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浩鼎案持續延燒,不僅中研院長翁啟惠「嚴重燒燙傷」,接著又扯出內部人與大股東違法偷賣股。現在,應該回頭檢視這個比印鈔票還快的生技大泡沫,該如何收場,更要想想該如何規範管理那些「三無生技公司」(無產品、無營收、無獲利)了。

國內企業掛牌上市,不論是要上市或上櫃,都必須經過審核通過,審核的標準之一就是公司營業與財務狀況,基本上都要求必須在近幾個會計年度有獲利,至於公司是否有營收,那就更不在話下了─除了生技產生,台灣股市那曾看過營收是零的企業通過審核、成功掛牌?

這些規定,碰到政府要「全力扶植生技產業」,全破功了
生技發展條例不僅讓生技產業有各種獎勵與租稅優惠,發行新股、公職人員任職公司也可排除公司法、公務員服務法的限制,連掛牌都給予特別寬鬆的標準與認定。

外界看到的結果就是許多生技公司,莫說是否有獲利,有些連營收都沒,就可掛牌上市、公開募資,市值動輒飆上數百億,甚至如浩鼎市值一度飛上千億元。

但一旦原本炒作的題材失靈,股價立刻反轉直下,基亞曾靠著一顆夢幻中的肝癌藥,在3年內股價大漲16倍,但2年前新藥解盲失利,可以連跌19個跌停,從高點近500元一路下殺,現在股價只有60多元。其它生技股如久裕、台微體、瑞基、中天…..等,幾乎所有的生技股都是靠題材拉高股價,夢幻破滅後,股價就「腰斬、腰斬、再腰斬」。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掛牌上市、公開募資」。生技企業確實可能成為高獲利企業,但那也同時代表的是高風險;而生技的高度專業與未知的風險,更讓公司派的專業經理人、大股東,與其它散戶投資人之間,存在著高度的資訊不對稱。

特別是相較國外大藥廠,手上動輒是十多種新藥在研發、測試,台灣許多新創生技企業,幾乎都是只抱著一個新藥在「測試中」,其風險之高與過份集中,非常明顯。

更糟糕的是專業經理人與大股東的表現顯示,人性中基本的貪婪、為己謀利等實難避免,政府則是在制度上「支持」。

因此,我們不僅看到公司派、大股東努力的印股票換鈔票,動輒溢價數十倍─如浩鼎增資時,大股東15元認購,轉眼到市場價格立即跳十多倍;許多家原本資本額數千萬到1億的生技公司,掛牌時資本額已暴跳到十多億,加上炒作帶來的市場溢價,一家數百億元的生技公司馬上誕生。

這些生技公司在為投資人描繪出充滿希望的前景之餘,投資人最後卻發現,從公司內部的專業經理人到大股東,動作一致的在偷偷賣股。浩鼎員工固然是把手上股票趁高點趕快變現,去年第4季浩鼎解盲閉鎖期前,浩鼎內部11位董事及高階主管密集出脫持股,其中,總經理黃秀美出脫85張,且為規避申報轉讓,每天只賣10張─她手上持有126張,等於賣了近7成的持股。

浩鼎看似非常有良心,解盲前1個月禁止員工賣股;但最後大家才發現,高階主管與董事們,在此之前早就開始賣了。可憐的投資人還沈浸在解盲成功、一本萬利的美夢中而搶進,還有投資人夢想說浩鼎股價會漲到10萬元哩!

財經界著名的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形容生技企業的這種作法說「印鈔票也沒那麼快」;行政院長張善政在交接中,特別提醒未來新政府「扶植生技,也要嚴防泡沫風險」。其實,這話說晚了,因為泡沫已經產生。

未來新政府已經確定把發展生技產業列入5大新創產業中,幾乎可預期新政府會再幫生技產業添柴火加熱。要扶植、發展生技產業當然並無不可,但請別把其發展建立在一般民眾、散戶的血淚上。對那些「三無生技公司」─即尚無「產品」、也無營收更無獲利的生技公司,不該再讓其掛牌。

至於已掛牌的「三無生技公司」,雖然不可能要其下市,但對大股東、董監事及公司員工的股票,也該有更嚴格的集保規定。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嚴苛的規定,將不利生技產業發展。當然會有影響,但新創生技公司這種遊戲,原本就只該讓較有專業能力、且更能承受風險的創投、基金、法人才能玩。待確定新藥通過審核,有營收、獲利後才能IPO(公開掛牌),向一般人募資。

一般投資人固然因此無法享受到最高的獲利,但也同時不必背負過高的風險。
新政府該想想張善政那句「嚴防泡沫風險」,別為了發展產業,讓散戶成為「砧板上的魚肉」。
風傳媒 –作者主筆室 2016年4月21日 下午2:02
----------------------------------------------
生醫研究報告多不可信 拖慢救人速度

今天公布的2份研究發現,生醫研究報告有大量缺陷,不只白白浪費龐大研究投資,還拖慢了救命研究的速度。

法新社報導,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PLOS Biology)的研究,分析過去15年間隨意挑選的441份生醫期刊樣本,發現只有1份具備評估和再現研究所需的充分資訊。

唯有在能被外部研究團隊複製,並使用獨立方法得出同樣結論時,科學研究才算有效。

此外,這些研究多數未交代資金來源,也未說明是否有利益衝突。

研究作者寫道:「希望科學家、出資者、期刊等和科學利害攸關者,會因為我們的研究,更謹慎對待提升這些指標的必要性。」

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這份研究的作者,包括史丹佛大學研究革新中心(Meta-Research Innovation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的約安尼季斯(John Ioannidis),以及艾莫瑞大學(EmoryUniversity)的伊克巴(Shareen Iqbal)。

