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官員2月28日舉行談判,戰爭的緩解出現一線曙光,接下來24小時將是烏克蘭局勢的關鍵期。但俄國全面入侵烏國的衝擊,已使全球股市面臨全球經濟衰退的重要威脅,拖累美股28日早盤重挫逾400點。
隨著這場戰爭進入第五天,俄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攻勢似乎遭遇頑強抵抗。俄烏代表團28日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接壤邊境的普里皮亞特河(Pripyat River)附近,舉行會談。
俄國首席代表梅丁斯基說,會談將在莫斯科時間中午12時開始。他說:「我們肯定想儘快達成某種協議,但這必須符合雙方的利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說:「接下來的24小時對烏克蘭至關重要。」
美股三大指數28日早盤仍跌逾1%,道瓊工業指數跌逾400點,紐約黃金現貨漲1.3%至每英兩1,914.83美元,凸顯市場避險情緒濃厚,投資人仍審慎觀望俄烏會談結果。
儘管俄烏展開會談,但俄國總統普亭所發動的這場戰爭,可能使股市面臨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隨著西方政府加重對俄國制裁的力道,油價再度飆升,殖利率曲線反映對經濟成長的疑慮加劇,美元大漲也令市場擔心會重演2008年一樣的流動性危機。全球經濟承受日益沉重的壓力,一旦全面走下坡,股市將更難維持韌性。
MKM Partners的研究指出,標普500指數經歷過的33次修正(從前波高點回落10%)中,有七次最終陷入熊市(跌幅達到20%),另有26次反彈並升創新高。平均修正幅度為15%,與1月4日至2月24日盤中低點的跌幅14.6%相吻合。
MKM認為,如果經濟不會陷入衰退,那麼市場低點或多或少已經到了。若未出現經濟衰退,則現在的行情可被視為結構性牛市中的修正。但這次反彈可能沒那麼容易,因為油價、殖利率曲線和預料中的聯準會升息等因素顯示,決策者在面對疫情、通膨和可能是二戰以來最嚴峻地緣政治緊張之際,美國和全球經濟可能會承受異乎尋常的壓力。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場策略師馬雷說:「我們正走向熊市。」「經濟衰退可能會在今年某個時點發生。」
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2022年3月1日 週二 上午6:20
-------------------------------------------------------------------
台股有「烏」雲 力保半年線
俄烏雖舉行和談,不過俄國總統普亭卻祭出核威脅手段,衝擊昨(28)日美股開盤大跌。法人指出,台股今(1)日可能持續震盪,本周半年線保衛戰將是台股的重頭戲,戰爭仍是主要變數,美國聯準會(Fed)本月升息速度也受市場高度關注。
俄羅斯上周四(24日)入侵烏克蘭,美股主要指數以利空出盡解讀,激勵周四及周五連兩日反彈;昨日俄烏雙方雖舉行和談,不過普亭卻祭出核威脅手段,立馬衝擊美股期貨電子盤紛紛重挫;而亞股主要指數昨日漲跌互見,幅度都不到1%。其中,南韓股市漲0.8%,日經225指數漲0.1%,不過,歐股普遍表現不佳。
法人指出,台股上周五雖隨美股反彈收紅,不過收盤點位距半年線僅81點,半年線已成為多空拉鋸線,預期台股今日將持續震盪。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俄烏談判如果有正面結果,有利股市,但仍需持續觀察戰事。如果投資人是融資買進,最好降低槓桿比重。
在法人動態方面,投信積極衝刺作帳行情,截至上周五為止已連19買、創史上第二長連買紀錄,累計這波買超515億元,聚焦金融、傳產龍頭、電子下游等,著眼於高現金股利殖利率族群。相反的,外資已連五賣台股,創史上最大單周賣超金額紀錄、達1,665億元。不過,就個股及族群來看,外資上周仍買超鋼鐵、電子零組件、航運股等,資金暫時轉移至獲利與展望強的傳產股。
在產業布局方面,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建議,可注意基期仍低的金融股、現金殖利率高的標的、美國科技股財報受惠股等。黃文清看好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電動車、金融股等,短期則可注意原物料上揚的受惠族群,如塑化上游、鋼鐵等。航運股雖然大致可望受惠於經濟復甦,但也要留心油價急漲的衝擊。
經濟日報 /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2022-03-01 02:49
----------------------------------------------------------------------
俄軍「假撤兵」以退為進:普丁會否承認「烏東親俄區獨立」?
