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官方目前已嚴禁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增產能,同時投入逾40兆元擴大基礎建設,法人指出,鑒於過去十三五計畫壓縮鋼鐵產能效果不彰經驗,中國將更積極實現碳中和目標,其中的電爐煉鋼技術將是重點發展項目,也將帶動電極棒及上游原料軟瀝青的長線報價,國內生產廠中碳,可望長期受惠。

台新投顧表示,為實現2023 年「碳達峰」以及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標,中國加速邁向碳中和,讓十四五期間政策落實的更為嚴謹,據了解,中國已規劃將鋼鐵重鎮唐山市的產能於2021年底前降三成至五成,同時大力發展電爐煉鋼。根據統計,目前中國電爐煉鋼僅佔整體產量約11.5%,但美國及歐洲則分別達60%、
40%。

台新投顧指出,未來中國往電爐轉型的過程中,預期將同步推升電爐煉鋼用的電極棒,以及上游原料軟瀝青的報價,而去年第四季軟瀝青佔中碳營收約16%,毛利率約25%,雖然今年第一季軟瀝青報價還沒有明顯漲幅,但在產業趨勢轉變下,預期報價及毛利率走勢有望回到2018年的水準,貢獻稅前EPS 約1.41元。

另一方面,隨著油價開始落底回升,將進一步拉動中碳今年營運表現,由於中碳越南河靜的煤焦油加工廠,在今年2月已正式投產,年產量預估達9至10萬噸,而價格約當雜酚油的水準,滿載下有望貢獻稅前EPS約0.45元,可望成為另一項營運動能。

整體來說,考量2021年原油回升帶動產品報價及庫存跌損回沖,以及中長期受惠中國發展電爐煉鋼的趨勢,預估中碳2021年稅後EPS為4.97元,年增長達64%,目標價上看140元。
鏡週刊/文|黃士庭 2021.05.03 05:58
---------------------------------------------------------
中碳(1723)精碳材料夯,接單增溫

中碳 (1723) 因轉投資挹注,加上管理得宜,降低管銷成本,上半年營收雖減,但獲利卻不降反升;此外,該公司精碳材料除大陸原有客戶之外,已另接獲日本廠商下單,石墨塊材也有廠商預先卡位,簽訂合約中,將成為中碳營運成長新動能。

中碳今年上半年營收約38.84億元,年減3.65%,不過,稅後淨利仍達7.7億元,年成長8.76%,中碳發言人黃初凱說,主要來自業外收入的金融商品投資,今年上半年有獲利,而去年第一季股票等相關金融商品投資,因市場大跌而有虧損,兩者一來一往造成影響。

至於今年上半年營業費用1.91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02億元,減少5.45%,黃初凱指出,營業費用比去年同期少,主要是去年底幾位資深人員離退休,新進人員薪資結構、擴建工程均完成、以及銀行相關手續費用降低等影響。

黃初凱表示,今年下半年中碳最大的挑戰,仍為貿易戰對產業的影響、以及大陸中央與地方補貼大減,對車用與動力器材用鋰電池的影響,但是,煤焦油、輕油等主軸產品,受到的影響程度小。

不過,占中碳營收大約6%的精碳材料,包括介相碳微球、介相石墨碳微球、浸漬瀝青、超級電容活性碳等產品,影響將比較明顯,因此,他說,雖然在中國大陸市場有10多家客戶,由中碳供貨中,但中碳已向其他國家拓展客戶,分散風險,例如,日本廠商已來稽核工廠,並與中碳簽約中,韓國廠商已取樣測試並報價,歐洲廠商也在接洽中。

他指出,活性碳方面,則有美、日、韓、台、以及大陸等多家廠商下訂單,廠商可將活性碳加入傳統的汽車用鉛酸電池,延長數倍使用壽命,成為「鉛碳電池」,而石墨塊材也有廠商預先卡位,簽訂合約中,產線必須加速配合生產,這些都是中碳營收與獲利提升的機會。

黃初凱強調,今年因為設備更新與調整製程去瓶頸完成,稼動率大幅超越產能,並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及性能處理效率,中碳也將藉由精簡的人力,創造出更高的產值。
工商時報─顏瑞田/高雄報導 2019/08/20 08:00
--------------------------------------------------------
中碳(1723)前10月每股稅前獲利6.7元

中碳(1723)10月合併營業利益1億3562萬元,合併稅前獲利1.6億元;前10月合併稅前淨利15.86億元,以股本23.69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獲利6.7元。

法人指出,中碳多數產品簽訂一年以上的長約,受到長約保護,產品去化無虞,業績表現相對穩定,另外越鋼二號高爐運轉順利,中碳料源充足,今、明兩年營運看俏。

中碳碳材料生產規模持續增加,介相碳微球第7、8條新產線年底前完工,明年正式投產,到時年產能將由目前5千噸提高至7,500噸。

中碳為中鋼集團的成員之一,是國內唯一專業的煤化學製品製造廠商,主要購買煉鋼的副產品輕油、煤焦油,再製成苯、雜酚油、軟瀝青等相關化工產品。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2018年11月08日 11:08
-------------------------------------------------------
中碳(1723) Q4營收拚增四成

不受美中貿易戰影響,法人點名中碳(1723)多數產品有長約保護,產品去化無虞;加上越鋼二號高爐營運順暢,中碳料源充足。今年底及明年的營運可望續旺,估中碳今年第4季營收將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四成。

本土投信昨天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點名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許多中下游石化廠可能面臨終端需求下降的不確定性因素,惟中碳除了碳材料銷往大陸,每個月擬定一次銷售合約,其餘多數產品都是與下游客戶簽訂一年以上的長約,產品去化無虞,營運將相對穩健。

中碳為中鋼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主要購買煉鋼的副產品輕油、煤焦油,再製成苯、雜酚油、軟瀝青等相關化工產品。中碳的原料來源除了中鋼,還有中鋼與台塑集團合資的越南河靜鋼廠。

由於越鋼二號高爐今年5月點火,量產速度超乎預期,連帶使得煉鋼的副產品輕油、煤焦油產量增加。法人昨天表示,由於越鋼二號高爐營運順暢,第4季進料比預期高,上修中碳今年煤焦油進料從原本24船(約7.2萬噸)提高為27至28船(約8.1萬噸),輕油也從2.4萬噸上修至2.7萬噸,料源充足。

需求方面,今年第4季大陸實施冬季環保焦炭限產,推升煤焦油及瀝青價格創高。而之前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大貶,使得大陸煤焦油價格下滑,壓縮中碳的毛利,不過預期人民幣再大貶的空間有限,估明年第1季軟瀝青的報價及毛利率可望回升。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18-10-23 00:03
------------------------------------------------------
元大證券 中碳(1723) 下半年獲利看俏

中碳(1723)今年上半年EPS 3.03元,市場看好今年第3季苯價可望季增8%,動能來自油價上揚;另因中國環保督查轉嚴,雜酚油價格第3季也可望出現季增10%表現,預估今年下半年獲利將有穩健成長機會。

由於河靜鋼廠第二高爐於今年5月開始運轉,因此,今年可望貢獻中碳2.4~2.7萬噸的輕油進料。展望明年,管理層表示台塑河靜鋼廠將貢獻約3.4~3.7萬噸的輕油,係因屆時產線運轉將更順利,其隱含帶動中碳整體輕油產品產出將年增約10%。

此外,中碳的介相瀝青產品可望因電動車相關鋰離子電池需求快速成長而受惠。而自中鋼取得煉鋼副產品煤焦油製成軟瀝青,除每年外銷澳洲6.5萬噸,做為煉鋁廠的石墨電極棒之外,更將軟瀝青製成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碳微球,年產能達7,500噸,其中2,500噸拿來做成價值較高的熟球。

建議看多中碳股價表現的投資人可利用權證槓桿操作,連結中碳有多檔權證,選擇時可優先選擇造市品質穩定的發行券商,再挑選價內外程度25%以內、距到期兩個月以上、流動性佳之權證進行操作。(元大證券提供,陳昱光整理)
工商時報 陳昱光 2018年09月28日 04:11
--------------------------------------------
國際油價助攻 中碳(1723)營收大增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台塑越鋼輕油量增,激勵中碳(1723)6月營收大增38%,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達40.31億元,年成長近26%。由於中美貿易戰持續上演,原油價格短期回檔機會不大,可望帶動下半年的相關產品售價走揚,進一步提振營收。

