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年第一季全球疫情大爆發,2020年Q1起各國政府大撒幣來救經濟及股市,造就全球股市末升段行情的最後大漲噴出,個股股價也飆漲到泡沫化;但俄烏戰爭爆發使得全球經濟從高峰反轉向下、通膨破表使得各國政府鷹派升息及緊縮市場資金,戳破全球股市及個股股價泡沫,使得去年底到今年7月初全球股市及個股股價大跌,結束2009年3月以來的12年大多頭行情。以下為宏遠投顧對於本週全球股市及台股行情預測及看法。

一般民眾面對經濟環境不佳及可能失業的擔憂,消費需求必然變得保守,消費完民生必需用品後的資金有限甚至沒錢,使得非必要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及手機換機需求大幅萎縮,甚至對高單價的奢侈品需求也會下降,例如汽車銷售減緩。

非民生用品產業衝擊大

因2020~2021年在家上班上課及在家看電視不得不買的PC、TV、網通等等相關產品被強迫大量購買後,今明兩年不會再購買上述PC、TV、網通等等相關產品造成上述相關產品需求墜崖下降;加上2021年供給失衡出現造成缺貨榮景的假象,資訊電子業大量且重複下單及備零組件庫存造成目前電子業手上庫存過多,預期未來將會出現提列庫存跌價損失或是打消呆料的情況,甚至還有一些廠商會面臨企業倒閉而收不到貨款的可能。

2021年底受到晶圓代工廠調漲15%、下游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不振、下游客戶手上滿手庫存而降低拉貨,使得IC價格面臨降價,加上許多IC設計公司之前過度重複下單造成手上庫存太高,面臨將來提列庫存跌價損失及打消呆料的風險;上述三項不利的重大負面因素將使IC設計公司,從今年第二季到明年上半年面臨獲利大幅下降,會是最慘的產業。

重複下單,二三線半導體首當其衝

另外,也因IC設計公司受到下游終端需求下降、之前大量重複下單造成滿手庫存的影響,使得二三線晶圓代工廠的訂單需求下降及產能利用率開始下滑;加上2023年將會有一大堆12吋晶圓廠成熟製程的大量開出,以及面對中國晶圓廠開出後使得中國資訊電子公司優先使用中國自己的晶圓廠,不僅將造成2023年產能供給過剩對晶圓一哥產生影響,恐怕2023年會有台灣二、三線晶圓代工出現損益平衡保衛戰。

在今明兩年30座晶圓廠開出造就供給過剩使得晶圓價格下殺,也將使得未來晶圓廠建置停滯一段時間,僅剩少數晶圓廠持續建廠,大多數的公司都不會再建廠增加產能,本波晶圓設備廠的需求高峰已過,未來幾年需求將呈現下降趨。

在俄烏戰爭沒有結束之前,雖因政府政策作多使全球股市及個股股價出現跌深反彈,仍需以短線視之,提防中長線仍會持續修正,不能過度樂觀。

因為,除少數公司及少數國家外,目前全球經濟及景氣狀況恐怕已經比未出現肺炎疫情前還差,更何況未來9個月到一年的庫存調整及全球經濟還不見得會落底;除了少數受惠股外,目前全球股市及個股股價都比疫情前還高很多,未來全球股市及科技股股價回到未發生肺炎疫情前,甚至部分個股因獲利更差使得股價低於疫情前,恐怕會是必然的調整情況。

未來企業及個人所比的將會是誰的手上錢多而且不亂投資,未來才能持盈保泰度過這段不景氣,將來才會有更好的機會。

短線台股14,000~15,500區間操作

上週五亞馬遜及蘋果公布較佳的獲利及展望,兩者盤後股價大漲,在上述消息面利多激勵下,造就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出現反彈,月線收紅。不過,裴洛西是否真的不來台灣,大家也都在猜測中,但是,為了不必要的台海兩岸緊張對台股造成影響,只能真心期望不要造成兩岸緊張及對台股的影響。

近期美國政府政策做多,台股也因國安基金護盤,會讓全球股市短線有支撐,預期近期台股大盤介於14,000~15,500點區間震盪、個股表現,投資人可選擇獲利成長且本益比偏低的個股來短線操作;例如蘋概股、電動車概念股、貨櫃航運股、部分本益比偏低的電子股及傳產股,尤其近期貨櫃航運股股價開始不畏運價下跌,可能是在反應第二季即將公布的優異獲利,短線可以區間操作。

潤泰新、潤泰全、ABF三雄、力積電是「股價犁田股」

由於台股大盤跌破15,159點的M頭大頸線,上檔套牢的孤魂野鬼眾多,即使近期台股成交量能大幅萎縮,或將有利於護盤基金的拉抬,台股大盤或有可能突破15,159點甚至挑戰15,500點。但因全球經濟景氣及企業獲利往下降的壓力越來越大,台股大盤15,500以上的壓力也會越來越重,且因投資人對選股越來越困難而且也不知道會不會選到「股價犁田股」,例如潤泰新、潤泰全、ABF三雄、力積電等等股票。

