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太醫(4126)明星產品-密閉式抽痰管,接單也熱起來,2月起中國訂單增溫,隨著疫情擴散亞洲以外市場,歐洲3月中起訂單也大舉湧入,美國近日訂單也加溫,此力道可能延續到第二季,法人預估,3月營收有機會衝上1.9億元拚史上第三高,年增率超過2成,也不排除有破2億元的可能。

太醫2019年銅鑼新廠投產,客戶吞下定心丸積極下單,推升營收年增近12%達20.49億元,毛利率增加2.6個百分點至28.37%,營業利益大增37%至3.47億元,加上業外處分廠房利益入帳,推升EPS衝上6.95元,董事會已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每股4元、股票股利0.9974元。

展望2020年營運,太醫指出,新冠肺炎與呼吸治療相關,拉動密閉式抽痰管需求,近期需求明顯增加。2月底中國疫情最嚴峻,2月中以後接單就大增,不過,太醫在中國是走自有品牌,營收占比不高,加上貨運不順暢,對當月的營收的貢獻度不是太明顯。

然而,隨著疫情擴散至歐美,且日益加劇,歐洲代工客戶3月中的訂單明顯增加,美國近日訂單也開始湧入。雖然疫情對其他的醫療需求也會排擠,如門診量減少、開刀房停止,但在密閉式抽痰管的需求拉動下,法人預估,太醫3月營收有機會衝上1.9億元,創下史上第三高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2成。

在3月追趕下,第一季營收有機會追平去年同期,因密閉式抽痰管的毛利率優於平均,預估將推升毛利率往上。而第二季在密閉式抽痰管的訂單拉抬下,4月營收應能維持高檔,第二季業績應能和第一季業績持平,較去年同期維持個位數成長。

至於中國設廠的進度,董事會已通過將以1,500萬美元前進大陸設廠,將在江蘇常州建廠,第一階段先投入900萬美元,原本規劃第二季動土,因疫情影響,將延後到第三季,預計2021年年底投產,此將帶動太醫新一波的成長力道。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2020年3月25日 下午12:02
------------------------------------------------------------
體溫量測需求強 熱映2月營收創新猷 太醫(4126)同期新高

材廠熱映 (3373-TW) 受惠武漢肺炎疫情,體溫測量產品需求增加,2 月營收 1.24 億元,創新高,年增逾 2 倍;太醫 (4126-TW) 受惠客戶拉貨力道延續,營收 1.63 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逾 4 成。

熱映 2 月營收 1.24 億元,首度單月突破億元關卡,創新高,月增 91.49%、年增 200.27%;累計前 2 月營收 1.89 億元,年增 82.44%。

熱映也公布 1 月自結,營收 6500 萬元,月增 1.77%、年增 4.17%;稅後純益 460 萬元,月減 4.2%、年增 347.8%,每股純益 0.11 元。

熱映主力產品為溫度量測品,營收比重近 7 成,因武漢肺炎疫情推升體溫量測需求增加,熱映表示,由於 2 月政府單位、學校訂單量大,帶動營收表現。

太醫(4126) 2 月營收 1.63 億元,創同期新高,月增 28.17%、年增 41.24%;累計前 2 月營收 2.91 億元,年減 10.47%。

展望今年,法人認為,太醫去年銅鑼新廠投產後,客戶拉貨動能強勁,整體營運基期偏高,今年訂單可望持續成長,但增幅將低於去年,法人預估,太醫今年營收估年增個位數,將續戰新高。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 2020年3月4日 下午6:33
----------------------------------------------------------------------
太醫(4126)2月營收1億6391萬元,月增率28.17%,年增率41.24%

太醫(4126)自結109年2月營收1億6391萬9000元,和上個月的1億2788萬9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3603萬元,較上月增加28.17%,和108年同月的1億1605萬3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4786萬6000元,較108年同月增加41.24%。

累計109年1-2月營收2億9180萬8000元,和108年同期的3億2592萬5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3411萬7000元,較108年同期減少10.47%。
【財訊快報/編輯部】2020年3月4日 下午4:11
---------------------------------------------------------------------------
太醫(4126)108年全年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4億5912萬元,EPS 6.95元

