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世界愈來愈多國家宣布不要汽油車了,新任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2050年禁用汽油車了,但全世界最有錢上市公司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除了在沙烏地蓋煉油廠,甚至跑到中國浙江大舉投資,讓人想不透,車子都不加油了,煉這麼多汽油去哪裡?

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轉型會議、工研院2021年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最近都在熱議一個共同的話題: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想要投資中國浙江石化,將讓浙江石化一舉成為全球第二煉油廠、總投資金額超越人民幣兆元的世界級石化園區,台灣六輕跟它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而台灣可能因此遭殃。

問題是中國2035年想全面禁止燃油車,汽車都不加油了,沙烏地阿美跑到浙江投資煉油廠,到底想幹什麼?又為何台灣石化業視它為洪水猛獸?

浙江石化一期去年投產、二期今年起陸續投產,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希望投資第三期,佔有浙江石化9%股權,同時簽訂長期原油供應合約並興建原油儲槽,投資金額預估是250億美元,未來既是浙江石化的股東也是原油供應商。

預估三期完成之後,浙江石化年煉油量6000萬噸,僅次於年煉量6200萬噸的印度古拉特邦的賈姆納加爾煉油廠居世界第二,中國僅花了4年就在浙江舟山群島上打造出世界級煉油、石化園區。

除了規模超巨大之外,讓各界戒慎恐懼的是這種煉油廠跟一般的不同,使用一種泛稱為COTC(見小辭典)的技術,工研院化學研究部研究員陳育誠用最簡單的比喻,這種煉油廠的投資目的就是從原油做到衣服,跟過去以生產航空燃料、汽柴油為主的目的不同,還投資了一系列的連續性生產裝置生產出衣服原料。一部分外銷一部分再搭配中國紡織工業最後成為衣服銷往世界。

根據IEA的資料,過去一桶石油約65%耗用於運輸用途(汽車、輪船、飛機)、以及其他能源如瓦斯煮飯,剩下的5到20%才會作為衣服、塑膠原料等。但COTC的非汽柴油比重達到70-80%,佔比剛好倒過來,沙烏地阿美可說是進行一場煉油廠去油化(汽柴油)的大競賽。

為何說大競賽?沙烏地阿美自2005開始極研發COTC技術,到目前已在全球公告了599個COTC的專利,把第二名埃克森美孚的78個遠遠拋在腦後,甚至還收購投資其他擁有COTC技術的公司,一邊花大錢蓋煉油廠,一邊研發專利,進行一場世紀級的技術革新競賽。

因為加入這場戰局的不只是世界龍頭沙烏地阿美、美國能源業龍頭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廣東省的惠州市也蓋COTC的煉油廠。

除此之外,喜歡彎道超車的中國企業,研發實力不足則改買技術授權,包括了中國恒力、恆逸、盛虹煉化也都投入了COTC的一貫化園區。

對台灣來說,這可就是大事情了,因為這是技術革新大戰,也是規模競爭,愈大成本愈低,加上沙烏地阿美是從油田開始做起,省掉了中間各種成本。因此中國業者號稱以乙烯來比,COTC一噸成本可比傳統方法便宜200美元。

工研院預估:COTC將成主流

2026年之前,在全球總共有8個COTC投資案在進行,其中有6個在遠東地區,剩下兩個也是在亞洲,分別是印度與沙烏地。

因此工研院預估到2022年開始,COTC生產的衣服、塑膠原料不再是小眾,將逐漸成為主流。

這就是大社石化業者擔憂的,台灣一年約出口石化相關原料7595億到中國大陸,剩下也是以東南亞為主。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只要中國COTC有新產能開出就會產生替代傳統石化廠的效應。因此大社石化業者說,浙江石化投產後,恐無法跟中國競爭相同規格產品,跟它重複的工廠、產線只有走向關門一途。

不只大社,連麥寮六輕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浙江石化緊鄰台塑寧波園區,未來客戶勢必重疊。以往台塑勝利方程式是台灣麥寮生產上游,送到寧波生產中下游的塑膠,接著銷售全中國,這個的成功模式將受到挑戰。