中碳發言人黃書誠昨(9)日表示,中碳6月營收比去年同期的32.01億元,成長8.30億元,年增達25.93%,國際原油持續上漲,功不可沒。

他說,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平均售價約每桶68美元,5月和6月,連續2個月都超過72美元,比去年平均價格54.7美元,增加24%,帶動中碳的苯和雜酚油等售價上揚。

黃書誠指出,銷售端價格看俏,而中碳的輕油來源,因為台塑越鋼輕油供應量,大增35%,煤焦油的供量也成長83%,都是中碳營收的有利因素。

他表示,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短期回檔機會不大,若繼續飆升,相關產品售價有機會再調升,但下半年的風險,則是中美貿易大戰。
工商時報 顏瑞田/高雄報導 2018年07月10日 04:10
-------------------------------------------------------
中碳(1723)首季純益 大增23%

受惠原油價格走高,帶動中碳(1723)產品主力之一的雜酚油價格上漲,推升首季營收達20.12億元、年增19.2%,毛利率同步提升至25.3%,稅後純益達3.24億元、年增23.1%,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4元。

中鋼集團旗下中碳為台灣唯一煤化工廠,長年蟬聯化工股獲利王,以今年產品營收比重來看,煤焦油系列(雜酚油、軟瀝青、奈)占約45%;輕油系列(苯、甲苯)約占35%;焦碳比重為8%、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碳微球占比則約8%、貿易及其他約4%。

中碳表示,由於國際油價攀升,公司旗下產品售價隨之受惠,像是雜酚油就上漲18%左右,也帶動公司營運成長。

今年首季營收達20.12億元,較去年同期16.87億元增加19.2%,毛利率達25.3%,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2.3個百分點,稅後純益3.24億元,較去年同期2.63億元成長23.1%,EPS達1.4元。

未來中碳發展呈現在三個面向,一是擴大原有煤焦油及輕油營收獲利,第二是深化負極材料產值 ,第三活化資產、參與集團發展綠能事業及生技產業投資。
中碳指出,由於電動車趨勢成形,加上市場需求強烈,公司積極搶攻電動車市場,尤其公司斥資11.5億元新增的屏南工業區石墨碳微球廠,已在3月中投產,介相碳微球生球產能將從目前5,000噸、提升至7,500噸,並且新增熟球2,000噸產能。在新增產能貢獻之下,有利公司擴大進攻電動車市場。

另外,台塑河靜鋼鐵廠第二座高爐接下來將點火,中碳在輕油、煤焦油料源增加下,可望帶動今年營運持續攀升。

中碳昨日收在152.5元,下跌0.5元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2018-05-10 00:34
------------------------------------------------------
中碳(1723)提振業績 三管齊下

因應國際油價重挫,中碳(1723)業績受到不小衝擊,中碳表示,將透過增加媒焦油及輕油產量、提碳材料等高附加價值產品比重及擴廠等三策略,降低未來二年油價可能難以回穩的衝擊。

中碳前11月營收53.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6%,預估全年營收僅58億元。中碳表示,業績與油價高度相關,將積極轉型,包括目前已與台塑河靜鋼廠合資成立公司投入1,000萬美元及小港廠擴廠、常州廠增加生產等計畫,合計將投入約27億元擴廠增加生產線,這些產能預估在2018年全數顯現,屆時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其中,中碳屏南廠建廠底定,今年初斥資10億元購買13公頃土地,規畫碳化、石墨化、篩分廠年產能各2,000噸,設備投資金額約6億元,預計2018年第一季投產。

中碳目前碳材料的營收比重已從去年8%提升12%,希望2010年提高碳材料的比重至三成,降低油價下跌所產生的衝擊,中碳表示,若提升至五成,幾乎可以完全不用在乎國際油價的波動。此外,中碳看好除了輕軌電車、頂級跑車、風電葉片等超級電容的運用愈來愈廣,也積極超級電容活性碳市場。

中碳因11月歲修關係,單月純益由10月約1億元,降到3,723萬元,單季稅後盈餘5,092萬元,月減五成,累計前11月稅後純益13.62億元,每股純益約5.7元。
經濟日報 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2015-12-31 05:03
------------------------------------------------------
砸27億 中碳(1723)4大投資案啟動

為了不受制於國際原油的變動風險、以及迎向電動車帶動的負極材料需求,資本額23億元的中碳(1723),將砸25到27億元,在屏東、小港、大陸常州、以及越南等地,進行新的投資和擴廠計畫,希望藉由這4大投資案,蛻變營運結構,讓碳材料和石化產品,並列成為中碳營收的2大支柱,並為5年後營收再衝高點扎下根基。

中碳董事長鍾樂民昨(30)日率領總經理李建明、以及副總發言人黃書誠、生產和技術副總方明達等一級主管,召開年終記者會。

中碳總經理李建明指出,中碳的營收、跟國際原油的變動,呈現正相關的走向,也因為油價這2年來持續暴跌,「未來2年,也看不到大漲的機會」,因此,中碳決定執行2大策略,重新改變中碳營收結構,在消極面,擺脫油價波動的風險,積極面,則是迎接電動車和超級電容等未來發展趨勢,這也是中碳最核心的技術和競爭力。

李建明表示,在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提升方面,將3個面向同步進行,其一是,中碳在屏南廠的新建計畫,原本規畫分2階段投資建廠,但是,昨日董事會已經同意這項包括土地和設備投資達18.84億元的新案,加快速度,「並且一步到位」。

他說,中碳屏南廠可望在2018年第一季完工量產,每年產出2,000公噸的負極材料石墨粉,滿足電動車和超級電容市場的需求,至於大陸常州廠也將投資0.36億元,2016年第三季,即可將篩分的年產量從1,000公噸增加到2,000公噸。

李建明指出,中碳小港廠也將投資4億元擴廠,讓介相瀝青的年產能,從每年5,000公噸,增加到7,500公噸,預定2018年第一季開出新產能。

他說,中碳的介相瀝青負極材料今年的需求量達3,650公噸,比去年的2,000公噸大幅成長,「明年一定更多,量有點緊張」,因為,光是德、日、韓等多家大咖現在預約量,就已超過3,650公噸了,「更何況,這還只是小量試單而已」。

也因為介相瀝青負極材料的市場需求,受到電動車和超級電容等驅動成長,因此,李建明表示,中碳的碳材料營收佔總營收比率,將從今年的12%,攀升到明年的16%,配合屏南廠和小港廠新產能的開出,可望在2020年前,一路走高到占比50%,屆時,石化產品和碳材料的中碳營收2大支柱,將呈各半的局面,拉高營業毛利率。

法人推估指出,中碳今年全年營收將落在58億元左右,不過,隨著屏南廠、以及台塑河靜中碳(開曼)的產能陸續開展,未來3年的營收,每年可望出現8%到15%的穩定成長,不過,在2018年所有投資案產生集合效益之後,才有機會在2020年挑戰89.32億元的歷史營收高點。
工商時報 記者顏瑞田/台北報導 2015-12-31 01:20
----------------------------------
前十月 中碳(1723)每股賺5.53元

化工資優生中碳(1723)第4季因歲修導致工作天數減少,加上苯價仍在相對低檔,單季營運保守看待;不過中碳表示,明年第2季在台塑越南鋼鐵廠第一支高爐開出,公司在供料增加下,明年營運有機會優於今年表現。

中碳表示,今年第4季因苯價仍在相對低檔,加上10月進行例行性歲修十天,以致工作天數減少,單季營運恐進入今年低點;中碳10月營收達4.72億元、年減34.9%,公司昨自結單月稅前盈餘約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42元;累計前十月營收達50.45億元、年減35.4%,稅前盈餘13.1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約5.53元。

雖然中碳今年石化產品的業績受到低油價拖累,表現不如以往,惟公司積極切入高綠能的負極材料領域。中碳指出,因中國持續推動並補助電動巴士、電動車,帶動負極材料需求升溫,今年介相瀝青碳微球接單已滿載,已開始承接明年訂單。

中碳指出,看好負極材料未來需求,中碳已積極布建碳化、石墨化工廠,預計投入8~9億元資金,最快2018年首季投產,年產能各約2,000噸。

此外,中碳表示,台塑位於越南河靜鋼鐵廠第一支高爐,預計明年5月開出後,可望對中碳開始供貨,供料可望進一步放大。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2015-12-02 00:48
----------------------------------------
中碳(1723)攜手台塑河靜鋼廠 越南蓋廠

中碳(1723)國內外投資腳步加快,除與台塑河靜鋼廠合資2千萬美元,設立「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並將耗資30億元在越南興建煤化學工廠外,也將在台灣設立石墨化工廠,以10.83億元向高興昌購得屏南工業區3.93萬坪土地,今年年底前動工,帶動中碳未來的營收和獲利。

