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2331)積極拓展非個人電腦(PC)業務,預估明年來自物聯網(IoT)與車用電子產品占營收比重將拉高到5%至15%;由於非PC產品毛利率為10%至20%,精英希望藉此提升明年的獲利水準,至於營收展望則持平看待。

精英昨(28)日參加券商舉辦的法說會,總經理楊龍光表示,今年前九月營收239億元,預期今年全年營收落在300億至350億元,預估2019年營收水準與今年差不多,不追求營收成長,目標是維持小幅獲利。

他說,PC目前占精英營收比重約80%至85%,IoT與車用等非PC產品占3%至5%,希望明年非PC拉高到5%至15%,由於PC相關產品毛利率約3%至4%,但是非PC產品毛利率10%至20%,希望藉此提升獲利。

他說,精英在IoT產品包括閘道器與智慧城市相關產品,例如雲端的建置與資料蒐集,許多專案計畫愈來愈大,客戶包括微軟、英特爾等國際大廠,目前已掌握到許多專案。

至於車用產品方面,他說,交通控制與車隊管理等系統今年已經陸續出貨,明年會找更多客戶,加快車用產品業務的拓展。

在PC方面,他說,2019年看法保守,主要是明年上半年英特爾中央處理器缺貨,會導致出貨量衰退,精英是以OEM/ODM為主,品牌客戶也是全球前五大,可以拿到一部分的處理器,但多少會受到影響。

他指出,精英前三季稅後淨損約5,000萬元,主要是受到被動元件漲價的影響,造成公司小幅虧損。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18-11-28 23:05
-----------------------------------------------------
緯創精英(2331)技嘉 搶攻汽車電子

看好電動車後續商機,電腦廠積極分頭搶進,代工廠包括緯創(3231)及精英電腦(2331),皆看好電腦車發展後市,分別切入中國電動車廠之電控系統零組件及美國電動車智慧充電椿之供應鏈,板卡廠技嘉(2376)則透過入股淳安(6283)為其布局車載鏡頭領域加快腳步,希望能在本業之外尋求有成長性之新事業。

緯創在汽車電子領域也已默默布局3、4年,包括大舉入股宗盈國際,也曾投資廣積(8050)旗下做車載電腦的廣昌、後並改名為緯昌,近年看好電動車及汽車電子智慧化等發展後市,不但投入1,500萬美元參與聚焦電動車相關領域的Electronic Vehicle基金投資,轉投資之緯昌今年也推出AI車用電腦解決方案。

去年緯創成功打入中國電動車品牌廠蔚來(NIO)供應鏈後,在今年股東會中,董事長林憲銘也向股東報告,集團已與中國電動車廠合作、供應其電動車之電控系統模組,且看好中國官方對全國電動車總量之比例提升已設定目標下,將帶動當地電動車占比持續成長,尤在未來5~7年內將有明顯攀升幅度。

林憲銘認為,中國車廠也開始尋求電動車相關零組件規格的標準化,這也將為緯創帶來機會,若其能在電動車供應鏈中先占下一席之地,未來可擴展銷售的客戶將更多,也有利對其營運有所挹注。

另一方喊出不會在電動車時代缺席的精英,2年前也已投資上百萬美元、取得一專注研發及設計電動車充電應用之美國軟體公司,目前在智慧充電椿解決方案及後端之智慧雲端平台應用,亦已有產品正在向多家美系的大車廠尋求需求單並送樣中,預期在取得車廠認證後接單雖還得花一段時間,不遺最快也可望在2020年就能看到成果。

至於技嘉則在上周宣布大舉投下近6億元、入股正積極搶攻自駕車商機的淳安,並一舉成為其持股9.44%的第三大股東,攜手搶攻包括在行車安全系統及車戴鏡頭等汽車電子領域商機。

