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廠力特(3051)轉型,專注於特規面板應用,毛利率逐季攀升,第三季轉虧為盈,每股盈餘0.04元。在轉盈題材帶動之下,力特近日股價狂飆,短線大漲逾4成。力特公告10月自結損益,單月每股小虧0.02元。

偏光片廠去年營運陷入低潮,明基材、奇美材、力特都陷入虧損,不過明基材關閉南科廠、提升營運效率,今年前三季都維持獲利表現。力特積極轉型,聚焦車載偏光片等特規應用市場,還有中小尺寸手機、平板應用,以及及保護貼等利基型產品,希望避開大尺寸面板紅海市場。

力特表示,車載顯示面板需耐高溫,搭配的偏光片耐候性要求也比較高,另外還有抗紫外光等其他表面處理等等的要求,特規產品品質要求高,利潤高、出貨也比較穩定,公司希望提高車載等特規偏光片的銷售比重,改善獲利表現。

力特今年上半年稅後淨損1.04億元,每股淨損0.32元。受惠車載偏光片出貨放量,力特第三季營收6.15億元,季增9.04%,毛利率提升到26.66%。本業獲利9218萬元,季增75.61%,但是上季仍有4600多萬元的匯兌損失,稅後淨利約1385萬元,每股盈餘0.04元,單季轉虧為盈。累計上半年營收約17.22億元,稅後淨損9070萬元,每股淨損約0.28元。
工商時報 袁顥庭/台北報導 2017年11月23日 04:10
-----------------------------------------------------
奇美材、力特(3051)搶進工控車載市場

因應偏光片跌價,偏光片廠紛紛開發利基型產品以提升獲利。力特 (3051) 染色系偏光片應用在車載面板,拉抬上半年毛利率超過25%。奇美材 (4960) 也開發工控、中小尺寸OLED等偏光片新產品,下半年虧損可望持續改善。

奇美材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1.5億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日前完成訂價,每股發行價13元,依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4.2元,折價8.5%,預計募集19.49億元資金。

奇美材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將可支應海外購料,保留公司資金運用的靈活空間,維持穩定周轉資金。奇美材昨日股價下跌2.56%作收,收盤價15.2元。

奇美材第二季每股淨損0.48元,也是連續六個季度陷入虧損,累計上半年每股淨損1.35元。奇美材8月營收8.8億元,月減17.5%,年減4.7%,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74.52億元,年增9.6%。

奇美材與杭州錦江集團合資的昆山廠第一條生產線,已在今年第二季試產成功並順利量產。而關稅優惠將有利產品價格的競爭力,並且可以即時供應大陸面板廠的生產需求。

此外,奇美材去年底在日本成立子公司專營偏光片原材料買賣業務,向日本供應商購買包括TAC膜、PVA等材料,賣回給台灣、寧波、昆山奇材,也透過大陸合作夥伴錦江集團開拓大陸偏光片客戶,奇美材與錦江集團之間的合作關係更趨緊密。

除此之外,公司持續開發工控、中小尺寸OLED等偏光片新產品,還有新技術及新材料的導入,增加產品的差異性,有助於整體營收與獲利的回升。

力特(3051)去年展開產品線調整,淡出一般產品,轉作車載、工控等利基型產品,因為產品規格較高,獲利能力明顯提升。第二季營收約5.75億元,季增2.68%,毛利率23.18%,本業獲利5,249萬元。但是受到匯損拖累,稅前小虧127萬元,稅後淨損1,567萬元,每股淨損0.05元。下半年是車載、工控面板出貨旺季,營收、獲利可望持續改善。
工商時報─袁顥庭/台北報導 2017/09/13 08:08
---------------------------------------------------
力特(3051)毛利率 拚站穩20%

偏光板廠力特光電(3051)本季出貨結構仍以高毛利率的醫療用顯示器及車載用染料偏光板等產品為主軸,惟因打銷部分庫存,影響毛利率,預期第2季毛利率仍可力守在20%的水準。

力特近兩個月來,單月營收維持在1.9億元之上,6月有盤點因素,外界預期,本季營收季增個位數,加上業外匯損因素淡化,市場看好單季營業淨利優於上一季,虧損也會減少。

力特目前台灣平鎮廠七條生產線有四條運轉,另有一條STN生產線,主攻中小尺寸儀表、醫療等高單價產品,車載用染料偏光板比重已達25%; 至於大尺寸TV產品占比降至四至五成。力特今年前五月營收達9.3億元,年減25%。

其他偏光板廠主攻大尺寸TV產品,力特主攻利基型中小尺寸產品,其中車載用染料偏光板等產品供貨台灣及中國大陸市場,內部積極擴大華東市場布局,期待新增客戶擴展版圖。在產品結構優化下,去年第3季以來,力特營業淨利及毛利率呈現逐季走高。

力特今年首季毛利率27.23%,創單季新高,營業淨利6,745萬元,為六季來高點,惟因匯損7,700萬元及利息支出拖累,單季稅後淨損8,887萬元,每股淨損0.27元。

力特表示,目前不含閒置設備,產線稼動率約五、六成,目前大陸市場供貨車載偏光板量能較少,對力特而言,相對具利基性,目前希望擴大車載比重,衝刺獲利。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7-06-29 00: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