中碳昨(5)日已經將用印完成的合資合約,寄往台塑河靜鋼鐵興業公司,中碳副總發言人黃書誠表示,雙方合資公司各出資50%,專門處理及銷售台塑河靜鋼鐵所生產的煤焦油、輕油、焦碳等副產品。

黃書誠說,台塑河靜鋼廠第一座高爐預定11月份,將開始進料,「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可望取得煤焦油5.2萬噸、以及輕油1.7萬噸,明(105)年第二座高爐開始進料之後,從2座高爐可取得的煤焦油將可達10.4萬噸,輕油總計達3.4萬噸。

他指出,因應台塑河靜鋼鐵產出的煤焦油和輕油,「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將分階段投資30億元,在台塑河靜鋼廠興建煤化學工廠,就近加工處理煤焦油和輕油等副產品。

在越南新的煤化學工廠尚未完工之前,台塑河靜鋼廠產出的輕油3.4萬噸,將先行運回台灣加工,至於煤焦油的加工,中碳目前位於小港的媒化工廠規劃可處理的年產能已近飽和,將先行就地銷售,等到「台塑河靜中碳開曼公司」在台塑河靜鋼廠興建的煤化學工廠完工啟用之後,再就地加工。

黃書誠表示,在台塑越南河靜鋼廠的料原挹注後,中碳在2017年前,重要的生產原料煤焦油和輕油,將分別達37.4公噸和12.4公噸,對提升中碳未來的營收和獲利,將有很大幫助。

至於中碳投資海內外的另一重要項目,則是要在台灣建立完全自主的石墨化工廠,黃書誠指出,目前已經接近整地完成,可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開工。

他表示,中碳石墨化工廠位於屏東的屏南工業區,佔地面積約39,391坪,工業區用地是以每坪約27,500元、總價10.83億元,向高興昌購得,並投資8.04億元建廠,預定2017年6月底第一階段完工、啟用。

黃書誠說,中碳石墨化工廠第一階段完工之後,碳化產品可達每年2千公噸,產出1千公噸的石墨化碳微球,等到2019年底第二階段建廠完成,屆時,碳化產品、及石墨化碳微球產量將倍增,分別衝高到4千公噸和2千公噸。
工商時報 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2015-10-06 01:23
--------------------------------------------------------------
中碳(1723)看跌國際油價、每桶50美元 保獲利強攻高毛利產品

近期油價低檔,中碳 (1723) 副總經理黃書誠今(22)日表示,下半年展望持平,油價恐跌至50美元,為了維持營收、獲利,將加強苯、電池負極材料等高毛利產品;此外,正在進行碳材料垂直整合,準備在屏南工業區興建第2個生產基地。

中碳今天下午參加證交所舉辦的業績發表會,黃書誠談到上述規劃。

黃書誠表示,油價下半年的展望不會太好,由於伊朗解除禁運後將增加原油供給量,但原物料的需求不高,油價恐怕來到50美元,且油價低檔的時間恐怕會拉長,這將會影響中碳的營收、獲利。

為了維持營收、獲利,黃書誠表示,下半年將加強高毛利產品;苯產品下半年的毛利率可達40%,每噸報價可維持在780元;電池負極材料全產全銷的毛利率可達30%,近期客戶搶貨,主要是該產品市場需求每月以20%幅度成長。

中碳則積極拓展碳材料事業,正在進行碳材料垂直整合,準備在屏南工業區興建第2個生產基地,預計下半年將開始動工興建。屆時,石墨化廠年產能將有2,000噸,碳化工廠有4,000噸,成品篩分廠為2,000噸。
鉅亨網 記者趙曉慧 台北 2015/07/22 18:15
---------------------------------------------
中碳(1723)前6月介相瀝青占營收比重提升至9%

中碳(1723)前6月碳材料介相碳微球出貨量1800噸,介相瀝青占營收比重由去年6%,提高到9%,屏南工業區第二生產基地土地於6月取得,其產能規畫為介相石墨碳微球年產能2,000噸,碳化廠年產能4,000噸,篩分廠年產能2,000噸。

中碳目前營收比重以輕油系列苯最高達27%、雜酚油25%、軟瀝青10%、精奈約10%、介相瀝青9%、焦炭10%,目前輕油產品年產能約6萬噸,當中苯約6萬噸、甲苯約1萬噸,惟近期國際油價回跌到60美元,成為輕油系列營運變數。

現階段介相碳微球產線有6條,年產能約5千噸,若是接單產能達到9成之際,介相瀝青毛利率可達3成,為了進行碳材料垂直整合,中碳準備建第二個生產基地,斥資10.8億元取得13公頃土地、設備投資約8億元,從介相碳微球跨入到介相石墨碳微球。
【財訊快報/巫彩蓮報導】2015/07/22 16:51
------------------------------
中碳(1723)走出低潮 訂單回溫

受到電動車需求佳帶動市場接單,中碳(1723)自結第2季營業利益達3.91億元,較首季成長近10%,單季稅前盈餘為4.1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約1.74元;法人認為,中碳營運已擺脫首季谷底,認為第3季本業營運有望持續向上。

受到化工產品報價走勢疲軟,今年中碳營運也受到影響,首季營收僅15.88億元、年減33.6%,不過第2季在電動車需求轉好,帶動市場訂單回溫,中碳本業獲利也跟著好轉。中碳第2季營收達15.92億元,公司自結營業利益達3.91億元,較首季自結數3.56億元成長近10%,單季稅前盈餘達4.12億元,以股本23.69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約1.74元。

法人表示,由於中碳向中鋼進料的訂價公式已於今年初調整,加上碳材料事業因電動車需求轉佳,中碳介相石墨碳微球接單不錯,帶動公司第2季本業業績好轉,惟因首季公司有一筆處分土地的業外收益約6,300萬元,因此以整體來看,公司第2季獲利與首季接近。

中碳6月營收達5.41億元,營業利益1.22億元,單月稅前盈餘達1.45億元,每股稅前約0.61元;累計中碳上半年營收達31.79億元,公司自結營業利益達7.47億元,稅前盈餘為8.6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約3.63元。

中碳指出,今年介相石墨碳微球接單不錯,目前產能利用率已達八成,營收占比也從先前的5%提升至7%至8%,甚至有機會持續向上成長,有機會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法人表示,由於美、中、俄、英、法、德將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短期內伊朗石油出口恐大量增加,後續國際油價可能持續下探,惟中碳積極切入碳材料市場,在電動車需求持續轉佳下,認為公司營運已擺脫首季谷底。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2015-07-16 05:25:14
---------------------------------------------------------
中碳(1723)累計1-6月合併稅前盈餘8億6121萬元,每股稅前3.64元

中碳(1723)公佈6月份合併營業利益1億2232萬元,合併稅前獲利1億4451萬元,月增14.02%;累計今年1-6月合併稅前盈餘8億6121萬元,每股稅前盈餘為3.64元。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5/07/13 10:54
------------------------------------------
中碳(1723)6月營收5億4103萬元,月增率10.48%,年增率-25.25%

中碳(1723)自結104年6月營收5億4103萬8000元,月增率10.48%,年增率-25.25%;累計104年1-6月營收31億7849萬5000元,年增率-33.67%。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5/07/13 08:30
------------------------------------------
賣地賺6億元,高興昌攻頂

高興昌 (2008) 處分屏南工業區土地近4萬坪予中鋼集團的中碳,高興昌預計可獲利6億多元,貢獻每股約2.2元,激勵股價開盤強攻漲停10.4元。

高興昌公告,處分屏東縣枋寮鄉屏南段1-40地號之部分土地,交易數量39,391.55坪,每坪2萬7500元,交易總金額10.83億元,預計處分利益約6億多元。交易相對人為中鋼碳素化學;中碳 (1723) 主要因應擴產需求。

高興昌表示,屏南工業區土地約9萬坪,其中的4萬坪閒置,先前董事會已通過此處分土地案;此交易案將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檢測完成後簽約。

高興昌90%營收來自於鋼管,預計今年銷售數量增加,但鋼價走跌,第一季仍虧損,首季每股淨損0.17元;在業外處分閒置土地資產挹注下,今年財報將明顯美化,全年可望較去年轉盈。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2015/06/25 09:27
-------------------------------------------------
中碳(1723)每股含息8.3元,訂7/9除息交易,7/31發放

