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Google在做些什麼呢? 除了近期大家比較熟悉的「Google與宏碁合作向中小企業推行Google Apps」以及花大把鈔票買了Youtube以外,他還收購了包括大家比較不熟悉的Dodgeball、Reqwireless、Android、Skia這些手機平台的服務以及軟體。

而另一家硬體大廠Nokia最近的動作跟Google很類似,它收購了Intellisync Wireless (行動郵件)、Loudeye(線上音樂)、Gate5(導航軟體)、Twango(社群)、Enpocket(手機廣告)、Navteq(全球導航)等公司。發現了嗎? 他們在佈局的,沒有一家是硬體或製造業….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產業龍頭在做些什麼,夾不死(Steve Jobs)最近在Apple新產品發表會所發表的是Macbook Air,當Kinopio看到他從牛皮紙信封拿出Macbook Air時,哇! 真是漂亮的產品啊! 沒錯,我只覺得很漂亮,但並不像當我第一眼看到iPhone時那樣驚艷,因為它不過就是比較輕薄的NB而已。

另外一個已經走下坡的前龍頭Motorola,則是想要賣掉他的手機部門,市佔率已被Sony Ericsson以及Samsung給瓜分,只是遲遲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買主,而台灣相關的手機帶零組件業者也因此受到波及。只因為它的手機使用介面與服務跟不上它時尚的外型。

Kinopio很久以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從產業趨勢變化找商機」,裡面有提到一個觀點就是要時時觀察產業龍頭的動作,因為這些業者即使是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有可能會形成整個產業的長鞭效應,激發巨大的波瀾。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這些人開始往軟體與內容前進,而還在硬體與製造上奮鬥的,似乎下場都不是很好。

看到這些產業龍頭的動作,讓Kinopio不免開始擔心起台灣電子產業甚至於整個資本市場的未來。因為台灣上至政府,下至平民百姓其實都還在關注「大陸人士對於台灣農民與勞工的影響。」,卻鮮少有人發覺,啊,我們應該往更有附加價值,更適合台灣發展的產業升級才是。

電子業佔了台灣資本市場將近70%的成交值,而製造業又佔了台灣電子業的大部份。我並不是說做製造或代工不好,只要有賺錢有成長性其實也就夠了,只不過這種產業中段的功能,沒有下游的品牌或消費者驅動絕對不會自行成長,而當下游的品牌業者與消費者開始重視的是內容或服務時,製造功能的價值就會越來越薄弱。

以全球NB代工龍頭2382廣達為例,Kinopio一直都認為這是一家非常優質的公司,2007年前三季的獲利較2006年同期成長了近50%,但是近期股價卻創了36.7元的歷史新低。這是因為股價永遠會反映投資人對於未來的看法,NB的滲透率與成長性已經在投資人的心中打了個問號。

當然,能注意到消費者需求而可以催生出新產品的業者自然能脫穎而出,例如2357華碩推出Eee PC或是2498宏達電(去年賣在390的痛苦回憶又浮現了)的阿福機皆是如此。但很可惜的是,這些案例在台灣的資本市場裡是寥寥可數,多數業者仍停留在成本競爭的世界裡,而在這原物料飛漲的時期,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但也不用擔心這些以製造為主的公司會消失不見啦,只不過他們的股性會慢慢的牛皮化,股價將不再出現激情的波動,沒有本益比或本夢比。取而代之的是股價穩定或高殖利率這些名詞,其實對於特定的價值型投資人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轉變。

搜股網ShowGood
http://www.showgood.tw/discuss-fid-edit.php?classid=18&formid=24&fsid=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4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