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公布第一季財報,第一季在匯兌收益大賺22億元,每股獲利貢獻度達2.89元之下,可成第一季獲利20.5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81元,獲利及毛利率均年、季同減。

對於大筆匯兌收益,可成分析,美國升息導致台美利差擴大,台幣趨貶,可成大部份營收以外幣(美金及人民幣)計價,台幣貶值反映於第一季匯兌收益22億元,以可成目前資本額76.2億元計算,每股獲利貢獻度高達2.89元,累計可成第一季稅後純益為20.57億元,季減39%、年減18.1%。

可成第一季營收為72.21億元,季減11.9%、年減42.8%,營收季減主因為供應鏈缺料、運流瓶頸,以及季節性因素;年減則為出售泰州廠後,初期業務交接、存貨銷售所產生之高基期所致。

而在毛利率、營益率方面,首季分別達29.6%、15.1%,與上一季度及去年同期相較,均呈現下滑,可成表示,毛利率低於上季及去年同期水準,主因營收規模減少,地緣政治動盪導致原物料價格飆漲亦造成部份程度影響,故而抵銷產品組合調整,以及折舊費用持續降低所帶來的正面效益,連帶也影響營益率表現,營益率季減3.8個百分點、年減7.1個百分點。

可成10日同時公布4月營收,受大陸多地封控影響拉料,可成4月營收月減58.3%、年減70.6%;累計2022年前4月累計集團合併營收為83.38億元,年減49.3%。
工商時報 李淑惠 2022/05/11 04:10
-------------------------------------------------------
可成(2474)Q3匯損驚爆24億元 單季EPS僅0.75元

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今(27)日公告第3季財報,受新台幣強勢升值壓力影響,上季匯損高達24.3億元,約侵蝕每股純益3.19元,單季每股純益僅賺0.75元,創2002年第4季以來獲利新低。

可成第3季營收236.68億,季增5%,主因筆電及平板需求成長,但年減 14.9%,主因是去年同期手機新產品已開始出貨,致基期較高,單季毛利率約28.9%,季增6.0ppts/年增5.7ppts,主因營收成長、產品組合或成本控制。

不過,可成第3季因新台幣走升、美元貶值,導致匯損 24.3億,加上上季因海外盈餘匯回,產生一次性稅金約23億,單季稅後淨利5.69億,季減79.4%、年減83.3%,每股純益0.75元,較第2季每股純益3.63元大幅衰退。

可成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638.23億,年增6.9%,主要產品需求皆成長,毛利率因營收成長、產品組合及成本控制25.5%,年增1.8ppts,稅後淨利72.57億,年減7.2%,每股純益9.49元,較去年同期每股純益10.15元略減。
經濟日報 / 記者陳昱翔/即時報導 2020-10-27 17:59
------------------------------------------------------------
可成(2474)匯損 Q2獲利失色

新台幣第2季走勢強勁,可成(2474)挨匯損悶棍,昨(12)日公告第2季每股純益3.63元,不如首季的5.09元,但較去年同期3.54元略增,上半年每股純益為8.72元。展望未來,可成指出,第3季產能利用率會比第2季高,營收也將呈現一定程度成長。

可成第2季受惠筆電、平板機殼需求大增,帶動本業獲利成長,但因新台幣升值,導致10.8億元匯損,侵蝕獲利。本季新台幣較為平穩,期盼匯兌風險能降低。

可成第2季稅後純益27.66億元,季減29.5%,年增1.4%,每股純益3.63元。以可成單季匯損10.8億元相較稅後純益來看,匯損等於吃掉可成上季約三成獲利。

可成指出,第2季毛利率22.9%,季減1.5個百分點,年減0.2個百分點。上半年毛利率為23.5%,年減0.7個百分點;稅後純益66.89億元,年增51.2%,每股純益8.72元,優於去年同期的5.74元。

據悉,可成今年首季匯兌收益約7億元,第2季轉為匯損約10.8億元,總計上半年匯損3.8億元。可成指出,該公司採自然避險法,但由於美元部位較龐大,受新台幣升值衝擊也較大。第3季現階段看起來,新台幣走勢較第2季趨緩不少,預料匯兌損益對財報影響會大幅降低。

