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時預料,全球今年經濟可能收縮3%後,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週二最新發言預告,全球經濟衰退幅度將比初估水準更差。

戈皮納特在微博發文,以「大封鎖」(Great Lockdown)形容近期全球實行封城鎖國措施,波及範圍之廣為前所未見,並導致1930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已發展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再次同時陷入經濟衰退。

戈皮納特表示,6月稍後將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前瞻報告,對經濟衰退的預測幅度可能超過此前的估計。
【財訊快報/陳孟朔】2020年6月17日 上午9:06
----------------------------------------------------
大摩、高盛:肺炎疫情擴大 全球經濟恐陷入衰退

受到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擴大的影響,摩根士丹利及高盛經濟學家皆預估,全球經濟正在進入衰退。經濟學家表示,本次衰退的幅度雖然不及 2009 年金融海嘯時來得大,但將會超越 2001 年的衰退程度。

大摩經濟學家 Chetan Ahya 預估,今年全球的 GDP 增長率將下滑至 0.9%,高盛經濟學家 Jan Hatzius 對於全球 GDP 增長率的預估值則為 1.25%,標普全球 (S&P Global) 則預估,今年全球 GDP 增長率將為 1% 至 1.5% 區間。

另外,由於武漢疫情對於中國的供應鏈及經濟活動造成重創,《彭博》經濟學家下調對於中國 2020 年 GDP 增長率的預估值,由 5.2% 下調至 1.4%,且預估 Q1 GDP 將大幅衰退 11%。

為了減輕疫情對於經濟造成的損害,美國聯準會及各國央行紛紛釋出貨幣寬鬆政策,但大摩經濟學家表示,儘管政策的回應可以疏緩經濟的下行風險,但受到疫情擴大、以及金融市場緊縮的影響,預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

除此之外,倘若疫情持續未獲得控制,則將會導致更多的工廠、學校、餐廳及店家面臨關閉,而全球經濟的衰退幅度亦將會比預期的來得更嚴重。

大摩分析師 John Normand 呼籲已開發國家的政府,將財政刺激政策的規模擴大至 GDP 的 1% 至 2%。另外,德意志銀行的貨幣策略師 George Saravelos 則表示,各國政府應擴大紓困措施的規模,以協助企業及家庭渡過難關。
鉅亨網編譯張詩苡 2020年3月18日 上午2:04
--------------------------------------------------
四大要素 讓本週的華爾街變幻莫測

根據MarketWatch分析報導,在邁向2016年之際,四大要素可能讓本週的金融市場或勝或敗。

1.垃圾債券市場

本週,甚至未來幾週,疲弱的垃圾債券市場,或高收益率市場,將是影響股市的重要因素。由於垃圾債券價格重挫,

Third Avenue共同基金宣布禁止投資人贖回資金,投資人對垃圾債券的擔憂因而浮上檯面。

在Fed本週會議前,投資人規避風險性資產,加以商品價格下跌,使得商品類股遭到重創。大戶投資人Carl Icahn形容此一情況為「挫跌」。數月來,Icahn亦警告高收益債券價格即將崩跌。

2.Fed決議

Fed主席葉倫與其他同事將於週二開始舉行為期二天的會議,Fed可能升息,以讓貨幣政策正常化。這次會議可能作出十年來最重要的政策決議。 但有分析師說,Fed升息可能太晚,如高收益債券價格已大幅下挫。另有分析師稱,Fed不應升息,因仍缺少通貨膨脹。

目前股市動盪,且垃圾債券市場讓人擔憂,有分析師說,Fed此時應按兵不動。

3.原油下跌

原油週一跌破每桶35美元。紐約原油下跌92美分,或2.6%,至每桶34.69美元。低油價對消費者是利多,但油價近來跌跌不休,顯示全球市場恐出現了重大問題。

原油價格下挫,有助其他商品價格走低,並壓低了能源股。低油價讓這些企業缺少經濟面優勢。

4.四重到期

本週五,有四種期貨合約到期,包括股指期貨,股指選擇權,個股選擇權,與個股期貨。此日,股市通常走勢震盪。由於本週因素眾多,股市可能格外震盪。
鉅亨網 編譯郭照青 2015/12/15 00:02
-------------------------------------
紅色警訊 今年全球已有12家央行降息

