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紐約時報25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誓言要讓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出口國,但自歐巴馬上任七個月來,中國顯然比美國更積極推動綠色能源,尤其是太陽能,中國太陽能業者正加足馬力在美國市場開疆闢土。

過去一年太陽能板的價格近乎腰斬,中國企業功不可沒。中國最大太陽能板製造商尚德電力控股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施正榮說,為了攻下市占率,尚德正挾著低於成本的價格優勢在美國市場銷售太陽能板。

在當局大力支持下,中國廠商準備在美國興建產品組裝廠,以避開貿易保護主義法規。中國太陽能業者正如法炮製日本汽車製造商幾十年前的做法,鼓勵其美國主管加入產業貿易團體,以消弭反中情緒,好讓中國企業在美國站穩腳跟。

歐巴馬政府已決定協助美國業者。美國能源部和財政部本月宣布將提供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商23億美元的扣抵稅額。但就連太陽能業都有許多人擔心西方企業將難敵中國同業的競爭,因中國企業擁有低價貸款、電力及勞力,工程系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年薪才7,000美元。

新罕布夏州GT太陽能國際公司執行長查瑞拉說:「我不認為歐洲或美國能成為太陽能產品主要生產國,歐美將是消費國。」該公司銷售專業工廠設備給全球太陽能板製造商。

自今年3月以來,中國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無不競相給予太陽能業者鉅額補貼,包括免費的土地和研發資金。國有銀行奉上利率遠低於歐美的貸款,使中國太陽能業的資金滿溢。

總部在無錫的尚德今年可望超越德國Q-Cells公司,躍居全球第二大光伏電池(PV cell)供應商,僅次於美國亞歷桑納州的第一太陽能公司。

除了尚德,中國還有大批有創業家與官方做後盾的企業,覬覦中國最高領導高層看重的太陽能產業。

中國全力推動太陽能,短期內無法改變全球暖化加劇的趨勢,中國能源消費的成長速度遠比其他國家都快,雖然美國目前每天的能源消耗量高於中國。北京當局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生產兩萬百萬瓦的太陽能,或是不到中國每年所興建煤電廠發電量的一半。

太陽能還是比燃煤、石油、天然氣或風力發電貴很多,但拜中國大力投資、中國成本低廉、全球經濟衰退和歐洲減少補助之賜,太陽能面板售價已大幅下滑。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09/08/26 10:02
---------------------------------
太陽能發電補助 每度8元

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昨(17)日表示,再生能源法相關子法年底前完成制定,其中最被業界關注的收購機制與價格部分,最快10月初可先出爐。太陽能業者預期,每度太陽能發電補助價格至少可達8元。

SEMI太陽光電協會主席的蔡進耀表示,相關政府部門近期已開始與業者接觸,針對太陽能發電購回價格進行討論。他透露,目前對於每度電補助價格談得相當順利,未來實行方案可望符合業界原預期每度電補助至少8元的行情。

葉惠青昨天出席「兩岸風力發電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時透露,再生能源法6月通過後,相關15項子法將在年底前完成,其中訂定收購機制及收購價格是較急的部分。

葉惠青指出,再生能源發展法明訂獎勵發電總量為650萬千瓦至1,000萬千瓦;行政院也要求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須匡列10%屬綠色成分,這些都是開創國內市場綠色商機的主要基礎。

葉惠青表示,補助方案將透過舉辦聽證會方式制訂補助方案,未來在新購售電機制、新獎勵機制、相關法令鬆綁及障礙排除等三大面向,將展現與過去全然不同的作法。

蔡進耀估計,如果未來每度太陽能發電買回價格訂為8元,以全台灣1GW(10億瓦)發電計,政府一年僅要支出80億元補助預算,卻能引進1,000億元薄膜太陽能電池,或是300億元矽晶太陽能電池投資金額。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張義宮/台北報導】 2009.08.18 02:42 am
----------------------------------------
觀測站/富爸爸 把太陽能玩壞了

太陽能產業今年在產品報價跌跌不休下,下半年總算看到需求的回升,從最近幾個大企業包括台積電、友達、大同等紛紛編列預算來看,資金仍是太陽能業的最大優勢,只不過,也凸顯太陽能業技術難度不高,進入障礙低的問題,台灣雖有強有力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當後盾,未來在產能擴充後,還是容易掉入比價的激烈競爭賽局中,電子大廠挾資金優勢搶進之際,也該思考此一新興產業的長遠利基,以免重蹈部份擴充過度的製造業覆轍。

市場面臨入供過於求窘況

太陽能業剛開始成為熱門產業時,因為市場需求成長太快,導致料源不足,兩年前還是超高獲利一族,惟隨近年來多晶矽的缺料問題解決,產業隨即進入供過於求,產品報價慘跌不休的狀況,以往的優勢不在,雖然再生能源未來的市場需求有增無減,市場大餅的潛力還很大,但經過這波的跌價衝擊,很多小廠已提前出局。

原本市場期待產業整併的速度加快,不過,在產業景氣復甦,以及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產業政策帶動下,隨即吸引資金的湧入,不但金融機構歡迎,就連電子大廠也都積極出手,希望搶得先機。

產業沒有資金不足的疑慮

台積電近日通過5000萬美元的預算,將投入太陽能產業,5000萬美元對一家一年獲利有上千億元台幣實力的企業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對太陽能業卻是一筆不小的資金,站在對太陽能業正面的看法,未來發展將沒有資金不足的疑慮,但長遠來看,眼前背後仍沒有大企業或集團奧援的太陽能公司,勢必難以自力耕生而出現西瓜效應,以加入資金雄厚的企業為目標,喪失主導權。