太醫(4126)公佈民國108年全年經會計師核閱後財報,累計營收20億4064萬3000元,營業毛利5億7888萬3000元,毛利率28.37%,營業淨利3億4727萬5000元,營益率17.02%,稅前盈餘5億2984萬2000元,本期淨利4億5912萬元,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4億5912萬元,年增率112.20%,EPS 6.95元。
【財訊快報/編輯部】2020年2月27日 下午4:04
**處分舊廠獲利約2.8元(全年估4.15元)
-------------------------------------------------------
太醫(4126)陸客戶因疫情拉貨增;新廠仍拚明年投產

太醫(4126)目前由於中國疫情需求,客戶對醫療耗材拉貨狀況也遠較先前年初積極,惟目前中國各地仍然有封城與封閉式管理等限制,以致於物流狀況其實並不理想,估計多要到3月才能反應至營收,但因去年年初客戶積極回補庫存、墊高營收基期,法人仍評估,太醫首季營收有年減壓力。至於中國常州新廠方面,太醫指出,確實現在受疫情影響,還在等待復工許可,不過目前還是維持在明年年下半年投產目標。

太醫係醫療耗材廠商,產品以外銷為主,在目前產品組合上,其他管類營收佔比約24%、密閉式管類25%、傷口引流套佔12%、客製套類7%、袋類9%、其他耗材16%、醫療儀器7%,目前太醫自有品牌與代工比重約46:54。

由於太醫生產基地目前仍集中於台灣銅鑼,生產上不受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封城、「封閉式管理」影響,大客戶也以日本、德國為主,2月訂單出貨狀況也恢復正常,法人評估太醫2月營收應可優於1月,而目前中國客戶因為疫情上需求、對耗材訂單拉貨狀況確實較積極,但因目前中國境內物流狀況比較多,預計可能多會反應在3月營收,但法人指出,去年年年初太醫客戶積極回補庫存墊高營收基期,目前中國客戶訂單雖看增,法人仍預期,太醫首季營收有年減壓力。

至於在中國常州新廠方面,太醫指出,確實現在受疫情影響,還在等待復工許可,不過目前還是維持在明年下半年投產目標。

而在處分舊廠進度方面,太醫去年11月已公告將出售銅鑼一廠(土地7085平方公尺+建物12059.5平方公尺),太醫指出,此廠雖然預期售價不低,但是因為當初購入成本也相對較高,可能在土地處分上的獲利狀況會較去年(稅前處分利益約1.89億元、貢獻稅前EPS約2.8元)略減。

回顧去年太醫的營運成績,據太醫自結數字來看,全年營收約20.4億、年增12%,符合年中公司預期,主要係因太醫銅鑼新廠取得各地生產許可,客戶也考量太醫產能擴大、積極下單以及增加新產品所致;至於在獲利上,自結營業利益來到3.47億元、大增約37%,成長除因產品組合轉佳與生產規模放大外,太醫也不再受遷廠費用支出干擾,而稅前獲利約5.3億,大增9成,則是受到太醫處分2處舊廠有約1.89億元的售地收入貢獻所致。
MoneyDJ新聞/記者 劉莞青 報導 2020-02-19 09:04:35
----------------------------------------------------------
太醫(4126)自結1月稅前獲利1142萬元,年減72.36%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資料來源: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 109/02/14 09:02:42
-------------------------------------------------------------
〈太醫(4126)展望〉訂單成長 全年營收估年增個位數續戰新高

醫材廠太醫 (4126-TW) 表示,去年銅鑼新廠投產後,客戶拉貨動能強勁,整體營運基期偏高,今年訂單可望持續成長,但增幅將低於去年,法人預估,太醫今年營收估年增個位數,將續戰新高。

太醫去年第 4 季日本客戶調整營運策略、且庫存水位高,導致下單保守,今年日本客戶拉貨可望恢復正常;歐美、中東市場則因比較基期高,後續成長較趨緩。

中國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太醫坦言,由於配合中國政府延後開工,醫材無法出貨,營運確實受到影響,不過中國營收占整體比重約 12%,估不至於拖累整體表現。

展望今年,太醫表示,去年基期墊高,包含上半年銅科新廠投產後,客戶積極回補庫存,下半年也認列舊廠處分利益,今年要維持營收雙位數成長較困難,不過照訂單量來看,仍可望優於去年。

