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2327-TW) 電阻降價 10-15%,雖然公司不評論價格傳聞,但美系外資指出,國巨主動降價衝刺市占率,後續 MLCC 也估將跟進,但對營收影響甚微,在被動元件產業維持高稼動率、產業供需未見翻轉下,維持國巨買進評等、目標價 900 元。

據了解,國巨此次針對大中華區代理商調降晶片電阻價格,目的是為提升產能利用率及擴大市佔率,並非產業供需出現翻轉,公司也依舊維持正向展望。

美系外資認為,在此策略下,國巨未來 1-2 個月也可能針對大中華區代理商的 MLCC 價格降價 10%,但由於國巨目前產品著重在特規品,標準品比重降低;若以 MLCC 及晶片電阻平均調降 10% 估算、對營收影響僅約 0.6-0.7%。

不過,美系外資觀察,國巨在 ODM/EMS 方面的 MLCC 及晶片電阻價格則相對穩定,再加上未來幾個月車用晶片供應平穩,也有利於 MLCC 出貨,可望抵銷 PC 需求的不確定因素。

而從產業角度來看,美系外資認為,目前國巨國巨 MLCC 和晶片電阻的稼動率維持在 90 成之上,國內同業也維持差不多的水平,明年初在回補庫存需求以及中國傳統新年,勞動力減少下,相關產品價格可望重啟漲勢。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2021/08/19 20:41
-------------------------------------------------------------------
被動元件迎新藍海 12強錢景佳 後勢不容小覷(2327)

被動元件過去是相當不起眼的角色,2018年因日本大廠村田製作所(Murata)、東電化(TDK)等公司,將產品由消費市場轉至汽車,進而使得台廠受惠轉單以及供需失衡的漲價效應,帶動營收、獲利大幅成長。然過度的漲價加上景氣急轉直下,產業陷入了2年低潮,今年在疫後數位經濟成長下,5G、伺服器、車用應用大增,被動元件再迎新藍海。

MLCC市場需求倍增

根據研調機構預估,電動車電子控制單元(ECU)、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所需要的被動元件將會比燃油車增加數倍。每輛燃油車平均MLCC(積層陶瓷電容)需求約3000顆,油電混合車約5000顆,特斯拉每輛需求則是大於1萬顆,未來高階電動車更高達1.4萬~2萬顆。

5G應用快速帶動大功率被動元件需求增加,基地台所需MLCC就比4G增加了3倍左右,手機約增加3成~5成。以5G iPhone為例,需要1500顆以上,較過去的1100顆增加36%。此外,第3代半導體的氮化鎵、碳化矽預期未來在快充、電源、電動車與工業用會大量成長,將帶動大功率被動元件需求。

鴻海(2317)與國巨(2327)在去年9月28日結盟,當時出席的除了鴻海劉揚偉董事長、國巨陳泰銘董事長外,包括了奇力新執行長郭耀井、凱美電機董事長翁啟勝、同欣電子總經理呂紹萍也共同簽署協議,未來發展電動車、智慧醫療等領域。對國巨而言,鴻海朝新興產業的加速布局,正好為近年大力併購布局的集團成員創造穩定出海口,對鴻海而言,則藉由掌握上游關鍵零件,能提供客戶高附加價值解決方案,達到雙贏的目的。

相較於日系被動元件,國巨身為台灣龍頭股價實在委屈。2018年由國巨主導MLCC漲價,一度為千金成員,但因為高檔「前妻賣股」事件,股價最低跌至227元。反觀村田製作所2018年還權高點為6635日圓,今年初漲到1萬日圓以上,至7月底收盤價仍有9040日圓。MLCC第2大廠三星電機在2018年最高價為162500韓元,今年一度大漲至223000韓元,現在仍有192000韓元。

國巨在合併普思、基美後,公司自評滿意合併綜效,新國巨核心團隊共28人,3分之2來自於普思與基美。目前電阻、鉭電居世界第一,MLCC位居世界第三,基美的塑膠電容及鋁電解電容95%應用在汽車,電感類則有85%~90%應用在汽車、工規、醫療及航太,合併奇力新後,電感也是行業內的前3大。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8/6 No.1261】

聯合新聞網 /【文/李冠嶔】 非凡商業周刊 2021-08-06 14:07
----------------------------------------------------------------
國巨(2327)保訂單 傳MLCC砍價二成

三星集團旗下、全球第二大被動元件積層陶瓷電容(MLCC)廠三星電機海外工廠陸續復工,目前總產出已大增約25%,且價格比國巨等台廠低一至五成,未來不排除再降價搶市,傳國巨為此降價兩成以確保訂單,等於將上半年漲價的幅度吐回一半。這意味今年上半年以來,以國巨為首、華新科接棒的MLCC價格上漲態勢,恐正式終結。

對於降價確保訂單,國巨昨天表示,「價格交由市場供需決定」。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日前於股東常會中表示,受疫情影響,第3季景氣並不明朗,但對國巨來說,合併美商基美後,基美預定第3季併入國巨財報,成長動能仍能繼續維持。

華新科則說,日韓供應商在這段期間,和華新科採相同作法,穩定價格適量供應,而在產能限制下,並未發現有低價搶單現象;至於市場景氣狀況,若無疫情惡化,下半年仍審慎樂觀。
先前全球前兩大MLCC廠日商村田、南韓三星電機都因菲律賓防疫封城,兩大廠無法運作,MLCC供應銳減,加上疫情期間下游擔心後續缺料,提前大舉備貨,導致供給嚴重吃緊,國巨等台廠順勢調升報價。

隨菲律賓陸續放寬限制措施,三星電機菲國工廠恢復生產,產能利用率目前已提升至六成。據悉,三星電機菲國MLCC廠占該公司MLCC總產能約四成,亦即三星電機短期內MLCC產出將大增約25%,扭轉原本市場供給吃緊的態勢。

尤其,三星電機菲律賓產能恢復後積極搶市,報價也明顯比國巨等台廠低。供應鏈指出,三星電機目前在0402、0603、0805等規格MLCC報價,比國巨、華新科低一到五成不等。

國巨今年上半年MLCC報價平均漲幅達三到五成,供應鏈透露,國巨為了使價格能與三星電機有競爭力,確保訂單無虞,主動降價約二成來保單,等於將上半年的漲幅吐回近一半。華新科首季產品報價相較國巨的漲幅稍低,衝擊相對小。

受到相關消息影響,被動元件族群昨(29)日走勢隨台股拉回,普遍收黑,投信在季底績效結算前夕更是大舉殺出,成為季底結帳標的。
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2020-06-30 02:00
-----------------------------------------------------
國巨(2327)上月業績 月減7%

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及集團旗下奇力新昨(6)日公告去年12月營收,國巨為32.6億元,月減7.4%,公司正向看終端需求增溫,客戶訂單交期已拉長一倍,成品庫存繼續降低;奇力新受惠智慧手機需求強勁,帶動微型一體成型電感訂單旺,加上電阻需求大增,拉升單月營收達13.5億元,連續三個月走揚。