這場國際競賽,歐美國家也注意了並開始轉型。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所化學部研究經理范振誠說,例如,日本的NEDO(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補助日本業者發展二氧化碳做衣服原料,在2020-2023年投入20億日圓作開發,並且以2050年為量產目標,因為日本也知道傳統方法是比不過COTC的,只能研發下一代技術。他又舉例,英國的英力士(INEOS)與美國新創業者Agilyx在美國伊利諾州發展聚苯乙烯的化學回收,每天能處理100多噸消費過的聚苯乙烯(保麗龍)再製成新的塑膠,讓石化業成為海洋垃圾解決者,進而創造持續生存的機會。

反觀台灣,大社工業區承諾搬遷已跳票兩年、桃園煉油廠承諾搬遷已跳票7年,這些老舊的工廠仍在原地拖一算一天卻不升級,外面的世界卻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變革,台灣如不加快轉型升級腳步,未來恐怕只會剩下老工廠製造污染卻又賺不了錢。
天下雜誌/文呂國禎 圖/Shutterstock 2020年12月3日 週四 上午9:34
https://tw.news.yahoo.com/%E6%B1%BD%E8%BB%8A%E9%83%BD%E4%B8%8D%E5%8A%A0%E6%B2%B9%E4%BA%86%E5%85%A8%E7%90%83%E6%9C%80%E5%A4%A7%E7%9A%84%E5%85%AC%E5%8F%B8%E7%82%BA%E4%BD%95%E4%BB%8D%E5%9C%A8%E6%8A%95%E8%B3%87%E7%85%89%E6%B2%B9%E5%BB%A0-013457838.html
--------------------------------------------------------------------------------------------------
原油直接製造化學品(Crude Oil to Chemicals, COTC)

各大機構預測未來油品市場將萎縮,油品業尋求創造更高利潤的方式,促使原油直接製造化學品(Crude Oil to Chemicals, COTC)逐漸成為受關注的技術項目。ExxonMobil位於新加坡的工廠成為COTC的指標案例。該工廠的100萬公噸乙烯生產設備與其煉油廠整合在一起,不僅共享公用事業等設施,還從煉油廠獲得重質燃料原料直接用於生產烯烴。隨後中國大陸、中東地區也紛紛投入COTC的計畫。

一、原油直接製造化學品(Crude Oil to Chemicals, COTC)逐漸熱門
(一)何謂COTC
所為COTC簡單的說就是原油直接生產烯烴和芳烴等化學品,而不是通過以乙烷/或輕油(Naphtha)為原料的裂解設備或傳統的重組技術來生產烯烴和芳烴等化學品。傳統的生產模式,原油轉換成化學品的比例約為15~25%;COTC的化學品轉化率提升至40%、甚至80%,如圖1所示。

資料來源:IHS Markit;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ITIS研究團隊整理(2020/3)

圖1 原油煉製化學品進展

(二)為何COTC重要
根據IHS Markit在2019年於台灣舉辦的「亞洲石化會議」資料顯示,市場對油品的需求將於2040年達到高峰,之後可能呈現衰減的趨勢,而新能源車的興起是造成此趨勢的重要因素之一。環保意識抬頭,具備綠色潔淨特性的電動車成為汽車產業重要佈局。在各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消費者接受度提高之下,電動車市場近年快速加溫,繼2017年全球總銷售突破100萬輛後,2018年更超過200萬輛,國際能源總署(IEA)則預估2040年全球會有3億輛電動車上路。IHS Markit預估,2040年全球汽車市場銷售中,純電動車佔了29%(不含油電混合車)。各研究機構與廠商看法或許不一,不過對電動車的未來發展都抱持正面樂觀的看法,電動車將逐漸增加市場佔有率。因此,IHS Markit預估石油的需求成長將放緩,預計到2040年達到需求高峰之後將反轉向下;同樣地,IEA也表示,因為電動車興起,2040年後石油每日需求會減少330萬桶。

然而石化產品提供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在人口增加、經濟成長的情況下,市場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面臨油品需求可能逐漸降低的情況下,油品業者正在找尋從運輸燃料轉向利潤率更高的化學品產品的方式,使得原油直接製造化學品(Crude Oil to Chemicals, COTC)逐漸成為受關注的技術項目。

二、已完工以及在建中的COTC項目
ExxonMobil開創COTC 的先河,陸續有大連恆力石化以及浙江舟山石化陸續完工,後有連雲港盛虹石化、汶萊在建的恆逸PMB煉化,以及位於中東Saudi Aramco與SABIC合資的計畫在建中。除了上述六個計畫,還有多項計畫規劃中。

