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寶(2375)今年正式入主凱美(5317)之後,持續從市場買進凱美持股,截至上周五為止,智寶取得凱美持股一舉超過半數,持股比率達52.3%,法人認為未來可能編列合併報表。

智寶為國巨集團旗下電解電容器廠商,今年股東會正式入主凱美,成為凱美新的經營團隊,該公司上周五公告,再取得凱美持股1,629張,持股比率攀升至52.3%,持股比率突破一半。

法人分析,智寶已經掌握凱美實質控制權,未來可能需要編列合併報表。

今年以來,由於被動元件產業本益比、股價位階均低,屢屢傳出股權異動的消息,除了薄膜電阻廠光頡(3624)接受大陸風華高科技的公開收購,大陸風華高取得光頡40%股權,及三席董事席次;斐成(3313)也以特定人轉讓私募股方式,將股權讓給農生企業,日前農生已經取得斐成五席董事、三席監察人,入主經營斐成;而智寶也市場上持續性買進凱美持股,目前持股比率已經超過一半,掌握實質經營權。
工商時報/李淑惠/台北報導 2016年10月03日 04:10
-----------------------------------------------------
國巨集團併購再起?旗下智寶(2375)大買凱美、光頡

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 (2327) 旗下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 (2375) 公告,近期分別買入同業凱美 (5317) 及光頡 (3624) 各9543張及6419張,是否意味國巨集團將進行另1波併購動作,外界都在觀察。

智寶近幾年因為陸續處分廠房及土地,因此截至今年第1季底,智寶帳上的在手現金與約當現金逼近10億元,加上國際股市動盪,不少廠商屢創低點,手中握有充足銀彈的智寶也積極尋找併購對象。

智寶公告,從6月23日到7月30日為止買入凱美股票9543張,目前持有8985張,持股比例為6.58%;另外也在去年2月24日起到今年7月30日買入光頡股票6419張,目前持有5530張,持股比率4.71%。

智寶表示,凱美具有品牌,且技術基礎好,是理想的併購對象,只要有助於雙方合作,不排除繼續買進持股;至於光頡則是屬於純財務投資。凱美表示,對併購持開放態度;光頡表示,不清楚智寶買進股票的目的。

受到智寶公告影響,光頡今天股價強勢漲停,目前成交價19.65元;凱美則是小跌0.15元,目前成交價13.95元。
鉅亨網 記者李宜儒 台北 2015/07/31 13:00
---------------------------------------------
智寶(2375)攻併購 入股凱美

台股近期表現不佳,併購價值跟著浮現,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2327)旗下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趁機發動攻勢,已買下同業凱美股權超過6%,後續不排除繼續買進持股,希望能展開進一步合作,攜手躋身台灣一線鋁質電解電容廠之列。

智寶近年因為出售廠房、土地,現金滿手,截至第1季底,在手現金與約當現金逼近10億元,這兩年一直尋找合適併購對象。近期全球股災,不少個股股價改寫波段低點,智寶的併購對象也跟著浮現。凱美昨天表示,對併購持開放態度。

智寶昨(30)日公告,自6月23日至7月30日止,累計買入鋁質電解電容廠凱美達9,543張,目前持有8,985張,持有比率6.58%。另外,還買進晶片電阻廠光頡6,419張,現階段持有5,530張,持股比率4.7%。

智寶坦言,凱美是理想的併購對象,因對方具有品牌、技術且基礎深厚,只要有助於雙方合作,不排除繼續買進持股;至於光頡部分,則是屬於純財務投資。

智寶正進行減資,減資後股本將降至6.47億元,對凱美與光頡持有金額已達到本身資本額的20%,依規定必須公告。

智寶指出,今年上半年台灣沒有鋁質電解電容廠的營收維持正成長,香港萬裕集團更已發出獲利預警,上半年將有重大虧損,產業淘汰賽正在展開。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紅色供應鏈挾資金優勢搶占台廠地盤,今年5月掛牌的被動元件鋁質電解電容廠艾華,一上市就募得人民幣近15億元資金,並宣示要拿下當地過半市場,恐將造成鋁質電解電容產業進入淘汰賽。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5-07-31 02:31:12
--------------------------------------------------------
智寶(2375)103/2/24~104/07/30取得光頡641.9萬股,計1.59億元

資料來源: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 104/07/31 07:03:17
每股均價24.8元
----------------------------------------------------------
智寶(2375)6/23~7/30取得凱美954.3萬股,計1.29億元

