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2881)宣布收購日盛金,拋出市場震撼彈,美銀證券等五大外資,有四家對富邦金維持評等,但摩根大通降評到「中立」,瑞信證券也提出三質疑。彙整摩根大通和瑞信看法,主要對富邦金能否完成100%收購、獲利成長以及特別股會否提前買回抱持疑慮,因此保守看併購成效。

富邦、日盛金昨(21)股價反應兩極,外資賣富邦金1.6萬張,為9月25日來單日最多,盤中跌逾1%,量能擴至3萬張,終場跌0.5元收45.5元;因溢價被收購,日盛金開盤漲停,終場維持12元漲停板價格,掛買達65萬張,盤中零股909萬股等買,躍居最搶手金融股。

五外資對富邦金最新評等,包括美銀、高盛都重申「買進」,大和資本「持有」,瑞信保持「中立」,摩根大通降至「中立」,目標價自50.6元下修到47.3元。

摩根大通表示,富邦金併日盛金,有利北富銀擴大據點和提升富邦證經紀市占,但除這兩個顯要好處,富邦金擬發行普通股和特別股籌資,獲利難逃被稀釋衝擊,市場在意的是富邦金股東權益報酬率也會下滑。

摩根大通拆解富邦金及日盛金股東權益率結構,顯示不論富邦金整體或旗下的北富銀和富邦證,2016年到今年前九月,表現都大幅領先日盛金,因此認為富邦金獲利和股東權益報酬率整併後勢必下滑,目前預估富邦金明年每股純益(EPS)為6.4元,依增資股價及日盛金貢獻獲利不同,EPS可能被稀釋到6.15元至6.35元。

瑞信提出三疑慮,包括富邦金目標是100%收購,但消息指出管理層還未與日盛金大股東日本新生銀行及香港建群集團接觸,其次,富邦金同步發行特別股,似有意降低獲利衝擊,但恐難避免發行太多股數;另因應富邦金中國事業布局,發行特別股後,不排除在未來提前買回或對已發行特別股做結構調整,中國業務亟需資本強化,不論普通股或增資股,都不建議積極布局。
經濟日報 /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2020-12-22 00:48
----------------------------------------------------------
富邦(2881)、國泰金 瑞信降評

壽險接軌IFRS 17倒數,加上全球收益率下行,繼花旗環球證券率外資圈之先,下修壽險金控評等,瑞信證券也對富邦金(2881)、國泰金啟動降評,保守預測會計新制及收益挑戰壓抑雙雄長期表現,以往股價有季節性起伏可能轉為低檔區間震盪。

瑞信表示,富邦金在台灣銀行股一直有領先且穩健的表現,今年很多銀行都飽受利差縮減衝擊,但富邦金公布9月自結獲利還能創高,前九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強成長。壽險投資持續獲利是原因,淨利差及手續費/非利息收益自較低的基期成長也帶來助攻。

瑞信指出,2021年富邦金非利息和淨利息收入復甦,可望抵銷營業費用增加的負面影響,但富壽基期墊高後,明年投資端有更大的成長壓力,特別是資產收益率持續處於低檔且壽險監理趨嚴,預測金控明年投資收益較今年萎縮20%~25%;另初年保費收入減少也是警訊。

國泰金有相似的發展瓶頸,瑞信分析,國泰金今年也倚賴淨利差和非利息收益較同業穩定,加上信貸成本變化不大,守住整體獲利,但明年國壽獲利壓力只會增加,預測金控投資收益較今年有高雙位數減幅。

瑞信表示,以明年度每股純益(EPS)推算,目前富邦金和國泰金股價淨值比都只有0.7~0.8倍,並不算高,但要有估值上修的一波行情也不易。其對雙雄明年EPS預測為5.6元、3.9元。

外資今年以來對金融股賣多買少,富邦金和國泰金去年已被積極調節,今年熱錢賣超相對其他金融股不大,但累積仍賣超20萬張、19萬張,外資持股比續創歐債危機來低點。
經濟日報 /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2020-10-19 02:00
--------------------------------------------------------
富邦金(2881)特別股年息4.1% 專家:注意3大風險

富邦金控 (2881) 甲種特別股開募,推出前7年保證年息4.1%,在低利時代格外誘人,不過,理財專家建議,特別股有3大風險,下手前需考慮清楚。

富邦金表示,這次發行的甲種特別股預計發行6億股(60萬張),每股定價新台幣60元,籌資360億元將擴充營運資金並強化資本結構,提高資本適足率。

富邦金指出,甲種特別股具有高股息率、保本2大特性,前7年將依發行價格每股60元,固定支付年息4.1%,約為目前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2%的3.42倍,在央行持續降息的低利率環境下,預計受到穩健型長期投資人的青睞。再加上無匯兌風險,對壽險業者等法人也相當有吸引力。

此外,特別股的股息發放,優先於普通股,發放方式則比照普通股,在每年股東常會承認財報後,由董事會訂定基準日支付前1年度得分派股息,股息以現金一次發放,並比照普通股股利繳納所得稅,發行滿7年後,公司得以發行價格每股60元收回,或依利率重設條件重新設定利率

不過,理財專家說,雖然條件優渥,卻還是有隱藏風險,首先,特別股有流動性畢竟不如普通股,尤其以目前富邦金今天收盤價39.3元計算,特別股溢價幅度達52.6%,特別股掛牌後能否維持在60元以上受到資本市場影響,若投資人在7年保證利率期間有出售壓力,恐怕出現資本利損

其次,雖然有保證7年的高利,但7年後富邦金不保證以原價每股60元收回,且利率以7年期IRS(利率交換契約)加碼3.215個百分點計算,理論上可維持在3.215%之上,但同樣若要出脫,將面臨「賺利息、賠價差」的風險。

此外,富邦金特別股雖有4.1%的高利率,卻不保證一定配息,若獲利不足或自有資本比率不足時,特別股股東可能就沒有股利可領,不過,富邦金表示,1年特別股股息僅14.76億元,金控每年獲利能力遠優於此。

富邦金指出,這次甲種特別股發行提供6萬張供社會大眾抽籤,每人限購2張,預計掛牌日期5月31日,掛牌完成後可在集中市場交易買賣。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 2016/04/07 19:24
------------------------------------------------
富邦(2881)踩到歐地雷,恐虧55億

積極參與海外投資的富邦金控 (2881) ,最近卻踩到大地雷!富邦人壽今年3月斥資2.04億歐元,入股荷蘭保險公司Delta Lloyd達5.47%股權,惟近月Delta Lloyd股價暴跌73%,導致富邦人壽帳面未實現損失高達新台幣55億元。
  
富邦壽已去函要求Delta Lloyd應為投資損失負責,使此案演變成一件跨海投資糾紛。富邦金昨強調,公司投資組合健全,對於單一投資標的不予置評,但也坦承確實因投資Delta Lloyd一事去函該公司,目前除了Delta Lloyd所公告的內容外,沒有其他補充說明。富邦指出,在必要且合宜的時間,符合法律要求下,會做進一步說明。
  
根據外電報導,富邦人壽去函是要求Delta Lloyd必須為這次投資損失負起法律責任,但未說出富邦金控所持的理由,以及將採取何種求償。但據瞭解,Delta Lloyd拒絕承擔所有法律責任,並認為其指控毫無根據。

市場人士表示,這起投資案看來極不尋常,首先壽險資金都是尋求長期穩定收益,富邦金選擇入股Delta Lloyd後,該公司股價卻呈現爆跌,此情形相當罕見。
  
對於富邦壽踩到地雷,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說,對個案不評論,相信公司會依照合約求償,不表示意見。他指出,各個保險公司、銀行對於海外投資都有區域投資比重設限,富邦今年獲利幾百億元,海外投資失利占比不大,應不致造成公司重大危機。
  
市場人士推測,由於富邦金是在Delta Lloyd今年辦理現金增資時,主動獲邀參與,可能現在發現當初Delta Lloyd提供的查核資料有隱匿情形,覺得被騙才有如此大動作。
  
富邦人壽過去多項財務投資,主要集中在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Delta Lloyd是首家入股的歐洲公司,今年3月宣布後,更創下國內保險業對歐洲保險公司投資金額最高紀錄。富邦金當時強調,此案屬財務性投資,看上的原因為配息率高達6%,再加上本益比低,僅約7至8倍,預期能帶來穩定收息,卻沒想到現在帳面損失可能達新台幣55億元。
  
據瞭解,富邦金與Delta Lloyd多年來一直有業務、投資上來往,包括該公司為富邦產險的再保險公司之一,富邦人壽也不是第一次投資Delta Lloyd,前幾年曾小額入股,持有1年多即獲利出場。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2015/12/31 07:36
-----------------------------------
踩雷引憂 富邦金(2881)爆大量嚇黑

國泰金、中壽受累

富邦金(2881)旗下富邦人壽今被周刊點名海外踩雷,上午公司緊急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重訊澄清,表示公司整體投資組合健全,對於單一投資標的不予置評。但上午金融股受到潛在踩雷憂慮的牽累,富邦金、國泰金(2882)、中壽(2823)保險三千金盤中均重跌逾1.9%,富邦金更爆出2.16萬張大量,一開盤就較大盤與其他類股異常弱勢,類股平均跌逾1%,也拖累大盤由紅翻黑。