另1份德國研究檢討數百份已發表的中風與癌症報告,則發現多數報告資訊不足,未告知實驗用到多少動物。

在多數報告中,關於過程中用到的動物數目「付之闕如」,因此結論遠遠稱不上可靠。

柏林大學夏里特醫學院(ChariteUniversitatsmedizin)研究人員、此份報告的第一作者霍爾曼(Constance Holman)表示:「這份研究,是從嘗試觀察許多報告的可靠度開始。」

「但動物數目付之闕如,讓我們停了下來。」

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隨研究刊出的評論指出,「可靠度危機」正在破壞科學研究。

比方說,近來嘗試複製100份心理學研究時,發現可重現的研究,其實僅有39%。

先前的研究發現,「生醫科學研究的投資金額,有85%浪費掉了,而2010年全球生醫科學研究投資達2000億美元」。
中央社邁阿密 鄭詩韻 2016/01/05 17:38
------------------------------------------
江文勝:掌握生技飆股的6大特質

生技產業範圍廣,掛牌的家數日增,個股分類有必要再予細分。按照新分類選股,即使錯過第一檔指標股,也能在最快時間內掌握接下來的輪動態勢。

在生技股多頭走勢中,這一年來以新藥股飆漲一枝獨秀,因掛牌的家數越來越多,觸及的次產業也更龐雜,我們發現,生技類股已無法像以前一樣,出現全面性齊漲或齊跌的走勢。

在生技股的操作上,了解個股的分類,有助於在資金輪動快速的盤面上,精確掌握與預測。過去我們習慣將生技分為八大次產業,分別為新藥、學名藥、原料藥、醫材、保健、醫美及健檢、生技服務、農業生技。但隨著生技掛牌的家數日增,上述八大分類已太過籠統,有必要再予以細分。

有「族群性」更細微分類

以醫材股為例,與製藥產業一樣,醫療器、耗材也是在生技領域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尤其在我國未來發展生技產業中,更是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結合台灣資訊通訊技術及機電工程領域方面的優勢,台灣的醫療器耗材廠,不但早已在全球相關領域中大放異采,在台灣資本市場中,更是台灣掛牌的生技股中屬於高獲利的代表。

統計上市櫃及興櫃生技公司中獲利相當突出的醫材廠更是不在少數,像做血糖測試儀、片的五鼎、泰博,數位電子體溫及血壓量測的百略、設備代理的杏昌等都是高獲利的代表。

但是,醫療器、耗材的子產業分類比製藥業更雜,可以再細分出來的子產業更多,這些子產業彼此領域完全不相關,相關個股要作有系統的歸類或圖解細部說明,有其困難度。

舉例來說,像雃博的呼吸治療器與聯合骨科的人工關節等,即面臨著終端使用者領域(患者)的不同、產業型態及營運生產模式的差異,導致其獲利業績高低更有明顯的落差。

不過,隨著盤面上生技掛牌公司越來越多,同質性的公司也開始出現小族群,未來多頭的表現上,可能就在相關題材的小族群中發酵。

因此,在醫材的分類上,可以治療的疾病或產品用途來當作個股細部分類的標準,像專門測糖尿病血糖高低的血糖測試儀(片)的有五鼎、泰博、華廣、聿新,腎臟病洗腎相關的有邦特、佳醫、杏昌與濟生;在疫情發生當下都會大漲的防疫概念股如恆大、毛寶、美德醫、花仙子、康那香。

老人居家照護相關個股中有盛弘、佳醫、富堡、中保、新保)等;治療呼吸障礙的有雃博、合世、杏昌;體溫及血壓量測系統的百略、合世、豪展、紅電醫、熱映、優盛。

中國醫院普及受惠的醫材設備股如太醫、承業控、KY合富;視覺保健中有隱形眼鏡相關的精華光、F-金可、寶島科、優你康、永裕,及雷射治療近視、遠視的大學光。疫情預防與治療相關的疫苗股如國光生及基亞及檢測耗材的亞諾法。

當季流行什麼題材,按照新分類選股,即使錯過第一檔指標股,也能在最快時間內掌握接下來的輪動態勢。

飆股出現無族群性分類中

生技領域範圍太廣,有些發展比較成熟的次產業掛牌家數多,容易成為一個小族群,但也有許多孤門獨市的生技公司,這些產品特殊的生技公司因沒有同業可以比價,往往容易成為飆股。像五鼎剛掛牌那一年EPS約只有2元,但股價最高來到180元,如今五鼎每年EPS 5元幾乎已是常態,但股價要突破100元已是相當困難。主因相關掛牌家數也越來越多家,產業透明度增加下,市場失去新鮮感,股價投機活力往往不落剛開始掛牌時。

特別會漲的生技股,在筆者過去幾年的統計歸納下,在下列六個特質當中,至少就必須具備五個;即「舊不如新」(掛牌時間相對較短)、「大不如小」(小股本優勢)、「眾不如寡」(同業掛牌不多)、「無不如有」(已有產品貢獻業績)、「內不如外」(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熱不如冷」(冷門股爆發力強)。過去成為飆股的生技股有人工關節的聯合骨科、雷射近視的大學光、動物試驗的進階、醫美的曜亞、藥品連合採購平台的盛弘等都是箇中代表。

