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BofA)最新訪調顯示,多數機構投資人認為,當前金融市場最大的尾部風險已不是新冠肺炎疫情,而是「高於預期的通膨」。分析師也預期資金將繼續從成長股輪動到價值股,並且青睞大宗商品與不動產等資產。

自去年2月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在美銀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訪調中,新冠疫情一直都名列經理人認為的頭號尾部風險,但本月5日至11日進行的訪調顯示,如今最多受訪者都認為市場的最大風險是「高於預期的通膨」,占37%。

第二大風險則是「債市恐慌」,之後分別為新冠疫苗推出和華爾街泡沫。

訪調也顯示,預期未來12個月通膨將走高的基金經理人高達93%,91%的投資人預期經濟將轉強,預估明年全球企業獲利將好轉的受訪者則達89%,都創歷史新高,而聯準會(Fed)預料將在2023年2月開始升息。

這份訪調共掌管6,300億美元資產、220位經理人的調查也顯示,48%受訪者全球經濟將呈現「V」型復甦,遠高於去年5月的10%。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尼特表示,訪調結果顯示投資人情緒「明顯看多」。

哈特尼特說,多數受訪者都認為美債殖利率升至1.5%不致引發股市跌入修正,但從1.5%升至2%這段時間是關鍵,43%受訪者認為美債殖利率若升至2%,將導致股市回檔10%。52%受訪者也認為今年價值股表現將優於成長股。

高盛建議可買入價位低於平均、每股獲利看增、且股票常跟著美債殖利率上漲而走高的股票。

面對通膨的新時代,高盛投資組合策略與資產配置部門董事總經理穆勒-葛利斯曼看好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的策略師瑪哈拉吉則偏好基礎設施等另類資產,以及不動產和美元;Algebris避險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加羅青睞價值類股的可轉換債券、和大宗商品。

品浩主權信用分析師麥伊表示,若通膨上揚,美國抗通膨債券(TIPS)可提供合理的保障,商品和與不動產相關資產也可望因通膨受惠。

一些專家也認為,對通膨大幅上揚的疑慮為時過早。荷寶投資管理集團的投資組合經理布洛克蘭說:「歐元區、日本等地的通膨仍遠低於央行目標,美國的通膨風險較高,但還不足以重創股市。」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2021-03-22 01:02
----------------------------------------------------------------
清算銀行:各國央行恐升息太晚 引發通膨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BIS)表示,各國央行有可能升息太晚,抽回緊急流動資金太遲,而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

職掌監督各國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在今天公布的年度報告中指出,歷史經驗顯示,央行決策者「因擔心做得太早或太嚴厲,而有延遲及緩慢緊縮金融情況的傾向。」

清算銀行指出,由於是最近的金融災難性危機促使各國央行採行目前的擴張行動,因此央行人員對於太快緊縮有所疑慮,這尤其升高了「緊縮太慢」的風險。

為了對抗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不景氣,全球各國央行已將利率降至史上低點,並且挹注動輒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至金融體系。

清算銀行表示,在各國央行還能政策轉向之前,值得擔心的是:急劇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演成更廣泛的貨幣與信用總數的成長。

該行說,如此一來將導致助長通膨預期的通貨膨脹,或可能點燃另一波的資產價格泡沫,並為下次金融盛極而衰的循環種下因子。
中央社譯者:紀錦玲 2009/06/29 23:21
-----------------------------------------------------------
凍漲 凍不住價格解凍的預期!通膨暗潮更加洶湧

油價凍漲 4個月後,台塑化 (6505)終於首先發難,不顧行政院的繼續凍漲決定,讓油價恢復浮動,與中油脫鉤,後續影響還有待觀察;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台塑化終於勇敢踏出油品市場自由競爭的第一步,也讓政府部門須好好思考政治凌駕專業的得失。

經濟學教科書開宗明義,把由供給、需求所決定的均衡價格稱為市場機制;供給曲線為一條正斜率的曲線,代表價格愈高時,廠商愈有意願增加供給量;而需求曲線則為一條負斜率的曲線,表示當價格愈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愈低;當兩條曲線交叉時,就可決定出均衡價格以及均衡量。

台灣目前面臨的輸入型通膨,即是成本推動的物價膨脹 (cost push inflation),乃是因為生產成本上升,使得總合供給減少,因而引起物價膨脹;台灣經歷過兩次較為嚴重的物價膨脹,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時,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飆漲 47.5%,第二次石油危機時 CPI在1980年上漲 19%,1981年上揚 16.3%。

當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時,因台灣所需石油全數依賴進口,當國際油價上漲時,廠商生產成本提高,便將成本轉嫁在產品售價上,亦即所謂的總合供給的變動,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在總合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加上當時貨幣供給過多,物價便向上飆高。

國際原物料、原油價格攀升,政府採取了諸多因應政策,而油、電價凍漲卻是飽受爭議;浮動油價凍漲門檻由原本 15%降為 12%,因此使得油價自去年11月開始凍漲,其中的政治考量明顯凌駕專業;經濟學家多認為扭曲市場機制、增加預期心理,同時也扭曲了資源配置,與節約能源政策背道而馳。

「反正總有一天都要解凍!這樣的預期心理更嚴重」,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指出,目前對油價調漲的預期比起石油危機還差太多,政府不應該讓預期心理更惡化,一旦預期心理形成,央行的貨幣政策著力點將更加困難。

