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凡達掀起3D顯示的熱潮,但是全球各國對於3D顯示器、觸控面板、電子書等應用與技術的語言卻是各說各話,過去礙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總是由日、韓主導電子產業標準,不過台灣半導體設備材料業者首度突破,成功爭取到包含3D顯示器名詞定義在內共四項的國際產業技術標準,這也證明國際間對台灣在高科技技術與研發能量高度肯定。
包括ISO等國際產業標準,過去都必須具備聯合國會員才能參與制定,而日韓特別又在高科技產業標準企圖強勢主導,不過,台灣業者首度突破了限制,靠著高科技技術實力和研發能量,爭取國際認同支持,已經成功通過了四項的國際產業技術標準。
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的台灣季東南亞區總裁曹世綸說,包括明室對比量測、平面顯示器的雲紋量化、畫質檢測的色彩分離現象、以及3D顯示器名詞定義,共四項的國際產業技術標準,現在是台灣說了算,各國要照辦
這是台灣首次正式在國際產業技術標準舞台發聲,也再次證明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的實力,受到國際高度肯定。
中廣新聞網/ 戴瑞芬報導 2010/06/10 13:35
------------------------------
當3D來敲門
即便沒有《阿凡達》效應,利潤日趨微薄的消費電子公司也都意識到,救贖之道並不僅僅在於硬體提升,而是提供全新體驗
2010年1月31日,英超強隊曼聯做客酋長球場挑戰宿敵阿森納。瘋狂的球迷坐滿現場的69000個座位,場外擠在電視機前收看直播的球迷更不計其數。不同以往,這一次有很多場外球迷通過電視「進入」球場,因為英國衛星電視服務提供商天空廣播公司(Sky Broadcasting)旗下的天空電視台(Sky TV)在英國和愛爾蘭境內的9間酒吧通過3D電視進行了全球首場3D直播。
為了讓觀看3D直播的觀眾有更好的體驗,天空電視台為這場比賽同時傳輸兩組信號,一組提供給傳統用戶,另一組專供3D用戶,分別由兩套不同的解說團隊、攝制團隊和製作團隊來完成同一場比賽的轉播。天空體育運營總監達倫·朗(Darren Long)將3D技術稱為電視領域的革命性突破,是從黑白到彩色之後的又一次跨越。
在此之前,全世界已深陷自1950年代和1970年代之後的第三次3D熱潮。2009年初,美國NFL橄欖球總決賽「超級碗」的中場廣告是英特爾支援的3D百事飲料廣告和夢工廠新片《怪物大戰外星人》預告片,百事還為此提前在全美各地免費發放了1.25億副立體眼鏡。將3D推向大眾並形成小高潮的時刻是2009和2010年相交時,《阿凡達》的上映和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3D主題的爆發使這個尚未成熟的技術成為最流行的概念。
與發生於1950年代和1970年代的前兩次3D熱潮不同的是,21世紀的3D技術強調的是讓觀眾身處其中的沉浸式體驗,而非讓人感到突兀或刻意的立體特效鏡頭。效果的提升、技術的改進(尤其是晶片處理能力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使3D具備了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
專業平面顯示器市場調研和咨詢公司Display Search在2010年1月發佈的《3D顯示技術及市場預測報告》中表示,包括3D電視、3D電腦等在內的全球3D顯示市場整體銷量將從2008年的70萬台和9.02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96億台和220億美元。其中3D電視市場將從2009年的20萬台增長到2018年的6400萬台和170億美元。在2018年,3D手機將達到7100萬台,成為數量最多的3D顯示技術載體,3D顯示器和筆記本也將分別達到1000萬台和1770萬台。
從略顯遙遠的2018年回到現在。
《阿凡達》的巨大成功宣告了美國在電影螢幕上的3D領先,而在更小一些的螢幕上,日本的 和松下等,韓國的LG和三星等,台灣的宏碁和華碩等眾多主流亞洲消費電子品牌正圍繞3D展開新一輪大戰。從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顯示端,到藍光DVD播放器、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內容製作和播放工具,以及電視網路等內容傳輸方,與人們生活中的圖像相關的一切都在3D化。
「我上一次被問到『什麼時候大眾能接受』這個問題是在LCD普及之前,當時大家都覺得它肯定比CRT好。」宏碁筆記本事業部主管安得烈· 泰麥爾(Andre Tegtmeier)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基於現在的技術,3D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已經有內容和軟體等很多不同領域的人進來。技術的有趣性就在於你不知道它的創新能力到底有多強,除了現在的視覺上的好看,將來還會有很好用的3D地圖和GPS等應用。現在顯然還是3D的起步開發期。」
視覺盛宴
今年的CES上,展出3D電視的廠商門前都大排長龍。新力、松下、東芝、三菱、夏普、三星、LG和飛利浦等大牌廠商都將自己的3D電視及其感官體驗打造得無與倫比,希望能讓人相信這就是電視的未來,並願意為之掏錢。耐心等待的人們則體驗到超大螢幕、藝術級的音響系統和無比高清且立體生動的圖像,並為之激動不已。
看上去皆大歡喜—所有電視廠商都在電視顯示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現在它們迫切希望看到創新和回報,CES上的萬眾矚目和各種分析調研機構對3D前景給出的極大樂觀數據都讓其倍感興奮鼓舞。但在眼花繚亂的4天展覽和還只是預測的遠大前程之外,3D電視要成為真正的主流產品,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從技術上說,電視信號從模擬轉向數字給3D電視發展提供了基礎,數字技術可以讓工程師更精確地控制製造3D圖像的步驟。LCD與等離子螢幕間的競爭也有益於3D。比如,LCD可通過增加每秒幀頻來提高圖像清晰度,這種原理就可應用在更複雜的3D成像中。新力的LCD電視的幀頻就是一般同類產品的2倍,儘管這在2D成像中對圖像質量改善並不明顯,但呈現3D圖像時至關重要。
長期主推等離子電視的松下也試圖抓住這個行業變革機會,它們認為這種色彩更鮮艷、對比度更強、響應速度更快的螢幕比LCD更適合3D。在2009年10月的日本電子展(CEATEC)上,其展出了一台50英吋等離子3D電視原型,到2010年1月的CES,更拿出驚人的長約3.4米、高1.8米的152英吋全球最大3D電視,並被認為是表現最出色的3D電視廠商。松下電器總裁大坪文雄表示,松下目前會把大多數精力放在大螢幕的3D電視研發上,但今後也會在小一點的3D電視,甚至移動3D視頻觀看設備等領域進行創新。其存儲設備事業戰略室室長、3D團隊負責人小塚雅之則表示,直到3D電視銷量佔其全部電視銷量的一半才能視為成功。