資料來源: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 104/07/31 06:33:16
每股均價13.52元
-------------------------------
智寶(2375)7/28止買回庫藏股1,934張,每股買回均價13.33元

財訊快報 編輯部 2015/07/29 08:48
-------------------------------------
智寶(2375)6月營收1億1000萬元,月增率0.69%,年增率-13.60%

智寶(2375)自結104年6月營收1億1000萬1000元,月增率0.69%,年增率-13.60%;累計104年1-6月營收6億8635萬6000元,年增率-17.94%。
【財訊快報/編輯部】2015/07/06 16:15
-------------------------------
智寶(2375)現金減資 拉高獲利

國巨旗下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2375)今年現金股利創新高,並將第四度現金減資、幅度逾31%,藉此提高每股獲利表現。
智寶表示,仍全力追求穩定獲利,未來會將盈餘以最高比例發放現金股息。

智寶今年決定再度進行現金減資,為2010年來第四度瘦身,每股將退還股東3.166元現金,加計現金股利,等於今年股東可一口氣拿回4.306元現金,現金殖利率達到26.26%。

智寶已結束長達八年虧損,近兩年每季均穩定獲利,去年全年每股純益1.29元,獲利擠入港台鋁質電解電容廠前段班,股價也突破11年新高。

智寶董事會上周五決定配發1.14元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逼近九成,等於除扣除法定的10%盈餘公積後,幾乎全數要發給股東,為歷年來配發現金股利最高紀錄。

智寶認為,就鋁質電解電容市場來看,台廠和陸廠在去年處於市占率下滑,主因為日圓貶值對日廠續攻中高階市場有利,加上陸廠產能提升後開始爭食低階市場,台廠成長不易。智寶此次現金減資後,股本降至6.47億元,有助提升每股獲利。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5-04-20 01:48:31
--------------------------------------------
智寶(2375)產品瑕疵案敗訴 須付明泰賠償金

針對被動元件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2375)與網通廠明泰(3380)七年前的產品瑕疵損害賠償事件,新竹法院昨(24)日判決智寶敗訴。

智寶強調,這是舊案,且公司產品並無瑕疵,將收到判決後提出上訴。

智寶與明泰這起商業糾紛發生在2007年,雙方一直尋求解決方案,一度獲得共識,但二年多前協商破裂,明泰在101年7月向新竹地院提出損害賠償訴訟。

新竹地院昨天判決智寶應給付明泰4,000萬元賠償金,智寶雖然決定在第4季一次性認列賠償損失,對每股影響約0.42元,但因自認沒有產品瑕疵問題,因此在收到判決書後將提出上訴,維護公司與股東權益。

智寶強調,該公司出售明泰的電容器,在產品本質上並無瑕疵,且在審理過程中,明泰始終無法舉證其產品有何瑕疵,瑕疵主因應為明泰自身選用零件和產品設計不良所致,與智寶產品無關。

智寶指出,當初是基於留住客戶考量,曾於協商時達成「以每筆出貨15%比例抵扣4,000萬元貨款」的協議,卻被法官以此做為賠償金額計算,兩者差異甚大。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4.11.25 03:56 am
------------------------------
智寶(2375)三段進化 磨成精兵

被動元件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不僅是國內首家鋁電容廠,一度也是台系龍頭廠。沒想到,九年前一場受到市場關注的「三合一」合併案,後續引發一連串人事動盪,不僅讓智寶跌下產業龍頭之位,更連虧八年。歷經組織、產品、客戶三階段轉骨改造,今年起,智寶將迎向下一個重生期。
智寶的前身為「聲寶二廠」,設立於1956年,主要負責生產電源供應器。後來發現電源供應器零組件之一的鋁質電解電容器成本占比高,且台廠尚未卡位,因此,聲寶引進日本技術,打造台灣第一家台灣鋁電容廠。

智寶投入鋁電容廠的路一開始是順利的,三、四十年前,正好搭上台灣經濟起飛的順風車,加上PC(個人電腦)產業鏈完整,市場不斷成長,因此,不僅成為國內首家鋁電容廠,更是台系最大廠。

1997年,時任聲寶董事長的陳盛沺借助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在被動元件產業的專長,引入協助改造智寶,隔年為智寶完成掛牌上市交易,當時重視「one stop shopping」策略的國巨亦順勢取得智寶主導權,補足集團缺少的鋁電容產品。
三合一亂陣腳 引發人事鬥爭