行政院經建會顧問李高朝就痛批政府的決策不能炒短線,以全球經驗來看,價格管制是無效的,也是不公平的,凍漲愈久,對台灣的經濟傷害愈大;若拖到5、6月新政府上台才來處理,將會影響明年甚至後年的經濟成長。

行政院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引用國際機構對今年油價的預測,最樂觀的瑞銀證券預測74美元,最悲觀的高盛則預測95美元;也就是說政府預期在第 2季過後,國際原油價格就會下跌,屆時即可自動恢復浮動油價機制。

梁國源則表示,觀察國際油價,其實早從2003年第2季開始就已呈現波段性上升,且上漲的趨勢與石油危機不同,石油危機時漲的快、跌的也快,但這波漲勢卻是分為 4個階段波段性的漲勢,尤其從50美元飆到100美元的力道最猛。

梁國源也分析國際原油飆漲的原因,包括美元貶值,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沒有下降的空間;其次,自2003年開始,全球原油備用產能已呈現不足的現象,到2007-2008年雖然有明顯提高,不過仍低於 250萬桶的安全下限,且多集中於地緣政治風險相對較高的OPEC國家。

再者,原油需求方面,美國的總需求量並未因經濟趨緩而減少,中國則因經濟高度成長帶動需求量大增;此外,投機資金進入商品市場也是原因之一,但仍有隱憂存在,即 ETF投入原油市場較農產品、黃金為少,即便資金撤出,油價修正幅度相對較小。

經濟部長陳瑞隆在立院質詢時也無奈表示,「油價是最複雜的,不單是經濟因素,還包括政治議題」;言下之意,似乎對行政院 4月份維持油價凍漲的決議頗不以為然,又是血淋淋政治凌駕專業的鮮明例證。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則以不同角度來看油價問題,「就是因為市場失靈,所以才需要政府」,但價格仍應該合理反映成本;因油、電價調漲會對產業活動、一般物價造成衝擊,在不是完全市場經濟體制底下,價格變動的幅度愈小愈好,在穩定的趨勢下,大宗物資即使上漲,相對承受的壓力會比較輕。

撇開凍漲所造成對經濟的影響,產、官、學界都一致表示,凍漲有公平性的問題;用預算赤字補貼中油虧損,等於全民替用油、用電大戶買單,嘉惠 M型社會右邊的族群,補貼政策應該是用在大眾捷運系統,才是真正落實照顧 M型左邊的弱勢族群,也才能避免資源浪費,節約能源才不致淪為口號。

台灣的貿易依存度甚高,國際原油及重要原物料持續攀升,勢必受到輸入性通膨壓力,但凍漲還可以壓多久?此外, CPI上漲的部份因素也是受到躉售物價指數(WPI)遞延效果的影響,而今年1-2月WPI漲幅達 9.24%,其中石油、天然氣及煤製品、基本金屬、化學材料、農產品等項目合計,對 WPI上漲率即拉抬了7.3%;凍漲真的壓得住通膨嗎?

表一 國際金融機構對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價格預測 (單位:美元/桶)
機構名稱 2007實際價格 2008預測值 漲幅(%)
高盛 95.0 31.4
EIA 94.1 30.2
Global Insight 72.3 90.3 24.9
Newdege 78.5 8.6
EIU 78.0 7.9
瑞銀證券 74.0 2.4

表二 台灣物價指數變動概況 (單位:%)

CPI WPI
2005 2.31 0.62
2006 0.60 5.63
2007 1.80 6.46
2008 1-2 3.42 9.24

(資料來源:台灣綜合研究院 製表:江天佑)
鉅亨網記者江天佑/2008 / 03 / 29 星期六 18:30
-----------------------------------------------------------------
李高朝:小型停滯通膨來了

國際能源價格一度漲破每桶100美元,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昨(3)日強調,油價上漲只是短期因素,今年全球經濟景氣將比去年趨緩,原油需求不可能增加,2日原油飆高,主要是去年第四季總需求提高餘溫延續迄今所致,他認為光憑目前情況研判今年油價走勢還言之過早。

經建會顧問李高朝則說,目前各項經濟指標表現跟1973年、1974年能源危機時發生的停滯性通膨很像,不僅原油漲,大宗穀物也漲。但李高朝研判現在的情況不會像當時的停滯性通膨這麼嚴重,只是會有通膨壓力,經濟成長率也不會到零成長甚至衰退的情況,頂多有點像小型停滯型通膨的味道。

2008年伊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2日在盤中交易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雖然稍後回跌到100美元以下,但是收盤仍上漲3.64美元,寫下每桶99.62美元新高紀錄。

對於國際原油一開年即傳出大漲的噩耗,葉明峰強調政府會密切注意觀察,但他認為,這一波原油上漲,主要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全球經濟熱絡,提高的總需求餘溫延燒至今,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揚言日產量減少150萬桶,加上國際熱錢、巴基斯坦發生布托被暗殺事件等非經濟因素衝擊,導致油價投機氣氛驟然升高。

葉明峰認為,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估今年全球經濟趨緩,原油需求不可能增加,去年原油每日需求超過供應100萬桶,但今年情況可能反轉,預估每日原油需求8,716萬桶,供應卻超過需求,達8,739萬桶。

葉明峰說,目前油價大幅翻揚只是短期現象,光看第一季的情況不準,因為油價若長期走高,一定會把全球經濟拉下來,屆時油價因需求減緩也會下跌。經濟/林淑媛/台北 2008.01.04 04:10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