市場今早傳聞富邦人壽今年3月公告斥資2.04億歐元,約新台幣73.2億元,以每股17歐元,取得荷蘭保險公司Delta Llyod公司普通股1,200萬股,持股比例5.47%,但驚傳因股價迭迭不休,日前已造成將近50億元潛在投資損失,據外電報導,Delta Llyod近一年來股價已下跌逾七成,股價一度跌至4.48歐元歷史新低,富邦金因而去函要求該公司承擔投資損失,但Delta Llyod經營層拒絕負責。

富邦金近1月跌13%

針對此傳聞,富邦金原本表示,除了Delta Lloyd公告內容外,沒有其他補充說明,除非在必要且合宜的時間,符合法律的要求下才會做進一步說明,不過股價上午重跌近2%,接近中午也主動發布重訊澄清,金管會官員也表示已對此案進行了解。富邦金自11月底以來股價一路從52.7元下跌至今日最低的45.8元,股價已下跌13%。

富邦金日前公布自結11月單月獲利縮水至12.5億元,創今年單月新低紀錄;國泰金11月單月稅後獲利也僅11.5億元,不過累計前11月獲利方面,富邦金與國泰金分別還有621.28億元及574.1億元,雙創下成立來新高。中壽前3季累計稅後獲利仍有102.3億元,每股盈餘3.06元。
聯合晚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2015-12-30 14:42
------------------------------------------------------
踩地雷!富邦金投資Delta跌價損失逾55億元

富邦金(2881)控子公司、富邦人壽今年3月,以2.04億歐元(約新台幣74.2億元),取得荷蘭Delta Lloyd保險公司5.2%普通股,成為該公司股東,但不料該公司股價大跌,富邦因此去函要求Delta為其投資損失負責。富邦金早盤股價跌破短期均線。

富邦證實因投資Delta Lloyd而去函該公司,但目前除了Delta Lloyd所公告的內容外富邦沒有其他補充說明。在必要且合宜的時間,符合法律的要求下富邦才會做進一步說明。

據了解,入股Delta Lloyd是因為該公司配息率高達6%,再加上本益比低,預期這筆財務性投資,會是筆「穩定收息」的長線投資。沒想到,Delta今年股價竟然大跌7成5,上周更是跌到每股只剩4.48歐元的新低點,估富邦人壽帳面損失55億元新台幣。

富邦金控已在日前去函該公司,須為富邦的投資損失負責,也成為第一宗壽險資金投資海外的跨海投資糾紛。

富邦人壽是在今年3月揮軍歐洲保險公司,斥資2.04億歐元,買下荷蘭第四大保險公司Delta Lloyd NV5.47%股權,創下台灣保險業對歐洲保險公司投資金額最高紀錄。

富邦人壽當時表示,此一投資屬財務性投資,投資原因有三,一是配息良好,約達6%,在歐洲保險業不多見;二是本益比低,僅約7至8倍。最後則是預期該公司未來獲利持續成長,是可以穩定收息的長期投資。

富邦集團與Delta Lloyd NV互動多年,該公司為富邦產險的再保險公司之一,富邦人壽也非第一次投資Delta Lloyd NV,前幾年曾小額投資,持有一年多後獲利出場。今年因Delta Lloyd NV辦理現金增資,主動邀請富邦人壽參與,經評估,因有不錯的股息殖利率而決定參與認購,以每股17歐元價位,吃下1200萬股、5.47%股權。因屬財務投資,富邦人壽並不打算爭取董監席次,但將拉長投資期間。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2015-12-30 12:37
------------------------------------------------------------
全球股災受災戶 富邦金(2281)8月獲利腰斬 國泰金月減82%

受到8月全球股災影響,加上股息入帳高峰已過,富邦金 (2881) 自結8月稅後純益43.22億元,較7月大舉腰斬、月減近55%,累計1-8月稅後純益558.71億元,年增仍有21.5%,每股盈餘5.46元,仍創同期新高,暫居獲利王。而國泰金 (2882) 單月更是大幅月減82%,等於腰斬再腰斬。

在子公司獲利表現方面,富邦金指出,受惠於財富管理業務成長,台北富邦銀行累計手續費收入持續提升。資產品質維持穩健,逾放比為0.11%,備抵呆帳覆蓋率達1107%。北富銀8月份呆帳收回2.1億元,提存前獲利達13.42億元。

富邦金旗下富邦人壽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達384.92億元,年成長達47.9%,主要動能來自於淨利息收入、現金股利和匯兌收益。富邦壽累計前8月初年度保費收入(First Year Premium)為1,224億元,總保費收入(Total Premium)達2,930億元。富邦產險8月稅後盈餘達1.46億元,累計其前8月稅後盈餘24.33億元,年成長13.9%,主要動能來自投資收益成長,以及承保績效維持穩健。

富邦金旗下富邦證券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7.44億元,8月單月稅後淨損3,168萬元,主要受股市成交量下滑及自營投資表現的影響。

國泰金部分,8月稅前淨利29.1億元,稅後淨利16.7億元,相較7月的91.1億元,單月大減82%;1-8月累計稅前淨利595.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為520.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5%,EPS達4.11元。

國壽8月稅後淨利2.2億元,累計稅後淨利達363.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國泰金表示,本月避險績效良好,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約16億,同時進行部位汰弱留強。業務面仍強化價值導向策略,保單銷售以傳統型分期繳及投資型保單為主,其中分期繳保單累計銷售年成長31%;本月FYP金額達208億元,FYPE金額達72億元,穩居業界第一。
鉅亨網 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5/09/09 17:35
---------------------------------------------
十大金控 證券部門全都虧

受到8月全球股匯動盪、台股重挫衝擊,已公布獲利的十家金控公司,8月單月獲利僅兩家較前月成長,旗下證券部門更幾乎都虧損。累計前八月每股純益(EPS)仍由富邦金穩坐冠軍寶座,公股獲利王兆豐金則暫居亞軍。

8月受到以陸股為震央的全球股災,以及人民幣重貶的衝擊下,台股受創,導致金控公司旗下證券或創投部門,幾乎九成以上出現單月虧損,以投資見長的保險子公司獲利,也在股息收益減少或操作不利下銳減。若以單月獲利衰退幅度來看,元大金衰退逾六成最多,富邦金則是衰退五成多,其他獲利領先的金控,也不乏單月獲利較7月減兩三成狀況。

金融股王富邦金8月自結稅後純益43.22億元,是今年來單月獲利最低,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558.71億元,EPS5.46元。富邦金解釋,主因富邦人壽實現資本利得及股息收益較少,但富邦壽前八月賺384.92億元,貢獻富邦金獲利年增兩成多,北富銀累計前八月賺135.6億元,比去年小幅衰退8%。

中信金資深副總高麗雪表示,金控8月稅後純益較7月減少5.5億元,因市場盤整影響,中信人壽8月獲利較7月減少3.6億元,中信證券也減少1億多元虧損。
經濟日報 本報綜合報導 2015-09-09 02:19:16
------------------------------------------------
景氣緊縮+全球股災 金控8月獲利衰

金管會擔憂金融市場變動風險成真,今年金融業獲利逐步減少,近期陸續公告8月獲利,受到國內外景氣緊縮影響,加上國際股市震盪,金控獲利幾乎都不如去年同期,且受全球股災影響,各金控旗下證券子公司8月獲利幾乎都是「紅字」。

富邦金控昨天公告,8月自結稅後盈餘43.22億元,累計今年前8月稅後盈餘558.7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5%,每股盈餘(EPS)為5.46元,獲利暫居各金控之冠。

但值得注意的是,富邦金去年8月單月獲利高達70.13億元,今年8月獲利雖有43億,但較去年同期衰退38%,且3大子公司,包括台北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及富邦產險今年8月獲利,都比去年同期衰退,衰退幅度各高達36%到46%。

中信金旗8月整體獲利較上月衰退2成多。中信金表示,旗下中國信託人壽與中國信託證券受到投資市場影響侵蝕獲利,加上去年購買

東京之星產生的廉價購買利益,墊高去年基期,今年中信金整體前8月稅後獲利220.15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成以上。

除了中信金,已經公布自結獲利的台新金、永豐金以及元大金,前8月自結稅後獲利都未追上去年同期。
但台新金表示,子公司台新銀8月稅前盈餘仍達10.4億元,稅後盈餘為9.0億元,資產品質持續維持良好。

證券業者表示,8月全球股災,加上台股成交量下滑,手續費收入下降,金控旗下券商8月都在度小月,其中元大金、永豐金受到股災衝擊更甚,證券龍頭元大金8月單月稅後純益5億元,主要受到元大證自營部位蒙受損失,單月稅前淨損3.64億元拖累,永豐金也因旗下永豐金證券8月單月淨損1.03億元影響,金控8月單月獲利為7.43億元。

唯一表現不錯的為玉山金,8月稅後獲利12.4億元,累計前8月稅後獲利91.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11%,反映玉山金穩扎穩打,並推出許多金融服務的成效,包括夜間行動換匯等。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5-09-09 01:01:41
-------------------------------------------------------------
富邦人壽減持台股 看好7000點是長線買點 超跌才買進(2881)

第3季以來全球股市變動劇烈,法人關注富邦金(2881-TW)旗下富邦人壽的投資策略,尤其是陸股重挫及人民幣貶值的衝擊,富邦人壽資深副總林立民今(25)日指出,在股市上採取減碼的保守態度,6月開始增持債券減少股市的投資,預期股票投資部位將由第2季底的18%降至16%,不過,台股7000點將會是長線進場的好時點,他強調,市場如超跌或急跌時將會機動彈性買進,股票有好標的也會買進。

