期高成長的看法沒有改變,對下半年景氣的看法是首度發表。他認為,自2009年以來這一波半導體大成長的力道,將在下半年開始趨緩。
在場一位IC設計廠商認為,解讀張忠謀的談話,意味這波半導體多頭走勢,歷經去年下半年谷底大反彈後,今年下半年的復甦力道與再往上的空間有限。與會人士解讀,短期半導體景氣將由中性偏多,走向中性偏空。
聯電合併和艦一案依然懸而未決,如今台積電與中芯國際官司和解,中芯雖主動邀請台積電入股,同樣面臨現行法令限制問題,能否回應產業界需求,關鍵在於政府的兩岸政策。
外電報導,台積電在美國控告中芯不當使用商業機密及違反和解協議一案,獲判勝訴後,雙方決議和解,中芯將賠償台積電2億美元及一定數量的股票與認股權證。
不過,經濟部表示,目前政府尚未開放半導體前往大陸參股,台積電現階段尚無法取得中芯股權。
歷時多年的聯電和艦案,台灣高等法院去年12月31日二審駁回檢方上訴,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與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無罪。
聯電雖遲遲未能合法取得和艦贈與的15%股權,今年4月又進一步決議合併和艦,震撼各界,也給政府的兩岸開放政策出了一大難題。
政府兩岸政策始終持開放態度,總統馬英九去年7月接見美商應用材料全球總裁暨執行長史賓林特(MikeSplinter)時曾表示,台灣進一步開放半導體晶圓廠赴中國,投資先進製程技術,是合理,也是必要的政策。
台積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張忠謀今年運動會也對政府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的成果,公開表示讚賞與欽佩,強調這是很大的成就。
只是聯電合併中國蘇州和艦一案至今依然毫無進展。半導體晶圓廠赴中國投資,依然僅開放3個名額,也僅限於8吋廠,製程技術也僅開放至0.18微米,遲遲未見進一步開放動作。
台積電過去赴中國大陸投資一向秉持合乎法令的原則,只是台積電今天與中芯國際的官司達成和解,中芯主動提供股票及認股權證作為部分補償,邀請台積電入股,同樣將面臨法令限制的問題。
台積電雖然強調,投資中芯是站在被動投資者角色,並不打算進入中芯董事會,也不會介入中芯營運,台積電也沒有義務長期持有中芯股份,僅確保台積電的營業價值。
只是中芯國際目前不僅擁有3座12吋晶圓廠,還代武漢新芯經營管理1座12吋廠,另外,製程技術也達45奈米;台積電若能入股中芯,對雙方是互利雙贏。台積電能否持有中芯股權,再次考驗著政府政策。
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尤其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中國市場商機為全世界所重視,基於全球化佈局考量,各國各產業廠商紛紛赴中國投資。
美國雖是瓦聖納協議主要國家,2007年即容許英特爾赴中國設12吋晶圓廠;反觀國內的聯電及台積電目前卻還面臨法令限制束縛,政府政策能否滿足產業界需求,是否有待進一步開放,確實值得討論,也考驗政府智慧。
【中央社╱新竹10日電】2009.11.10 11:28 pm
-----------------------------------
台積中芯和解後 台積將取得10%中芯股份
中芯國際與台積電達成所有訴訟和解,中芯表示,此一和解不會對客戶造成干擾,同時中芯已向台積電授出17.89億股股份,約占中芯國際2009年10月31日已發行股本的8%,以及及可按每股股份1.30港元的認購價,認購6.96億股中芯國際可予調整的認股權證(可自發行起三年內行使),致使股份發行生效後,台積電將取得中芯國際已發行股本合共約10%擁有權。s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即時報導】2009.11.10 06:37 pm
--------------------------------------
中芯執行長張汝京 閃電下台
台積電控告中芯技術侵權,經美國加州法院陪審團決判,中芯國際必須支付超過10億美元技術侵權賠償金給台積電,雙方已達成和解,台積電將可獲2億美元賠償,以及部份認股權及股票,而在此同時,中芯國際執行長張汝京今請辭,由王寧國接任,一般預料,未來與台積電展開合作的可能性大增。
據了解,台積電與中芯兩造已於昨達成和解協議,台積電將可獲得2億美元賠償,部份認股權以及股票,今可望正式對外宣布,而對此傳言,台積電今表示,對此事不予評論。不過,以今天中芯執行長張汝京請辭,以及外資圈的分析來看,雙方將達成和解。
中芯國際今宣布,由前華虹集團執行長王寧國接任董事會執董、集團總裁,以及執行長一職,前任執行長張汝京則因個人因素請辭集團職務。
王寧國在全球半導體業界擁有豐富經歷,曾任華虹集團執行長、華虹NEC董事長、應材全球執行副總裁以及亞洲區總裁,亦在貝爾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
稍早美國加州法院陪審團決判,中芯國際必須支付超過10 億美元技術侵權賠償金給台積電。中芯國際的股份將繼續暫停買賣,停牌前收在0.38港元。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2009.11.10 02:55 pm
--------------------------------
半導體教父的戰爭與心結
正當台積電 (2330)與中芯國際可望進行和解之際,中芯執行長張汝京今無預警請辭,由王寧國接任,由於王寧國過去在美商應用材料,與台積電的淵源極深,中芯若能藉此次機會與台積電合作,將有助台積電的大陸布局,增添籌碼,緊追聯電 (2303)在大陸發展的步伐。
由張汝京一手成立的中芯,當年在大陸曾風光一時,張汝京更被封為是中國的半導體教父,與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一時間地位與張忠謀平起平坐,但因為中芯的興起,有太多台積電的影子,也讓台積電對中芯展開竊取機密及技術侵權的控告。
張汝京的下台,一方面代表對官司敗訴的負責,另一方面,新任執行長王寧國接任,與台積電的過去淵源極深,是否代表與台積電合作的開端,值得觀察。
張汝京當年因為擔任世大半導體總經理時,後來在被台積電購併的過程中,他曾表示是在不太知情的情況下,才知世大被購併,因此憤而離開,後來輾轉赴大陸創業,成立了中芯,開創大陸進軍晶圓代工業的新頁,而在當時紅極一時,經常被媒體拿來與張忠謀比較。
不過,中芯成立後,因為有太多台積電的影子,且建廠過程中,不斷向台積電挖角,進而引發台積電對中芯展開訴訟。而中芯常年營運績效不佳,自2002年以來,僅2004年曾經獲利,7年多來合計虧損高達8.22億美元,張汝京也成為眾矢之的。
現在台積電勝訴、張汝京下台,兩家公司進行和解,讓原本依照政府政策赴大陸投資,確被批評腳步太慢的台積電,又重新取回主導權,雖然聯電已取得和艦股權,等待政府放行進行合併,但台積電在與中芯和解後,不但龍頭地位更穩,未來也可望有機會快速提升在大陸的布局速度。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2009.11.10 02:55 pm
1/2CAFE'
- Oct 17 Tue 2017 09:01
台積叛將梁孟松 證實投效中芯(中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