(一) ExxonMobil新加坡裕廊島的乙烯裂解廠
2014年ExxonMobil位於新加坡的新建工廠商轉,成為全球第一家直接裂解原油、生產化工原料的化工廠。此工廠包括乙烯產能100萬公噸、兩條65萬公噸的聚乙烯(PE)產線、一條年產能50萬公噸的聚丙烯(PP)產線、一條30萬公噸應用茂金屬觸媒生產彈性體的產線、以及對二甲苯(PX)與苯(Benzene)等石化產品。

(二) 恆力集團的Integrated Complex計畫
2019年恆力石化大型煉化一體項目完工投產,原油加工能力將達到2,000萬公噸,PX產能達到450萬公噸,主要用於滿足恆力石化純對苯二甲酸(PTA)主要生產原料所需,此計畫完工勢必大幅降低中國大陸PX對外依存度。此外,此基地尚包括烯烴衍生物,若順利完工,也會對市場帶來短期的衝擊。

2020年初,恆力石化150萬公噸乙烯設備試車成功,250萬公噸PTA-4產線也完工,緊接著另一條250萬公噸的PTA-5也將完工。2020年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區的PTA生產基地年產能將超過1,100萬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

(三) 浙江石化Integrated Complex計畫
浙江石化公司是由紡織品製造商的榮盛控股集團(占股51%)、桐昆集團(占股20%)與石化生產商的巨化集團(占股20%)及舟山海洋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占股9%)共同合資成立。

浙江石化4,000萬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是中國大陸近年規劃數個新建大型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計畫總投資1,730億元人民幣,建設總規模為4,000萬公噸煉油、800萬公噸對二甲苯、280萬公噸乙烯。此計畫分兩期建設,每期工程主要包括為2,000萬公噸煉油、400萬公噸PX、140萬公噸乙烯及下游化工生產設備。此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製化學品一體化生產基地。

2019年底浙江石化第一期140萬公噸乙烯設備試車成功,接著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產設備也試車成功。2020年3月初第二條聚丙烯(PP)線也開始商轉運作,一期項目皆陸續完工投產。

(四)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處理原油1,600萬公噸,產品主要包括280萬公噸的對二甲苯(PX)和110萬公噸的乙烯,計劃2021年投產。盛虹集團虹港石化PTA設備的PX需求量達到100萬公噸,全部依賴外購。為了向上整合,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以生產芳烴產品為主。生產的PX通管線輸送至PTA生產設備,消除外運PX的環境風險、節約能源、並最大化生產效益。

(五) 恆逸PMB煉化
恆逸PMB煉化為由中國恆逸公司(70%)和汶萊政府(30%)在汶萊大摩拉島(Pulau Muara Besar)合資34.5億美元興建的煉化一體基地。加工原油800萬公噸,可生產150萬公噸PX和50萬公噸苯以及 150萬公噸輕油。此計畫已於2019年11月試車成功。
恆逸PMB煉化可為實踐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海外投資的典範。根據該公司資料顯示,恆逸PMB煉化是首個全面執行中國大陸標準的海外石化生產基地,99%的設備是中國製造,大部分都是在中國預製完成之後再到汶萊安裝,施工方也都是中國企業。

(六) Saudi Aramco/SABIC合資項目
Saudi Aramco/SABIC合資加工原油2,000萬公噸,直接轉化成化學品,且致力於通過研發加氫裂化技術將原油直接生產化工品的轉化率提高至70~80%。一旦該技術得以成功商業化,以年加工量2,000萬公噸原油為基礎,每年至少生產1,400萬噸化學品。

(七) 其他規劃中項目
印度Reliance Industries計畫投資98億美元,在該公司Jamnagar的工廠興建一個COTC項目,乙烯和丙烯的總產能為850萬噸/年,以及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總產能350萬噸/年。
ExxonMobil規劃在廣東省惠州大亞灣石化工業區興建COTC項目,包含:120萬公噸乙烯和80萬公噸丙烯。主要裝置包括原油蒸汽裂解聯合裝置、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等。
三、結論
(一) COTC對傳統石化造成衝擊
隨著其核心技術加氫裂化持續不斷的進步,原油直接生產化工品技術的規模效應、成本優勢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強有力的競爭力。以Saudi Aramco/SABIC合資項目為例,倘若原油轉換率可以達到70%以上,一年將可生產至少1,400萬公噸的石化產品。COTC憑藉自身規模經濟以及成本優勢,將給傳統石化企業帶來巨大衝擊,尤其針對輕油進料的業者,石化行業將發生革命性改變。