「俄國宣稱『已撤回少量大軍』,但烏克蘭前線受到的入侵壓力,為什麼完全沒有緩減?」牽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危機感的2022烏克蘭危機,15日情勢出現「緊急剎車」,原本在烏俄邊境集結15萬大軍的俄羅斯軍方周三一早宣布「前線部隊正逐步撤離」;稍晚接見德國總理蕭茲的俄國總統普丁,亦公開表示:「我也不想看到歐洲陷入大戰。」俄方的兩項消息一出,全歐美股市應聲齊漲,國際市場將之視為「危機降級」的鬆一口氣信號。
但事實上,俄國宣稱撤走的兵力,只有西部軍區與南部軍區的陸軍部隊;集結於白俄羅斯邊境、隨時能在48小時內斬首烏克蘭首都的東部軍區與俄國空降軍精銳,以及超過50%的空軍兵力,仍不減反增地留在烏俄前線擴大軍演——因此截至16日清晨為止,無論烏克蘭軍方或北約各國的情報單位都保持高度疑心,畢竟無法實證俄軍是否真有「撤退跡象」?或有多少兵力離開前線?
除了俄軍假撤退疑雲外,令烏克蘭軍方更感警戒的,還有2月15日發生的一連串「不穩信號」,像是烏克蘭國防部與多家大型銀行就遭遇網路攻擊,各地ATM分支與金融轉帳都遭遇癱瘓;接著俄國官媒突然同步報導頓巴斯的親俄城市,疑遭烏克蘭特種部隊安放炸彈「恐怖攻擊」。
同時,俄國國家杜馬15日也正式通過,要求普丁以總統權力,正式「承認」烏東親俄分離主義者——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脫離烏克蘭的「主權獨立」。但此舉成真後的戰略風險極大,不僅將完全撕毀烏克蘭和解的明斯克協議,亦可能賦予俄國「主動出兵分裂烏克蘭」的戰爭權力?
▌前情提要:〈戰爭臨界點的嘲諷?烏克蘭「戰時總統」與216大戰迷霧〉
俄軍的前線撤退消息,是由俄國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少將(Igor Konashenkov),於2月15日上午發出的官方公告。內容中,俄軍強調本回的西境軍演圓滿成功,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的俄國西部軍區與南部軍區部隊,已開始重上板車、透過鐵公路運輸或部隊機動,陸續返回各自的原駐基地。
科納申科夫也隨即放出兩段「戰車上板」與「戰車雪地前進」的不明影片。但具體後撤的兵力規模,以及歐美衛星的空拍照片,都沒有俄軍「真已撤收」的明顯跡象。
除此之外,烏克蘭政府與俄國媒體的軍事觀察都同時發現:科納申科夫將軍發出的後撤通報,確切的用字說法是「正要進行一個撤收的動作」,同時撤收命令目前也僅限定於西部軍區、南部軍區發來的地面部隊,並不包含集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俄國海空軍,以及對於烏克蘭威脅最大、持續增援在白俄羅斯一帶軍演的東部軍區部隊與俄國空降軍。
俄軍要撤不撤的虛實交錯,讓烏克蘭與北約諸國絲毫不敢大意,畢竟類似的劇情,也同樣發生在2021年春季的烏克蘭危機——當時俄軍雖然若無其事地在完成軍演後撤退,但留下的基地設施、重型裝備、軍火彈藥與醫療倉儲...等關鍵的戰爭資源,全都留在烏俄前線以作為「下一次前線重返的加速準備」——更何況西部軍區與南部軍區的駐地距離,原本就能這些後撤部隊能夠非常輕易地於短時間內「調頭重來」。
鑑此,15日的俄軍動態究竟是真心降級衝突風險?還是暗留一手的「回馬槍」預備動作?這才讓烏克蘭與西方諸國大表疑心,不斷催促強調:「俄國必須提出『撤兵證據』。」
