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教徒來說,初發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華嚴經>上說,一個人初發心時,便已成正覺。也就是說,在你第一次接觸佛法,並相信佛法,願意如實修行時,那個時候,你就已經等同於一個覺者了。

一粒種子,撒到土地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出一朵花、長成一棵樹,結成一個果實。初發心即成正覺,意思就是這樣。

這道理看起來有點深奧,其實一點也不。這只是把世人習慣站在自我立場、認短為長的時間觀念,轉化為拿掉自我,從宇宙相對性來看萬事萬物的道理而已。

在古代莊子的寓言裡,就有不少談到時間的相對性,像夏蟲不足以語冰,篤於時也,因為夏天的蟲兒活得太短,沒看過冰,不知道冰為何物。世間上的人活得太傻、太固執,因此不知初發心時,就已經是佛陀覺者了。

從一粒種子到一朵花,好像是不相關的兩回事,但從宇宙亙古的角度看,這不過是一彈指、一剎那間的事情。就好像把種花的錄影帶,往前快速播放,則一粒種子與一朵花,幾乎是同步完成到位。

初發心,與投資股票有何關係呢?

我認為有,而且是極重要的事情。初發心正確,幾乎就已注定一樁投資案必然能賺錢。或者說,初發心清楚的投資人,投資成功的機率極高,因為初發心就已圓滿了他的投資事業。

對非佛教徒來說,什麼叫初發心呢?

就是你的行為動機。

證券投資的動機是什麼?這一念,就已決定了你往後的投資果報。

我相信對多數人來說,證券的初發心就是想賺錢。因為我們的發心是如此,因此結出來的果報就是賺錢快樂、賠錢痛苦;多頭如在天堂、空頭如在地獄。因為初發心執著在一個"利"字,因此投資的過程與結果,就必然與"利"相隨,如影隨形,很難不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而起愛憎之心。

投資的初發心,難道非以利為始嗎?

我相信很多證券投資朋友會訕笑我的癡傻。如果,一個證券的初發心者,也就是想投資股票的動機,非以利不可的話,則世間絕無修行人。為什麼呢?因為證券投資與人們平日的行為一樣,都是同一套邏輯。如果我們說,人跟人互動,無不以利為始、無不自私自利的話,那世間根本不需有宗教信仰可言。因為信仰耶穌、上帝,也是為了贖罪的自私性與自利性,非無私、無我之愛了。

俗話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因此,世間沒有無私之人,人們的每種行為,都是從自私的動機出發,只是心想而口未宣而已。

此說絕對不正確,這就是我所相信的道理。正因為人與萬物不同,有可貴的情操,有愛、有恩慈、有無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因此才讓人的生命可貴。

如果人有這種可貴的情操,那麼證券投資又為何不可能有呢?

如果你投資證券的初發心,是瞭解一家企業的生產模式,欣賞其商品的競爭力與優點,因此願意與該公司經營團隊一起投資生產該產品,那麼這個發心,就是一個與由利而出發的投資動機,完全不一樣。這就是不一樣的投資初發心。

有了一個愛企業的初發心,難道就棄利而不顧嗎?當然不是。初發心種了一顆種子後,如果沒有澆水灌溉,沒有適當栽培,選擇一個好地點、好時機加以種植,則初發心不可能成正覺。

同樣的道理,你愛一家企業,卻在高點買入該公司股票,能有多少好報酬呢?我相信不套牢是幾乎不可能的。反之,因為愛一家企業,故擇其適合布局的時點與價位而投資,買了以後,時時護念它,不輕易因股價波動而拋棄它,這就是一種無私的美德。那麼假以時日,只要是一家好公司,這家好公司就會回報你以值得的回報。

這就是一種慈善投資法,也是一種有原則、有內涵與有價值觀的投資法,而不是隨世浮沉,在股價的波動中忙忙碌碌,卻不知所終。

投資的原初之心,決定了你的投資過程與眾不同。以我來說,我很少擔憂股價的波動,並不是說我不害怕虧錢,而是說我做過了功課,瞭解了一家企業的經營本質,並估算過公司的合理價值,因此,投資的那一刻,就不後悔以該價位加以投資。

初發心修行佛法的朋友,應該可以理解,初發菩提心以後,得經過多少修煉,得經過多少磨難,才能理解,一切萬物皆空,只有清靜的心、無私無我的生命,是世間原已本具之物。

投資市場也是一樣。投資人得經過多少次的淬煉,才能明白,股價原是一種相對性,因浮沉表相之物而煩惱,又何苦來哉呢?何不原初發心,就發一個不隨股價波動而起伏的心,就發一個不因利而起始投資的心呢?