最近剛掛牌從事加護病房、內視鏡用等醫療用顯示器製造的鈺緯,便在同時符合上述6個條件之下出現大漲。公司專精於醫療用顯示器產品,終端客戶多為全球醫療器材大廠,包括全球領導醫療設備品牌廠商GE Healthcare、醫療顯示器品牌大廠TOTOKU、歐美經銷公司Richardson等,其中加護病房臨床監測用顯示器產品更是GE Healthcare的唯一供應商,全球有20%的加護病房採用鈺緯的產品。

【全文未完,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 《財訊快報季刊》NO.201303期】
財訊快報【文/江文勝】 2013/07/18
-----------------------------------
生技月來了 新藥族群勇健

台灣生技月(Bio Taiwan)即將登場,主辦單位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今年鎖定「國際規格、兩岸攜手、創新研發」為主題,媒合場次將擴大五倍。業界表示,中天、浩鼎、醣聯、台微體等新藥族群,將成為主要受惠對象。

台灣生技月為亞洲最大的生技產業交流平台,今年將在7月17日開幕,展期至21日,開幕當天將舉辦「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以及各公司之間的商機媒合大會;媒合大會規模將從去年的100場擴增至今年的600場,期望吸引全球與兩岸生技公司共拓商機。

法人指出,台灣新藥公司研發能力強,各國大廠可望藉由今年生技月來台尋求技術夥伴,共同搶進全球新藥市場。其中,中天旗下新藥公司泉盛、合一均有具備潛力的新藥,備受矚目。

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轉投資的台灣浩鼎,旗下新一代免疫療法新藥、檢測癌症醣晶片技術屢傳新進度,都將吸引國際大廠合作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和浩鼎同為蛋白質新藥廠的醣聯,近期也透露第二個抗體新藥-抗胃癌的GNX102,最快將在一年半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將不排除引進國際的策略夥伴,在這次生技展中也備受關注。

近期利多頻傳的台微體,則可望成為本屆生技展新星;該公司旗下目前有九個產品,四個已完成授權,二個正要進行人體試驗,有三個全新藥物處前期開發中,產品線完整。

李鍾熙表示,往年生技月國際化不夠、產業區隔不明,本屆希望轉型,帶動國際大藥廠、大陸衛生單位代表團,及國際大型創投、法人等來台觀展。大陸方面也將有代表抵台,李鍾熙透露,對岸將有「部長級官員將來參與」,大陸民間科技園區也將組團前來。

李鍾熙說,近期赴國際間參與國際生技投資會議時,已經開始廣邀葛蘭素史克(GSK)、默克(Merck)等國際大廠來台參加生技月;其中,全球最大基因分析公司華大基因執行總裁王俊,可望出席論壇,分享國際併購經驗。
圖:生技展帶望新藥族群概況  2013.06.30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3.06.30 04:51 am
-----------------------------
體外檢驗 新亮點
 
今年的生技月,體外檢驗(IVD)族群躍居為另一個生技亮點;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指出,IVD今年的參展規模是歷年最大,其中,尖端醫療更一口氣包了20個參展攤位,也創歷年最大規模,參展預算突破百萬元。

體外檢驗是指透過試紙或是檢測試劑,在人體外檢驗出疾病或是結果。例如驗孕棒、糖尿病檢驗試片,例如:創源生技、普生生技等。

生技月邁入第11屆,在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主導下,今年生技月跨出大步,聚焦創新、研發,有別於過去僅有低階的保健食品參展,具備創新技術的生技公司,今年應邀大舉參展。

值得注意的是,IVD領域的生技公司今年也擴大參展規模,分子檢測聯盟並揪團參展,其中,尖端醫參展攤位擴大至20個,將展示檢測、新藥研發等成果;尖端醫透露.今年參展預算逾百萬元,還不包括整體參展支出與成本。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3.06.30 04:51 am
----------------------------
先探/醫材業拉大獲利空間

戰略性金屬報價走跌,使得人工關節、微創手術用等醫材原料成本下跌,鐿鈦、聯合骨科等終端產品成長動能明確,更將拉大獲利空間。

國際原物料全面走空,包括鐵礦、鐵礦砂、非鐵金屬(鎳、錫、銅、鉛、鋅)、貴重金屬(黃金、白銀、鈀金)等,甚至連戰略性金屬(鈦、鉻、鉬、錳、銦、銻)等近二年跌幅也都介於三○~五○%不等。

聯合、鐿鈦受惠原料走跌

不少戰略性金屬像鈦、鉻、鉬等普遍用於醫療器材如人工關節等的製造上,隨著鈦、鉻、鉬報價走跌,不少醫材廠受惠於產品需求端成長,公司營收維持成長態勢,另一方面,因原料走跌成本壓低,獲利空間也跟著拉升。

像鈦的報價從二○一一年高點每英磅二.七八美元跌到近期新低一.五美元,跌了四六%;鉻的報價亦從二○一一年高點每噸一三一二五美元跌到近期新低八七○○美元,跌幅亦有三九%;鉬的報價也是從二○一一年高點每英磅十七.七美元,跌到近期低點十.七五五美元,跌幅三九%。

合金鋼中比較常見的成分有鎳、鉻、鉬、錳、鎢、鈷、釩、鈦、矽、硫、磷、鋁、銅等,這些戰略性金屬一跌,合金鋼的價值也走低。鈦合金因具有低密度、高強度等特性,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在航太、生醫,甚至NB、DSC、手機等外殼,及汽機車、自行車等零件方面重要使用的材料,下游應用產業只要需求端成長,像全球車市、醫材等,相關業者即可望同步受惠營收成長及成本壓縮、利潤擴大。