富邦人壽投資收益主要來源為經常性收益,上半年股債利得表現再創佳績,上半年富邦人壽總投資收入達71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3%,第2季配合利率波動增加北美公司債為主的國外債券投資,在投資規模上穩定成長,截至6月底總投資資產達2兆6565億元,投資正利差持續提升,上半年平均投資報酬率達5.59%,創歷史新高;經常性投資收益率為3.22%,優於損益兩平點(2.78%)。

林立民指出,今年6月開始到8月最值得注意的是強勢的美元,影響原物料與全球股匯市的表現,第3季採取增債減股投資策略,增持美元且多買債券,但股票則是從6、7月開始減碼,其間持續汰弱留強。

他表示,第2季底國內外股票投資部位約占總投資資產18%,希望9月控制在16%,但是股票市場如果超跌或急跌,則會機動彈性買進,不會放棄各個投資機會;面對近期全球股市重挫,林立民認為,台股7000點是長線進場很好的時點;在債券投資部分,持續加碼投資評等A以上等級的債券,尤其是北美地區公司債,截至8月上旬仍持續買進經常性收益債券。

法人關心A股大跌及人民幣貶值對投資的影響,林立民指出,目前中國曝險部位約51-52億美元,其中人民幣計價約三分之一也就是16-17億美元,一半是股票,另一半則是債券及現金,由於已進行匯率避險,且A股投資占比不高,影響有限。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楊伶雯 台北 2015/08/25 19:10
---------------------------------------
驚人 富邦金(2881)元月每股賺 0.89元

大多數金控元月獲利出爐,六連霸的獲利王富邦金控 (2881) 再度讓人跌破眼鏡,單月稅後純益高達新台幣91.2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0.89元。

富邦金表示,今年元月稅後純益再創歷年元月新高,來自於富邦人壽投資收益挹注,稅後純益高達64.79億元,初年度保費(FYP)也有139億元水準,台北富邦銀行則是手續費收入持續成長,單月提存前獲利20.56億元。

國泰金控 (2882) 則是緊追在後,單月稅後純益也有65.3億元,EPS約0.51元,其中,國泰人壽因投資績效良好,加上分期繳策略奏效,單月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54.2億元,穩居業界第一。

此外,中信金控 (2891) 元月稅後純益35.57億元,EPS約0.23元,暫居第3,兆豐金控 (2886) 元月稅後純益27.79億元,EPS約0.22元,落居第4。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 2015/02/09 19:33
-------------------------------------------
蔡明忠、蔡明興「共有、分治」集團(2881)

富邦集團跨足金融、電信事業及媒體、百貨版圖,並由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操盤金融領域,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興負責電信事業,兩人分工合作,接班早已到位,富邦事業版圖主要是蔡明忠與蔡明興兩兄弟「共有、分治」。

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近年退居二線,交由兒子接棒,他每天上午十時到下午一時半會到公司走動。蔡萬才很懂得激勵員工士氣,他說「富邦是用團隊來做生意」。

蔡萬才曾說,「富邦不是靠個人,而是靠員工、靠大家」。其他家族談兄弟分家,但富邦金控兩兄弟在父親的領導下,似乎更懂得「分進合擊」,為富邦集團謀取最大利益。

以金控事業體來說,富邦金控雖看似由蔡明忠領軍,但旗下獲利引擎、富邦人壽則由二董蔡明興主導。

富邦集團在二○○三年取得台灣大哥大經營權,正式踏入電信經營。至於媒體事業,富邦則以台固媒體名義,逐漸收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二○一○年七月,蔡家兄弟以個人名義成立的私人投資公司,以六百五十億元買下台灣最大有線電視多系統業者凱擘公司,強化媒體數位匯流的影響力。目前台灣大哥大擁有七百卅萬用戶,而凱擘與台固媒體總共掌握台灣一百五十萬戶有線電視家庭訂戶。

在蔡明忠專心發展金融事業版圖時,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興則加速發展媒體部分,主導成立凱擘媒體,加速投資、自製數位內容。

蔡萬才曾經說,富邦的未來必須專業化,「去家族化」建立專業經營團隊,是富邦未來必走之路。

至於富邦第三代是否要承接家族事業?蔡萬才認為,若有興趣也有才能,可以加入,不然做個快樂的大股東就好。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彭慧明】2014.10.06 03:19 am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980614.shtml
---------------------------------
蔡萬才辭世 富邦(2881)內部震撼

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今天辭世,享年86歲,這位位居富比士台灣第2大富豪家族的大家長殞落,也讓富邦集團內部相當震撼。

據了解,蔡萬才直至上周都還有到位於台北市建國南路的富邦金控 (2881) 總部上班,今年5月也親自在「富邦愛心志工日」中現身,帶領員工陪弱勢兒童一圓「逛動物園」的夢想,6月下旬曾與富邦金員工面對面座談,8月更曾參加LPGA迎賓餐會,所以內部也一直認為,總裁身體狀況硬朗,今天傳出噩耗格外令人震驚。

根據富比士(Forbes)今年發布的台灣前10大富豪華人排名,蔡萬才家族身家高達76億美元,位居第2,旗艦企業富邦金今年也可望連續6年拿下台灣金控業獲利王寶座;雖然蔡萬才早已將金控主導權交由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倆,但他還是每天會到公司「巡巡看看」,金控員工對總裁的向心力,也可從每年「謝年會」的熱烈掌聲中窺見一二。

回頭看富邦集團的發跡,可以從1979年蔡萬春、蔡萬霖創辦的舊國泰集團分家開始說起,五兄弟中排行老四的蔡萬才只分到國泰產險(富邦產險的前身)、與國泰人壽少數股權,相對二哥蔡萬春這一脈分到國泰信託、租賃、國信食品、來來百貨等事業體,老三蔡萬霖分到國泰人壽、建設、國泰醫院等,蔡萬才的版圖最小。

蔡萬才不因為分家分最少而喪志,在1989年台股大多頭時,蔡萬才看準時機,把手上超過1600萬股的國壽股票全數出脫,賣在國壽股價的歷史高點1500元到1800元之間,為蔡萬才賺進至少新台幣200億元,也成為創立富邦集團的「第一桶金」,成立富邦銀行。

也由於有雄厚資本作後盾,蔡萬才創立富邦銀行與富邦投信,1991年又成立富邦人壽,富邦金融王國初具雛形。這年蔡萬才以「富國安邦」意旨建立全新的企業識別標誌,將國泰產險更名為富邦產險,「富邦元年」登場,2001年再一手整合旗下金融、證券事業體籌設富邦金控,成為台灣第1家金控公司。

讓富邦金規模大幅擴張的關鍵,是在2002年擊敗中信金控、開發金控等5大競爭對手,成功「迎娶」台北銀行,富邦金總資產因此增加為1兆1709億元,市占率提高至近5%,躋身大型金控之列;同年9月,外界稱「二董」的蔡明興敲定購併港基銀行案,為迂迴轉進中國大陸市場布局。

除了金控、不動產等「起家事業」,富邦集團在2002年起,陸續將版圖擴及電信,將台灣大哥大、台灣固網納入集團旗下,後來更跨足媒體,創MOMO購物台,後續對新聞台、幼兒台也具相當的野心。

但富邦金能走到今天,成為與國泰金控 (2882) 相互較勁的對手,也不是沒有遇過挫折,最慘痛的一次經驗,就是沒躲掉1998年的本土型金融風暴;那一次,蔡明忠、蔡明興一連踩了國揚、新巨群等幾個超級大地雷,幾乎要賠掉富邦銀半個資本額,蔡萬才震怒,甚至在員工面前重話訓誡兩個兒子,還把很多重要印鑑、房地契等,重新收回自己管理。

這一跤,讓原本就保守的蔡萬才更加謹慎小心,在老帥親自運籌帷幄下,往後10年,整個集團出現3次關鍵性的升級,每一次,都讓富邦金實力倍增,也讓10年過後的2009年,蔡萬才家族首度以33億美元的身家,當上台灣首富。

如今的富邦集團,旗下包括金融、電信、零售、全都雄霸一方,卻又看得見蔡萬才深植的「老二哲學」,事實上,把各個事業版圖單獨分拆,富邦都不是最大咖的那一個,但「打起群架」來,富邦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 2014/10/05 17:59
---------------------------------
安排蔣國樑偷渡 富邦(2881)否認

富邦金控表示,富邦金控前投資長蔣國樑涉及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內線交易案,且潛逃出境一事,經司法調查,純為蔣國樑個人涉案行為,與富邦金控無關。

針對蔣國樑表示,「為富邦集團扛下所有責任,成了代罪羔羊,且由富邦人壽執行副總馬寶琳安排出境。」

富邦金控鄭重澄清,絕無此事,並呼籲蔣國樑若有任何冤屈,應速回台,面對司法。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即時報導】2014.04.16 08:51 pm
--------------------------------------------------
蔣國樑:蔡明忠愛將助逃亡 富邦否認

據今(16)日創刊的「周刊王」報導指稱,6年前,因涉內線交易案棄保潛逃的前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前主播蔣雅淇兄),接受該媒體專訪,現身控訴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是害他淪為通緝犯的元凶。而他能成功偷渡,則是蔡明忠愛將馬寶琳所安排。但蔡明忠事後表示,「一切與我無關,馬寶琳是二董(蔡明興)的人!」切割得一乾二淨。蔣國樑說,如果不是蔡明忠罔顧道義,不講人情,6年來對他不聞不問,他今天不會站出來,和盤托出當年逃亡過程。

