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達(1720)、大日本住友製藥集團(DSP)昨(28)日同步宣布結盟,並由生達技轉DSP精神科用新藥「lurasidone hydrochloride」(簡稱lurasidone),率先在台申請上市,為該藥物亞洲申請上市的首例,未來雙方將攜手搶攻亞洲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

生達總經理范滋庭與DSP集團總裁多田正世,昨日同步宣布,雙方將結盟並授權新藥,第一個合作產品「lurasidone」已由生達向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申請上市,下一步將搶進東南亞市場。

DSP為日本上市大型藥企,市值超過新台幣1,500億元,近年積極進行國際併購,去年以26.3億美元(約新台幣773億元)買下美國波士頓生技公司(BBI),強化抗癌領域布局。

今年7月生技月期間,DSP積極來台尋求結盟,業界認為,此次DSP選定生達為戰略夥伴,不論對台灣、生達的生技、製藥能力的肯定,都有其指標意義。

DSP表示,公司正著力國際化、全球銷售版圖的拓展,因此旗下新藥lurasidone等重要產品布局,在全球搶上市更形重要。

DSP的lurasidone為新一代精神科新藥,目前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拿大藥品管理單位審查通過,並在北美上市銷售,亞洲仍屬未開發處女地,僅台灣市場規模就超過新台幣40億元,潛力可期。

業界指出,生達在國內創辦近半世紀,和永信、東洋比肩的前三大製劑廠,又具備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所認定的優良藥品製造規範(GMP)生產能力,在國內銷售經驗豐富。生達昨天股價下跌0.3元,以51.5元作收。另外,對日本來說,台灣具備進軍大陸市場的先天優勢,綜合行銷、製造、華人市場等競爭力,業界認為,生達將能提供DSP在亞洲藥品銷售市場極大利基,這應是雙方結盟、生達出線的主因。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3.10.29 03:39 am
-----------------------------------------
業內外兩得意 生達(1720)今年營收看增10%

製劑大廠生達(1720)昨(3)日表示,集團大陸、日本製劑合作布局今年發酵,加上業內營運繼續看旺,本季起營運將逐季走高,今年起營運將呈現U型反轉。法人估,生達今年營運至少有5到10%成長空間。

生達指出, 國際布局多年已逐漸進入收割期,今年可望進入「新一波的起飛期」,不論本業的藥品銷售,或業外部分都將「兩得意」。生達昨日股價收32.55元,上漲1.4元。生達指出,今年上、下半年可望各取得韓國、大陸兩項糖尿病用藥藥證,另外三年前代理的雙品牌奶粉,今年起開始登陸。

生達為國內老牌製劑廠,成立約46年,總經理范滋庭指出,過去三年確實是公司低潮期,等於是微笑曲線的底部,但今年起將呈現反轉趨勢;國際布局方面,公司將啟動「短中長期營運成長策略」動能,近期日本及內銷市場已經開始發酵,中期有大陸及新興市場撐腰,長期靜待與美國合作案成熟。

公司與幾家日本藥廠的合作開發案,首季認列部分階段權利金,加上本業正值旺季及子公司營運轉佳,帶動首季獲利衝上歷史新高,單季每股稅後盈餘達0.7元水準。展望本季,范滋庭樂觀期待。

中期成長方面,范滋庭表示,今年上半年韓國市場已經取得一項糖尿病用藥的藥品許可證,樂觀預估,下半年也將取得大陸藥證,最快第4季前也將陸續出貨。

以美國市場為例,范滋庭表示,去年生達取得經濟部科專補助超過2,000萬元,完成兩項美國學名藥的送件;最快今年底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進行查廠。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3.06.04 02:02 am
--------------------------
生達(1720) 明年營運吃補丸

生達製藥(1720)總經理范滋庭昨(5)日表示,公司擬定「外銷、技術、代工」3大策略;其中,代工部分明年中前受惠日本5項學名藥訂單挹注,將推升業績大躍進。

范滋庭透露,近期某家台灣國際藥廠關閉廠房,而將部分產品轉單給生達,目前生達將接手該廠5項藥品代工訂單,預計明年下半年出貨。法人預估,由於該5項轉單產品都屬於暢銷品,而明年上半年即可望挹注營收,將大幅推升業績成長。生達昨日股價收24.75元,上漲0.2元。

