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特爾(Intel)德國執行長Hannes Schwaderer證實,蘋果(Apple)新一代iPhone將採用英特爾為低價筆記型電腦(NB)所打造處理器Atom,在獲得蘋果背書保證,加上宏達電亦將在2008年推出具語音功能的行動上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使得MID頓時鹹魚翻身,未來前景一片看好。

據彭博資訊(Bloomberg)引述ZDNet.de報導,英特爾正在慕尼黑BMW World舉辦40週年慶祝會,Schwaderer在會場表示,下一代iPhone將比現行版本體積稍大,主要是因為手機面板尺寸加大緣故,與蘋果採用英特爾Atom處理器無關。他指出,蘋果仍會繼續生產現有iPhone版本,且3G升級版仍沿用iPhone目前外型。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於2008年初針對MID、低價NB發布全新策略,MID平台處理器Silverthorne與低價PC處理器Diamondville,統一命名為Atom,在日前北京IDF上,英特爾找來華碩、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東芝(Toshiba)、聯想、夏普(Sharp)、明基、富士通(Fujitsu)及環電等逾10家業者站台,然因市場普遍認為MID與Netbook、UMPC產品市場定位模糊,加上價格不夠貼近市場,讓MID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窘境。

台代工業者透露,英特爾深知必須要有PC大廠力挺,MID才能撥雲見日,遂積極與蘋果私下接觸,蘋果對於Atom處理器頗感興趣,如今幾乎確定將在下一代iPhone導入,英特爾不僅藉此可跨入手機市場,且有了蘋果背書保證,加上宏達電也將在2008年推出具語音功能MID,可望大幅拉抬MID聲勢。

不過,市場對於MID定位、規格及競爭力等疑慮仍存,與UMPC、Netbook區隔太模糊,英特爾對此明確定位3者不同之處,在於MID係採用4.5~6吋面板設計,可置於口袋且滿足隨身隨地上網需求,可預見的是,目前輕薄短小的Netbook商機湧現,一旦MID起飛,受擠壓的將是夾在中間的UMPC。

此外,由於英特爾MID亦點名挑戰安謀(ARM)行動運算市場,搶攻高階智慧型手機大餅,手機業者表示,Atom接連獲得宏達電、蘋果iPhone採用,2009年起將顯著影響採ARM架構手機平台版圖,MID全新產品線如果成功,衝擊NB、手機版圖將可預見。
DIGITIMES Inc/陳玉娟、蔡綺芝/台北 2008/05/16
--------------------------------------------------
--------------------------------------------------
iPhone:蘋果(Apple)執行長Steve Jobs在2007年1月於Macworld大展發表3機1體的iPhone,可是算是年度最受人期待的產品。iPhone兼具行動電話、iPod,和網路通訊裝置功能,並內建電子郵件軟體、網頁瀏覽器與地圖等等。iPhone以觸控螢幕為基礎,提供全新使用介面,使用者只要透過手指,就能操控iPhone。就電話功能而言,使用者只要用手指點一下姓名或電話號碼,就能直接撥號,還可建立3方通話。另外,iPhone首創視覺化語音信箱,讓使用者「看」到、並直接聽取所有語音留言。

目前iPhone僅是2G手機,但內建Wi-Fi無線網路功能,能進行資料傳輸。iPhone還具備200萬畫素相機功能。iPhone使用者則可完全享受iPod完整內容,包括音樂、有聲書等。iPhone也用來可收發信件、瀏覽網頁。

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表示,iPhone是一項革命性的神奇產品,比任何其他行動電話都領先5年。和iPhone合作的電信業者AT&T指出,至少有100萬名消費者對iPhone深感興趣。

iPhone將於2007年6月在美國上市,2007年下半在歐洲上市,2008年在亞洲上市。內建4GB快閃記憶體的iPhone,定價499美元,而內建8GB快閃記憶體的iPhone,則為599美元。
----------------------------------------------------------------------------------------------------
UMPC:所謂UMPC(Ultra Mobile PC;超級行動電腦),是體型遠小於一般NB,但螢幕則比掌上型數位裝置的PDA大,並且可以安裝完整的WinXP、Tablet PC Edition,整體效能與無法與NB相較,但提供與NB產品相同的作業系統與軟體支援,目前主要由處理器大廠英特爾及威盛主推的產品較多。

