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面板業因為紅色供應鏈加入,加上兩岸觸控廠不斷投資建廠,導致產能過剩,同時,大陸官方以資金補貼觸控廠進行殺價競爭,導致觸控面板價格持續下滑,造成觸控廠不斷虧損,業者不是退出,就是大幅縮減規模,希望未來能有轉機。

觸控面板市場需求不足,是產業長期發展的隱憂。過去微軟及英特爾(Wintel)一度力推觸控筆電,但因市場接受度不如預期,導致實際結果「雷聲大、雨點小」;雖然Wintel改推二合一觸控筆電,但二合一是高單價產品,數量不多,無法去化龐大觸控產能。

此外,觸控第二大應用平板電腦銷售節節敗退,也是導致觸控業欲振乏力的主因之一。全球平板電腦出貨已經連續七季衰退,IDC預估第3季全球平板出貨年減12.6%,首次達兩位數字的衰退。WitsView也預估,2015年全球平板衰退近15%,達1.63億台。

最能推動觸控市場成長,量最大的智慧型手機,也進入發展的高原期,過去動輒30%至40%的年增率,現在剩下10%,甚至是個位數的成長,IDC就預估,2015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只剩下10.4%,低於2014年的年增率27.5%。

產能過剩又遇到需求不足,自然使得觸控產業的發展前景蒙上陰影。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15-11-09 00:04:34
--------------------------------------------------------
紅潮衝擊 觸控面板虧大

受到大陸觸控面板廠激烈殺價競爭衝擊,台灣觸控面板供應鏈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累計虧損達239.31億元,以勝華(2384)累虧達186.7億元最大,正達累計虧損也達33.70億元。法人預期,觸控廠今年多數將以虧損收場,累虧金額將會再增加。

在觸控龍頭F-TPK宸鴻驚爆上季因認列資產減損,導致單季稅後淨損193.9億元,每股淨損55.15元,創台股歷來單季每股淨損最高的紀錄之後,市場高度關注相關業者財報動態。

目前觸控廠正陸續公布第3季財報,因此截至目前為止,僅能先從上半年財報狀況,一窺業者累虧狀況。

TPK前三季稅後淨損210.22億元,前三季每股淨損59.98元,震撼市場。TPK因為是觸控龍頭,之前獲利豐碩,該公司目前並沒有累計虧損。

勝華去年爆發財務危機,並於去年9月底聲請重整、今年7月下市,留下了535億元的債務,以及帳上186.7億元的累計虧損。

即使昔日觸控二哥勝華已退出觸控面板業,大陸許多小型觸控廠關廠者也在百家以上,可是觸控面板廠的經營仍然辛苦,以鴻海旗下的觸控玻璃加工廠正達來說,該公司截至上半年為止的累計虧損為33.7億元。

法人預期,正達下半年仍將以虧損收場,2015年全年累虧可能持續增加,正達正積極轉型跨入建築玻璃等其他產品,來降低衝擊。

至於曾攀上觸控族群股王的洋華,因為過去獲利相當不錯,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累計虧損為6.6億元,該公司目前沒有銀行借款,手上現金20多億元,並把營運及營收規模不斷縮小,希望觸控產業歷經一波波的洗牌之後,未來能健康一點,現在沉潛蓄積能量。

另一家觸控廠介面,截至上半年為止的累計虧損為12.31億元,由於傳統ITO薄膜觸控一直存在著殺價競爭,導致洋華與介面都無法獲利,介面已成功開發出金屬網格(metal mesh)觸控面板,應用在大尺寸觸控上,期望金屬網格能在明年帶動介面重返獲利。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15-11-09 00:04:32
--------------------------------------------------------
1,637億 四大觸控廠債台高築

觸控面板廠債台高築,截至今年第3季底為止,TPK宸鴻、勝華、介面及洋華等四家業者,負債合計約1,637億元。其中,TPK、勝華、介面的負債比率都高於60%,僅洋華負債比率較低,為17.1%。

勝華不堪財務壓力,大舉裁員,面臨營運存活之際,市場再度關注觸控面板廠財務狀況。TPK截至今年第3季底,負債總額突破千億元、達1,005.92億元,比第2季的963億元增加4.5%,負債金額居本土四大觸控面板廠之冠。

法人指出,若產業趨勢向上,業者透過舉債擴張、放大財務槓桿,有助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但觸控產業近期面臨殺價競爭、產業趨勢向下壓力,若業者負債金額或負債比過高,經營風險將大增,甚至面臨無法償債問題,勝華就是一例。

根據TPK宸鴻、勝華、介面及洋華第3季財報,截至9月底,四家觸控面板廠的負債金額,TPK達1,005.92億元居首,勝華535.02億元居次,介面81.01億元居第三,洋華15.62億元最低;總計四大觸控廠第3季末總負債高達約1,637億元。

相較之下,曾被列為「慘業」的DRAM與LED廠,財務狀況逐步改善,負債總金額都低於四家觸控廠總和。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家DRAM廠南亞科、華亞科、華邦電,截至第3季底,總負債約1,227億元;LED業六大指標廠—晶電、億光、璨圓、新世紀、隆達及東貝等,9月底負債總金額約710億元。

就負債比來看,觸控面板廠表現也不盡理想。TPK第3季底負債比由第2季底的68.8%增至69.4%;勝華因第3季認列資產減損及存貨跌價損失逾百億元,導致負債比由第2季底的67.6%,拉升到第3季底的84.9%;介面第3季底負債比也高達79.7%。

分析師表示,證交所的財務風險預警有三個指標,包括每股淨值低於10元、負債比高於60%,以及流動比小於一倍。本土四大觸控廠當中,TPK、勝華、介面都踩到財務風險預警指標─負債比高於60%,僅洋華的負債比處於17.1%的低水位。