太醫受 1 月工作天數減少影響,1 月營收 1.27 億元,月減 25.77%、年減 39.06%;太醫產品營收比重方面,管類占 29%,密閉式管類占 24%,傷口引流套占 12%,袋類占 9%,保護沖洗等套類占 8%。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 2020年2月6日 上午11:02
------------------------------------------------------------------------
太醫(4126)1月營收1億2788萬元,月增率-25.77%,年增率-39.06%

太醫(4126)自結109年1月營收1億2788萬9000元,和上個月的1億7229萬3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4440萬4000元,較上月減少25.77%,和108年同月的2億987萬2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8198萬3000元,較108年同月減少39.06%。
【財訊快報/編輯部】2020年2月6日 上午7:22
--------------------------------------------------
太醫(4126)今年可望維持成長,醫材當道,早盤股價創波段高點

醫材廠太醫(4126)去年全年營收20.4億元、年增12%,營運表現成長,主要來自於銅科新廠投產,及客戶積極回補庫存所致,加上又有處分廠房業外挹注,公告去年自結稅前淨利達5.29億元,推估EPS可望逼近7元水準。展望未來,今年首季為淡季,預期3、4月開始將轉強,全年營收可望維持高個位數成長,動能將來自北美、德國市場。

今日量增開高走低回測年線,後續是否獲得支撐將為多空關鍵,KD指標持續攀升,支撐不破,偏多看待。
【財訊快報/研究員劉又豪】2020年1月30日 上午10:20
----------------------------------------------------------
太醫(4126)去年EPS逼近7元,今年首季較淡、全年維持高個位數成長

醫材廠太醫(4126)受惠銅科新廠投產,客戶積極回補庫存,2019年業績轉強,加上處分廠房利益入帳,公告去年自結稅前淨利5.29億元,推估每股稅後盈餘(EPS)逼近7元,其中,第四季EPS上看3.2~3.4元。2020年營收可望維持穩健的高個位數成長,但第一季進入淡季,預估3、4月之後才會轉強。

太醫銅科新廠於2018年底完成所有產品移轉及法規認證,新廠產能滿載營收可達36億元,目前利用率為56%。受惠客戶積極回補庫存,拉貨高峰落在2018底至2019年第三季,推升營收成長力道轉強,年增率逼近2成。

不過,隨著拉貨高峰過去,第四季營收轉淡為4.7億元,較上季下滑約一成,亦較前一年同期下滑7%。2019年營收20.4億元,年成長12%,優於往年的個位數成長。分析區域表現,2019年主要成長來自日本與北美市場。

太醫公告去年自結稅前淨利5.29億元,以股本6.6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約8元,扣除稅率,推估每股稅後盈餘逼近7元,主要係第四季出售位於苗栗縣銅鑼鄉民生路14號、16號之土地及建物,每股貢獻度約2.8元入帳,將推升單季EPS上看3.2~3.4元。

展望2020年,法人預估,太醫第一季是淡季,預估3、4月營收才會轉強,全年營收可望維持以往的高個位數成長,上看21.7億元,年增率約7%,成長來自北美與德國市場,也有機會出售認列銅鑼一廠處分利益。在不計業外情況下,EPS上看5元。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2020年1月15日 下午12:53
-----------------------------------------------------------------------
太醫(4126)12月營收1億7229萬元,月增率28.09%,年增率-2.50%

太醫(4126)自結108年12月營收1億7229萬3000元,和上個月的1億3450萬1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3779萬2000元,較上月增加28.09%,和107年同月的1億7671萬2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441萬9000元,較107年同月減少2.50%。

累計108年1-12月營收20億4064萬3000元,和107年同期的18億2244萬1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2億1820萬2000元,較107年同期增加11.97%。
【財訊快報/編輯部】2020年1月6日 上午7:19
------------------------------------------------
業外挹注,太醫(4126)今年營收上看20億

太醫 (4126) 因處分苗栗銅鑼舊廠業外利益挹注,自結前11月稅前盈餘5.14億元,年增一倍,交出每股稅前盈餘7.78元佳績,雖然第四季客戶下單保守,但法人仍看好全年營收有突破20億元新高機會。

