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太陽能面板製造商尚德電力控股公司已向美國法院聲請破產保護,同時著手清算開曼群島資產。

尚德21日援引美國破產法第15章,向曼哈頓破產法院聲請破產,以回應去年債權人申請非自願破產的行動,做為雙方達成的整頓協議一環。

共同臨時清算人沃克22日發表聲明說:「聲請第15章保護是尚德邁向整頓的重要一步,讓資產得以集中處理並解決爭議。」

尚德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在紐約並無旗下事業或重要資產。這家位於中國無錫的太陽能板製造商,2011年規模一度稱霸全球,如今已陷入破產窘境。

法院文件顯示,尚德目前有4.51億美元在外流通優先債券,及5,000萬美元可轉換貸款。去年11月該公司向法院陳述,美國債權人聲請非自願破產之舉,可能使整頓計畫流產。
【經濟日報╱記者楊宛盼╱即時報導】2014.02.23 06:15 pm
-------------------------
陸太陽能夢碎 供應鏈盼正常化

中國太陽能大廠尚德正式宣布破產重整,雖陸廠轉單效應早已陸續發酵,但尚德等陸廠過去為破壞市場價格的始作俑者,業者認為,陸廠財務問題陸續爆發對台廠有利。

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STP) 宣布,中國大陸8家銀行聲請依法院債務清理程序重整旗下主要的太陽能產品製造事業,這將是歷來最大的再生能源破產案。

台廠太陽能業者指出,自從美國對中國大陸電池業者祭出反傾銷、反補貼雙反稅率制裁後,台灣業者就開始感受到中國大陸轉單。

不過,由於大陸太陽能廠都遭逢大幅擴張後財務不佳的困境,台廠在迎接轉單之際也格外謹慎。

業者認為,中國大陸太陽能廠是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價格崩跌的始作俑者,如今財務危機陸續爆發,對市場比較有意義的是價格不再大幅下殺,漸漸看到價格止跌回升。

如昱晶即表示,在接受中國大陸代工單時會經過審慎挑選。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 2013/03/22 21:23
------------------------------
英利/協鑫合作、尚德破產,陸太陽能產業洗牌

北京日報報導,隨著歐盟對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開始強制登記,壓在大陸太陽能產業身上的雙反大棒已進入倒計時。

大陸幾家太陽能巨頭昨日不約而同出現大動作。分處產業鏈上下游的英利綠色能源(YGE.US)、保利協鑫(3800.HK)開始供應鏈合作;而尚德電力(STP.US)則遭無錫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進入破產重整。專家認為,大陸太陽能產業已進入洗牌週期。

英利、協鑫開始抱團合作,太陽能上游原材料多晶矽價格的上漲,無疑是二者合作的直接刺激因素。由於中國大陸對歐盟多晶矽反傾銷初裁的臨近,今年以來太陽能級多晶矽漲價幅度達15%。以保利協鑫為例,春節後多晶矽價格已由最初的每公斤110元(人民幣,下同),漲至每公斤150-180元。

而尚德電力則宣布實施破產重整,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餘額達71億元。尚德最終宣布破產,並在昨日換帥,由周衛平擔任尚德新任執行董事兼總裁。尚德股價亦從2007年的85美元高點,跌至昨日的0.59美元。

無錫尚德係由知名太陽能科學家施正榮博士於2001年創立,2006年尚德電力的股價達到40美元以上,施正榮以23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當年的中國大陸首富。

大陸商務部國貿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大陸太陽能產業已進入洗牌週期。

由於歐美市場的雙反調查、中國大陸對歐提出多晶矽雙反調查、大陸對太陽能產業一系列鼓勵政策推出,目前太陽能產業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變化,面臨「直接從行業退出、在海外設廠、產業鏈整合的三個選擇。
精實新聞/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2013-03-21 10:02:14
-------------------------------
尚德陷破產危機,施正榮辭任董事長

尚德電力公告創始人施正榮辭去公司董事長一職,但仍作為董事繼續留在董事會。
去年8月,施正榮已卸任公司CEO。在債務危機與重組壓力之下,施正榮在尚德電力中的影響力進一步被削弱。
尚德電力董事長由原獨立董事Susan Wang(王珊)接任。

據瞭解,僅僅在今年3月份尚德到期的債務就超過45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於3月15日到期5.75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優先票據,以及將近10億元人民幣的銀行到期債務。

外界分析,現在尚德的問題是手頭根本拿不出5.7億美元。由於尚德的股價太低,也不會有人選擇轉股。
3月尚德面臨5.75億美元巨額債務危機,上述換人策略並不能對公司經營或是財務現狀帶來緩解。

受到大陸國內產能過剩、歐美市場「雙反」打擊等影響,從去年開始尚德等太陽能企業業績大幅下滑,面臨巨額債務危機。
精實新聞 /記者 戴詩珊 報導 2013-03-06 13:28:44
-----------------------------
中國太陽能模組 在全球市占率

紐約時報25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誓言要讓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出口國,但自歐巴馬上任七個月來,中國顯然比美國更積極推動綠色能源,尤其是太陽能,中國太陽能業者正加足馬力在美國市場開疆闢土。

過去一年太陽能板的價格近乎腰斬,中國企業功不可沒。中國最大太陽能板製造商尚德電力控股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施正榮說,為了攻下市占率,尚德正挾著低於成本的價格優勢在美國市場銷售太陽能板。