至於LED業,第3季底總負債最高為晶電的238億元,負債比以東貝的60.1%居冠。

整體而言,六大LED廠的負債比仍落在合理的財務操作範圍;DRAM業者方面,僅南亞科負債比率仍高達67.3%;華邦電、華亞科各為37.3%、25.7%,都在一般認為的適宜範圍。
四大觸控面板廠負債狀況(觸控面板-103.12.15)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2014.12.15 03:21 am
--------------------------------------------------------------
閱讀秘書/負債比逾60% 阻礙企業成長

負債比是指企業總負債除以總資產後的比率,可以看出企業資產中,有多少的比率是借貸而來。業界普遍認為,負債比最高不應超過60%,否則恐因龐大償債壓力,阻礙企業成長、降低競爭力。

各行業能承受的負債比不盡相同,晶圓代工等資本支出動輒數百億元的大資本產業,因投資金額龐大,公司不易透過自有資金因應,可以容許較大的負債比,透過借貸來投資。

此外,若企業處於獲利,只要投入資金的報酬率高過貸款的利率,就值得以貸款來投資,從而拉高負債比與財務槓桿。
【經濟日報╱李珣瑛】2014.12.15 03:21 am
--------------------
觸控業產能 大縮水

觸控面板因產能過剩,許多廠商為了拉高產能利用率,不惜殺價搶單,其結果就是獲利不斷下滑,或是經年虧損,最後仍以倒閉收場,可以說是先傷己,再傷人。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觸控小廠倒了100多家,連大陸觸控龍頭歐菲光都因為政府補助在今年截止,而縮減產能,台灣觸控廠商也持續關廠整併,現在又有廠商因資金缺口,無力生產,使得整體觸控產能大幅縮小。

事實上,低價搶單只能救得了一時,救不了永遠,因為低價勢必虧損,而長期虧損的公司,經營終究會發生問題,隨著整體產能大幅下降,可望讓觸控廠的接單價格,進一步合理化,至少讓觸控廠可以小賺,讓公司長期經營下去。

目前玻璃觸控面板的主流,都是五、六代廠,只擁有三、四代這類舊世代廠的業者,在經濟規模完全無法與五、六代廠競爭下,競爭力更進一步的流失。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2014.09.29 05:23 am
---------------------------
觸控廠 面臨「負毛利」時代

中大尺寸觸控面板產能大於需求一倍,導致原本已腰斬的價格,下半年還要再跌兩成,台灣觸控廠恐全面進入「負毛利」時代,F-TPK宸鴻(3673)、勝華等都將受衝擊,必須等到需求復甦,才能再現生機。

NPD DisplaySearch昨(19)日舉行台灣觸控研討會,該市調機構研究總監謝忠利表示,台灣觸控廠在中小尺寸,即智慧手機與平板用的觸控,面臨大陸對手的殺價競爭,導致價格殺到爛,毛利率受到嚴重衝擊。

他說,原寄望觸控筆電等中大尺寸觸控市場能夠起飛,帶動台系觸控廠,擺脫大陸觸控廠的流血競爭。不過,觸控筆電需求疲弱,中大尺寸觸控產能嚴重過剩,使得已經腰斬的單片玻璃觸控(OGS)價格,下半年還要再降15%至20%。台系觸控廠先前已飽受殺價競爭壓力,毛利率節節敗退。

TPK首季毛利率仍力守一成大關,上季降至8.9%,但已是本土觸控廠中毛利率表現相對出色的業者。一旦價格再跌兩成,恐導致台灣觸控廠恐全面進入「負毛利」時代。

NPD DisplaySearch預估,今年全球觸控筆電滲透率只有15%,不過,滲透率要達到25%至30%,加上全球觸控廠不再擴產,才有可能去化目前過剩的OGS產能。

謝忠利預估,筆電用每1吋的觸控感應器價格,上半年還有2 美元,這已經是腰斬的價格,但還不是最低,下半年還會再降到每1吋1.6至1.7美元,也就是再降20%,主因就是觸控筆電需求疲弱,產能大幅過剩。

手機觸控面板方面,他說,雖然市場成熟,但一年也要降價15%,目前1吋手機觸控感應器,已降到1美元,1吋的平板觸控也降到1.2至1.5美元,而且還要與大陸觸控廠做血腥價格競爭。

他說,觸控廠的毛利率能有10%就很了不起了,隨著價格持續下滑,將會影響觸控廠的毛利率表現,大陸許多在深圳的小觸控廠,已倒掉了100家,台、日、韓、中至少還有50家觸控廠,下半年還會有人撐不下去退場,觸控廠的洗牌效應,仍持續進行。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2014.08.20 03:13 am
-------------------------------
市調:單片觸控面板價 會再跌

專業顯示器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 資深分析師謝忠利指出,單片玻璃觸控面板(OGS)是筆電最適合的觸控方案,技術以台廠最成熟,但市場未打開,下半年價格還會再跌。

謝忠利今天在「台灣觸控產業研討會」表示,筆電用單片玻璃觸控面板價格走跌,上半年每英寸價格只剩2美元,下半年可能跌到1.6美元左右。

他說,筆電市場表現不理想,近來好不容易靠低價筆電拉抬買氣,但多數低價筆電根本沒有觸控功能,許多消費者也不願為觸控功能增加支出,因此觸控筆電市場還有待開發。

他認為,顯示面板廠力推的低價單片玻璃觸控方案只是過渡產品,主因中高階觸控面板下跌,價格也相差不遠。

他強調,除觸控筆電市場未打開,影響單片玻璃觸控面板價格之外,中國大陸觸控面板廠殺價競爭,更是整體觸控面板價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另外,觸控筆電市場表現持平,但手機、平板電腦仍可望帶動觸控模組需求成長。