中碳(1723)每股配發現金股利8.3元,訂7/9除息交易,7/31發放。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5/06/24 11:16
---------------------------------------
中碳(1723) 爭取高雄輕軌超級電容維修

高雄水岸輕軌捷運的超級電容列車,承包商西班牙CAF雖然是與韓國企業合作生產,但是,今(104)年營運之後,中碳(1723)將協調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營運的高雄捷運公司,爭取超級電容維修在地化。
 
至於中鋼集團得標,準備興建的淡水輕軌捷運,中碳更是志在必得,除了將透過集團協商淡水輕軌捷運的營運後維修,也將向上爭取合作生產,讓中碳公司的碳材料產能發揮更大效益。
 
高雄水岸輕軌捷運預定今年第1季開始,分階段通車,全線通車的期程則是明年年底,由於高雄水岸輕軌捷運採用全線無架空線列車,因此,除了一般的蓄電設備,每列車都裝置有一個超級電容,在列車進站後的30秒內,快速充電。

水岸輕軌捷運總共有9列車,如果再加上未來擴建的環狀輕軌線15列車,高雄輕軌列車將有24列。

中碳總經理李建生表示,高雄水岸輕軌捷運的統包商西班牙CAF公司,在輕軌列車的超級電容裝置,是與韓國廠商合作,但是,高雄水岸輕軌捷運正式營運之後,中碳希望能夠爭取超級電容的維修服務與商機。

李建生說,這是中碳積極踏入超級電容碳微球的專業領域之後,一個非常好的利基,因此,除了高雄水岸輕軌捷運超級電容維修,中碳還要更積極爭取由中鋼集團得標的淡水輕軌捷運超級電容生產和維修商機。
工商時報 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2015-01-01 01:57
-----------------------------------
中碳(1723)將砸13億元 擴建石墨廠

國際原油暴跌,衝擊中碳(1723)化學產品市場,中碳董事會昨(26)日通過,決定投資13億元,在高屏地區購地、設置石墨廠,衝刺介相瀝青、石墨、超級電容碳微球等3大碳材料,調整營收結構,維持現有的毛利率,並在3年後,讓營收衝向百億元大關。
 
中碳總經理李建明在昨日的年終記者會上表示,國際原油的變動,是中碳無法掌握的外在環境,但是,為了因應不確定性環境的變動,中碳必須積極轉型,降低包括苯在內的化學產品的營收比重,進而調高毛利率相對較高的碳材料營收比重。
 
因此,董事會決定斥資8.04億元,興建石墨化廠,規畫的石墨碳微球年產能約2,000公噸,工廠新址位於高屏地區,占地約7.5公頃,李建明指出,如果加上購地款,石墨化廠投資總額約13多億元,新廠預定明(104)年1月動工,2年後完工,預估2017年正式量產。

他表示,屆時,中碳的碳材料營收,占整體營收的比率,將從目前的6%左右,提高到2017年的10%到11%,2018年之後,直接衝高至30%。

中碳董事長鍾樂民則說,除了既有的毛利率必須維持,3年後的年營收,「不得低於100億元」,他表示,這是對眾多股東抱怨公司營收從未破百億的回應。

鍾樂民指出,目前委由大陸代工的石墨碳微球,在中碳建立石墨自主化生產廠之後,將由台灣廠自行加工,並且一貫作業,從中鋼和中龍年產能1,500萬公噸的最上游原料、到煤焦油、瀝青、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碳微球、石墨碳微球、超級電容碳微球的生產、加工,「只有中鋼集團這一家,唯一的產業鏈」。

鍾樂民並引用巴菲特的名言之一指出,這個產業「護城河很深,門檻很高」,競爭對手介入不易,可以讓中碳在初期和中期,維持相對高的毛利率和售價。他說,以瀝青售價來說,每公斤才0.3到0.4美元,可是加工成為碳微球熟料後,每公斤售價可增加12倍,如果是超級電容碳微球,每公斤的市場最高售價更達120美元。

中碳今年截至11月的營收約83.64億元,雖然年增3.87%,但是,法人表示,在石化景氣欠佳的情況下,全年營收恐怕難以突破90億元,只跟去年的88.20億元差不多。
工商時報 記者顏瑞田/台北報導 2014-12-27 01:33
----------------------------------------------
油價拖累,中碳(1723)Q4獲利恐降至今年谷底

國際油價跌跌不休,苯價跌破千元大關,中碳(1723)多項產品報價順勢下修,由於油價短期仍偏空,法人認為,中碳第4季獲利表現恐降至今年谷底。

受到油價走低影響,中碳產品中,包括雜酚油、苯報價都明顯走跌,苯價更是跌破千元大關,11月又有例行歲修,法人表示,中碳第4季獲利表現恐降至今年谷底,低於第三季的表現。

今年全年度獲利展望,法人表示,中碳第4季產品報價下滑,影響第4季獲利表現,預估今年全年度EPS約在9.8~9.9元,將略低於預期。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2014-12-02 12:47
-----------------------------
中碳(1723)接單旺 Q4營運靚

近期原油價格走低,連帶拖累中碳(1723)本產品的銷售價格,不過法人表示,近期國際鋁價反彈,激勵軟瀝青需求和價格回溫,加上介相瀝青接單暢旺,認為中碳第4季營運看好。中碳自結前三季稅前盈餘約21.4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約9.07元,仍居化工類股之冠。

中碳目前主要產品比重為煤焦油系列的雜酚油占比約30%、軟瀝青占比約7%、奈比重為8%;輕油系列的苯及甲苯占比31%。

焦碳的矽焦炭的比重為8%。

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占比約5%~6%。

法人指出,雖然近期原油價格持續走軟,也讓中碳產品線中與原油價格連動較大的苯,價格受到拖累,不過觀察公司其他項產品如軟瀝青,因煉鋁過程須用到軟瀝青,在國際鋁價上漲帶動下,該產品的需求和價格也獲得支撐。

另外,法人表示,應用在水泥減水劑和活性染料的萘,因下游活性染料缺貨,報價也出現反彈情況,因此在產品售價一增一減下,中碳下半年營運仍有支撐,影響不大。

中碳昨(21)日收在161.5元,下跌3元。

中碳9月營收達7.07億元、年減5.9%,公司自結9月稅前盈餘為2.2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94元。

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達到70.94億元、年增4.4%,稅前盈餘大約達到21.49億元,跟去年自結數相比成長6.5%,每股稅前盈餘大約9.07元。

中碳分析表示,今年因受惠中鋼全產供料,加上介相瀝青訂單滿載下,下半年營運有機會小幅優於去年同期表現。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4.10.22 02:43 am
--------------------------------------------
上半年EPS/中碳(1723)5.31元 長興0.99元

受惠原料供給增加、電池負極材料成長,帶動中碳(1723)上半年稅後純益達12.22億元,年增11.5%,每股稅後純益(EPS)5.31元;長興上半年在合成樹脂、電子材料成長帶動下,稅後純益也達9.79億元、年增27.6%,EPS為0.99元。

中碳上半年在原料供給增加,加上歐洲電動車需求和中國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需求升溫下,帶動上半年稅後純益為12.22億元、年增11.5%,每股稅後純益5.31元。中碳昨(12)日收在187.5元,上漲4.5元。

法人表示,中碳第3季在產品銷售單價有機會拉高下、拉大利差,單季營運有機會突破第季成長力道,營運看俏。今年全年在鋰電池負極材料、超級電容活性碳出貨增加下,全年獲利有望站在去年的基期向上衝高。

長興第2季在合成樹脂、電子材料成長帶動下,稅後純益達6.27億元、年增24.4%,每股稅後純益0.63元。累計長興上半年稅後純益達9.79億元、年增27.6%,每股稅後純益為0.99元。

法人表示,長興下半年在樹脂、電子產品的新品持續出貨帶動下,加上進入產業旺季,營運確定優於上半年。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4.08.13 02:45 am
-------------------------------
中碳(1723)高值化 今年大擴產

中碳(1723)昨(11)日舉行法說會,中碳總經理李建明表示,公司醞釀10年的明星產品鋰電池負極材料供不應求、超級電容活性碳去年應用效益大幅提升,公司今年有利。

中碳也成功從傳統化工領域轉型高值化材料開發,其中鋰電池負極材料今年年產能將倍增至5,000噸,超級電容活性碳也將增加20噸擴產計畫。

中碳為中鋼轉投資公司,目前持股29.04%,主要銷售產品為軟瀝青、雜酚油、苯、等。中碳昨日收在183元,上漲1元。

李建明說,為求轉型,中碳十年前即積極往高門檻、高毛利的碳材料領域延伸,其中介相石墨碳微球就是耕耘有成的利基型產品,品質已與日本JFE大廠並駕齊驅,價格也較有競爭力,近年應用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以及超級電容活性碳(搭著綠能產業),已出現突破性的成長,市場更呈現供不應求情況。