國巨指出,上月營收低於前月,主要是工作天數因年度庫存盤點而減少,加上歐美客戶逢耶誕及新年假期拉貨減緩。國巨上季合併營收為100.03億元,季減3%,年減逾三成,去年全年營收為412.86億元,年減46.5%。

展望本季,國巨表示,正向看待終端需求增溫,客戶訂單交期已從45天拉長至90天,成品庫存繼續降低,該公司將盡全力提升產能利用率以滿足客戶需求,但仍需視生產廠區的招工進度而定,以及美中貿易爭端仍有不確定性,公司對業績及營運展望審慎樂觀。

奇力新受惠於智慧手機需求火熱,帶動微型一體成型電感訂單攀升,加上筆電客戶因英特爾處理器缺貨狀況好轉,大尺寸一體成型電感需求也逐漸回溫,帶動營運向上。

奇力新指出,整體產品接單力道相較往常電子淡季強勁,為因應市場變化需求提升,在產線方面也加速自動化生產效率,並針對訂單滿載的產線積極擴產。

奇力新去年12月合併營收13.5億元,月增1.6%,連續三個月走揚,年增逾12%,終結連七個月營收年減走勢。去年總合併營收158.7億元,年減9.6%。若以奇力新、美磊及美桀三家電感公司合計來看,去年12月營收月成長4.9%,年增26.4%。

隨著電阻市場需求逐步回溫,相關5G及手機族群需求大增,旺詮去年12月營收為3.13億元,月增3.2%。奇力新表示,旺詮去年12月接單動能如預期持續增加,在需求大增下,庫存水位下探去年新低點。
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2020-01-06 23:38
-------------------------------------------------------
國巨(2327)、華新科 保守以對

外電報導,MLCC龍頭村田製作所會長兼社長村田恆夫接受專訪,指關於MLCC等電子零組件需求,下滑趨勢正在觸底,全球電子零組件需求預計在2020年初之後回復;村田也認同,庫存調整將在很短周期結束;相較於龍頭廠對明年中性偏向樂觀的看法,國內MLCC雙雄國巨(2327)、華新科(2492)暫以保守為基調,12月15日關稅生效、農曆年後的拉貨狀況是兩大觀察焦點。

儘管台、日廠商對2020年景氣看法不一致,但是全球龍頭大廠對明年度的景氣解釋偏多,激勵昨日MLCC雙雄股價表現,國巨、華新科午盤過後,漲幅拉升至2.5%左右。

日本日經新聞報導,村田恆夫接受專訪時表示,全球電子零組件需求正在觸底,包含MLCC在內的電子零組件需求可望從2020年初回復,庫存調整可能在很短周期內結束,此外,村田對明年智慧型手機以及5G基地台帶動的需求也寄予厚望。

至於中美貿易戰,村田恆夫表示,對村田幾乎沒有影響,反而是中國內需市場疲弱,影響比較大。

相較於全球龍頭廠中性偏樂觀的看法,國內大廠國巨、華新科對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仍謹慎看待,對2020年的看法暫時採取保守態度,與日系大廠有所出入,台、日廠商目前僅在庫存調整結束這一點的看法邁向一致。

村田為全球第一大MLCC廠,同時身兼蘋果供應鏈,為蘋果第一大MLCC供應商,全球市占率約40%,在車用電子MLCC上也位列全球第一,以其市場領導地位,對2020年的景氣看法具有指標性。
工商時報 李淑惠 2019/10/18 04:10
-----------------------------------------------
國巨(2327)上半年營收209.70億元 年減三成

國巨(2327)今(8)日公布6月營收30.68億元、月減率5.9%,第2季營收95.8億元、季減率15.9%,累計1-6 月淨合併營收209.70億元,年減率30.7%。

國巨表示6月營收減少,主要是半年度庫存盤點致工作天數減少,且因中美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高,不僅大中華區的終端需求疲弱,歐美及其它亞洲客戶的拉貨動能亦受到影響。

國巨第二季度合併營收95.80億元,較上季減少15.9%,並較去年同期減少 50.2%;累計 1-6 月淨合併營收209.70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30.7%。

展望下半年,因貿易爭端恐延宕耗時,整體終端需求能見度低,公司對業績及營運仍維持保守基調並審慎應對。
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即時報導 2019-07-08 16:23
-----------------------------------------------------
國巨(2327)Q2營收年減50.2%、H1減30.7%,H2保守

國巨(2327)6月合併營收為30.68億元,較上月減少5.9%,較去年同月減少61.9%,為106年10月以後單月新低,累計第2季合併營收為95.80億元,較上季減少15.9%,較去年同期減少50.2%,由於整體終端需求能見度低,國巨對業績及營運維持保守並審慎應對。

受到半年度庫存盤點致工作天數減少,且中美貿易爭端不確定性高,致使國巨6月合併營收持續下滑,累計1到6月合併營收為209.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0.7%。

展望下半年,國巨表示,由於中美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高,不僅大中華區的終端需求疲弱,歐美及其它亞洲客戶的拉貨動能亦受到影響,在整體終端需求能見度低下,國巨對業績及營運仍維持保守基調並審慎應對。
時報資訊 張漢綺 2019/07/08 17:05
-----------------------------------------------------
國巨(2327)Q1 EPS 6.11元不如預期 股價先蹲後跳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公布今年第一季業績,首季包括營收、毛利率、營業淨利及每股獲利,均持續較去年第四季下滑,其中,首季每股稅後純益6.11元,受到營運低於市場影響,今日國巨盤中股價低點來到303.5元,寫下今年1月中旬以來新低,也是本波段股價新低,但隨後震盪上拉,兵臨平盤下,最後一盤且急拉,終場戲劇性翻紅,以上漲2元,收在321.5元。

受到國巨第一季營運續下滑,且第一季每股獲利也低於市場預期影響,盤中被動元件股,包括華新科、奇力新、禾伸堂及大毅等股,股價跌幅也都在2至3%之間,相對多數電子族群,今日被動元件股表現明顯相對弱勢。

國巨第一季營收113.94億元,季減29.7%、年增3.4%,首季毛利率44.8%,季減14.3個百分點、年減6.6個百分點,首季稅後純益25.9億元,季減39.5%、年減 39.2%,單季每股稅後純益6.11元。

國巨單季稅後純益25.9億元及每股稅後純益 6.11元,均寫下近六季新低,國巨指出,第一季度的銷貨收入、營業毛利、營業淨利、稅後淨利及每股盈餘等金額皆較上一季減少,主要是因大中華區整體市場需求疲弱、競爭對手降價及公司在大中華區份額減少等不利因素所致。

展望第二季,國巨表示,由於大中華區消費性電子的需求尚未明顯反彈,部分客戶仍持續進行庫存調整,雖預期產品售價下跌趨勢漸緩,公司對營收動能仍抱持保守態度。

市場法人則是指出,以國巨首季業績看來,目前被動元件市況仍尚未觸底,預期包括尚未公布首季財報的華新科等其餘被動元件廠,首季業績多仍較去年第四季下滑,就目前的市場需求仍偏冷,第二季價格仍續小幅下跌來看,被動元件廠單季谷底最快也會落在第二季。
聯合晚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2019-04-25 14:33
---------------------------------------------------------
國巨(2327)投資人賣股 盤後成交125億