除單片玻璃觸控面板,台灣面板廠力推外嵌式觸控面板(on-cell),且尺寸不斷放大,群創第4季將推7吋on-cell觸控面板。
【中央社╱台北19日電】2014.08.19 06:39 pm
-------------------------------------
觸控雙雄兩樣情 勝華看淡、宸鴻看好

外資對於觸控面板的看法不同調。巴克萊近期宣布把勝華(2384)自正式研究名單中刪除,瑞信證券亦強調勝華今年全年恐怕無法轉虧為盈,目標價僅7.8元。不過,花旗環球證券則看好TPK進軍車用電子有成,投資評等為「優於大盤」。

原本外界頗看好勝華大吃小米訂單,不過上半年虧損近33億元,每股淨虧1.71元,讓外資大失所望,外資連續多日站在賣方,籌碼壓力頗重,股價跌落半年線之下,目前未能站上任何一條均線。

不只如此,花旗環球、巴克萊共兩家外資,以人力精簡、資源集中為由,陸續把勝華刪出正式的產業研究名單範圍,亦替勝華的市場能見度投下變數。目前僅有德意志證券把勝華的評等設定為「中立」,其餘均為「賣出」或「劣於大盤」。

花旗環球證券則看好TPK宸鴻切進車用面板供應鏈,未來兩年獲利可望回溫,重拾獲利動能。花旗環球證券估計,5吋車用面板業務2016年將占TPK宸鴻營收5%以上,且相對一般消費性電子商品而言,車用面板進入障礙較高,因而具有較高毛利。巴克萊、美林、麥格理證券對TPK宸鴻也持正面展望。
【經濟日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2014.08.19 02:37 am
--------------------
觸控廠 今年獲利有壓

NPD DisplaySearch表示,全球觸控模組出貨數量持續增加,但競爭激烈,導致觸控產業供過於求,平均產品價格及廠商營收持續減少,將影響玻璃與薄膜觸控廠今年的獲利表現。

NPD DisplaySearch分析師謝忠利說,觸控筆電產品滯銷,自2013年第1季到2014年第1季,觸控組平均價格下跌50%。預估今年觸控模組還會續跌,整體觸控模組廠商的營收亦將衰退。國內主要觸控面板族群包括TPK(3673)、勝華、洋華、介面等。

今年全球觸控模組出貨數量持續成長,但出貨金額可能會下滑1%。預估2015年到2018年,全球觸控面板出貨數量仍將持續增加,但出貨金額年增率估僅在5%以內,甚至出現負成長。

另外,有些觸控模組廠,無法在未來產業洗牌中存活下來,不過,也有某些廠商已經開始準備投入新市場,包括以新替代材料,取代傳統觸控導電材料ITO等。

這一波觸控模組產業供過於求的原因,主要是觸控筆電與AIO電腦銷售不如預期。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2014.04.30 03:23 am
-----------------
觸控族 Q3不妙

觸控筆電需求不振,加上通路出清舊庫存,暫緩提升今年觸控筆電滲透率,面板廠、大陸觸控廠又以低價搶單觸控面板,將衝擊F-TPK宸鴻(3673)、勝華、洋華、介面及牧東等觸控廠第3季業績。

第3季觸控筆電旺季效應不明,衝擊觸控面板供應鏈昨(31)日全面重挫,洋華及介面盤中殺到跌停,勝華跌逾3%,TPK及安可均以跌停價作收。TPK收352.2元,再創波段新低價,成交量放大到1.32萬張。

市場傳出今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勢必衰退,第3季通路將出清舊庫存,品牌廠計劃提升觸控筆電滲透率,以提振筆電買氣的作法暫緩,在觸控筆電滲透率偏低下,觸控產能過剩,衝擊業績。

友達及群創及大陸的觸控廠均以較低價格搶單觸控市場,進一步導引價格下降,此舉將影響到傳統觸控廠的獲利,在訂單及獲利同步發生衝擊下,前景堪憂。

友達總經理彭又又浪昨(31)日表示,該公司推出的觸控加上LCD面板一條龍產品(eTP),報價低於觸控廠至少二位數,第2季大量出貨,許多品牌廠已導入,第3季eTP出貨將較第2季成長二倍以上,第4季更旺,下半年將較上半年成長50%。

法人認為,TPK受到觸控筆電新舊機種轉換,微軟作業系統改版的過度期,8月以前的業績不明朗。TPK預計8月6日舉行法說會,儘管上半年每股純益表現不錯,但下半年業績的不確定性有待釐清。

洋華第2季營收19.6億元,季減三成,法人原預估,隨微軟新一代平板電腦備貨,第3季營收可能回升到25億元以上,季增30%至40%;但受到觸控筆電、平板及大陸智慧機皆面臨庫存調整,使第3季營運添變數。

介面第2季營收近33億元、季增逾五成,稍早公司預期,下半年訂單能見度達年底,但如今可能有所修正。
觸控供應鏈展望(觸控面板-102.08.01)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2013.08.01 07:07 am
-------------------------------------------
興櫃出猛虎 觸控概念IPO熱

根據Displaysearch估計,2008年全球觸控面板產值已達36億美元,預估至2015年產值將成長至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4%,預料受到Windows 7帶動,2010年至2011年是觸控面板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兩年,平均年成長率達20%。有鑑於此,預料台股明年盤面上新上市櫃的觸控面板概念股也將增加,包括目前在興櫃的富晶通(3623)、正達(3149)、達虹(8056)、介面(3458)、宇辰(4913)。