相比兩家在清晰度和螢幕大小上做文章的同行,東芝推出的「Cell Regza」3D電視(美國市場叫「Cell TV」)在創新上更為激進:不僅擁有東芝、新力和IBM聯合開發的Cell晶片(數據處理能力是普通電腦的10倍),能將2D內容轉換成3D,還有藍光光驅、1TB內置硬碟機和WiFi,擴充了網際網路及家庭內網功能,被認為是東芝對「下一代電視」想像的集中體現。
對日系廠商而言,想趕超在消費電子大潮中以價格優勢後來居上的韓系廠商,並與韓系和來自中國大陸及台灣的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目前還處在比技術和搶市場階段的3D電視是其最好機會。但對方同樣虎視眈眈。雖然超薄LCD電視目前仍給三星和LG帶來巨大利潤,價格的逐漸走低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已迫使它們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就在新力宣佈與通過《阿凡達》一舉成名的美國3D技術公司RealD合作後不久,全球最大電視製造商三星也在2010年1月宣告與之合作開發3D電視,將電影院的高畫質3D影像體驗帶入家庭。
除了各大品牌,美國低價電視廠商Vizio和中國的TCL、海信都在CES上展出了自己的3D電視。Vizio和TCL都有在2010年開始生產3D電視的計劃,Vizio CEO王蔚(William Wang)更表示,3D技術並沒有那麼難。
眾多廠商的蜂擁而至表明硬體並不是難點,3D主流化真正的關鍵在於產業鏈的整體成熟度和內容上的支援。目前,LG已和韓國數字衛星廣播公司Skylife達成戰略合作協定,LG總裁兼CTO白宇鉉(Paik Woo-hyun)表示該協定有助於劃定3D圖像的技術、設備和播出內容的標準。
在美國,其最大的衛星電視服務提供商DirectTV與松下合作,計劃在2010年6月開設兩個3D頻道和一個3D點播頻道,迪士尼旗下的體育頻道ESPN則宣佈將在今年開設3D體育頻道,在夏天世界盃時轉播開幕賽和其它24場比賽,第一年至少轉播85場體育比賽。新力與Discovery Communications和IMAX成立了合資公司,在2011年開設利用其眾多電影和電視節目內容的全天候3D頻道。Discovery參與的合資公司和ESPN已開始和美國主流電視網商談合作,這兩家公司都曾是高清電視的推動者。
必須指出的是,這些目前尚不存在的3D節目和頻道都不是高清。播放3D電視節目需要的數據量比普通高清電視節目大,傳輸帶寬要求是普通2D視頻的兩倍。以有線電視和衛星服務目前的帶寬而言,要傳輸3D節目就必須犧牲畫面質量,最終得到的清晰度可能只有高清的一半。因此,無論是在3D頻道尚未開播的現在,還是短時期內,真正能播放全高清3D視頻的只有藍光播放器。新力已確認PS3可以通過軟體更新,支援3D遊戲和藍光3D影片等內容,在CES上,更展出了包括《阿凡達》、《Super Stardust HD》、《GT賽車》等多款開發中的PS3 3D遊戲。能身歷其境地玩《使命召喚》和《最終幻想》這樣的遊戲,僅僅是想到就足以讓一干鐵桿遊戲玩家瘋狂。
藍光光碟協會(Blu-ray Disc Association)已在2009年12月推出藍光3D(Blu-ray 3D)標準,確保所有藍光3D播放機和電影都能達到每隻眼睛1080p的全高清分辨率。對這個標準最為擁戴的當屬松下,因為其在2009年4月推出的全高清3D(Full HD 3D)攝影機擁有兩個1080p的鏡頭,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這比僅採用一台1080p全高清攝像機拍攝之後再區分左右眼更能呈現出好的3D效果。據松下表示,這種拍攝方法在3D領域獨一無二,並是「唯一被電影工作室所接受的」。但目前尚無明確的3D傳輸標準,歐洲的數字視訊廣播研究項目組織(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Project)在2010年1月剛舉行第一場小組會議討論3D相關標準。
新力在藍遊標准上的積累、松下在3D拍攝領域的先鋒角色,以及它們與電視內容製作和傳播網路的合作都是三星和LG等韓系廠商所欠缺的。這種對內容和產業鏈其它環節的深入使日系廠商可以擺脫電視機硬體價格戰,從內容和標準兩個層面樹立競爭壁壘並形成利潤來源,這正是它們急於將3D發展成大趨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率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消費需求,藉此在市場上迅速樹立起3D及自己在其中的地位,韓系等其它電視廠商就會上位,屆時這個新市場可能再次陷入日系廠商並不擅長的價格戰,而最終的結局是整個行業利潤變得非常有限。
難以消化的大餐
在1955年一部叫《度蜜月的人》(Honeymooners)的美國電視劇中,小氣節儉的男主角對妻子說,自己之所以不買新電視,是因為在等待3D。現在3D電視已經出現,這個巴士司機必須準備新的理由來搪塞妻子,而這並不難找。
首當其衝的是價格。LG已在韓國銷售了約半年的47英吋3D LCD電視價格是同尺寸產品的2倍。據業內人士估計,3D電視不會比目前高端的高清平板電視貴很多,但仍在2000美元以上,還有人估計不會低於3000美元。儘管松下認為消費者並不會對3D電視和普通電視價格的差距感到驚奇,在經濟危機尚未走遠、厲行節約剛剛鬆動的現在,有多少人會對如此高端的產品動心,仍然是一個大膽的賭博。調研公司In-Stat的數據顯示,雖有64%的被調查者對在家觀看3D電視節目感興趣,但只有25%的人願意購買比普通電視更昂貴的3D電視。
3D電視的昂貴在於處理3D數據和訊息的處理器必須非常強大,且通常需要專門的眼鏡來分離左右眼看到的影像,然後在大腦中重現立體圖像。使用眼鏡的優點在於顯示器所需處理數據最多只是2D普通影像的2倍,易於呈現高清、精細的畫面效果,可以改變視角,並且能直接沿用2D螢幕面板或稍做改變即可,支援3D時增加的成本很少。
利用眼鏡呈現3D效果的方法有主動式快門眼鏡(active shutter glasses)和偏光眼鏡(polarizing glasses)兩種,新力和松下選擇的是前者,三星和LG兩者都有涉及。相比需要充電且售價昂貴的主動式快門眼鏡—其單副成本從50美元到100美元以上不等,新力高層曾表示可能對與其3D電視配套的眼鏡額外收取200美元—偏光眼鏡單副生產成本不到5美元,但清晰度遜於前者,且顯示器上所貼的偏光膜價值不菲,40英吋左右的螢幕就在200美元以上。一般3D電視會配送2副眼鏡,但如果還需要更多,就需要額外掏錢。