從外型來看,UMPC概念很像掌上型遊樂器(例如PSP、NDS),但體積與重量仍較大,機身能內建WebCam、WiFi、USB、藍牙、讀卡機等數位週邊裝置,擴充性並不輸一般NB,是目前十分理想的行動PC產品,只是電池續航力不足,效能也比較無法與NB比較,加上非鍵盤輸入的麻煩。

目前UMPC產品價格界新台幣於2~4萬之間,台灣品牌PC廠已有華碩、技嘉等業者推出。
----------------------------------------------------------------------------------------------------
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除了擁有一般行動電話的通訊功能外,還兼具有個人電腦的特色。主要常用的作業系統包括微軟的Windows Mobile、Symbian等,至於網路搜尋業者Google所發表的Android平台,則是利用Linux所研發的系統之一,但是尚未有相關機種問世。

智慧型手機可以是傳統手機加上類似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是以PDA加入通訊類型功能,均可稱之。該手機因具有個人電腦功能,因此,使用者可以安裝除了原有內建應用程式以外的其他軟體,只要與作業系統相容即可。

同時,由於智慧型手機均具有上網功能,因此,外界也評估手機更易遭受到電腦病毒侵犯;IDC預估,手機安全的市場規模,將由2007年的2.8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9.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6.3%,也突顯智慧型手機未來的成長空間備受關注。
----------------------------------------------------------------------------------------------------
MID:「這就是MID和其他手持裝置最大的不同,英特爾要讓消費者在MID享受到的連網經驗,和在電腦端一樣,」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微型移動裝置事業群總經理Anand Chandrasekher說。

MID是英特爾在今年春季IDF宣佈的新產品。相較於該公司先前推動的超級行動電腦(UMPC)強調是全功能的小型隨身電腦,鎖定行動專業人士;MID則訴求的讓一般消費者也能隨時隨地上網汲取資訊。
==================================================
Intel Atom正式發表

Intel終於推出高達100萬馬力的原子小金剛…不是啦!其實是Intel發表了以Silverthorne核心、採低耗電表現的處理器-「Atom」(不過也跟某個網路技術同名)。


「Atom」是新加入Intel家族的低耗電處理器,晶片採45nm製程而成,本身具備TDP規格散熱設計,同時保有先前Intel Core 2 Duo指令集(instruction set)的相容性。
主要是用於行動上網裝置(例如MID),以及應用於簡易可上網的電腦平台(如eeePc)上。從Intel發布的影片裡可以發現,「Atom」確實不佔什麼體積,僅佔約25平方公釐大小,但卻具備有更高的效能。


Intel似乎開始盤算用這個小小處理器,準備拿下個人行動上網的市場了?


相關連結 Intel官方新聞稿
數位資訊/ 楊又肇文/2008/03/04
==================================================
專家觀點:對英特爾Atom處理器應有的正確認識

近來各家媒體有關英特爾(Intel)最新Atom處理器的報導,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讀者。

據說Atom是一種提供Pentium M等級性能的新處理器架構,在25平方mm的晶片內,實現了2W的功率範圍。這些數字對x86處理器來說是非常小的,而且使得Atom能鎖定像是行動連網設備(MID)這類過去不使用x86處理器架構的嵌入式應用。

如果你以上說法,認為Atom是如此優秀,甚至可取代ARM核心成為行動設備領域的CPU王者。但很遺憾的是,這些說法都是極端混淆視聽的。以下筆者將列舉坊間一些報導所犯的錯誤、其中的正確資訊,以及有所遺漏之處。

哪些是錯誤報導?