今台股封關日觸控面板概念股中就屬觸控IC義隆電(2458)、ITO導電玻璃安可(3615)及由彩色濾光片跨觸控面板的和鑫(3049)攻上漲停表現最為出色,此外中小尺寸轉觸控面板的久正(6167)漲幅也超過5%、觸控面板IC禾瑞亞(3556)及利基型觸控面板整組融程電(3416)及熒茂(4729)今亦有逾3%的漲幅,至於觸控面板高價股洋華(3622)及原相(3227)今日漲勢平平在1%以內。至於勝華(2384)、迎輝 (3523)及華宏(8240)今日則見1%以內跌幅。

目前盤面上觸控面板相關個股分別有觸控面板IC、觸控面板、ITO導電玻璃以及觸控面板光學膜等一類的個股,而目前興櫃待上市櫃的5檔相關個股,多為安可這類導電玻璃以及洋華一樣的觸控面板股,明年新上市櫃股IPO比較效應也將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
【聯合晚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2009.12.31 03:06 pm
--------------------------------
國內觸控面板產業現況

觸控面板題材自年初起掀起市場追逐熱潮以來,雖然相關個股在股價上一度較為沉寂,不過在營運上卻明顯可見,整體市場一如原本預期正在快速成長之中,因此業績也隨著市場規模的大幅擴大而有顯著的成長。

壹、電阻式技術方面

電阻式技術的傳統結構是上層ITO薄膜,下層ITO玻璃(F/G結構)。手指或觸控筆在觸碰ITO Film表面後,ITO Film會因壓力而形成凹陷,與下層的ITO Glass接觸後因導電而造成產生電阻的變化。

不過由於傳統式電阻結構需要較厚的邊框,近年來基於美觀的考量,在手機應用上全平面式電阻(Touch Lens)已經成為主流。全平面式電阻原理和傳統式電組相同,但是在結構上改成由兩層ITO薄膜形成上下電極,重疊貼合在支撐玻璃或是光學PC塑膠上(F/F/G或是F/F/P),最外層則覆蓋經強化處理(Hard Coating)的透明裝飾窗(Decoration Window)。
hspace=0
ITO透明導電膜

 

(康和證券 楊景岑 提供)2009/10/21 00:00
----------------------------
觸控面板商機 台系供應鏈年搶320億

蘋果Apple智慧型手機iPhone、微軟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7先後以觸控面板為設計,帶動觸控面板由手機市場延伸至PC市場,由於手機及PC兩大產業主要代工企業皆為台灣企業,台灣面板上下游產業又是既有關鍵供應鏈成員,因此也成了觸控面板商機最大受惠者,而過去被因大型面板廠IN-house(自製自給)模式而減少訂單的面板零組件廠,也因此新機會再見一道新曙光。

由上述可知,無論是傳統式電阻和全平面電阻,ITO薄膜都是共同的必須材料。ITO透明導電膜乃是以光學PET膜為基材,在上方濺鍍上氧化銦(ITO)層,以捲對捲(Roll to Roll)方式生產。由於在軟性材質上鍍上硬質的ITO材質技術難度很高,所以市場絕大多數掌握在日廠手中,其中又以日東電工(Nitto Denko)因為掌握多項專利技術,規模最大,而其他廠商尚包括帝人化成(Teijin Chemicals)、尾池(Oike)、郡是(Gunze)等。這些日廠的共通點在於皆為化工產業起家,在相關材料方面具有獨立研發生產的能力。

台灣發展ITO薄膜則是在2000年之後,有卓韋(3629)、聯享等廠商投入,但之後也隨著整體觸控面板產業沉寂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2007年起在Apple iPhone的帶動之下才重新熱絡起來。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日廠ITO薄膜產能嚴重短缺,價格大幅飆高,使得相關廠商獲利大增。由於看好未來觸控面板商機,近兩年新進者又開始加入市場。目前除了日廠擴產之外,國內也有迎輝(3523)、嘉威(3557)、華宏(8240)和安可(3615)等廠商自去年起陸續開始添購設備生產,且在今年起開始量產。

ITO薄膜的市場成長展望雖然隨著品牌手機廠大力推動觸控手機而相當樂觀。不過,研究部認為國內的ITO薄膜廠短期之內恐怕仍難以從中受益。這是因為國際品牌手機廠幾乎都指定採用日東電工的雙層ITO薄膜。雙層結構乃是兩層PET膜中間以特殊光學膠黏合,藉由光學膠的特性來改善光學性質,同時降低觸力要求。雙層結構屬於日東電工的專利,由於穩定性和性能極佳,所以幾乎所有國際品牌智慧型手機電阻觸控面板都採用日東雙層結構ITO膜。

在日東的專利限制下,其他廠商皆無法打入品牌手機市場,這也使得眾多廠商(尤其是新進者)同時在爭奪中國大陸白牌手機的市場。但因為白牌手機市場價格競爭極為激烈(日東的雙層ITO膜每平方米價格可達台幣2~3千元以上,台廠單層非結晶ITO膜價格則多在1千元上下),且需求波動很大,而使得國內各相關廠商的新產線,短期之內並不易看見明顯貢獻。

不過,由於日東電工的雙層ITO膜的主要專利將於明年到期,之後各廠商勢將紛紛投入(另有應用專利在2012年到期,但是廠商生產已經不會有法律責任);即使性能可能仍不及日東產品,但是在價格競爭下,預期仍有機會打入主要品牌手機廠的部分機種需求。也就是說,國內現有ITO膜產線要到2011年後才有機會能大幅成長。