今年以來,全球已有至少12家央行降息,這顯示目前的全球經濟是何等脆弱。

進一步降息的行動,遍及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代表全球經濟約60%的多家央行已調降利率,或使用其他工具,挹注更多資金進入經濟體系。

各國央行的這項行動,係在回應經濟成長轉弱的預期。通貨緊縮或低通貨膨脹的威脅,亦迫使他們採取了降息行動。

歐洲央行將於下個月,推出大規模購債計劃,金額至少1.3兆美元,以阻止物價下跌。日本央行上個月亦說,將會持續印鈔。

美銀美林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解釋道:「全球通貨膨脹率都在下降,這讓各國央行大感恐慌,採取的行動因而較最悲觀分析師的預期,還要更進一步。」

降息與其他貨幣政策措施,目的在促使銀行提供貸款,以推升經濟活動與通貨膨脹。這些行動通常也會造成貨幣貶值,有助提升出口。

但問題是,如果每個國家都藉由讓其貨幣貶值,對抗通貨緊縮,則沒有人會是贏家。而且這項行動將會創傷美國,因為美國是預期今年將開始升息的唯一大型經濟體。

美國經濟於2014年第三季成長達5%,但隨後即告冷卻,第四季僅成長2.6%,較預期疲弱。

美國經濟減緩,部份原因在於美元走強,自2014年中以來,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大漲了18%。

尋求高收益的全球投資人推高了美元,但這卻威脅到了美國的出口及海外企業的獲利。

美國財政部長Jack Lew本周曾說,美國經濟並無法將世界其他經濟體拖出泥淖。

「儘管美國經濟復甦有助推升全球成長,但世界其他經濟體不能依靠美國做為唯一成長的引擎,」他說。

各國央行持續的「放寬信用戰爭」,未來可能因拉抬了股價與不動產價格,造成另一次的困境。

「這種情況持續越久,則資產價格就將更加高估,也將更易於回檔,」國際金融協會周三說。
鉅亨網 編譯郭照青 2015/02/06 00:03
--------------------------------------
是那些大事 讓這些經濟學家憂心到半夜

這世界真是可怕。偌大的飛機竟會消失,國土可以分離,政府常被推翻,收入不公更是日益嚴重。諸多大事,讓人憂心到半夜。

以下為YAHOO FINANCE訪問了幾位著名經濟學家,談是那些事,讓他們半夜還睡不著。

1.拜恩副總統前首席經濟顧問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

「真正讓我擔憂的,」伯恩斯坦說,「是經濟腳步落後。」這會讓周期性經濟問題,惡化成結構性問題。

「許多人長期失業,如果經濟下降周期持續太久,這些人將永久退出就業市場,這讓我晚上也睡不著。」

2.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總裁席拉貝爾(Sheila Bair)

貨幣政策讓席拉貝爾憂心到半夜。「在危機期間,貨幣政策非常寬鬆,管理政策也非常鬆散,管理鬆散,貨幣政策就變得更為積極,」她說。

這可能導致過度與失衡。「Fed想抽身,但抽得了嗎?失去了藥物,市場能否穩定,找到自己的平衡點,讓經濟順利轉型?」

3.Governor森林基金總裁魏格(Richard Vague)

中國經濟讓魏格感到擔憂,他特別擔憂中國是否有能力處理產能過剩問題。「我認為這影響可以處理,但若他們硬著陸,仍可能帶來衝擊,」他說。

4.前Fed副主席瑞琳(Alice Rivlin)