不過,對於媒體報導,富邦金已在昨晚發布新聞稿否認此事,強調「絕無此事」,反而盼蔣國樑返台面對司法。

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今天上午出席與台北市政府地上權開發案簽約典禮時,面對媒體的詢問,始終低調不語。蔡明興在典禮開始前1分鐘低調進入會場,簽約儀式結束後立即快閃離開。

據了解,蔣國樑因涉及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內線交易案,棄保潛逃美國;6年後,他現身控訴,2007年下旬,他蹲了兩個月看守所,「蔡明忠很清楚,我幫他扛下一切,他擔心我撐不住,向法院認罪協商。」 據報導,2008年3月,蔣國樑接到蔡明忠手下大將富邦人壽副總馬寶琳傳話,「檢察官對你很不滿,可能會再被收押,再不走,就讓你走不了!有人會去你家。」總統大選後某日,有人通知蔣國樑,隔天到桃園機場某某航空公司靠近廁所的座位,椅子底下會有報紙,覆蓋著他的「護照」及機票。之後兩名陌生男子一前一後地夾著他前往通關處,查驗官沒有發現異樣,蔣國樑順利出境。

按照蔣國樑的說法,那些人真的是「專業人士」,同樣飛香港,他們搭的是另一航班,在香港落地,他轉機美國前,對方隨即取走所有證件,只留下飛美國的機票。「香港至美國,我持的是自己的中華民國護照,加上有綠卡,順利入境,再從洛杉磯到亞特蘭大投靠岳父母。」叱吒業界20多年的蔣國樑,從此就是個見不得光的逃犯,天堂掉入地獄的打擊,也讓他過了兩年,幾近足不出戶的日子。

媒體報導,蔣國樑表示,他從檢調問案中得知,檢調查扣到蔡明忠的筆記,裡頭記載與蔡吃過飯的友人,幾乎都在合併案宣布前,買了竹商銀,加上蔡的妹妹、妹婿也捲入此案。「我被蔡明忠當成整起案件的斷點,我只要洩露一點點口風,檢調據以追查,便能卡住蔡明忠,屆時包括他、他的妹妹、妹婿及朋友,一缸子人全有事,富邦帝國沒垮,恐也去掉半壁江山。」但該項指稱已遭富邦金澄清否認。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4.04.16 02:36 pm
-----------------------------------
攜手北富銀(2881) 台灣大搶行動支付商機

繼中華電信、遠傳推出行動支付計畫,台灣大哥大(3045)昨(15)日宣布與台北富邦銀行合作,推出NFC PayPass手機服務,電信三雄行動支付計畫已全數到位,今年以內部試辦為主,明年將正式商轉,帶動行動支付時代來臨。

台灣大營運總經理賴弦五表示,看好行動支付趨勢,台灣大與富邦銀在2007年就已推出全亞洲第一支NFC PayPass手機。就像智慧型手機,要有好的共通平台,加上更多終端設備,才能帶動市場成長。

他說,透過五大電信業者與悠遊卡公司共同成立信託服務管理公司(TSM)平台,以及更多業者參與,預料行動支付將逐漸普及。

賴弦五指出,TSM已開始採購設備,為業者明年行動支付商轉做準備,在手機業者逐漸推出具NFC手機,電信業者具行動支付功能的SIM卡訂單增加,降低成本,可望加速行動支付普及。預料約須一年的推廣期,當達到100萬戶使用行動支付手機時,才算是普及,推估約在2015年。

台灣大表示,預計明年可讓台灣大用戶率先享用到手機整合信用卡、悠遊卡、門禁卡、會員卡、購物集點卡等一機多卡的行動消費生活。首波試辦計畫將先開放台灣大與富邦銀內部員工試用,為明年商轉做準備。台灣大昨天股價下跌1.5元、收107.5元。

中華電上半年宣布,與國泰世華銀行合作推出行動支付試辦計畫,並陸續增加新的銀行業者合作夥伴。5月底起試辦NFC手機信用卡業務,透過空中下載信用卡到NFC手機方式,在具備Paypass的商家開始試用,希望台灣的行動NFC在一至二年內成熟。
【經濟日報╱記者何佩儒、陳美君/台北報導】2013.08.16 05:00 am
-------------------------------
蔡明忠:構築大中華服務平台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近年來富邦金積極布局大陸、拓展版圖,以期建立「大中華地區最完整且多元的金融服務平台」,包括投資廈門銀行、富邦財險以及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等;累計至第3季止,對大陸的策略性投資金額已達57.09億元。

富邦金控何時併購大陸華一銀行,成為昨(5)日法說會的法人關注焦點。據法人轉述,富邦金昨天法說會,還未等法人開口問,便先宣布,「在大陸策略投資還在持續進行中,不會針對任何單一公司作評論。」

據了解,富邦金目前除積極與華一銀行談判外,廈門銀行也計劃參股大陸城市商業銀行。

富邦金近年來積極展開大陸布局,昨天公布,透過金控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參股廈門銀行持有19.99%股權,投資金額為35.4億元;子公司富邦產險與富邦人壽合資成立富邦財險,投資18.7億元;富邦投信與北大方正集團合資設立「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持股33.3%,投資金額2.99億元。

累計至第3季底止,富邦金控在大陸的策略性投資金額已達57.09億元。對於未來富邦金大陸投資規模有多少,富邦金表示,沒有具體數字,將視情況而定。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2012.11.06 03:57 am
------------------------------
富邦金資產 首度衝破4兆

在富邦人壽資產快速成長帶動下,富邦金控昨(5)日線上法人說明會宣布,至第3季底止,富邦金控總資產首度突破4兆元,達4.03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8%,為國內第2大上市金控,僅次於國泰金。

此外,富邦金控昨天也宣布,因應主管機關要求銀行業2015年前第1類正常授信放款須提存至1%,台北富邦銀行將增提40億元備抵呆帳提存。富邦金主管強調,已由銀行公會向金管會提案,希望相關影響能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而非損益表。

富邦金控昨天法說會,公布前三季自結稅後純益228.0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2.39元,獲利持續穩居金控業之首。另外,今年前三季資產報酬率(ROA)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0.79%、11.47%。

富邦金強調,若扣除出售富邦媒體科技持股一次性獲利因素,以及未提列運彩保證盈餘的相同條件,自結今前三季稅後純益,仍維持去年同期的獲利水準,獲利表現平穩。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指出,富邦金控海外子公司及相關業務日益成熟,今年前三季來自海外的獲利提升至39.2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3.51%。此外,北富銀企業放款也日趨多元化,企業放款中來自海外的比重達29%,達1,344億元。

蔡明忠說,北富銀前三季獲利占金控獲利的45%;其中,包括手續費及金融市場操作等非利息收入占主要收入49%,受到金融行銷業務(TMU)成長,及台商的美元、人民幣需求成長帶動等,金融操作等相關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3.53%。富邦金表示,富邦人壽8月將持有到到期日的金融資產重分類至「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以提高投資管理彈性,帶動金控淨值快速增加,到第3季底止,每股淨值從第2季底的25.4元,飆升至30.97元。

富邦金在上半年法說會中曾表示,傾向一次認列第1類正常放款呆帳提存,惟最後計算出來的數字高達40億元。富邦金昨天表示,已與中信銀共同提案,希望金管會能接受,就超過國際會計準則的部份能進資產負債表而非損益表,避免對損益有所影響。

富邦金並強調,至於未來是否採取一次或分次提列,目前尚無定見,希望金管會能同意業者建議。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2012.11.06 03:57 am
--------------------------------
富邦金每股淨值30.97元 衝新高

富邦金(2881)昨天舉行法說會,會中宣布到今年9月底,富邦金總資產突破4兆大關、每股淨值到9月底衝上30.97元,雙雙創下新高,也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近2成。

部分法人昨天在法說會中,關切富邦金正進行的大陸併購案(華一銀行案)。富邦金控表示,不評論個案,但富邦金積極布局大陸、拓展大中華版圖的策略未變。據了解,華一銀行案在大陸「十八大」後,才會定案。

金管會規定,銀行投資大陸金額須低於淨值的15%、金控須低於淨值的10%。法人關切,富邦在大陸的投資金額會否觸及上限。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表示,金控與銀行對大陸投資限額「分開計算」;到9 月底,富邦金淨值2950億、台北富邦銀行淨值1036億元,富邦可投資大陸的「空間」還很充裕。

富邦金表示,累計至今年9月底,富邦金在大陸策略性投資達57.09億元。包括: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參股廈門銀行、已投資35.4億元;子公司富邦產險與富邦人壽合資成立富邦財險、已投資18.7億元。富邦投信與北大方正集團合資設立「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持股33.3%、已經投資2.99億元。

富邦人壽在8月也將「持有到期」金融資產重分類至「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目前帳上未實現獲利高達742億元。龔天行表示,金融資產重分類帶動金控淨值快速增加,富邦金到9月底每股淨值30.97元,創下新高,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9.44%。

富邦金今年前9月稅後盈餘228.07億元,每股盈餘2.39元,居金控業之冠。子公司、北富銀前9月稅後盈餘破百、達107.85億元,也寫下新高。

龔天行表示,北富銀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38.57%,其中金融行銷業務(TMU)大幅成長,財務處相關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3.53%,貢獻極大。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2.11.06 03:06 am
----------------------------------
歐債風暴 富邦人壽曝險193億元