ITO透明導電玻璃

ITO玻璃在全平面式電阻發展之下,目前已經並非是必要材料,而這也使得原本的ITO玻璃專業廠的訂單需求主要仍來自於傳統工業電腦應用領域(如傳統四線/五線式電阻)。雖然這方面的市場穩定,但較難以同步享受到觸控面板產業在手機領域快速成長的好處。相較於ITO膜(特別是相較於日東電工的雙層結構ITO膜),目前ITO玻璃仍有成本上的優勢,因此手機品牌大廠的部分機種設計上也有恢復使用傳統式結構的情形,惟此種設計方式並不普遍。由於ITO玻璃電阻觸控面板市場的成長展望並不被看好,產值也相當低,所以目前國內的ITO玻璃專業廠(包括安可冠華(8077)、正達(3149)、正太等)的長期展望主要需視其在其他市場(如電容式觸控)的發展而定。

模組貼合組裝

電阻觸控面板廠的生產流程,大致來說是分別將ITO導電膜和ITO玻璃以印刷製程形成線路之後,再將兩者以及外接的軟板貼合、測試後出貨。由於製程難度不高,且耗費大量人力的型態和台灣OEM/ODM的電子產業型態其實頗有類似之處,因此跨入的廠商相當多。除了勝華(2384)和群創(3481)是因為本身手機面板出貨量就已經相當大,為了因應客戶要求,因此在內部設立觸控面板製造/貼合產線,作為垂直整合的一部分之外,絕大多數是自2000年初PDA風潮開始興起時起家,包括洋華(3622)、介面(3584)、時緯(3590)、富晶通(3623)、熒茂(4729)、萬達、坤巨、理義…等等。

然而,除了部分仍以大尺寸工業電腦應用為主的廠商之外,以小尺寸手機面板應用為主的廠商近年來競爭力開始出現明顯差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全平面式電阻技術的出現。傳統式電阻的貼合由於層數少,且是軟質材料(F)貼上硬質材料(G),較為容易,技術發展已經相當成熟,良率相當高;但也因為技術門檻低,所以價格偏低。

但是進入到全平面式電阻,由於層數較多,尤其是有F/F兩層軟質材料的貼合,困難度相當高,加上需要整合外觀件(Decoration Window),因此製程複雜度大增,生產良率也低於傳統式電阻許多,但這也是全平面電阻式觸控螢幕的價格高出傳統式許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內專業從事觸控面板貼合組裝的公司之中,目前僅有洋華、介面等少數公司具有量產全平面式電阻觸控螢幕的能力,也因此能獲得主要國際手機品牌大廠的訂單。其中又以洋華因為率先同業量產成功,所以在經驗累積之下,良率也較高,目前獲利能力也因此優於同業水準。

貳、電容式技術方面

電容式觸控的原理是:導電的ITO玻璃在四角提供電壓下形成均勻電場,而由於人體人體是電的導體,因此在接觸觸控面板硬化玻璃表面時會造成耦合電容,吸走下方ITO玻璃的部份電流造成電壓下降,而IC即經由計算電壓下降的座標判斷觸控的位置。

電容式觸控又可分為表面式電容和投射式電容。表面式電容多數是使用在大尺寸工業電腦應用(如ATM、POS)上,而投射式電容則因為是在Apple推出iPhone後,因其具備多點觸控和手勢辨識等能力而開始掀起市場風潮。目前在中小尺寸觸控應用上已經往全部是往投射式電容技術發展。而相較於電阻式觸控技術,電容式技術的光學效果(透光率較佳)以及多點觸控的能力都較優,所以雖然目前仍因為單價偏高而仍不普及,但市場仍看好是最具成長潛力的觸控技術。
hspace=0
hspace=0

IC

由於光學式觸控中所使用的CMOS/CCD影像偵測器和現有產品(如在WebCam中所使用)差異不大,因此可說光學式觸控的核心完全是在於IC。光學式觸控是相當新的技術,目前僅有少數公司擁有,如加拿大Smart Technology、美商NextWindow等。在國內,原相(3227)在取得Smart Technology的專利授權後已經和廣達合作率先推出產品,今年3Q起已經開始小量出貨。另外,松瀚(5471)、晶相光(3530)等也已在媒體宣佈將推出產品。

肆、推薦個股

洋華(3622)

洋華產品線共分為機電事業群以及光電事業群。機電事業群產品主要為電力輸配線電纜接頭和終端器,台電是唯一客戶。雖然是少數認證廠商之一,訂單相當穩定,惟也缺乏成長性;在光電事業群持續成長之下,今年前三季的營收比重已經不到5%。光電事業部產品主要為電阻觸控面板,其中高階的全平面電阻觸控面板上半年的營收比重已達85%,而電容觸控面板上半年出貨比重則約4%。

根據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的統計,洋華目前在觸控面板產業的產值位居全球第三,次於日本印刷寫真(Nissha)以及替Apple代工的宸鴻(TPK),仍是第一級的大廠,且領先國內其他同業有相當距離。能使洋華居於觸控面板領導地位的關鍵在於洋華以領先的產品開發速度和生產效率,使得其握有宏達電、韓國SamsungLG等智慧型手機領域,以及日本Sharp等顯示模組領域的大客戶。

洋華上半年合併營收51.28億元,YoY+70.5%,而毛利率在全平面電阻比重持續提高,以及良率提昇之下,2Q時達到38.8%的歷史高點,整體上半年也達到36.7%。因此上半年稅後淨利達12.05億元,YoY+152.8%,EPS9.15元。而3Q營收仍逐月創下歷史新高,累計3Q合併營收36.42億元,QoQ+24%,YoY+105.9%。毛利率方面,洋華在第二季法說會時曾說明良率提升能力已經接近達到極限;但由於營收持續成長,研究部預估仍可望較2Q小幅成長。惟考慮9月起台幣快速升值可能造成匯兌損失,因此預估3Q稅後淨利8.71億元,QoQ+16.3%,YoY +177%,EPS6.61元。