至於第3季市場概況,可成指出,筆電本季起步入傳統旺季,因此機殼需求仍會不錯,平板機殼的需求也相當平穩。手機方面,因大客戶新機遞延,估計手機應用本季出貨仍較為疲軟,要等第4季才會顯著回溫。

法人表示,可成以往年營收均落在900多億元,一直未跨過千億元「天險」。今年因筆電、平板需求比往年更強,加上蘋果5G iPhone新機即將問世,全年營收有機會衝破千億元大關,再創新高。
經濟日報 /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2020-08-13 00:28
-------------------------------------------------------
可成(2474)遇逆風 業績狂掉七成

蘋果機殼供應商可成營運逢逆風,昨(10)日公布去年獲利較前年衰退近六成,每股純益14.63元,是近七年最差;今年2月營收更大減至20.22億元,下探近七年多來低點,月減逾74%,僅剩去年10月旺季營收120億元不到兩成,是蘋果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當中,2月營收月減幅度最大的業者。

蘋果另一家機殼供應商鎧勝-KY昨天也公告2月營收為10.56億元,月減35.5%,年減 41.8%;前二月營收26.97億元,年減32.7%。鎧勝昨天股價跌0.25元、收39.95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中國大陸工廠延後復工、交通管制影響零組件出貨影響,台資蘋果供應鏈2月業績普遍衰退,鎧勝仍力守10億元大關之上,但可成單月營收大減逾七成,出乎市場預料。

可成坦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停工影響,2月中國大陸工廠產能利用率偏低,生產規模大幅縮減,加上當時物流不易,產品出貨遇到許多挑戰,因此受到較大的衝擊,營收也大幅縮水。

可成強調,目前旗下位於中國大陸的工廠都已逐步復工,目標3月底前產能與營運均能恢復正軌,但仍要視實際狀況而定,公司會盡力調整到位。可成昨天股價漲2元、收227.5元,外資終止連三賣,但僅買超七張。

可成2月營收為近七年又二個月(86個月)新低點,並較去年同期減少41.3%;前二月營收99.3億元,年增18.8%。

法人指出,目前是蘋果手機新舊產品交替期,加上遇上新冠肺炎干擾,可成本季業績表現偏向保守。蘋果日前已示警,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本季無法達成原釋出的營收目標,讓不少供應鏈相當緊張,可成未來是否受到拖累,市場關注。

法人表示,新冠肺炎對終端消費需求已造成影響,一旦買氣下滑,品牌廠對供應鏈的拉貨力道自然會減低,除非疫情能在上半年快速獲得控制,否則今年蘋果供應鏈業績恐吹冷風。

去年財報方面,可成去年總營收916.3億元,年減4%;稅後純益112.7億元,年減59.7%,每股純益14.63元,主要受客戶端去年上半年手機銷售疲弱,以及產品售價較低拖累。不過,去年第4季受惠於蘋果iPhone 11熱銷,單季營收319.3億元,季增14.8%,年增9.5%;稅後純益34.5億,季增1.5%,年減50.1%,每股純益4.48元。
經濟日報 /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2020-03-11 01:33
----------------------------------------------------------
可成(2474)有壓 外資降評

可成(2474)1月營收大減,外資摩根士丹利出具報告指出,可成最壞情況還沒到,受智慧機銷售遲滯,第1季機殼恐跌價15%至20%,將大幅衝擊可成毛利率,暗示季報也會很難看;摩根大通和滙豐則認為,可成同時面臨毛利等三大壓力,股價急漲後將逆轉。

可成昨(13)日反映營收不佳,加上外資報告狙擊,早盤帶量大跌5%,並波及台積電、鴻海、穩懋等蘋概強勢股拉回,造成台股由紅翻黑。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將可成目標價由220元降至210元,評級「中立」,滙豐更一口氣把可成降到「減碼」,目標價砍至185元。其他如摩根大通、瑞信、大和等歐美日系大型外資,同樣持「中立」或「持有」,不認為短線下跌可低接。