掛牌後的智寶,也開始面對鋁電容產業的改變。為求快速壯大,同時整頓市場秩序,國巨為智寶尋找聯姻對象,看上當時營收規模與智寶相當的世昕,以及二線廠輝城,當時的口袋名單,甚至還有一家已上市的鋁電容廠。

2005年,國巨主導這件「三合一」合併案,除了考量橫向整合,同時也為了進行垂直整合。因為智寶本身擁有鋁電容上游原料廠,世昕則有鋁電容最重要的原料鋁箔廠,雙方客戶同質性又不高,具備互補性。

沒想到,世昕「什麼都有」的「八爪章魚」特色,在併購前雖為優點,併購後卻成為管理弱點,國巨事先查核不夠嚴謹,加上新智寶採取「共治」,由世昕與智寶團隊共同管理,埋下人事鬥爭隱憂。

合併的第一年,新智寶旋即陷入虧損,2008年與2009年兩年內,甚至一口氣虧掉半個股本。

智寶與世昕兩派人馬無法融合,自然造成內部分崩離析,隨後產品品質開始出現問題,接著失去客戶、員工流失,形成惡性循環,持續了漫長的四年時間。

為了拯救新智寶,國巨連年調整人事,在2005年至2010年間,智寶幾乎每年都有人事異動,不是更換董事長,就是總經理換人,否則就是董座、總座一起換。

發揮減法哲學 賣轉投資事業

在前五年惡性循環下,智寶和世昕原本各3億、合計應有6億元的營收規模,跟著逐年萎縮,不斷降到現在的1.5億元,等於一場合併案,吃掉了75%的營收。

直到2010年現任董事長翁啟勝就位,人事才趨於穩定。為求重生,智寶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別進行虧損減資47.24%和29.41%。經營團隊同步展開投資架構簡化,處分鋁箔廠等龐雜轉投資,清理負債。生產線也做了不少調整,打掉多餘的設備。

由於過去的智寶有不少營收屬於「虛胖」,帶來營收卻沒挹注獲利,因此,經營團隊也重新整理客戶,將手上的200多位客戶,一口氣濃縮到110家,亦讓產品集中化生產,全心追求獲利。

翁啟勝表示,客戶濃縮後,產品可以集中生產,減少耗損和不良品;產線和設備精簡後,不僅降低管理費用,員工差勤同樣轉趨正常,成為比較精實的結構。

翁啟勝說,在人事傾軋期間,有不少一線客戶流失,因此,經營團隊列出舊客戶名單爭取列入詢價對象,前後花了兩、三年的時間,總算有七、八家一線客戶願意回頭詢價。

在調整產線、客戶和組織架構後,轉骨後的智寶迎接重生,自然要從國巨集團最擅長的併購出發。接下來,要以自身的成長和併購兩路並進的方式,慢慢追回遺失的九年。
【經濟日報╱記者 謝佳雯】2014.07.07 04:50 am
------------------------------------------------------
智寶重返榮耀 翁董有信心

當年,被動元件廠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與世昕、輝城的「三合一」合併案,為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的併購史添上新的一頁。不過,這樁併購,卻也成為陳泰銘回收時間最長的一筆轉投資。

陳泰銘一直被冠上「併購大王」的稱號,他在2000年以180億元買下飛利浦積層陶瓷電容(MLCC)部門(飛元與飛磁),當時「以小吃大」,一戰成名。

姑且不論當年以180億元買下飛利浦MLCC部門的這筆交易是否划算,以及在聲寶、德記上的認賠殺出,攤開國巨目前手上持續擁有的轉投資事業,奇力新、旺詮早已穩定為國巨帶來獲利,而當年以「三合一」跌破市場眼鏡的智寶,卻花了九年才獲利。

智寶這一跤跌得太重,直到前年第四季本業終於轉虧為盈,同業仍不敢置信,去年全年確定恢復元氣,並以業外助攻的方式,帶來每股獲利4.37元,扭轉八年連年虧損的困境。

智寶董事長翁啟勝不諱言,智寶在九年內,營收縮水了75%,整頓後,未來九年內,營收能不能重回合併當初的6億元,他心中也有問號,但只要有信心、穩定經營,一定能慢慢復原。
【經濟日報╱記者 謝佳雯】2014.07.07 04:50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