由於4Q是傳統手機出貨旺季,且電容觸控面板出貨比重預期將上升,IT應用產品也將開始出貨,因此預估4Q營收獲利仍可望較3Q成長。預估4Q合併營收41.37億元,QoQ+13.6%,稅後淨利9.06億元,QoQ+4%(因考量台幣升值可能影響),EPS6.88元。累計全年合併營收預估為129.07億元,YoY+87.4%,稅後淨利29.81億元,YoY+157%,EPS22.65元。

市場上對於洋華未來展望最大的質疑主要可歸類兩方面。一是在於洋華專長在於電阻式觸控,而對於市場普遍看好的電容式技術,洋華因缺乏技術上的掌握,所以並沒有和電阻式技術相同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在電容式技術快速成長之下,洋華也難以受惠。

另一方面的質疑則在於洋華目前的優勢在於全平面式電阻技術領先同業,但是同業也已經快速追上,所以競爭優勢也將消失,大客戶訂單將被分食,且產品面臨的價格競爭加劇,獲利率也會下降。研究部認為,由於整體小尺寸觸控面板市場規模仍將隨著智慧型手機滲透率的增加而持續快速成長;電容式觸控的比重雖然也預期將大幅上升,但是相較於整體市場的比重預期仍不大,所以對於洋華來說,市場上電容式技術的快速成長短期內影響應仍有限,更何況前數採用和電阻式類似製程的電容式技術也可能佔有相當比率。

至於同業競爭加劇則是必然的現象,不過由於洋華良率控制上仍領先競爭對手,所以在價格競爭上仍居於有利地位。所以研究部仍看好洋華明年的成長幅度。預估洋華2010年合併營收168.34億元,YoY+30.4%,毛利率在價格競爭之下較今年下滑約2.5個百分比,稅後淨利預估為36.03億元,YoY+20.8%,EPS27.37元。雖然明年成長展望仍樂觀,但目前股價以預估明年度EPS計算,本益比已達約15倍,並未低估,因此投資建議為Equal Weight偏多,以預估明年度EPS計算PER 14~17X。

ITO透明導電玻璃

投射式電容的特色在於ITO層以蝕刻方式形成矩陣,而人體在接觸時除了表面會形成電容之外,也會造成X/Y軸交會處(無論一點或是多點)之間電容值的變化,再藉由IC判讀座標位置。在Apple的專利中,X和Y軸的ITO電極採方格形狀分別鍍於玻璃的兩面;所以其他跨入投射式電容的廠商,為了規避Apple的專利以及考量本身製程的能力,多採用玻璃單面雙層菱形結構的鍍膜方式,導線交接處則「架橋」通過。

由於投射式電容玻璃上的線路需要經黃光製程蝕刻成型,因此傳統以電阻式觸控螢幕用ITO玻璃的廠商,在缺乏設備之下難以順勢跨入,如安可即需要由母公司錸德支援製程。但是對於面板廠/彩色濾光片(CF)廠而言,由於鍍膜/蝕刻的技術和設備幾乎都是現成,反而容易切入此領域。尤其是對於產業產值日益萎縮的專業CF廠來說,電容觸控面板的興起給了公司另一成長機會。因此目前國內可看到和鑫(3049)和達虹(8056)都已經獨立出電容式ITO玻璃的產線。不過因為CF廠所生產玻璃面積以及月產能都太大,應用在小尺寸上並不符合經濟效益,所以目標市場是著眼於Windows 7推出後所帶動PC搭載觸控螢幕的中大尺寸市場。

應用ITO透明導電膜的新設計

為了因應電容式技術興起後可能侵蝕到原有電阻式技術的貼合組裝市場,以日本寫真印刷(Nissha)為首的現有電阻觸控面板大廠發展出採用ITO薄膜的電容式技術,其結構不採用ITO玻璃,而是和全平面電阻類似,為F/F/G三層結構(最下層的玻璃支撐用)。矩陣線路也是採用和電阻技術相同的印刷技術而非黃光蝕刻。這種技術優點是製程簡單,理論上成本也會較低,而相較於目前的電容式觸控螢幕是G/G貼合(下層的玻璃同樣是支撐用),軟/硬材質的貼合良率也會比較高。

不過,此種結構受限於材料性質,透光率較低,此外也有精確度較差,以及在兩層軟性ITO材質間維持平行、穩定電場的技術難度高的問題。所以,未來電容式技術的主流結構可以說仍然不確定。但是,對於目前國內的主要觸控面板廠來說,由於都是以電阻觸控面板的製造起家,因此可預期未來也都將以此結構作為發展的方向。

IC

相較於電阻式技術,電容式觸控在IC方面的要求高出許多。這是因為電阻式技術只需研判上下電極通電的座標位置,功能簡單,所以不須獨立IC,可由手機或是電腦本身的處理器處理即可。但是電容式技術因為複雜度高而需要一顆甚至以上的獨立IC處理,而這也是電組容式和電阻式觸控螢幕之間價差的最大來源。由於電容式觸控市場成長展望極為看好,因此吸引了眾多IC設計公司投入開發。除了iPhone是採用Apple和Broadcom合作開發出的IC之外,因此目前市場上多採用Synaptics(新思)、Cypress(塞普拉斯)等大廠的產品。

而國內投入的廠商則包括義隆電(2458)、禾瑞亞(3556)、矽統(2363)、聯陽(3014)等。不過,目前國內廠商產品普遍推出不久,出貨量仍然相當有限,而研究部認為未來要在品牌手機市場上有明顯貢獻也有相當難度,因此未來的應用可能仍會以山寨手機市場以及中大尺寸應用為主。

