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碩產品線首度從3C市場延伸到家電領域;在國內電子五哥中,是繼鴻海之後,第二家在機器人領域布局開花結果的廠商。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登錄資料,凌海科技資本額5億元,為華碩100%持股的子公司。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兼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為陳添成,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也擔任凌海董事。
華碩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從家電應用的角度切入,成功開發出「吸塵機器人」,擬透過旗下凌海科技以自有品牌方式銷售,最快本月底就會在台灣、中國兩地開始舖貨。初期擬透過東森電視購物等方式先打響知名度。
凌海科技除了負責銷售吸塵機器人新產品之外,還將以AGAiT和VENTO等兩個副品牌,推出鍵盤、滑鼠、行動硬碟等更多電腦及周邊產品,顯示華碩除原本的ASUS之外,打開多品牌策略。
有別於傳統的家用吸塵器,吸塵機器人牽涉到清掃路徑判斷,如閃避障礙物、自動回船塢充電等功能,必須具備機器人相關的感測、人工智慧等技術。
目前全球吸塵機器人主要由美國iRobot公司主宰市場,不過因為iRobot原本是以軍用機器人起家,目前所有產品售價都在1萬元以上;凌海挾著母公司華碩長期在3C領域養成的成本控制功力,希望把產品價格壓低到5,000元以下,預料將攪亂市場一池春水。
華碩的對手宏碁,在創辦人施振榮的主導下,宏碁旗下創投公司早於1995年就曾參與投資iRobot公司,甚至參與董事會、並負責產品在大中華區的總代理;此次華碩以AGAiT切入吸塵機器人市場,將在家電市場引爆另類「雙A戰火」。
記者曾仁凱/攝影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1.20 02:50 am
----------------------------------------------------
華碩NB 召回X51R、X51H電池
台系NB品牌大廠華碩電腦(2357),今日傳出該公司在大陸市場有2款機型的電池宣布召回,型號分別是X51R以及X51H 。針對此一狀況,華碩方面並未多所表示,僅認為這應屬個案,對於第4季營運並不造成影響。而華碩NB電池主要供應商之一的加百裕 (3323),則指出該產品電池並非公司所生產。
根據了解,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官方網站,逾10月30日公佈,華碩電腦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向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遞交了召回報告,決定自今年10月30日起,召回2007年8月至2007年11月間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X51H和X51R型筆記型電腦電池,數量約為3630 個。
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指出,本次召回範圍內的筆記型電腦電池,由於供貨商生產工藝原因,導致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性能不穩定,可能導致電池過熱,因而存在安全隱憂。而華碩上海有限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的NB電池提供免費更換服務,以消除安全隱患。
華碩、宏碁的筆記型電腦大戰延燒到智慧型手機領域,要挑戰宏達電全球四哥地位。目前宏達電研發人員約1,500人,華碩目前研發人員則約700人,據了解,新增人員主要是因應未來爭取電信業者客製化訂單的需求。
華碩年初和台灣國際航電(Garmin)決定在智慧手機領域進行雙品牌策略聯盟後,日前Garmin-Asus G60手機已經在美國和AT&T共同上市,在台灣也和中華電信合作,未來在歐美市場還將繼續爭取和電信業的緊密關係。
宏碁近來在法國、義大利等市場也爭取和電信業者結盟,藉由近年和電信業者綁約、將小筆電降價、以推廣行動上網的合作關係,也有助將智慧手機推進電信業者市場。
由於和電信業者合作,通常需要在加值服務方面再另外為客戶修改產品細項,所需研發人員也會比以往更多,華碩計畫增加招募人員,宏碁則是倚賴代工廠配合增員。
【聯合報╱記者曾仁凱、陳雅蘭/台北報導】2009.11.01 04:12 am
-------------------------------------
和碩大賺 華碩(2357)大補
華碩(2357)第三季交出亮麗獲利成績單,其中代工子公司和碩是大功臣,貢獻華碩業外獲利高達32.81億元,幾乎占華碩第三季獲利的一半。華碩財務長張偉明昨透露,隨內部營運好轉,和碩釋股案逐漸明朗。
和碩釋股案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張偉明表示,近兩個月來,和碩與投資機構的接觸愈來愈頻繁,由於分家已經有一段時間,和碩釋股案應該很快就會明朗。
根據主管機關規定,和碩未來將朝IPO上市目標邁進,大股東華碩持股水位必須降到七成以下。據了解,和碩目前釋股傾向找純投資機構參與投資,惟先前多次傳出鴻海、英業達等可能與和碩策略合作。對此,張偉明表示華碩方面對重和碩的決定,但雙方會先取得共識。
華碩昨天舉行法說會,公司日前已提早發布簡易的第三季財報。第三季品牌合併營收682.36億元,較第二季成長39.3%;稅後純益高達64.97億元,比第二季淨損1.31億元明顯的「轉虧為盈」,重返金融海嘯前的獲利水準,優異表現令法人驚豔。惟先前股價已反應財報利多,加上台股重挫,華碩昨天下跌2.1元,收59.8元。
華碩昨天公布更詳細的季報內容,除了本業轉佳,華碩第三季認列業外收益36.32億元,其中和碩是最大功臣,第三季貢獻華碩獲利高達32.81億元,占華碩第三季獲利超過一半。
華碩分割品牌與代工部門,去年元月1日正式分割成立和碩,之後有關分家的磨合期、金融海嘯衝擊、和碩掉單、員工遭挖角等負面消息不斷。
如今和碩第三季交出亮麗獲利成績單,宣誓公司已逐漸走出營運谷底。和碩第三季獲利35.28億元,較第一季的5.13億元、第二季的4.97億元皆大幅成長。
張偉明昨天表示,和碩第三季受惠遊戲機、寬頻設備需求增加,以及投入機殼、模具等零組件市場開花結果,營運明顯好轉。另外轉投資景碩、華擎也為和碩帶來業外獲利,第三季貢獻4.7億元。
不過,隨第四季進入消費性電子業淡季,估計和碩營運會比第三季降溫。
反觀華碩雖然主機板(MB)業務降溫,但筆記型電腦(NB)又受惠Windows 7等效應,出貨將增加。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預估,華碩第四季出貨量將比第三季成長一成;明年可望比今年成長三成以上。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0.30 04:11 am
-----------------------------------
華碩 獲利 高於預期
華碩獲利重返榮耀。昨(26)日提前公布第三季自結稅後純益64.97億元,遠高於法人預估的40億元,相較於前季淨損1.31億元「轉虧為盈」,並創下去年初品牌與代工分家之後的次高佳績,回到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水準。
這也是近一年來,華碩單季每股稅後純益重新超越宏碁。
華碩本周四舉行法說會,執行長沈振來將親自說明未來景氣,華碩歷經金融海嘯後、下半年體質調整完畢,法人圈對於華碩第三季財報將創下佳績的傳聞不斷,在獲利佳音滿天飛的情況下,昨天晚間臨時決定提前公布自結的每股獲利數字。
華碩第三季母公司營收670.57億元,較第二季大幅成長 46.9%;稅後純益64.97 億元,創下過去五季以來最高,也是去年初華碩品牌與代工分家之後的次高佳績,已經超越去年第三季的 60.94 億元。換算華碩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達1.52元。法人估算,華碩第三季營業淨利率超過5%,比第二季的0.1%大幅成長,顯示本業獲利能力改善;另外華碩第三季毛利率可望超過15%,比起第一季的2.9%、第二季的10.7%呈現三級跳。
法人分析,華碩第三季營收還沒突破去年同期水準,但獲利已提前超越,顯示今年來持續進行的組織改造、體質調整等策略奏效,獲利能力提升。
宏碁日前搶先公布第三季自結合併營收1,670 億元,營業淨利47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並優於市場預期。稅後純益34.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28元。「台灣雙A」 紛紛捎來捷報,象徵PC品牌市場景氣回春。華碩昨天股價大漲1.3元,收在59.5元;宏碁上漲0.2元,收在83.5元,表現續強。
隨著微軟Windows 7 作業系統已經於10月22日在全球上市,有望引爆電腦換機潮,華碩、宏碁今年第四季及明年營運持續看俏,兩家公司分別將於本周四、周五召開法說會,屆時將進一步說明電腦業景氣概況。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0.27 04:04 am
----------------------------------
華碩 電子書及WIMAX產品規畫
華碩(2357)將推出支援3G及WIMAX電子書產品,年底前先提供給台灣慈善團體,明年以自有品牌或雙品牌方式,搶進歐洲及美國3G電信營運商。
日前外電報導,華碩將於第四季正式量產電子書產品,價格僅新台幣5,300元,採用彩色雙螢幕。
華碩電腦網路及無線設備事業部副總鄧天隆表示,近期積極開發數位閱讀器,也就是市場稱的電子書,這項報導不完全正確。
鄧天隆表示,目前電子書可支援3G、WiFi及WiMAX,目前規劃年底前將在台灣提供慈善團體試用,並積極與全球電信營運商洽商,但目前電子書發展剛起步,出貨量難預估。
鄧天隆表示,華碩電子書將採取兩類模式發展,一種是採用開放平台,一種是以自有品牌或雙品牌模式與電信業者合作。目前規劃明年3月出貨3G電子書給歐洲及美國電信客戶。法人預測,華碩搶進Verizon機率不小。
據了解,華碩電子書尺寸將與市場區隔,主打9吋螢幕,雖然市場猜測華碩可能推出低價電子書,但事實上華碩預計的定價,不會較目前新力及亞馬遜的電子書低。
鄧天隆表示,未來將觀察WiMAX營運商網路布建狀況,推出支援WiMAX的電子書。
華碩近年積極研發WiMAX產品,鄧天隆表示,華碩對於未來參與4G技術不會缺席,目前已推出WiMAX,也開始研究投入LTE的計畫。
華碩WiMAX產品已出貨俄羅斯Yota、澳洲、中南美洲及歐洲WiMAX營運商,並在美國市場與Clearwire合作,推出WiMAX筆記型電腦。
鄧天隆表示,今年WiMAX出貨量到下半年才有較明顯成長,全年出貨目標約10萬套,上下半年比重約二比八,主要產品以IAD(整合接取產品)及USB Dongle(接收器)為主。
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MAIN_ID=405&f_SUB_ID=3913&f_ART_ID=197368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2009/10/23 09:37
-----------------------------------
施崇棠改口 PC需求趨樂觀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對於PC景氣看法由謹慎轉趨樂觀。他昨(16)日表示,目前PC市場需求的確還滿強勁,透露樂觀訊號,隨著美國萬聖節逼近,11月將是明年景氣的重要觀察點。
PC業景氣好轉,尤其即將上市的Windows 7 可望加持相關業者的第四季出貨量。比爾蓋茲接班人-微軟全球執行長鮑默(Steve Ballmer) 預計下月4 日將旋風訪台,這將是繼2000年比爾蓋茲訪台之後,微軟最高主管公開訪台。鮑默此次來台,將與施崇棠在內的台灣多家PC大廠高層會面,固樁意味濃厚。
施崇棠昨天出席「華碩產品第三類環境宣告與碳足跡認證授證儀式」活動,他已經許久未公開發表景氣看法,最近一次是在6 月的華碩股東會上。當時他認為金融海嘯的影響層面很廣,全球許多經濟學家仍抱持謹慎態度,看到的只是「短暫春燕」,有可能只是反映庫存回補等因素,沒辦法真正看見未來。不過,他提醒,要留心宏觀的總體經濟,像是美國失業率還在攀升中,必須考慮更多其它因素,11月將是判斷明年PC業景氣的重要觀察點。
由於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爭議不大,接下來要觀察美國消費市場是否復甦,在12月聖誕節之前,10月底的萬聖節經常是重要的景氣溫度計;加上微軟Windows 7 也即將於10月底正式推出,11月應該可以比較清楚看到未來狀況。
華碩歷經去年底的金融海嘯洗禮後,營運已逐漸回到正軌。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最近預估,華碩第三季獲利將優於市場預期。
他認為華碩第三季筆記型電腦、Eee PC、主機板等三大產品線出貨都可望達成財測目標,獲利將超越市場預期的33億元,而且第四季還會有個位數百分點的成長,將華碩目標價由55元上調至58 元。昨天收在平盤價55.3元。華碩預計本月29日將召開法說會,說明第三季財報及第四季展望。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看好綠色節能大趨勢,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16)日表示,正在評估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各式綠色節能相關產業,未來不排除出手投資。
華碩昨天獲得多項與綠色節能相關的認證表揚,包括旗下15.6吋的筆記型電腦N51V,成為全球第一台通過「第三類環境產品宣告」認證的筆電產品,另外也率先獲得「產品碳足跡」認證證書。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0.17 02:47 am
-------------------------------------
華碩第一代電子書 年底問世
華碩(2357)執行長沈振來昨天透露,年底前就可以看到華碩的第一代電子書閱讀器問世。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也表示,11月感恩節需求將是產業景氣復甦的風向球,屆時將可確認景氣真正復甦的狀況。
華碩昨天宣布,獲得全球第一台筆記型電腦第三類環境產品宣告與碳足跡驗證,施崇棠說,將持續朝創新、綠色節能努力,也有意投入太陽能相關的電源管理產業。
施崇棠還表示,華碩未來將推出更多華碩的秘密武器,除了會在非電腦類跨領域投資外,在既有產品部份,華碩也會推出Android智慧型手機。
若以迷你筆電(Netbook)分析,沈振來認為,明年應該可呈現溫和成長,不過若擴大範圍,將Smartbook等其他相關行動裝置也加入,預料有機會帶來額外的成長動能。
至於經濟景氣的觀察方面,由於第三季全球PC出貨表現亮眼,沈振來表示,目前終端消費需求確實有恢復跡象,由於微軟上一代作業系統Vista在企業端幾乎全軍覆沒,市場對於Windows 7抱有更高的期待,他也樂觀看待Windows 7可能帶來的買氣。
不過,施崇棠指出,雖然多數人都抱持樂觀態度看待景氣,且全球各地區經濟確實顯示出復甦跡象,尤其中國大陸更是最讓人放心的一個市場,但若從整體經濟的角度來看,其實還有很多需要考量因素,如美國失業率依舊偏高,各界對市場發展其實還是帶有疑慮。
施崇棠認為,11月才是景氣開始好壞的關鍵指標,只要感恩節銷售傳出佳音,意味聖誕節買氣也不會太差,屆時景氣才能確定真的復甦。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2009.10.17 02:47 am
---------------------------------------
華碩打贏專利戰 與IBM和解
華碩與IBM之前互打侵權官司,昨(6)日雙方宣布達成一項廣泛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所有專利權爭議訴訟即日起終止。此次華碩成功反擊,被視為台灣科技廠商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役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華碩與IBM昨天共同發布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可交叉使用協議內授權的技術與產品。原本華碩與IBM的所有專利權爭議,全面宣告和解。
受到大和解的消息激勵,華碩昨天股價大漲1.4元,收在55.2元,重新站回五日均線之上。
兩家公司在聲明稿中並未透露和解金額等相關條件。法界人士分析,過去台灣廠商面對國際大廠主張專利權,多半只有挨打的分,此次華碩面對巨人IBM,不但勇於提出反控、最後雙方成功達成和解,顯示台灣科技廠商的專利實力向前跨進一大步。