技嘉董事長葉培城先前於股東會預告,技嘉看好汽車電子在車載鏡頭整合領域的發展,技嘉將視市況調整既有在光學鏡頭領域的投資,規畫切入車用玻片鏡頭模組領域。

葉培城坦言,技嘉是光學鏡頭領域的後進者、進入產業也較辛苦,雖公司先前轉投資的聲遠精密光學目前還未能對營運貢獻,但仍看好其未來中長期發展性。現階段聲遠仍以手機、筆電及VR鏡頭用之塑片之鏡頭模組製造為主,不過技嘉看好在車用玻片領域亦有發展空間,此回投資淳安,也可望加速在車載鏡頭及汽車電子領域之布局成果。
工商時報 翁毓嵐/台北報導 2018年07月18日 04:10
-------------------------------------------------------
精英(2331)轉型 攻電動車智慧音箱

精英(2331)啟動轉型雙引擎,布局電動車與智慧音箱,總經理楊龍光昨(25)日表示,精英轉投資美國智慧充電公司,新品有望2019年先行搶攻美國電動車市場,2020年起貢獻營收。

至於智慧音箱部分,目前正在洽談美系新客戶,若是進行順利,今年第4季簽下訂單,2019年起將量產出貨,成為帶動明年成長新引擎。

精英看好電動車市場,楊龍光指出,2019年起有望先從美國市場進攻智慧充電需求,2020年起將顯著貢獻營收。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18-06-26 00:04
------------------------------------------------------
精英(2331)今年業績 看增10%

精英(2331)今年在個人電腦(PC)業務持續成長帶動下,全年業績上看300億至320億元,較去年成長5%至10%。總經理楊龍光昨(25)日表示,今年桌上型電腦(DT)出貨可望成長10%至15%,彌補教育市場衰退缺口。

精英昨天舉行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與盈餘分派案,同時全面改選董事。精英去年全年營收300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4元。精英新任董事包括董事長林郭文豔、林蔚山、詹文男、陳志聲,以及寶成工業兩位代表人何宇明、吳邦治,獨立董事三席則為馮震宇、林翰飛與林良炤。

楊龍光昨天在股東會後表示,近兩年教育市場大幅衰退,主要是受到委內瑞拉呆帳衝擊,精英對中南美與非洲標案市場轉趨保守,加上合作夥伴英特爾也解散教育團隊,在喪失大咖的支援下,對新興市場的教育標案態度更為保留。

雖然教育市場專案業績衰退,不過,他說,DT業務的成長會彌補上來。精英DT客戶主要包括宏碁、聯想、英特爾,以及戴爾等。法人估計,今年受惠客戶釋單增加,預計精英DT出貨量會較去年成長10%至15%,貢獻營業額達200億至230億元;非DT業務中,教育標案剩下約50億元左右,PCB業務則貢獻業績逾30億元。

至於獲利方面,精英今年第1季每股淨損0.27元,法人預估,精英第2季營收可望上探75億至80億元,較首季成長逾兩成,獲利可望彌補首季虧損,使整體上半年估約損平或小賺,主要獲利則在下半年。法人指出,精英採取保守的營運策略,只接有獲利的訂單,使今年獲利可望不低於去年。

至於2016年提列委內瑞拉高達29億元的呆帳損失,外界關注精英何時可以回收一事。楊龍光表示,至今仍未放棄收回呆帳的決心,並且運用各種管道加強索討,「回收把握度至少49%」。不過,今年大概不會看到回收,明年看有沒有成果,一旦有收回帳款事實發生,將按規定上網公告。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18-06-26 00:04
------------------------------------------------------
倒吃甘蔗 精英(2331)今年營收要贏去年

主板廠精英(2331)今年首季陷入虧損,精英總經理楊龍光今(25)日預估,上半年看來營運持平,下半年進入電子業高峰,今年會交出比去年更好的成績。法人預估,精英今年在PC業務助攻下,營收有機會衝上320億元,交出優於去年成績。

精英今日舉行股東會,會中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1元。董事長林郭文艷指出,去年營運表現差強人意,目前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持續調整產品、毛利結構,放棄低毛利、轉向高毛利,「要減比較快、要加需要時間」,隨著經營團隊推出新產品、擴大新業務,期望可以提高營收跟獲利。