拋開價格因素,佩戴眼鏡容易讓人感覺不舒適,並阻礙了人與人的交流,不需要眼鏡的3D電視顯然更好。現在,NEC和日立正在開發無需眼鏡的3D顯示器,在今年的CES上,三星、英特爾和第一次參展的中國TCL等都展出了相關產品。不過,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裸眼3D電視成本更貴,分辨率也不高,而且觀眾需要按照一定的距離直接面對電視,否則3D感就會消失。雖然普遍認為最終裸眼3D顯示會成為主流,時間上卻沒有共識。RealD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約書亞·格雷爾(Joshua Greer)認為可能在2至3年後,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需要5到10年才能在大眾市場普及。
即便解決了上述問題,3D電視仍面臨內容瓶頸,包括相應的錄製設備、拍攝成本和懸而未決的傳輸標準。在科技界,技術領先於內容並不少見,樂觀者將這描述為先有高速公路,人們才能充分理解汽車的便利,並更樂意購買汽車。但現在3D電視的情況類似於高速公路就在眼前,但汽車的速度仍停留在60碼左右。而且,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現在擁有3D電視的人也少得可憐。調研咨詢公司iSuppli的一位分析師預計,2010年將售出的3500萬台平板電視中估計只有1%至2%可觀看3D內容。
但這些問題都沒有動搖電視廠商和那些看好3D的內容製作和傳播方的信心。時代華納旗下Warner Bros. Technical Operations負責技術的副總裁溫蒂·艾爾絲沃斯(Wendy Aylsworth)道出所有押注3D的公司的心聲:「製作室能賣出更多內容、電視廠商能賣出更多電視,而發行方得到更多觀眾。」
目前,三星、LG、現代IT(Hyundai IT)和三菱電子(Mitsubishi Electric)等都已發佈多款所謂的「準備好的3D電視」(3-D ready TV)—因為還沒有3D頻道,現在的3D電視只能從藍光DVD、遊戲軟體等外來媒介中讀取3D內容,並播放一般的2D內容。幾年前,在高清節目為數不多的情況下,歐洲曾經依靠「準備好的高清電視」(HD Ready TV)概念先行普及了高清。
當完全3D的內容稀缺時,一個自然的思路是將2D圖像轉換成3D。東芝和三星都有能進行這種轉換的電視,並都聲稱自己的產品將採用具備獨特算法的專利處理器。但東芝強調其Cell Regza所能轉化和提供的是有限的3D內容,而三星CES上展出的產品不僅某些場景沒有立體感,而且在畫面移動過快時會出現重影。三星使用的是由美國DDD公司研發的TriDef晶片,其工作原理是用識別軟體分析物體的顏色和形狀,從而判斷其深度距離並添加進去。比如,槍口一般比持槍者離觀眾更近,而當軟體無法判斷時就不增加深度。
一些要求較高的人並不推崇這種技術,LG負責高級技術的高級副總裁Nandhu Nandhakumar表示在看過真正的3D內容後,很容易發現這種轉換的漏洞,因此LG在內容上堅持完全3D。夢工廠著名的3D技術首領菲爾·「3D隊長」·麥克納利(Phil "Captain 3D" McNally)也表示從2D轉換到3D非常困難,他從沒看過效果足夠好的轉換版本。
2010年夏天之後,消費者可供選擇的3D電視和節目都會逐漸多起來,但在今明兩年購買3D電視仍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超前高端消費。這是擁護3D的廠商與消費者在面對這個新維度時心態上的最大差距。前者希望這能成為廣泛推動電視、藍光播放器和各種內容銷售的下一個科技突破,就像當年高清所起到的升級作用一樣。《阿凡達》巨大的示範作用和3D觀感本身的優越性使這些公司認為,讓幻想和現實都以IMAX 3D的方式上演最讓人心動。如果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他們會舉出高清電視的例子—1990年底的人們也認為自己的電視已經足夠好,高清是多此一舉,但現在大多人都擁有或希望擁有高清平板電視。
但正因為很多人是在最近幾年才購買高清平板電視,無論是從產品生命週期還是使用心理預期上,都很難接受短時間內再次花費很多錢升級到下一代3D技術上。而對尚未普及高清的地區和人們而言,3D電視似乎又過於超前。在這個消費電子更新速度越來越瘋狂的時代,3D電視就像擺在已經有些消化不良的消費者面前的又一道大餐。
如果能作為日常家電而非奢侈品,99%的人都願意在家裡複製《阿凡達》的觀感。現在對3D電視充滿興趣的是,還只是對價格不敏感但對技術敏感的少數人群,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價格的走低,3D電視將進入更多客廳,當工薪階層也願意購買時,意味著3D電視價格已降到合理範圍,並解決了內容問題。就像高清的普及花了近10年—Discovery在2002年推出高清頻道,但是直到7年後,高清電視年銷售量才達到3000萬台—3D的進化曲線也可能需要同樣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如果電視廠商希望將3D體驗帶進客廳,筆記本電腦廠商則希望人們隨時隨地3D,並產生更好的交互體驗。
今年春節後,宏碁將在中國大陸推出其第一款可觀看3D內容的筆記本電腦Aspire 5738DG。儘管15.6英吋的筆記本電腦並非中國市場的主流機型,宏碁筆記本事業部主管安得烈·泰麥爾對本刊表示,大螢幕更適合欣賞3D內容。這款2009年10月先在海外上市的3D筆記本反響不錯,夢工廠在一場有關3D電影的展示會上展出了這台電腦,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也有出席。
兩年半以前,宏碁和緯創就開始研發3D筆記本,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在一款已有機型的螢幕上貼一層偏光膜,然後由美國3D技術公司DDD研發的TriDef晶片和將2D內容轉換成3D,最後配以偏光眼鏡,用戶就能體驗到3D效果。依靠改造後的螢幕和特殊晶片、軟體,宏碁這款電腦能使照片、電影、動畫和遊戲等3D化,本刊記者在體驗時發現,其所呈現的3D畫質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已足夠清晰,使用Google Earth查看3D城市時能感覺自己真的在其中行走。
Aspire 5738DG由台灣緯創資通代工。緯創在2008年12月底入股DDD,並用132.2萬美元特許權使用費獲得其在筆記本電腦與液晶電視上的3D顯示技術。據瞭解,戴爾、惠普、聯想、新力都與緯創有3D項目的合作,緯創高管表示,現在家用3D顯示技術比以前更便宜,效果也更好,已到「黃金(1109.80,1.70,0.15%)時間」。
「電腦速度越來越快,上網和文字處理只佔其效能的10%,3D筆記本就是家庭娛樂、影音和電腦的結合。以前計算速度不夠快,製作和播放3D內容都有困難,但現在來做完全不用花更多成本,那你說3D筆記本會不會出現?出現以後大家會不會喜歡?」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對《環球企業家》表示。