西班牙申請1,000億歐元紓困,國泰、南山、富邦三大壽險一致指出,這是預料中之事,代表問題持續解決中,可以正面解讀。

富邦人壽過去兩年未再增持西班牙公債,但之前持有的曝險部位含公債、公司債與金融債在內,合計約新台幣193億元。該公司高層說,歐洲銀行業目前對外借款或發行的金融債利率並未飆高,對於投資歐洲金融債應以平常心看待。

富邦人壽高層說,西班牙的銀行體系可能只要700億歐元就可解決問題,但歐洲穩定基金願意給到1,000億歐元,意在對市場宣示「我有能力負責到底,不必擔心」。

國泰人壽並未投資西班牙公債,僅持有西班牙電力與電信公司的債券,投資等級都很高,採美元計價,合計部位約新台幣60億元。國壽副總經理劉上旗指出,內部評估過,西班牙財務狀況比希臘好很多,政府有決心改革,經濟體也比較大,申請紓困的金額,對歐盟而言是可以承受的。

他表示,歐洲債務問題,希臘仍是關鍵。國壽評估,希臘最壞情況就是有秩序的退出歐元區,不會在短期之內,大約半年或一年後才會見到。

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表示,歐洲問題,歐洲人自己會解決。

西班牙申請紓困,代表已開始解決問題。銀行體系告急威脅到歐盟,他們主動解決,這是好事。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美國政府對銀行體系注資,後來就慢慢穩定。
【經濟日報╱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2012.06.11 03:16 am
---------------------------------
富邦(2881)主導 雲端電視聯網成立

富邦集團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凱擘後,積極推動數位電視內容平台,昨天宣布結合科技業、內容業、網路產業,共同成立雲端暨聯網電視論壇,希望盡快達到台灣家戶電視數位化的目標。

這個論壇結合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資通等硬體業者,以及網路系統業者、內容生產業,主要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包括中嘉、凱擘和台固都加入這個論壇。

凱擘董事長鄭俊卿表示,到2015年,估計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將投入200億元,做為推動數位內容轉換、寬頻升級以及贈送機上盒等相關投資。

鄭俊卿表示,數位化所需的機上盒費用太高,是有線電視業者推廣的阻力之一,希望政府可以提供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租稅減免等,讓業者能以較低成本直接贈送收視戶機上盒,加速數位化歷程。

業者估計,由於現在電視數位化比率仍低,以台灣五百多萬戶有線電視戶來說,數位化比率僅9%,未來商機可期,估計整個論壇所帶動的產業效應可達3千億元以上。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2011.10.04 03:28 am
------------------------------
富邦金(2881) 出清momo持股

富邦金控昨(25)日公告,子公司富邦金控創投已將剩餘1,294.5萬股,約11%的富邦媒體科技(momo台)持股,以每股141.84元(除息後及員工認股權稀釋後之價格)全數出脫,總交易金額18.36億元,預估稅前獲利16.34億元。

此次momo台的11%股權,主要是賣給Lotte Shopping、東安投資公司、東元國際投資公司、台灣宅配通公司、澳洲德高(私人)公司、新加坡德高電機(私人)公司等六家公司。

由於有三家是外商公司,富邦金強調,與Lotte Shopping、澳洲德高、新加坡德高電機等三家外商公司的交易,需經投審會核准後始得執行。

富邦金指出,東安投資公司、東元國際投資公司、台灣宅配通公司、新加坡德高電機等,都是富邦媒體科技公司利害關係人-東元電機擔任董事的企業。

另外,澳洲德高是東元電機間接持股99.99%的公司,也是富邦媒體科技利害關係人-東元電機的實質關係人。

富邦7月已認列出售給台灣大及中化的富邦媒體科技持股,稅後獲利67億元,再加上股息收益入帳,使前七月獲利衝上302.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3.54元。

8月5日及昨日再度出售momo台約15%持股,預估合計稅前獲利22.817億元,估計稅後仍有近21億元,富邦金表示,可望將於下半年入帳,將推升今年獲利再改寫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2011.08.26 03:19 am
-------------------------------------
100億 富邦人壽買環亞百貨(2881)

富邦人壽昨(13)日以100億元向勤美公司買下環亞百貨購物廣場共14個樓層、1萬2,826坪的總樓地板面積;如以土地面積1,371.64坪計算,每坪單價729萬元,富邦人壽未來將結合周邊業主合作開發,辦理都市更新重建。
【經濟日報╱記者梁任瑋、葉慧心/台北報導】2009.08.14 02:55 am
--------------------------------------------
富邦大陸總部 落腳廈門

勤美整合環亞百貨三年,處分利益達42.54億元。勤美發言人何佩芬表示,未來勤美可認列處分收益約14.14億元,璞真建設約28.4億元收益,勤美也可依持股60.88%的比率認列,總計勤美可認列環亞出售案金額約31.43億元,對今年每股獲利貢獻達11.4元,是勤美成立以來新高水準。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表示,富邦人壽併購ING安泰人壽後,保險資金規模擴大到近9,000億元,由於目前不動產投資比率仍偏低,希望長期可拉高不動產比重至可用資金的10%。扣除昨天買進環亞百貨商場的100億元,預計後續富邦金還有至少400億元房地產加碼空間。

龔天行指出,富邦一直積極在找適合投資標的,不動產投資將以有現成租金收入的標的為主,租金收益「愈接近4%愈好」。

但因於保險資金屬長期資金,富邦也會投資開發型不動產,買進台北市黃金地段土地開發。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昨(13)日表示,富邦金規劃在廈門設立大陸總部,目前已開始購置總部大樓。

據了解,富邦金參股的廈門商銀計劃年底前現金增資,富邦金不排除因海西區金融優惠政策而突破參股銀行20%股權限制,透過增資持有廈門商銀更高比重的股權。

目前大陸規定外銀參股陸銀股權上限是20%,法人指出,一旦富邦金可不受此一上限限制,「距離取得50%以上股權、掌有經營權」的目標便可更接近。至於富邦金拉高廈門商銀持股比率,法人說,在世貿組織(WTO)架構下不可能,但在海西政策下便有突破20%的希望。

龔天行表示,富邦金投資廈門商銀持股已接近20%上限,且是具經營能力的大股東,富邦金也很希望有機會拉高對廈門商銀的持股比重,且不排除日後伺機將富邦香港銀的廈門商銀持股,以合理的市價轉讓到富邦金名下。

廈門商銀年底前辦理現金增資,主要是想壯大規模並增設據點,儘速攻占海西金融市場。廈門商銀現有30多家分行,今年要辦增資,是希望再提高分行家數,但尚在評估增資額度。

富邦金除旗下富邦香港銀行轉投資參股廈門商銀近20%,富邦證券6月初也在廈門設立代表辦事處。

。富邦金的大陸產險子公司也計劃從廈門出發,由富邦人壽與富邦產險合資設立的大陸產險子公司近期應可取得執照,未來大陸壽險子公司也希望比照產險模式登陸。

龔天行表示,富邦金已在廈門尋找適合的總部大樓,一旦大陸產險子公司成立,富邦就可以在大陸買樓。

富邦金與福建省政府旗下100%持股的福建投資集團共同規畫的「海峽兩岸產業基金」,近期也將成立,初期規模訂為人民幣10億元(新台幣50億元),該基金類似創投,龔天行表示,將引進兩岸資金,在海西地區投資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且投資範圍「各行各業都有」。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2009.08.14 02:55 am
--------------------------------------------------
前七月EPS/富邦金 1.38元

富邦金控昨(13)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公布的上半年獲利較先前自結數縮水30億餘元,但合計前七月每股稅後純益1.38元,仍是金控每股獲利王。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表示,獲利縮水主要是認列台灣高鐵投資等多筆損失。

依富邦金昨天最新公布的前七月業績,7月加計31億元股息收入後,富邦金單月獲利逾50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10.7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38元;富邦金去年底183億餘元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虧損也已全數彌平,帳上還出現40億元未實現利得。

龔天行解釋,富邦金控去年有盈餘卻不能發放股利,就是因為備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還有未實現虧損,依法令必須先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彌補未實現損失,剩下來的才可以分配股東;今年因股市回溫,富邦金備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損失已大幅沖回。

據富邦金公布資料,富邦金除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全部沖回,至7月底還有40億元未實現利益,金控每股淨值也從去年底的18.62元,提高到今年6月底的21元。

但富邦金6月底一口氣認列高鐵投資24.4億元的資產減損,並增提結構債賠償損失準備,上半年稅後純益因而縮水30餘億元,縮至60.14億元。

不少法人昨天關心富邦金董事會決定發行300億元海外存託憑證(GDR)案和南山人壽標案進度,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指出,將在適當時機發行GDR,讓公司未來營運成長擁有更強健的資本,使經營策略更有彈性。

至於即將在28日截止投標的南山人壽股權買賣案,龔天行僅低調表示:「對進行中的併購案很難評論。」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2009.08.14 04:08 am
---------------------------------
蔡氏兄弟擴版圖 快狠準

富邦蔡明忠與蔡明興兩兄弟今年的暑假過得很忙碌,不僅有南山人壽的標售案要搶,又要為有線電視的併購點火,兩兄弟出手,算盤向來打得精,要精打細算掌握絕佳的時點,以快狠準的手法為金融與有線電視市場點燃新的火花。