像聯合骨科主要生產人工膝、髖關節,主要原料有鈦合金、鈷、鉻、鉬合金等,原料成本占總成本約三○~三五%,鈦、鈷、鉻、鉬等戰略金屬報價走跌,有利原料成本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南科二期工程的擴建,第一期工程是技轉金屬中心的自製金屬鍛造及鈦合金技術為主,第二期工程則鎖定鑄造製程。聯合骨科以往鍛造及鑄造製程多採外購,在南科廠開始營運後,可望逐步收回自製,預期二期工程機器設備到位後,今年下半年所有製程將可一條龍廠內生產,成為亞洲唯一具備上下游整合能力的人工關節廠,除有助競爭力提升外,長期毛利率也有受惠機會。

除了成本端受惠鈦、鈷、鉻、鉬等價格走跌之外,人工膝、髖關節屬於人口老化替換商品,隨著人口老化比例增加,聯合骨科的產品終端市場更不受景氣影響呈穩定成長態勢。雙重利基下,有利長期業績發展。

另一個明顯受惠者為以螺絲螺帽起家,並成功轉型微創醫材廠的鐿鈦,目前營運產品中,醫療器材用金屬零件約占五~六成、精密扣件約三成、微波開關約一○%,產品主要外銷至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占九成以上。其中,醫療器材用之金屬零件包括開腹式及微創手術零件(直線型切刀、微創手術打洞刀具)、開腹手術器械零件(釘針彈片、縫合器底座、拔釘器、切刀吻合器),以及止血夾、脊椎釘、骨釘、骨板等。

鐿鈦的金屬零件產品中,金屬原料成本占總成本比重亦不低,二○一一下半年金屬原物料價格來到相對高檔,也影響鐿鈦的毛利變化,二○一一年第四季單季毛利率降至二五.六%的波段低點,一二年開始隨著金屬原料價格走跌而下,鐿鈦的毛利率也開始落底回升;到今年第一季,金屬價格跌落近二年新低,鐿鈦單季毛利率拉升至三六.七%。在金屬原料價格處於相對低檔或甚至持續走跌下,將有利於鐿鈦壓低成本、擴大獲利空間。

而這僅是在材料成本端的利多,事實上,在鐿鈦產品終端需求成長力道亦不弱,由於微創手術具備傷口小、可降低感染風險、復原速度快等優點,使微創產業發展儼然已成為全球政府生技醫療產業推動政策的趨勢。

根據研調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估,在二○一一至一五年間,全球微創醫材市場都將以年複合成長率九.八%的速度成長;一三年全球微創醫材市場產值將超過七○○億美元,到了一五年更將上看九○八.七億美元。

展望今年,大客戶嬌生追加訂單,鐿鈦五月營收已是今年新高,累計今年前五月EPS已達二.六元,全年EPS可望創下歷史新高挑戰七元,較去年EPS四.三六元大幅成長六成。(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32期

udn研究報告【文.江文勝;先探周刊授權刊載】2013/06/28 11:09
----------------------------------------------------------------------------
拆專利地雷 台廠主動出擊

生醫產業的熱潮來臨,加上本土公司已逐步嶄露頭角,國際智財權官司似乎已無法避免,之前必翔、健亞、東洋等都有過訴訟經驗,必翔更是很冤枉的為了代理權糾紛慘賠10億,而健亞即使官司勝訴,卻是7年後才得到正義,即使獲賠5千萬元,卻也喪失藥品上市的黃金銷售期。

為了保護國內企業,韓國政府創造大集團,祭出各項優惠政策,讓韓國前十大集團就貢獻了8成的GDP;而日本政府針對企業可能會出現的智財權糾紛,是由政府打造公共的智財權平台,透過與其他國家的交互授權,讓有意進入特定領域產品的後進者,可透過單一平台查詢跨國及跨產業間的設計與專利現況,降低潛在的風險,但台灣的政府做了什麼?

全球前三大電動代步車的必翔,纏訟10年的代理權官司,從英國打到台灣,不僅未感受到政府一點點溫暖的幫忙,必翔還慘賠10億;這次雃博被告,相關機構未曾有打氣的隻字片語,反而寄了三封「你們被告了」的通知,感覺上好像是我們的主管當局聯合外商來「恐嚇」,讓廠商哭笑不得。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表示,每年台灣廠商繳給國外的權利金高達1,600~1,800億元,只要拿出其中的100億元建置專利平台或機構,廠商支付的權利金或訴訟官司大概就可大大的降低,甚至廠商還可以埋專利地雷,以後也可獲取專利財。

宏碁集團創辦人長施振榮曾經表示,在企業競爭態勢之中,專利戰爭已經是常態,企業勢必要隨時做出因應,且這個競爭是動態的狀態,有企業出招就有企業回應,是無法避免的。

這次施振榮、李永川和鴻海前法務部長周延鵬是合力要打一場台灣人的品牌之戰,要拆解國際大廠的專利地雷,看到施振榮義助,企業界的相互打氣結盟,政府難道創造不出比較好的機制,讓廠商少受點氣,少走冤枉路嗎?
工商時報【杜蕙蓉】2013年6月24日 上午5:30
-----------------------------------------
徐玉君:醫材股展現投資新價值