˙Atom將擊敗ARM,因為它能夠執行Vista──「這簡直是在開玩笑;」對此市場研究機構Forward Concepts的總裁Will Strauss表示,行動設備根本不會會執行Vista:「因為這種作業系統佔用了大量記憶體,且消耗大量功率;行動設備只可能使用Windows CE。」

另外Linux對於這些設備來說也頗具吸引力,而在ARM處理器上執行Windows CE和Linux的效果一樣好,因此英特爾處理器並沒有這項優勢。

˙僅有Atom可提供諸如Flash視訊、YouTube等即時的網際網路體驗──錯!你同樣可以從像是BSquare這類的供應商購買ARM Flash播放器;此外On2不久前才發表支援ARM處理器的YouTube視訊解碼器。「網際網路不會在乎你使用哪種處理器架構或作業系統,」In-Stat的首席分析師Jim McGregor表示:「它只是提供了某種程度的遊戲場。」

˙英特爾將會主宰它所進入的每一個市場──這可說是無稽之談;別忘了英特爾曾試圖用它的PXA產品線進攻行動市場卻招致失敗,最後該處理器產品線還賣給了Marvell。

˙Atom會贏得市場,因為ARM是專有技術──這更是無稽之談;你可以從飛思卡爾(Freescale)、德州儀器(TI)、高通(Qualcomm)…等公司,買到嵌入ARM處理器的晶片。

˙英特爾將在成本上取勝──英特爾並沒有公佈Atom的售價,但顯然該處理器的成本會遠高於採用ARM核心的晶片。ARM Cortex-A8處理器採用65奈米製程所佔用的面積不到3平方mm,而Atom採用45nm製程、卻佔用25平方mm。

為Atom說句公道話,它的大多數面積是被高速快取記憶體所佔用。不過根據我們的分析,Atom核心本身的面積大約為9平方mm,或者說是Cortex-A8面積的三倍。由於擁有如此巨大的面積劣勢,很難看到英特爾將如何在成本上取勝。

˙英特爾將在功耗上取勝──分析師Strauss表示:「英特爾承認現有的解決方案在功耗上不如潛在競爭對手ARM處理器的效果好。」英特爾所提供的Atom散熱設計功耗為0.6~2.0W,但並沒有指出詳細的時脈速度;這一點與ARM處理器的比較就有點微妙,因為ARM採用典型的功率數(TDP為最大值)。

讓我們寬容地假設Atom的典型功耗為TDP的50%,就跟AMD的Geode LX功耗類似;這得出在500MHz速度時功耗為300毫瓦(mW)。ARM所提供的Cortex-A8功耗為0.59mW/MHz,在500MHz時對應的功耗也是300毫瓦;因此最佳情況就是英特爾的處理器與ARM的處理器相當。不過在大多數情形下,Atom消耗更大的功率,這很難在行動市場上擊敗ARM。

˙英特爾會贏,因為它擁有最先進的晶圓廠──這的確是一項硬碰硬的較量;Atom將採用high-k的金屬閘技術,並以業界領先的45奈米製程生產。不過消費者購買晶片並不會考量製程技術,所關心的是成本、功耗和速度等條件,而ARM已在成本與功耗上獲勝。

哪些報導是正確的?

˙Atom將以速度取勝──Atom的速度將提升至1.8GHz,遠遠快於現有的ARM處理器。此外Atom支援HyperThreading,ARM卻不支援。

˙Atom對於PC市場來說是好消息──「對於低階PC、低階NB以及UMPC來說,並不需要GHz等級的CPU性能;」Linley Group的總裁兼首席分析師Linley Gwenapp表示:「因此Atom應該十分適合這些應用。」他亦指出:「Atom在降低功耗和成本上邁出了一大步。」

˙最重要的Atom版本還要1~2年才會問世──第一版Atom僅是一顆陽春CPU,未來的版本將整合繪圖功能以及記憶體控制器,將更有看頭。

哪些是被遺漏的訊息?