「針對俄國主張俄軍以從烏克蘭邊境撤回一部分軍隊的聲明,烏克蘭的立場如下...」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表示:
「我們烏克蘭只有一條原則:我們不相信『我們聽見』的說法,我們只相信『我們看見』的證據——只有我們確認這些聲明的撤退確實存在後,我們才會真的相信危機降級。」
但就莫斯科的立場而言,克里米亞海上的海空軍力是「另一場海軍操演」;從西伯利亞奔襲而來的東部軍區兵力,也還沒結束與白俄羅斯聯合練兵的「同盟決心」軍事演習——這兩方的主要兵力,本來就要等到2月20日才會結束軍演——再加上俄國的立場,一直主張烏俄邊境的軍隊集結,無論規模再大都是「無須向外邦人交代的俄國主權」,因此雙方才會陷入戰略猜忌的死局循環。
除此之外,原本到烏俄邊界監督大軍動員的俄國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ygu),15日也離開了歐俄前線,轉赴敘利亞與強人獨裁者阿薩德總統見面。相關消息與普丁總統隨後的「不想看到歐洲打仗」發言,也都被視為:
克林姆林宮見好就收的「休兵信號」。
「俄國的部份軍隊已經從邊境撤收了...當然啦,俄國本來就不想打仗。」
科納申科夫少將的撤兵通報後不久,人正在克林姆林宮與德國總理蕭茲結束一對一元首峰會的普丁,也在國際記者會上大方地證實俄軍逐步返營的消息。與日前的強硬態度相比,普丁似乎對蕭茲總理的「談判條件」相當滿意,俄國總統屢屢強調俄國對於「共同安全」與「共享和平」的願景,雙方互動氣氛明顯也比此前其他國家的斡旋更好,蕭茲甚至直接在記者會上開普丁的黑色玩笑:「不知道普丁總統打算掌權連任到什麼時候?」
會談中,普丁反覆重申「願意美國與北約繼續戰略談判」,但也不忘批評北約的擴張威脅。俄國總統認為,北約至今仍在持續冷戰圍堵,西方口口聲聲高喊「不願看到歐洲大戰」,「但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難道就不算開戰嗎?當年你們不也沒有聯合國的動武授權?」
普丁的南斯拉夫故事,當場引發蕭茲的反駁,因為就德國的認知與立場,當年北約的轟炸是為了阻止南斯拉夫對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的種族屠殺。但對此,普丁則順勢反嗆:「就俄國掌握的情資來看,烏克蘭政府在頓巴斯地區犯下的暴行,也同樣是針對俄裔平民的『種族滅絕』(genocide)。」
雖然蕭茲與普丁在軍事認知上存在難以溝通的認知對立,但在其他問題——包括歐俄戰略談判、北約軍事互信機制、以及俄國天然氣輸入歐盟市場的「北溪二號」輸氣管問題上,蕭茲與普丁卻是相談甚歡。就雙方對話的語境與氣氛,德國政府似乎暗示以「不動烏克蘭主權」為交換北溪二號的直接開通,但蕭茲用字遣詞仍然維持公開的「戰略模糊」,並沒有明顯的突破與交換。
在普丁迎接蕭茲的同一時間,俄國國家杜馬15日也通過了一項爭議決議,他們要求普丁以俄國總統的權力,直接承認烏東親俄分離主義區——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獨立。相關要求目前已正式呈交給克林姆林宮,但普丁方面則不置可否地表示:「俄國會盡一切力量來守護頓巴斯的俄裔百姓!」
俄國獨立媒體《梅杜莎》分析:國家杜馬表決要普丁「承認頓巴斯獨立」的作法,就目前來看是一記相當危險的「將軍抽車」。雖然俄國政壇鷹派中,一直有併吞烏克蘭、或至少拆解烏東親俄區的野心願景——就像2014年普丁「回收」克里米亞半島一樣——但頓巴斯的地理環境與政經現勢,卻是俄國不願親口吞下的雙重毒瘤。