據瞭解,2009年Aspire 5738DG在新西蘭發售時建議價格約折合為1400多美元,在台灣售價為37800台幣(約合1200美元左右),相比同規格的非3D筆記本貴5000台幣,因為宏碁在調查過200名消費者後發現,其認為合理的差價在5331台幣。現在,這款筆記本在美國的售價為780美元,僅比普通筆記本貴200美元左右。
宏碁並不是第一家推出3D筆記本的電腦廠商。早在2003年,夏普在2003年就發佈了渲染能力和Aspire 5738DG幾乎相同的3D筆記本電腦Actius RD3D,價格高達3300美元,定位於建築師、汽車設計者和生物技術研究人員等專業人士。夏普的3D筆記本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甚至因為其3D特效顯示容易引起頭暈,在2006年被《PC World》雜誌評為「史上25款最差科技產品」之一,幾年後夏普就中斷了這款筆記本的開發。
除了宏碁,一度表示不會跟進3D電腦的華碩也在2009年11月推出自己的3D筆記本G51J 3D。這款標價1700美元的筆記本非常注重遊戲功能,採用NVIDIA的3D Vision主動式快門眼鏡,畫面比使用偏光眼鏡的宏碁更清晰生動,對遊戲玩家有很大吸引力,但也極大提高製造成本。在泰麥爾看來,主動式快門眼鏡和偏光眼鏡不會直接競爭,因為現階段面對不同市場,前者較容易吸引高端客戶,後者主要面對普通消費者。
事實上,宏碁並不準備通過這款3D電腦提升總體銷量,而只是想在「正確的時候提供合適的產品」。其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艾仁思(Oliver Ahrens)對本刊表示,現在的3D筆記本只是第一步,需要到技術更成熟、內容更豐富的兩三年之後才能實現商業化的量產。
3D內容缺乏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目前並沒有多少可以拍攝3D圖像的設備,尤其是對大眾消費而言。如果普通人也能通過照相機和攝像機製作出3D內容,將極大提升對3D顯示設備的需求。富士(Fujifilm)在2009年發佈了一款3D照相機,但複雜的使用和600美元的價格注定只有3D和攝影狂熱愛好者會感興趣。
在中國,也有公司在從事3D攝播設備的研發,成立於2007年的深圳掌網立體時代視訊技術有限公司就將在2010年3、4月推出全球首款3D立體防抖照相機,售價將在2000元人民幣之內。
這已是掌網立體推出的第二款3D照相機,2008年底的第一款產品因分辨率過低,為模擬左右眼而採用類似望遠鏡的雙鏡頭造型而慘遭滑鐵盧。這次失敗給掌網立體帶來兩個重要訊息:人們對3D產品非常感興趣,但產品形態和價格不能太超前,領先半年即可。在3D照相機之外,掌網立體還將推出全球第一台3D移動電視,7寸的螢幕分辨率為800×400,在時速不超過300公里時能接收電視信號。將在今年開通3D頻道的英國的天空廣播公司已在和掌網立體商談訂購每月10萬台3D移動電視事宜,雖仍在談判中,但掌網立體對這筆交易非常有信心,因為目前他們是天空廣播的唯一選擇。
但掌網立體的目標並不是成為3D攝播設備製造商。它銷售的是晶片和技術,而非製造,其推出的產品都由其它工廠代工。掌網立體真正的競爭力在於其領先的3D拍攝、播放實時同步技術,能在拍攝之後立刻在照相機和攝像機上展示出3D效果的圖像。這種實時立體成像晶片是3D照相機和攝像機中的關鍵技術,類似於聯發科的晶片解決方案在手機製造中的位置。目前掌網立體的產品還是面向大眾市場的720p,更專業的1080p的晶片正在開發中,有望於今年6月上市。
其CEO李煒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已將自己的3D攝像機技術授權給全球排名第五的某DV廠商,其它排名靠前的廠商也都在接觸中。李希望專利授權獲得的收入能佔到總收入的60%,並預計2010年的專利授權收入在200萬美元左右。未來3至5年內掌網立體都不會自建工廠,在沒有足夠的銷量之前,自己生產所需要的大投入和精細管理都是入不敷出的巨大成本。雖然中國3D市場還遠未撬動,其銷售主要面對國外市場,掌網立體已在心中設定好2013年上市的里程碑,目前正在與風險投資商接觸。相比新力、松下和三星等國外實力雄厚的廠商,這家60多人的公司自認為優勢在於從一開始就全力開發3D,沒有2D時代的負擔。
想在3D時代贏得先機,並從各個角度尋求機會的公司遠不止上述提到的這些。摩托羅拉機頂盒業務部門已開發出解決3D電視字幕問題的專利技術,美國專業3D攝像機研發公司3ality Digital Systems正在與一家初創企業合作開發3D導航軟體。如果2009年是3D元年,李煒將2010年稱為3D業務年,2011和2012年是3D發展年,到2013年就可以進入3D收穫年。按照這個時間表,我們不僅已經一隻腳跨過3D門檻,另一隻腳也已抬起。
[1] [2] [3] [4] [5] [下一頁]
文 《環球企業家》賀昊勳 朱旭冬 http://magazine.sina.com/gemag/201003/2010-03-10/ba84600.shtml
-------------------------------
利多出盡? 阿凡達概念股跌落雲端
3D電影「阿凡達」全球熱賣,投顧圈近來熱炒繪圖卡、藍光DVD、光通訊及3D眼鏡等阿凡達概念股,但阿凡達在金球獎奪獎後、宛如利多出盡,昨日麗臺(2465)、聯鈞(3450)、撼訊(6150)、鈺德(3050)等指標股幾乎全數被打趴。
阿凡達橫掃全球票房,腦筋動的快的投顧圈近來熱炒阿凡達3D概念股,先是繪圖卡的撼訊,從去年12月25日爆出1.5萬張大量、約40元上攻以來,波段最高漲到77.3元,半個月漲幅近倍;同樣是繪圖卡廠商的麗臺漲勢也驚人,從11元左右價位狂飆到波段最高的19.9元價位。
而阿凡達3D電影的技術原理,簡單來說,是透過不同角度影像堆疊,模擬人類雙眼營造出3D角度,影片的內容得透過高容量的藍光DVD及播放機,概念股話題就延燒到DVD碟片的中環(2323)、錸德,還有藍光DVD的建興電(8008)與廣明(6188),然後又扯到光通訊的聯鈞(3450)及前鼎(4908),還有3D眼鏡的寶利徠(1813)及寶島科(5312)等。
中環爆量上攻
以碟片廠的中環為例,近幾個交易日幾乎是爆量仰角上攻,光通訊的聯鈞波段漲幅也超過三成。
投信法人指出,這波阿凡達概念股最早是繪圖卡族群領軍,雖然在繪圖晶片缺貨,繪圖卡價格居高不下,有助於繪圖卡廠提高毛利率。以撼訊為例,去年前三季獲利達1.6億元,稅後EPS達1.8元,超過前年全年水準,但股價漲破70元以上,本益比過高。同樣這些阿凡達概念股都有高本益比的現象,追高宜慎。
自由〔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2010/01/20 04:11
----------------------------------
3D概念股為電子的主軸!