(二) COTC掌握在國際大企業手裡
COTC雖有其經濟規模的優勢,但相對的技術複雜度提高投資成本。上述提及的COTC項目中,規模最小的恆逸PMB煉化原油加工能力只有800萬公噸,投資成本為34.5億美元,其他項目投資成本約100億美元以上,Saudi Aramco/SABIC合資項目投資預算更高達200億美元。在技術門檻高、投資門檻高的情況下,COTC將掌握在少數國際企業手裡。傳統石化業者應盡早加快技術升級以及佈局新的產品路線,以應對未來石化行業的激烈競爭。
作者:范振誠 石化高分子

(本文摘自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2020/05/07)
塑料技術—技術文壇作者:范振誠
http://www.ibuyplastic.com/tech_center/tech_paper/tech_detailcontent.phtml?id=1029&IBP_SID=c66cf7d40ef0a3e15752f2fa90671344
---------------------------------------------------------------------------------
原油直接生產化學品,全球項目最新進展!

石腦油裂解一直作為主流工藝,但是目前,使用原油為原料直接制乙烯的工藝正在興起。目前,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以及沙特基礎工業公司開發了新型蒸汽裂解工藝技術可以將原油直接轉化為輕質烯烴。流程君總結了目前技術進展情況,供大家參考。

沙特阿美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與伍德集團簽約原油制化學品聯合體合同

沙特阿美公司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於2018年3月9日宣布,已與英國伍德集團(Wood Group)簽署了一項合同,為其在沙烏地阿拉伯建設投資為200億美元的完全一體化的原油制化學品(COTC)聯合體。伍德將負責項目管理和前端工程設計(FEED)。這次簽署恰逢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訪問英國。

繼沙特阿美公司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於2017年11月簽署諒解備忘錄之後,該大型項目的開發進入下一階段。根據合同條款,伍德集團將最終確定項目的範圍,協助選擇技術提供商,並提供項目經濟狀況的最新信息以及執行FEED工作。

沙特阿美公司總裁兼執行長Amin al-Nasser表示,該項目是沙特阿美公司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該項目將實現從原油到近50%化學品的直接轉化率。這為生產化學品作為原料,為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堅實的機會,作為沙特阿美公司投資烴類資源取得最大化回報所做努力的一部分。該項目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學品產率,回收副產品,優化資源並提高規模效率。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執行長Yousef Al-Benyan表示,通過創新配置,該項目將以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實現世界上石油製取化學品最高的產率轉化率。COTC項目將推動工業多元化的新時代,創造就業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技術發展。

該項目將處理40萬桶/天原油,並包括一個減壓瓦斯油平台,能生產約900萬噸/年的化學品和基礎油,預計將於2025年開始運行。將建在紅海沿岸的延布,包括兩條乙烯生產線,總產能為300萬噸/年乙烯。

埃克森美孚

運營著目前全球唯一一套商業化裝置

2014年1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正式啟用了一套產能100萬噸/年由原油直接制烯烴的世界級商業化裝置,該裝置越過原油裂解為石腦油過程,將原油直接轉化為輕質烯烴。截至目前,這是世界上第一套採用原油直接制烯烴新工藝的商業化運營裝置。

據悉,沙特阿美公司也開發了自己的原油直接制烯烴工藝,但尚未建成商業化運營裝置。SABIC同時也在研究原油直接制烯烴技術。

原油直接制烯烴工藝VS常規石腦油裂解制烯烴工藝(來自IHS諮詢報告)

1、工藝流程優勢

新工藝繞過煉油過程,將原油直接供給裂解爐;

分別在裂解爐的對流段和輻射段間加入一個閃蒸罐;

將原油預加熱通過閃蒸分離出較輕組分;

這部分提取油氣被返回到爐內的輻射段盤管,並以通常的方式裂解;

在閃蒸罐底部收集的重質液體組分被送至鄰近的埃克森美孚煉油廠,或進入市場銷售。

2、成本優勢

據諮詢報告研究,與傳統的石腦油裂解工藝相比,埃克森美孚使用新工藝每生產1噸乙烯可凈賺100美元至200美元。同時,這種全新的原油制烯烴工藝不僅可節約生產成本,在東南亞地區更具有省用石腦油裂解原料的溢價優勢。
由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 發表于財經 2018-03-13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inance/v2g29ll.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4112 的頭像
    a4112

    a4112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