楊龍光表示,歷經前年虧損,去年公司恢復獲利,但今年第1季因匯率問題,導致出現虧損,目前來看已經回到正常局面。展望全年,預估上半年跟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下半年進入電子業高峰期,第3、第4季表現應該符合預期,今年會交出比去年更好成績單。

楊龍光指出,公司的強項還是在PC,包含宏碁、華碩、聯想、惠普都是主要客戶,今年訂單跟去年相比不會差異太大。法人指出,今年精英成長動能將在DT(桌上型電腦)相關業務,預估出貨量相比去年將有10~15%成長。

不過,楊龍光示警,精英在教育標案部分,受到全球經濟往下走,原先中南美洲、非洲市場比預期差,不是標案延後就是數量變少。對此,公司積極開拓亞洲開發中國家市場,同時公司近年正在轉型,陸續布局車用電子、物聯網(IoT)領域。

法人預估,以各產品組合來看,精英今年教育標案業務相比去年少了將近一半,該業務全年營收預估50億元,PCB部分30億元,PC業務有機會來到200~230億元。總體來看,今年營收有望挑戰320億元,優於去年近300億元,獲利則預期與去年持平。
聯合晚報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 2018-06-25 14:36
------------------------------------------------------
精英(2331)通過配息1元 楊龍光:今年營運會勝過去年

主板廠精英(2331)今年首季陷入虧損,精英總經理楊龍光今(25)日預估,上半年看來營運持平,下半年進入電子業高峰,今年會交出比去年更好的成績。

精英今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林郭文艷指出,去年營運表現差強人意,目前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持續調整產品、毛利結構,放棄低毛利、轉向高毛利,「要減比較快、要加需要時間」,隨著經營團隊推出新產品、擴大新業務,期望可以提高營收跟獲利。

楊龍光表示,歷經前年虧損,去年公司恢復到獲利狀態,但今年第1季因為匯率問題,導致財報出現虧損,目前來看已經回到正常局面。展望全年,預估上半年跟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下半年進入電子業高峰期,第3、第4季表現應該符合預期,今年會交出比去年更好成績單。

楊龍光指出,公司的強項還是在PC,包含宏碁、聯想、惠普都是主要客戶,今年訂單跟去年相比不會差異太大。法人指出,今年精英成長動能將在PC相關業務,預估出貨量相比去年將有10~15%成長。

不過,楊龍光示警,精英在教育標案部分,受到全球經濟往下走,原先中南美洲、非洲市場比預期差,不是標案延後就是數量變少。對此,公司積極開拓亞洲開發中國家市場,同時公司近年正在轉型,陸續佈局車用電子、物聯網(IoT)領域。

精英股東會中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1元,前年則因提列委瑞內拉呆帳,導致未能發放股利。林郭文艷強調,去年公司雖然因為匯率問題造成資產減損,但如果不發的話會連續兩年沒有股利,所以考量資本公積、現金都有情況下,還是配發1元現金股利。
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即時報導 2018-06-25 12:32
-------------------------------------------------------
精英(2331)活化資產 貢獻EPS 2.39元

主機板廠精英(2331)昨(9)日公告,活化資產處分重要子公司Dragon Asia股權,交易總金額為人民幣11.5億元至13.75億元,預估獲利逾人民幣3億元(新台幣逾13.3億元),以股本55.74億估算,貢獻每股獲利約2.39元。

精英公告說明,已和卓越集團投資之Ever Unicorn Estate Limited簽定合約,分二期執行,第一部分由卓越集團購買Dragon Asia(只保留興英科技之土地與建物資產)股權,預計處分利益超過人民幣3億元,實際處分利益金額及認列時點需視合約執行進度才能認列。

另外,第二部分,搬遷補償方面。精英指出,「精英數位科技」預計2021年至2023年搬遷,根據進度分期取得搬遷補償金人民幣25億元。 實際搬遷時間及成本費用仍不確定,實際處分利益需待4到5年執行完成後,經會計師查核後認列。

精英先前董事會敲定,擬投資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在中國大陸成立新的子公司精英數位科技,業務內容為生產與研發主機板、電腦系統組裝、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及電腦周邊產品。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2017-04-10 00:00
-----------------------------------------------------
精英(2331)董事異動 今年進行補選