此外,太醫為搶攻大陸在地化商機,內部也啟動大陸投資計畫 ,初步選定江蘇常州,第一階段投資額900萬美元,力拚2021年投產 。

營運表現穩健的太醫,累計前11月營收18.68億元,年增13.5%,不過,11月因客戶走入年底假期,下單保守,單月營收1.34億元,年減27.1%,是今年2月以來的新低,自結單月營業利益為1585萬元,稅前獲利1551萬元,年減66.79%。不過,累計前11月營業利益3.26億元,年成長率達35.66%。

太醫專攻醫療耗材,營運主力為密閉式管類約占營收25%,傷口引流套則占12%等,目前自有品牌與代工比重約來到46%比54%;主要市場以台灣、日本、德國、大陸等地。

有鑑於大陸政策要求在地化,推動保護國產品的政策,國產品在取證速度上約需半年,遠較進口產品約二~三年更為迅速下,太醫已決議將以1,500萬美元前進大陸設廠,目前已鎖定在江蘇常州建廠,第一階段先投入900萬美元,最快明年開工,最快預計可在2021年下半年投產。常州廠將專攻大陸市場,預期2022年起將帶動太醫新一波成長力道。

法人表示,太醫第四季營收看淡,初估約4.5億元,但全年營收可突破20億大關,由於該公司持續進行舊廠處分,預期未來售出後,受惠相關折舊成本減少,有助毛利率提升。

太醫已在11月6日公告,將再處分位於苗栗銅鑼民治路6號土地與舊廠,由於此一廠區加入時間較晚,目前太醫仍在持續認列相關折舊。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2019年12月30日 上午8:02
----------------------------------------------------------------------------
太醫(4126)11月營收1億3450萬元,月增率-19.36%,年增率-27.07%

太醫(4126)自結108年11月營收1億3450萬1000元,和上個月的1億6680萬4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3230萬3000元,較上月減少19.36%,和107年同月的1億8443萬3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4993萬2000元,較107年同月減少27.07%。

累計108年1-11月營收18億6835萬元,和107年同期的16億4572萬9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2億2262萬1000元,較107年同期增加13.53%。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9年12月4日 下午4:47
--------------------------------------------------
太醫(4126)108年前三季稅後盈餘2億3473萬元,EPS 3.56元

太醫(4126)公佈民國108年前三季經會計師核閱後財報,累計營收15億6704萬5000元,營業毛利4億5576萬3000元,毛利率29.08%,營業淨利2億8643萬8000元,營益率18.28%,稅前盈餘2億9138萬9000元,本期淨利2億3473萬5000元,合併稅後盈餘2億3473萬5000元,年增率60.57%,EPS 3.56元。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9年11月8日 下午4:39
------------------------------------------------------
太醫(4126)9月營收1億5618萬元,月增率-16.19%,年增率10.32%

太醫(4126)自結108年9月營收1億5618萬8000元,和上個月的1億8637萬1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3018萬3000元,較上月減少16.19%,和107年同月的1億4157萬5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1461萬3000元,較107年同月增加10.32%。

累計108年1-9月營收15億6704萬5000元,和107年同期的13億1416萬5000元相較,增加金額為2億5288萬元,較107年同期增加19.24%。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9年10月3日 上午7:19
------------------------------------------------------
太醫(4126)Q3 EPS上看1.2元,Q4續旺+售廠利益,全年EPS衝新高

醫材廠太醫(4126)7、8月營收均穩在1.8億元之上,年增約1成,自結7、8月合計稅前淨利8269萬元,每股稅前盈餘約1.25元,預估9月營運持穩,第三季每股稅後盈餘上看1.2元;第四季續旺加上出售土地每股貢獻約2.8元,每股盈餘挑戰3.6~4元,全年將突破7元。

以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並進發展的太醫,主力產品為管類(包含密閉式抽痰管)約占營收48%、袋類占10%,傷口引流組12%、其他產品如瓶類等占約三成。上半年各場表現不俗,中東、北美、歐洲成長都超過三成。

受惠銅鑼新廠投產,客戶下單轉趨積極,拉動太醫今年業績進入高成長,下半年進入傳統比較旺,公布7、8月營收均穩在1.8億元之上,年增約1成,自結7、8月合計稅前淨利8269萬元,以股本6.6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約1.25元,累計1~8月營收14.1億元,年成長20.32%,稅前利益大增58.02%,每股稅前盈餘4.1元。