市場昨(10)日晚間傳出,國巨特定大股東出售1.2萬張持股,國巨對此表示,這筆交易並非國巨的內部關係人,推測為外部大股東,相關交易已於昨天成交,且交易完成後,接手者有90天閉鎖期,對股價影響小。

國巨今年受惠被動元件大缺貨,股價大漲,近期穩居台股股后,昨日市場傳出,有國巨大股東委託出售手上1.2萬張持股,持股比例高達2.8%,以國巨昨日收盤價1,045元計算,這批股票的價值超過125億元,且出售人被點名為國巨高層的關係人。

對此,國巨澄清,經內部調查,這筆交易委託人並非國巨的董監事、高階經理人等內部關係人,而是中國信託託管的元件投資專戶,屬於外部大股東。

翻開國巨今年財報,這個元件投資專戶名列該公司前十大股東之首,共持有超過2.9萬張國巨,持股比例高達8.37%,高於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的7.65%。

據了解,這筆交易已於昨日在香港完成搓合,折價幅度約5%,低於一般鉅額交易折價普遍在一成的幅度,買方則屬分散式,並非單一買家,且會有90天的閉鎖期,意味新接手買方短期無法再拋售持股。

法人認為,以國巨每日近期每天數千至上萬張的交易量來看,加上新買方又有閉鎖期限制,這筆交易對股價的影響應該不大。

國巨近期基本面發燙,6月營收首度見「8」字頭,在大缺貨因素下,營收順利超過80億元大關,年增率更逾兩倍,使6月和第2季營收雙雙改寫歷史新高,並連續五季創高。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8-07-11 02:00
-----------------------------------
國巨(2327)2月營收月減28.1%

國巨公司(2327)今日公佈2016年2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19.63億元,較上月減少28.1%;累計1到2月合併營收46.91億元。

國巨表示,受到大中華地區春節假期出貨天數較少影響,致使2月合併營收較1月下滑。就區域表現來看,2月各區域需求均較上月趨緩,尤其以大中華地區及亞太其他地區較為顯著。

就終端客戶而言,各終端需求也均較上月趨緩,其中以電腦相關產品、EMS及工業用產品之需求較為明顯。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2016年03月03日 17:36
------------------------------------------------------
國巨(2327)祭庫藏 股價沒叫好

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2327)昨日經過董事會決議通過開始實施庫藏股,買回區間價格為38.8元至79.8元,並擬於4月18日前買回庫藏股3.5萬張。而國巨今日股價反應平淡,早盤一度走高至56.50元,其後翻黑走跌,終場收53.9元,跌幅2.53%。

國巨表示,為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公司將自集中交易市場買回股份,預計買回數量為3.5萬張,占已發行股份之5.37%,所購回股份將辦理註銷,預定買回期間為2月19日至4月18日,買回區間價格為38.8元至79.8元。

國巨元月營收受惠客戶端節前備貨潮,以27.7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單月營收並較上月大幅度成長38.5%。國巨表示,根據往年經驗,2月因工作天數縮短影響,單月營收會較元月下滑,第1季表現照季節性結構來看,則會比去年第4季好。
聯合晚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 2016-02-19 14:47
------------------------------------------------------
新高 國巨(2327)元月營收大增38%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昨(14)日公布元月自結合併營收為27.28億元,月成長38.5%,年成長5.7%,創單月歷史新高。

國巨昨天說明,元月營收就區域表現來看,各地區均較去年12月明顯成長,尤其以亞太其他地區以及歐洲地區增長幅度較大。就終端客戶而言,國巨表示,元月各終端產業需求也均較去年12月成長,以手機通訊及經銷商通路需求增長幅度較大。

法人預期,國巨今年將持續受惠4G行動裝置、基地台採用被動元件數量穩健成長,其中國巨在晶片電阻與積層陶瓷電容(MLCC)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國巨競爭對手包含日本Murata(村田)與韓廠SEMCO(三星電機)產能擴充在去年告一段落。法人觀察,國巨等台廠在標準型MLCC深耕,加上切入工業電子用市場,有望在整體供需市場回穩之際,帶動營運走揚。據了解,國巨去年投入資本支出過半比率為利基型高容、高壓MLCC以及特殊工業用、車用等新領域技術研發,約三成用於汰換自動化設備。

法人看好,國巨擁有電阻、電容、電感等三大被動元件產能,去年透過生產線精進,有助產能年增近一成,將能更快速提供非PC以及通訊電子產品客戶新需求。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2016-02-15 05:11
-----------------------------------------------------
國巨(2327)去年第4季營收 季減8.1%

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2327)今(6)日公布去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為19.7億元,比上月衰退14.6%,明顯回落,但較去年同期成長1.2%;整體第4季營收為65.35億元,季減8.1%;去年全年合併營收275.13億元,還是比前年同期成長1.8%。

國巨指出,由區域表現來看,去年12月北美地區的營收貢獻度較去年11月成長,大中華地區、歐洲地區及亞太其他地區則比上月趨緩;從終端客戶來看,國巨表示,各終端需求均較上月趨緩,尤以手機通訊及經銷商通路需求較為明顯。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即時報導 2016-01-06 22:48
---------------------------------
陸韓擴產 國巨(2327)、大毅備戰

由於大陸、韓國等地的被動元件廠積極擴增晶片電阻產能,法人預期,明年將對台系的國巨(2327)、大毅、華新科、旺詮等晶片電阻廠帶來一定的威脅。

被動元件的晶片電阻次產業一向由台廠領軍,尤以國巨為全球龍頭廠,經過這幾年的大擴產,月產能已經一舉拉高到700億顆,拉高與大毅、華新科等競爭對手的距離。

雖然晶片電阻售價目前以千顆計算,代表產品價格已相當低,但仍吸引大陸被動元件廠風華、韓國三星集團旗下被動元件廠三星電機(SEMCO)投入,紛紛喊出百億顆的擴產規模,要急追台廠。

晶片電阻相關供應鏈指出,即使晶片電阻單價不高,但龍頭國巨的平均毛利率仍逼近27%,代表晶片電阻毛利率更高,自然吸引陸廠和韓廠搶進。

晶片電阻相關供應鏈指出,大陸風華有政府資金撐腰,這幾年不斷喊出要拿到全球最大的位置,惟就現階段產能來看,應該還是跟國巨有一段差距,因此明年擴產態勢仍就不變,甚至對外喊出明年要擴100億顆目標。

至於韓國三星電機,則已在MLCC搶下全球市占率第二的位置,擠下原本稱霸的TDK、太陽誘電等日廠;在集團自用為主的考量下,三星電機這幾年也穩定拉高晶片電阻的產能,明年擴產趨勢仍在。