華碩法務長洪崇仁昨天表示,互相授權是基於華碩與IBM對彼此智慧財產權的尊重,透過此次協議,未來兩家公司將有更好能力,提供給彼此客戶創新的產品與服務。
IBM是在2007年第四季向華碩提告,認為雙方有關改善電腦電源供應、降溫系統、及電腦叢集(clustering)等專利技術的授權協議,僅至2004年底為止,但華碩在授權截止日後,仍繼續使用相關專利技術在自家品牌電腦、及為其他廠代工的電腦產品上,明顯侵權,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遞狀申訴。
惟今年3月,ITC已經宣判,認定華碩並未侵犯IBM擁有的三項專利權,美國華盛頓聯邦巡迴上訴法庭也已駁回IBM提出的上訴請求。
另外,華碩2008年第二季展開反擊,分別在舊金山與聖地牙哥聯邦法院,反控IBM侵犯兩件專利權,原本此官司還在進行中,但隨著昨天雙方宣布和解,相關訴訟將全部撤銷。在整場訴訟交戰中,華碩明顯居於上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517997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0.07 03:23 am
----------------------------------------------------
華碩、IBM 達成專利權協議
華碩電腦與IBM昨天宣布,兩家公司已達成廣泛專利權交叉授權協議,雙方可交叉使用協議內授權的技術與產品,所有的專利權爭議,將隨著此一協議宣告終止。IBM與華碩均表示,此項協議將成為未來兩家公司合作的基礎。
華碩昨天盤中受到利多激勵,收盤上揚1.4元,以55.2元收市。華碩電腦法務長洪崇仁表示,此次相互授權,是基於華碩與IBM對彼此智慧財產權的尊重,透過此次協議,未來兩家公司將可有更好的能力提供創新給彼此的客戶。
IBM也表示,IBM與華碩均認同且尊重彼此在各自領域的領導及創新能力,在專利權爭議落幕後,雙方都將更能專注提供創新的產品與服務給客戶,未來雙方也將維持這樣的互惠關係。
華碩與IBM近年互相控告對方侵害專利權,其中IBM於2007年年底向美國政府控告華碩侵犯三項專利,華碩也於去年第2季控告IBM侵犯電腦相關專利權,雙方昨天正式宣布達成協議。
法界人士分析,過去台灣廠商面對國際大廠主張專利權,多半只能挨打,此次華碩不但勇於提出反控、雙方更成功達成和解,顯示台灣科技廠商專利實力向前跨一大步。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0.07 03:13 am
--------------------------------------------
華碩 推CULV筆電
華碩(2357)經過休養生息後,將重新加足馬力,配合英特爾(Intel)本周將推出多款全新CULV(超低電壓)晶片,華碩下周將搶先發表一系列新筆電(NB),這也是華碩執行長沈振來,今年以來首度在華碩的新品發表會中披掛上陣。
英特爾今年強打CULV平台,繼3月底首先推出Celeron723、SU3500 、SU9400等三款CULV處理器後,預計這個周末將再推出SU7300、Celeron743等多款新晶片。其中7300為雙核心處理器;743則是723的升級版,時脈速度增快。
為此,華碩這回捷足先登,馬上將在下周一舉辦UL系列超薄筆電上市發表會,配合英特爾推出一系列對應的新筆電,並由沈振來親自主持。
華碩去年底碰上金融海嘯後,一改去年的「機海戰術」,今年改以「精兵政策」應戰,下周一的活動將是繼5月推出「貝殼機」小筆電後,今年華碩第二場大型NB上市發表會。
由於上回貝殼機活動沈振來缺席,由華碩營運長陳志雄代打,這次將是沈振來今年首度在新品發表會中披掛上陣,格外受到矚目。
沈振來日前在華碩法說會上表示,目前公司狀況好多了,由於基期低,華碩第三季營運將會出現「跳躍式成長」。
他觀察,Eee PC小筆電經過去年爆炸性成長後,最近市場的確有一些飽和,進入溫和成長期,估計第三季華碩小筆電出貨量約介於135萬至165萬台,較第二季成長22%至50%。
而部分需求將轉向單價較高的正規筆電,和熱門的CULV超低電壓筆電,華碩預估,第三季一般NB出貨量介於162萬台至198萬台之間,比起第二季的120萬台,季增率最高上看六成五。
打群架 做大市場
今年3月底,宏碁領先全球推出搭載英特爾CULV平台的Timeline 筆電系列,目前CULV筆電在世界各地的接受不同調。隨著華碩、微星、惠普、聯想等更多國內外大廠加入戰局,一同炒熱氣氛,將有助市場熱度提高。
新規格產品推出後,經常需要一段時間教育消費者。過去半年來,宏碁幾乎「孤軍奮戰」,因此CULV筆電只有在新聞不斷報導、且對新產品接受度向來較高的台灣市場獲得青睞,以8月初的應用展為例,宏碁展期中有超過四成的筆電出貨都是CULV機種。
反觀CULV筆電目前在歐美地區似乎反應平平。接下來隨著Windows7推出,以及華碩、惠普等電腦大廠加入戰局,大家一起「打群架」,反而有助把市場大餅做大。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09.03 04:11 am
------------------------------------
華碩產品 王建宙驚豔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29)日指出,希望台灣未來會產生世界級的設計師,華碩將持續將設計力與技術力做完美結合。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日前曾拜會華碩,施崇棠昨天也首度透露,王建宙對華碩具創新力的產品感到驚豔。
「2009台灣設計師周」系列講座昨天舉行第一場設計高峰論壇活動,邀請施崇棠與Shopping Design雜誌創意總監詹偉雄就「設計力X品牌力X競爭力」進行對談。
施崇棠說,他對於「設計」仍在學習中。骨子裏,他仍是工程師,但對設計力是全心全意的支持,華碩有許多無名英雄,有園地讓他們展現成果,是很重要的事。
施崇棠指出,華碩過去自豪的是技術力,在數位科技上具一定地位,但設計力對品牌相當重要,因為會更貼近消費者,不同於發展主機板的時期。
他認為,必須展現出設計力,才能成為世界級品牌,希望台灣能產生世界級的設計師,華碩將結合技術力和設計力,做出更美、更薄的產品,且讓設計力變成領頭羊,在數位新世代中成為領導企業。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09.08.30 04:18 am
-------------------------------------------
華碩高階主機板 導入DTS數位音效技術
為了與宏碁(2353)的杜比(Dolby)電腦一別苗頭,華碩(2357)昨(27)日宣布與著名數位音效技術授權商DTS聯手,在高階主機板中導入DTS數位音效技術。受惠旺季效應,華碩預估本季主機出貨量約550萬至600萬片,季增率最高上看兩成。
華碩昨天宣布與DTS攜手,在主攻家庭劇院和遊戲的高階主機板系列中,導入DTS數位音效技術。
華碩主機板事業處總經理林哲偉昨天表示,隨Windows 7即將推出、以及新世代藍光(Bluray)DVD播放技術逐漸普及,消費者對視聽的要求提高。華碩因此決定在部分高階主機板導入DTS技術,以形成市場區隔。
由於宏碁前幾年推出搭載Dolby音效的電腦,在市場引起一陣風潮,華碩此次選中杜比的死對頭DTS合作,格外受到矚目。
DTS總裁暨執行長Jon Kirchner昨天表示,DTS在數位音效市場持續攻城略地,以電影內容市場為例,DTS市占率已超越Dolby,統計去年北美市場發行約1,400部影片中,其中有585部採用DTS技術,勝過杜比的455部。
像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去年推出第一部採用DTS技術的電影;新力影業接下來準備推出的魔鬼終結者4,也將首度採取DTS,DTS已打通八大影業的供應鏈。
除了在劇院市場拿到好成績,DTS下一步擬進軍個人消費市場,把相關技術導入電腦、藍光DVD與手機等行動裝置。這部分台灣廠商居於領導位置,因此DTS今年起特別擴大在台營運。
除了華碩,DTS與威盛、瑞昱、訊連等國內晶片和軟體廠商也都有密切合作。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08.28 03:39 am
----------------------------------------
電腦可靠度 華碩蟬聯第一
在消費者心中,誰是電腦品牌NO.1?美國電腦維修商Rescuecom的第二季「電腦可靠度報告」出爐,華碩因易PC( Eee PC)加持,再度擊敗蘋果公司等廠牌,蟬聯冠軍。
第三方電腦維修商Rescuecom在4至6月間,統計來自1.156萬名消費者維修電腦的電話,以各廠牌市占率調整後,計算消費者的滿意度。華碩以416的高分居冠,蘋果和IBM分別以394分和314分位居二、三名,而東芝和惠普(HP)則以218分和142分排名第四和第五。Rescuecom執行長米曼(David Milman)說:「華碩和蘋果是維修頻率最低的電腦廠牌。」
米曼表示,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電腦是維修率低、廠商支援度高,如果製造商配備的零組件品質不好,消費者尋求第三方維修公司的頻率就會增加,滿意度也跟著下降。Rescuecom 表示,評估電腦可靠性時會把電腦的主機板、記憶體和音效卡品質一併納入,也會將出廠時搭載的防毒軟體和Office套件納入考量。該公司表示,目前已有不少製造商額外提供「一指通」的資料恢復系統,減少消費者的維修需求。
在Rescuecom第一季的評比中,華碩就以972的高分擊退蘋果拿下第一,第二季再度蟬聯冠軍。米曼說,華碩近期因為小筆電在美國熱賣而進入排行榜,但隨著這幾月推出的機種零件可能開始損壞,未來兩年內排名恐將生變。
滿意度排名前五的品牌中,蘋果零組件和支援度品質均佳,表現穩定。米曼說:蘋果的麥金塔系統和筆記型電腦市占率高,有能力在專賣店推出免費的支援系統Apple Genius Bar,「這是別人所沒有的服務」。
美國密西根大學也調查消費者對個人電腦的滿意度,在這份美國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中,蘋果以85分拿下冠軍。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09.08.20 04:03 am
------------------------------------------------
華碩中華電 推新導航手機
觸控手機熱潮一波波。華碩將於本周三(19日)發表新手機,推出和全球導航裝置龍頭國際航電(Garmin)合作的第二款導航手機Nuvifone M20,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中華電董事長呂學錦將出席,推出「雙華奇機」。
中華電日前才和宏達電共同開派對推出「中華英雄」,本周又和華碩合作「雙華奇機」,將以觸控、導航功能為主要訴求。
台灣大攜手三星、中華電攜手宏達電,最近大打Android作業系統的觸控手機戰。中華電本周再加碼採購的Garmin-asus nuvifone手機M20,則是採用微軟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LG也將在本周五發表新款觸控手機「水晶機(Crystal)」,但水晶機是LG自家的封閉系統。
中華電日前指出,第三季將編列更高的營業費用預算,主要是要提高智慧手機銷售目標,從16萬提高到21萬支,補貼費用將會因此增加。從現在公布的合作內容中,中華電月底前要開賣的智慧手機包括蘋果iPhone 3GS、宏達電英雄機(Hero)和華碩的M20,橫跨三種不同作業系統。
華碩與Garmin在今年2月宣布結盟,結合兩家公司專長進軍導航手機市場。在分工上,華碩負責亞洲及東歐市場;美國及西歐市場銷售則由Garmin負責。
華碩今年初「組織精簡」,劃分為手持裝置、系統產品與零組件等三大事業群,其中施崇棠親自督軍手持裝置部門,M20和日前推出的G60,都是他重新站上第一線的首批力作,格外受到矚目。
M20重量僅99公克,也訴求定位導航服務的特色與功能。相較於G60,M20造型更輕巧,強調「掌控地盤,一手在握」,希望在暑假搶攻較年輕的消費族群。
電腦廠商紛紛跨足智慧型手機市場,除華碩外,宏碁去年併購倚天後,今年初也推出多款智慧型手機。「雙A大戰」也正從個人電腦(PC)市場一路延燒到手機市場,中華電未來也將採購宏碁手機,但時程要視宏碁新手機推出的時間而定。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陳雅蘭/台北報導】2009.08.17 04:50 am
--------------------------------------------
華碩、中華電 下周合作M20手機
華碩電腦和中華電信將於19日舉行「雙華奇機觸動導航新視界」記者會,推出Garmin-Asus第二款產品nuvifone M20。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及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都將親自出席,介紹超精準導航手機M20的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即時報導】2009.08.14 09:05 pm
---------------------------------------------
金文衡:對華碩的預估
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13日指出,華碩(2357)在經歷打銷庫存的近一年陣痛期後,第二季本業將由虧轉盈,正式宣示走出谷底,第三季獲利季增率將高達1554%,明年每股純益將回到4.05元的水準。華碩是電子五哥之一,董事長施崇棠過去實施的「巨獅計畫」相當成功,通吃高、低階主機板市場,前年每股純益高達7.52元。
不料去年第四季誤判景氣,堆滿高價庫存,使華碩出現史無前例的單季每股虧損0.66元的窘境。
去年底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加上匯率、存貨管理失當,華碩創下成立以來首度季虧損。施崇棠形容,這是華碩成立以來最大的挫折。
迎戰危機
企業更茁壯
施崇棠回顧,華碩成立以來曾遭遇三次危機。第一次是1993年,當時華碩還是小公司,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第二次是1995年,英特爾宣布要橫掃主機板市場,一度對華碩造成威脅;第三次則為1997年,華碩決定跨足筆記型電腦(NB)市場,第一個月卻只賣出三台電腦。但是每次危機過後,都讓華碩變得更加茁壯。
在4月初華碩20周年慶上,施崇棠特別引用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話:「失敗的益處」。認為在順境中要覺悟不容易,期勉華碩員工不要拿金融海嘯當藉口,要從挫敗中學習、徹底檢討。
也因為這樣的決心,華碩在本業的營運上逐漸露出曙光。今年第一季,華碩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收益、以及業外獲利的挹注下,雖然本業仍虧損31.07億元,但整體財報已成功「轉虧為盈」,小賺4.54億元。
新品效應
成長動能強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在第一季法說會上,期許華碩接下來的目標是「第二季本業能轉正,下半年營運回到正常軌道」。施崇棠也公開表示,華碩第二、三季本業營運,將會有較大幅度改善,今年營運將會「一季比一季好」。
隨著時序進入下半年,外資圈似乎開始認同華碩已走過最壞時候、營運正逐漸好轉。
張博淇最近發布研究報告,認為華碩第二季NB出貨量大幅超越80萬台的目標,約達到110萬至120萬台,並看好第三季在新品效應刺激下,成長動能強勁。
入股友訊
跨領域衝刺
金文衡看好華碩6月強勁的出貨動能,可望延續到第三季,將華碩投資評等由「賣出」調升至「中立」,目標價由36元調高至43元。
曾省吾也認為,華碩的庫存在上半年已經清得差不多,隨著新機種出貨刺激銷售、以及東歐市場需求回溫,看好下半年表現。他將華碩的投資評等由「低於大盤表現」一口氣調升至「買進」,目標價也由32元大幅調高至56元。
另外,華碩趁著金融海嘯期間危機入市,陸續加碼取得友訊持股,目前已成為友訊第二大股東。由於華碩、友訊分別在電腦、網通領域打下一片天,都是國際發展最成功的台灣品牌,未來兩者的合作空間充滿想像,也有望為華碩在電腦本業以外,增添更多成長動能。
【經濟日報╱文/ 曾仁凱】2009.07.12 05:38 am
------------------------------------------------
華碩20歲 難免迷惘…不愁沒活力
華碩向來是台股的資優生,1997年股價曾經飆上每股851元天價,榮登股王寶座。不過昔日股王,卻在今年20歲生日,陷入「青春期的迷惘」,去年第四季出現公司成立以來首度虧損,目前營運處於低潮期。
20年前,對創業懷抱夢想的童子賢、徐世昌、廖敏雄、和謝偉琦,從宏碁出走自立門戶,在台北長春路租了一間公寓,一頭栽入電腦主機板研發。
工程師出身的四個人,空有一身高強的研發技藝,卻缺乏經營管理經驗,於是他們說服在宏碁的老長官施崇棠,跨刀領軍華碩,成功以「堅若磐石」的品質在全球打出名號。
小筆電旋風 意外受挫
不過,卻在20歲生日的時刻,華碩意外滑了一跤。首先,華碩為了壯大品牌業務,決定仿效宏碁經驗,分割品牌與代工,去年元月1日正式成立和碩,華碩則專營品牌。目前仍處於分家後的磨合適應期。