受惠轉單效應,生達轉投資學名藥公司生泰,也得到該5項轉單產品原料藥的代工訂單;此外生泰近期也接獲日本藥廠代工新訂單,明年營收預估至少成長二成。

外銷部分,范滋庭表示,目前公司外銷的營收占比不到二成,長期將設定要達到五成以上目標。

生達目前外銷市場以大陸、東南亞市場為主,而大陸部分明年將取得2項藥證,包括降血糖、退化性關節炎用藥,而東南亞的越南也成立的行銷團隊,明年可望進入北越市場。

生達說,明年公司降血糖產品「麥若醣」可望在韓上市,為首家搶進韓國並在台、韓兩地銷售的學名藥,目前已通過韓國查廠也將取得藥證。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2.11.06 03:06 am
----------------------------------
老店新思維 生達(1720)「藥」進國際

翻開生達藥廠40周年紀念專刊,目錄頁裡一張老照片,年輕男子手抱約4歲大的孩子,背景則是一片剛剛打好地基的工地。生達化學總經理范滋庭指著照片,那位黑框眼鏡的男子這就是他父親、生達董事長范進財,小孩就是范滋庭本人;背後的工地,正是生達創立時的肇建廠房。

1967年生達剛成立,身為創辦人的范進財,已在外商藥廠內、外勤藥師的多年歷練,剛剛過30歲,也開始思考人生的下一階段。

台大藥學系第4屆畢業的范進財,和許多同學一樣「學以致用」,往藥業發展;幾年的藥廠生涯,他回到台南故鄉,在父親范道南留下的土地上,建起製藥廠房。

當時資本額只有50萬元,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范進財和幾個合夥人認為,由於美金昂貴、製藥用原料要多仰賴進口,因此草創期就希望自己合成原料,不只提昇國家的競爭力,也奠定了生達垂直整合的基礎。

范滋庭回憶,生達剛創辦時他僅有4歲,之後時常和弟弟范滋彬到興建廠房的工地玩耍,一轉眼40幾年過去,生達已經成為台灣老牌藥廠之一。

生達從1969年取得第1張藥證,一開始做的是胃藥「氣通錠」,這個藥一賣幾十年,跟著生達一路走來;藥廠經歷歐美各國標準查廠,及國際標準CGMP(現行優良製造規範)認證,藥的品質經得起考驗。

范進財從一手創立生達後,其實也經歷許多起伏;1973年國際石油危機,百物齊漲,范進財認為,藥品是救人濟世的物品,雖然不是民生必需品,但是由於藥品的特殊性,因此絕對不能漲價。

堅持品質 獲多項認證

此外,范進財也認為,雖然藥品不易受到景氣影響,但製藥的化學原料,卻可能隨著石油價格波動,因此他決定多購買原料以利生產,因此,雖堅持藥品不漲價,生達仍能安然度過危機。

1982年起,生達隨著政府的腳步推行GMP(優良製品)認證,范滋庭說,當時業界明顯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因為本土藥廠要達到GMP標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連內部也出現不同意見。

當時,范進財力排眾議並且帶頭做,花了3年時間,把生達帶向製藥的另一個階段,1985年正式成為政府認證的GMP廠;台灣製藥界經過這段洗禮,從700多家的藥廠,淘汰到剩下163家。

雖然藥廠符合標準,但業務也必須進一步拓展,1987年起,范進財開始進行藥房通路布局,將醫院通路的暢銷藥品,打進藥房通路,以提升這些藥品在市場上的熱度,在需求量推升的情況下,生達上游的原料合成廠訂單也能不虞匱乏,直接做到垂直整合提昇營運效率。

范進財不僅堅持做對的事,也樂於助人、急於社會公義,此外,他對於市場行銷也頗有一套;當時,大多數本土藥廠並沒有所謂的「行銷手段」,范進財引進外商行銷技巧,加強對對業務人員教育訓練,搭配開出「二加一」策略,簡言之,就是醫師採購兩瓶則附加一瓶,等於買二送一,當時這樣簡單的策略,透過誠懇的推銷與實在的品質,成效超乎預期的好。

生達剛成立時,僅有十多名員工,到目前為止,生達員工已經將近千人,范滋庭說,自己從1991年回國擔任一般員工,從最基層做起,2002年接下總經理位置,也開始了另一段不同的生達歲月。

