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國費加洛報(Figaro)26日刊登專文,介紹台灣的環保塑料球衣,表示擁有2300萬人民的島國已贏得了世界盃冠軍,但不是在巴西的足球場上,而是在球員更衣室裡。

今年世界盃有10支球隊用這種球衣,這些使用超過1300萬個寶特瓶的衣料,約等於29個足球場。國際足總估計今年世界盃在此產生的利潤,將超過400億美元,其中服裝業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2010年世界盃,回收寶特瓶再製的纖維布料衣服就已受青睞,當時32隊有9國穿上台製PET環保球衣,估價商機至少20億美元。
台灣年消耗45億塑膠瓶,經處理後的織物具有更輕、比棉布更有吸收性的優點,特別環保之外,在製造過程中所節約的能源更高達約30%。因為訂單豐富,台灣甚至必須進口舊瓶子來滿足需求。

報導中稱慈濟基金會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這個新紡織纖維的發展有著關鍵作用。因為它擁有近5400個回收站,每年可採集1萬2000噸用過的瓶子。
自由時報〔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巴黎報導〕2014年6月29日 上午6:12
--------------------------------------------
世堡紡織 產業知識管理脫胎換骨更見競爭力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歷經將近四十年頭,世堡紡織在紡織業始終居於領導的位置,正說明了一件事——即使臺灣紡織業普遍沒落,它依舊能逆勢成長,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關鍵在於世堡徹底執行E化資料庫、知識管理、創新研發的毅力與決心,不斷向前邁進,令人佩服。

世堡紡織發展至今,董事長羅忠祐最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他選擇臺灣企銀一直作為他的事業夥伴。羅忠祐很滿意地說,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有一次他選在一個上班日的中午,去臺灣企銀洽詢業務往來,沒料到當天下午,臺灣企銀的經理就帶領著他的幹部來到公司,洽談世堡未來發展與資金需求的問題。那時候的銀行,服務還不怎麼樣,臺灣企銀就如此用心,讓他感到非常意外,這件事給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世堡早期採用OEM委託代工的經營模式,不久之後,加入為客戶設計加工的項目,OEM╱ODM並重,目前除仍保有ODM,另加入OBM品牌經營,少部分外發代工。三十多年來,世堡不但提高自主研發設計比重,也掌握品牌行銷的主控權。「在世堡發展的過程中,臺灣企銀支持我們勇往邁進,適時提供必要的資金協助,讓世堡沒有後顧之憂。」羅忠祐說。

羅忠祐說,公司對於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方面,非常的重視。那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有一次,公司有幾位資深員工即將屆齡退休,羅忠祐馬上聯想到一件事情:過去,公司長期經營累積下來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應是公司最珍貴的資產,如果這些專業知識和經驗只儲存在幾位資深員工的腦袋中,那當他們退休之後,必定是公司無可彌補的損失,即使公司訂有完善的離職交接手續,也不見得保證這些珍貴資產,可以百分之百傳承下來。所以要如何保存與傳承,正是公司當務之急。

世堡於是加入經濟部「產業知識管理技術輔導與推廣計畫」,從2003年起,約7個月時間,世堡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參與知識管理專案,連中國生產力中心的輔導顧問都認為,企業的領導者這麼有決心投入知識管理的確非常少見。

羅忠祐表示,臺灣企銀也知道公司這項專案,而且還給予世堡不少的支持與鼓勵,他和臺灣企銀之間的往來,已經不僅僅是借貸之間的關係而已,甚至可以互相討論生管作業和組織流程等,只要關係到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臺灣企銀就似乎變成世堡紡織的諮商對象,幫助世堡不斷地脫胎換骨,更見競爭力。

羅忠祐創業多年來,始終將臺灣企銀視為長期性的合作夥伴關係。公司的財務向來謹慎保守,需要購料或更新機器設備時,才會分批動用款項,不會有浮濫使用資金的情形,這一點,世堡紡織和臺灣企銀彼此互信,而且建立合作典範,合作非常愉快。
工商時報【許立佳】2014年3月5日 上午5:55

世堡公司網頁
http://www.supertextile.com/style/frame/templates8a/frame.asp?lang=1&customer_id=238&content_set=color_3
-------------------------------------------------
寶特瓶再生成球衣, 風光世足賽

2010年6月,舉世矚目的世界杯足球賽在南非舉行,台灣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參加了這場龍爭虎鬥——寶特瓶球衣。
32支成功踢入世足賽的隊伍中,就有9支球隊穿上百分之百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球衣,而其中的幕後功臣「世堡紡織」頓時成為眾人好奇的焦點。

世堡成立於1975年,原本走傳統紡織產業路線,到了1980年代末期,台股衝上萬點,「當時人人瘋股票,誰還要上班啊?」加上工廠外移潮興起,油價高漲,董事長羅忠祐面臨事業一大關卡。

轉型?外移?當時只有60名員工,規模不大,外移自然不是首選。轉型的契機尋覓多時,直到呂秀蓮上任桃園縣長,誓言要「整頓垃圾山問題」,促使羅忠祐開始思考,或許從環保出發是不錯選擇。

將寶特瓶回收,製成布料,即可減少垃圾,又可將之變成資源,「寶特瓶是浮在地面的石油!」羅忠祐如此興奮地笑著說。

與慈濟合作,研發終突破

羅忠祐的想法並不是最創新,當時已有不少人嘗試這麼做,包括學術界的許多專家學者都不看好,難度太高了。不過,羅忠祐卻是最堅持的。

形容這是十年磨一劍,從1997年開始,前後投入4000萬元,最困難的挑戰在於回收的寶特瓶來自四面八方,品質參差,單單分門別類就耗掉不少時間和人力,製成的紗線又不夠強韌,加重成本,因此無法量產。

一直到了2006年,因緣際會與慈濟取得合作,慈濟環保志工細緻的回收專業能力,讓羅忠祐有更多餘裕專著於絲線的研發,才終於突破。

2010年,世堡更獲頒全球首張台灣德國萊茵再生材質驗證證書,證明世堡是確確實實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製成布料,而且布料可百分百再回收利用。

羅忠祐帶記者到展示室,他拿起一小塊不顯眼,從灰色毛毯裁剪下來的布料說,「你看,我們不只是將寶特瓶變成布料,製程中遺留下來的廢布料,也可以再把它製成絲線。」

不過目前這項創新只占材料的5%,羅忠祐有信心,從5%做起,慢慢提升,「今天一小步(布),將變成明天一大步(布),」他語帶雙關表示。

成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養成羅忠祐刻苦珍惜的個性。他指著自己說,「我一套西裝穿18年,」如此物盡其用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在他的紡織事業。

寶特瓶的瓶身製成纖維布料,瓶蓋則用來製造棧板。一塊面積1.2公尺乘以1.2公尺的的棧板,共用7300個瓶蓋組成,讓過去沒有人願意回收的寶特瓶蓋終於有了全新功能。
出處:《遠見雜誌》 第294期 作者:呂愛麗 2010年1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