晶片電阻廠指出,這幾年產品價格下滑幅度持穩,單季降價大約都在3%到5%的自然跌幅範圍內。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4-12-27
------------------------------
國巨(2327)減資 每股發還3元

一直被詬病股本過胖的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首度大瘦身,昨(3)日宣布現金減資三成,股東每股可拿回3元現金;以董事長陳泰銘手上持股近20萬張計算,將有6億元現金落袋。

由於私募對象KKR近2.3億多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將於明年6月到期,在現金需求下,國巨去年對股東採取零股利政策,卻發放3,000多萬元董監酬勞,引起市場嘩然。

國巨去年每股稅後純益0.48元,去年度不配發股東股利,但選擇進行現金減資措施,且一口氣減資三成;董監酬勞則降到570餘萬元。國巨指出,昨日已召開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減資,減資金額為66.1億元,預計可消除股數6.61億股,每股退還3元現金給股東;減資後,實收資本額將降至154.3億元。國巨強調,目前帳上現金有120億元,足以因應明年ECB贖回需求,因此決定減資。

國巨董座陳泰銘及其家族投資公司甫於去年底增加持股,其中,他個人持股一口氣增加了16.38萬張至19.93萬張,持股比提高到9%。以此計算,他將可拿回約6億元現金。

國巨指出,該公司長期獲利及現金流量穩定且帳上現金充足,為有效運用資金,因此決定進行現金減資,以退還部分股款給股東。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3.05.04 03:37 am
-------------------------
國巨賺錢 員工分紅、股東0股利

宸鴻前年配股「小氣」被小股東抗議;今年又有指標大廠,去年財報明明賺錢,小股東卻分不到半毛。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去年獲利18.68億元,但昨天公告只配發董監酬勞、員工紅利,但擬不配發股東股利,為六年來首見。

若今年國巨股東會通過股利案,相對於董監、員工都有報酬、分紅,12萬名股東卻只能乾瞪眼,肯定會令股東跳腳。

國巨昨天經董事會決議,擬各配發董監酬勞、員工紅利3614萬元。但公司處於獲利狀態,卻決議不配發股利,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國巨主管昨天指出,每年配發董監酬勞、員工紅利都依照公司章程,也有一定比例的上下限規定;但今年基於景氣變數較多,董事會才決定多保留現金因應,決議不配發股利,全案將會在6月13日股東會說明。

國巨去年第四季受全球景氣趨緩、產業傳統淡季,以及新台幣匯率波動影響,營運成績衰退,但累計去年全年營收仍達249.73億元,全年稅後盈餘為16.68億元,較前年下滑59.8%,每股盈餘為0.76元。

對照國巨歷年來的股利發放,今年並非獲利表現最差的一年,卻是六年來,首度決議讓股東拿不到股利。

例如,國巨在2008年時,每股獲利僅0.26元,但當年仍配發0.1元股息;2009年每股獲利也達0.31元,配發現金股利0.15元。

此外,國巨去年因為董事長陳泰銘與大股東KKR合組遨睿公司,計畫公開收購國巨,同時又將辦理5億股私募,遭到投保中心質疑後撤銷;但是昨天董事會又再度通過,辦理私募發行股數不超過5億股案。

國巨主管說,私募案僅備而不用,若有適當標的,才會做「因應公司長期發展所需或引進策略性投資夥伴等規劃。」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2.03.27 02:20 am
------------------------
公司章程沒規定 國巨小股東沒轍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去年獲利卻只發給董監酬勞、員工紅利,12萬名股東卻分不到股利,國巨董事會做出的股利政策被市場議論紛紛。依照國巨公司章程,僅規定員工分紅、董監酬勞比例,股東分紅卻沒有明文比例規定,除非小股東有本事在股東會上翻案,否則也只能表達「失望」。

金管會雖然已要求上市櫃公司成立薪酬委員會,卻有公司能做出只發給董監酬勞、員工分紅決議,小股東卻兩手空空,薪酬委員會當初設計功能恐怕不如預期,甚至可能名正言順只替董監酬勞背書。

去年宸鴻海外回台上市,公司打著績優招牌,回台募資掛牌,原本是一段佳話;但一頭熱的小股東卻驚覺,宸鴻在99年度每股獲利21元,卻只配股0.5元,被市場奚落「太小氣」,法人也忙著清查財務狀況。各界批評聲浪紛沓而來,備受批評的宸鴻今年才決定「對股東好一點。」

國巨歷經私募基金收購國巨股票事件,小股東心情已備受煎熬,如今國巨仍是獲利公司,卻創下六年來首度不配發股利紀錄,更讓小股東心碎。不過,公司章程沒規定應該配給股東多少比例,主管機關也莫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國巨2010年的股利已縮水,每股獲利達1.88元,表現其實為近年相對較佳,但當年度董監酬勞、員工紅利都按比例提撥,卻對股東僅配息0.1元,股息未因公司獲利增加同步提高。去年國巨每股獲利為0.76元,非歷年最差,股利政策卻更苛,小股東心中不平可想而知。
【聯合報╱本報記者鄒秀明】 2012.03.27 02:20 am
-------------------------------
遨睿收購難過關,國巨(2327)再創2個月新低價

經濟部投審會將於22日審查遨睿公司公開收購國巨 (2327) 案,由於主管機關-金管會對此案持保留態度,市場評判過關機會極低,國巨今天股價持續下挫,並跌破4月1日(即4月6日宣布收購前一日)收盤價14.1元,再創近2個月來新低。

經濟部投審會針對遨睿公司公開收購國巨詢問金管會等主管機關意見,金管會已就其主管部分回覆投審會,初步認定遨睿公司公開收購國巨及合併,有資本弱化疑慮;保障股東權益方面亦有不足,小股東應有更多選擇性;資訊透明亦有疑慮,尤其是股東權益部分,由於金管會曾指示投資人保護中心,要求國巨方面要妥善處理公開收購案。

其中國巨大股東與KKR聯手,以現金公開收購股份,大股東未來等於可重新洗牌、重頭來過,小股東卻沒有保留股份選擇,希望KKR大股東陳泰銘是否可以不要強制以現金收購,保留彈性換股方式,讓小股東可以繼續參與國巨營運,但未獲陳泰銘承諾,多方考量下,金管會認為「社會觀感不佳」,並未做好股東權益保障,因而持反對立場,並將此決議回覆給投審會,讓遨睿現金收購國巨案出現重大變數,市場預估,明天投審會駁回公開收購案機率甚高。

由於遨睿已將公開收購期限延長至6月24日,若投審會確定駁回,則國巨1年內不得再被遨睿公開收購;金管會也表示,根據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管理辦法規定,公開收購期間不得少於10日,多於50日,若有正當理由得以延長,但延長期間合計不得超過30日,由於國巨被收購案已經從原訂5月24日延長30日,因此不得再延長收購時間;且依照證交法第43條之5規定,除有正當理由並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公開收購人於1年內不得就同一被收購公司進行公開收購,在公開收購案恐失敗下,近期國巨股價連番重挫,今天股價持續下挫,並跌破4月1日收盤價14.1元,再創近2個月來新低。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2011/06/21 12:14
--------------------------
遨睿收購國巨(2327)案 見真章