主機板廠精英(2331)昨(27)日公告,自然人董事王震緯因個人因素辭任,後續將會進行董事補選,不影響公司營運狀況,目前營運一切正常。

精英以主機板製造起家,後來加入桌上型電腦、筆電製造等業務,近年跨入教育筆電、平板市場。

目前營收結構為主機板、系統約各占三成,物聯網及利基型新產品營收比重不到一成。

精英去年因認列委內瑞拉教育標案呆帳損失29億元,導致去年前三季每股淨損達2.18元。法人預期,精英去年全年恐出現虧損;今年成長動能來自利基型新產品逐步發酵,而主機板因有新平台加持,對短期出貨表現將有支撐。

整體而言,今年精英合併營收有望恢復成長。至於委內瑞拉呆帳損失部分,目前公司持續追蹤收款進度,後續有待觀察,一旦成功收回,就有機會獲利回沖。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2017-03-28 04:37
--------------------------------------------------------
精英(2331)投資 北京訊宜2年內赴港IPO

精英(2331)、神基(3005)都表示成本高漲,NB代工漲價勢在必行。

精英董事長林郭文艷昨日表示,轉投資北京訊宜去年開始獲利,預計2年內赴香港掛牌,而精英在整合志合順利下,今年出貨上看400萬台,2009年將繼續成長,NB代工費用5月已經調漲。

神基董事長蔡豐賜則表示台商在中國遭遇「十把刀」考驗,目前只能靠努力提高競爭力來度過難關。

精英昨日舉行內湖總部啟用典禮冠蓋雲集,包括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執行副總裁蔡乃峰、經濟部長尹啟銘、英特爾全球資深副總裁馬宏昇(Sean Maloney)都親自出席致賀。

林郭文艷表示,精英2年半前併購大同桌上型電腦部門,2年前又買下志合,整合「非常順暢」,去年NB出貨量從150萬台成長至250萬台,正式達獲利經濟門檻,今年則目標成長60%以上。精英目前NB出貨規模排名第6。

林郭文艷表示,精英轉投資持股55%的北京訊宜去年開始獲利,未來積極規劃與經銷商合資展店,今年目標1700~2000家門市通路。訊宜去年營業額4.15億美元,獲利400萬美元,換算每股純益約1.7元,今年目標營收持續成長。

神基:NB需求續看好

神基董事長蔡豐賜昨參加電電公會的2008台商布局全球轉型升級成功經驗分享研討會,表示原物料、石油上漲帶來通膨問題,將對消費性電子帶來衝擊,不過由於NB取代桌上型電腦趨勢不變,筆記型電腦的影響較少,他並看好MID(行動上網裝置)將成為家中第2台電腦,簡易上網、收件、質輕的特性,將使需求持續上升。
壹蘋果網路【王郁倫、蕭文康╱台北報導】2008/6/3
---------------------------------------------------------
精英掌門人辭董事一職 9年糾葛暫劃句點

一線主機板大廠精英前董事長蔣東濬近期以個人家庭因素,向精英請職董事一職。精英方面表示,公司改組之後,已經由總經理陳明村帶領的職業經理人團隊經營,董事會僅就大方向給予指示,蔣東濬辭去董事一職對公司營運影響不大。

  業內人士指出,大同個人電腦和精英合並之後,精英由主板和PC制造順利跨入筆記本制造。身為精英董事長和大同執行副總經理的郭文艷,日常事務更多的只是了解精英的營運狀況,而營運上則完全委托總經理陳明村負責。因此擁有5席董事席位的大同,更加偏向投資者角度,而精英另一大股東寶成,也只是參與日常董事會的決議。

  雖然完全退出了精英,但是蔣東濬目前依舊持有精英約5.5萬張,是精英董事會最大的個人股東,其個人以及外圍投資公司持有的精英股份仍超過10%以上,蔣東濬在精英的身份將轉變為投資者的角色。