其次,華碩前年底領先全球推出Eee PC,成功捲起一股小筆電風潮,改寫PC業歷史。可惜事業上的如日中天,掩蓋了市場上的危機四伏,去年底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讓華碩意外虧損。
3J連線迎戰 再創高峰
對此,華碩力行改革,快速啟動全新組織架構,由施崇棠、副董事長曾鏘聲、執行長沈振來組成「3J連線」,分掌華碩手持裝置、系統產品、和零組件等三大事業群。
施崇棠分析,過去華碩一直強調創新,像推出Eee PC後的確造成轟動,可惜卻被宏碁後發先至。這讓華碩了解到「真正的完美創新,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因為使用者才是最佳評判。」創新之後,還要繼續讓它變得更完美,像Eee PC的螢幕大小、鍵盤設計、甚至成本等都有改進空間。
在華碩20周年慶的活動上,施崇棠、曾鏘聲、沈振來三人分掌三個事業群的大旗,共同在玉山模型上揮舞,並高喊著「攀越極限、峰華再現」。預告著華碩將要走出谷底、再創高峰的決心。
【經濟日報╱曾仁凱】2009.07.12 05:38 am
----------------------------------------------
法人觀點/華碩毛利率 可望大躍進
華碩(2357)6月營收繳出181億元成績,比5月成長近五成,讓市場眼睛一亮,高盛證券和美林證券分別將華碩評等調升至「中立」和「買進」,里昂證券更看好華碩毛利率將大幅提升。
Google說,其他參與硬體研發的還有高通、德州儀器(TI)、奧多比(Adobe)、東芝與飛思卡爾(Freescale)等公司。
Google推出小筆電專用的Chrome OS作業系統,時機可說是恰到好處。研究機構顧能公司(Gartner)預估,受經濟不景氣影響,今年全球個人電腦銷售可能下滑6%,但小筆電的銷售量可望成長一倍。
【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針對Google將把Chrome OS作業系統率先用於宏碁、華碩及惠普等品牌廠的新款小筆電,法人認為,Google加入戰局,將擴大小筆電市場,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機會,對整體PC產業鏈將是利多。
小筆電為今年NB產業的主要動能,業界預估,今年若無小筆電帶動,NB產業恐將出現難得一見的負成長。業界指出,Google選擇小筆電著手,正趕上這股熱潮。不過Google強調,Chrome OS是專為長時間從事網路活動的使用者設計,並且是針對各種的電腦系統而設計,其中涵蓋不止小筆電,標準的桌上型電腦系統均可使用。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09.07.10 03:17 am
---------------------------------------
華碩入股友訊 外資:影響還看不出
華碩入股友訊4.27%,外資主管強調,「我們還是關注華碩本業」,對於龐大的轉投資,不期望會有實際上貢獻獲利。
外資認為,華碩轉投資太過龐雜,只投資幾億元「沒有什麼力量」,看不出來華碩的企圖心。
過去華碩跟研華策略聯盟,本來要合攻工業電腦,後來告吹。外資質疑,華碩過去跟別人策略合資的紀錄不佳,因此對於這次入股友訊「不抱太大希望」。
法人指出,華碩規模大到一個程度,當然會想找新的業務,就像鴻海過去不斷跨入各領域一樣的思維。華碩過去把亞旭併入集團,又參股友訊,法人猜測華碩想進網路通路市場,而華碩強調「財務投資」,卻給外界很大想像空間。
【經濟日報╱記者溫建勳/台北報導】2009.07.10 03:17 am
-----------------------------------------
華碩入股友訊 震撼網通業
個人電腦(PC)大廠華碩電腦「危機入市」,入股全球消費性網通品牌龍頭友訊(D-Link)。華碩與旗下華誠創投從集中市場悄悄敲進友訊持股,合計取得4.27%股權,成為友訊第二大股東,不但在全球網通市場投下震撼彈,也為全球個人電腦廠商跨足網通品牌創下首例。
雙方均未揭露收購金額,法人估計,華碩買進友訊2.4萬張,均價每股約21.13元,合計5.07億元。華碩財務長張偉明昨(9)日表示,華碩買進友訊股票,傾向是財務性投資,會先維持現狀,暫時不會再加碼持股、也不爭取進入董事會,但保留未來的合作機會。
華碩、友訊都是「台灣十大國際品牌」成員,各為電腦、網通領域的佼佼者,這是華碩去年第四季遭逢單季虧損以來,首次啟動投資案,由於雙方的優勢都是品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和友訊董事長李中旺希望聯手把台灣品牌做大。
友訊今年年報已揭露華誠創投和華碩雙雙擠進友訊前十大股東行列,分別握有友訊2.32%、1.95%股權,合計持股4.27%,成為友訊第二大股東。
張偉明表示,去年底金融海嘯發生後,投資市場偏離合理價位,華碩一直在物色合適的投資標的,當初的確覺得和友訊有一些合作空間。至於雙方經營階層是否展開接觸,「不予置評」。
據了解,華碩在市場購買友訊股票時已跟友訊高層打過招呼。
李中旺昨天表示,對方仍是單純的投資行為,但雙方也在探索合作方向與機會。他強調,華碩是一個全球布局很好的電腦品牌,友訊也是一個在全球布局很好的網通品牌,相信在雙方交互激盪下,會有不錯的機會。
至於華碩是否會進入友訊董事會,李中旺則表示,友訊去年才完成董監改選,2011年才會進行全面董監改選,華碩到時候會不會進入董事會,要看對方。對於國內及國外品牌策略合作或投資,雙方都張開雙手歡迎。
據了解,華碩曾於2005年收購寬頻網路設備大廠亞旭,補齊網通戰力,這次入股友訊,是看好友訊深耕全球的通路布局。
友訊目前主要競爭對手則是全球網通產品龍頭思科(Cisco)旗下的Linksys公司。
法人分析,華碩是全球前三大主機板廠商,去年擠進全球前五大NB品牌;友訊是世界第一的家用消費性(SOHO)網通設備品牌,雙方都專營品牌、且產品線具互補性,不論從財務投資、或策略合作角度看,這筆投資具有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右)和友訊董事長李中旺(左)分別在全球個人電腦品牌及網通品牌市場撐起一片天,華碩入股友訊,不但為全球個人電腦廠商跨足網通品牌創下首例,提升台灣品牌在國際能見度。
(本報系資料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501048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7.10 03:17 am
-------------------------------------------
划算!買友訊加送明泰友勁
友訊不但是全球最大消費性網通產品廠商,旗下還有眾多關係企業,對華碩而言,等於是「買友訊,加送明泰和友勁」,華碩此時低檔承接,相當划算。
友訊的品牌稱霸全球,旗下持股38.55%的明泰,去年營收高達243.68億元,是台灣營收規模最大的網通代工廠,持股17.08%的友勁,更是全球最大無線區域網路產品代工廠,市占率約三成。友訊也持有網路通訊濾波器廠商帛漢約三成股權,更是九暘電及雷凌主要股東。
友訊成立23年來,不僅自成一個品牌、銷售、製造供應鏈,更是扮演台灣網通產業打下全球無線及寬頻網路設備市占率高達八到九成的最大功臣,撐起台灣網通產業的半邊天。
分析師表示,去年友訊股價最低來到15元,今年初最低來到17元左右,華碩持股成本應低於目前每股淨值24.13元左右,不至於26元。不過,華碩買友訊應該不是為了賺資本利得,而是著眼友訊布局全球的行銷通路,以及20多年來在台灣網通產業建立起的供應鏈。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曾仁凱】2009.07.10 03:17 am
--------------------------------------------
築夢!兩台灣之光要譜彩虹
華碩、友訊不斷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造就華碩品牌(ASUS)、友訊品牌(D-Link)成為「台灣品牌之光」。這兩家公司在電腦、網通領域各有一片天,兩家看來相似卻又互補的品牌合作,可望持續延續台灣品牌之光。
隨著G60中文化已幾乎完成,雙方決定先在台灣推出該手機,也會考慮在其他亞洲市場推出,歐美國家的上市計畫則還不確定,可能會在下半年上市。G60採用的是Linux作業系統,未來華碩還會再推出微軟及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
由於G60上市時間已經比預定計畫晚了一年,不少手機品牌都已經內建Google Map或其他導航服務功能,宏達電推出的Google Android手機上,拍照支援座標紀錄功能,並能顯示在Google地圖上,G60的LBS服務是否更好用,尚待市場考驗。
技嘉集團投資的集嘉通訊,也預計下周舉行發表會,正式亮相S1200新手機,這也是今年以來,集嘉首度推出新產品。集嘉是目前國內手機廠中,唯一仍專注在微軟作業系統的手機業者,除了積極改善使用者介面之外,也是選擇市場時機,推出新手機。
今年暑假還有多款智慧手機將要進入台灣市場,包括宏達電上月在倫敦發表的英雄機(Hero)、三星第一支Android手機i7500等,也都預計在暑假期間推出,業者預期,暑假向來是年輕族群消費的時機,這也代表智慧手機將從商務市場走向年輕化。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2009.07.09 03:38 am
--------------------------------------------
獲利很抱歉 施崇棠鞠躬道歉
華碩今日上午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施崇棠一開始即對在場所有的股東致歉。施崇棠表示,雖然華碩的創新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然而去年的獲利的確不如預期。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經濟衰退、與營運管理不佳等因素影響,致使年度獲利無法維持過去五年來的持續成長狀態,同時去年第四季更出現成立以來單季首度虧損。
施崇棠表示,景氣不佳雖是造成獲利不如預期的主因之一,然而營運管理未臻精實則是公司無可旁貸的責任。對此,華碩副總級以上主管已減薪3成,將直到營運恢復正常為止;同時所有董事去年董事酬勞降低超過6成。
施崇棠表示,將降低存貨嚴控庫存外,同時控制營業費用與人事成本,改善營運流程、持續強化產品差異性,創造新需求並提高毛利,實施報價避險,以降低匯率波動對總淨利的影響。而在內部積極實施相關作為後,後續的表現目前看來已逐漸轉佳,後續營運將運將可逐季提升。
華碩電腦今日舉行股東常會,順利通過各項議案。其中去年品牌合併營收達269 億元,較前年成長約17%,稅前獲利205.57億元,稅後淨利164.57億元,年減達39.7%,每股稅後純益為3.88元。而股利2.02元也獲得在場出席股東一致通過。
而去年財報,其中品牌合併營收達2699億元,較前年成長約17%,稅前獲利205.57億元,稅後淨利164.57億元,年減達39.7%,每股稅後純益為3.88元。由於去年獲利不如預期,因此華碩日前董事會通過配股2.02元,其中現金股息2元。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2009.06.16 03:08 pm
http://udn.com/NEWS/STOCK/STOS1/4965617.shtml
----------------------------------------------
華碩股東會 施崇棠:Q2本業有機會轉盈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今日上午表示,今年第二季本業有機會轉虧為盈。
施崇棠表示,華碩在進入主流戰場後,除了內部必須全員動員外,市場供需也要靈活調度,畢竟現代的商業戰爭,是個講求精準的戰爭。因此華碩在產品力上,將以完美創新為標準,而追求完美,成本則為重要的關鍵。對於未來,施崇棠表示有信心一季比一季好。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副總經理曾鏘聲都認為,華碩在持續內部相關改善作為後,未來營運將漸入佳境,後續表現也將一季比一季好,除了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逐季成長外,毛利率表現也將持續向上提升。
針對整體大環境的景氣表現,施崇棠表示,由各國的經濟學者預估的情況來看,目前景氣似已轉趨穩定。
沈振來指出,就今年整體NB產業的景氣來看,原本預期應該是持平或者是小幅下滑,不過由於Netbook持續火紅,使得NB可小幅成長。而華碩由於NB與Netbook後續的銷售熱度持續增加,因此預期出貨量將逐季上揚,並帶動業績也逐季遞增。而在毛利率表現方面,金融風暴後,雖然市場競爭變的更為激烈,不過華碩由於在成本管控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因此以目前看來也是樂觀的逐季向上揚升。
在手機產品方面,雖然手機領域的競爭相當激烈,不過華碩在技術突出下,使得產品得以順利打入全球知名的大型電信業者供應鏈中;而與國際航電(Garmin)合作推出的雙品牌手機,也代表手機產品將各種資訊與通訊進行完美整合的可行性,預期也將引起一股風潮。
施崇棠表示,華碩在進入主流戰場後,除了內部必須全員動員外,市場供需也要靈活調度,畢竟現代的商業戰爭,是個講求精準的戰爭。因此華碩在產品力上,將以完美創新為標準,而追求完美,成本則為重要的關鍵。對於未來,施崇棠表示有信心一季比一季好。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2009.06.16 03:08 pm
-----------------------------------------------
華碩 上月營收銳減21%
龍頭大廠華碩(2357)5月營收為新台幣121.5 億元,月減21%,為一線大廠中月衰退幅度最大的廠商,華碩由於受到主機板因季節性因素影響,加上LED背光面板以及光碟機讀取頭等零組件缺貨,致使筆記型電腦和EeePC出貨未臻順暢,因而單月營收結算為121.5億元,月減21%,為一線大廠中月衰退幅度最大的廠商;累計1-5月營收總額為679.6億元。
華碩子公司和碩聯合與永碩聯合5月營運同樣由於受到部分零組件缺貨影響出貨的衝擊,使得在包括主機板、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繪圖卡與電視卡等出貨均全面衰退下,單月合併營收244億元,月減16%、年減則為23%;累計今年1-5月營收則為1337.33億元,億較去年同期減少18%。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2009.06.10 03:19 pm
http://udn.com/NEWS/STOCK/STO1/4954851.shtml
------------------------------------------------
未來科技!ASUS概念型數位生活UI
這次華碩展示一個概念型數位生活UI(User Interface),讓使用者透過筆電的微型投影技術,只要將物品擺放在筆電週遭,電腦就會自動連接筆電週遭的物品,並投影顯示各項物品的詳細資訊,不需要像現在還要經過繁複的設定才行使用,而且就連不是3C產品同樣都能連結。
這次華碩展示一個概念型數位生活UI(User Interface),讓使用者透過筆電的微型投影技術,只要將物品擺放在筆電週遭,電腦就會自動連接筆電週遭的物品,並投影顯示各項物品的詳細資訊,不需要像現在還要經過繁複的設定才行使用,而且就連不是3C產品同樣都能連結。
像是一杯裝有咖啡的馬克杯,都能自動顯示該物品的溫度資訊,提醒使用者不要被燙到,而如果馬克杯上有商品Logo,電腦還會自動分析Logo,搜尋是否相關商品的優惠訊息,使用者完全就不用任何手動,電腦就把各項完整資訊提供給使用者,而這樣的數位生活UI真得是太方便了,大大提升相當便利的數位生活。
很讚吧!宛如電影科幻片一樣,不過當然這都還在處於概念性階段而已,距離實現應該還有一段滿長的時間吧,所以現在只能過過乾癮而已...XD
【第一手硬體資訊盡在 IT.OC.COM.TW】
超頻者天堂 2009/06/09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4155&f_ART_ID=198255
---------------------------------------------
華碩(2357)外資看淡表現
華碩(2357)上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發表CULV超低電壓筆電等一系列新產品,公司認為第二、三季本業營運將會有所改善。
惟外資認為華碩營業利益率未明顯改善,仍看淡今年表現。華碩上周股價狹幅震盪,上周六收在45.45元,小漲0.15元 。
【經濟日報╱曾仁凱】2009.06.07 04:16 am
------------------------------------------------------
雙C匯流 Smartbook要普及 電信業是推手
小筆電上網風潮,讓雙C產業匯流,創造出全新的Smartbook,這個採用ARM架構的產品,比現有小筆電更便宜、更薄,未來能否普及,軟體配合和電信業補貼則是關鍵。