瑞琳對美國政府沒有能力妥協感到憂心。「我們的憲法需要在多方面進行妥協,」她說。「除非能在政治上多方妥協,否則這個國家什麼也不能做。」

瑞琳說,妥協近來被冠上了惡名。「我認為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問題。」

5.前IMF經濟學家強森(Simon Johnson)

「我認為俄羅斯與烏克蘭情況非常不穩定,」強森說。

他認為,美國與歐洲的反應,並無濟於事。「這是一個引爆點,會危及歐洲經濟。」
鉅亨網 編譯郭照青 2014/03/22 03:07
------------------------------------
全球經濟成長動力不足 缺失了哪一塊拼圖?

《CNBC》周日 (19日) 報導,全球陷入缺乏動力境地的經濟體,可能是缺少一個簡單的誘因:需求。

RDN Associates 經濟學家及策略師 Roger Nightingale 指出:「太多人—政治家、記者,甚至市場分析師—都或多或少相信,世界各地經濟正恢復正軌的論點。這種經濟復甦並未發生,事實上過去 18 個月大家都在談論它,但數據仍十分平淡,就算真的有過起色,現再也已不復見。」

他聲稱:「以美國和世界上許多地方來看,情況是銷售數據略不理想,且獲利數字也讓人稍感失望。」

其他分析師們對此給出解釋:

Silvercrest Asset Management 首席策略分析師 Patrick Chovanec 說到:「經濟強力成長的主要障礙,在於缺乏充沛的需求。」

他在報告中寫到:「傳統經濟學家們之間的反應,是政府必須採取行動,無論以貨幣或財政刺激,或者重新分配財富等方式,總之盡量刺激美國內部需求。」

但 Chovanec 稱,美國似乎無法太全面地提振全球需求,聯準會 (Fed) 的大規模債券購買計畫或許阻止了金融危機帶來信貸崩潰,但對於刺激消費支出並無太大幫助。「美國消費者並不會進行再槓桿化並推動全球需求,政府也沒有立場取而代之。」

匯豐在亞洲地區看到類似問題,新興亞洲市場的投資成長速度超過產品需求,盡管薪資飆升,消費依然不夠強勁,足以吸收所有亞洲工廠生產的貨品。

匯豐指出,當地人民的高儲蓄率,往往是消費低迷的肇因,低利率或許不足以提高消費占國民生產毛額 (GDP) 的比例,並補充稱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薪資。

Silvercrest 的 Chovanec 同時指出,薪資停滯是美國需求受阻難以前行的原因,但他相信這一點讓國家更具競爭力。

他說到:「長期的趨勢開始扭轉:美國看到製造就業機會增加,以及貿易平衡顯著改善。國內需求將會增長,但生產景況主要是緊跟著全球再平衡的驅動。」
鉅亨網 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4/01/20 21:00
-------------------------------------------
〈分析〉金融體系崩潰風險日增 12幕悲劇就要上演

美國經濟或許已經進入衰退,也或許只是在步入衰退的過程。但在市場專業人士與財經媒體的報導中,各種經濟數據、報告、分析數字,無不提醒我們,美國經濟所面對的,並不是個樂觀昇平的展望。

《MarketWatch》主筆Paul B. Farrell撰文指出,但美國總統Bush的反應令人失望。他不但否認美國正步入衰退,當記者表示分析師預期汽油將上漲至每加侖 4美元時,Bush還說他完全沒聽過這種論調。

但如果不能面對事實,美國金融體系崩潰的風險將會日漸增加。在由紐約大學教授 Nouriel Roubini所編寫的Roubini Global Economics投資情報中,就像莎士比亞的12幕悲劇,不但為美國,也為全球經濟鋪陳出一部通往惡化漩渦的劇本:

一、房價會從至高點下挫20-30%。全美房屋價值會蒸發 4-6兆美元。大型房屋建商可能破產,導致營建股進一步下滑。況且美聯儲主席Ben Bernanke也已經坦言,美國房價會一直跌到2009年。