遨睿投資收購國巨案的結果本周即將見真章。只要經濟部投審會在24日前,未排定召開例行性的審議委員會,又或是未將國巨案排入討論議程,在無法二度展延公開收購期的情況下,等同宣告此案陷入僵局。

就今年產業景氣和獲利環境來看,國巨的獲利不會比去年好,加上在爭議聲中進行公開收購和下市案,恐影響未來投資人信心,外界關注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如何回應。

遨睿收購國巨案展延期限將於24日(本周五)到期,目前面臨兩大關卡,包括攸關收購資金來源的銀行聯貸案,以及政府是否點頭同意遨睿資金匯入案的投審會審查結果。

目前金管會已對國巨案出具保留意見,待投審會召開審議委員會審查外資遨睿資金匯入案,一旦做成不同意的意見,國巨被公開收購案將被凍結一年;但若投審會未於24日前開會討論,在無法二度展延的情況下,此案同樣陷入僵局。

由於金管會主要意見在於資本弱化、小股東權益、資訊透明性等疑慮,較偏向社會觀感層面,並未提出明確的「違法事項」,若國巨案無法成立,市場預期,一向以司法悍衛權利的陳泰銘,或有可能透過司法途徑「討公道」。因此,遨睿5月下旬已經透過展延公開收購期的公告訊息,並透露已獲過半股東支持。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1.06.19 04:07 am
---------------------
併購天王 陳泰銘自己併自己

有「併購天王」之稱的國巨 (2327) 董事長陳泰銘,又有新併購動作;不過此次居然是以自己新成立的小公司,公開收購自己創立的全球被動元件領導廠商國巨,令市場訝異。

陳泰銘過去針對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旺詮 (2437) 等多次併購動作,擴大國巨集團在被動元件產業的規模及影響力,雖然在併購大毅一役鎩羽而歸,但其「快、狠、準」的併購手法及作風,讓他享有「併購天王」的稱號。

「併購天王」在大毅一役失利後,此次發起的併購奇襲,居然是「陳泰銘的公司併陳泰銘的公司」,這種「自己併自己」的作法,再次讓市場「耳目一新」,也成為併購教材中的新案例。

此次計劃合併國巨的主體是遨睿股份有限公司(Orion Investment Co., Ltd.),今天宣布以每股新台幣16.1元,現金公開收購股本近300億元的國巨在外流通普通股股權。

去年12月成立的遨睿公司是由陳泰銘與KohlbergKravis Roberts & Co. L.P.(簡稱KKR)及其關係企業旗下的私募基金共同成立,登記資本額僅新台幣50萬元,其中陳泰銘持股55%,KKR占45%。

以國巨的營運表現來看,2010年合併營收新台幣273.15 億元,年增率42.8%,毛利率28%,較2009年20.2%大幅提升近8個百分點;去年稅前盈餘46.25億元,年增5.5倍,稅後淨利41.47億元,年增5.15倍,每股稅後盈餘1.89元

陳泰銘在國巨轉型成功、2010年創下近年來獲利佳績下,此次透過以「小吃大」、「自己併自己」方式,讓國巨下市,可算是一舉數得。

尤其是國巨股價在此價位,本益比不到10倍,即使以16.1元溢價14.2%收購,也只有8.5倍的本益比;若再以去年盈餘保守估計配發8成的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亦有9%至10%,此交易絕對划算。

對小股東而言,16.1元的價格是近7年股價的高點,對7年來的國巨股東,沒讓股東賠錢,也算有個交代。

此外,在國巨體質轉佳情況下,陳泰銘此舉將可以低價收回散落在外的股權,讓股權集中在陳泰銘家族及KKR兩大股東手中;未來自集中市場下市後,更可減少主管機關在法規上的諸多限制及壓力,減資、併購等營運策略的彈性更高。

陳泰銘在遨睿對外說明稿中表示,過去多年來國巨穩健成長並在大中華區建立了被動元件產業的領先地位,現在是帶領國巨邁向另1個階段發展的重要契機。

陳泰銘指出,此次股權調整是由公司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未來將藉由加速高階產品開發、策略調整及深入歐美市場,使國巨成為全球被動元件領導供應商,提供客戶更完整的產品及服務;「併購天王」此次「自己併自己」的動作,確實有別於過去追求短期業績暴增的合併效果,眼光放的「更長、更遠」了。
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 2011/04/06 21:25
-----------------------------
國巨只值16.1元?購併天王出招 小股東滿肚子問號

有業界「購併天王」稱號國巨 (2327) 董事長陳泰銘又出招,這次是與KKR共同主導的遨睿投資公司,宣布公開收購國巨在外流通的全部股權,遨睿預定的收購價格為新台幣16.1元。但是令小股東滿肚子問號的是,這次是陳泰銘主導的投資公司,要吃下陳泰銘的國巨,而且國巨努力進行體質調整,去年好不容易才初見成效,繳出EPS 達1.89元的成績單,難道陳泰銘眼中的國巨,每股只值16.1元?

國巨下午赴證交所召開重大訊息,表示國巨是今天接獲遨睿投資公司的公開收購書,國巨下午立即由董事長「陳泰銘」主持,召開董事會,決議委請外部專家、財務顧問公司等,評估16.1元收購價是否合理,並依照相關規定,於下周二再度召開臨時董事會,公布相關評估結果。至於其他陳泰銘家族持股、KKR的持股、完成收購後國巨是否下市再申請上市等,國巨都以「不清楚」答覆。

但弔詭的是,遨睿以16.1元公開收購國巨今天中午才正式展開,預定收購至5月25日止,但國巨發出的新聞槁即以「公開收購」為前提,表示「遨睿由陳先生家族與美國上市投資公司KKR旗下的私募基金共同主導,預期完成公開收後後合併國巨。陳先生及其家族仍占合併後公司的大多數(55%)股份,並由陳先生繼續主導公司的經營方向與策略」,並強調合併後國巨的服務、產品、策略及組織也不會改變。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登記資料,遨睿是去年12月才登記成立的「外資」公司,資本額僅新台幣50萬元,註冊地為荷蘭,而國巨如將ECB轉換等納入計算,稀釋後股本約300億元,購併天王陳泰銘果然再度展現功力,以資本額50萬元的公司,打算吃下股本近300億元的國巨。

雖然國巨表示,遨睿開出的16.1元收購價格,為國巨7年來股價的高點,但國巨股價在1997年7月間,曾經高達152元,雖然遨睿開出的收購價格是國巨7年來的股價高點,但是對持股達8年以上的小股東,仍然是「長期套牢」狀態。但去年終於繳出EPS 1.89元的成績單,創下10年來獲利新高,投資似乎露出一線曙光,但卻突然出現遨睿要以每股16.1元的價格公開收購,長期套牢達8年以上的小股東,如收購案成立,國巨將將下市,小股東恐難有解套機會。