參、光學式技術方面

 

集邦科技預測,今年台灣觸控面板產業產值,隨著觸控技術應用成長、台灣供應鏈廠商大增,將可成長到320億元,年成長率將達36%。其中,觸控面板組裝產值占約89%,ITO film/glass產值占約4%,控制晶片產值占約7%。2012年台灣觸控面板產值更上看498億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6.9%。

根據集邦科技統計,包括下游觸控面板組裝及中游的導電薄膜(ITO film)、導電玻璃(ITO Glass)、上游控制晶片等等,去年台灣觸控面板產業全年產值達到230億元,其中又以觸控面板組裝產值最大,占94%。ITO film/glass占約3%,控制晶片占約4%。集邦科技,原本台灣就有不少觸控面板廠商,加上用於搭配觸控面板的LCD面板和下游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產業供應鏈完整,對台灣觸控面板產業的發展,形成競爭優勢,近期投入觸控面板相關領域的廠商也逐漸增加。

LCD面板廠友達(2409)、華映(2475)、彩晶(6116)多以內嵌觸控功能(In-Cell)面板來提升產品TFT LCD面板的附加價值,目前皆已積極投入開發。中小尺寸面板廠勝華(2384)由於市場優勢掌握手機客戶,因此亦早已將觸控面板納入主要產品組合。零組廠包括彩色濾光片廠商和鑫(3049)、達虹(8056)也將部分生產設備投入,而光學膜公司包括迎輝(3523)、嘉威(3557)亦開始擴大產線切入觸控面板市場。自動化設備廠商廣運(6125)也在原有的專業電子代工事業部門,新增觸控面板貼合製程代工服務。

就IC設計端來看,原本非面板IC供應者,也因光學技術的延伸搭上觸控面板機會,如義隆電(2458)、盛群(6202)、矽統(2363)等,在原有市場難見強大動力,也切入觸控面板商機,期能走出成長困境。

【聯合晚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2009.05.30 02:00 pm
------------------------------------------------
觸控晶片熱 題材性大於實質面

看好觸控面板未來前景,已有義隆電等多家IC設計廠陸續跨足觸控晶片相關領域。業者分析,觸控開關及手機是廠商初期鎖定切入的市場,只是今年業績貢獻仍將有限。

隨著蘋果iPhone熱賣,加上微軟Windows 7新作業系統支援多點觸控操作,使得觸控面板應用未來成長空間備受各界關注。

尤其,觸控面板廠洋華光電於21日以新台幣514元登上台股股王寶座,帶動市場觸控熱潮進一步增溫。

根據市場研調機構Display Search預估,2015年全球觸控面板市場規模可望自2008年的36億美元,成長至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4%。

看好觸控面板蘊藏龐大商機,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70家廠商投入觸控技術等相關領域;台灣有義隆電、盛群、迅杰、矽統、偉詮、原相及松翰等IC設計廠爭相投入觸控晶片領域。

其中,觸控開關由於應用技術相對簡單,僅取代傳統按鍵功能,且專利障礙少,因此成為廠商初期鎖定切入的市場;只是各廠家通路佈局不同,切入的應用產品市場也有所差異。

如迅杰的鍵盤控制晶片主力產品線以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市場為主,因此其觸控開關產品同樣鎖定筆記型電腦市場。

義隆電、偉詮及盛群等過去微控制器 (MCU)產品在家電市場佈局已有穩固基礎,因此這3家廠商觸控開關產品則鎖定家電市場;其中,義隆電觸控開關已獲美國咖啡機大廠採用。

偉詮則除了家電市場外,同時切入手機及遊戲機周邊市場;盛群除了家電市場外,也切入燒錄機、監視器及筆記型電腦等市場。

至於觸控面板方面,由於手機操作簡單,消費者接受度較高,且已有多家廠商投入,因此業者評估,現階段手機觸控面板應用市場規模較大,為廠商普遍決定優先切入的市場;如迅杰即決定先鎖定手機市場切入。

反觀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應用市場,業者表示,目前觸控面板尚未完全取代滑鼠功能,且操作相對複雜,因此預期,待Windows 7上市後,相關應用市場規模才可望逐步擴大。

另外,目前電容式觸控面板產品價格為電阻式觸控面板價格的2至2.5倍,價差過大也是影響電容式觸控面板在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應用普及的關鍵。

觀察目前IC設計公司投入觸控晶片領域發展狀況,以義隆電發展速度最快,規模也最大,預期今年筆記型電腦用觸控板可望出貨600萬至700萬套。

迅杰與盛群則以觸控開關產品為大宗,其中,迅杰今年出貨量可望突破500萬套,年增逾4倍,只是佔整體營收比重將僅約7%至10%;盛群今年觸控開關產品將貢獻新台幣1億元左右業績,所佔比重也不到5%。

偉詮及矽統觸控開關及觸控面板晶片則計劃第3季才開始陸續出貨;原相與松翰目前甚至仍處於開發階段,其中,原相預計今年底才可望正式出貨。

綜合以上狀況,觸控面板晶片產品對於國內多數投入觸控領域的IC設計廠今年業績貢獻仍將有限,題材性將遠大於實質業績貢獻。

【中央社╱新竹24日電】2009.05.24 02:37 pm
------------------------------------------------------------
觸控發燙,你Touch了嗎?