李建明表示,電池負極材料的產能已從2002年的年產能80公噸,到去年逾2,000公噸水準、占營收比重6%到7%,目前中國、歐洲、日本均為客戶之一,今年該產品預計產能倍增、目標年產能達5,000噸。

加上年底前有擴產2,000噸的計畫,資本支出初估約4億到5億元,未來該產品占營收比重有機會達一成以上。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4.08.12 02:10 am
------------------------------------
中碳(1723)開發明星產品 營運攀峰

中碳公司明星產品介相石墨碳微球,是製造鋰離子電池的主要原料。經多年開發及產能擴充,介相碳微球質與量都達到歷史新高,成功讓中碳左擁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業,右抱電動汽機車、儲能系統等新興綠能產業,營運處於顛峰狀態。

中碳董事長鍾樂民說,全球節能減排的潮流日趨受到重視,低排放量的電動交通載具是降低二氧化碳的解決方法之一,中碳躬逢其盛,一方面創造盈利,同時對地球環保做出貢獻,樂觀預期未來需求將快速增長。

此外,負極材料廣泛應用在鋰電池,為3C產品必備,需求量相當可觀,全球3C電池以亞洲為主要供應區,中碳、日本JFE以及大陸是三大供貨軸心。

鍾樂民表示,近來明顯感受到負極材料開始出現供不應求,與部分欠缺環保的工廠生產受限有關,此舉對擴展銷售有利,但市場需求雖然提高,價格在嚴格的成本控制下可能持續降價,往後的考驗相當嚴峻。

毛利率倍增至20%

鍾樂民表示,中碳已經完成產能擴充,並突破研發瓶頸,介相石墨碳微球年產能達5,000公噸,共有六條生產線,短短一年時間,毛利率從10%躍升至20%,都是團隊努力的成果,預計要新增二條新產線。以下是訪談紀要:

電動車電池利基大

問:中碳當前鎖定的利基型產品是什麼?

答:中碳策略是以較高端的鋰電池應用為推廣主力,其中電動車更是重點。目前中碳負極材料在電動車用電池上評價相當高,由於電動載具用的鋰離子電池,比3C電池需要有更長的循環壽命,要可承受更大的充、放電電流,需使用更安全的材料,追求更穩定一致的品質。

問:該類產品內銷或外銷占比為何?外銷到那那些國家?

答:介相碳微球及介相石墨碳微球80%以上外銷,國外客戶包括大陸、日本、韓國、歐洲、北美等地,當前市場上主要競爭者為日系及陸系廠商。目前日本與南韓電芯廠仍以日系為主,大陸供應商則聚焦在大陸低價市場,與中碳有所區隔。

中碳介相石墨碳微球具有循環壽命長及安全性佳的優勢,中碳公司的品質、成本、價格都有高度競爭力。

研發經費逐年調升

問:利基型產品是否有明確的銷售目標與策略?

答:中碳成功將介相石墨碳微球電容量提升到360mAh/g,接近石墨的理論電容量372mAh/g,在台灣、大陸、日本已有數家電芯廠對此高容量負極產品進行測試,並給與極高評價。

能有此成果,主要是近年積極投入研發,加速新材料布局,於今年初完成全電池實驗線,其中包含鋁箔包電池試產線、電池測試系統、精密材料分析檢驗設備等。

近年中碳研發經費,從營業收入0.9%提升至1%以上,未來還要逐年增加,研發經費每年將以約10%速度增長,研發團隊中博士學位占比高達20%,深化技術能量。

另項重點在於,與客戶充分溝通,了解需求並經過上百次的測試後,終於開發出品質水準可與日系同規產品匹敵,開啟了中碳進入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鏈的大門。產能也由最初2002年的年產80公噸,一路擴增到目前的5,000公噸,12年增長60倍,未來仍有擴增的打算。

還有三大秘密武器

問:除了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碳開發中的新產品秘密武器是那些?

答:涵蓋超級電容活性碳、等方性石墨、高軟化點瀝青等三個面向。超級電容器可應用於太陽能、風能等儲能系統,目前全球的年需求量接近1,000公噸。

等方性石墨具高密度、高強度及高純度等廣泛用途,2013年等方性石墨全球總產能約8萬公噸,大陸使用量就約2萬公噸,但90%仰賴進口,被列為十二五計劃重要開發項目。台灣除中碳外無廠商進行相關開發。

高軟化點瀝青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包覆及耐火材黏結用,同時可作為碳纖維前驅體基礎,是相當重要的功能性材料,有很大發展性。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2014.07.21 02:45 am
-----------------------------------
中碳(1723) 前五月每股賺5.05元

受惠原料供給增加、電池負極材料成長下,中碳(1723)5月自結稅前盈餘2.3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98元;法人表示,由於近期苯價轉強加上負極材料出貨暢旺下,認為中碳今年業績有機會優於去年。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4.07.08 01:04 am
--------------------------------
中碳(1723) 今年拚賺一股本

中碳(1723)繼拿下智慧手機新單後,再度拿下高毛利的不斷電系統新單,並預計第3季出貨;法人表示,由於中油五輕預計2015年除役,屆時原料苯的供給缺口擴大,有利中碳擴大出貨,加上二大新單加持,今年公司獲利可望挑戰一個股本。

中碳今年1月營收達8.63億元、年增21.83%,自結營業利益達2.6億元,較去年自結的1.98億元成長31.31%,稅前盈餘為2.68億元,年增29.47%,每股稅前盈餘達1.13元,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的0.87元水準。中碳昨(12)日收盤171.5元,上漲0.5元。

中碳表示,1月除了本業持續穩定成長外,轉投資子公司也有處分持股,認列近3,800萬元獲利。

據悉,中碳介相瀝青所研製的電容負極材料產品,繼打入市占率排名第四的智慧手機代工大廠後,又成功打進台系被動元件大廠,並拿下不斷電系統(備載電源)訂單,預計第3季出貨。法人表示,由於不斷電系統的電容屬於高毛利產品,若中碳未來訂單放大,營運成長可期。

法人指出,由於中油五輕預計2015年除役,屆時原料苯的供給缺口擴大,有利中碳未來擴大出貨;據悉中碳已計劃在第3季擴大進口粗苯(輕油)原料進口,因應接下來市場可能產生的原料供給缺口。

對此,中碳表示,由於需求遞延影響,本季原料苯的出貨已呈現供不應求,未來中油五輕再除役,預料下游客戶對於苯的需求恐供不應求,因此目前的確有在計劃進口輕油。

法人表示,中碳今年在確定拿下智慧手機,以及高毛利的不斷電系統訂單下,加上下游客戶對苯的需求強勁,今年公司營運有機會延續去年氣勢,獲利有機會挑戰一個股本。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4.02.13 01:45 am
-------------------------------
中碳(1723) 去年每股估賺10元

中碳(1723)去年接獲大陸3C產品及電動車訂單,帶動營運成長,公司自結去年稅前盈餘25.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為10.97元。中碳表示,目前原油價格仍在相對高檔,苯價有所支撐,首季產品ASP(平均銷售單價)也有機會持穩,單季營運審慎樂觀。

受惠大陸3C產品及電動車訂單帶動,中碳去年全年營收達88.19億元、年增6.07%,公司自結全年營業利益為24.24億元,稅前盈餘約25.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為10.97元。中碳昨(6)日收在168元,上漲1.5元。

中碳表示,目前公司95%營收仍來自傳統化工,不過,仍積極拓展相關產品的多面向應用,以介相瀝青粉來說,開發的負極材料可成功應用在電動車,以及3C產品如智慧手機,並已有新訂單挹注。

據悉,中碳為因應客戶訂單,公司已在去年底在常州設廠就近供應。去年全球市場的介相瀝青出貨量約7,000噸。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4.02.07 05:07 am
--------------------------------
中碳(1723)看好車用電池市場潛力

美國電動車廠Tesla熱銷,炒熱電動車概念股話題。中碳公司董事長鍾樂民表示,目前電池負極材料仍以供應3C產品為主,但看好未來車用電池市場潛力。

鍾樂民指出,中碳生產的介相瀝青,可做電池負極材料,雖然目前只占營收的3%,但看好新的一年有機會成長至5%。

中碳介相瀝青2013年12月擴充產能,年產能由3000噸增至5000噸;現有6生產線,其中4條正常供貨,2條暫做實驗線。

他說,目前產線均未滿載,但好電池負極材料市場,所以擴充產能;擴產策略就如航空公司營運,只要航班載客7、8成,即可獲利,也該考慮擴增新航班,不要等班班客滿才著手買新飛機。

