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銀(2809)昨日公布7月自結獲利,單月合併稅後淨利4.73億元,累計前7月在手續費、利息收益穩健成長,及投資收益增加等趨勢下,合併稅後純益32.71億元,每股淨利(EPS)2.85元,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京城銀表示,今年前7月自結獲利創新高,主要是手續費收入及利息收益穩健成長,及投資收益增加所致,京城銀仍持續致力於控管資金成本及提升營運效率,有助於對整體營運帶來正面的挹注。

而日前傳出理專盜用客戶資金情事,京城銀也主動表示,為不損及客戶權益,京城銀將於第二季預先提列相關費用,相關追究程序已積極處理中,預估對整體財務及業務影響性相當小。

京城銀將於本周五舉行第二季法人說明會,京城銀表示,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高速成長,顯示綠色經濟日漸受到重視,京城銀長期投入綠色能源貸款推動,整體綠色能源放款總額已達70.85億元,2017年上半年綠能授信餘額較去年同期更有雙位數成長,並規劃有完善的放款機制,除了自行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作為案件成本及後續效益的評估依據、定期追蹤案件營運概況外,更嚴格落實各種天災保險、第三責任險等險種的投保,有效控管放款風險,創造今年年7月底全體逾期放款比率0.03%、逾期放款覆蓋率6286.13%、全體放款覆蓋率1.62%的表現。
蘋果日報/王立德/台北報導 2017年08月03日06:50
-----------------------------------------------------
突破現金股利發放上限 上海商銀可望成達標首家

銀行法第50條,現金股利發放魔咒上限,終於有銀行可望突破。上海商銀的資本額與法定盈餘公積,相差只剩「1億多元」,最快明年起,上海商銀有望成為台灣第1家、正式突破現金股利只能發放1.5元上限的金融業者。

6月股東會旺季開鑼,各公司股東常會須通過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股利發放。為拉攏股東,近年金融業多傾向發放「現金股利」,但銀行法及保險法對「現金股利」發放,規定極嚴;除在法規中明定,配發現金股利前,須先提撥「法定盈餘公積」之外,「銀行法」還訂出發放上限,銀行最高現金盈餘分配、不得超過資本總額15%,即現金股利最多只能發放1.5元。

根據銀行法規定,銀行若要突破這個1.5元現金股利發放魔咒上限,「法定盈餘公積須達到資本總額」,台灣銀行業「有史以來」沒有一家銀行能夠突破。

不過,上海商銀到今年第1季底,銀行資本額已達407.9億元,與法定盈餘公積406億元「只差1億多元」;依法規,銀行每年獲利須提列30%做為法定盈餘公積,上海商銀去年獲利117.5億元,提列3成、35億元後,上海商銀的法定盈餘公積將達到441億元,一舉超越資本額,最快自明年起,上海商銀發放股利,即可不再受銀行法第50條約束。

上海商銀去年和今年現金股利配發都是1.5元,今年現金股利殖利率超過5%,上海商銀大股東榮家持股相當集中,前10大股東中僅國泰人壽1家壽險股東、持有上海1.51%,明年起,可望有更多股利進帳。

京城銀行到今年第1季底,資本額115.12億元、法定盈餘公積64.37億元,京城銀去年稅後獲利47.81億元,提列3成做為法定盈餘公積後,京城銀今年下半年法定盈餘公積即可達78.7億元。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就預估,「再過3年」,京城銀也將擺脫股利配發1.5元限制。

為何法定盈餘公積要達標,現金股利發放才能解套?金管會官員解釋,法定盈餘公積可看成銀行股本之外的「第2桶資本」,銀行財務槓桿高,又需要資本支撐資產擴充,因此,才要求銀行須先累積法定盈餘公積達一定水準。惠譽信評資深副總經理黃嬿如也說,銀行若現金股利發太多,會消耗資本,不利業務再成長空間,銀行法限制現金股利發放上限,就資本保全來講,是很嚴謹的方式,但區域市場應只有台灣做此限制。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2017-06-04 20:49
---------------------------------------------------
併購金童揪伴 組達勝創投(2809)

「併購金童」前花旗環球金融亞洲副董事長郭冠群創業了,他與鴻海董事黃清苑、理律律師林秀玲等合組達勝創投,對外籌資50億元,已獲國泰、宏泰、全球等三家壽險公司投資,合計金額達27.5億元。

達勝創投的成立,將會是外資投銀圈高層在台灣籌組創投首例,為政府力推亞太籌資中心打下了一劑強心針。

據了解,三壽險公司均已向金管會遞件申請。

由於金管會積極為壽險業的投資興利,只要依規定申請,過關機會相當高。

此三壽險公司3月起,陸續公告此投資計畫,據了解,新設的達勝創投公司國泰人壽公告將投資12.5億元,待主管機關核准後再投資。全球、宏泰人壽也將各投資7.5億元。

不過,相關公司在主管機關正式核准前,對此案都相當謹慎、三緘其口。

近幾年,台灣投銀圈陸續出現高層主管急流勇退的現象,包括教父級的宋學仁、前黑石集團大中華區副主席郭明鑑等人,郭冠群也在去年12月離開花旗環球。

但這些投銀圈的菁英,仍對台灣的投資機會相當感興趣,如宋學仁參與京城(2809)銀行私募籌資案5億元,郭明鑑則在去年中,與淡馬錫旗下富登金融控股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前高盛證券台灣總經理余佩佩等,共同成立卓毅資本。

郭冠群創業則選擇創投模式,投資標的為兩岸三地具發展潛力企業。投銀人士分析說,除了稅負的考量,也是配合壽險公司投資的規定。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2014.03.28 04:18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