3D電影「阿凡達」叫好又賣座,全球票房收入逾13 億美元,讓阿凡 達風潮也悄悄吹進中國股市,相關概 念股如3D產業、動漫產業,甚至藍光DVD、液晶電視及3 D遊戲等,同樣受市場青睞,成當紅炸子雞。
「現代快報」報導,阿凡達概念股之一的奧飛動漫 ,素有「中國動漫第一股」之稱,上周三大陸股市受到 中國國務院調升存款準備率利空衝擊,大盤暴跌3%, 而該股則逆勢漲停,據指出,奧飛動漫搭上了「阿凡達 」的順風車,斥資70%比例出品的3D電影「鎧甲勇士之 帝皇俠」,將於2010年1月20日左右在全中國上 映。這 部電影如果內容不是太爛,應該會借「阿凡達」的東風 ,取得不錯的票房,對公司每股盈餘可帶來1至2毛錢的 貢獻,從而幫助公司本益比達到64倍左右。
從以上訊息可得知3D產業的熱度正在逐步加溫,加 上市場可給予較高本益比的原因也在於未來具有龐大想 像空間,而目前盤面上最強勢的繪圖卡族群也正在出現 高本益比現象,而3D的技術原理就是透過不同角度影像 的堆疊,模擬人類雙眼營造出3D角度,因此影片的內容 儲存量也是原本的數倍,非得要透過高容量的藍光光碟 片才得以儲存,當然也要搭配藍光光碟機播放;而藍光 的高畫質,也才能凸顯3D的效果。 由此可見藍光、碟 片及光通訊也因3D而起。
其中盤面上如藍光DVD的廣明及建興電、碟片族群 的中環、新利虹、鈺德及國碩,光通訊的聯鈞及前鼎, 均因3D商機而跟著受惠,股價也正在激烈反應中。另外 在3D眼鏡方面,裸視3D目前因價格太高及畫質表現不如 搭配專用眼鏡效果,反而在3D眼鏡的市場成長機會跟著 加大,其中在上周提到的1813寶利徠及5312寶島科,也 開始有加溫效果,更因3D眼鏡題材的效應,成為3D概念 股,整體而言,3D概念股如先前說明,為盤面上的電子 主軸,後續也值得追蹤觀察。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倫元投顧)】2010/01/18 18:43
--------------------------
阿凡達效應 中國3D概念股暴衝
3D電影「阿凡達」叫好又賣座,全球票房收入逾13億美元,讓阿凡達風潮也悄悄吹進中國股市,相關概念股如3D產業、動漫產業,甚至藍光播放器、液晶、電漿電視等,同樣受市場青睞,成當紅炸子雞。
「現代快報」報導,阿凡達概念股之一的奧飛動漫,素有「中國動漫第一股」之稱,前天大陸股市受到中國國務院調升存款準備率利空衝擊,大盤暴跌3%,而該股則逆勢漲停,昨(14)日股價再拉高。
據指出,奧飛動漫搭上了「阿凡達」的順風車,斥資70%比例出品的電影「鎧甲勇士之帝皇俠」,將於2010年1月20日左右在全中國上映。券商估計,這部電影如果內容不是太爛,應該會借「阿凡達」的東風,取得不錯的票房,對公司每股盈餘可帶來1至2毛錢的貢獻,從而幫助公司本益比達到64倍左右。
此外,近期中國的產業界也掀起一股「阿凡達」熱,報導說,中國境內上市公司中的相關家電業龍頭,如TCL、四川長虹、海信電器等,此次反應也不慢。早在兩年前,詹姆斯喀麥隆正在拍「阿凡達」時,這些廠家就已經開始進行3D技術研發,並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9年1月,海信電器、TCL都在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其自主研發的3D電視。2009年底開始,TCL的商用3D電視也上市了。據指出,海信電器今年五一將向市場上推出3D液晶電視;TCL在今年年中,將推出民用3D液晶電視;四川長虹2010年還將推出3D電漿電視。
報導還稱,10年前因網路股泡沫破滅,因而熄火的中國高科技股,最近明顯因為「阿凡達」電影再造第二春。最近的幾檔科技飆股,從士蘭微、三安光電、大唐電信,到高鴻股份、得潤電子、啟明資訊、北斗星通等,都連續拉出漲停,無一不是涉及新一代螢幕顯示器、3D產品製造等消費電子領域。
例如前天在大盤狂跌3%的情況下,利達光電高攀漲停板,其實它已算是3D概念中較邊緣的企業,該公司以研製播放3D影片播放機的新型光學透鏡為主業。這說明阿凡達概念股的相關產業,其多頭效應正逐漸發燒。
工商時報【記者吳瑞達/綜合報導】2010-01-15
----------------------------
3D商機即將引爆!
周五的台股指數再創波段新高8380點,整體而言仍 為多方掌控不變的格局,而近期較為明顯二大焦點方向 以低基期的傳產類股及3D概念的電子股為主,其中在傳 產方面以二線塑化股的1310台苯及1305華夏為強勢指標 ,均為整理過後再創波段新高的低基期傳產股。
另外在 3D概念的電子股當中,盤面焦點也以繪圖卡族群最為強 勢,如6150撼訊、2465麗台、5450寶聯、6161捷波、54 74聰泰、8183精星及3046建碁均是漲勢整齊情況。
除了 繪圖卡之外,3D概念也產生了群聚效應,包含了3D影片 所帶動的藍光商機,以6188廣明、8008建興電、3050鈺 德、2406國碩、2323中環等,而未來的線上遊戲也將因 3D遊戲而跟著發熱,其中如3086華義、3546宇峻、5478 智冠及6169昱泉等,不僅在反應寒假旺季,在2月5日開 展的國際電玩展,也將因3D遊戲而受到資金注意。
最後 則是3D NB、3D電視甚至3D遊戲的熱度增溫,3D光學投 影及3D眼鏡商機也值得注意,如3D眼鏡當中的1813寶利 徠及5312寶島科就是其中最大受惠的個股。
光學鏡片大 廠寶利徠,在代工客戶方面,去年下半年開始交貨的全 球光學鏡片集團,今年營收貢獻可望較去年倍增,主要 產品為視力矯正的光學鏡片為主,目前在全球市佔排名 約為二、三名,僅次於Essilor,市佔率在伯仲之間, 該產業上半年反倒是傳統旺季,上、下半年營收比重約 在55:45之間。
新產品方面,該公司自行研發高弧彎的 機能型鏡片,成長動能強勁,再加上3D眼鏡將因3D電視 以及3D遊戲而普及,未來商機及想像空間具有爆發力。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倫元投顧)】2010/01/15 18:27
----------------------------
3D概念股
一般而言,格局處於多頭市場,若有突發性利空衝擊,往往都是短空的現象,且緊縮貨幣政策也說明背後全球景氣回溫現象,在台股盤面上來看,不外乎電子族群以光學、繪圖卡、雲端及遊戲類股為主軸。
而這些主軸在概括圍繞在3D技術概念,未來3年3D電視的滲透率將高達13%,而3D筆電也同步發展,甚至未來線上遊戲都可搭配3D效果的遊戲,可能載上3D立體眼鏡配合3D遊戲,再加上畫面支援3D技術,玩遊戲也可呈現出立體真實的臨場感,這都是未來的趨勢跟方向。
其中3D概念最飆悍的族群,目前以繪圖卡為強攻重心,如6150撼訊、2465麗台、5450寶聯、6161捷波、5474聰泰及3046建碁,今日均是相對強勢的股票,相關個股的強勢也是正在反應3D商機的情況。
3D族群也開始出現群聚效應,如光通訊、光學、遊戲、面板零組件及主機板,都因為3D商機而形成群聚,甚至形成一個明顯的族群性。未來股價的反應都值得來作留意跟追蹤。2010.01.15
---------------------------
《先探》3D電視化身投影機產業救星 阿凡達點燃3D應用商機
一部電影創造十億美元的收入,產值驚人不用說,還驅動3D產業,這才是叫人驚訝,預期今年將是3D元年,3D話題將延續一整年,3D的商機將會一一浮現,值得留意。
一部好萊塢電影推動一個科技產業興起,看似不可思義,卻又相當真實的發生了,大導演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的電影《阿凡達》(Avatar),許多本來不信3D的人變成擁護者,萌芽中的3D電視產業趁勢推出家用產品,元月七日開始的CES,3D電視將一躍成為主角。誰會是3D電視的受惠廠商?想必是這個沸沸揚揚的題材中,投資人想知道的。
阿凡達是一部兩小時四十分鐘長全3D的電影,這是全球第一部真人全3D電影,令人讚嘆3D空戰是多麼地壯闊,畫面活生生地從銀幕裡跳出來的震撼感,讓阿凡達3D版本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這一部電影傳達兩個科技訊息,一個是3D影像將走進生活,另外就是投影應用可望復甦。
阿凡達催生3D電視
消費者對3D的認識與接受度提升,軟硬體廠商的努力也加溫,○九年東京CEATEC展,重點就在3D顯示,幾乎所有與顯示器材有關的廠商,通通都作了3D展示,不僅盛況前所未見,更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遭,這個趨勢將延燒至元月七號登場的CES展。
而將電視王國讓給三星的SONY,將靠3D翻身,發下豪語將於一○年將3D帶入家庭,不只SONY,幾乎所有的日系電視廠商幾乎都將一○年列為3D電視元年,看來3D題材將由年初一直延燒至年尾,因為家電廠商最捨得打廣告,也最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不僅硬體廠商積極推出,軟體層面也開始逐步到位,包括藍光的3D影片、遊戲,甚至各國電視台也開始開播3D電視節目,電視產業即將進入新領域。
美國體育電視台ESPN即將於六月開播3D球賽,日本電子業巨擘SONY、Discovery Communica TIons、IMAX Corp,也攜手公布合資打造全球第一個二十四小時全天播放的3D電視台。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日前公布報告指出,兩年後二○一二年3D電視銷售量可望上看五千萬台,其中液晶電視約占八○%、電漿電視二○%,而SONY則預計屆時出貨將有五○%是3D電視,意圖靠3D電視搶回電視王國的企圖心明確。
多種3D技術誰勝出?