過去我國醫療器材廠商多屬於中小型企業,並以OEM/ODM代工製造醫療耗材為主,但是,隨著近年來醫療環境的變革,產生不同的醫療器材需求,台灣的業者也從過往經驗逐漸朝向高附加價值、高認證門檻、高系統整合方向的高階醫材之路邁進,甚至異業的策略合作等,都讓台灣的醫材產業逐漸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一六年規模逾三千億美元

先從國內醫材市場來看,過去三年,台灣醫材產業產值分別達六六二億元、六八二億元、七六○億元,年增率分別為三.○二%、及一一.五%,去年大成長的主因,除了受到歐美市場經濟成長趨緩,對醫療體系與醫療保險給付進行調整,讓業者具備高性價產品(如血糖儀、試劑)優勢而備受青睞外,新興市場醫材需求的持續湧現,也因我業者適時推出適地化產品,透過創新行銷與通路策略開始站穩新興市場,進而推升我醫療器材產業的整體產值。

根據工研院IEK IT IS計畫研究處預估,一三年台灣醫材市場產值將達八一四億元,較去年成長七.一%,這當中又以體外診斷類(如其他診斷或實驗用有底襯的試劑及診斷或實驗用的之配製試劑等)漲幅度最大,從去年的一四七.二九億元,增加至一六五.三四億元,年成長達一二.三%,是平均成長幅度的兩倍。

其次是輔助與彌補(包括隱形眼鏡、失能人士用車與其零件及附件、骨科補充物等)類,預估今年產值將達一九三.九八億元,較去年的一七三.五一億元,成長一一.八%,這當中的精華,在股價突破七○○元整數關卡後,已成為醫材類的龍頭指標。至於其他類醫材包括塑膠製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物品(如導管類、其他內科、外科、牙科或獸醫用等品項)也有六.一%的成長幅度。

再從國際市場觀察,依據Espicom的研究報告,二○一一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為二七三三億美元,每人平均醫療器材支出約四九美元,預估到二○一六年將達三四八七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五.五二%;這當中又以知名市調機構Frost & Sullivan預估的全球體外診斷試劑(IVD)市場,將於一四年達五○.三八億美元,當中的分子診斷技術平台是成長性最大的市場,將達六.二一億美元,年成長率達一一.五%,是整體市場平均成長率的兩倍(文後詳述國內相關股普生)。

高階醫材出頭天

回到政策面,過去國內醫材業者未受政府的扶持,一樣在市場打出專業技術一片天,如今政策的加持彌補了過往授權後未曾繼續商品化的過程,從近來經濟部工業局技術處重新拿回主導權,結合產官學研將技術授權後的產品,積極朝商品化邁進,推出包括人工血液透析系統、體外診斷系統、數位牙科系統、數位醫療影像系統等產品,在在加速高階醫療器材快速商品化的流程。

近年來,國內醫材業策略合作的發展都已經見到成效,以腎透析產品為例,除了佳醫與杏昌等通路商已經佈局通路多年外,從事周邊耗材生產的邦特、善德與普惠醫工都貢獻不錯的營收表現。而新投入研發和代工的廠商也不在少數,包括濟生藥廠與佳醫集團共同生產洗腎藥水,禾研規劃生產人工腎臟與台鹽合作透析液,福大棉業投入中空纖維膜的開發,斯迪邁生醫科技投入壓力計與導管配件的發展。此外,三本國際也接到洗腎國際大廠FMC人工腎臟瓶胚及血液迴路管連續三年訂單,帶動台灣整體腎透析產業一條鞭的發展模式。

其他跨領域的醫材業者,包括從血壓計跨入藥物霧化器領域的合世、從密閉式抽痰管跨入呼吸器領域的太醫,以及醫療氣墊床延伸到行動式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糖尿病傷口及縟瘡患者)的雃博、長期以來幫J&J代工微創醫材器械進而研發跨入牙科醫材領域的鐿鈦等,都陸續在營收、股價方面反應題材。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29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文‧徐玉君  2013-06-07 00:00:00
--------------------------------
近期將掛牌的生技業者概況

原料藥廠台耀化學(4746)昨(30)日獲得交易所上市審議會通過,將在明年第一季掛牌上市,法人預期,台耀今年每股稅後純益可站穩4元以上,四年內營收達30億元以上。

生醫技族群自今天日起至明年第一季底前,將出現五家準掛牌上市櫃新兵,繼泰博(4736)今天以70元承銷價率先上櫃後,元大證券也宣布,台耀已獲交易所上市審議會通過上市許可。元大證是台耀上市的主辦券商。

元大證券表示,台耀除通過國內衛生署認證,亦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三次查廠、德國BSG及日本PMDA的查廠認證,是生技產業中具有國際認證的生技公司,預計明年度第一季將可掛牌上市。

台耀昨天興櫃參考價為96.7元,創下歷史新高。

台耀是由現任執行長程正禹在1997年創立,原是一家接受委託研發的公司,為了發展原料藥,2000年起和成立逾30年的聯僑化學合作,進而在2008年將聯僑併購,以台耀為存續公司,台耀占營收比重六成的紫外線吸收劑原料,就是原聯僑的產品。

台耀主要產品,分為防曬保養品原料及醫藥原料藥兩大系統,其中防曬相關原料為目前公司營收主力,但是公司在創新研發項目集中在原料藥上。

台耀生產的紫外線吸收劑,去年第四季接獲原客戶荷蘭DSM新的五年供貨合約,隨著全球暖化帶動的防曬保養品的市場成長,台耀的紫外線吸收劑今年起至2014年每年業績10%成長,以原料產能來說,台耀紫外線吸收劑已是全球前兩大廠。