目前包括聯電、台積電、友達、大同、台塑、台達電等企業或集團,都已展開布局,可以預見,未來的綠能市場,現有的國內大企業都不會缺席,然而,對這些有錢的富爸爸而言,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潛力自然不在話下,進入障礙也不高,很容易又走回只靠製造優勢、低毛利的紅海。

未來誰能殺出血路

若要比製造能力,全球太陽能業目前還是以台灣最有競爭力,主要就是台灣電子業的基礎建設完備,惟太陽能業裡真正具備高毛利的是在系統端,這段卻是台灣所最缺乏的能力。

誠如政府目前正在主導DRAM產業未來的發展,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目的就是要朝自有技術及設計能力的方向前進,不要只是靠資金堆疊出來的產能競賽,容易受景氣的波動影響,太陽能業自然也不應在資金豐沛的優勢下,重蹈製造業的覆轍。

可以預見,太陽能業未來將會演變成富爸爸間的資金大戰,在再生能源的戰場上,再度交手,現在入寶山易,未來誰能殺出血路,滿載而歸,端看這些富爸爸的殺場經驗及策略有何高招來決定勝負。
【聯合晚報╱徐睦鈞】 2009.08.14 03:04 pm
----------------------------------------------
太陽能廠 缺料等認證 苦撐待變

技術日益成熟的太陽能,應用不是問題,缺料才讓業者頭痛。歐新社

彰化縣和美鎮是台灣陽光最充足的地方之一,走進當地由巨林建設蓋的「頭等艙No.6」,屋頂裝有太陽能板,每月可省下35%的電費,大約600元。「應用需求面都解決了,從環保、省錢角度來看,太陽能產業都大有利基,現在只卡在『缺料』和『認證』問題了。」業者這麼說。撰文:陳君樺

油價高漲,外界普遍認為發展最成熟的太陽能產業,應該會有機會水漲船高;但受到多晶矽缺料問題,即使業者手上有滿滿的訂單,卻因為還在排隊等料而無法開工。

太陽能業者說,這完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寫照,空有產能,但料源卻餵不飽生產線,讓相關業者相當無奈。

頂晶科技總經理胡惠峰滿臉無奈地說:「今年頂晶料源還是掌握得不夠好,我們的產能規劃有80百萬瓦(MW),但現在只能出貨40MW,就是因為缺料。」 太陽能在家電、科技產品上的應用愈來愈廣。

訂單滿手庫存空

業者表示,國內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5成的下游太陽能廠,不只頂晶一家,幾乎家家都因為缺料問題,迫使這些太陽能廠都處於「半飽」狀態,讓業者們個個苦哈哈。只有像昱晶這種長約比例高的業者,才能維持超過7成的產能利用率。

拿不到料,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工研院太陽光電科技中心主任藍崇文博士認為,太陽能光電是「資金的遊戲」。雖然乍看之下,業者所需投入的資金不多,跟半導體廠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當大家要搶料、簽供料合約時,所要付出的代價就很高了;「偏偏許多業者都忽略這點」,藍崇文直接點出產業目前遭遇的困境。

除了資金不足之外,胡惠峰更明白指出,備料問題不僅考驗廠商的智慧,也凸顯出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危機。「頂晶花了很大力氣四處去拿料,從多晶矽廠、晶圓廠、甚至太陽能電池廠,通通下足了功夫;但其他勢單力薄的小廠,經常連基本的原料都拿不到!」

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台灣暨東南亞區總裁曹世綸則觀察,台灣業者在國際市場中的能見度不高,雖然太陽能族群從2006年開始暴紅至今,在這3年不到的時間裡,宣布跨足太陽能產業的廠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國際上還是只認識茂迪、益通這些龍頭廠,「能見度低,連帶使得小型廠商在爭取料源時,處於劣勢。」曹世綸說。

缺料問題已成為台灣太陽能廠最困擾的問題,但「政府補助」與「國際認證」問題,則是太陽能廠的另外2大考驗。

今年底起,包括西班牙、德國的補貼政策都將告一段落;由於過去市場極度依賴政府補貼,未來會不會因此減少市場需求與刺激,影響產業發展?曹世綸卻不那麼悲觀。 他表示,這只是政策轉變期而已,其實日、韓地區,也正在啟動新一波的補貼政策,加上新加坡、馬來西亞政府積極投入,太陽能產業發展重心輪回亞洲市場的趨勢已成。

此外,業者要為太陽能產品拿到國際認證,必需經過時間與品質考驗,也讓市場逐漸出現供需失衡的狀況。目前全球兩大認證機構為歐洲的TUV與美國的UL,「我們上次去加州考察,發現很多業者根本買不到通過UL認證的模組。」 藍崇文指出,由於太陽能產品大多必須放置在戶外,所以這些認證機構對品質要求格外嚴格,「重質不重量」,成為現階段台系廠商的另一個可行出路。 頂晶總經理胡惠峰觀察,愈來愈多客戶回歸台系廠商懷抱。

客戶回頭找台商
胡惠峰說:「台灣廠商要通過UL認證,起碼得花上1年的時間。」即使頂晶早就通過TUV認證,等了半年多的UL認證,要到今年底才能下來。不過,他也認同,台灣業者透過認證制度,產品將可以和中國業者做區隔;一旦品質受到國際肯定,就有機會大幅勝出,也不需擔心中國未經認證的廉價商品競爭。

胡惠峰就發現,許多在過去2年因為價格考量而採用中國太陽能產品的客戶,今年紛紛轉回台灣太陽能廠商的懷抱,「因為不管是品質、服務或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台系廠商都做得比中國廠商好。」

投資圈則認為,今年太陽能廠的7月營收已經回穩,到年底前,應該以料源掌握度高、營收成長具動力、產能利用率佳的廠商為投資標的,不應跟著油價起伏而舞。
蘋果日報/撰文:陳君樺 2008 年08月11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