華碩是「小筆電」的創始者,前年底推出第一款Eee PC大獲好評後,去年意氣風發,「機海戰術」傾巢而出,僅Eee PC就有7吋、8.9吋、10.1吋等不同尺寸,各式機種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但由於太多機型造成零組件、產品庫存的管理困難,去年底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衝擊華碩出現成立以來第一次單季虧損。華碩重整腳步,今年以來步步為營,直到昨天才推出今年第一款Eee PC,改走「精兵政策」。
反倒是宏碁,去年集中火力,只推出一款8.9吋Aspire one小筆電,就打遍天下無敵手,「後發先至」登上去年小筆電全球市占排行榜第一名。
站穩腳步的宏碁,今年趁著金融海嘯造成對手兵荒馬亂之計,反而啟動多品牌策略並使出機海戰術,希望搶攻市占率。宏碁上月初在北京、紐約、阿姆斯特丹三地,一口氣發表20多款新產品,創下單季推出最多新品的新紀錄。
華碩、宏碁攻守交換,「機海戰術」和「精兵政策」到底哪個才是勝利的方程式?天時、地利、人和,其實缺一不可。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5.14 03:01 am
--------------------------------------------------------------
華碩NB出貨 要增三成
華碩(2357)修正去年的「機海戰術」,改採「精兵政策」,直到昨(13)日才推出今年第一款Eee PC「貝殼機」。華碩營運長陳志雄昨天表示,華碩今年筆記型電腦(NB)出貨目標上看1,300萬台,比去年成長約三成,其中一半以上為Eee PC,換算約650萬台,僅次於宏碁,穩居全球小筆電老二寶座。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日前表示﹐從4月中到7月﹐將推出Eee PC及CULV等多款新產品﹐其中包括11.6 的Eee PC。另外面對競爭對手宏v先推出CULV產品﹐華碩也將在5月開賣CULV產品﹐初期將以高端機種(售價約799-999歐元)為主﹐7月再推出主流規格(售價約599-699歐元)產品應戰。
華碩第一季本業仍虧﹐但在業外收入彌補下﹐單季每股稅後盈余仍維持0.1元。在第二季可望擺脫虧損陰霾下﹐外資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買超華碩﹐張數逾14.5萬張﹐推升華碩近期股價強彈﹐昨天盤中最高一度來到新臺幣新臺幣49元﹐寫下去年10月下旬以來新高﹐終場小漲0.4元﹐收在新臺幣48元。
德意志證券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華碩推出的新產品極具競爭力﹐加上華碩與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和東歐的通路商保持良好關系﹐對于市佔率及獲利的提升都有所幫助。因此德意志預估﹐華碩今年營收雖然將比去年下滑13%﹐不過明年就可重回成長軌道﹐預估可成長22%;每股稅後盈余年增率﹐也將由今年的衰退58%﹐明年將成長161%。
來源﹕09-05-08 騰訊網
DWNEWS.COM-- 2009年5月8日10:30:19 --多維新聞網
http://www.dwnews.com/big5/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ifeng_2009_05_08_10_30_42_945.html
-----------------------------------------------------------
德意志:華碩明年獲利成長161% 升評至買進 目標價58元
隨著台股大盤下殺,NB族群宏碁(2353)、華碩(2357)、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股價全面翻黑;不過,德意志證券於今(7)日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看好華碩營運狀況改善,因此調升其評等至「買進」,目標價也同步調升至58元。
根據德意志證券的市場調查也顯示出不少正面訊號,包括華碩及今推出的新產品更具競爭力,可望在市占率和獲利上都有提升;此外,華碩與中國大陸和東歐的通路關係保持良好,今年為止在中國大陸的營運狀況優於預期,歐洲訂單也表現穩定,對於華碩未來營收成長皆增添動能。
鉅亨網/記者蔡佳容/台北 2009.5.7 13:50
--------------------------------------------------------------------------
●華碩(2357)首季虧轉盈EPS0.1元 Q2本業盼獲利
華碩電腦 (2357)首季本業雖仍虧損,但因投資和匯兌收益貢獻,首季由虧轉盈,單季EPS 0.1元。執行長沈振來表示,第2季目標本業要轉為獲利。
華碩首季品牌營收台幣462億元,季減31.6%;因業外收益貢獻,稅後淨利4.5億元,順利由虧轉盈;主機板出貨量超過500萬片,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約85萬台, EeePC出貨量約90萬台,大致符合原財測。
華碩首季品牌本業虧損31億元,如果不計一次性損失,包含蘇聯某大企業慈善專案一次性退貨損失8億元及匯率影響4億元,本業虧損約18億元,營業利益率為 -4%。
華碩表示,本業虧損主因是首季需求低迷,且仍在執行庫存去化,加上舊機種的價格及毛利壓力仍大,影響產品獲利。
在庫存部份,雖然首季需求低迷,華碩營收也因出貨策略保守而降低,但首季底存貨金額減少至230億元,較去年底的420億元減少190億元,降幅45%,現金水位也上升136億達到373億元。但因首季營收偏低,計算目前存貨週轉天數約50天,不過,華碩表示,存貨水位已達第2季的最適營運金額。
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 2009-04-30 17:10
-------------------------------------------------------------
海華贊助Android研發團隊
華碩集團旗下海華科技支持Android作業系統,贊助國內工程師成立的開放式平台研發團隊0xlab(zero x lab)昨(27)日成立;海華總經理李聰結強調,希望進一步推動開放手持裝置的發展。
李聰結表示,國內投入Android作業系統的硬體廠商不少,涵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各種終端產品,但底層技術平台並不完整,有年輕工程師團隊希望組成實驗室,與全球社群合作,對海華也間接有利,因此大力贊助支持。
海華是華碩子公司,主要生產各種通訊模組,包括無線通訊(WiFi模組)、藍牙、數位電視、WiMAX等,也搶先推出可支援藍牙新版規格3.0的產品;李聰結說,除成立第一年未獲利外,海華過去兩年都賺錢,未來將規劃公開發行,在公開市場集資。
在產品價格和競爭力提升,以及新興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德意志預估,華碩的營收今年雖然年減13%,但明年就將成長22%,營益率也將由0.3%恢復至5.6%,EPS則將由衰退58%至明年成長161%,股東權益報酬率可望由今年的4%提高至10%。
德意志證券指出,華碩營運狀況好轉,組織結構也更具效力,預期市場將對華碩投資評等進行重估(re-rating);因此,德意志證券將華碩的投資評等調升至「買進」,目標價也由47.6元調升至58元。
李聰結認為,國內投入Android的業者眾多,但各家工程師可能關起門來做重複的事情,因此希望號召公開開放的精神,支持年輕人創新,也將創新成果公諸於世;公開雖也有利於競爭對手,但這才是Android的開放精神。
他也認為,Android的加速發展,也有利山寨智慧手機、山寨筆電等的發展,因為山寨產業過去可能要用「偷」的,但Android本來就是免費開放,平台愈成熟,愈能加速產業進展。
0xlab成員李中暘表示,未來實驗室不僅專注開發Android應用軟體,更強調應用在硬體上時,如何使硬體發揮最佳效能,例如'從功耗、效能層面著手,將運算速度、反應流暢度、解析度以及續航力等性能最佳化,使硬體發揮最大的可能性。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2009.4.28 02:37 am
-------------------------------------------------------------
華碩(2357) 現金殖利率4.7%
華碩(2357)股利政策昨(22)日出爐,每股擬派發現金股息2元、股票股利0.02元,合計2.02元,是過去九年來配股率首度超過五成,略優於市場預期。另外,宏碁(2353)也預計在下周董事會中討論股利分配。華碩去年受金融海嘯衝擊,每股純益僅3.8元,是公司上市以來最差的獲利表現。不過,華碩在不景氣中特別照顧股東權益,昨天董事會通過去年每股擬派發股利2.02元,配股率高達53.1%。
華碩去年股利政策中包含現金股息2元、股票股利0.02元,如果以華碩昨天收盤股價42.5元換算,現金殖利率達4.7%。
至於宏碁,去年每股純益4.72元,為全年每股獲利首度超越華碩,宏碁預計下周法說會前召開董事會,拍板股利政策。
華碩去年第四季因景氣溫度驟降,公司庫存管理不當,發生公司創立以來首度的季虧損。公司為此積極展開組織改造,由董事長施崇棠、執行長沈振來與副董事長曾鏘聲「3J共治」。
華碩預計下周三舉行新組織架構上路後的首場法說會。在法說行情帶動下,華碩近期股價出現明顯彈升。
惟外資巴黎證券日前發布研究報告,認為華碩因為10號公報及積極性的價格策略,以及通路補貼政策等因素影響,預估華碩首季本業虧損將達21億元,高於市場預估的10億至15億元,但在匯兌收益及轉投資和碩的獲利挹注下,估計淨損約6.8億元。
巴黎證認為,市場對華碩的下半年期望太高,即使下半年每季銷售成長25%至28%,估計今年每股純益約僅1.52元。重申華碩投資評等為「減碼」,但目標價由24元調升至36元。
倒是瑞信證券看好今年小筆電出貨倍數成長的潛力,昨天大動作將華碩、宏碁和鴻海的投資評等調升至「優於大盤」,目標價分別上看51.5元、69元和110元。
瑞士信貸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鄭勝榮認為,個人電腦走向輕薄、低耗電和低價的新時代,估計今年小筆電出貨可較去年倍數成長,市場規模約達到2,500萬至2,600萬台。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4.23 02:45 am
-----------------------------------------------------------------
雙A小筆電 衝破Wintel防線
「台灣雙A」 主導全球筆記型電腦(NB)市場戰局,宏碁、華碩近期陸續發表11.6 吋和12.2吋小筆電,過去Wintel聯手設定10吋螢幕以上NB機型不得採用英特爾Atom晶片及微軟Windows XP作業系統,宏碁此舉形同衝破Wintel最後防線。
宏碁上周在北京發表首款11.6吋筆電,出乎意料,宏碁未如外界預期採用英特爾超低電壓(CULV)處理器晶片,而是先推出搭載Atom Z520 晶片及微軟XP Home作業系統的機型。
而華碩最近趁著春季電腦展,也推出12.2吋螢幕的S121全新機種,同樣採用Atom Z520和Windows XP作業系統。華碩4月底、5 月初將推出11.6吋筆電,公司內部也在討論要採用Atom還是CULV 平台。
由於英特爾、微軟為了防堵Netbook 狂潮過度蔓延,先前特別設下Atom晶片和XP作業系統只能適用10吋以下螢幕機型的限制,希望區隔市場,避免小筆電作大而對傳統筆電產業造成過度衝擊。此次宏碁、華碩分別把小筆電戰線延伸到11.6吋和12.2吋螢幕,等同挑戰「Wintel」設下的10吋防線。
宏碁資訊產品全球運籌中心副總甘博隆表示,推出11.6吋小筆電是呼應消費者需求,有別於英特爾先前推出的Atom N270、N280晶片,宏碁此次採用的Atom Z520晶片運算速度較快、單價也較高,不受10吋以下螢幕限制。
不過這其實是因為英特爾、微軟擋不住愈演愈烈的小筆電狂潮,只好妥協撤退防線。英特爾在Atom系列中,推出相對高階的Z520晶片,放寬10吋螢幕限制。
而微軟原本規定Windows XP 不得使用於10吋以上螢幕、160GB以上硬碟、和觸控面板,如今底線也鬆動,默許業者10吋以上小筆電也可搭載XP系統,不過授權金會比10吋以下機種高一些。
英特爾對於「小筆電」的失控現象,顯得憂心忡忡,英特爾微型移動事業群總經理安南(Anand Chandrasekher) 日前表示,Atom 小筆電在定位上只適用於簡單的上網瀏覽及文書處理,並不是具備完整功能的NB,電腦業者搶推10吋以上Netbook 是個錯誤。
宏碁突破英特爾與微軟設下的10吋小筆電螢幕限制,發表11.6吋小筆電,
把低價產品線延伸到主流螢幕尺寸的筆記型電腦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4.14 02:32 am
----------------------------------------------------
台灣NB》打破規格 擺脫宿命
從低價小筆電(Netbook)到超低電壓(CULV)筆電,宏碁、華碩一馬當先,搭配廣達、仁寶、緯創等國內NB代工廠的壓倒性全球市占優勢,「品牌+製造」,推升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NB王國」。
台灣是NB王國,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全世界有九成以上筆電都是台灣廠商製造。但是過去英特爾、微軟「Wintel 」主導電腦規格;惠普(HP)、戴爾(Dell)把持電腦品牌市場,台灣廠商做代工,只能賺取毛利率「保三」、「保五」的微薄利潤。
不過,隨著宏碁、華碩以自有品牌在全球發光發亮,讓台灣NB廠有機會擺脫追隨者的宿命,「破」而後能「立」。華碩前年底搶先推出Eee PC,打破電腦產業的傳統思維,不求高深的技術,訴求「夠用就好」,成功在全球捲起一股Netbook 小筆電風潮。相較於微軟、惠普、戴爾的裹足不前,華碩成功為PC發展立下新典範。
宏碁已經直逼惠普的全球NB龍頭寶座,隨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也取得更多的喊牌籌碼。像是英特爾、微軟對小筆電又愛又恨,為防堵小筆電衝擊傳統筆電地盤,先前設下小筆電規格需符合80GB以下硬碟、10吋以下螢幕等限制條款,如今陸續被宏碁以技術性犯規方式一一打破。「台灣雙A」 逐漸展露王者氣勢。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4.14 02:32 am
------------------------------------------------------
經歷四危機 巨獅舔傷再上
華碩昨天歡度20歲生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寫給員工的「珍惜,我們所走過的每一步」內部信中,坦承因為管理不夠精實,致去年第四季出現虧損,是華碩成立以來最大一次危機。
20年前,對創業懷抱夢想的童子賢、徐世昌、廖敏雄與謝偉琦,決定從宏碁出走自立門戶,在台北長春路租了一間公寓,便一頭栽入研發電腦主機板。
工程師出身的四個人,空有一身高強研發技藝,卻缺乏經營管理經驗,於是他們說服先前在宏碁的老長官施崇棠跨刀領軍華碩,成功以「堅若磐石」的品質在全球打出名號。
施崇棠回顧,華碩成立以來曾遭遇過三次危機。第一次是1993年,當時華碩還是小公司,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第二次是1995年,英特爾宣布要橫掃主機板市場,一度對華碩造成威脅;第三次則是1997年華碩決定跨足筆記型電腦(NB)市場,首月只賣出三台。
20年後,華碩原始創業團隊中,徐世昌、廖敏雄與謝偉琦已相繼功成身退;童子賢也隨華碩去年分割品牌與代工部門,轉戰和碩,專責代工事業。
華碩則因金融風暴的襲擊,去年第四季出現成立以來首度虧損。施崇棠坦承,儘管華碩一路走來遭遇許多困難,但都沒有當前的這次挑戰更大。
面對危機,施崇棠引用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話:「失敗的益處。」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04.02 03:37 am
------------------------------------------------------
華碩組織精簡 3教頭掌兵符
華碩昨(1)日低調為成立20周年慶生,董事長施崇棠以「攀越極限、峰華再現」,期許員工為華碩再創下一個輝煌的20年。
外資券商分析師幾乎一面倒看好宏碁、看壞華碩,但金文衡昨天出具給旗下客戶的報告中,卻提出相反的看法,認為華碩股價因去年第四季基期過低,恐出現短線漲幅,但宏碁過去一個月已經上漲了24%,宏碁昨天股價下跌2.35元收46.85元,而華碩則上漲0.25元收33.35元。
華碩 短線有行情
金文衡認為華碩最壞的狀況已經過去,去年第四季打消庫存高達290億元,今年第一季應不會再有太多重新估價的庫存損失,預期營業利益率可望比上季的負7.5%改善;且華碩零組件庫存高,在漲價的趨勢下對華碩有利,加上現金股息殖利率逾6%,股價近期應會有短線反彈行情,但仍維持賣出評等,還要觀察首季營運可改善多少、能否持久。