雖然國巨公司強調,是被收購的一方,對遨睿公開收購之後的規劃並不清楚,但外界質疑的是,遨睿為陳泰銘與KKR具有主導權的公司,由陳泰銘具主導權的公司,以「公開收購」方式吃下自己擔任董事長的公司,對國巨高達12.8萬的小股東而言,不論國巨或遨睿,都有責任應該將此一公開收購案說明得更清楚。

由於陳泰銘家族與KKR為國巨2大主要股東,合計持股達34.3%,換言之,遨睿只要在5月25前,收購16.7%的國巨持股,此一公開收購案即可成立,此一公開收購案成立的機會極大,即使小股東不願被收購,但只要遨睿得以掌控51%的國巨持股,小股東即使不願意也得被迫接受。

購併天王陳泰銘戰果豐碩,國巨得以有今天的晶片電阻產業龍頭地位,也是靠陳泰銘2005年以新台幣180億元購併飛利浦建元廠關鍵一役、2006年除購併2006年購併高壓積層陶瓷(MLCC)宸遠成就,後來國巨又陸續入股旺詮 (2437) ,取得近4成持股,以及入股智寶 (2375) 、奇力新 (2456) ,使得國巨集團穩坐台灣被動元件產業龍頭。

雖然陳泰銘在2007年購併大毅 (2478) 一役失利,不過陳泰銘今天用自己的投資公司購併自己一手創建的公司,再出奇招,仍不愧「購併天王」稱號,只是苦了長期套牢的小股東,完全弄不清陳泰銘的算盤!
鉅亨網/ 記者胡薏文/ 台北 2011/04/06 20:26
-------------------------
遨睿收購 國巨:不評論企圖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與KKR旗下私募基金合組遨睿公司,擬以每股16.1元價格收購國巨股權,形成陳泰銘公司收購陳泰銘公司的情況。國巨表示,不評論其收購企圖。

由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與Kohlberg Kravis Roberts& Co. L.P. (簡稱KKR)及其關係企業旗下的私募基金共同主導的遨睿股份有限公司 (Orion Investment Co.,Ltd.),今天宣布以每股新台幣16.1元,現金公開收購國巨在外流通的全部普通股,由於與上週五收盤價14.1元溢價約14.2% ,今天激勵股價跳空漲停。

國巨今天下午應台灣證券交易所要求召開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國巨代理發言人副總經理顏榮崑表示,國巨是今天收到遨睿公司的公開收購說明書,上午董事長陳泰銘亦召開幹部管理會議,說明公開收購事宜,雖然部分主管私下表示,16.1元價格是低估了,但幹部們仍表示樂觀其成。

去年12月成立的遨睿公司是由陳泰銘與KKR及其關係企業旗下的私募基金共同成立,登記資本額僅新台幣50萬元,其中陳泰銘持股55%。

針對陳泰銘成立遨睿公司公開收購陳泰銘自己的國巨公司,以及收購完成後是否減資再重新掛牌,顏榮崑表示,國巨是被收購的一方,對收購企圖不予評論,應由遨睿公司來回答相關問題。

顏榮崑指出,以海外公司債轉換普通股後,國巨股本近新台幣300億元,陳泰銘及其家族持有國巨約34.3%的股權。若遨睿順利完成公開收購國巨,陳泰銘及其家族仍占合併後公司55%股權,並由陳泰銘主導經營方向及策略,合併的服務、產品、策略及組織也不會改變。

顏榮崑表示,國巨今天下午也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被公開收購案,董事長陳泰銘出席主持並說明此案,並在陳泰銘迴避表決下,會中決議由林姓董事委請外部專家提供諮詢及建議,評估遨睿所提出16.1元收購價格是否合理,國巨將在下週二 (12日)再召開臨時董事會,聽取評估報告。

市場看待此次收購,有人認為是為KKR在2007年所認購的可轉換公司債解套的聯想,顏榮崑表示,KKR 認購的2.3億美元 (約新台幣66.7億元),將在2014年到期,目前轉換價格約10.995元。

據陳泰銘對幹部的說明指出,訂價每股新台幣16.1元的原因之一,是其為國巨7年來的股價最高點,代表7年來買進國巨的投資人都是獲利的,以提高其參與收購的意願。
【中央社╱台北 6日電】 2011.04.06 08:05 pm
--------------------------
當年套在152元 小股東罵「吃人」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投資的私募基金遨睿(Orion Investment )公司,今日上午宣布以每股16.1元公開收購國巨流通在外的全部股權,雖收購價遠高於上周五收盤價14.1元14.2%,但不少小股東認為,這是不是「大鯊魚吃小魚」?,陳泰銘把長期持有以及多年前套牢於高檔的小股東權益擺在何處?

常在股東會場為小股民發聲的阿土伯李金土上午指出,股市長期以來就是「吃人市場」,「大鯊魚吃小魚」、「大股東吃小股東」,「國巨股價跌到低點後,大股東才出面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對外收購,外表看來似乎很好看,且有利短線投資人,但實際上,根本是吃人嘛,不要說10多年前套牢在152元歷史高價,套牢在30元以上的投資人也不少啊! 」

可選擇拒絕收購

阿土伯呼籲套牢在高檔的投資人,可以選擇拒絕讓大股東收購,等未來國巨重新包裝上市後,再以更高價出售;也可在今年股東會上,向大股東爭取更多權益,看能否逼使私募基金用更高價位來收購。

此外,阿土伯對國巨今年來,外資法人幾乎是只買不賣,尤其是這一個月來,外資每天的買超量,均占當天總成交量的一半上下,而這些外資的買盤是真外資? 還是假外資? 其中是否有涉及內線交易,也是值得主管機詳加調查,不要扯到外資敏感身份,主管機關的膽子就變小。

崔湧收購致伸 有前例

2007年5、6月間,前遠航董長崔湧領軍的宏瞻投資公司,以每股20元公開收購致伸 (2326),並先把致伸從市場下市後,經過包裝重整再重新申請上市,目前電腦代號為4915,股價也來到30元上,比多年前收購價20元高出50%,少數未讓崔湧收購的投資人,如今可選擇在30元上方拋股。

投資人不禁要問陳泰銘,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利用他有投資的私募基金來收購國巨股權,然後申請下市後,又重新申請上市呢? 他心中打的算盤是什麼? 既然他那麼看好國巨未來的營運潛力,為何不用庫藏股或其他的策略來彰顯國巨的實際價值,抑或是以更高的價格來收購呢?
【聯合晚報╱記者林超熙/台北報導】 2011.04.06 02:47 pm
--------------------------
KKR 超完美退場?