他分析,電池負極材料可採用天然石墨,或人工石墨,雖然天然石墨優於一般人工石墨,但從軟瀝青製成介相瀝青,做成介相石墨,屬人工石墨,性能卻優於天然石墨;採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的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可能會膨脹,若是手機電池,可能讓手機外觀凸出一塊。

雖然也有多家煉鋼廠的化工關係企業投入軟瀝青生產,並看好介相瀝青應用在負極材料市場,但中碳對自家產品實力有信心。

他評估,中碳生產介相瀝青,做電池負極材料,品質已可和日廠JFE競爭。不求所有電池負極材料都採用介相石墨,因為只要天然石墨加介相石墨,或一般人造石墨加介相石墨,使用效果都會增強,所以看好介相石墨負極材料商機。

除發展電池負極材料,中碳也生產塊狀石墨。他說,塊狀石墨可隔離中子,適用於核電廠防護、航太科技,例如火箭穿過大氣層,隔熱的防護措施也是靠石墨。

不過,塊狀石墨愈大愈難做,但價格愈高。目前廠商以日本、美國、德國較具優勢,且技術絕不移轉,門檻非常高;雖然中碳技術仍落後先進廠商,但鍾樂民強調,會靠自己,全力投入研發。

他規劃6年的願景,希望在2020年,中碳營運能明顯進展;不但與石油息息相關的傳統化學業務成長,新應用領域也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中央社╱台北1日電】2014.01.01 08:48 pm
-------------------------------------
9月營收/中碳(1723)-10% 業外撐場

中碳(1723)9月營收7.51億元,月減10.27%,主因下游廠商調節雜酚油等產品庫存,不過業外部分因有來自中聯能源等轉投資收益,推升單月稅前盈餘2.57億元,每股稅前盈餘1.09元。

中碳表示,第4季因有歲修影響,單季營運力拚維持第3季表現。

中碳昨(11)日收在175.5元,上漲0.5元。

累計中碳前九月營收達67.94億元、年增3.51%,營業利益達18.88億元,稅前盈餘為20.17億元,每股稅前盈餘高達8.51元,穩居化工股獲利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3.10.12 04:51 am
----------------------------------------------------
中碳短多仍可期

雜酚油以及介相瀝青等下游客戶需求,加上國際原油上漲牽引石化原料上揚,業績題材,吸引外資等法人買進持有,上周合計買超431張,帶動中碳 (1723) 營收攀高,股價18日收在175元,上漲2元,漲幅1.16%,距離歷史高價188元已經不遠,不過得放量衝破176元到180元的密集壓力區。

中碳的周K線,持續呈現中長多的趨勢,而目前的日K線股價,也沿著5日移動平均線上揚,因此,在5日平均線未跌破前,短多仍然可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成交量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始終無法放大,形成一個短期量價背離的缺憾。
【工商時報─顏瑞田-台北電】2013/09/22 16:40
-------------------------------------------
中碳:下半年優於上半年

受惠下游客戶中橡 (2104) 下半年需求優於上半年,中碳 (1723) 雜酚油出貨可望同步反映。

雜酚油為橡膠原料碳黑的上游原料之一,中碳生產的雜酚油可望受惠下游客戶需求,下半年需求增強。

除雜酚油之外,中碳指出,主要產品苯,供應既有客戶信昌化 (4725) 之外,新增客戶台苯 (1310) 後,出貨量維持穩定。

介相瀝青方面,中碳指出,下游客戶多利用第4季去化庫存,出貨自然不會太理想。至於以介相瀝青製成的電池負極材料,主要應用於手機電池,客戶為大陸廠商;電動汽車用電池客戶為歐商,出貨略為延緩。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 2013/09/17 12:45
----------------------------------
比亞迪股價大漲 中碳(1723)將掀比價效應

電動車大廠比亞迪(1211.HK)股價受政策激勵大漲,市場紛紛預期將激勵台廠中碳、康舒、胡連等供應鏈的比價及受惠效應。

野村證券指出,先前與比亞迪共同舉辦路演(Roadshow)時,國際投資人便對比亞迪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具高度興趣。正因如此,國際投資機構紛紛將重心擺在電動車市場,並關注比亞迪在電動車事業的獲利成長性。

野村證券維持對比亞迪的「買進」投資評等,目標價港幣30元(約為新台幣115元)。

電動車銷售抬頭後,台系相關供應鏈開始受到市場高度矚目。以比亞迪台系供應鏈為例,中碳負責生產電動車電池的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碳微球,因電動車銷售增溫,法人估計,負極材料今年出貨量將較2012年成長四倍,可迅速看見電動車帶來的獲利貢獻。

群益投顧指出,中碳介相瀝青粉末目前維持二條生產線,年產能約2,200噸,銷售已有增加。
中碳現階段介相瀝青粉末出貨主要對象為中國代理商,再經由石墨加工業者賣給電動車商。
不過,目前占營收比重並不高,因此,群益投顧維持「中立」投資評等。

康舒搭上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電動車題材後,股價已率先大漲,近期持續高檔盤整。法人指出,康舒布局新能源市場效應逐步顯現,因具技術優勢,將與Tesla合作研發電動車充電器、動力及車內輔助用電等裝置。若再進一步得到比亞迪的挹注,後續營收動能具想像空間。

汽車零組件廠胡連營運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國,比亞迪占其營收比重達一成,與比亞迪營運連動性較高。車市回溫胡連可保持高獲利能見度。
【經濟日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2013.09.16 03:37 am
----------------------------
中碳(1723) 前七月獲利報喜

中碳(1723)今年在中龍第二號高爐點火、中碳供貨料增加,加上介相瀝青粉末放量出貨下,前七月獲利有不錯成長,昨(19)日公布自結前七月稅前盈餘達15億元、年增8.85%,每股稅前盈餘達6.33元,優於法人預期。

中鋼(2002)旗下獲利小金雞中碳7月營收達7.27億元、年增9.42%,單月稅前盈餘達2.18億元,月增5.31%,每股稅前盈餘達0.92元;法人表示,中碳今年3月開始在中龍第二號高爐點火、供料放大,加上鋰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粉末產品又接獲大陸3C產品,以及歐洲電動汽車需求增溫,營運扶搖直上。

累計中碳前七月營收達52.05億元,雖僅年增1.36%,不過,獲利卻衝上15億元的好成績,年增8.85%,每股稅前盈餘攀上6.33元。法人指出,在中國大陸、歐洲訂單持續拉貨下,中碳下半年介相瀝青粉末出貨表現,將更優於上半年。

目前中碳介相瀝青粉末對歐洲出貨逾三成、中國大陸逾六成。中碳指出,介相瀝青粉末的損平點為一年1,500至2,000噸規模,今年前六月在客戶端需求增強下出貨量近900噸,遠超過去年全年,預期今年全年有機會超越損平點。

中碳介相瀝青粉末的新產線已在去年底完工,目前新產線正在試車中,公司總產能有機會挑戰5,000噸,並將在明年初正式量產。中碳昨日以168.5元平盤作收。

法人表示,由於中鋼四號高爐恐怕會在9月歲修,預期影響中碳供料約減少9,000噸,中碳下半年獲利要維持上半年成績恐有壓力,認為下半年獲利恐低於上半年。法人推估,中碳今年每股稅後純益有機會落在8.9元至9.2元左右,仍穩居化工類股獲利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2013.08.20 01:33 am
------------------------------------------------------
中碳原料供應增 出貨優於去年

受惠上游原料供應增加,加上外銷客源成長,中鋼碳素化學(1723)指出,今年產品出貨可望較去年成長。

法人分析,中碳上游原料來自於中鋼、中龍鋼鐵煉鋼爐渣,中龍鋼鐵3月8日新高爐運作,可供應中碳原料增加,且客源也增加,帶動出貨成長。

中碳主要產品雜酚油,原以內銷為主,近來積極擴展日本、印尼、泰國外銷市場。

中碳表示,電池負極材料最出初鎖定車用電池,但目前僅歐洲市場為車用電池市場,大陸市場已轉型供應3C電子產品用電池,去年電池負極材料出貨500噸,今年可望成長至2000噸。