宏碁 市占恐下滑
至於宏碁,金文衡表示,雖然會持續在10吋的netbook中具領導地位,但今年的市占率卻面臨下滑危機,主因是華碩將Eee Pc以低價出清庫存,且美國市場的退還率高,加上關鍵零組件如面板、DRAM等價格上揚,使成本升高。
他說,市場對今年宏碁的營業利益率目標是2. 7%,不過恐難以達成,因而調降宏碁評等至中立,並移除強烈買進名單。
去年第三季宏碁的營業利益率和市占率不斷上升,股價表現也比同業強勁,不過金文衡強調,宏碁也沒有辦法對全球景氣下滑、競爭加劇免疫,在同業包括華碩、聯想等相繼虧損之際,宏碁的毛利率恐也難維持穩定。且股價自元月中的波段低檔以來已經上揚24%,表現超越大盤,建議投資人獲利了結,目標價降至53元。
宏碁的低價電腦熱賣,但高盛證券認為,全球不景氣,
宏碁恐無法維持其營業利益率,調降評等至中立。(本報系資料庫)
【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2009.2.17 01:17 am
-------------------------------------------------------------------------
AT&T撐腰,華碩Garmin手機紅了
華碩 (2357) 與Garmin合組策略聯盟、搶攻智慧手機市場傳來捷報,新的雙品牌Garmin-Asus找來美國大型電信業者AT&T合作,將打入iPhone並列AT&T銷售的主要智慧型手機,對抗T-Mobile與宏達電的手款Android手機G1。市場預計華碩手機出貨今年有機會倍增到100萬支。
華碩與Garmin策略聯盟宣布後,雖然分析師認同雙品牌對兩家公司在手機市場有加分作用,但是花旗證券分析師戎宜蘋就指出,能不能打入電信業者補貼採購的市場會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去年傳出華碩將為Garmin代工首款手機Nuvi Phone,不過在去年的3GSM展出後,卻遲遲沒有上市,華碩與Garmin私底下則是鴨子划水,默默找尋客戶與通路。其中,AT&T在iPhone之後為了加強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佈局,與華碩、Garmin組合一拍即合,華碩也派出工程師到美國為AT&T進行測試與產品修改,希望打造出讓客戶更滿意的產品。
據了解,與AT&T的合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AT&T將成為新款Nuvi Phone G60在美國主要銷售據點。未來Garmin還是主要負責美國市場銷售,在歐洲等地市場開發,可能交由華碩來負責。
不過AT&T或是美國市場的智慧型手機競爭相當激烈,Garmin董事長高民環表示,與其他智慧型手機相比,Garmin-Asus的手機更強調導航功能,尤其是軟體應用上,會比單純手機搭配GPS具有優勢。
工商時報─黃智銘/台北報導 2009/02/07 14:53
------------------------------------------------------------
華碩Garmin結盟 外資觀望
華碩 (2357)與Garmin結盟,共推雙品牌智慧型手機,激勵今日股價開盤上漲。不過,外資分析師對於華碩這項策略,幾乎沒有任何的期待可言。主要是因為品牌大廠如:Nokia、APPLE和宏達電 (2498)已深耕GPS手機領域多時,市場競爭不斷升溫,華碩此時加入,是否有利可圖,結果仍待觀察。
高盛證券是外資圈當中,相對較樂觀的券商。高盛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表示,已經看到結盟的潛在效益,相信雙品牌模式,對於華碩拓展手機市場,是一件好事。但因為華碩與Garmin尚未公布合作的細節,他強調,現在要評估實質的貢獻度,稍嫌過早。
至於其餘券商,包括美林、摩根大通、花旗環球、瑞信和野村等,普遍看淡這項結盟,多給予「賣出」或「表現劣於大盤」評等。
美林科技產業分析師曾省吾指出,華碩去年手機銷售量約50 萬支,貢獻營收約2億美元,佔公司總營收僅2%左右。
儘管與Garmin合作,實際的貢獻度應當有限,且由於研發成本高,他預估,華碩手機部門今年還會虧損,明年也不例外。
外資之所以看淡合作策略,重點在考量競爭力的問題。摩根大通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 (Gokul Hariharan)表示,GPS 手機的市場競爭不斷升溫,國際大廠如:Nokia已深耕GPS智慧型手機多年,華碩和Garmin卻尚未開發這塊領域。
事實上,外資分析師目前關心華碩重整計畫的程度,更勝於與Garmin的策略結盟。主要是因為去年第4季爆出存貨跌價的鉅額損失,外資圈傳言,華碩將在下周四的法說會上,宣布組織重整計畫,屆時,才能夠明確評估,華碩本業何時虧轉盈。
【聯合晚報╱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2009.2.5 03:04 pm
---------------------------------------------------------------------
華碩Garmin 結盟攻手機
華碩電腦和全球定位系統(GPS)龍頭台灣國際航電(Garmin)策略結盟,華碩旗下易系列手機(EeePhone)將掛上「Garmin-Asus」品牌,雙方將以共同品牌,推出導航新手機。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4)日表示,目前雙方是以「虛擬事業單位(Virtual BU)」來進行本案,尚未成立合資公司,但「未來不排除任何可能」。他強調,兩家公司在資源投資和營收獲利上將以公平原則計算,預計明年就能挹注兩家公司的獲利。
施崇棠和Garmin董事長高民環昨天宣布策略聯盟,推出「Garmin-Asus」共同品牌,並於2月16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行動通訊大會推出首支以「行動定位服務(LBS)」為核心的創新導航手機。昨天美股開盤後,Garmin股價上漲1.86%。
華碩與Garmin的合作案也引起全球電信業者矚目。目前「Garmin-Asus」品牌手機已開始與美國最大電信業者AT&T洽談合作,將全力強攻美國市場。
據了解,華碩、Garmin雙方先以「委員會」的形式運作,施崇棠、高民環及華碩手機部門主管洪宏昌等人都是成員,將共同制訂產品藍圖、行銷及業務通路等策略。
施崇棠強調,華碩是台灣唯一有3G核心專利的手機製造商,Garmin是全球GPS產業龍頭,雙方技術互補,目前市面上提供LBS服務的手機不少,但還沒有真正好用的服務,這正是雙方的創新機會。
華碩和Garmin在兩年前展開代工合作關係,Garmin自行設計nuvifone的軟硬體,在射頻(RF)設計和生產則交給華碩負責,原訂去年第三季上市計畫延遲,預期明年發揮綜效。
據瞭解,華碩現階段手機部門約有800多人,未來應會精實人力,Garmin美國和台灣的手機研發人員則約500人。
華碩去年手機出貨量約50萬支,主要銷售地區包括俄羅斯、東歐、亞洲等市場,Garmin則尚未推出手機產品。未來銷售責任可能視彼此的主力市場分配,美國、西歐由Garmin主導,東歐及亞洲則由華碩負責。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陳雅蘭/台北報導】2009.2.5 03:16 am
--------------------------------------------------------------------------------
策略聯盟》華碩及Garmin小檔案一覽
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21日說,雖然今年經濟景氣不佳,但宏碁產品線齊全、火力全開;加上幾家競爭對手近況弱勢,宏碁處在相對有利位置,有信心今年台灣區業績能夠逆勢成長。
林顯郎表示,嚴格說來,宏碁並非首度推出All-in-one電腦,早在十年前,宏碁就曾推出頂級的15吋一體成型電腦,算是All-in-one電腦的始祖,但因當時售價過高,未能普及。
在此之前,華碩、蘋果(Apple)、戴爾(Dell)、惠普(HP)、微星都已推出All-in-one電腦;另外、聯想(Lenovo)、明基(BenQ)等今年也將跟進。各廠聯手炒熱氣氛,希望挽救逐漸萎縮的桌上型電腦市場。
宏碁此次並未以acer品牌推出All-in-one電腦,反而由Gateway領銜出擊。林顯郎說,捷威的All-in-one電腦很早就定位,已在美國獲得不錯成績;根據調查,台灣有一定比率消費者鍾情美國品牌,宏碁因此決定引進Gateway到台灣,ZX2300首批台灣進貨1,600台。
填補產品缺口
宏碁前年合併Gateway、佰德(Packard Bell)後,多品牌策略啟動,填補宏碁產品線缺口,宏碁去年底率先引進捷威13.3吋NB在台灣銷售,短短兩個月賣掉1,000台,創下佳績。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 2009.1.22
-------------------------------------------------------------------
看好體質佳 施振榮:華碩會很快恢復正常
華碩分家元年,但去年第四季卻出現成立來首度單季虧損,成為科技業討論話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被尊稱為台灣品牌教父,當年宏碁也在品牌之路繳了不少學費,最後分家後宏碁、緯創各自找到一片天,施振榮說,這時候的虧損對華碩只是一個過程,華碩體質太好了,可以很快就恢復正常營運。
華碩去年第四季由於錯估需求,加上歐元匯率急貶,讓華碩出現單季約30億元的虧損,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上週華碩尾牙時,坦承分家第一年失敗,要求同仁一起面對失敗來改進。另外市場也有不少人認為華碩接班不夠完善,執行長沈振來還不能完全適應從過去事業單位總經理轉為集團總經理的角色變換。
不過華碩對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對於同為台灣品牌的華碩,則是勉勵有加,今年華碩庫存過多的問題,施振榮指出,這個問題和1996年宏碁推出Aspire機種PC大受好評,但也同樣錯估市場需求相同,當年宏碁也是以大虧收場。
施振榮指出,至少華碩立刻承認虧損是由於自己管理不精實,而不是推給景氣不佳,這點華碩就已經成功一半,而這些都是一個品牌成長的必經過程,畢竟不可能有一個品牌可以一路順利下去,所以對華碩反而是好事,因為華碩體質太好了,甚至是台灣最好的公司,應該很快就可以恢復。
而針對接班問題,施振榮指出,宏碁當年在交班前,已經給幾個接班人很長時間的訓練,當時他自己只是作最後負責的人,執行的工作已經都交接出去了,然後最後他退休時,才讓王振堂、蘭奇和林憲銘等人正式獨當一面。
因此施振榮不認為這次華碩的問題關鍵是在交班,施振榮問說,現在大家認為誰要替華碩負責?大家還是都覺得是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所以華碩還只是在交棒階段,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算是交棒完成。 黃智銘/台北報導
2009/01/21 04:33
-------------------------------------------------------------------
施崇棠:華碩(2357)本季賺錢
全球最大主機板供應商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17)日表示,華碩在第二季將推出極具競爭力的新產品,有機會帶動華碩「再創風華」。他與華碩執行長沈振來都指出,如果大環境沒有繼續惡化,第一季華碩有機會轉虧為盈。
施崇棠昨天不願透露華碩第二季新產品計畫,據了解,華碩計畫推出全新的易PC,也將推出易Phone手機,該款手機將與蘋果iPhone相競爭。
華碩昨天席開470桌,舉辦尾牙聯歡晚會,由於華碩去年第四季發生重大虧損,公司一度考慮取消尾牙,但由於華碩去年前三季仍賺190億,全年度也維持獲利,公司經營階層最後仍認為應如常舉辦尾牙,感謝員工一年來的辛勞。
去年第四季發生創立以來首次單季虧損,他個人坦承失敗,但他也強調,華碩仍是一家擁有很多優點的公司,未來將痛定思痛,誠實面對問題,也希望員工能由挫折中學到教訓。10號公報推出,也會讓企業更小心管理庫存。
此外,也因為華碩去年第四季發生虧損,市場投資人要求經營團隊應有人下台以示負責的聲浪不小;不過,施崇棠與副董事長曾鏘聲仍以實際行動展現力挺以沈振來為首經營團隊的決心,三人並在尾牙活動中,合唱一曲「男兒當自強」,象徵將攜手渡過難關。
施崇棠昨天引用「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失敗的益處」演講,勉勵員工,失敗是人生最珍貴的經驗;施崇棠認為,失敗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有時反而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不但可以幫助自己發現問題,也可以從中學到智慧與勇氣。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左)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天在華碩尾牙宴上,
不時親密互動,試圖粉碎兩人不和的傳言。
記者林貞美/攝影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2009.1.18 02:36 am
-------------------------------------------------------------------------
華碩易家族 內建防毒軟體
低價電腦(Netbook) 安全升級,華碩(2357)與賽門鐵克宣布合作,將在華碩EeePC、EeeBox系列電腦中搭載網路安全大師;在此之前,宏碁(2353)小筆電Aspire one也內建McAfee的防毒軟體。
賽門鐵克宣布與華碩簽訂一份多年期的合約,在華碩「易家族」的Eee PC和Eee Box中,將全面搭載諾頓網路安全大師防毒軟體,消費者可免費享有完整的60天線上更新服務。
在此之前,宏碁的Aspire one小筆電也搭載McAfee的防毒軟體,為長達一年期的試用版。資安大廠卯足全力搶攻Netbook商機。
業界人士分析,華碩Eee PC、宏碁Aspire one搭載防毒軟體,象徵Netbook市場定位上的演進。
早期Netbook被稱為低價電腦,主要訴求低價,並節省成本,許多會增加成本的周邊功能都被拿掉,像防毒軟體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隨著Netbook市場蓬勃發展,如今改被定位成輕巧、容易隨身攜帶的連網電腦,既然連網是主要用途之一,防毒等網路安全功能就變得不可或缺。
根據統計,去年全球Netbook市場規模約1,100萬至1,200萬台,今年將倍增到2,200萬至2,400萬台,龐大商機成為資安軟體廠商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09.1.14 03:04 am
-------------------------------------------------------------------------
華碩 (2357)上季大賠30億
全球景氣急凍,全球最大主機板供應商華碩昨(8)日驚傳去年第四季虧損,這是華碩成立以來首度出現單季虧損。
市場人士預估,因庫存管理不當等因素影響,華碩去年第四季虧損恐高達30億元,比原先法人預估獲利50億至70億元,差距頗大,全年獲利預估由280億元下修至160億元。
華碩昨晚發布獲利預警,受全球景氣急凍、出貨量陡降、庫存過高,報價不夠精準,及歐元匯率劇烈波動等因素影響,華碩去年第四季稅後純損率約2%至5%,也就是說華碩去年第四季營運出現虧損;華碩將於2月12日召開法說,說明去年第四季財報。
經此調整後,華碩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也將由接近6元,降為3.7元。法人推估,華碩去年第四季虧損可能達30億元,與原先市場預期獲利約50億至70億元,有不小的落差。
華碩昨天也同步下修去年第四季出貨量,其中筆記本型電腦出貨量由原190萬下修至160萬台,易PC出貨量由原預估180萬台下修至150 萬台;法人預估,華碩去年第四季營收將下修至680億元,比去年第三季衰退約13%。
華碩分析,全球景氣下滑,市場需求迅速萎縮,遠超過各事業單位的預期,是嚴重影響營業收入及獲利的重要因素,此外,公司對市場預期太樂觀,以致筆記本型電腦及面板等零組件庫存過高,也間接影響毛利率及造成存貨跌價提列。
業界專家指出,華碩品牌代工業務分家後,營運組織流程不夠理想,也是重要因素。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2009.1.9 02:40 am
-------------------------------------------------------------------------------------
華碩摔一跤 交棒惹的禍?