國內被動元件龍頭大廠國巨 (2327)驚傳下市,引發市場及產業界震撼,國巨今對此低調不回應,但4年前入股國巨的國際私募基金KKR則代表發言,指國巨需要重整,進行全球布局,主導意識濃厚。KKR當年以每股16.15元參股,惟投資4年下來,國巨的股價還是未高於此價位,而此次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與KKR聯手收購所有公開股權,是否是為KKR尋求退場機制,成為投資人關切焦點。

KKR當年投資國巨時,以國巨在被動元件產業的地位,以及未來的全球布局策略,寄予厚望,但期間國巨的股價除了一開始宣布KKR加入後,曾短暫高過每股16.15元外,至今都未再高過KKR當初認購的價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國巨股價甚至跌破票面價,最低跌至3元,成為雞蛋水餃股,對KKR 而言,投資國巨至今,即使3年的閉鎖期已過,仍住套房,成為燙手山芋。

以KKR的說法,國巨在全球電子產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常因為組織調整,或是決策過程,而導致股價始終反映不出實際的價值,而KKR方面也希望藉由旗下私募基金的資源,協助國巨在全球布局的布局,甚至引介歐美市場的客戶,真正快速有效地提升國巨的全球競爭力。

事實上,國巨在2000年以後即開始積極全球化布局策略,其中針對大陸市場,在蘇州大舉擴廠,當年曾風光一時。時至今日,大陸市場占其營收比重確實也達到整體營收的一半以上,大陸布局在國內同業之中相當成功,只不過在歐美市場的部份比重仍相當低,而國巨近年也積極跨入汽車市場,目的也是要搶進歐美市場,但至今成效並不明顯。

再者,以國巨的營運績效表現來看,該公司去年全年每股獲利達1.89元,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也正處於陳泰銘領軍時期的另一高峰,惟以目前股本達220億元,在被動元件股中屬於股本巨大的大象型公司,這樣的獲利表現,仍無法有效整合市場上凌亂的籌碼,本益比即使偏低,也不易吸引法人及散戶的青睞,這也是KKR急於「拯救」國巨的關鍵。
【聯合晚報╱徐睦鈞/特稿】 2011.04.06 02:47 pm
--------------------------
陳泰銘 在打什麼算盤?

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與KKR聯手收購國巨在外流通股票,讓國巨股票下市,儘管類似的下市案過去也曾發生過,但對目前所處全球被動元件產業關鍵地位的國巨,格外引發猜測及聯想,陳泰銘在KKR的資金支持下,未來受公開資本市場的牽絆阻力減小,對整體組織的調整及布局,將更能展現其個人強勢主導風格,這一次陳泰銘聯手KKR令國巨下市,所為何來?
1997年 創152元天價

國巨自1993年上市以後即相當風光,全盛時期股價曾飆至100元以上,1997年7月甚至達152元,也是當年電子股的百元俱樂部成員,期間從一家規模不大的被動元件公司,歷經幾次購併案後,躍升成為國內被動元件龍頭。

海外購併積極

董事長陳泰銘是國巨最重要的靈魂人物,自1994年開始,展開海外購併,購併新加坡的晶片電阻廠ASJ,使得產品線涵蓋電阻、電容和電感三大被動元件產品,生產銷售據點遍布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區,被動元件集團逐漸成形。

小吃大 併飛元、飛磁

2000年陳泰銘更是以「小吃大」的決斷力,以180億元,吃下荷商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部位於高雄楠梓加工區內的飛元(Phycomp)和飛磁 (Ferroxcube)公司,使國巨在電容器和電感器躍居全球前五大。當時,國巨資本額I37億元,營收僅71億元,而飛元、飛磁營收約百億元。所以是個標準「以小吃大」的併購案。

不過,國巨在吃下飛利浦的被動元件事業部門後,因為股本的擴大,加上被動元件產業的競爭激烈,2000年後的營運反而不如預期,隨後即展開大陸市場布局,並引入黃峻樑出任執行長,進行組織重整,但後來在黃離開後,使得國巨的全球布局面臨重新調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開拓。

股本龐大成包袱

2007年KKR看好國巨未來的發展,大舉投入資金入股,4年來也證明國巨的營運出現近十年來的黃金時期,但市場上的法人對於國巨的股本過於龐大,以及產品的聚焦,始終存有疑慮,對國巨交出的成績單反應冷淡,也促使KKR與陳泰銘家族的合作更加緊密,KKR強調未來國巨的主導權仍在陳泰銘手中,資金的挹注對國巨自然有利,這也是陳為何堅持要以近7年國巨的價格高點收購投資人手中股票,就看投資人能否接受了。
【聯合晚報╱徐睦鈞/特稿】 2011.04.06 02:47 pm
---------------------------
50天大挑戰╱12.8萬股東 收購門檻35%

今日中午12點接受申請

國巨 (2327)創辦人陳泰銘和KKR合資的私募基金公司遨睿公司宣布以每股16.1元公開收購國巨公司在外流通全部普通股,此次公開收購案委由元大證主辦,是今年第一起公開收購的案件。元大證表示,一般公開收購以達到50%作為成功門檻,但KKR持有國巨可轉換公司債,因此此次只要達成在外流通股數的35%,即可成功完成此案。由於國巨股票公開收購案溢價幅度高達14.2%,應可加快收購速度,不過,另一方面,國巨股東人數眾多,達12.8萬人,是這起公開收購案面臨的最大挑戰。

元大證主辦 收購門檻77萬張

元大證表示,將自今日中午12點起開始接受股東應賣,截至5月25日下午3點之前,股東都可臨櫃辦理。所謂公開收購,收購公司以固定價格接手標的公司的股東應賣股票,且須達到50%門檻,才能在股東會中順利表決通過。不過,由於KKR 持有國巨可轉換公司債,換算稀釋後股權超過2成,因此,預計以公開收購達成35%,作為成功門檻,以目前國巨在外流通股數計算,約超過77萬張。

近3年來公開收購股東人數最大宗

元大證表示,國巨股本高達220億元,股東人數超過12萬,是近3年來公開收購案的股東人數最大宗的案件; 至於溢價幅度則落在此類案件的平均水準之間,一般,收購方為求能成功收購小股東股票,溢價空間多在10-20%。國巨若成功跨過公開收購的門檻,將進行第二階段股東會討論合併議案,但若此次公開收購股數超過90%,則雙方董事會通過後,國巨即成消滅公司後下市。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2011.04.06 02:47 pm
---------------------------
法令篇╱董事會通過即可 國巨收購案合法

私募基金投資遨睿公司宣布以新台幣16.1元,高於目前股價來公開收購國巨公司在外流通的全部股權,並擬包裝後重新掛牌。證期局表示,依照公開收購辦法來看,這項收購案合法,但收購日期和價格需要會計師出具合理價格的內容,經過董事會決議通過即可,不需要另外開股東會;另外,對於不願被收購的投資人則可留著股票,若國巨下市後就當作投資未上市股票,或等待公司是否增、減資。

證期局表示,國巨已經送來公開收購的公文,以公開收購辦法來看,由於屬於「核備」制,因此,目前都屬於合法程序。至於公開收購的價格和日期也是根據收購辦法由公司自訂,但需要出具會計師的合理價格內容說明書,且經過董事會通過即可,不需要再另外召開股東會。