蔡明忠與蔡明興兩兄弟分進合擊,在金融、電信的版圖上各有分工,又緊密合作,將集團的利益最大化。雖然蔡家的本業在金融,但近年來,先是深耕電信市場,再跨足有線電視的系統與頻道業,電信業已經是蔡家的第二個事業大本營。

蔡明忠與蔡明興近期在電信與有線電視的布局漸趨成熟,開始動作不斷,首先由台灣大發動與中華電信的網路互連費用戰爭,不惜祭出鐵腕措施,顯示該公司羽翼漸豐。其次,在內容整合部分也再下一城,取得新聞集團梅鐸的合作,拿下頻道代理權,展示其在內容整合業者上的領導地位。最近又再啟動有線電視的併購之舉,積極擴大版圖的企圖心明顯。

台灣大在總經理張孝威的經營下,穩坐電信獲利王,在強健的體質支持下,足以在國內展開電信的併購,來攻城掠地,要坐上有線電視龍頭後,再與電信龍頭中華電一較長短。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費家琪】2009.08.03 04:28 am
--------------------------------
高盛愛壽險股 富邦金上看36元 新光金升至中立

金融類股中,高盛證券偏好壽險股,將新光金 (2888) 從亞太地區賣出名單剔除,評等升至「中立」;但認為國泰金 (2882) 、富邦金 (2881) 優於新光金,並將富邦金目標價升至36元。

高盛證券金融分析師張進森指出,全球經濟回穩使壽險公司的海外投資損失減緩,加上國內資產價格上漲潛力,以及主管機關可能同意壽險業者直接使用外匯投資,減少匯兌風險,將新光金從亞太地區賣出名單剔除,評等升至「中立」,目標價維持13.5元。

不過,壽險股中,張進森還是認為國泰金、富邦金優於新光金,並將富邦金目標價由34元升至36元;肯定富邦金併購ING人壽,無論是在戰略上和財務上都具正面效益,且富邦金在中國市場策略務實、執行力高,除參股廈門市商業銀行(XCCB),還為在福建省的證券和保險業務佈局,未來一旦政策開放,使富邦金即可搶得先機。
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 2009/07/02 15:17
--------------------------
富邦金獲亞元雜誌評為台灣最佳私人銀行

富邦金控 (2881) 表示,根據專業財經媒體「亞元雜誌」最新公佈的「最佳私人銀行」年度評選結果,富邦金私人銀行以優異的表現,獲評為台灣「最佳本地私人銀行」。
「亞元雜誌」指出,成立於去年的富邦私人銀行,擁有近1500名客戶,在市場上締造出亮眼的表現,透過全省4個服務中心和20名客戶經理,以及今年度導入的RAM客戶風險控管系統,提供高資產客戶量身訂製的專屬理財服務。

「亞元雜誌」透過寄發給私人銀行客戶的問卷,評選出亞洲各地區表現最卓越的私人銀行,這是亞洲地區唯一針對私人銀行客戶所進行的票選活動。

評選項目包括顧問諮詢品質、全方位投資組合的諮詢服務、產品多元性與品質、結構性商品與衍生性商品的客制化及範圍、客戶關係管理與服務、保密與安全問題、財富規劃、顧問投資組合管理、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線上服務、行政品質等。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 2009/07/02 14:10
--------------------------------
富邦香港銀 驚爆員工詐貸

富邦金控旗下富邦銀行(香港)專門負責企業設備租賃貸款業務的富邦財務公司,昨(6)日傳出員工涉嫌集體舞弊詐領貸款情事,香港廉政公署並已介入調查。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表示,富邦香港方面已決定,暫停承作對大陸廠商的設備租賃貸款業務。

星島日報報導,富邦銀行旗下富邦財務公司一名高層職員疑似勾結港商,偽造文件訛稱有中國大陸廠家和醫院要求借款。稍晚廉政公署發表聲明,指出貸款申請人貸到的抵押貸款約港幣5,000萬元。

目前相關涉案職員已遭停職,外界關切富邦香港銀行政總裁李晉頤是否會遭到處分?富邦金不願正面回應,僅表示,還在內部全盤調查中,尚未做出相關人員懲處,將等到調查結論出來後,再依據責任歸屬進一步研討相關人員的議處。

內神通外鬼 有發票沒機器

據悉,此案疑是以「假買設備,真貸款」手法進行詐貸。 香港廉政公署昨天也已向媒體證實,曾拘捕某銀行十多名職員,罪名是「涉及騙取有抵押的貸款」。

弊案傳出後,富邦香港銀股價昨天應聲下跌約4.7%,以港幣2.44元收盤。

現增不影響 資金全數到位

至於富邦香港銀近期辦理1.2億美元優先股現金增資案,龔天行表示,此詐貸案將不會影響到該行增資,因資金日前已全數到位,富邦金並認購了97%(約1.16億餘美元)。

龔天行指出,富邦是主動向香港廉政公署提報的,因為在查核時發現貸款有異,懷疑內部數位員工「內神通外鬼」,詐貸案涉及刑事責任,因此已請警政單位介入調查,案情細節不便多說。

據瞭解,富邦近來也已展開內部調查,並補強內控弊端。對於整個設備租賃貸款業務,尤其是從香港到大陸「跨國界」的業務,特別加強監控;富邦香港銀同時也決定暫時停掉富邦財務公司對大陸企業設備租賃貸款的業務。

富邦香港銀是在去(2008)年11月間報案,香港廉政公署介入調查迄今已一個多月。據了解,富邦香港銀旗下富邦財務公司購買機器設備後,再轉租給大陸企業。此案被查出申請貸款的客戶遭有心人士冒用,富邦財務公司購買機器設備的款項被設備廠商騙走,實際上富邦財務公司並未買到機器,只有買賣交易的發票,亦即是個造假的貸款案。

富邦香港銀去年中發現,相關「大陸廠家」未還錢,追問後才知,這家廠商根本沒有向富邦財務公司借錢,也沒有所謂的「購買先進生產器材」,才爆出造假騙取貸款案件,並發現其他多宗同類個案。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2009.1.17 02:05 am
----------------------------
富邦金(2881)併ING 高盛:負利差難克服 評等中立

富邦金控 (2881) 併購ING安泰人壽,僅付出ING安泰人壽淨值0.71倍,便宜取得市佔第2的位置。

不過高盛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張進森在最新報告中指出,ING安泰人壽的股票投資多在備供出售項下,波動風險增,保單負利差也將使富邦採取更積極的投資策略;重申「中立」評等。

張進森指出,併ING安泰人壽,對富邦金具互補作用,且交易價格低於ING安泰人壽的隱含價值,使得市場對這項合併案給予正面評價。

但ING安泰人壽的股票投資多在備供出售項下,波動風險增,且ING安泰人壽債務成本是5.5%至6%,但過去3年半投資收益僅3.86%,將使富邦採取更積極的投資策略以縮小負利差,在目前的金融環境下難度增高,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27元。
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 2008.10.21 13:27
------------------------------
NG安泰人壽 24小時備戰消毒

荷蘭最大金融集團ING第三季財報意外出現史上首次單季虧損,引發外界高度注目。ING安泰人壽強調,第三季虧損的幅度是預期內,台灣子公司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富邦危機入市 ING現金為王

富邦金控併荷蘭ING安泰人壽是揀到便宜?還是買到包袱?仔細推敲這筆交易,不難看出時下金融機構面對金融海嘯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

對富邦金而言,是掌握亂世下「危機入市」的良機;就ING集團而言,則恪守低地國家(按:荷蘭地處低地)「築堤防災」習慣,緊抱現金為王的亂世安居策略。

過去富邦金一直被法人質疑資本過剩,不過,這回富邦受到次級房貸風暴影響不大,手上擁有的現金多多。過去的缺點,現在看來卻是優點,也成為近期富邦金危機入市時的充裕銀彈。包括上周出手買下信義計畫區A10地上權後,緊接又買下ING安泰人壽,使得金控總資產排名,迅速前進到15家金控中第三名、上市櫃金控的第二名。

據了解,ING集團因應金融海嘯來襲,積極推動「資本有效分配」政策,今年來已陸續賣出巴西的壽險公司、墨西哥的產險及壽險公司,亞太地區僅將「台灣」的ING安泰人壽列入名單。
經濟日報╱記者 葉慧心、蔡靜紋 2008.10.21 12:53 pm
---------------------------
安泰保戶 不必解約

ING安泰人壽目前共有二百廿萬位保戶,併入富邦人壽後,保戶相當關心權益是否受到影響。保險專家指出,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影響,保戶不必急著將保單解約或做保單借款;但要留意原來的業務員是否會離職,後續申請理賠等事宜必須請保險公司交代清楚。

問:被富邦人壽併購後,ING安泰人壽的保戶權益會不會受影響?

答:不會。所有保戶權益都不會改變,全部受到保障,不因為合併案受到影響。

問:現在有必要解約嗎?

答:不需要。從保費和保障的角度,你將舊保單解約後,新保單的費率、利率以及投保條件已經不一樣,如果解約後再買新保單,反而要花更多保費;尤其是已投保幾十年的保單,一旦解約再保,現在的利率水準比較低,年紀大保費費率又高,一點也不划算。

問:我買的是ING安泰的投資型保單,未來投資標的會受影響嗎?

答:不會。原保單的投資標的不會改變,一切會按照原來的保單內容履行;至於兩家公司合併後,新商品則由新團隊規畫。

問:我的保單會不會變成沒人服務的「孤兒保單」?

