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霧霾」、「PM2.5」這兩個名詞,今年以來高頻率地出現在中國大陸媒體,原本以為只是每年季節性的氣候現象,豈料一份檢測出危險有機化合物的報告,引起國際關注,也逼使中國政府面對環境汙染問題,一旦中國的環保開始玩真的,商機將有無限想像空間。

起霧了…,霧濛濛的朦朧美,總能引發浪漫情境的幻想。但回到現實,卻是許多人的陰霾!對北京人而言,起霧的天氣必定伴隨著霾害,尤其今年霾害更嚴重,「霧霾」根本就是揮之不去的陰影。而春節後中國科學院公布的研究報告,京津冀霧霾天氣的專項研究檢測出大量危險有機化合物,這下中國政府更不能再裝聾作啞了,二月二十日立刻頒布環保新政,將對重大汙染行業實施大氣汙染霧特別排放限值。中國政府正視環保問題,環保與節能題材也成為資本市場的顯學。

為推動綠色經濟,先進國家早已制定出碳排放標準,乾淨的能源則是未來趨勢,德國成功發展太陽能、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強調發展乾淨能源。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的中國,在環保的推動上始終落後一大截,結果從毒玩具到毒食品,中國製的產品很容易和「毒」字聯想在一起,現在連「空氣」都有毒,有毒的產品還可以想辦法避免,但毒空氣要怎麼躲?

空氣也有毒 北京急了

中國的霧霾和沙塵暴漂洋過海影響日本,已經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警戒,密切監測PM2.5,一旦PM2.5超標,就呼籲日本國民自律外出。過去,中國大陸的沙塵暴也南下影響到台灣,不僅天色明顯籠罩著一層沙塵,在室外呼吸也略感不適。距離黃土高原如此遙遠的台灣,都能感受到沙塵暴的威力,更何況在最嚴重的京津冀地區?

更可怕的是,中國的霧霾不單純只有沙塵,而是含有危害人體的重金屬有毒物。今年一月份北京霧霾天氣達二十六天,是有紀錄的六○年以來最糟的一年,比常年平均數十二天多了十四天。而中國科學院監測的監測數據顯示,一月份的霧霾天氣有二十二天是強霾汙染。

尤其檢測出來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一九五二年煙霧事件和一九四○~五○年代美國洛杉磯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其中,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造成了八百多人喪生,也就是說,北京霧霾汙染有很高的致命危險性。

作為中國首都的北京,卻是籠罩在毒空氣之下,造成毒空氣的元兇即是汽車排放的廢氣、冬天燒煤供暖的廢氣、工業燃煤鍋爐產生的汙染,以及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的揚塵,這些都是人為因素。要降低霧霾汙染,就是要控制汙染物排放,今年汙染嚴重的程度已達有史以來最糟,迫使中國政府不得不積極整治環保。

多項新政 環保玩真的

然而從去年底迄今,中國頒布的新政策中,節能環保占了相當大比重。中國國務院公告的就有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通知、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以及近日針對改善汽車排放廢氣的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意見。

從這些新政的頒布,再到北京霧霾汙染後,緊急頒布的十九個省(區、市)四十七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汙染行業新建項目,三月一日起將實施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由此,可以感覺得出來,從二○○九年的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以來,環保議題從現在開始要玩真的了!

美麗中國概念股大漲

而環保是不分產業、地區,也就是商機蘊藏在生活各處,由目前最迫切之處著眼,要降低空氣、水資源的汙染,必須先切斷汙染源,汽車廢氣、工業鍋爐燃煤汙染方面,到二○一五年節能型內燃機產品比重要從現在的三○~四○%,提高到六○%;火電等燃燒設備的脫硝脫硫要求等。可以看到脫硝脫硫技術最好的雪迪龍新春紅盤以來漲了一二.七%,股價已經逼近上市來最高價二八.六元人民幣。廢氣處理的龍淨環保自去年十二月以來股價累計漲了一倍;桑德環境、東江環保、菲達環保等也都大漲。

此外,更積極的做法是杜絕汙染源,例如發展天然氣就是為了取代燃煤供暖、燒水、做飯的生活;電動汽車的推動,降低汽車排放廢氣汙染。天然氣的昆侖能源二○○九年以來大漲七倍以上,去年以來燃氣股強勢表現,以及近期吉利汽車、比亞迪大漲,都是與環保節能題材有關。

環保已是潮流趨勢所在,從太陽能、LED股的翻身,到水處理、資源回收等環保概念股的大漲,加上中國市場的助陣,商機值得長期留意。(本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14期

先探【文.陳怡如;先探周刊授權刊載】2013/02/22 11:28
--------------------------------
拚環保 創商機 啟動台灣經濟新幹線