因無利而投資,卻因利而慎擇投資,最終隨緣得到一個圓滿清靜的投資成果。這就是<金剛經>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點投資的小心得,與煩惱股價波動的朋友共享,願大家多多回到原初投資的動機,想一想,自己當初的投資動機是什麼?而不要太執著於股價的短暫波動。

王志鈞 外星地球人 2010/01/31 11:53:18
http://blog.udn.com/solon8888/3737699 
---------------------------
信心是賺錢的法寶

一個篤定想買股票或賣股票的決策,為何不能貫徹執行,而要受到市場氛圍與人云亦云的想法所左右呢?…

「信為道源功德母。」這句話是佛家修行的語言,希望修行人應該先對佛法有信心,如此才能接受法門、執行法門與貫徹修行過程中的各種考驗。

佛教如此,基督教、回教與各家宗教,我相信也是如此,否則信眾就沒必要經常上教堂或清真寺,去進行虔誠的禮拜與懺悔。各家宗派會要求信眾這麼作,我相信目的仍是要增強修行人對信仰的信心。

信心,這是多麼重要的一個法寶呀,投資人如果想要在市場上賺錢,也應當如是。

常看到許多不善投資的朋友,眼看著別人投資股票賺錢了,就急著問:「你買什麼股票?」「最近有什麼股票會漲?」

或者參加財經講座,看到投資專家出現了,就迫切的想問:「未來市場行情如何?」「台股會漲到多少點?」「應該買什麼類股好?」

這些急於從別人口中問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都源自於內心對投資的恐慌與沒信心。正是因為沒信心,所以,投資人想要仰賴專家,或那些投資已賺錢的人,希望能得到一點信心上的加持。

即使是做了很多功課的投資人,或者是經驗老道的股友,也難免不犯此錯誤。許多人明明心中已經有個投資想法與決策了,但翻開財經報紙,看到眾多專家與媒體報導都喊多,想要獲利了結的想法也難免動搖起來,甚至意亂神迷、財迷心竅。

至於認為股價已經偏低,想要進場的投資人,看到股價連番重挫,也難免心中恐慌,擔心烏雲未散而猶豫、膽怯起來。

一個篤定想買股票或賣股票的決策,為何不能貫徹執行,而要受到市場氛圍與人云亦云的想法所左右呢?說穿了,這些心理現象都源自於人性具有多疑且貪的特性。

多疑是不相信自性裡有個金山、銀山與佛山,即使已經根據理性做出決策了,仍難免失去堅定的信心,而還要找個上師來加持一番,才相信自己能點石成金、立地成佛。

貪婪則是因為人心不知足,明明腦袋裡沒有投資想法,也不認真做功課,卻相信遠來的和尚有法寶,會有速成的投資捷徑。因此,即使是根脆弱的稻草與明牌,投資人也相信能一葦渡江,成功航向獲利的夢土。

噫迂戲,悲哉!投資人不知道市場永遠在變,不變的卻是投資的原則與法則,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什麼是投資的法則呢?長期投資有獲利的企業,低檔布局股價偏低的股票,這兩點都是顛撲不破的投資法則。其他還有許多,諸如危機入市、反向操作、雪中送炭、你丟我撿等等,茲不列舉。

投資有風險,也有考驗,但只有堅定貫徹一個良好的投資原則,並堅持到底的人,往往市場撥雲見日之後,才會成為投資獲利的長期贏家。

良好的投資行為,源自於正確的投資決策;正確的投資決策則來自於能否根據投資金律來制定決策。而只有根據投資原則來行事的人,才能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保持不變的信心,並獲得獲利勝券!

所以,信心是多麼重要的賺錢法寶呀。

作者部落格:地球人抱抱--王志鈞財經工作室 2009/11/07 12:28
http://blog.udn.com/solon88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