二、優質貸款與近優(near-prime)抵押貸款都會虧損。 Roubini警告,「這是個普遍性的貸款危機,而且正在崩潰,有問題的不只是次貸而已。從2005年至2007年間申請的抵押貸款中,有約 60%的貸款有這樣的問題。而在房價與經濟大幅下滑時,各種貸款所造成的損失也會大幅增加。」這將額外增加3000億美元的虧損。

三、消費者債務違約大幅提高。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是安全的了:「美國有數千萬筆的次級信用卡和次級車貸。」而違約案件「將不止發生在次級借款人身上」,會增加更多「銀行和金融企業的虧損,更加深信用危機。」

四、援助信用保險者的方案不會有用。就算援助金額高達 100億、 150億美元,都沒有用。因為只要它們的評級被調降,就會「帶來另外1500億美元和資產抵押證券投資相關的減計」,並使市政和貨幣市場投資組合產生更多虧損。

五、商用不動產將再惡化。商用不動產過去的魯莽行為和住屋市場並無太大差別,「對新辦公室、店面、購物中心等的需求都將下滑。」 Roubini說。

六、高度曝險於抵押貸款的大型銀行會垮台。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有些大型美國國內銀行「將加入 200多個次級貸款機構的行列,它們的破產會為已經很嚴重的信用危機雪上加霜。」

七、銀行的資產價值進一步下跌,虧損卻進一步增加。「各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仍有數十億的貸款未消,而且它們的價值己低於平均。」現在資產價值已經打了 9折,未來還可能再下殺。

八、經濟衰退一但加速,企業違約將暴增。目前的企業長期違約率平均約為3.8%,在2006至2007年曾一度下降至0.6%的低點,但那是由於寬鬆的信用、流動性和低利差。垃圾債券的再融資成本將很快會提高。「在2008年的衰退中,企業違約率將會飆升到 10%以上。」這會導致在信用違約交換 (CDS)的重大損失,預估在 200億美元至2500億美元間,並有可能會更多。

九、無法可管的「影子金融系統」面臨著嚴重的問題。這個影子金融系統的規模現已超過 500兆美元。這些機構借入空頭部位和現金,然後借出或投資在多頭部位和流動性較低的資產,但由於它們並非存款機構,因此發生問題時也不能找央行幫忙。因此接著而來的會是破產,「包括大型對沖基金、少數貨幣市場基金、全部的結構性投資工具,可能還有一兩家大型的重要經紀公司。」

十、當衰退旋風開始不受控制,股市會再下跌。「投資人會開始了解,經濟的下滑比想像嚴重。信用保險公司不會得救、金融虧損還會增加、所得卻大幅下滑,不管是不是金融產業都一樣。」 Roubini警告,「投資人的大舉看空會使美股出現另一波下跌,並轉而影響到全球股市。在美國進入衰退,S&P 500 指數下跌 28%左右時,全球都將面臨熊市到來。」

十一、信用問題將榨乾許多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Roubini說,「另一輪銀行間的信用緊縮,將隨著對手風險、缺乏信任、金流溢價和信用風險等而發生。銀行間的拆借利率將再上升。」隨著拆借利率利差的拉大,央行注資也只能發揮短暫的效果。

十二、大規模全球衰退將發生,變成惡性循環。「虧損會導致各種金融機構必須訂定更高的獲利目標,嘗試進一步降低風險,和不得不拍賣低流動性的資產。但這會形成更多虧損,也就需要更高獲利,」而當股價再度下跌,企業就需要更高更高的獲利…終將變成無法控制的惡性迴圈。「當信用的虧損和危機擴散到全球,美國與全球金融市場將被捲入 25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在全球金融市場真正走到這悲劇性的高潮之前,有沒有人能阻止這一切?
鉅亨網黃欣.綜合外電2008/03/10 星期一 20: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