在原料藥方面,台耀開發項目包括維他命D衍生物、消炎止痛劑,另外尚包括膽固醇磷酸鹽結合劑、抗癌活性成分、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等原料藥產品,客戶包含專利新藥原開發廠及大型學名藥廠。

台耀化學去年營收18.63億元,稅後純益2.2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85元;今年前三季營收18.10億元,並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7%,稅後純益1.9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3.26元,均較同期成長四成以上。

元大指出,隨著國際專利藥品未來陸續到期,以及各國政府降低醫療保健支出,進而大量採用學名藥,將使學名藥市場出現明顯成長,進而帶動上游原料藥需求大幅成長。
近期將掛牌的生技業者.gif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2010/12/01 10:28
-------------------------------------------------------------
十二五開路 生技醫藥股拉風

大陸「十二五」規劃尚未公布,生技醫療產業已被視為七大財經施政重點之一,加上年底第六次江陳會把醫藥納入協商,已在中國卡好位置的製藥、保健品及洗腎等醫院服務等不同領域廠商,第四季都將成為市場焦點。

生技股上周五(15日)有多檔漲多拉回修正,向來被視為生技股模範生的東洋(4105)甚至下跌10元,以139.5元跌停收盤,龍頭股精華(1565)也下跌6元,以332.5元收盤。

不過法人指出,東洋基本面並沒有任何變化或異狀,依東洋最新公布的前三季自結稅前盈餘為4.16億元,較去年同期2.66億元增加1.49億元,年增率高達55.87%,每股稅前盈餘約2.98元。

事實上,以東洋為代表的多家生技公司,不乏已在中國完成布局,未來就等著自市場收割,以東洋為例,子公司上海旭東海普在大陸握有200張以上藥證,其中逾80張被列為大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範圍,將是大陸優先採購的藥品。

除了東洋,第四季最具中概指標的生技公司佳醫(4104),8月宣布將與大陸國藥控股合資,搶攻大陸龐大的洗腎市場商機後,日前更傳出國藥高層將在11月中旬來台與佳醫簽約。

其他鎖定大陸市場的生技公司,包括製藥業的永信(1716)、杏輝(1734),都已在大陸設廠多年,其中永信昆山廠今年可望轉虧為盈,杏輝也獲大陸11個城市的醫院投標資格,透過杭州天力藥業,預計第四季就有三項藥物可帶來穩定收入,大陸市場相關業務今年可望轉虧為盈。

銷售染髮劑的美吾華(1731)、銷售保健品的中天(4128),第三季起陸續進駐中國大潤發通路,美吾華已在中國大潤發華東區30家分店上架,初期將鎖定上海、南京市場,並已在楊梅購地擴廠,明年下半年投產,產能將擴大十倍。

至於中天,保健品9月初以「維他屋」品牌在上海及蘇州19家大潤發量販店上架,今年底前,中天保健品在中國大潤發舖貨的通路據點將達到200家以上,與中國大潤發合作項目更從原有的九項擴大至30項。

台商生技醫藥業者在大陸更發展出一套創新模式,利用大陸為生產基地,將藥品外銷到其他國際市場,中化(1701)及永信兩大藥廠都在積極推廣這項策略。

以中化為例,子公司蘇州中化日前傳出,已接獲日本最大醫藥通路商日本調劑公司的抗感染藥代工訂單,將自11月出貨,初期單一品項訂單金額約200萬美元,至於藥品研發及生產全部在中國進行。

此外,蘇州中化也將自明年起與日本最大藥妝通路松本青合作,由蘇州中化為該通路產品代工。

至於永信,更將利用永信昆山廠的生產及研發能力,扮演永信進軍美國市場的重要生產基地。
圖:大陸收成生技股(產業-生醫股-99.10.17)隨身碟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10.17 03:40 am
--------------------------------------
製藥醫材 法人看好

生技類股指數9月突破壓力區後表現強勢,不過在股價漲多下,近期頗有拉回整理的趨勢。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鍾兆陽認為,生技類股擁有包括兩岸認證與超級細菌等多元題材,可望在拉回整理後重啟漲勢。

滙豐中小基金經理人余逸玫認為,第六次江陳會將納入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討論臨床及藥物認證議題,在政策利多加持下,生技類股中長線看多,研發製藥與生產醫療器材的個股皆相當看好。

隨中國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生活改善也讓人民更注重健康需求,生技醫療改革腳步從「十二五」規劃已可看出端倪。

摩根富林明JF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生技產業是未來趨勢,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兩岸在生醫領域的合作機會增加,ECFA題材逐漸反映在生技公司營收上,業績成長替股價帶來有力支撐。

不過,群益投信投資長吳文同指出,就國內生技產業而言,股價早已提前反映相關利多,以技術線型來看,在台股此波區間整理過程中,生技類股也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因此短線表現恐須特別留意。

中美推行醫改,進一步刺激生技醫療釋出龐大潛在需求,尤其是醫療器材的汰換與升級,是相關台廠重要的營收獲利來源。

保德信科技島基金經理人陳明勛指出,研發新藥需耗費相當長的時間與高昂行銷費用,台灣藥廠大多需與國際大廠合作,不過醫療器材領域卻是台灣生醫廠商的強項,因此若能趁機在大陸市場布局,這些企業可望取得長期營運優勢。