另外,中碳內銷苯客源也增加,整體出貨可望較去年成長。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 2013/07/23 12:49
-------------------------------
中碳(1723)拚出貨 下半年帶勁

中碳(1723)5月在接獲東南亞貿易訂單下,不僅推升單月稅前盈餘2.33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98元;法人表示,中碳下半年因大陸鋰電池訂單大量出貨,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中碳表示,5月因接獲東南亞貿易訂單近7,000萬元挹注,帶動單月營運上攻,加上大陸的鋰電池拉貨效益,單月鋰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粉末出貨擴大至250噸,優於上月的200噸,推升營收、獲利同步成長。

累計中碳前五月營收達36.31億元、年減3.7%,營業利益10.01億元,稅前盈餘10.75億元,每股稅前盈餘4.54元。中碳11日收在150元,下跌0.5元。

中碳指出,由於5月軟瀝青出貨出現船期遞延影響,約有9,000噸軟瀝青延至6月出貨,將造成本月營運出現短期拉高情況。

展望下半年,中碳表示,鋰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粉末產品預計放量出貨,全年出貨目標2,500噸可望順利達陣,並大幅優於去年出貨僅50噸表現,有機會成為下半年營運成長動能。

法人強調,雖然介相瀝青粉末產品僅占中碳營收3至5%,不過該產品毛利較高,有利公司獲利表現,預期在下半年大陸訂單放量出貨,加上歐洲客戶訂單出貨,中碳下半年營運有機會優於上半年。

法人指出,由於目前鋼市面臨供過於求,7、8月內銷盤價出現逾4%的跌幅,是否造成減產,需待觀察。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2013.06.13 04:23 am
-------------------------------
中碳(1723) 上月每股賺0.87元

中碳(1723)元月獲利回穩,公司自結1月營業利益達1.98億元,較前月的1.6億元增加23.75%,稅前盈餘達2.07億元、月增率達9.52%,每股稅前盈餘0.87元,優於上月自結的0.8元。

中碳去年原物料取得較困難,加上電動車相關產品出貨不如預期,營收、獲利表現低落,法人表示,中碳營運在去年11月落底後,12月開始已逐步回穩,今年元月營收已回到7 億元大關,單月自結獲利達2.07億元,營運確定揮別谷底。

法人指出,中龍2號高爐預計今年3月5日點火,第3季正式量產,年產能估計達250萬噸,有助於中碳的煤焦油與輕油供應量擴大,對營運有正面挹注。

法人推估,中碳今年的煤焦油投入量有機會逾20萬噸、達22萬公噸,輕油上看8.25萬公噸。中碳封關日股價收在145元,上漲2元。

至於鋰電池負極材料出貨部分,中碳表示,由於過去2年中國、美國均發生電動車火燒車事件,以致於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粉末去年出貨量不到1,000公噸,與一年5,000公噸的總產能不成比例,今年起公司將積極把鋰電池的負極材料應用由電動車導向3C產品,彌補電動車市場仍未成熟的問題。

中碳強調,耕耘已久的電動車市場不會放棄,今年出貨量視廠商訂單而定、持保守看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2013.02.18 04:33 am
--------------------------------------------
中碳(1723):電池負極材料轉3C應用

中鋼碳素化學 (1723) 指出,原鎖定電動車用電池負極材料,但因短期市場發展受限,所以轉型投入3C消費電子產品用電池負極材料。

中碳表示,採用介相瀝青製造鋰電池負極材料,原本看好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用電池市場,但因電動車發生多次事件,產業發展暫時受挫,車用電池市場也跟著遭殃,電池負極材料近來銷售不佳。

因此,中碳調整原本以車用電池負極材料為主的策略,轉投入3C產品用電池負極材料。

中碳強調,車用電池負極材料、3C產品用電池負極材料不同,一個是大電池、一個是小電池,物性、化性要求差異很大,現階段仍會轉型以3C產品用電池為主。

另外,中碳統計,1至10月營收新台幣71億589萬元,盈餘16億8063.8萬元,每股盈餘7.3元。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 2012/11/15 22:15
--------------------------------
中碳奪化工股獲利王

中碳 (1723) 上周五以124元中黑收盤,上周下跌4元,跌幅3.13%,仍優於大盤,上周五成交量也持續縮小到1,760張,顯示機構法人採取相對謹慎的態度,看待中碳今年第4季和明年第1季的走勢,因此,導致短期支撐區125元被跌破。

就業績而言,今年前3季,中碳營收65.2億元、累計每股稅前盈餘7.54元,雖然無法跟去年的高基期相比擬,但是,還是化工股的獲利王,未來,則是要看人工橡膠、營建業、染料業、石化業、以及煉鋁等下游產業的需求,以及中碳在鋰電池等儲能設備的市況進展。
【時報─顏瑞田-台北電】2012/10/28 14:19
------------------------------
中碳(1723)8月稅後純益10.22億元,年減11.82%

中碳 (1723) 苦於下游廠商需求疲軟,營運攀升力道減弱,8月營收年減6.81%,稅後純益10.22億元、年減11.82%。

中碳8月營收7.07億元,月增率8.44%,年減率6.81%,8月稅前盈餘1.88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79元。前8月營收58.13億元,年減5.09%,稅前盈餘15.66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7.92億元,以股本23.69億元計算,前8月每股稅前盈餘達6.61元。

法人指出,受到下游廠商需求不振的影響,中碳第3季營運表現平平,但是,第4季在中鋼轉投資中龍2號高爐預定投產下,有利中碳營運表現。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2012/09/07 11:03
----------------------------
中碳(1723)雙空夾擊 Q3不樂觀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滑,拖累原物料價格表現,中碳(1723)表示,7月苯、雜酚油等原物料現貨價格持續走軟,加上電動車市場需求未明顯提升,第3季營運恐不如預期,預料將低於本季表現。

中碳前5月營收達37.58億元,雖然今較去年同期減少5.41%,但因苯價走跌,公司自結稅前盈餘僅9.97億元,較去年同期11.36億元減少12.23%,稅後純益8.6億元,以流通在外股本23.01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為3.74元,低於去年同期逾4元的表現。

中碳表示,7月軟瀝青、苯、雜酚油現貨價格低於6月,不甚理想,加上電動車市場需求未顯著提升,公司所生產的高毛利鋰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粉末的出貨也降低,第3季營運不甚樂觀,恐低於第2季。該公司昨日下跌1.5元,收136.5元。

雖然原物料報價走跌影響中碳營運,不過,公司仍積極投入並擴大介相瀝青專業應用。中碳指出,公司目前積極投入高軟化點瀝青(HSP)新產品開發,該產品應用於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包覆材料,或是耐火材料用的黏結劑,目前試驗工廠預計7月完工,生產的成品也會交由相關客戶試用。

除鋰電池系列負極材料外,中碳也朝超級電容用活性碳產品發展。中碳表示,瀝青基活性碳主要做為超級電容器的原材料,主要應用在儲能或備用電源,像是一般的3C產品及電動車上;目前該產品已獲得下游客戶認證,待客戶測試完成後,即可出貨。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2012.06.27 02:35 am
------------------------------
中碳 上半年EPS 5.04元

中碳 (1723) 6月自結營業收入6 .63 億元,稅後純益1.77億元;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5.04元。法人估,中碳今年可賺一個資本額。

中碳前6月營業收入46.36億元,稅前盈餘13.41億元;以流通在外股數2.3億股計,每股稅前盈餘為5.83元;稅後純益11.5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04元。

市場需求增強,中碳今年銷售量將比去年成長。主力產品焦碳系列產品的銷量,今年可望達到24.29萬公噸,比去年的21.38萬公噸,成長13.61%。至於,介相瀝青微球產品,則可望達到2,973公噸,比去年的1,356公噸,成長119.25%。

中碳開發的介相瀝青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屬於智慧型手機和手持式3C的關鍵零件,進入門檻相當高。因此,中碳具有市場的技術領導性,短期不易有強大競爭對手出現,這是中碳的競爭優勢。

不過,中碳也有一個短期不利因素,就是中碳與中鋼購料合約價,因為國際油價和相關原物料價格的上漲而重新調升,對於中碳生產成本有一定的壓力。

中碳除息交易日為7月18日,除息基準日和停止過戶截止日7 月24日。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11.07.05 02:15 am
------------------------------
中碳(1723) 本季獲利估跌一成

中碳(1723)因與中鋼的購料合約價於4月已定,但5月初國際油價下跌後,原物料價格也回落,使得中碳本季購料成本相對高檔,中碳坦言,現在產品轉嫁不易,原料又位於高檔下,本季營運表現將不如首季。法人則預估本季獲利將降一成左右。