答:ING安泰人壽和富邦人壽都希望業務員留在公司繼續服務客戶,照顧ING安泰人壽的保戶。如果真的有業務員離職,公司也會設置保單服務平台,讓有經驗優質的資深業務員繼續提供服務。

問:我的業務員會因為這次合併案改變嗎?

答:原則上不會;但如果有異動,公司會在第一時間告知保戶,並會安排其他業務員進行後續服務。

問:賣給富邦人壽後,未來我的ING安泰人壽保單理賠,會不會比較嚴苛或被刁難?

答:不會。ING安泰人壽會保留現有的產品與服務提供顧客,一切都會按照保單條款履約。

問:如果我有任何保單問題,可以找誰幫忙?

答:可以先跟你的業務員連絡;也可以找ING安泰人壽客服中心,電話是○八○○酖○一一酖六八六。

問:何時會再有這項合併案相關的進一步訊息?

答:官方網站(http://www.inglife.com.tw)將即時提供有關公司營運的新資訊;如果有任何保單更動或須提供給客戶的訊息,公司也會郵寄給全體保戶。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10.21 12:53 pm
-------------------------------
富邦 變最會賣保險金控

富邦金控併購ING安泰人壽,總資產馬上超越台新及兆豐金控,從原本的第五名躍升為第三名。金控同業第一直覺就是,「以後財富管理的競爭變大了。」甚至有人形容,富邦金將成為最會賣保險的金控,與國泰金控相對抗,將會拉大其他競爭的距離。
ING基金 沒踩地雷

四處求售的ING安泰人壽,終於敲定情定富邦金控,讓原先覺得ING安泰人壽太貴的潛在買家,卻說:「今天睡不著了。」一家保險公司總經理也表示,一家外商加一家本土,一個擁有產品,一個擁有通路,前者壽險業務部隊強,後者銀行通路廣,兩者非常有互補,今天該保險公司就緊急召開會議,商討因應大計。

被追趕過的兆豐金總經理徐光曦昨(20)日指出,不在乎size(規模)大小,只在乎賺不賺錢,金控整併雖是未來趨勢,但也要慎選對象。

據了解,當初兆豐金與ING集團談交換股權時,價格比現在高出許多,兆豐金還覺得只要ING安泰人壽人才可以統統留下來,再貴一點也沒關係,沒想到遇上金融風暴,兆豐金股價大跌,合併案也沒再繼續談。

兆豐金內部對於目前在公股主導下的保守作風,相當不以為然,相關人士私下表示,公股金融機構綁手綁腳的,每次一談到合併對象,報到公股事情就做不成,像三、四年前曾報統一安聯的案子,到公股那裡就被打回票,明明不想併台企銀也被要求一定要併。

兆豐金相關人士說,未來再這樣走下去,台灣金融市場就要成為外商金融機構及財團的天下了,公股金融機構只能苟延殘喘了,最後淪為被併的份。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呂淑美/台北報導 2008.10.21 12:53 pm
---------------------------
錢國維:談判過程 可當教材

富邦金控以6億美元收購ING安泰人壽,擔任這次交易財務顧問的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錢國維說:「這是亞洲險業過去12個月來最大的併購案,也是台灣近年壽險業最大併購案。」

摩根大通去年2月擔任台固財務顧問與台灣大合併,2002年也主導富邦與國泰金聯手投資中華電信,此為第三次與富邦金合作。錢國維預期,前段班的金控將繼續尋求整合、擴大版圖的機會。

錢國維昨(20)日接受專訪表示,這次是ING集團主動跟富邦集團接觸,希望出售台灣的保險業務營運,處分ING安泰人壽在台資產後,荷蘭ING集團母公司可少提列15億歐元的保單利差準備金,可讓ING母公司因應金融風暴資金調度更靈活。

ING集團曾在兩年前與富邦接觸過,不過當時沒有談成,雙方斷斷續續聯絡。這次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衝擊,ING安泰人壽重提「婚事」。富邦金上周二(14日)委託摩根大通擔任財顧,上周三充分授權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與財顧飛往香港談判,經過兩天兩夜長達馬拉松式的談判,香港的富邦團隊與在台北坐鎮的富邦「大董」蔡明忠、「二董」蔡明興隨時保持熱線,快速地在上周六簽約。

錢國維形容富邦金發言人龔天行帶領的團隊相當專業,談判已達到「國際水準」,雙方的談判過程甚至可以作為「教材」。
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登陸 龔天行透露找到方法

富邦金控出手併購ING 安泰人壽,仍未符合中國大陸對壽險業登陸「成立歷史須達30年以上」的門檻規定,但富邦金正醞釀應對方法。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昨(20)日被問及此事時語帶玄機地說:「(富邦金)已找到一個方法,但必須再談另一個方案。」龔天行不透露細節,這一番話令外界聯想,富邦金是否會進一步介入ING集團在大陸的兩家合資壽險公司股權?

ING集團對大陸壽險布局相當早,1998年10月與中方太平洋保險集團合資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壽,總部設在上海;2002年又與直屬北京市的國有獨資企業北京首創集團合資成立首創安泰人壽。ING集團分別持股50%。

對於外界揣測,ING集團是否可能進一步出售大陸的合資壽險股權予富邦金?ING大中華區執行長張志明昨天表示,「並無此規劃」。

龔天行說,ING大陸合資子公司並不在此次談判範圍內,但ING未來成為富邦金持股5%的大股東,「雙方當然會有密切關係,未來什麼事都有可能」。似乎又為雙方進一步合作留下伏筆。富邦金是國內最積極布局大陸市場的金控之一,龔天行表示,海外布局腳步繼續,除了銀行方面併購港基銀行,進而投資參股廈門商銀取得領先地位外;壽險事業也因併購ING安泰人壽,營運歷史可向前邁進五、六歲,達到約21年。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躍居金控二哥 富邦金飆漲停

富邦金控昨天宣布,以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五億元)併購ING安泰人壽,最快在明年下半年完成合併。安泰現有兩百廿萬名保戶將併入富邦,富邦金控強調,ING安泰保戶權益將維持不變;安泰內外勤員工工作權和薪水合併後半年不變。

富邦金控併購ING安泰人壽,成了股價大利多,昨天金融股一片慘綠重挫,富邦金逆勢漲停,也是唯一漲停的金融股。富邦金昨天大漲一點二元,一天內市值因這項併購案增加九十二億元。

這項合併案的財務顧問、摩根大通集團台灣區總裁錢國維說,富邦金併購ING安泰人壽是近一年亞洲市場最大一宗併購案。合併後,富邦金控將躍升為國內第二大金控公司,僅次於國泰人壽所屬的國泰金控。

ING集團在台灣還有投信、銀行,在中國大連、北京有多家壽險公司。但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強調,富邦只併購ING集團旗下ING安泰人壽,ING投信、投顧、銀行,以及大陸的ING人壽都不在併購範圍內。

龔天行說,富邦併購安泰後,再等十年就取得壽險公司的登陸門檻。兩家公司暫時將分開營運,最快明年下半年才會併成一家公司,公司名稱將改為富邦人壽。

龔天行說,交易方式是富邦金發行新股及八年到期的次順位債給ING集團,以換取ING安泰台灣百分百股權。富邦金將發行四點零六億普通股,占總股數百分之五,每股發行價不低於十五元(昨天富邦收盤價十九點五零元),ING集團取得富邦金股權,一年後才能賣出。

富邦金控合併安泰人壽消息傳出,昨天陸續有保戶趕到公司了解狀況,並傳出有保戶解約或申請保單質借。但ING安泰大中華區執行長張志明說,昨天業務一切正常。

ING安泰在六月底淨值達兩百七十三億元台幣,富邦以總價六億美元併購,折價空間高達三成。簡單說,富邦等於以「市價打七折」買到ING安泰人壽,龔天行說,「價格非常合理」。

ING安泰是否因為母公司ING集團發生財務問題,因而急著出售?龔天行說,ING是荷蘭最大的銀行保險集團,在金融風暴受到壓力,需要調整資產配置;荷蘭人「低地」住慣了,喜歡築堤防,像ING接受荷蘭政府注資一百億歐元,就是築堤防的措施。

龔天行指出,富邦與ING安泰人壽雖然花了十天進行這項併購案,但雙方接觸時間長達兩年;ING集團並不止和富邦談,但最後富邦出線。

龔天行說,合併後,安泰超過八千名員工的工作權和薪水半年都不變。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富邦金宣布併購ING安泰人壽,但並不包括ING投信、ING投顧公司。許多投資人昨天焦急詢問:「我有ING投信的基金,會受到影響嗎?」本報整理四個問答,替讀者解惑。

問:ING集團第三季大虧五億歐元,我手中握有ING發行、引進的共同基金,會受到影響嗎?

答:不會。不管是台灣ING投信自行發行的境內基金或是由ING投顧引進的境外基金,都是由信託保管銀行獨立保管,防護機制健全,國內投資人權益不受影響。

問:富邦金宣布併購台灣ING安泰人壽,ING投信、投顧業務以及基金投資人權益會受影響嗎?

答:不會。ING投信與投顧股東為ING集團旗下的荷蘭國際保險公司與安智銀行,兩家公司持股比重高達九成;ING安泰人壽並非股東之一,母公司出售ING安泰人壽,不會對公司基金業務及投資人權益造成任何影響。

問:ING旗下基金是否踩到地雷?