隨著微軟Windows 7(W7)即將於9月上市,加上蘋果iPhone推出後所引爆的觸控話題,使得觸控族群成為近期市場上追捧的重要標的,其中尤以義隆電(2458)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股價飆漲近1倍最受矚目,其他如勝華(2384)、熒茂(4729)等股價也都表現亮麗搶眼,成為市場交投的熱門族群。

2015年產值將達90億美元

根據DisplaySearch最新發表的2009觸控面板市場分析報告中指出,2008年全球觸控面板模組的產值已經達到36億美元,預計到了2015年,產值將高達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14%。而以出貨量的成長性來觀察,法人則預估2008-2011年間,觸控面板出貨量將由2.67億片成長至5.23億片,年複合成長率為25%。

在應用層面部份,智慧型手機則是推動目前觸控面板產業最主要的成長動能,預估隨著滲透率的提升,今年將高占觸控面板總出貨量高達47%;此外,隨著Windows 7的即將面市,在觸控筆電逐漸取代傳統筆電下,加上整機一體式觸控PC 的需求逐漸起飛,將帶動觸控產業成為明日之星產業。

台系廠商供應鏈優勢成型

就目前台系觸控產業而言,除了上游少數重要關鍵材料、以及ITO Film掌握在日商手中外,包括ITO玻璃、控制IC、面板、甚至下游系統組裝等環節,均已掌握在手中,相關業者如正太、安可、冠華、義隆電、原相、禾瑞亞、洋華、勝華、介面、熒茂等,則已逐漸形成一定的供應鏈優勢。

隨著觸控商機成為股市的熱門題材,新近相關業者的股價也成為市場追捧的重要標的,預期在產業正向發展的效應持續顯現下,觸控產業將有機會成為未來台股電子產業中的市場主流。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2009.05.23 03:00 pm
-----------------------------------------------------------
觸控面板概念股 類別及主要廠商一覽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兩年前高喊,「丟掉滑鼠和鍵盤,迎接下一個數位十年」。隨著微軟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7即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支援觸控面板功能。 

國內包括勝華(2384)、洋華(3622)、友達(2409)等概念股都有望受惠。

比爾蓋茲前年初在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 (CES)上,推出一張外觀像咖啡桌的「Surface」電腦,不見傳統的滑鼠、鍵盤,只見蓋茲在螢幕上指指點點,桌上的圖片就隨著放大、縮小,甚至可以傳到數位相機或是丟到垃圾桶。

蓋茲說,Surface就像電腦樣貌的新革命,未來人們使用電腦時,將透過「自然介面」,直接以手指動作或說話等自然方式操縱電腦。

Surface電腦主要訴求商用市場,獲得拉斯維加斯賭場集團Harrah's Entertainment、電信公司AT&T門市等企業採用,但每台高達35萬元,並非一般消費者有能力購買。

隨著Windows 7新世代作業系統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最大賣點就是支援觸控面板功能,蓋茲的夢想將可進入一般人的家庭生活中。

這也使得蘋果iPhone智慧型手機捲起的觸控面板風潮,進一步擴大到螢幕更大的個人電腦(PC)市場,包括面板廠勝華、洋華、友達、群創(3481)、奇美電(3009)、時緯(3590)、介面光電(3584);IC設計公司義隆電(2458)、禾瑞亞等概念股將受惠。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2009.3.31 10:00
http://doc.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ART_ID=182201
-----------------------------------------------------------------------
火線話題-風光半年就虧損 台觸控面板廠怎麼了?

觸控面板應用日益普及,在手機、可攜式或車用導航系統裝置、甚至筆記型電腦(NB)上使用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即使2008年上半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使得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其應用面板需求不振,但是觸控面板依然不受不景氣影響,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話題,還是一樣熱絡。

 但是台灣觸控面板廠的狀況卻非如此。2007年台灣許多苦熬過前一波觸控面板市場泡沫化的廠商,又一家一家浮出檯面,由於需求大增、獲利勁揚,彼此又相繼大舉投入擴產,2007年在大陸白牌手機大量採用觸控面板的需求支援下,台灣觸控面板廠擴產獲得市場支撐,還能保有漂亮的獲利成績。

然而2008年一轉眼景氣劇烈下滑,大陸白牌需求驟然衰減,全球經濟同樣不景氣,各項應用出貨都不如預期,加上供應商增加、產能增加,市場競爭態勢嚴峻,使得觸控面板市場冷熱,猶如洗三溫暖。

諷刺的是,觸控面板市場需仍持續成長,但是真正仍吃得到甜頭的卻不太多。

觸控面板這項產品存在多年,近年來重新崛起成為新的人機介面應用熱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創新技術的帶動,例如電容式技術的多點觸控、以及全平面式產品的高質感設計,傳統電阻式觸控面板儘管一時可以搭上熱潮的順風車,但是在新技術發展愈來愈成熟的情況下,勢必將逐漸被淘汰。

而白牌手機大量採用便宜的傳統電阻式觸控面板,非但對市場成長並無實際幫助,反而使廠商將資源用在擴產低門檻的產品,而忽視了新產品的開發,隨著白牌手機需求泡沫化,就如同重演2000年PDA產品泡沫化的情況一樣,2008年開始對觸控面板廠產生嚴苛的考驗。

這次觸控面板廠幸運的是,觸控面板的需求並非像過去一樣曇花一現,甚至有愈來愈擴張的跡象,從手機到各種可攜式裝置、甚至是NB等等。但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進步也是日新月異,對新技術、低成本的要求更是日趨嚴格,從過去量產門檻甚低的領域,要切入高技術規格、良率提升困難、設計千奇百樣的領域,觸控面板廠確實需要更多真本事才行。

 
 關鍵字

觸控面板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104254_4HW1PSWL6VSP303KVD3Y7
          DIGITIMES Inc / 2008 / 09/ 04 - 觀點 - 潘素卿/電子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