在當局大力支持下,中國廠商準備在美國興建產品組裝廠,以避開貿易保護主義法規。中國太陽能業者正如法炮製日本汽車製造商幾十年前的做法,鼓勵其美國主管加入產業貿易團體,以消弭反中情緒,好讓中國企業在美國站穩腳跟。

歐巴馬政府已決定協助美國業者。美國能源部和財政部本月宣布將提供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商23億美元的扣抵稅額。但就連太陽能業都有許多人擔心西方企業將難敵中國同業的競爭,因中國企業擁有低價貸款、電力及勞力,工程系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年薪才7,000美元。

新罕布夏州GT太陽能國際公司執行長查瑞拉說:「我不認為歐洲或美國能成為太陽能產品主要生產國,歐美將是消費國。」該公司銷售專業工廠設備給全球太陽能板製造商。

自今年3月以來,中國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無不競相給予太陽能業者鉅額補貼,包括免費的土地和研發資金。國有銀行奉上利率遠低於歐美的貸款,使中國太陽能業的資金滿溢。

總部在無錫的尚德今年可望超越德國Q-Cells公司,躍居全球第二大光伏電池(PV cell)供應商,僅次於美國亞歷桑納州的第一太陽能公司。

除了尚德,中國還有大批有創業家與官方做後盾的企業,覬覦中國最高領導高層看重的太陽能產業。

中國全力推動太陽能,短期內無法改變全球暖化加劇的趨勢,中國能源消費的成長速度遠比其他國家都快,雖然美國目前每天的能源消耗量高於中國。北京當局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生產兩萬百萬瓦的太陽能,或是不到中國每年所興建煤電廠發電量的一半。

太陽能還是比燃煤、石油、天然氣或風力發電貴很多,但拜中國大力投資、中國成本低廉、全球經濟衰退和歐洲減少補助之賜,太陽能面板售價已大幅下滑。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09/08/26 10:02
-----------------------------------
4家兩岸主要太陽能電池廠首季業績分析

全球前五大、大陸最大太陽能電池廠無錫尚德第一季營收與獲利皆優於市場預期。無錫尚德董事長兼執行長施正榮語出驚人表示,上游原料—多晶矽價格已到頂,長期趨勢走跌,預期未來價格,將由現在的每公斤數百美元,一路向下修正至30至40美元附近。

法人指出,傳統太陽能電池需要的多晶矽原料大缺,價格一路從數十美元開始暴漲,現貨市場還喊出每公斤500美元的「天價」,導致下游的太陽能電池業者,飽受原料漲價之苦,獲利遭到壓縮。

尚德是全球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大廠,對於多晶矽價格走勢看跌,有相當的指標性,如果一旦多晶矽價格回跌,將有助提昇下游業者獲利空間。

外電報導,施正榮在電話會議上指出,今年下半年多晶矽新產能可望陸續開出,進而會讓現階段每公斤高達400-500美元的現貨市場價格有下跌空間,預期初期跌幅可達10%—20%。長期來看,多晶矽價格走跌將是趨勢,預料底部將是每公斤30到40美元左右。尚德是美ADR上市公司,23日公布首季財報,本業每單位盈餘達0.33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0.28美元;營收4.345億美元,年增率76%,也比市場預期的3.78億美元來得好;單季本業毛利率,則由去年同期19.9%增至22.5%。

尚德預期本季營收將介於4.3-4.4億美元,比分析師預期的4.3億美元要高,毛利率則與第一季相當。

儘管尚德首季財報亮麗,但22日在美股表現開高走低,終場下跌逾2%。台灣太陽能概念股23日同步走弱,昱晶、益通、綠能、合晶收盤全數跌停鎖死。

至於全年度展望,尚德預期,總出貨量將達530MW(百萬瓦),營收介於19-21億美元間,預期上、下半年營運比重,約為六比四。產能方面,尚德今年將擴充至1GW(千萬瓦),是華人太陽能廠中,第一家年產能達千萬瓦的業者。

技術通路 太陽能產業下波決勝點

太陽能產業發展以來,多晶矽缺料的議題,一直為業界與市場投資者關注,尤其缺料造成的漲價效應,讓下游業者獲利飽受威脅,毛利率更從原本的三成以上驟降至兩成以內,甚至一度有面臨「兩位數毛利率保衛戰」的危機,如果無錫尚德樂觀預期符合發展趨勢,新的多晶矽產能開出後,多晶矽價格將開始回跌,可望為下游業者注入暖流。

隨著尚德釋出多晶矽價格即將回歸正常機制,本土業者也樂觀看待後續市場。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便曾指出,目前不少新興業者投入多晶矽製造,若能順利解決製程中廢棄物問題,多晶矽每公斤生產價格可望在25—30美元左右。有了合理利潤,若能控制每公斤多晶矽售價在40美元以下,每度電的發電成本可降至0.11美元左右,比現階段不少歐洲國家傳統電力便宜,將是太陽能市場大放異彩的時機。

業者普遍認為,傳統太陽能電池產業中,原料占成本過半以上比重,多晶矽價格一路攀升,讓業者頗吃不消,也讓手中握有原料的業者得以拉大競爭優勢,快速擴張產能與市占。未來一旦料源問題獲得紓解,同業間的競爭不再是「有料最美」,技術、客戶服務與通路建制,將成為下一波勝出的關鍵。
經濟日報 記者何易霖 2008-05-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