建議投資人可以從這些個股的基本面與產業競爭力強弱,作為選股依據。
【經濟日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2010/10/17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STOCK/STO2/5914987.shtml
----------------------------------------
生技集團 邁向控股化

 生技公司集團控股化成趨勢,永信(1716)昨(9)日召開股東會,通過成立永信國際投資控股公司;此外,中天(4128)公司合一生技申請上櫃後,最近也傳出旗下第二家子公司合一生機園公司計畫算明年申請上櫃。

永信昨天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成立永信國際投控公司,永信母公司則轉為永信國際投控的百分之百子公司,永信的大陸昆山、美國聖地牙哥及馬來西亞三大子公司,未來可引進國際藥廠資金或進一步合作,擴增永信集團版圖。

永信董事長李芳全日前說明,為加強永信集團與國際公司合作,永信成立控股公司後,將讓中國昆山、馬來西亞,及美國聖地牙亞哥等子公司各自進行產業合作、增資或甚至公開上市計劃。

依永信規畫,永信國際投控將在民國100年股東會前決定股份轉換基準日,因此並不影響今年股利發放。永信股東會昨通過配發現金股息1.5元,永信昨股價跌0.05元、收33.3元,換算現金殖利率約4.5%。

除永信之外,中天及東洋(4105)兩家生技公司,也積極朝集團控股模式發展。中天旗下已成立合一生技、合一生機園、中天上海新藥及大立生技四家子公司,其中合一生技傳出將取得工業局推薦,預計6月送件申請上櫃。

中天最近又傳出,另一家子公司合一生機園也計畫明年提出上櫃申請。中天表示,合一生機園為中天100%持股的子公司,在台灣以「棉花田生機園地」為品牌,拓展有機食品連鎖通路,目前展店家數已有17家,未來有機會在全省展店達二、三十家以上。

東洋也在日前宣布,將把旗下非癌症藥品部門切割成立新公司東生華製藥,連同另一家子公司上海旭東海普在內,未來兩家子公司都將在台掛牌。

東洋表示,為了提高競爭力及經營績效,東洋母公司將專注在癌症藥品,新成立的東生華製藥以心血管,及腸胃用藥為主要營業項目,未來希望進一步與國外藥廠合作。

東洋營收比重,非癌症用藥占營收比重僅約26%,今年第一季貢獻獲利8,000萬元左右,毛利率30%,和癌症藥品五成以上毛利率比較,相對偏低。

東生華製藥成立後,東洋也將由100%持有的母公司,降到60%以上,東生華製藥最快也將在今年9月底之後辦理1.2億元的現金增資。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6.10 02:30 am
-------------------------------------------------------------------
14檔生醫股 不怕歐美「股瘟」

兩岸生技醫材產業合作搭橋會議本月25、26日在台北登場,法人指出,生技股較不受景氣影響,加上有兩岸題材熱,可望成為下周台股資金避風港,看好太醫(4126)、佳醫(4104)、東洋(4105)及杏輝(1734)等14檔生技醫療股。

此次兩岸生技搭橋會議,大陸前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將率百名官員與業者來台,創兩岸醫療交流來台最高層級。

與會大陸業者包括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上海生物晶片、北京萬東醫療裝備及山東華魯製藥等20餘家大陸知名業者,台灣則有生達(1720)、永信(1716)、東洋等。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指出,生技產業是中國大陸未來發展重點,近來大陸上證指數雖從高點3,400點回挫至2,500點,但生技股逆勢大漲35%,股價表現亮眼,由於台灣未來兩岸業者將展開合作,生技股長線利多可期。

凱基證券研究部資深協理朱晏民表示,中國正進行醫改,再加上兩岸將就生技展開合作,短線對生技股股價有幫助,同時生技股與景氣較無關,預期將可吸引避險資金進駐。

凱基證券生技產業研究員呂奕達也說,這次兩岸生技搭橋會議,主要將針對新藥、生技臨床審批,如果未來台灣業者到大陸不需要重作一次臨床試驗,可節省很多時間,對台灣生技業者是一大利多。

富邦投顧近日出具研究報告,看好太醫、東洋及佳醫等股,認為上述個股可望受惠於中國醫改,帶動未來營收獲利成長,分別給予維持增加持股或者增加持股的投資建議,目標價各為89.4元、121元、88.5元。

法人點名,目前進行大陸生技投資的有太醫、佳醫、東洋、杏輝、雃博(4106)、中化(1701)、永日(4102)、中化生(1762)、健喬(4114)、美時(1795)、聯合(4129)等股,另外還有慕德生(4740)今年可望由虧轉盈,以及將出席的生達、永信等14檔股,可望成為此次兩岸生技題材的受惠股。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2010.05.22 02:42 am
----------------------------------
5家生醫業 大陸布局概況

國內生技業擴大對中國保健品市場布局,中天(4128)昨(8)日表示,為強化和中國大潤發通路合作,將投資1,300萬美元(約新台幣4.1億元),4月在上海建立新保健品廠,今年推九項保健品搶攻華東上億元市場。

此外,美吾華(1731)透過大陸電視購物及武漢百貨近30家通路合作,進軍中國染髮劑市場,去年銷量近70萬瓶,今年4月將與電視購物頻道推新合作案,估計帶動年銷量達100萬瓶以上;葡萄王(1707)上海廠保健品,今年獲利也可明顯成長。

