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晶圓代工廠傳出要求IC設計客戶簽訂「保價保量」合約,期間平均兩年、長則三年,讓晶片廠「皮皮挫」,以驅動IC、微控制器、消費性IC等三類主要以成熟製程生產的IC設計廠壓力最大,憂心若現在不簽約,無法取得足夠產能搭上現階段晶片市場需求熱潮,一旦簽約,未來市況反轉,將面臨龐大的高價庫存壓力。

近期驅動IC業者已開始面臨面板報價高點反轉,面板廠不再照單全收驅動IC廠因晶圓代工報價上揚而調升晶片報價的狀況,外資更出現「驅動IC報價本季到頂、第4季凍漲」的聲浪,也讓相關廠商是否能再承受「保價保量」合約的風險備受關注。

IC設計業者本季展望已陸續釋出「量增、價漲有限」的訊息,如本土驅動IC龍頭聯詠預估本季營收可望達378億至388 億元,季增一成以上並創新高,但毛利率估48%至51%,以中位數49.5%推算,低於第2季歷史高峰50.33%,凸顯成本完全轉嫁已有一定難度。龍頭毛利率欲增不易,更遑論天鈺、敦泰、矽創等規模相對小的廠商。

微控制器方面,拜缺貨風潮之賜,指標廠盛群第2季毛利率衝上50.2%,市場驚艷,公司雖已在8月再度漲價,並看好本季業績將優於上季,但也坦言受晶圓代工與封測報價上揚影響,毛利率僅能維持與上季相當水準,反映轉嫁成本空間同步到頂的狀況。另外,消費性IC是對市場波動敏感度更大,相關業者包括凌陽、偉詮電等,也是需要留意的族群。

IC設計業者透露,「保價保量」合約必須保證價格與下單數量,價格是這波調漲過後的報價,在數量方面,即使2023年市況反轉,屆時還是得照合約下足訂單量。雖然簽了就能確保當下產能無虞,但後續市場若反轉,究竟「晶片缺貨漲價的好日子長,還是市況反轉後跌價的日子長」,仍是未知數。

IC設計業界人士透露,目前若與晶圓代工廠簽訂「保價保量」合約,價格會比市價更高,因為是保證產能供給量,所以晶圓代工廠會鎖定到一定價格之上才願意簽此約。如果不簽,但其他使用同樣製程的對手有簽訂,就怕晶圓代工廠調度產能時,自家額度會被排擠與犧牲。
經濟日報 /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 2021-08-30 04:52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5708307?from=ddd-umaylikenews_ch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