但剛回國的10年都處於摸索階段,第1次震撼教育,范滋庭說,是在2005年時,那時生達開始思考國際化,想要藉由幫國際藥廠代工,切入國際市場;雖然藥廠當時已經通過台灣衛生署核可GMP認證,但離國際標準PIC/S(歐盟查廠稽核)GMP還有一段距離。

當時的客戶某國外大藥廠,在委託製造前,先來進行代工前的評估;范滋庭說,這家歐洲大藥廠,由公司的品保主管率團前來查廠,結果不查還好,查了以後才發現原來邁入國際需要加把勁。

范滋庭說,這也讓他領悟到了,不要怕別人看,有批評才有進步。因為有那位國外藥廠主管的徹底檢查後,點出很多問題,才讓生達能夠提前做到國際標準,不然生達到現在可能還在原地踏步。

同業交流 要把餅做大

從那天起生達便兢兢業業,用3年的時間,針對製程等各項標準,進行大改造工程,並花費了9億元重新整頓;之後,生達陸續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本厚生省及澳洲TGA的查廠,2009年也獲得衛生署PIC/S GMP之標準。

現在的生達不怕別人看,也樂意和同業交流,因為互相砥礪才有進步的空間,過去3年有許多同業都在問,要怎麼通過PIC/S GMP,范滋庭說,就是保持開放的態度。

2011年,生達由於計畫申請藥物銷售美國,美國FDA因此也派人前來查廠,范滋庭說,大約有5項學名藥,應在明後年可以陸續進入美國市場。

現在的生達,不僅通過日本、澳洲等先進國家的衛生標準,面對現在的新興市場,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東協10國,甚至大亞洲地區的韓國、中東,更遠的非洲、墨西哥等,都已經順利取得藥證,全球共有超過50張藥品許可證。范滋庭自信的表示,下一步就是進軍美國和歐洲,目前正在持續努力中,相信不久後會有結果。

范滋庭說,過去事情都是「從頭做到尾」,而現在則強調策略聯盟,未來生達將繼續找夥伴結盟,只要有利基,生達會更開放,從合作到分享,生達的未來要比過去更好。
【經濟日報╱記者 黃文奇】 2012.06.25 06:19 am
---------------------------
垂直整合+結盟外商 生達營運高飛

生達總經理范滋庭說,生達創立45年以來,沒有一年衰退、虧損,有這樣好成績的原因,除了踏實穩健的經營之外,還有穩健的公司文化加持。

范滋庭說,由於有父親、生達董事長范進財一手創立的藥界模範,也讓生達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更能夠安穩的度過;未來,生達要更進一步做上下游垂直整合,並且與國外大廠結盟,開創生達新的事業高峰。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生達創辦人范進財對社會公益極為熱心,請概述你對父親的了解。

答:我父親幼時家裡貧困,而養成了他吃穿如一、節儉的習慣,喜歡看書則是他另一個優點,這些也是我對他最基本的印象;此外,他對於社會的回饋不遺餘力,譬如成立范道南文教基金會,每年撥1,000多萬元,援助貧困無助的孩童,目前基金規模已經達1.8億元,每年資金來源除了社會的捐助外,還有一大部分來自生達董監事的酬勞。現在,范道南文教基金會,已經名列教育部評鑑優等基金會,和台積電、富邦等基金會同等。

問:從父親手上接下棒子,請問你的經營方針和他有什麼不同?

答:父親是個踏實的人,而生達從無到有,一直到現在為止,在經營方面都是製藥界的模範生,從他手上很多制度都變成製藥界的楷模;譬如60、70年代台灣製藥界沒有所謂的「規範」,生達便自己創立原料藥的規範,率風氣之先,成為許多藥廠仿效的對象。

問:生達穩定持平,獲利狀況為何?

答:生達從1991年以來,從營業額超過10億元,到去年為止已經達到20億元;而從創辦45年來,業績從來沒有衰退過,也沒有虧損過;此外每股稅後純益(EPS)都至少保持在1到1.5元左右。

問:目前生達的營運策略?