華碩去年第四季驚傳虧損,全年獲利目標也將由原預估約280 億元,下修至160億元,與市場預期落差高達80億元,下修的幅度相當驚人。
營運表現不佳 引發聯想
華碩內部檢討,除了景氣急凍,達不到出貨目標之外,內部營運確有極大的改善空間;華碩創立19年來,在董事長施崇棠的帶領下,發展成為全球的主機板巨獅,並成為筆記本型電腦潛力新星。
但市場也質疑,在施崇棠決定將總經理及執行長的位置,交棒給沈振來等團隊後,下半年表現不夠理想,甚至出現一些營運的疏失,引發外界對華碩接班銜接不夠順利的聯想,未來華碩是否調整組織與人事,也是觀察重點。
沈振來昨天在寫給員工的一封公開信則指出,景氣不佳雖是造成獲利不如預期的因素之一,但營運管理不佳,也是重要原因。他向員工強調,主管減薪除了彰顯主管為經營結果負責的態度外,也希望員工提高警覺,加強危機意識,希望華碩能在景氣嚴峻的挑戰下,再次站起來。
他也鼓勵員工,雖然去年第四季營運出現虧損,獲利不如預期,但他相信華碩的體質及優點仍在,大家不用氣餒;華碩曾在2002 年間遭遇危機,當時不僅主機板出貨量被技嘉、微星及精英拉近,獲利也由2001年的162億元大幅下降至2002年的100 億元,可以說是華碩最慘澹的一年。
沈振來公開信 激勵士氣
但隨後施崇棠以寧靜革命方式,推動常山蛇及巨獅計畫,進行策略及營運的改革,以逐季改善的獲利重建華碩人的信心,終於以兩年時間,遠遠的拋開競爭對手,打造巨獅王國,他相信華碩過去做得到,未來也可以做得到。
沈振來認為,未來一年全球景氣快速復甦的機會不大,但未嘗不是培養實力的最佳時機;今年華碩陸續將有優良的新產品問世。而華碩成為數位世代最受尊崇領導品牌的願景從未改變,更希望華碩從大風大浪成長,仍然是數位新世代最受尊崇的企業。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2009.1.9 02:40 am
------------------------------------------------------------------------
度難關 華碩董監高層大減薪
華碩電腦去年第四季因營運不善、庫存過高,出現創立以來首度虧損,華碩昨(8)日宣布,今年董事長施崇棠等董監事酬勞將調降六成,執行長沈振來等副總級以上主管也將減薪三成,以痛定思痛心情,儘速帶領華碩度過難關。
華碩第四季筆記本型電腦出貨量也將低於預期,可能逐月衰退,季出貨量約150萬台,全年出貨量僅570萬至580萬台。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2008.12.08 02:54 am
----------------------------------------------------------------
華碩強攻美國 擴大參展CES
不畏全球景氣急凍,我國電子資訊廠商逆勢操作,決定擴大參加明年國際商展。在明年1月舉行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華碩電腦首度以「主題館」形式參展,斥資高達千萬元;一線板卡大廠包括華碩、技嘉、微星、精英等也將卯足全力,擴大參加接下來的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逆勢搶攻歐美市場。
不景氣的陰霾壟罩著台系電子產業,使得多數業者下半年業績普遍出現旺季不旺的窘境,尤其是下游硬體產業,受到的影響更是相當明顯,使得近來不少外資紛紛下調華碩評等及目標價。而繼摩根士丹利與其他外資券商後,麥格里證券也正式下調華碩目標價至38元。
麥格里證券認為,就華碩的三大主力品牌產品,其中NB第四季出貨量恐將與第三季持平甚至小減5%,而主機板則在歐洲與中國市場需求疲弱下,第四季恐將較第三季衰退15%。展望明年,隨著不景氣的變因與市場競爭的加劇,NB、Netbook、主機板除了出貨成長的問題外,還將面對毛利率下滑的問題。
而其他外資券商如大和總研在基於Netbook出貨需求已提前放緩下,建議投資人強力賣出相關個股;摩根士丹利則預期明年新興市場信用風險持續惡化,且隱藏潛在的存貨隱憂,尤其華碩東歐市場佔營收比重達25%,因而將華碩投資評等降至減碼。
此外,高盛預期今年第四季主機板產業出貨量將比第三季衰退15%,明年也不樂觀,加上All-in-one PC缺乏移動性,且難以擴充性能,未來將難成為市場主流,因此近期雖未再降華碩評等與目標價,但仍不建議買進。而華碩近期則在外資接連看空下,今日股價重挫大跌,盤中一度逼近跌停表現弱勢。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2008.12.02 02:54 pm
--------------------------------------------------------
飛索告三星 創見華碩(2357)遭波及
全球編碼型記憶體(Nor Flash)大廠飛索半導體(Spansion)18日宣布,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與美國達拉威州地方法院遞狀控告記憶體晶片龍頭韓國三星電子侵犯該公司專利權,要求包括蘋果、創見(2451)、華碩(2357)等可能採用三星晶片的業者產品禁止在美國銷售。
飛索是全球最大Nor Flash晶片供應商,但三星則是全球最大記憶體廠商(合計Nand Flash、Nor Flash等所有產品)。業界人士指出,記憶體業侵權糾紛時起,不少是為搶下市占率的商業手法,但相關訴訟往往需長時間才能定案,短期應不致對產業造成重大衝擊,產品可能有禁銷美國疑慮的業者,仍能有一段觀察期,視情況更換晶片供應商。
飛索指出,這次提告主要希望法院發布排除令,禁止內建三星侵權記憶體零組件的MP3數位音樂播放器、手機、數位相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在美國銷售,數量總計超過1億件。
飛索點名,產品內含三星侵權記憶體的製造商包括:蘋果、PNY、Research in Motion(RIM)、索尼愛立信、新力、金士頓(Kingston)等國際大廠,台灣業者中,NB大廠華碩及記憶體模組大廠創見也在名單中。
飛索並向達拉威州地方法院尋求發布禁制令以及三倍損害賠償金額。飛索估計,2003年以來,三星侵權產品貢獻超過300億美元的營收。飛索股價在消息傳開後,盤後大漲約四成,達0.7美元。
針對產品可能採用三星侵權晶片,金士頓與創見昨天均表示,目前公司出貨狀況順利,且尚未接獲任何正式文件通知,無法置評。
金士頓指出,雖然目前大環境不佳,記憶體業者普遍陷入營運低潮,但該公司市占率仍持續增加,出貨狀況也維持成長態勢。
創見表示,近月出貨量屢創新高,10月出貨量達920萬片,較去年同期出貨數大幅成長87.23%,預期本月仍會繼續放大,加上耶誕需求來臨,毛利較高的策略性產品的出貨數也會持續成長,有助貢獻營收與獲利。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8.11.19 02:40 am
-----------------------------------------------------------------
華碩(2357)衝業績 Eee Top搶市
華碩(2357)為衝刺耶誕商機,本周將推出重量級產品「Eee Top」all-in-one低價桌上型電腦;據了解,「Eee Top」是由華碩委由廣達代工,終端售價將在2萬元左右,市場預期在全球一片不景氣聲中,這項多功能產品對華碩第四季業績將有一定程度貢獻。
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化,華碩挾強大研發創新實力,繼易PC、易BOX之後,本周四(20日)將再推出「易(Eee)」家族系列新產品「Eee Top」;此外,華碩位於信義誠品的全新旗鑑店,也將在本周三亮相。
華碩今年初分家後,自有品牌產品委外策略已逐漸明朗,包括華碩品牌筆記型電腦(NB)除持續由和碩生產製造外,已將部分NB委託鴻海及偉創力代工。
華碩將推出的「Eee Top」,主要由廣達代工,這款產品被華碩視為進軍桌上型電腦的重量級產品之一;主要是看好數位家庭娛樂將成為市場主流,這款「Eee Top」不但搭配觸控面板,也內建多功能應用程式,外型相當搶眼。
全球股災頻傳,華碩股價近期也因外資大賣與融資比重較高等因素頻頻破底,由於市場普遍預期NB第四季出貨高峰期已過,華碩上周一度跌破40元支撐價位,上周五(14日)以40元收盤,小漲0.55元。
「Eee Top」屬「all in one」的桌上型電腦產品,將採嵌入式15.6吋觸控面板,產品概念接近蘋果的「iMac」桌上型電腦,但功能更多元,且終端訂價將低於700美元,這也是繼蘋果之後,第二家推出all in one桌上型電腦的品牌廠。
市場人士分析,由於全球主機板市場成長力道不再,華碩全力增加「Eee BOX」、「Eee Top」等桌上型電腦產品,一方面可彌補全球主機板市場不再成長的不足,另一方面則透過增加終端產品,來提升市場品牌形象。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11.17 02:39 am
---------------------------------------------------------------------
雙A發亮 展現我科技實力
「台灣雙A」 的PC品牌之路逐漸發光發亮,宏碁、華碩本季有機會在歐非中東(EMEA)PC市場,拿下占有率前三名中的兩個席位,這將寫下台灣科技品牌發展的空前紀錄。
這個里程碑具有兩層意義,一是台灣廠商在PC代工領域幾乎所向無敵,以筆記型電腦(NB)代工為例,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幾乎包辦全球八成以上市占。即使台廠在代工領域具壓倒性優勢,市場主導權卻仍掌握在惠普、戴爾等國外品牌廠手中,代工廠只能享有保四、保五的微薄毛利率。
宏碁、華碩在品牌市場崛起,配合台廠在代工領域的優勢,未來台灣在全球PC市場將扮演更吃重角色、掌握更多喊牌籌碼。
第二層意義是,這次把雙A送進前三名的,是火熱的Netbook,這項產品是100%的「台灣原生」概念,去年底華碩推出Eee PC後銷售一路長紅,反過頭來逼迫英特爾、微軟、惠普、戴爾等國際大廠,跟在屁股後面響應趨勢,這是前所未見的現象,也是台灣PC實力的一次極緻展現。
經濟日報╱記者 曾仁凱 2008.11.12 03:25 am
-----------------------------------
華碩 (2357)本季獲利恐續下探
今年10月全球股價重挫,直接衝擊到市場買氣,法人預估,3C科技產品大廠華碩(2357)因主機板、筆記型電腦(NB)等出貨不如預期,10月營收將比9月小幅下滑,第四季獲利恐持續下探。
全球金融海嘯重創市場買氣,華碩總經理沈振來在上周法說會中即釋出展望保守的訊息;據了解,由於主機板、NB及易PC銷售量均不如預期,華碩10月營收恐跌破300億元,比9月衰退近一成。
今年是華碩分家元年,受惠於NB及易PC均有不錯表現,今年9月營收一舉衝破300億元,達303億元歷史單月新高紀錄,華碩第三季營收783億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33%,不過因殺價競爭結果,華碩第三季稅後純益僅63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65億元至70億元。
對於明年景氣,沈振來也坦承很難預測;他預估,明年NB出貨成長約15%,主機板則是0%至10%的衰退。低價NB產品明年市場規模約為2,500萬台,華碩目標市占約30%至35%,易PC明年出貨約750萬台,不過市場變化仍然很難預料。
市場人士指出,華碩原預期第四季營收可望與第三季持平或小幅成長,甚至有機會站上800億元,不過目前看來,由於歐洲市場買氣受到不小影響,許多東歐地區經銷商甚至沒錢進貨,華碩第四季營收可能會比第三季衰退。
華碩去年稅後純益280億元,今年原預期獲利可望增加,在計入員工分紅費用化費用後,可望維持稅後純益280億元的水準。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11.05 02:36 am
-------------------------------------------------------
《電腦設備》華碩(2357)下修第四季出貨目標,股價摜跌停
華碩 (2357) 對金融風暴後的景氣復甦趨保守,昨天法說會,執行長沈振來表示,「內部原估明年2000萬台出貨目標,現在極可能下修一點。」華碩昨天下修第四季的出貨目標,由原來的200萬台下修至170~190萬台,3Q的毛利率也下降至21.6%。華碩早盤開低後,抵擋不住市場賣壓,股價重摔跌停價。華碩今跌停價為45.25元。
華碩第3季財報獲利略低於法人預期,第3季營收782.59億元雖比第2季成長34.8%,但受毛利率下滑至21.6%,下降1.7個百分點,認列大股東信託股票發放員工分紅費用2.86億元、通路跌價損失4~5億元影響,單季稅前盈餘為74.96億元,稅後純益降為63.8億元,只比第2季僅微增13%,低於市場預期的68~70億元水準。
累計華碩前3季稅後純益為192.54億元,年衰退8.4%,每股純益(EPS)4.54元。展望第4季,沈振來坦言金融風暴衝擊,歐元貶值近1成,讓當地筆電銷售毛利率受到影響,另筆電主力市場俄羅斯景氣重創,匯率大貶也讓當地經銷商無力進貨,華碩被迫下修本季出貨展望。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2008/10/31 14:03
------------------------------------------------------------
Netbook 上季出貨翻兩番
雖然面對金融海嘯來勢洶洶,但連網筆電(Netbook)銷售情況仍勢如破竹,資策會MIC昨(29)日發布第三季Netbook市場規模408.5萬台,季增率高達2.26倍,估今年出貨量將達1,100萬台,明年更上看2,200萬至2,400萬台,國內筆記型電腦(NB)「雙A」受惠最深。華碩(2357)與宏碁(2353)今、明兩天將接棒召開法說會,對NB市場的未來看法備受矚目。
資策會MIC昨天發布「2008年第三季電腦系統領域產業產銷報告」,認為全球金融風暴籠罩、消費市場需求趨向保守,反而為平價的Netbook市場發展提供正面助益。
MIC產業分析師古亞薇分析,宏碁推出Aspire One、華碩衝刺易PC,其他像戴爾(Dell)、聯想(Lenovo)等NB大廠也都跟進在第三季末推出相關產品,讓第三季Netbook出貨量衝高到408.5萬台,比第二季的125萬台足足成長226.8%。預估本季Netbook出貨量將持續攀升到超過500萬台,季增率25%,今年市場規模上看1,100萬台,明年倍增到2,200萬至2,400萬台。
他認為,Netbook是「時勢造英雄」的產品,電腦已成為生活必需品,但碰上金融風暴橫行,消費者預算縮減,對價格更為敏感,Netbook市場終端售價介於350美元至500美元(約新台幣1.65萬元),約為傳統NB售價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大受歡迎。
由於國內雙A是Netbook市場的最大推手,隨Netbook出貨暴衝,法人普遍看好華碩、宏碁第三季財報表現,但也關心Netbook市場崛起對公司獲利及傳統NB市場的整體影響。華碩今天將召開法說會,宏碁明天接棒演出,會前法人屏息以待。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10.30 02:57 am
------------------------------------------
金文衡看華碩(2357) Q3獲利恐衰退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期許華碩明年筆記型電腦(NB)出貨量向2,000萬台目標邁進;外資法人認為,全球不景氣恐重創市場需求,對此多保守看待。
美林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曾省吾表示,他不清楚施崇棠是在哪一個場合發表的談話;不過,外資會以華碩公司的出貨預估做為分析依據。
歐系外資分析師則表示,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評估的出貨目標,是包含低價電腦在內,但明年低價電腦競爭益趨激烈,恐會侵蝕出貨量和毛利率。
華碩第三季品牌業務營收較上一季成長35%,旗下代工廠和碩也成長45%,華碩公司也表示,主機板、NB及Eee PC第三季全都達成獲利目標,相較廣達、仁寶等,華碩第三季表現相對較強。
不過,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昨(20)日說:「華碩第三季獲利低於市場預期,也會低於高盛證券先前預估。」恐會出現衰退。
高盛證券預估華碩第三季獲利為70.91億元,比市場預期的73.97億元還低。金文衡表示,現在市場會更關注華碩第四季的出貨預估,他預料華碩第四季NB與Eee PC的出貨會較強,但因白牌主機板市場需求衰退、桌上型電腦訂單取消等因素,主機板與子公司和碩部分會比較保守。