針對KKR公開收購國巨,投保中心表示,由於此項動作合法,投資人也必須接受,即使股價低於當初買得價格,但基於資本市場的投資法則,價格是取決於市場變動,投資資本市場本來就有風險,不能虧損就怪公司。當然,由於不是100%收購,投資人也有權利選擇不賣,但如果國巨下市,手中股票就成為「未上市」股票,且因這次國巨只有收購50%而已,若要重新包裝掛牌,就看公司有沒有減資或增資,或是到他地掛牌,屆時原有投資人就可以參與。
【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2011.04.06 02:47 pm
----------------------------
國巨(2327)傳研發出幾乎不需稀土的MLCC,日大廠積極拉攏結盟

中國大陸限縮稀土出口,市場一度傳出可能使被動元件積層陶瓷電容(MLCC)的上游材料陶瓷粉末出現缺料。

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日前法說會上表示,為因應陶瓷粉末缺料情形,擬進行自製並於下季投產,不過,法人圈傳出,國巨擬研發幾乎完全不需要稀土的MLCC,也使得日本大廠積極拉攏國巨,目前正進行策略聯盟計畫及佈局中;國巨則指出,針對自製陶瓷粉末一事目前傾向暫緩,時程上恐將延後。

業界表示,稀土可以使MLCC品質穩定,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用少量但完全不採用可能性不高。
【財訊快報/戴海茜報導】2010/11/15 12:16
------------------------
國巨 月營收創新高 長線樂觀

國巨(2327)4月營收受到下游需求強勁激勵,持續創下歷史新高數字,然近期大盤因系統性風險,導致外資賣超台股,國巨今年具基本面,且第2季財報也看好之下,股價拉回仍可留意。

 國巨首季獲利創下歷史新高數字,令市場相當驚豔,股價因此展開一波漲勢,一度突破每股淨值,然本周因希臘遭降等,大盤系統性風險衝擊投資人信心,導致國巨股價倒跌。

 然國巨第2季營收可望較首季成長10%,加上漲價效應,儘管原物料價格上漲,第2季毛利率力拚與首季持平,因此單季獲利仍有機會刷新紀錄,根據國巨對今年度景氣看法,今年被動元件短缺恐將持續至年底,第2季漲價已經是勢在必行,預估整個供需缺口還高達30%至40%。

 國巨過去外資的持股水位紀錄中,最高達50%水準,最近外資法人雖然有短線進出,但是外資持股比率約在46%,已經接近歷史新高水位,由於今年景氣看好,甚至到明年都傾向樂觀,因此長線外資法人有回補持股趨勢。
工商時報 【李淑惠】2010-05-09
--------------------
國巨(2327)旗下強棒 賺錢不含糊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認為,今年將是集團豐收年。法人預期,國巨旗下奇力新、旺詮將各有表現,除了去年每股將賺回半個股本的旺詮,今年可望延續高成長、高獲利水準外,在國巨今年成立電感事業部門助攻下,奇力新將是成長潛力最大的轉投資,年成長挑戰三成以上。

去年第四季,被動元件產業淡季不淡,第一季終端需求不見降溫。市場傳出,國巨晶片電阻和積層陶瓷電容(MLCC )出貨暢旺,晶片電阻1月的出貨量可能達400億顆,超過月產能380億顆。MLCC出貨量也突破200億顆,分別創歷史新高。

在兩大產品線出貨量衝高的情況下,法人推估,國巨1月營收有機會站上20億元,較上月的18.01億元成長超過一成。國巨指出,1月客戶提貨情況佳,但在營收公告前,不便評論相關數字。

法人認為,國巨今年在大中華區和亞洲區市場布局顯現,加上歐美市場復甦帶動下,今年業績成長有機會達兩成以上。

除了國巨本身1月營收將拿出亮眼業績外,已與國巨完成行銷和通路整合的電感廠奇力新,1月將拿出整合後首張成績單。市場傳出,該公司單月營收有機會突破2億元,創15個月以來新高記錄。

由於整合效益將逐步顯現,奇力新的訂單出貨比(BB值)勁揚至1.7左右,法人推估,扣除2月農曆春節長假因素,奇力新今年的單月營收平均值可望超過2億元,年成長挑戰三成以上,成為國巨集團今年成長潛力最大的轉投資公司。

營運獨立的電阻廠旺詮,亦與國巨在業務、技術及採購端進行合作,去年單月營收屢次改寫歷史新高,今年首季接單超過產能,1月業績也可望維持1.7億元以上的高水準。

旺詮在毛利率提升至30%的情況下,去年每股稅後純益有機會超過5元,順利賺回半個股本。法人預期,旺詮今年已規劃擴充產能,並投入新產品,可望維持去年的高成長和高獲利,年成長約兩成。

至於國巨旗下的智寶,今年已經確立聚焦在鋁質電解電容產品上,放棄虧錢的上游鋁箔產業,並開發新產品。法人預期,下半年整頓效益會較為顯著。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0.02.02 02:29 am
--------------------------
國巨豐收年 下半年更旺

第一季需求熱絡,被動元件市場頻傳缺貨聲,龍頭廠國巨及其轉投資的奇力新與旺詮,其訂單出貨比(BB值)皆已拉高至1.5以上,遠優於金融海嘯前水準,今年將是國巨集團的豐收年。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對今年營運「積極樂觀」,第一季展望佳,國巨、奇力新及旺詮的兩岸生產基地,在農曆春節期間將不休假,預期至少旺到4月,下半年也會優於上半年。以下是專訪摘要:

訂單能見度 看到3、4月

問: 第一季電子業淡季不淡,國巨目前訂單能見度如何?對今年營運展望的看法?

答:現在訂單已經接到3、4月,終端需求看起來還是很好,市場能見度提高不少,使得訂單出貨比提升至1.5以上。所以不只是國巨台灣及大陸廠區,在農曆春節期間全面開工,奇力新、旺詮也是相同的情況。

國巨集團個股
2327--國巨----電阻.MLCC.天線等
2437--旺詮----電阻
2456--奇力新--電感
2375--智寶----鋁質電解電容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0.02.02 02:29 am
----------------------
國巨(2327)證實下午遭檢調搜索 帶走股務相關資料

被動元廠商國巨公司 (2327) 經理徐煌麒今天傍晚證實,下午檢調人員確實曾前往新店總公司進行搜索調查,主要是針對公司投資大毅科技 (2478) 相關股權交易問題,並帶走相關股務資料。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年 2月間曾針對國巨及其他轉投資公司,在2005年至2008年間,共同取得大毅科技股份超過10%,及其後多次變動達 1%,卻未依規定公告及申報,依違規情事對國巨開罰新台幣2160萬元。

據瞭解,今天檢調的搜索行動,可能是國巨投資大毅股權案的延伸,追查公司管理階層是否透過非常規交易,進行利益輸送。

根據金管會今年2月間召開的第188次委員會議決議指出,包括旭泰投資、旭昌投資、寰泰投資、士亨興業、昇泰投資、陳泰銘、國巨、國眾開發及國新投資等,於2005年至2008年間,共同取得大毅科技股權超過 10%及其後多次變動達 1%,當時未依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1第1項規定公告並向金管會申報。
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 2008/10/31 18: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