3D電視商機來勢洶洶,到底3D立體動感如何形成的?平常我們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有層次、深度的立體影像,但是螢幕卻是2D,而所謂的立體3D技術,就是利用我們眼睛左右眼先天的視差,讓左眼只能看到左邊的影像,右眼只能看到右邊的影像,騙過大腦形成立體的動感。
要如何做到讓左眼只能看到左眼的、右眼只能看到右眼的影像?目前都是藉由戴上偏光眼鏡來達到,而在投射段也要配合,雙投影機與單投機都可達成。
也有不用戴眼鏡的,也就是裸視可以得到3D的效果,方法包括藉由LCD模組內導光板,左右各放上一組LED光源,控制左右的明、暗;另外還有在螢幕前端放置偏光鏡,做出多視點的3D效果
上述兩個方法的缺點是景深不夠,產生的3D立體感效果不甚佳;而放在螢幕前端的偏光鏡,還可能因為遮蔽而影響3D應有的高畫質,且看的時候還會出現有些角度看得到、有些角度看不到的問題,觀看者不能走來走去,比戴眼鏡更麻煩,而且價格高,目前達信(8215)積極發展偏光鏡,而新纖(1409)則提供原料。
此外裸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藉由軟體解決的方式,之前緯創(3231)取得DDD的授權,生產3D產品,其方法就是用軟體創造影像的立體感,用在PC上相當適合,但是若要顯現出活生生由螢幕走出來的那種動感震撼,這個軟體是做不到的。
不過裸視3D影像技術即使無法達到極致的震撼感,但是相當適合在戶外與可攜式消費性產品與PC的使用,若是在家用電視上,還是以戴上偏光眼鏡或者快門眼鏡的3D解決方案,由投影機投射出不同影像給左右眼,以電子眼鏡分別接收,傳達大腦做出3D影像,效果最佳且最具臨場感。
偏光眼鏡的模式,是以兩台投影機各自投射不同影像給左右眼達成的,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最成熟也最便宜的解決方案。
另一種快門式的眼鏡(Shutter),則是採用LCD倍頻螢幕或用一台單槍式投影機,快速投射不同影像給左右眼,且要搭配NVIDIA的3D繪圖解決方案,這個方式的缺點是初期快門式眼鏡太貴,不過支援的廠商不斷增加,如宏碁(2353)、華碩(2357)、SONY、三星等廠商都以這個技術為發展,將是未來的趨勢。
由於使用單槍式投影機可以省去每秒掃描速度提升一倍的120Hz倍頻螢幕,省下不少錢,目前優派除已經有倍頻螢幕應戰,也推出短焦投影機,展現相當不錯的投影效果,而快門式3D解決方案的投影機只能用TI的DPL技術,對短焦光機廠商揚明光(3504)也是利多。
另外,TI開發出DLP Link投影技術,利用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快速切換的特點,在Frame與Frame之間插入一個2ms時間的灰階畫面,而LCS眼鏡偵測到灰階畫面時,便切換左右眼快門,進行左右眼切換同步,省下LCS眼鏡的紅外線發射器的錢。
藍光、投影機受惠
MEMS的翻轉速度夠快,使用TI這個解決方案的3D電視,在成本上具備極大的優勢,因此幾乎不大需要增加太多成本,相當適合家用電視的使用,已經有不少電視與PC業者表達採用,如日本三菱最近剛推出3D產品就採用TI的DLP LINK解決方案。
而3D電視將會為哪些台灣科技產業帶來新商機?將包括有3D電視、投影機、藍光光碟機,以及光碟片、偏光鏡板、面板產業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投影機產業將在家用3D電視扮演極關鍵的角色,由於3D電視會有一定比例使用極短焦的背投影機作為輸出內容的硬體,對於已經消失數年的背投影機產業,真的聞到春天的氣息。
現在全球一年只剩五十幾萬台背投影機市場,而且幾乎都是TI的DLP技術,也幾乎都是揚明光生產的光機,可見這個產業有多蕭條。但是以目前各大電視廠商宣稱要出多少台的3D電視,想必可以帶來相當數量的背投影機,當然會遠遠高出五十萬台。
加上TI新推出的3D投影技術,也獲得相當好的迴響,相信國內背投影機廠商重啟爐灶,包括中光電(5371)、台達電(2308)、明基、優派等都將會推出產品。
此外,在3D時代來臨後,雷射電視也悄悄登場,在大尺寸電視開始使用,投影機投射出來雷射光源,成本將低於白光LED,影像效果更佳,三菱已經推出產品。
此外,藍光光碟機產業當然也是最直接的受惠者,目前藍光聯盟已經針對3D的標準進行討論,加上全球電影產業推出的3D電影不斷攀升,製作成3D藍光光碟片的數量將持續走高,初期嘉惠光碟機與預錄片廠商如建興電(8008)、鈺德(3050)等,而長遠對於空白片廠商才會感受到商機。
至於NB與TV廠商目前以華碩、ACER與瑞軒(2489)等廠商最積極,紛紛推出3D產品因應,此外面板廠商也不缺席,除推出內嵌式與外接式產品,內嵌式的是3M的方案,在導光膜上兩側各放一組LED利用明暗的模式來達成左右眼接受不同影像效果,外接式的則是外螢幕外接偏光鏡,偏光鏡採用偏光板的原理。
當然可以達成3D的方式相當多,且目前3D的標準也還未統一,因此還有一條相當漫長的路要走,但是在視覺得要求提升,全球3D頻道開播與電影產業的推波助瀾之下,3D產業前景可期。
戴眼鏡與裸視3D的比較
|
||||
觀看模式
|
|
解決方案
|
硬體設備
|
推出廠商
|
戴專用眼鏡
|
被動式
|
1990年前,使用紅藍鏡片,擷取部分色彩進行模擬,導致顏色會失真。1990年後,偏光眼鏡盛行,其原理就是讓2面鏡片的偏光角度不同,使得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影像、右眼看到另一種影像,這也是目前最普及,許多廠商近期開始運用在電視與PC上的技術。