  本名楊國明的蔣東濬,在臺灣地區IT業界有『主機板地下司令』和『主機板教父』之稱,1990年初期,蔣東濬憑借敏銳的眼光創立了鑫明集團(PCChips),由於他對電子零件市場動態及價格變動有非常敏銳的感覺,主攻超低價主板市場的PCChips在他的帶領下,曾經是全球最大的主板制造廠商。而憑借多年在電子零件市場的操盤能力和天生的霸氣,他在和零配件供應商談判的時候,也總是讓人又愛又恨——愛他的采購實力,但是也怕他殺價一殺到底的狠勁和對零件規格變化的要求。也是如此,當時只要是他想要的市場,就沒有他吃不下來的。

  90年代正是臺灣地區電子業的黃金年代,、廣達、鴻海等電子行業股票股價動輒就是200多300新臺幣,許多電子公司的大股東都憑借股票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財富。蔣東濬此時也有上市的念頭,不過鑫明的工廠位於大陸,受制於條件限制,無法直接申請上市。

  1998年,蔣東濬看上了當時在股票市場業績爆爛的精英,彼時精英股價只十幾元新臺幣。蔣東濬在當時期望進入電子業的寶成集團做為幕後金主的支持下,順利入主精英,並將鑫明集團資產不斷注入精英,使得精英在一年內由每股虧損7元新臺幣變為每股純收益高達6元新臺幣的高獲利股,精英的股價也由14.4元新臺幣一路狂?到129.5元新臺幣,成為1999年臺灣地區股市的超級黑馬。

  入主精英之後,蔣東濬關閉了精英在臺灣地區的工廠,而將所有的生產都交給了鑫明集團旗下的鑫茂廠,將精英徹底變為一家只有研發和行銷的貿易的公司。

  2002年,蔣東濬推出了名噪一時的DeskNote,也就是當年在大陸市場紅透半邊天的移動電腦。由於切准了當時用戶對移動性電腦的渴求並添補了低價市場的空白,DeskNote在市場中叫好又叫座,但隨即在品牌NB的不斷降價中黯然退場。隨後原本一直定位高端主板市場的華碩,在2002年從精英挖走資深的研發副總吳載燈,成立了華擎科技並成功搶佔了低價主板市場。挾華碩品牌光環的餘暉,主攻低價的華擎對精英的核心業務造成了重創。

  2003年初,精英大股東在知道營收即將大幅下滑的時候,高位拋售精英股票。同年8月,精英宣布調底營收預期,隨即精英股價暴跌至30多元。也就是在這一年,蔣東濬將總經理的位置交給陳明村,同時將旗下業務委托職業經理人負責,開始完全淡出精英經營。此次他以個人理由辭去董事一職,終於結束和精英長達9年的關系。

  外界評論蔣東濬入主精英9年,將精英由衰敗帶到一個高峰,但在其過於霸氣的管理下,精英並未能由一個高峰走向另一個高峰,而是在內外環境的衝擊下,再次由高點滑落。

  比蔣東濬在精英9年傳奇更為業界人士樂道的八卦,則是蔣東濬先後三次改名的經歷。蔣東浚最早的本名是『楊國明』,在赴大陸投資後,曾回老家尋根,決定從母姓,把『楊』國明改為『蔣』國明。隨後的改名似乎也改了運,原屬『低價股』的精英電腦搭上轉機列車,業績與股價齊飆,當時精英儼然是二線主機板『股王』,蔣國明名號立即紅遍海峽兩岸。不過,精英高股價光環快速消退,蔣國明出人意表地決定讓出部分經營決策權,正式引進寶成集團入主精英,讓市場驚嘆『奇招』,而他則又一次改名成了『蔣東濬』。
Enorth PConline上海7月9日綜合報道[文/陶美坤] 2007-07-09 13:02
http://it.big5.enorth.com.cn/system/2007/07/09/001760611.shtml
------------------------------------------------------------
少了蔣東濬的精英