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謝偉姝/台北報導 2008.10.21 02:21 am
-------------------------------------------------------
華碩(2357)易Monitor電腦 找廣達代工
全球3C科技產品大廠華碩(2357)繼鴻海之後,將新增代工夥伴;據了解,華碩外型亮麗的「易Monitor」桌上型電腦,將委由筆記型電腦(NB)龍頭廣達代工,將再度以低價搶攻耶誕節商機,由於售價將低於2萬元,價格策略相當犀利,市場預計將再度引發各廠跟進風潮。
近來全球股災頻傳,華碩股價也因外資大賣與融資比重較高等因素頻頻破底,昨(14)日則因台股大漲,終場收復50元關卡,以51.7元的漲停板收盤。
不過,面對全球經濟環境劇烈變化,華碩因具有強大研發創新實力而顯得老神在在,繼易PC、易BOX之後,近期將再推出「易(Eee)」家族系列的新產品「易Monitor」低價桌上型電腦,並首度委由龍頭廠廣達代工。
華碩與和碩分家後,因訂單仍過度集中和碩,屢遭外界質疑分家效率不佳,華碩已決定加速釋單腳步,除日前將筆記型電腦以「OEM」方式委由鴻海代工外,近期新增廣達為第二家代工夥伴。
據了解,「易Monitor」屬「all in one」的桌上型電腦產品,將採嵌入式15.6吋觸控面板,產品概念接近蘋果的「iMac」桌上型電腦,但功能更多元,且終端訂價將低於700美元,這也是繼蘋果之後,第二家推出all in one桌上型電腦的品牌廠。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10.15 02:32 am
-------------------------------------------------------------
外資狠摜 華碩(2357)本益比跌破7倍
全球股災風暴,主機板類股昨日幾乎全數躺平,龍頭廠華碩(2357)雖9月品牌業務營收續創今年單月新高,但因近期日本市場傳出華碩「易BOX」低價桌上型電腦中毒等消息面不利因素下,近10日累計外資賣超華碩已近10萬張,本益比跌至7倍以下。
台股昨天一開盤即持續下挫,一線主機板類股華碩、技嘉及精英等全以跌停收盤。
華碩9月品牌業務衝破300億元,達到303億元的歷史單月新高水準,整體第3季營收783億元,也比第2季的581億元成長35%,同時華碩更樂觀看第4季營收應可維持第3季水準;華碩股價卻依舊持續下挫,昨天雖然跌幅限制減半,華碩仍然跌破50元關卡,以48.35元跌停收盤,成交量24,227張。
累計華碩近10日遭外資賣超高達99,148張,法人分析,華碩外資比重仍高達3成多,近期成為外資提款機,加上外資法人普遍看壞華碩仍持有和碩100%股權,恐華碩遭分家前代工業務拖累。
此外,華碩最近發生銷往日本市場「易BOX」低價桌上型電腦中毒事件,雖然數量不多,但成為賣超的另一藉口;以華碩今年每股獲利仍具7元實力來看,本益比已降至7倍以下。
華碩認為,在全球股災風暴下,因外資仍持有一定比率,難免遭到外資輪流賣超,很難倖免;不過華碩現金比重仍達四、五百億元,加上體質基本面仍佳,明年各項產品也仍有一定程度的成長,有信心度過全球經濟不佳的難關。
聯合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10.14 02:52 am
--------------------------------------------------------
奇偶華碩 外資持股大減
台股昨(13)日重挫逾百點,指數力守5,500點關卡;此波在全球金融風暴延燒下,外資持股也急劇滑落,包括奇偶(3356)、華碩(2357)的外資持股比率已跌破四成,大立光(3008)、新普(6121)、力晶(5346)等更下探一成大關。
行政院宣布三大穩定股市措施,但台股昨天開盤仍跌破5,000點,類股全面走低,隨後指數逐步拉升,終場下跌110點,收5,020點。
觀察類股表現,成交比重達七成的電子股成為支撐要角,類股指數跌幅不到2%,台積電(2330)帶量收紅,IC設計股瑞昱(2379)、聯陽(3014)挾業績題材下連袂上漲,鴻海(2317)、聯發科(2454)跌幅也小於大盤。
分析師表示,台股重挫百餘點,成交值不到500億元,市場信心渙散,雖然在政策護盤下終場力守5,000點,不過就技術線型來看,短線似乎尚未看到止跌訊號,仍需靜待投資人信心恢復,成交值回升,才有機會止跌回穩。
事實上,觀察520以來外資持股比率銳減的前20檔電子股,主要分布在網通、IC設計、LED及光元件、NB與手機零組件、DRAM等電子次產業。
分析外資目前持股比率,緯創(3231)、力成(6239)等已跌破五成,奇偶、華碩跌破四成,聯詠(3034)、立錡(6286)、友訊(2332)則失守三成,至於大立光、新普、力晶等的外資持股比率,更下探一成大關。
法人表示,緯創9月NB出貨達250萬台,超出市場預期,也使第三季總出貨量達到620萬台,比第二季成長超過30%,目前看來,10月仍可維持9月高檔,雖然市場雜音頻傳,但法人保守估計,緯創今年NB出貨仍可達2,100萬台以上。
麥格理證券表示,華碩第三季NB和Eee PC出貨應均有約170萬台,季增率分別為40%和近70%,第四季全球NB需求雖然成長力道雖不如前兩、三年,但仍相對穩健,且華碩在歐洲和亞洲也持續提升,認為華碩近期遭恐慌性賣壓,反而是長線布局的好時機。
至於大立光,瑞士信貸證券近期將其目標價由390元下修至360元,但同時將投資評等由「表現遜於指數」調高至「中立」。瑞士信貸將大立光今年每股盈餘預估值維持在22.4元不變,但將明年預估值下修9%至24元,並同時將2010年預估值下修12%至24.5元。
法人指出,外資占台股市值在三成以上,而外資後續動向將看美股臉色,至於投信與自營商本土法人只占台股市值一成,如何讓市場恢復信心,是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至於短期有效的工具,則是落實國安基金護盤救市的措施。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8.10.14 02:52 am
------------------------------------------------------------
銷日Eee Box中毒 華碩(2357)回收
華碩公關李育陞昨天表示,銷往日本的Eee Box桌上型電腦確實受病毒感染,但僅有在下載日文版軟體的生產線上發生病毒入侵問題,其他生產線的病毒防護並無漏洞,日本以外的國家目前並未傳出類似狀況。
李育陞指出,這次病毒入侵事件純屬個案,華碩已宣布回收疑似受到感染的Eee Box產品,未來對於生產線控管以及軟體安全防護措施,會採更嚴格的等級。
Eee Box是華碩繼低價筆電Eee PC後推出的新產品,雖然銷往日本的數量僅數千台,但業界認為,對華碩商譽的損失遠甚回收產品。
日本「讀賣新聞」網頁版昨天報導,華碩10月2日在日本開賣的桌上型低價電腦Eee Box 在出貨之前,就已遭電腦病毒侵入。華碩Eee Box在日本出貨4,500台,在日本各地約已售出300台,現在正展開回收作業。報導說,這是日本首度發生電腦在出貨前就已感染病毒的案例。
報導稱,華碩該款電腦在日本上市不久,就傳出消費者質疑畫面出現亂碼。華碩表示,這種病毒是在連結硬碟或USB記憶體時會附著的病毒,屬於蠕蟲病毒,中毒後,電腦運作會變得遲緩,也可能從網路下載有害的程式。
【經濟日報╱記者古鎮榮/台北報導】 2008.10.12 03:21 am
---------------------------------------------------------
NB激戰 華碩(2357)失寡佔優勢
年成長力守10% 抗宏碁 惠普低價電腦威脅
台灣被稱為低價電腦最佳實驗市場,第2季惠普銷售Mini note2133告捷,市佔率由9.6%衝上15%,與排名第2宏碁(2353)的市佔總和,已高於龍頭華碩(2357),打破首季寡佔局面。華碩本季行動電腦銷售估13~14萬台,年增率力保10%,儘管華碩守住移動電腦龍頭的信心十足,但是宏碁及微星(2377)等品牌來勢洶洶,第3季龍頭局勢將更形渾沌。
情勢渾沌
台灣對低價電腦接受度高,華碩今年首季銷售Eee PC達4萬台,在無對手產品競爭下,單季市佔率在Eee PC貢獻下拉出長紅,單季移動電腦(筆記型電腦與Eee PC)銷售高達9.9萬台,市佔率衝上47%,比宏碁約18%市佔率硬是高出2倍,而惠普在台銷量僅2萬台,市佔率9.6%排名第3。
宏碁嗆本季出貨順利
第2季華碩因電池與機構件缺料,單季Eee PC出貨量僅1.8萬台,加上品牌電腦成績總計7.8萬台,市佔率37%,比首季滑落10個百分點。不過亞軍宏碁與季軍惠普第2季市佔率分別達23%與15%,兩者相加市佔率已高於龍頭華碩,華碩首季寡佔稱霸局面已出現變化。
第2季惠普推出Mini note 2133迎擊華碩,銷售量不錯,根據國際數據中心(IDC)統計,惠普第2季單季銷售量衝上3.11萬台,是首季1.5倍,市佔率升至15%,惠普發言系統也表示,第2季移動電腦銷售中,大約新增部分多來自精簡電腦貢獻。
惠普銷售告捷,以代工廠英業達(2356)受惠最多,根據英業達發言系統表示:「第2季英業達每月Mini note2133下單量約10~20萬台。」
惠普靠小電腦銷售告捷,市佔追亞軍宏碁之後,宏碁第2季市佔率小升至23%,由於Aspire one在7月才正式放量出貨,故第2季對市佔幫助不大,但宏碁嗆聲第3季出貨順利,加上微星低價電腦加入戰局,使第3季市佔排名更形渾沌。
Eee PC本季衝6萬台
華碩副總林福能原預估今年第3季出貨挑戰高成長目標,不過因經濟景氣衝擊及競爭對手來勢洶洶,他說:「本季筆記型電腦銷售比上季成長25%,達7.5萬台,而Eee PC則在零組件紓解下要挑戰3倍成長,目標6萬台,合計本季移動電腦銷售13~14萬台,年成長力守10%。」
華碩6月Eee PC原本挑戰8萬台,筆記型電腦9萬台目標,合計單季出貨上看17萬台,但已微幅下修。林福能坦言,今年景氣情況不佳,但華碩第3季仍以年成長率10%,NB與EeePC合計銷量13~14萬台目標,預估下季有兩位數成長。
IDC分析師預估,第3季台灣整體電腦市場可望季增34%,而受經濟景氣影響,低價電腦反而分食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需求,故第3季預估電腦需求成長將受景氣限制。
蘋果日報【王郁倫╱台北報導】2008年09月29日
-------------------------------------------------
華碩(2357)釋單鴻海 2317下游勢力重組
華碩釋單策略出現重大調整,近期市場傳出,華碩已首度將筆記型電腦(NB)與桌上型電腦(DT)訂單,分別委由鴻海與偉創力(Flextronic)全球兩大電子專業代工(EMS)廠代工。華碩這項行動,除象徵華碩分家及品牌業務進軍國際市場的決心;華碩與鴻海攜手合作,更將改變電子下游大廠的勢力分布與版圖挪移。
華碩於今年初分家,但該公司NB等產品主要仍由負責代工製造業務的和碩(分家前華碩的生產製造部門)代工,華碩委外釋單策略,也一直受到市場關注。
華碩與和碩雖然在今年初分家,但華碩對和碩持股比率仍達四成,因此「華碩品牌業務何時釋單」及「對和碩持股比重何時降低」,一直是外界檢視華碩是否「真心分家」的兩大指標。
此次華碩分家後首度釋單,並由「宿敵」鴻海與偉創力全球兩大EMS廠分別取得NB與DT訂單,頗有向市場宣示華碩分家決心的意味:華碩將首款NB訂單釋給鴻海,而非廣達、仁寶等NB代工雙雄,更令市場相當意外。
華碩對NB釋單給鴻海的說法,表示不予置評。華碩發言人張偉明強調,該公司今年初分家後,就明確對外表示未來將委外釋單,目前已與多家代工業者展開接觸。
市場人士分析,華碩今年NB出貨量不含易PC為600萬台,主要都是和碩生產製造,此次雖然首度釋單鴻海,但明年才會開始出貨,且比重應在一成以上,對和碩應不致造成太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鴻海近年來因全球DT市場已趨飽和,不得不開始布局NB代工領域,原僅有新力與蘋果兩位客戶,今年來已首度獲得惠普、戴爾等全球前兩大品牌廠的訂單。
雖然鴻海代工NB主要是以OEM(即原廠委託生產製造)為主,而非ODM(原廠委託設計製造)。但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鴻海將觸角伸向NB領域,未來仍將對廣達、仁寶等傳統NB代工族群產生一定程度的威脅。而隨鴻海進入第三季後,單月營收出現爆發性成長,8月更創下歷史單月次高紀錄,如今取得華碩NB代工訂單,將更有助於往後持續業績成長力道。
不過受到台股大跌影響,華碩昨天下下跌1.2元、收61.1元,鴻海更重挫9元、收137.5元。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09.16 03:25 am
---------------------------------------------------
施崇棠 彈性策略 化敵為友
華碩筆記型電腦(NB)首次委由鴻海代工,令市場深深體會到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化敵為友」的策略彈性。事實上,華碩分家後,雖然專注品牌業務,但施崇棠卻堅持華碩要掌握核心研發能力與價值,是華碩此次願意大舉釋單給鴻海的重要因素。
據了解,鴻海本來就是華碩機殼等零組件供應商,此次進一步獲得華碩NB組裝訂單,但原始設計仍由華碩掌握,華碩不但可充份運用鴻海經濟規模的成本優勢,也仍可享用掌握核心研發能力的附加價值。
市場人士觀察,由於華碩本身就具有研發優勢,因此初期委外釋單,是要與鴻海、偉創力這種大型生產製造大廠(EMS)合作結盟為主。
事實上,華碩、和碩分家,經常被拿來與宏碁、緯創分家做比較,施崇棠曾多次公開表示,華碩與宏碁分家最大的不同,就是華碩仍維持強大的研發能力;華碩的釋單策略,也與新力、蘋果等具產品創意的品牌大廠較為接近。
華碩今年分家後,雖立即飽受全球市場可能衰退的挑戰,但在施崇棠主導下,推出易PC低價電腦在全球形成熱賣、各廠跟進風潮,以及施崇棠提出M型化社會的品牌策略,都令市場眼睛一亮。
尤其進入第三季以來,華碩營收開始加溫,不但8月營收259億元創下今年單月新高,預計9月營收還將創品牌業務歷史新高紀錄,象徵華碩分家後施崇棠的第一張成績單仍然相當亮麗。
【經濟日報╱記者 林貞美】 2008.09.16 03:25 am
-------------------------------------------------
分析》利字當頭,雙贏最重要
華碩未分家前,與鴻海在全球代工市場上競爭激烈,雙方業務重疊之處相當多,包括主機板、桌上型電腦、遊戲機等都曾全面對槓上,雙方各憑本事在全球市場競逐客戶訂單,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門戲碼。
不過,華碩分家近一年來,已全力專注品牌業務,與鴻海關係也發生了化學變化,甚至「愈看愈對眼」;此次華碩將分家後NB首度委外的「處女訂單」交給鴻海,尤其令市場體認到「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因為華碩與鴻海的結盟,確有機會達到雙贏的境界。
華碩與宏碁都是近年來在全球市場迅速篡起的華人品牌,不過,華碩今年NB出貨量僅約600萬台,與惠普、戴爾兩大品牌年出貨量動輒兩、三千萬台相比,仍有一段距離。
因此,若華碩釋單給廣達、仁寶、英業達等這種傳統NB代工族群,因為數量不大,初期僅能算是「二線客戶」,華碩內部不免擔心,無法得到廣達、仁寶等代工廠提供較佳的價格與服務。
反觀鴻海,雖貴為全球最大EMS廠,但因NB代工業務仍在成長階段,雖然已獲得蘋果、新力、惠普及戴爾等下單,但多數為少量、非主流機種的訂單,因此若能夠有機會為華碩代工NB,必然會視華碩為上賓。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進軍國際品牌市場雖仍在起步階段,整體規模無法與惠普、戴爾、蘋果等大廠相比,不過華碩產品內容豐富,舉凡NB、桌上型電腦、手機、各式無線應用、數位家電等產品一應俱全,未來一旦品牌效應發酵,再結合鴻海全球運籌與生產的實力,市場爭戰潛力將不容小覷。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 2008.09.16 03:25 am
--------------------------------------------------------
華碩(2357)彩粧業異業結盟 全年在台手機出貨6.6萬支
搶攻暑假銷售旺季,品牌大廠華碩電腦 (2357) 今天推出ASUSP320智慧型手機,強調迷你、超薄、圓滑流線的設計,同時搭配知名彩妝品牌Stila,推出限量ASUS P320「Stila彩繪美盒」。華碩今年上半年在台灣推出5款手機,下半年還將有2款新機,全年出貨目標6.6萬支。