|
1.液晶LCD投影機、DLP數位投影機皆可,需要用兩台
|
宏3D筆電AspireDG
|
2.需要銀質3D專用螢幕
|
||||
主動式
|
快門式的眼鏡(Shutter),則是用強迫的方式,前一瞬間左眼開右眼關,後一瞬間變成左眼關右眼開,藉此讓2隻眼睛看到不同角度,產生立體效果。快閃式眼鏡很貴,影片的後製也更複雜,但好處是可以維持畫面的高解析度。目前有些PC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方法。
|
1.NVIDIA 3D VISION立體套件電子快門眼鏡
|
ACER、優派ASUS、SONY
|
|
2.USB外接的紅外線訊號發射器
|
||||
3.120HZ背頻螢幕或者DLP單槍投影機搭配NVIDIA顯示片
|
||||
4.單槍式投影機只能用DLP機種,省去倍頻螢幕的費用,還可只用布幕
|
||||
裸眼(不用戴眼鏡)
|
視差障蔽與柱狀透鏡式
|
裸視技術包括視差障蔽(Barrier),以及柱狀透鏡式(LenTIcular)。
|
面板廠商積極推出,外接式偏光鏡
|
緯創ACER、明基
|
作法是在監視器的螢幕表面上貼上不同的膜,讓左眼能看到特定角度、右眼看到特定角度,並將畫面分成多重視角。
|
||||
缺點是,角度不對就會失去立體感,位置過偏、過遠時,易有疊影產生,另外解度較差且拍攝影片成本高,適合戶外看板等商業使用。
|
3D受惠廠商你不可不知
|
||
產業
|
公司
|
展望
|
TV、NB
|
瑞軒、ACER華碩
|
廠商積極推出產品因應
|
面板
|
友達奇美
|
研發外掛與內嵌式3D產品,主供裸視市場,而裸視看3D也將是長期的趨勢
|
DLP投影機
|
中光電(5371)
|
生產DLP投影機的專業廠商,Nvidia單槍式3D需使用DLP解決方案有利背投影機產業復甦
|
揚明光(3504)
|
提供DLP背投影機的關鍵元件光機引擎,目前市場萎縮年約50萬台,因此3D若真起來貢獻相當顯著
|
|
藍光光碟機、片
|
建興電(8008)
|
購買影片觀看3D電影是必要用到藍光光碟機,拉升藍光光碟機的滲透率
|
廣明(6188)
|
||
鈺德(3050)
|
八大影業推出3D影片的數量提升,與八大合作密切的預錄片廠商鈺德將是優先受惠3D市場崛起的廠商
|
|
中環(2323)
|
||
錸德(2349)
|
藍光光碟片將是未來成長的動力,且目前飛利浦調降光碟片的權利金有利營運
|
|
偏光鏡片
|
達信(8215)
|
搭配友達開發3D螢幕外接式偏光鏡
|
新纖(1409)
|
提供偏光鏡用的材料TAC,且公司積極發展面板用的光學膜,目前逐步獲得大廠採用
|
|
3D眼鏡片
|
寶利徠(1813)
|
3D將會大量使用到電子用的光學眼鏡鏡片
|
http://money.udn.com/mag/wealth/itempage.jsp?f_MAIN_ID=324&f_SUB_ID=3394
《先探》1551 文.許美玉 2010/01/09~2010/01/15
--------------------------
阿凡達點燃 3D應用商機
一部好萊塢電影推動一個科技產業興起,看似不可思義,卻又相當真實的發生了,大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的電影《阿凡達》,許多本來不信3D的人變成擁護者,萌芽中的3D電視產業趁勢推出家用產品,元月七日開始的CES,3D電視將一躍成為主角。誰會是3D電視的受惠廠商?想必是這個沸沸揚揚的題材中,投資人想知道的。
阿凡達是一部兩小時四十分鐘長全3D的電影,這是全球第一部真人全3D電影,令人讚嘆3D空戰是多麼地壯闊,畫面活生生地從銀幕裡跳出來的震撼感,讓阿凡達3D版本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這一部電影傳達兩個科技訊息,一個是3D影像將走進生活,另外就是投影應用可望復甦。
阿凡達催生3D電視
消費者對3D的認識與接受度提升,軟硬體廠商的努力也加溫,○九年東京CEATEC展,重點就在3D顯示,幾乎所有與顯示器材有關的廠商,通通都作了3D展示,不僅盛況前所未見,更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遭,這個趨勢將延燒至元月七號登場的CES展。
而將電視王國讓給三星的SONY,將靠3D翻身,發下豪語將於一○年將3D帶入家庭,不只SONY,幾乎所有的日系電視廠商幾乎都將一○年列為3D電視元年,看來3D題材將由年初一直延燒至年尾,因為家電廠商最捨得打廣告,也最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不僅硬體廠商積極推出,軟體層面也開始逐步到位,包括藍光的3D影片、遊戲,甚至各國電視台也開始開播3D電視節目,電視產業即將進入新領域。
美國體育電視台ESPN即將於六月開播3D球賽,日本電子業巨擘SONY、Discovery Communica TIons、IMAX Corp,也攜手公布合資打造全球第一個二十四小時全天播放的3D電視台。
摩根士丹利日前公布報告指出,兩年後二○一二年3D電視銷售量可望上看五千萬台,其中液晶電視約占八○%、電漿電視二○%,而SONY則預計屆時出貨將有五○%是3D電視,意圖靠3D電視搶回電視王國的企圖心明確。
多種3D技術誰勝出?