法人預估,9月維持雙位數的年增率,第三季EPS上看1.2元。第四季挑戰最旺季,營收維持雙位數成長,加上公告出售位於苗栗縣銅鑼鄉民生路14號、16號之土地及建物,每股貢獻度約2.8元將入帳,單季每股盈餘挑戰3.6~4元,全年有機會突破7元,將刷新歷史紀錄。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2019年9月17日 下午5:12
-----------------------------------------
醫材專法過關 泰博邦特後市旺(4126)

《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過關,醫材業挾著未來查驗登記、臨床試驗,將更具彈性並縮短上市時程而成為贏家,吸引多頭焦點,具獲利、籌碼優勢的雃博(4106)、五鼎(1733)、泰博(4736)、華廣(4737)、金可-KY(8406)、太醫(4126)等個股可望領軍上演紅包行情。

我國首部醫材專法,最重要的精神是將放寬低風險醫材免查驗登記、中風險醫材臨床試驗免申請,高風險醫材則需透過查驗等加強管理,而且放寬設計開發的醫材廠都可申請許可證,不限製造商,與國際接軌。

法人認為,此舉有利二類醫材廠,且有助於帶動學研單位投入,活潑產業動能;利基型且成長力道可期的的醫材股,如泰博、邦特、太醫、豪展、華廣、訊映、雃博等,題材濃厚;隱形眼鏡中的金可則在外資調高目標價至270元下,亦將延續股價上揚力道。

太醫(4126)和邦特目前都有獲利和擴產題材。太醫的銅鑼科學園區新廠即將於2018起有正式的貢獻,而邦特的宜蘭舊廠用於生產高毛利率的TPU去瓶頸完成,TPU產品 2018年起成長可期,且邦特較低階的洗腎用血液迴路管,則可透過菲律賓新廠來切入菲律賓與東南亞的血液透析市場,具南向概念與想像空間。

泰博前3季EPS為3.31元,該公司預期第4季營收可望是全年最好的1季,未來成長動能之一的貴金屬產品線,已接獲國際重磅級客戶訂單,並進入常態性生產,明年營運將重回雙位數成長。

華廣則因受惠中國通化東寶拉貨力道轉強,加上非洲阿爾及利亞訂單激勵,帶動第4季營收可望以5.6~6億元,創下全年高峰。法人預估該公司下半年獲利亦將有優於上半年EPS 0.9元 的表現。

至於前3季EPS以2.49元創新高的豪展,已連續兩年(2015、2016)獲得客戶BRAUN的產品創新金獎,2017更獲得 BRAUN 最佳競爭力獎。該公司因德國百靈(Braun)訂單加持,今年營收、獲利都將是史上最好表現,其旗下 10 項具商品化潛力的新產品中,目前商品化的僅有NTF與導入鯊魚夾設計的血壓計,未來成長力道備受看好。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2017年12月18日 04:10
--------------------------------------------------
8月營收/太醫(4126)增7% 攻大陸市場

醫療管材廠太醫(4126)昨(7)日公布8月營收1.5億元,年增7.23%,主要受惠歐洲、日本拉貨力道增強,加上新布局的大陸市場也展現不錯成長動能,展望未來表現,法人評估,下半年營運將持續增溫,年營收年增水準仍可維持在3%至5%。

太醫上半年因日本、德國客戶拉貨積極墊高基期,加上首季匯損侵蝕,營收8.73億元,年減3.7%;稅後純益1.16億元,年減40.1%,雙雙衰退。不過,自6月起,營收已現成長動能,下半年進入出貨旺季,業績表現將大幅超過上半年。太醫股價昨收72.3元,以平盤作收。

太醫銅鑼科學園區新廠也是今年亮點,該廠去年底新廠已落成,第2季起出貨半成品,第3季完成國內GMP認證後啟動國內訂單出貨,後續日本、歐美等市場認證則要待明年後,陸續貢獻營收。據了解,太醫在新廠完整產能開出後,年產值將從目前的18億元大增至40億元。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2017-09-08 00: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