中碳昨(8)日下跌1元,收160.5元,中碳自結5月營收為7.85億元,月增7.71%,較去年同期成長120.6%,稅前盈餘為2.15億元,稅後純益為1.94億元。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為39.73億元,稅前盈餘為11.36億元,稅後純益為9.8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4.27元。

中碳主要產品為軟瀝青、雜酚油、苯等,其中,苯占該公司營收比重近三成,近期因油價回落,使得苯價也回檔,每公噸自5月初的1,226美元下滑至今已達1,128美元,隨著產品走勢下滑,加上與中鋼的購料合約價於4月已定,當時原物料價格正位於高檔,中碳坦言虧大。

不過,中碳也指出,介相瀝青二條新產線共年產1,600公噸的產能,目前已經開始試車,預期若試車順利就會在6月底投產,產能將較目前倍增,第三季開始貢獻業績獲利,而煤焦油、軟瀝青等產品的價格與需求亦持續看好,下半年展望持續樂觀。

介相瀝青的主要應用範圍包括電動車、筆記型電腦、充電式手工具等,此外,現在最夯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因鋰電池無法更換、要求蓄電量高,也是負極材料的新明星市場。

法人估,中碳今年全年介相瀝青產量可達2,600公噸,將較去年成長逾八成,營收將上看9億元,較去年成長逾九成。
【經濟日報╱記者周義朗/台北報導】 2011.06.09 04:11 am  
--------------------------------
鋰電池負極材料 中碳(1723)金雞母

近來3C產品復甦反彈力道強勁,加上電動車的發燒熱,對鋰電池需求激增,中碳(1723)投入10年,成功開發出的介相瀝青碳微球,今年熱銷,供不應求,中碳決定加速擴廠腳步,年產能從1,400噸,再翻一番,增加產能至3,000噸,預定明年第2季投產,這項綠能產品將成為中碳未來獲利的金雞母。

 全球正興起一股綠能風潮,使得鋰電池的需求呈現三級跳,尤其是,電子產業如3C產品含手機、筆電、電子書等,在歷經金融風暴後,今年快速恢復反彈的力道,更讓鋰電池身價看漲。

 中碳除了本業外,這幾年也專攻鋰電池中的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碳微球,並已取得重大成果,原本中碳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產能只有800噸,經過第一階段擴廠,已增加至每年1,400噸,然而訂單蜂擁而上,今年全年接單量已超過1,300噸,現有產能很有可能明年已不敷使用。

 中碳董事會已決定加速擴廠步調,計畫再斥資2.43億元,興建年產能1,600噸的生產線,使總產能擴增至3,000噸,等於再翻一番,預定明年第2季投產。去年中碳全年營收有48億元,這項材料約占5%,有2億元左右,隨著產能擴增一倍,法人估計,這項綠能材料的營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至少有5至6億元貢獻。

 中碳表示,現在鋰電池熱銷,對負極材料的需求孔急,全線生產仍供不應求,明年擴產後,也不排除再觀察市場變化,有機會進行再加碼增產的動作。

 中碳隨著鋰電池市場看俏,已使負極材料的成長三級跳,未來將成為獲利的金雞母。同時今年在本業的表現,法人預測也很有爆發力,中鋼加上中龍等兩大鋼廠的保證供料,估計供料可達20.5萬噸,比去年增加30%,更讓中碳今年營收看漲,有機會上看70億元,也較去年成長高達45%,獲利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到5月為止,EPS已達3.29元,隨著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的表現,全年回賺回一個資本額,指日可待。
工商時報 【記者龔俊榮/台北報導】2010-06-29
---------------------------
《業績-化工》中碳10月EPS僅0.42元,但前10月EPS仍達5.62元

中碳 (1723) 10月營收、獲利出爐,在金融評價由認列收益轉認虧損,原料價跌買盤觀望下,單月EPS僅0.42元,較上月0.63元顯著下滑。不過累計前10月獲利12.93億元,年增率達7.01%,每股稅後盈餘5.62元。

中碳表示,10月份雜酚油約456美元,出貨量5000頓,約與上月相同。

產品苯則本月約920美元,因油價大幅走跌致下游客戶觀望,本月出貨減少約1千頓僅3655頓。

至於焦炭,內銷維持1.5萬頓,近三月因中鋼委託銷售焦炭,外銷量每月達1.5萬頓。本月獲利下滑,除了本業獲利因客戶觀望提貨減少下滑外,也因認列債券、基金等金融評價損失300萬,與上月獲利1200萬相比也侵蝕本月獲利表現。

至於11月業績,苯價10月底崩跌較上月腰斬,下游提貨量不振,幸好中碳自十一月下旬起,將進行為期兩週半左右之年度歲修工作。不過中碳表示,日前OPEC成員削減供油後,油價已有止穩走勢,認為原料價格也可望落底,客戶將逐漸回籠。

中碳10月營收7.92億9291萬元,月減16%;稅前盈餘1.34億元,月減26%;稅後純益9836萬元,月減32.6%;EPS0.42元,也較上月0.63元下滑。

累計至今年十月底營收67.9億元,稅前盈餘16.63億元,以流通在外股數229,984千股計,每股稅前盈餘為7.23元。稅後純益為12.9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01%,每股稅後盈餘為5.62元。
【時報記者何美如台北報導】2008/11/05 11:22
----------------------------------------
江耀宗請辭中碳(1723)董事長

中鋼體系日前傳出董事長張家祝基於「純化」人事為由,將推動關係企業高層人事安排,其中中碳董事長江耀宗則首當其衝,昨中碳(1723)發布新聞稿,董事長江耀宗因「生涯規劃」已於24日提出辭呈,預定於30日卸下中碳董事長職務。

傳鍾樂民將接棒
由於時機敏感,江耀宗去辭係因「血統不純」或「生涯規劃」,成了「各自表述」的謎團,而接棒人選,外界看好中鋼現任執行副總鍾樂民。

扁系色彩鮮明的江耀宗原是學者出身,在前總統陳水扁台北市長任內,江耀宗轉換跑道,進入市府出任捷運局總工程司,因推動「5年5條捷運線通車」的政策兌現,深獲信任,陳水扁奪得2000年總統大選,江耀宗也平步青雲,從市府捷運局跳到公共工程委員會出任副主委,接著更接掌華航董事長。

短短幾年內,江耀宗官運亨通,2005年秋天,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因官派董座高額分紅引起討論,總統府希望林文淵在辭職及退回分紅兩個方案中選擇,最後林文淵決定既辭職又退回分紅,同年11月原擔任華航董事長的江耀宗則又成了救火隊,接任中鋼董事長,接掌年營收六七千億元的中鋼。

未料,1年多後,林文淵又回鍋,2007年6月江耀宗被迫黯然下台,成為中鋼任期最短的董事長之一,隨後轉任中碳董事長。由於中碳是一家高獲利公司,福利待遇與分紅跟中鋼不相上下,有人說甚至比中鋼好,顯見陳水扁卸任前安排江耀宗到中碳,有一定程度的安撫作用。
蘋果日報【姚惠珍╱台北報導】2008年09月29日
---------------------------------------------------------------------------------------------------
中碳(1723)鋰電池原料 銷量將倍增

中碳(1723)新產品「介相瀝青粉末」今年銷量倍增,加上國際煤焦油因供應短缺價格大漲,帶動昨(25)日中碳股價逆勢上揚,邁向填權息之路。

中碳副總經理吳國禎表示,由軟瀝青加工而成的「介相瀝青粉末」,是鋰電池的負極原料,屬於高附加價值產品,中碳在2004年和2005年投資擴廠後,目前年產量800公噸,在市場前景持續看好下,中碳正評估投資擴充產能。

吳國禎指出,全球手機鋰電池所需的介相瀝青粉末是3,200公噸,中碳年產量800公噸,已占全球四分之一供應量。去年介相瀝青粉末銷量只有335公噸,今年上半年即銷出398公噸,全年銷量可望倍增。

吳國禎透露,中碳內部正討論,預計9月決定是否擴充介相瀝青粉末產能。

另外,受油價上漲影響,中國大陸把煤焦油當成燃料使用,也不鼓勵煤焦油出口,東歐如烏克蘭、波蘭等煤焦油出口大國也有相同情況,導致煤焦油供應缺乏,價格提高,中碳的煤焦油化學品等行情也隨之上漲,對本業挹注頗多。
【經濟日報/記者徐谷楨/台北報導】 2008.07.26 02:41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4112 的頭像
    a4112

    a4112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