上個月初精英董事長蔣東濬神情愉悅地出席公司的尾牙餐會,精英內部甚囂塵上的黑函事件,看來並沒有影響他的心情。席間,精英員工一批一批向蔣東濬敬酒,他並在員工鼓譟聲中,上台高唱(世界第一等)、(愛拚才會贏)等歌曲,唱歌時為帶動氣氛,他還要員工上台伴舞,每個上台伴舞的人都可以領到五千元紅包,因此員工也不吝惜給與蔣東濬最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坐在蔣東濬身旁的則是寶成的董事代表蔡乃峰。但精英的員工,卻沒有將他當成自己人,一直到餐會結束前,也只有幾位高階經理人向蔡乃峰敬酒。看來有點落寞的蔡乃峰只能以客人的身分向員工祝賀。所有的光環依然集中在蔣東濬身上,即使寶成是精英最大的股東,但寶成在精英仍只是一介客卿,蔣東濬還是精英的領導中心。

精英是寶成與蔣東濬各取所需的組合

話說一九九○年代初期,蔣東濬憑藉敏銳的生意眼光和對電子零組件市場動態及價格波動瞭如指掌的長才,創立了鑫明集團( pc chips),主攻超低價主機板市場。憑藉多年浸淫電子零組件市場所培養的操盤功力,配合與生俱來的霸氣,讓蔣東濬在與零組件供應商談判時,總是無往不利。

九○年代是電子業的黃金年代,華碩、廣達、鴻海等電子股股價動輒二、三百元,許多電子公司大股東靠股票累積了極為可觀的財富,蔣東濬也興起了上市的念頭。無奈鑫明的工廠位於大陸,無法直接申請上市,只能選擇以借殼上市的方式一圓他的上市發財夢。

九八年蔣東濬看上了業績爆爛,股價只有十幾元的精英,然而,本身資金並不充裕的蔣東濬,透過關係與當時亟欲進入電子業的寶成搭上線,由寶成擔任金主的角色,和蔣東濬一起進場吸納籌碼。在入主精英之後,蔣東濬將鑫明集團的資源不斷灌注至精英身上,點石成金,讓精英在一年之間,就從每股虧損七元以上的爛公司變成每股純益高達六元的高獲利股;在業績戲劇性大爆發下,精英的股價也從十四‧四元一路狂拉到一二九‧五元,成為九九年的超級黑馬股。

上下一把抓公司治理過於個人色彩

入主精英之後,蔣東濬決定將精英在台灣的廠房全數關閉,生產則交由鑫明集團旗下的鑫茂廠,精英也變成一家沒有工廠,只有研發、行銷的三角貿易公司。蔣東濬曾經得意地說,精英不必背負折舊與庫存的壓力,從此身輕如燕,絕對沒有一家公司競爭得過。然而,精英從採購、行銷、業務到財務,全都是由蔣東濬一把抓,蔣東濬甚至還是許多通路商的幕後大股東,而各公司之間的買賣轉撥價格,則完全掌控在蔣東濬手中,外人完全難以看清精英上下游之間複雜的關係人交易情況。

當年寶成亟思轉型電子業,曾經找上鴻海、廣達尋求合作,不過這些電子龍頭大廠並不缺錢,拒絕了寶成合作的提議;無計可施的寶成,只好找上了形象亦正亦邪的蔣東濬,並在蔣東濬入主精英後,和精英建立了策略聯盟的關係。

寶成不是不知道精英左手向鑫茂採購,讓鑫茂先賺一手,右手再賣給蔣東濬個人的公司,中間的確存在不少問題;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當蔣東濬想要美化精英的帳面獲利,他自己的鑫茂就少賺一點,而如果景氣不佳、精英股價沒搞頭,鑫茂也不會少賺。但在景氣還不錯,產品好賣的時候,精英的三角貿易模式並不會出太大的紕漏,然而,原本只鎖定在中高階主機板市場的華碩,二○○二年從精英挖角研發副總吳載燈,成立華擎科技,進軍低價主機板市場,直搗精英的核心,在華擎挾著華碩第二品牌的光環,卻打出和精英產品差不多的價錢,確實對精英造成重創。

一百多億元現金流向引人生疑

精英曾經紅透半邊天的 desknote, 也因為品牌 nb 不斷降價,價差大幅拉近而逐漸乏人問津,○三年初知道業績即將轉壞的大股東在高檔大賣股票,去年八月公司宣布調降財測,精英股價暴跌到三十多元,成千上萬後知後覺的散戶投資人才驚覺精英業績已經不行,而這家曾經創下二四二元天價、六七八億元市值的公司,在暴跌之後,已經利空出盡了嗎?還是會繼續探底呢?