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施曉娟表示,可成1月營收年減40%,大大不如預期,上個月手機買氣疲弱,加上筆電機殼因英特爾CPU缺貨持續短少,是可成表現不振原因。由於2月工作天數減少,3月才會展現iPad拉貨效益,預估可成本季營收僅151億元,季減48%。

大摩訪察供應鏈並發現,手機銷量下滑已導致機殼價格跳水,預估第1季將大幅下跌15%至20%,遠高於前次2014年iPhone慘澹時的5%至10%,對可成毛利率、營益率衝擊達4.6、7.6個百分點;今年每股純益(EPS)也將由26元降至23元。

摩根大通和滙豐則分析,可成營收失利,關鍵是競爭對手鴻海、鎧勝採取更激進的訂價策略,預估可成本季iXR市占率不及40%,而且機殼大幅跌價後,第2季還會再跌10%。

小摩直言,2019是可成「失落的一年」(Lost year),產品單價(ASP)、出貨量及毛利率三面承壓;並提醒投資人應同步留意其他無「基」之彈的蘋概股,僅擇優推薦大立光、台積電等技術強大股。

瑞信證券一次彙整大立光、可成、晶技、信邦和群光等五大零組件廠營收,指出可成、晶技是少數大幅落後預期的弱勢股;反觀信邦、群光轉強,目標價分別重申100元、75元。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2019-02-13 23:18
-------------------------------------------------------
蘋概警鈴響 可成(2474)營收大減三成

蘋果金屬機殼主要供應商可成昨(7)日公布去年12月營收僅66.98億元,為八個月來低點,月減逾三成,連續兩個月下滑,並且是近20個月來,首度營收年比衰退,年減28%。可成並示警,今年首季市場需求將比去年同期更淡,且產品價格面臨壓力,今年獲利將不如過往平均。

可成是台股績優生,去年前三季每股純益為27.33元,近年普遍賺逾二個股本,該公司過往對營運展望多偏向樂觀,昨天罕見對本季營運示警,法人圈高度關注。

法人認為,可成是蘋果在iPhone、MacBook等主力多項產品重要夥伴,更能一窺蘋果產品出貨狀況,指標性不亞於大立光等蘋概股,

可成罕見釋出保守展望,凸顯蘋果出貨狀況真的是「冷颼颼」。

在可成之前,大立光營收也從去年10月起,營收逐月下滑,並率先預警營運將走低,不過,大立光去年12月營收探低之後,預期本月有望持平上月,意味有望止跌;可成去年10月營收還衝上歷史新高128.44 億元,但短短兩個月後竟然逼近腰斬,顯見蘋果風暴正從鏡頭等一路蔓延至機殼等台灣供應鏈,並反映在營運數字大幅衰退上。

可成坦言,目前實際需求能見度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與波動性」,因此將更保守的看待今年景氣。此外,由於需求不確定性高,因此相較過去,公司預期今年價格波動度也將提高。在產品價格有壓的情況下,獲利能力恐將會低於過去幾年的平均數。

日前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曾於法說會上指出對於市場傳聞美系大客戶iPhone砍單的狀況將「密切注意」,當時已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如今隨著可成11、12月營收下滑,加上對今年營運展望偏保守,顯示出市場需求正持續緊縮,對國內iPhoone供應鏈將是一大警訊。

展望未來,可成認為,在宏觀環境不確性下,公司仍將盡可能運用其技術能力、產能規模、反應速度等優勢,預期將透過持續導入新客戶、新產品、加深自動化能力、應用智慧製造、提高營運效率以及加強成本費用控管等作法,目標取得優於產業的成績。

可成去年第4季營收291.65億元,季增16.2%、年減11%;去年總營收954.16億元,仍是歷史新高,年增2.3%。可成強調,去年第4季需求疲軟,導致旺季不旺,公司去年度已積極擴大產品以及客戶版圖,但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需求波動幅度難以預估以及其他市場因素影響下,導致整體需求未見成長。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2019-01-08 00: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4112 的頭像
    a4112

    a4112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