答:沒有。不論是ING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或是投顧引進的鋒裕、ING環球等國際資產管理機構的境外基金,均未持有冰島政府債以及雷曼、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與富通等財務出現問題公司的產品。旗下債券、類貨幣基金也未持有高風險資產。

問:ING集團是否出現財務危機?

答:ING集團將獲得荷蘭政府注資一百億歐元,ING會出售不具投票權的優先股給政府,等變成荷蘭的公股金融機構。而且獲得注資後,可降低ING集團負債。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荷政府注資 ING股漲

ING安泰有38%海外債

富邦金併購ING安泰,瑞信證券大中華區金融分析師林淑娥昨(20)日表示,從策略角度來看,富邦藉此壯大壽險規模,是為了日後金控旗下事業體分家做準備;從財務面看,由於ING安泰人壽還有38%的海外企業債,這塊的風險較大,加上還要看未來利率走向,不能說富邦金「賺到了」。

獲荷蘭政府挹注百億歐元現金(四千三百九十億台幣)的荷蘭國際集團(International Netherlands Groups, ING),昨天股市早盤大漲百分之廿四,一掃上周五大跌百分之廿七的陰霾。

ING是荷蘭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上周驚爆資金短絀危機,公司高層同意放棄年終分紅,今年停止配息,十九日獲得政府挹注。昨天早上十點的股價上漲一點六一歐元,成為每股八點九五歐元,集團市值為一百八十七億歐元。

ING上周五表示,在有關雷曼兄弟房地產和其他資產稅前減記達十六億歐元後,預期第三季將虧損五億歐元;ING股價重挫百分之廿七,創一九九一年併購案來最大單日跌幅。

荷蘭政府在十日宣布將提供金融機構二百億歐元紓困,ING是第一家獲得注資的銀行。

ING在全球有八千五百萬名顧客,擁有三千三百八十億歐元儲蓄和活期存款,英格蘭皇家銀行分析師把ING股票列為建議「買入」。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荷蘭ING、瑞銀:連動債一切正常

兩大歐洲金融集團包括荷蘭ING和瑞士銀行(UBS)都申請母公司所在地的政府紓困,加強資本適足率。本地有代銷UBS和ING所發行連動債的銀行昨天主動通知客戶,在歐洲政府保證前提下,兩大機構所發行的連動債產品一切正常。

據了解,UBS在台灣市場是排名前5大的連動債發行機構,市場相當關心UBS的資本狀況,包括台新、中國信託、台北富邦等主要銀行都有代銷UBS連動債,北富銀也代銷幾檔ING連動債。

根據ING和瑞士銀行發出的公開說明,此次接受政府注資,金額都相當大。ING將發行100億歐元,高達台幣4374億元的第一類核心資本,由荷蘭政府全數認購,ING表示,這次發債可強化ING第一類資本到8%,並且降低集團的負債淨值比。ING同時宣布,將不發放2008年年終股利。

瑞士銀行也將向瑞士政府出售強制可轉換票據,籌集60億瑞郎新資金,約1716億台幣。本地代銷銀行業表示,由於目前ING、UBS營運非常穩健,兩家集團接受政府注資,是想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資本適足狀況,並不會出現像美國雷曼兄弟的問題,投資人可以放心。

在雷曼兄弟連動債部分,中國信託自9月底,提供16檔由雷曼兄弟擔任計算代理機構的連動債產品可以提前贖回,一個月下來,中信銀已經成功在次級市場提前售出9檔。但中信銀也表示,想要提前贖回的投資人,現在越來越少。

據了解,金管會銀行局昨天上午邀集主要代銷連動債銀行,再就處理雷曼連動債銷售爭議問題開會,金管會堅持,如果銀行有銷售瑕疵或產品瑕疵,銀行必須負起責任。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林淑娥表示,全球金融業整併可以看出銀行跟保險分家是趨勢,當各自的規模逐漸增加,血統效應就不大了,過去花旗和瑞信也把旗下的壽險業務分割賣出,金融業是規模產業,富邦當初成立金控,是為了要整合各個較小的事業體資源,做交叉銷售,不過當銀行或保險各自達到一定規模後,交叉銷售的效應就不是很高。

她進一步表示,目前台北富邦銀行的規模還不夠大,但是其布局大中華區具有優勢,未來可能會採取併購或尋求策略伙伴,她預言,富邦金可能是台灣第一個分家的金控。

從財務面來看,林淑娥認為,富邦金對ING安泰的買價是0.7倍的股價淨值比,這樣看來買的不是太貴,但目前市場對保險公司還有兩大疑慮,一是海外投資部分,另一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和企業債、金融機構債等。

外資法人看這樁併購案,最擔心的就是未來利率走向,歐洲以無風險利率、也就是十年公債來做認定,但台灣的十年公債只有不到3%,價值認定有很大的落差,未來利率若持續走低,富邦金就買的越貴。

林淑娥分析,這樁大的併購案之後,台灣的保險公司會有一些整合,小的保險公司,還有槓桿比較高的南山、新光壓力會比較大;銀行之間的整併還是要看政府態度,可以不讓銀行倒,但政府應該要開始檢視,利用這個機會做整併,例如以公股銀行來收一些資產品質較差的小銀行,美國、歐洲也開始很明顯的看到政府開始收購銀行,

她強調,市場的公平性還是要顧到,不要讓一些該被淘汰的小銀行,繼續「劣幣驅逐良幣」。
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 2008.10.21 03:57 am
-----------------------------------------------

ING安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順才昨(19)日表示,ING集團上半年獲利35億歐元,第三季雖虧損5億歐元,但累計前三季仍有獲利,相較於全球前24家金融企業,今年以累計資產損失高達4,350億歐元,ING集團的營運與資本仍相當穩健。由於今天是ING集團發布第三季財報虧損消息的第一個上班日,ING集團嚴陣已待,這幾天都緊急開會,並將總部聲明稿翻成中文,發放給客服人員,保戶有問題24小時都可隨時Call in,也會將聲明放網上。

上個月AIG集團傳出缺資金後,AIG集團在台灣的子公司-南山人壽就爆發民眾排隊質借、解約,南山人壽不斷保證保戶權益不受影響,接著還與金管會一起發布四項承諾。

ING安泰人壽會不會仿效南山人壽做出保證?ING安泰人壽主管說,「我們的狀況跟南山人壽差太遠。」ING安泰人壽第三季虧損是在預期內,並沒有超出預期,相較其他同業受到金融風暴影響認列的虧損少很多,「我們體質健全,不用承諾什麼。」

林順才表示,ING集團將ING安泰人壽獨立為子公司,讓ING安泰賺的錢都留在台灣,對台灣的保戶是好事,而且ING安泰的資本適足率在200%以上,有嚴格的投資風險控管制度,台灣ING安泰人壽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許多金融機構財務受到衝擊,除了先前南山人壽、ING人壽之外,國際紐約、全球人壽、全球人壽、美商大都會人壽與保德信人壽都紛紛端出母集團的財報,向民眾保證「可以安心啦!」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8.10.20 02:51 am
----------------------------
富邦金收購安泰 拓壽險版圖

富邦金收購ING安泰人壽,壽險版圖再下一城,富邦金「危機入市」拿到更大的議價空間,蔡家精打細算的商人本色表露無遺,更以事實向股東證明,富邦金體質穩健,不受金融風暴影響,可說是一舉數得。

今年來,富邦金就像吃了大力丸,先是三月參股大陸廈門商業銀行率先登陸;多家金控集團因次貸或匯兌損失,賠得鼻青臉腫時,富邦金只有皮肉小傷;十月中旬競標國有土地地上權,富邦金也以些微價差氣走同業,「手氣」之順令人羨慕。

富邦金旗下各子公司,以台北富邦銀行名號最響,富邦人壽近年異軍突起,每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直追國泰人壽,成為業界第二。

不過,富邦人壽仍遠遠落在老大哥國泰、新光、南山,甚至ING安泰人壽之後,搶占壽險市場占有率、擴大壽險版圖,成為富邦金努力目標。

全球金融風暴引爆後,ING集團急於變賣安泰人壽,事實上,富邦金並非安泰人壽的「初戀」,中信金、保德信等都曾與安泰人壽眉來眼去,洽談收購或合併的可能性,卻都無疾而終。

受到歐美金融風暴影響,台灣金融市場近期難有好消息,一家外商壽險公司由本土金控收購,也許可以稍稍振奮人心,ING安泰已在台灣打響名號,富邦金這著棋市場捧不捧場,今天股價見真章。

聯合報╱本報記者陸倩瑤、孫中英 2008.10.20 02:51 am
------------------------------------
小檔案》ING安泰人壽

一九八八年,美國安泰人壽在台灣成立,二○○○年,荷蘭ING集團入主台灣安泰。安泰人壽曾是台灣最活躍的外商壽險公司,一度給予本土壽險公司極大壓力。

安泰人壽創始總經理潘燊昌,是台灣保險業界罕見非常喜歡打破成規的領導人,他點子多,又有業務魅力。ING安泰每年的馬拉松活動健康有趣,是不少民眾共同的回憶。

安泰人壽單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曾擠進前兩名,總保費收入目前還是業界前五大,有兩百多萬張有效契約。以外商壽險比較,ING安泰總保費規模僅次於南山人壽。

ING集團目前是亞太區第二大外商壽險業者,第三季季報雖傳出五億歐元虧損,但ING表示,若以累計全年數字看,目前仍有卅億歐元的獲利。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孫中英 2008.10.20 02:51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