3D電視商機來勢洶洶,到底3D立體動感如何形成的?平常我們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有層次、深度的立體影像,但是螢幕卻是2D,而所謂的立體3D技術,就是利用我們眼睛左右眼先天的視差,讓左眼只能看到左邊的影像,右眼只能看到右邊的影像,騙過大腦形成立體的動感。
要如何做到讓左眼只能看到左眼的、右眼只能看到右眼的影像?目前都是藉由戴上偏光眼鏡來達到,而在投射段也要配合,雙投影機與單投機都可達成。
也有不用戴眼鏡的,也就是裸視可以得到3D的效果,方法包括藉由LCD模組內導光板,左右各放上一組LED光源,控制左右的明、暗;另外還有在螢幕前端放置偏光鏡,做出多視點的3D效果。
上述兩個方法的缺點是景深不夠,產生的3D立體感效果不甚佳;而放在螢幕前端的偏光鏡,還可能因為遮蔽而影響3D應有的高畫質,且看的時候還會出現有些角度看得到、有些角度看不到的問題,觀看者不能走來走去,比戴眼鏡更麻煩,而且價格高。
此外裸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藉由軟體解決的方式,之前緯創取得DDD的授權,生產3D產品,其方法就是用軟體創造影像的立體感,用在PC上相當適合,但是若要顯現出活生生由螢幕走出來的那種動感震撼,這個軟體是做不到的。
不過裸視3D影像技術即使無法達到極致的震撼感,但是相當適合在戶外與可攜式消費性產品與PC的使用,若是在家用電視上,還是以戴上偏光眼鏡或者快門眼鏡的3D解決方案,由投影機投射出不同影像給左右眼,以電子眼鏡分別接收,傳達大腦做出3D影像,效果最佳且最具臨場感。
偏光眼鏡的模式,是以兩台投影機各自投射不同影像給左右眼達成的,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最成熟也最便宜的解決方案。另一種快門式的眼鏡(Shutter),則是採用LCD倍頻螢幕或用一台單槍式投影機,快速投射不同影像給左右眼,且要搭配NVIDIA的3D繪圖解決方案,這個方式的缺點是初期快門式眼鏡太貴,不過支援的廠商不斷增加,將是未來的趨勢。
由於使用單槍式投影機可以省去每秒掃描速度提升一倍的120Hz倍頻螢幕,省下不少錢,目前優派除已經有倍頻螢幕應戰,也推出短焦投影機,展現相當不錯的投影效果,而快門式3D解決方案的投影機只能用TI的DPL技術,對短焦光機廠商揚明光也是利多。
藍光、投影機受惠
MEMS的翻轉速度夠快,使用TI這個解決方案的3D電視,在成本上具備極大的優勢,因此幾乎不大需要增加太多成本,相當適合家用電視的使用,已經有不少電視與PC業者表達採用,如日本三菱最近剛推出3D產品就採用TI的DLP LINK解決方案。
而3D電視將會為哪些台灣科技產業帶來新商機?將包括有3D電視、投影機、藍光光碟機,以及光碟片、偏光鏡板、面板產業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投影機產業將在家用3D電視扮演極關鍵的角色,由於3D電視會有一定比例使用極短焦的背投影機作為輸出內容的硬體,對於已經消失數年的背投影機產業,真的聞到春天的氣息。
現在全球一年只剩五十幾萬台背投影機市場,而且幾乎都是TI的DLP技術,也幾乎都是揚明光生產的光機,可見這個產業有多蕭條。但是以目前各大電視廠商宣稱要出多少台的3D電視,想必可以帶來相當數量的背投影機,當然會遠遠高出五十萬台。加上TI新推出的3D投影技術,也獲得相當好的迴響,相信國內背投影機廠商重啟爐灶。此外,藍光光碟機產業當然也是最直接的受惠者,目前藍光聯盟已經針對3D的標準進行討論,加上全球電影產業推出的3D電影不斷攀升,製作成3D藍光光碟片的數量將持續走高。
至於NB與TV廠商目前以華碩、ACER與瑞軒等廠商最積極,紛紛推出3D產品因應,此外面板廠商也不缺席,除推出內嵌式與外接式產品,內嵌式的是3M的方案,在導光膜上兩側各放一組LED利用明暗的模式來達成左右眼接受不同影像效果,外接式的則是外螢幕外接偏光鏡,偏光鏡採用偏光板的原理。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51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謝金河專欄:從打底到盤頭
◎焦點議題:高雄背價從今年起漲
◎產業脈動: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0家公司
◎基金導航:原物料行情又來了?
◎名家開講:虎年股市有好兆頭
先探投資週刊【文/許美玉】2010-01-08
----------------------
8檔 3D概念股
宏碁與緯創9~13日合作推出全球第一台3D筆電、日本富士(Fujifilm)的3D數位相機上市,加上3D液晶電視、3D藍光DVD播放器、3D電影、3D遊戲等,科技市場正刮起一陣「3D風潮」,吸引許多廠商紛紛搶進,台股題材也將增加3D概念股族群。
最近一段時間,宏碁與緯創合作推出3D筆電;新力(Sony)、松下(Panasonic)也準備發表3D液晶電視;富士的數位相機剛剛上市,還有手機、投影機、藍光DVD播放器等,各式科技產品都開始導入3D技術。
在美國好萊塢的力挺下,3D電影賣座、數量愈來愈多;遊戲廠商積極開發各式3D遊戲、滿足玩家感官;富士3D數位相機推出後,可以拍攝3D照片。都使3D內容愈來愈豐富。
硬體、內容紛紛到位,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日前宣告:2010將是「3D元年」。緯創新技術開發總監莊詔仁則預估,三年後,全球3D市場規模將上看1,500億美元(近新台幣4.8兆元)。
龐大商機吸引各家廠商紛紛搶入,在電腦市場,緯創一馬當先,擁有多項3D專利技術,將是頭號受惠者。
宏碁透過與緯創合作,共同開發出軟、硬體配套3D解決方案,比起其他3D硬體解決方案,價格更具競爭力,9~13日宏碁推出全球第一台3D筆電,另外惠普(HP)、戴爾(Dell)、聯想(Lenovo)、新力(Sony)等電腦廠商,也都計畫推出3D筆記型電腦。
3D顯像技術與面板息息相關,面板廠自然不可能缺席。華映9~13日舉行一連三天的「華映3D娛樂體驗展」,展示一系列從7吋至37吋的3D面板技術,可應用在電視、數位相框、數位看板等。友達、奇美電同樣積極部署3D領域。
3D加上逐漸成熟的高畫質藍光(Blu-ray) 技術,預料將掀起影音世界的一大革命。對於國內影音軟體大廠訊連而言,有機會跟著沾光。
惟目前3D還在起飛階段,大多必須配戴立體眼鏡,容易造成眼睛疲勞。且3D產品價格、內容都還有進步空間,資策會MIC預估,明年3D筆電在NB市場的滲透率僅1.2%、後年達4.2%,呈現慢慢加溫態勢。
3D市場成敗 要看內容
3D筆電、3D相機、3D電視紛紛出籠,讓3D話題瞬間熱鬧滾滾。不過3D還在發展初期,各式技術仍未大一統。
但市場看好「內容為王」,預料未來3D市場想要進一步擴大,以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為首的內容供應商將扮演關鍵角色。
3D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大腦的感應錯覺。因為人的兩眼個別看到的影像角度不同,會有視差,大腦會將兩眼所看到的圖像,融合在一起,並使用圖像間的位差計算距離,造成立體感。
3D技術相當多元,從早期的紅藍眼鏡、黃藍眼鏡,到現在戴上平光立體眼鏡,可以達到3D呈像效果。
目前主流的3D技術,多仍須要配戴眼鏡,容易造成頭暈、眼睛疲勞,下一步,3D技術將朝向不必戴眼鏡的方向邁進。
不過目前3D的影像內容不夠豐富,未來如果市場想要進一步擴大,除了硬體廠商外,以美國好萊塢為首的電影、動畫、遊戲等內容供應商,將是3D市場成敗的關鍵。
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MAIN_ID=405&f_SUB_ID=3913&f_ART_ID=199137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11/16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