中天3月合併營收0.86億元,年增率39.78%,昨天收平盤價45.4元,成交5,681張。中天自去年以港星劉嘉玲代言的「四物鐵」為第一主打產品,帶動今年前三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兩倍。

中天表示,看好大陸保健品市場商機,該公司透過上海子公司投資1,300萬美元,在上海張江設立保健品廠,年產能1.4億瓶,4月起正式動工,預計第四季可完工投產。

中天在大陸設廠的原因,是與中國大潤發已簽下供貨合約,初期以「二月紅」補血劑為大潤發自有品牌,共推出九項新保健品,其中三項保健品也確定6月底完成試銷,上海新廠就是要供貨給中國大潤發,並協助中天進軍華東市場。

中天說明,該公司過去以新藥研發為發展重心,對保健品投入的行銷資源較少,但去年起大幅提高行銷預算,今年更提列上億元行銷預算,主因中天今年4月再度推出「長大人」青少年保健品,全年也要推出九項保健品。

雖然面臨行銷成本的大幅增加,但中天業績大幅成長,去年第四季已轉虧為盈,單季稅後純益785萬元,預期今年首季獲利表現將大幅超越去年第四季表現。

美吾華總經理賴育儒表示,美吾華自去年起進軍大陸市場,首推白染黑染髮劑,且和電視購物公司橡果國際,武漢中百集團合作,今年將繼續擴大銷售通路;美吾華近期也將在大陸尋找一家代工廠,讓美吾華的洗髮劑產品能在大陸市場銷售。
圖:生醫業大陸布局概況(99.04.09)資料匣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 2010/04/09 09:32
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MAIN_ID=405&f_SUB_ID=3915&f_ART_ID=208394
--------------------------------------------------------------------------
藥廠五虎 強攻免疫抑制劑

跨國大廠專利陸續失效,本土五大藥廠同步鎖定美國「免疫抑制劑」市場商機。中化宣布預定2011年登陸美國市場,每年可帶動上億元獲利;永信、健喬、友華及健亞的免疫抑制劑,也將在台灣、日本及歐美上市。

圖:全球免疫抑制劑市場(99.01.04)http://www.udn.com/2010/1/4/NEWS/FINANCE/FIN1/5344757.shtml

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器官移植重鎮,並帶動免疫抑制劑市場快速成長。中國投資咨詢網資料顯示,每年有數萬名中國病人接受25種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病人出院後,第一年藥物費用可達人民幣20萬元,未來終身服藥,每年藥費至少人民幣5萬元。

中化策略專案室協理林衛理表示,中化與轉投資原料藥廠中化合成共同開發三項免疫抑制劑,第一項產品「塔克莫司(Tacrolimus)」膠囊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上市申請,近期並將授權美國上市藥廠。

林衛理表示,「塔克莫司」原廠為日商安斯泰來(Astella)藥廠,2008年全球銷售額金額達716億元,該藥的美國專利在2008年7月到期,由於開發技術難度高,連同中化在內,至今僅有三家學名藥廠申請美國上市許可。

為搶攻全球免疫制劑市場商機,中化計劃投資3億元興建新的免疫抑制劑廠,投產後將可滿足全球20%的免疫抑制劑市場需求。

製藥界指出,瑞士商羅氏(Roche)藥廠開發的免疫抑制劑「山喜多」,2008年全球銷售額更高達880億元,該藥品在美國專利也是在2008年到期,永信、友華及健亞等本土藥廠看好市場潛力,也先後進行布局。

另外,瑞士商諾華(Novartis)藥廠的「睦體康」2008年全球銷售額93.7億元,每年更以以一成幅度成長,該項免疫抑制劑美國專利雖要到2017年才到期,但中化、及健喬信元等藥廠已先後取得上市許可。

新聞辭典/免疫抑制劑

人體完成器官移植手術後,對抗身體產生排斥作用的治療藥物,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數雖不普及,但病患完成手術之後,需要終身服藥,再加上藥品單價高,因此免疫抑制劑具有市場利基。 (謝柏宏)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1.04 02:40 am
--------------------------------------
太醫百略 拚美健保商機

美國今年將啟動健保改革方案,國內醫材業紛紛加強對美國市場布局動作,太醫投資4.3億元在苗栗設的新廠預定2月投產;百略也計劃在東南亞設立新的生產基地,爭取龐大的美國電毯市場商機。

美國參議院去年12月24日通過健保改革法案,未來十年將投入8,710億美元,新增健保投保人數3,100萬人。德盛安聯投信估計,美國醫療產業未來將擴大向亞洲釋出生產訂單。

太醫耗資4.3億元興建的銅鑼一期廠房,去年年底完工,預計2月啟用。太醫表示,新廠房因應美國市場大幅成長,產能將是現在兩個廠房的一倍,位於銅鑼工業區的二期廠房也在籌備中,預計二、三年內動工。

新廠主要生產產品為無菌、滅菌拋棄式醫療耗材。

百略表示,為強化美國電毯市場布局,該公司計劃今年第一季在東南亞設立第二座電毯生產基地,搶攻每年成長逾四成的美國市場。

百略指出,2009年百略電毯年產量約200萬條,年增率62.6%,產量大幅超越原定目標176萬條,隨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現有產能已不敷需求,因此決定擴廠。

百略的電毯生產基地位在大陸深圳,早期是百略在美國購併電毯事業後,再將機器設備移往中國,後來因美國對中國生產的電毯實施反傾銷,百略決定在東南亞設立第二座生產基地。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1.04 02:40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4112 的頭像
    a4112

    a4112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