華碩今天推出最新ASUS P320智慧型手機,內建最新Windows Mobile 6.1作業系統、SiRF III衛星導航晶片及華碩豐富的獨家貼身秘書功能,可輕鬆掌握每日行程、郵件收發、音樂播放、RSS即時新聞等資訊,還有獨家內建的ASUS Today桌面管理功能,能夠依據工作日與假期來設定不同的桌面資訊,自動切換。
華碩也針對女性用戶,推出限量ASUS P320「Stila彩繪美盒」,購買珍珠白或玫瑰粉ASUS P320,隨貨附贈Stila時尚彩繪手機貼、價值新台幣1400元的新款彩妝,及價值500元的Stila彩妝折價券。
回顧今年上半年,華碩在台灣共推出5款手機,銷量約1.6萬支,下半年共將有2款新機,全年出貨目標6.6萬支。
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 2008/07/28 19:36
-------------------------------------------------
華碩(2357)Eee PC上季出貨達成率僅8成
華碩(2357)第2季Eee PC銷售量僅100萬台,低於原目標120~130萬台,達成率僅8成,昨獲華碩官方證實,主要是6月下旬機構件供應不順,7月盼趕回進度,內部定下50萬台單月目標。
宏碁則喊出7月下旬日出貨1.5萬台高標。
出乎意料
華碩Eee PC第2季零組件供貨不順,先是4~5月電池缺貨,在中國電池芯供給敲定後,6月又傳出8.9吋新機種的機構件供給短缺。
年目標500萬台不變
另外新機種外殼採用最新膜內漾印(IMD)技術,也同樣供給吃緊,在經過半月努力後,6月下旬確定無法達成第2季出貨120~130萬台目標,而通路商也傳出華碩因6月將推新機種,5月底起暫緩舊機進貨消息,但6月華碩新機交貨不足,也衝擊實際銷量。
華碩昨證實第2季Eee PC銷售量100萬台,目標達成率8成消息,不過強調,上半年累計出貨200萬台,不會修正年度500萬台目標,目前正積極解決新機機構件供應問題,預期本周起交貨量會開始放大,內部認為本月將出貨50萬台,可望順利趕回失去的進度,第3季Eee PC原先目標為150萬台。
低價電腦風起雲湧,但零組件缺貨考驗卻頻傳,除電池與英特爾Atom處理器供應量不足,全面衝擊所有低價電腦廠商,另廠商也出現個別零組件長短腳問題,讓市場各品牌機種缺貨消息頻傳。
微星(2377)新機Wind NB上市也面臨Atom處理器及機構件量產不及考驗。
惠普宏碁緊追在後頭
由於華碩是低價電腦領頭羊,也成各家後進者鎖定目標,惠普即已宣布在第2季單季台灣市場出貨量超越華碩,而宏碁更嗆聲7月下旬出供應量放大後,單日出貨1.5萬台有信心鋪貨一空。
華碩首季台灣Eee PC銷售量4萬台,在低價電腦納入NB計算下,幫助華碩市佔跳上47%墊腳石,不過隨第3季各家出貨喊出破萬台口號下,競爭激烈度將直線升溫。
蘋果日報【王郁倫╱台北報導】2008年07月11日
-------------------------------------------------
華碩(2357)上季獲利 恐大降
主機板龍頭廠華碩(2357)昨(9)日公布6月營收193億元,比5月營收小幅成長近7%,也比去年同期成長6%;不過華碩第二季淡季效應明顯,季營收581億元,比今年首季的630億元衰退了近8%,華碩對第三季旺季營運看法趨於審慎。
華碩第二季營收雖僅小幅下滑7.8%,但在主機板殺價、和碩獲利不佳及筆記型電腦出貨量不如預期等因素,第二季獲利恐將僅60億元左右,比今年首季衰退近三成。
華碩6月營收193億元,比5月181億元成長了6.6%,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了6%,累計華碩今年上半年營收1,210億元,仍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5%。
不過受到歐洲、大陸市場需求不如預期的影響,華碩第二季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比今年首季逆勢衰退,主機板出貨量則比第一季衰退15%,另外明星產品第二季出貨量也僅守住百萬台的門檻,表現都低於華碩內部及市場預期。
法人粗估,華碩第二季稅後純益恐將僅60 億元左右,毛利率也將跌至20%以下;華碩今年首季稅後純益74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元,毛利率則為21%。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分家後,負責代工製造的和碩第二季接單情況不佳,不但陸續丟掉戴爾等筆記型電腦客戶訂單,原惠普桌上型電腦訂單也遭同業搶單;法人預估,和碩第二季營運恐將僅是小賺,對華碩第二季獲利能力無法有任何貢獻。
華碩財務長暨發言人張偉明表示,今年全球景氣變數很大,雖然第三季旺季效應仍有助於業績成長,但看法趨於審慎,但該公司仍維持筆記型電腦全年出貨量660萬台,以及易PC出貨量500萬台目標。
不過,華碩第二品牌「易」系列,因走平價路線,除了「易PC」低價筆記型電腦已廣為市場所接受外,華碩也將在第三季推出重量級產品、200美元以下的桌上型電腦「易BOX」,由於「易家族」系列產品也將陸全線到齊,對華碩旺季商機有一定程度的浥注。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07.10 01:38 am
------------------------------------------------------------------
Nvidia降財測 華碩(2357)衝擊大
國際繪圖晶片大廠Nvidia昨日發布獲利預警,受到Nvidia繪圖晶片發現瑕疵影響,Nvidia昨日盤後股價重挫18%,日商大和證券分析師黃文堯表示,Nvidia繪圖卡在高階主機板市占率達六成,Nvidia發生產品瑕疵,對華碩衝擊最大。
華爾街日報報導,Nvidia繪圖晶片目前廣泛使用在個人電腦及其他掌上型裝置,Nvidia昨日表示,該公司筆記型電腦晶片組,故障率明顯高於一般平均,為了因應日後電腦召回維修成本,Nvidia昨日一次提列1.5-2億美元損失,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Nvidia將負起所有責任。受產品瑕疵事件影響,Nvidia預估第二季營收為8.75-9億美元,低於業界預估的11億美元,毛利率也會低於原先預估,Nvidia昨日也調降七月營收一到二成。
日商大和證券分析師黃文堯表示,由於Nvidia繪圖晶片,在高階主機板市占率高達六成以上,Nvidia調降第三季出貨目標,直接影響高階板卡廠第三季營收,華碩因為高階板卡市占率高達七成以上,因此受影響程度最大。
黃文堯表示,板卡雖然只占華碩營收20-25%,但所貢獻營業毛利佔總營業毛利35%以上,受主機板需求減弱影響,華碩第二季營收未達目標。
大和證券擔心,華碩第三季可能也會發生類似狀況,如果Nvidia晶片第三季降價出貨,主機板業者殺價風將持續。黃文堯表示,基於上述理由,大和仍維持對華碩賣出評等,在PC族群當中,宏碁投資價值仍優於華碩。
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2008.07.04
---------------------------------------------------
華碩 (2357)本季獲利恐減三成
華碩(2357)第二季淡季效應明顯。法人預估,華碩第二季營收雖僅小幅下滑,但在主機板殺價、和碩獲利不佳及筆記本型電腦出貨量不如預期等因素,第二季稅後純益恐將僅60億元左右,比今年首季衰退近三成。
法人指出,受到歐洲、大陸市場需求不如預期的影響,華碩第二季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恐怕僅與第一季持平,主機板出貨量則比第一季衰退15%;華碩原預估第二季熱門產品「易PC」銷售量可達120萬台,恐將僅110萬台。
華碩財務長張偉明坦言,受到淡季效應以及全球景氣不佳影響,第二季營運不如原預期樂觀。法人粗估,華碩第二季毛利率將跌至20%以下;華碩今年首季稅後純益7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2元,毛利率21%。
華碩分家後,負責代工製造的和碩第二季接單情況不佳,不但丟掉戴爾等筆記本型電腦客戶訂單,原惠普桌上型電腦訂單也遭同業搶單;法人預估和碩第二季營運恐將僅是小賺,對華碩第二季獲利能力無法有任何貢獻。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台北報導】 2008.06.30 02:37 am
-------------------------------------------
沈振來操盤 Atom、P45華碩(2357)祭出Bundle採購 取得英特爾優先供貨權
近期PC市場出現難見無米可炊市況,除英特爾(Intel)Atom處理器大缺貨,澆熄熱炒多月的Netbook熱潮外,連新一代晶片組P45也出現供貨吃緊狀況,令不少PC及主機板業者急得跳腳。
然據通路業者透露,華碩展現統一採購實力,向英特爾下大單,近期已向合作夥伴告知,不論是Eee PC還是P45晶片組絕對都不缺,在執行長沈振來親自操盤下,主機板市佔及Eee PC出貨目標將會順利達陣。
繼5月沈振來公開表示,英特爾Atom面臨缺貨窘境,預計9月才能解除危機,稍後英特爾也於COMPUTEX證實此一消息,表示會儘快解決,然而缺貨窘境卻令急欲挑戰華碩Eee PC的各路人馬陷入無米可炊情勢,包括高喊全年Aspire One出貨將高達700萬台的宏碁、50萬台的微星Wind NB及技嘉M912、戴爾(Dell)、神達、Amtek Elego、海爾等仍苦苦等待Atom入倉,預計7月下旬才會陸續開始供貨。
除Atom外,生命週期長達18~24個月成為不少主機板廠未來主要獲利關鍵的P45晶片組也出現供貨緊張市況,P45上市前曾傳出「PCI-E x 16」與繪圖卡出現嚴重相容問題,雖然英特爾迅速解決此一問題,但也讓P45晶片組大量出貨時程向後遞延,目前除受惠P35等產品表現優異的技嘉及擁有龍頭地位的華碩外,其他主機板業者取貨數量甚微。
目前市場上最熱門Atom處理器及P45晶片組出現缺貨,華碩2者皆有,只要任何一項供貨有問題,都將嚴重衝擊單季獲利表現,而為防堵此一情勢,據通路業者指出,華碩近日陸續向合作夥伴保證P45主機板及採用Atom處理器的Eee PC 901及1000系列供貨暢順,絕對不會斷炊,希望經銷代理通路業者全力相挺。
大家都拿不到,而華碩卻信心滿滿,通路業者進一步透露,Eee PC首代是由主機板團隊一手催生,而與技嘉力戰P45也是華碩視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一役,在曾是主機板最高主管的華碩新任執行長沈振來及主機板事業處產品企業部副總經理謝明傑全力操盤下,祭出Atom、P45相互Bundle採購策略,憑藉強大經濟規模向英特爾取得第1優先供貨權,在緊急時刻發揮集團採購實力。
PC業者對此認為,英特爾先供貨給華碩,除了是因為龍頭勢力外,另也希望能稍微澆熄Netbook熱潮,避免Netbook市場規模快速壯大,讓Atom衝擊主流處理器平台銷售,另在P45晶片組方面,華碩目前仍是英特爾最大客戶,在不得罪親密合作夥伴技嘉下,也保證華碩供貨無虞,2大廠目前合計擁有多數P45晶片組,其他廠只能苦等,華碩祭出Bundle採購不僅令英特爾供貨,沈振來新人事團隊整合完成後,操盤實力不容小覷。
DIGITIMES Inc 陳玉娟/台北 2008/06/27
-------------------------------------------------------
華碩 爭食GPS手機大餅
華碩今(27)日將發表新款衛星定位系統(GPS)PDA手機P320,是GPS手機的入門選擇。由於消費者期待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必須內建GPS功能,華碩第二季還將推出P560、M536等內建GPS功能的手機。
華碩今年針對手機市場,是要以PDA手機為主力產品,共將推出13至15款微軟PDA手機,第一季已發表四款。
華碩亞太區總經理林宗樑表示,亞太地區今年要挑戰25萬支銷售目標,其中台灣5萬支,目標要達到PDA手機市占率的25%。
宏達電也將GPS功能視為基本配備。2G的GPS PDA手機P3470在和聯強合作後,上市一個半月就賣出8,000支,和中華電合作的Touch Cruise第一批7,000支也很快銷售一空,目前台灣市面共有四款內建GPS的手機,下月將上市的鑽石機也具有GPS、AGPS功能,並支援Google Maps服務。
GPS手機不僅因消費者需求興起,也因為背後擁有龐大的服務商機。消費者持有GPS手機後,不僅找路方便,也會經常連上電信業者網路更新地圖,運用找餐廳、景點等資訊,帶動行動廣告、行動交友商機。
市調機構ABI Research指出,全球內建GPS功能的手機在2012年前可望達到一年5.5億支的規模。目前大多CDMA手機都已經內建GPS功能,未來也將成為GSM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明年GSM基頻晶片就可望整合GPS、藍牙和WiFi無線上網等功能,並改善現有的成本、功耗等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8.05.27 02:55 am
-----------------------------------------------
英特爾四川廠地震 華碩:沒影響
華碩(2357)、微星(2377)、技嘉(2376)等國內主機板大廠關注英特爾成都封測廠受災情形。華碩發言人張偉明認為,應該不致於會對華碩供應鏈造成影響。技嘉、微星則緊盯英特爾成都廠後續消息。
華碩昨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說明大陸四川地區大地震,對子公司和碩聯合的財務、業務並無重大影響。且張偉明指出,目前並未聽到英特爾成都廠有傳出重大災情,初步評估,應該不會對華碩供應鏈造成影響。
主機板業者表示,英特爾成都廠以筆記型電腦產品線為主,NB晶片組利潤相對較佳。業者擔心,若成都廠產能受到影響,可能排擠桌上型電腦晶片組生產線,以支應成都廠受損產能,擔心用在主機板、筆記型電腦、甚至低價電腦的晶片組、CPU,供應可能吃緊,可能影響後續出貨情況。
因此,技嘉、微星都緊盯英特爾成都廠狀況,以及英特爾後續對策。兩家業者都擔心若災情嚴重,恐怕會對供應鏈造成影響。
工商時報/楊玟欣/台北報導 2008.05.14
----------------------------------------------
華碩(2357)---佈局半導體,掌握規格主導權
華碩進行品牌與代工分家策略後,過去一直低調進行的生產鏈佈局,也開始有了較明確的方向,其中與競爭對手鴻海集團最大的
不同點,就是華碩已開始直接將生產鏈的佈局直接延伸至上游半導體市場。
華碩今年陸續入股迅杰(6243)、雷凌(3534)、安國(8054)等IC設計業者,如今又打算說服NVIDIA及超微釋出覆晶基板訂單予景碩,業內人士就指出,明年華碩在半導體市場的佈局將更積極,最終目的就是要掌握系統產品的規格主導權。
台灣EMS及OEM等系統業者過去主要的強項在於製造及代工,所以一直以來都得面對龐大的降價壓力,就算今年國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接單暢旺,毛利率還是無法回升至五%以上,連第一大廠鴻海的毛利率也有下滑壓力存在。
為了將客戶群及利潤中心制落實,華碩決定將品牌及代工分家,而在這個策略執行的同時,華碩對半導體市場的佈局也已浮出檯面。
今年多家舉辦私募的IC設計業者,都見到了華碩的投資身影,如提供-- 鍵盤控制晶片的迅杰,私募就獲得華碩的認購,並成為華碩超低價電腦Eee PC的鍵盤晶片供應商。
同時,華碩也認購--雷凌的私募,雷凌(3534)在無線區域網路(WLAN)及射頻晶片(RF)上技術領先同業,華碩將可取得WLAN及射頻晶片的設計,主導在筆記型電腦、手機等產品線的整合。
另外在類比及電源管理晶片佈局上,因為主機板上需要應用到大量的相關晶片,所以華碩也陸續與--立錡(6286)、茂達(6138)、富鼎(8261)、安茂(3188)等業者有密切合作,其中安茂因購併了華碩轉投資的鈺碩事業部,與華碩間的合作更上一層樓。
至於華碩董座施崇棠也有投資的--LED驅動IC供應商點晶(3288)
,也有機會打入華碩筆記型電腦螢幕LED背光元件元件供應商行列。
如今華碩也開始要求NVIDIA及超微等繪圖晶片供應商,將覆晶基板訂單釋出予子公司景碩,顯見華碩在半導體生產鏈的佈局動作,已經見到了整合效益。
不少半導體業內人士就指出,華碩將品牌及代工分家後,在自有品牌產品上的動作將更積極,其中如在超低價電腦EeePC上,就已掌握規格制定及主導權,由於具有規格主導權系統大廠,才能跟蘋果等國際大廠一樣享受高毛利率甜美果實,華碩現在更積極佈局半導體市場,將對其未來產品規格自主更有幫助。
200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