近期股價已大幅反彈的個股就不要再過度追高股價,反而需要逢高獲利了結,提防未來業績及獲利不如預期,或是未來全球股市短線反彈完畢後再出現大幅下跌修正,造成未來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出現大幅修正的風險。

建議投資人在短線搶短投資之際以區間操作及逢高獲利了結較為合適,台股大盤若有超過15,159點以上及個股股價若有大幅反彈,建議逢高減碼降低持股停損停利,等股價回跌再逢低承接維持區間操作,並且也要控管好投資風險。
信傳媒/陳逸平 2022年8月1日 週一 上午8:01
------------------------------------------------
上市櫃獲利將按高低揭露 擬3月上線

上市櫃公司的獲利在同產業中是高或低?金管會昨指出,預計最快今年三月,將新增同產業個股的每股盈餘(EPS)排序,提供投資人參考。

也就說,投資人可清楚看到欲投資的公司,或是員工的自家公司,在該產業中的獲利表現屬於「前段班」、「中段班」,還是「後段班」。

金管會證期局官員表示,未來在揭露上市櫃公司的資訊觀測站中,將設置專區,根據類股畫分資訊。以水泥類股為例,將按EPS高低排序,像是EPS介於2元至3元間的公司,有哪幾家公司,以及個別的EPS和營收等數據,都會按等級揭露。

官員指出,3月底以前,上市櫃公司必須申報去年(2013)年報,因此,首次公告類股的EPS排序資訊,會從去年獲利開始,之後將逐季公告。

根據金管會先前揭露的數字,截至去年(2013)第三季為止,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較前年(2012)大幅成長59%;本國銀行去年獲利可望突破2,500億元,創下史上新高,去年資產報酬率(ROA)和淨值報酬率(ROE)也有機會優於前年。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日前指出,既然企業獲利不錯,就應該把獲利,回饋給員工和股東。

立委盧秀燕上周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即認為,政府雖然鼓吹企業替員工加薪,但企業可以不予理會,她建議金管會除了要求上市櫃公司按季公告獲利,且應公告獲利高低排序,督促企業替員工加薪。

金管會昨天作出回應,已交由證交所和櫃買中心研議EPS排序專區,讓資訊更有參考價值。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4.01.15 02:38 am
-----------------------
30檔新股 23家獲利遜

今年新股上市櫃蜜月期股價漲幅多逾倍,卻出現業績趕不上股價漲幅的「背離」現象。今年30家新上市櫃的半年報,共有23家較去年同期衰退,新上櫃股的18家公司就有16家衰退。

台股今年啟動資金行情,新上市櫃股漲幅動輒逾倍,成為投資人競相追逐目標,新股上市時中籤率多不到1%。今年新上市的洋華(3622)、宏致(3605)目前股價漲幅逾三倍,力銘(3593)、定穎(6251)逾兩倍,智易(3596)、通嘉(3588)漲幅也超過一倍。

不過,上市櫃新股的業績表現顯然跟不上股價蜜月期飆漲的腳步。

12家新上市股中只有洋華、宏致等五家上半年每股獲利優於去年同期,七家衰退,衰退家數高於成長家數,新日光(3576)更由盈轉虧,虧掉逾半個資本額。

18家新上櫃股上半年的業績衰退更為嚴重,只有上緯(4733)、為升(2231)兩家獲利成長,高達16家衰退;其中宏捷、閎康、安可、熒茂等四家由盈轉虧。

新上市櫃公司業績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為國內產業景氣較佳期,上市櫃多處於高獲利基期;但第三季遭逢全球金融海嘯,今年上半年仍在景氣的調養期,使得新上市櫃獲利表現欠佳。

法人指出,金融海嘯固然是新上市櫃公司上半年業績衰退的主因;但從近幾年新股上市櫃的業績表現觀察,多呈現審查上市櫃當年的業績獲利表現亮麗,但上市櫃後獲利即一蹶不振的情況。這種現象不是在今年的金融海嘯中才發生,部分法人因而質疑近年來新股上市櫃的業績品質。

投信法人表示,今年新上市櫃公司因承銷商與公司大股東形成「壓低」承銷價的默契,上市櫃首五日多有漲幅逾倍的情形,但相對也容易造成投資人的搶高套牢;尤其業績欠佳的新上市櫃,投資人在追逐新股蜜月期時,更要注意其上市櫃後的業績變化。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 2009.09.07 02:32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4112 的頭像
    a4112

    a4112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