「兩岸三通」與「愛台12建設」到底哪個重要?其實,發展純然刺激國內企業能量的「綠色企業」,將成為馬英九經濟成績的護身符。

5月20日,馬英九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絕大多數台灣人引領期盼,希望馬政府可以重振疲弱已久的台灣經濟。然而,不少人總以為馬政府將台灣經濟命脈全盤壓在「兩岸三通」與「愛台12建設」等兩項,殊不知,馬英九選舉政見中,最有可能實踐的經濟政策,就在於發展「綠色產業」。

操之在馬的經濟政策

任用過去反形象鮮明的台聯黨前立委賴幸媛擔任行政院陸委會主委一職,既讓民進黨上下大吃一驚,也打得一心想垂簾聽政的國民黨大老措手不及,不得不重新評估這個讓他們備感陌生的馬英九。

有人發現,馬英九外表雖然謙恭柔弱,但內心卻「堅剛不可奪其志」,只要是他決定的事,「雖千萬人吾往矣」,比陳水扁更難動搖;亦有人指出,馬英九也深諳「帝王術」,任用賴幸媛主管兩岸事務,但卻又用蘇起擔任國安會主委、高朗擔任主管涉外事務的總統府副秘書長,拔擢尹啟銘、鄭瑞城擔任經濟部長、教育部長,卻讓熟稔財經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及精通教育的政務委員曾志朗在後監軍,就有人評論這是馬英九「事先便買了保險」。

馬英九在人事上如此小心翼翼,在政策上同樣謹慎萬分。馬英九應該深知,兩岸事務千頭萬緒,且主動權不操之在己,何時可兌現選舉支票,尚在未定之天,而「愛台12建設」受限於國家財政窘困,加上立法院效率不彰、舉債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七折八扣並不為過,因此,發展純然刺激國內企業能量的「綠色企業」,將成為馬英九經濟成績的「保命符」。

發展綠色產業,早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的「經濟國策」,台灣雖在特殊綠色產業如LED,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大多數相關產業,如太陽能、綠色汽車等,還在奮起直追的階段。然而,綠色產業是台灣未來百年的經濟方向,而且其重要性絕對超過兩岸三通,腳步更是刻不容緩。

綠色產業是百年事業

1972年,由歐洲科學家為主體的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發表震撼世界的報告《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of Growth),報告中援引人口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觀點,指出未來人口增加速度將大於經濟成長速度,而人類大量使用非再生資源,如果沒有發展可靠的替代能源,人類文明將倒退數百年。

原本,世界各國對《成長的極限》的警語嗤之以鼻。但在1973年,爆發了世界第1次石油危機,羅馬俱樂部一語成讖,逼使歐美國家不得不發展替代能源、節能科技、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綠色產業」,替代能源包括太陽、風力、洋流、生質等能源,節能產業則包括LED、節能車、節能家電,以及綠建築等產業,這些國家並大力推動無鉛無汞產業,同時發展資源回收再利用產業,透過產業前後端同步發展與整合,以希望能達到減少汙染與資源浪費之目的。

只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以後,石油危機漸趨和緩,即使不少有識之士疾呼,溫室效應極趨不平衡、臭氧層破洞日趨擴大,跨國環保條約《京都議定書》與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也獲得極大的回響,但人類還是等到近年來石油價格飆至歷史新高點,才又傾全力發展「綠色產業」。

令人悲喜交集的是,2008年5月20日,也應該是台灣從此告別低水價、低油價、低電價的「紀念日」。

馬總統的三大綠色經濟政策

馬政府已宣示,將在就任後將水、電、油的價格「一次漲足」,這其實是不得不為的痛苦決定。因為台灣自有能源極為匱乏,高達98%以上仰賴進口,但台灣水價、電價、油價卻較周遭國家低廉,「一次漲足」將大幅增加台灣家庭生活、產業成本支出,但這將使得「綠色產業」成為台灣經濟最重要的活路,也將重組台灣的產業結構。

很少人仔細看過馬英九的「綠色產業」政策,雖然其未來可能影響深遠。除將在未來8年在平地造林6萬公頃,還有「穩定能源供應」、「推動全民節能運動」、「發展綠色產業」等3大綠色經濟政策,短期目標就是要落實《京都議定書》中減碳目標,長期目標則是發展再生能源產業、節能產業,以及節能服務業。

在 「穩定能源供應」方面,馬英九主張建立「公平有效率及開放之能源市場」,希望台灣能源市場多元化、自由化,並將提高低碳、無碳能源在能源市場中的比重,目標是總體能源市場的50%以上。更重要的是,馬政府將仿效歐盟、美國、澳洲,在台灣規劃「碳權交易」,藉此促使企業界落實大力減碳。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最新404期《理財周刊》,訂閱半年26期,送拉瑞亞咖啡禮盒...more】
理財周刊 【文/高永謀】2008/05/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