˙Atom將有助於機上盒、汽車與其他連網應用──在行動設備上執行Vista作業系統可能不具意義,但對於像TiVo以及Slingbox這樣的設備,若能執行PC的應用程式將有如天助。In-Stat的McGregor表示,擁有與相關標準保持一致的軟體模型很重要,這樣就能夠在這些設備當中無縫地轉移資料,因而使各種重要的使用模式成為可能。

˙Atom能夠執行PC遊戲,ARM卻不能──這有可能是這款英特爾處理器的真正殺手級應用所在;如果英特爾能夠利用現有PC玩家的勢力,就可能在行動遊戲設備上側翼包圍ARM。

˙Atom是未來許多產品的基礎──McGregor表示,英特爾已經開發了一種非常低功耗的核心,以滿足市場未來對其產品線的龐大需求;例如Atom架構將被英特爾的伺服器加速裝置(accelerator)採用。

總之Atom是一種重要的新架構,並可能在許多市場領域取得成功;不過就是不要指望它能在短時間內取代ARM在行動設備領域的地位。

(參考原文:Analysis: Hits and misses in coverage of Intel's Atom)

(Kenton Williston )
電子工程專輯/新聞和趨勢/2008年03月12日
==================================================
英特爾MID將支援多種無線技術

為了讓行動網路裝置(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名符其實,英特爾已計畫將各種無線連網技術納進。
一年前的今天英特爾在全球最高的101大樓84層發表965晶片組,今(7)日英特爾則在此再次表明其推動MID市場的決心。除了表示MID搭載的平台將一如2003年推出的筆記型電腦平台Centrino般,每隔一年即會有新作——從現有的McCaslin到明年的Menlow平台、09年的Moorestwon外;為了發揮MID的「靈魂」——無時無刻讓使用者連網,英特爾今日也首度宣佈與專事生產電信網路晶片的廠商Option合作,由其在2008年供應MID所需的2.75G(EDGE)、3.5G(HSPA)模組。

英特爾則在2008年開始提供同時支援Wi-Fi、WiMAX技術的無線網路模組。屆時MID除了支援上述技術外,還包括了藍牙和GPS等。

「這就是MID和其他手持裝置最大的不同,英特爾要讓消費者在MID享受到的連網經驗,和在電腦端一樣,」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微型移動裝置事業群總經理Anand Chandrasekher說。

MID是英特爾在今年春季IDF宣佈的新產品。相較於該公司先前推動的超級行動電腦(UMPC)強調是全功能的小型隨身電腦,鎖定行動專業人士;MID則訴求的讓一般消費者也能隨時隨地上網汲取資訊。

兩者的尺寸和規格也有稍許不同:UMPC係七吋螢幕,搭載英特爾Dothan處理器和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MID的螢幕尺寸介於四吋到七吋之間, 搭載英特爾低耗電處理器,更大的突破是除了支援微軟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外,也包括紅旗(Red flag)、Ubuntu Linux。

在UMPC產品推出市場尚未有大幅斬獲之際,英特爾又搬出了MID。對此英特爾並未承認推出MID的原因即在於UMPC市場成效不彰,不過Chandrasekher坦言,MID的市場要比UMPC大的多,原因在於其極有可能吃掉現有的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GPS裝置、MP3隨身聽等隨身裝置的市場。

「根據英特爾的調查,四成左右上述裝置使用者,表示願意用MID來取代前者,」Chandrasekher

廠商的回應也看得出來MID比較吸引人。相較於UMPC僅三星(Samsung)、華碩(Asus)等大廠力挺; Chandrasekher在今日即展示了包括華碩(Asus)、富士通 (Fujitsu)、宏達電 (HTC)、三星(Samsung)、華宇(Arima)、奐億(Amtek)、Elektrobit、USI、IEC等九間業者推出的MID產品。

不過廠商力推是一回事,市場成形的前提仍是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Chandrasekher表示,在2008年MID價格下滑到500美金之後,到了2010年,MID的市場規模將超過筆記型電腦,但仍比行動電話小。

根據研究機構DRAMExchange提供的資料,2010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約一億八千萬台。

「現在MID發展隱憂只剩下電信業者的配合態度,例如是不是願意提供單一費率吃到飽的形式,而不再用封包數計費降低使用者連網意願,」Chandrasekher說。
CNET Networks,Inc/記者曠文溱/2007/06/07 20: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