答:國內藥廠營運模式不一,譬如台灣東洋屬於跳躍式的成長,生達的模式屬於穩健型,但生達有信心,業績會隨著進度逐漸提高,在此同時,也會對內提升研發、製造、行銷和服務的水準。

其次,生達未來將專注於同業之間的結盟、合作,思考如何共同打開市場,以及和跨國公司結盟,這些都是未來生達的課題;此外,未來也將持續推行內部創業,把獨立的部門,向外分割出去,使生達成為創業育成中心,讓集團事業日趨壯大。

問:近期和外商有哪些合作計畫?

答:除了陸續申請國外衛生單位,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來台查廠外,生達近期和日本廠商合作,在大陸江蘇興建一個水性貼片廠,以日本技術切入大陸市場;雙方目前共同投資約1,000萬美元,生達前期投資600萬美元,將在今年底前完工,明年初第1季左右即可投產。

問:生達除了獲利外,不斷強調公司文化是「誠正精新,造福人群」,為什麼?

答:「誠正精新」是生達的公司宗旨,誠正指的是「誠信、正派」,是做人的態度。而「精新」指的是「求精、創新」,是做事的精神。不斷提供更好的產品、不斷提供更新的技術、不斷提供更佳的服務,來造福全人類。

一直以來,生達都是一個大家庭,因此公司凝聚力、向心力很強,當這些正面的想法,持續成為工作的一部分,那麼這種力量,就像是竹子的節一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穩定發展;由於「誠正精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屆時任何人來管理,都一樣能順利上手。
【經濟日報╱記者 黃文奇】 2012.06.25 04:46 am
----------------------------
不只走出去 更要合作(1720)

國內兩大藥廠永信與生達均認為台灣製藥業若要壯大,得走出去,朝國際化發展。但國內業者如何在互信基礎下,以內競外和的方式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正是考驗業者的智慧。

永信藥廠總經理李芳全不諱言地說:「國內藥廠若要走出去,必須要有勇氣,還要互相合作」。生達副總陳威仁認為,「台灣藥廠在國內可以互相競爭,發展國際市場應該彼此合作,內競外和創造雙贏」。

國內藥廠相對國際大藥廠的規模仍小,若藥廠能合作打國際戰,效益與資源應該會更大。據IMS估計,2008年全球藥品市場約為7,800億美元,成長率為4.5至5%,歷年最低。

因新藥推出遲緩、暢銷藥物專利到期、學名藥低價競爭,使全球藥品市場成長趨緩。IMS預估2009年全球藥品市場成長率只維持2008年的水準,達8,200億美元。

但台灣製藥業者若要朝國際化市場發展,美國市場絕對不能忽略,畢竟美國仍是全球學名藥最大市場。雖然印度與中國是學名藥的新興市場,但中國有法規限制與中國本土製藥競爭,印度市場不確定因素過多,對台灣業者困難度仍高。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 2009.04.15 03:16 am
---------------------------------------------------
生達永信 藥到海外布局

生達化學(1720)與永信藥品(1716)積極布局國際學名藥市場,生達規劃未來三年內併購中國與東協地區的製藥廠或通路;永信看好日本市場,認為日本政府正鼓勵醫界使用學名藥,對台灣製藥業有開發機會的潛在市場。

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昨(14)日舉行「製藥產業經營新契機」研討會,國內兩大藥廠生達化學副總陳威仁與永信藥品總經理李芳全受邀演講,兩人分別剖析台灣藥廠如何布局國內與國際市場。

ITIS生技開發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陳麗敏指出,國內學名藥市場有限,國內藥廠若要擴大營業規模,應多角化經營,或布局國際市場。

例如生達取得全球最大保健品GNC台灣代理權;永信花了十年的時間在美國興建符合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標準的廠房,都是很好的例子。

生達副總陳威仁說,生達去年外銷比重已較前年增加,約占總營收兩成,國內健保用藥市場則從過去的69%下降到63%,但保健品則由8%增加至11%。雖然外銷毛利率僅達內銷的60%至70%,但國內市場有限,若從總量生產衍生的效益來看,未來將藉著提高外銷營收帶動營業額成長。

李芳全分析,雖然印度、東協、中國等新興市場有潛在巨大的學名藥市場,但對台灣製藥業者來說,進入門檻太高,反而鄰近的日本在文化、市場與台灣較親近,反而是有利基。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9.04.15 03:16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4112 的頭像
    a4112

    a4112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