一家每年都賺錢的公司,理論上帳上現金會愈來愈多,尤其像精英這種固定資產不多又很少配現金股利的公司,現金更沒有理由不會愈來愈多。

攤開精英的財務報表,自從蔣東濬入主精英以來,精英總共賺了七十九億餘元,加上○一年購併致勝科技, 帶進十一億餘元的現金,○二年辦了一筆 ecb(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募集了四十多億元資金,○三年把中壢廠賣給華碩,又換回三十二億元的現金,這幾年來包括本業獲利、ecb 到賣廠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合計共達一百六十幾億元;然而,到○三年第三季為止,精英帳上現金連同短期投資(主要是債券基金),卻只有五十多億元,讓人不禁懷疑,這中間的差額到底流到哪裡去了?

○三年七月精英將中壢廠(為併致勝科技取得,主要為蘋果電腦代工 nb)賣掉移交給華碩之後,月營收從五十幾億元一下子掉到二十多億元;不過,在營收大不如前下,帳上關係人應收帳款金額卻反向從第一季的四十二億餘元,增加至第三季的近五十三億元。此外,○三年前三季整體應收帳款收現天數大致仍維持兩個半月左右的正常水準,但關係人應收帳款收現天數卻出現從兩個半月大幅提高到三個半月的異常現象,這樣的狀況讓人不禁懷疑精英是不是有向子公司塞貨,以美化獲利的嫌疑。

去年十二月底精英宣布以新台幣六‧七億元,向 many billion 公司買下鑫茂五一%的股權,在此消息宣布的同時,市場卻流傳一份蔣東濬可能會「脫產」、「落跑」的黑函;不過,據寶成方面指出,此次精英向 many billion 公司買下鑫茂的股權,的確是由寶成方面所推動的,目的是要讓精英的財務採購流程合理化; 精英總經理陳明村日前表示,未來精英不排除會進一步納入 pcb 廠寶訊和塑膠鐵殼廠隆騰,也是基於此一邏輯下的產物,然而這也是黑函質疑此舉將有為蔣東濬脫產嫌疑之處。

寶成恐難主導「少了蔣東濬的精英」

在黑函披露報端之時,陳明村對外澄清說,就算蔣東濬真要離開,帶走通路客戶, 也沒有廠可以生產出貨,而且買下鑫茂廠後,對精英爭取 odm 代工訂單頗有幫助。

然而,一位了解主機板產業生態的業界人士說,主機板廠的核心價值是研發和行銷,生產根本不是重點,以目前業界產能過剩的狀況,要多少產能隨時都有; 一位精英離職員工更表示,鑫茂廠根本不是設計用來做 oem 的,沒有一家國際電腦大廠會把訂單下給精英;況且,對照幾年前蔣東濬所說的精英沒有產能包袱,身輕如燕的話語,陳明村的解釋,更是前後矛盾。

假設,蔣東濬果真離開了精英,身為最大股東的寶成接得起來嗎?當華碩巨獅計畫啟動,宣示今年主機板市占率挑戰三三%,技嘉也準備一百億元子彈打這場肉搏戰,主機板和 nb 的經營環境日益艱困,確是不爭的事實,精英並沒有太多武器反敗為勝,更何況帳面上還有不少財務黑洞。

而從鑫明到精英,蔣東濬個人強烈的人格特質,的確培養了一批死忠的幹部和通路商客戶,一旦蔣東濬有所異動,這些幹部和客戶若也跟著他離開,寶成即使取得了一堆工廠,但是一家沒有頭腦、靈魂,只有軀體的企業,要來有何用?
今周刊 374期 20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