承認頓巴斯從烏克蘭脫離的正式主權獨立,於利處來看,將授權俄國正式駐軍烏克蘭東部,憑俄國壓倒性的力量逆轉烏東的苦戰僵局;但於害處來看,俄國如果真的承認頓巴斯的獨立,那等同於自行撕毀《明斯克和平協議》,直接引發的國際制裁與經濟封鎖,對於俄國百害且無一利。
報導特別強調,頓巴斯地區在8年消耗戰後,如今已是治安敗壞、經濟蕭條、百廢待舉的「窮苦之地」,此區的親俄平民不僅又老又窮、無法經濟自給,俄國佔領此地後的重建預算更可能高達210億美金之譜。因此在過去5年來,俄國民意只有不到25%認可繼續援助頓巴斯地區,若深入到承認獨立、乃至於與俄國本土合併,社會輿論更是壓倒性地抱持著「強烈反對」的負面情緒。
除此之外,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雖然聲稱「擁有整個頓巴斯地區的民族主權」,但烏東分離主義者其實只控制不到一半的兩省地區、另一半的領地仍由烏克蘭中央軍隊掌握。因此如果俄國承認兩國的分離獨立,俄軍是否要主動攻擊烏克蘭本土以「光復烏東全土」?不太現實且充滿風險的狀況,亦充滿陷阱。
但如果承認「頓巴斯脫烏獨立」一事根本不可行,為何俄國國家杜馬還要大張旗鼓、甚至引發烏俄媒體緊張的向普丁正式發信呢?對此,《梅杜莎》與烏克蘭政府的判斷,都認為普丁意在隔山打牛,試圖敲打、甚至刺激基輔政府「主動毀棄明斯克協議」。
對於烏克蘭來說,承認頓巴斯獨立,雖然會給俄國帶來非常多的現實麻煩,
「但如果俄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向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那承認頓巴斯的主權,將給俄國一個完美的出兵名份——就像當年喬治亞戰爭一樣。」
事實上,烏克蘭政府對於俄軍的15日動態,反而滿心疑慮。根據烏東前線的部隊消息,頓巴斯地區的衝突現況,並沒有因為俄軍的撤退聲明有所增減,「前線戰況就是一動也不動的,完全沒有相對反應。」
相對的,在頓巴斯的親俄佔領區內,由俄國媒體《塔斯社》等新聞報導,15日午後也發出一系列的緊急插播,指控烏克蘭特種部隊「疑似滲透進頓巴斯兩共和國內」,圖謀發動恐怖攻擊。俄方說法強調,這波攻擊行動意圖以炸彈殺傷城市百姓造成恐慌,以掩護「烏克蘭政府軍對烏東的親攻作戰」,但俄方並沒有提出相應的指控證據,在普丁與蕭茲的不打仗演說後,相關消息也在短暫緊張後很快散去。
此外,烏克蘭15日稍晚也遭到全國性的大規模網路攻擊。以烏克蘭國防部為首的政府機關一度被癱瘓,幾家大型銀行的網路系統也遭到阻斷服務。影響範圍不僅是一般的軍情佈達,全國各地的金融轉帳、ATM提款,也都遭到這波網路戰嚴重癱瘓。
一般西方媒體與國際輿論皆認為:俄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武嚇,很可能會一路持續到20日後才會有「大規模風險降級的跡象證據」。在此階段,俄國應會繼續這種以退為進、虛實難辨的複雜態度,持續強化這回「戰爭危機」的風險印象。但這是否真的代表烏俄雙方不會有擦槍走火?或其他突發事件的可能?在極為動盪與充滿變數的前線環境中,沒有人能篤定保證。
轉角國際 2022/02/16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6101556?from=ddd-umaylikenews_ch2
1/2CAFE'
- Mar 01 Tue 2022 08:53
俄烏邊打邊談 全球股市沒曙光(烏俄戰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